關(guān)于白鷺的古詩有:1,絕句 唐代: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賞析: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其中起聯(lián)結(jié)作用的正是詩人內(nèi)心的心緒。
表面上是生機(jī)盎然的畫面,卻寄托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dú)而無聊的失落之意。2,漁歌子 唐代: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賞析:從漁翁頭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風(fēng)細(xì)雨里欣賞春天水面的景物,讀者便可以體會到漁夫在捕魚時的愉快心情。
此詞吟成后,不僅一時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為東鄰的漢詩作者開啟了填詞門徑。3,登金陵鳳凰臺 唐代:李白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賞析:李白強(qiáng)調(diào)的自然永恒不朽,一方面是宣傳他的以自然為中心的“物我為一”的世界觀,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揭露歷史上的統(tǒng)治神話。
4,積雨輞川莊作 唐代:王維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xí)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賞析:這首七律,形象鮮明,興味深遠(yuǎn),表現(xiàn)了詩人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閑情逸致,流露出詩人對淳樸田園生活的深深眷愛,是王維田園詩的一首代表作。5,湖上 宋代:徐元杰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
風(fēng)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賞析:開頭兩句著力寫出了西湖上的風(fēng)光,亂鶯紅樹,白鷺青草,相映成趣,生意盎然。
在風(fēng)和日麗的艷陽天里,人們欣賞湖上風(fēng)光,心情該是多么舒暢。擴(kuò)展資料:白鷺在古詩中的意境:白鷺,別名小白鷺、白鷺鷥、白翎鷥。
白鷺是長壽、幸福的象征。白鷺在向上奮力振翅,寓意著進(jìn)取、努力和飛躍。
我國古代《毛詩·周頌》中就用"振鷺于飛,于彼西雍。"來形容它的飛翔時的氣勢不凡。
白鷺無論是飛行,還是漫步,向來是從容不迫,姿態(tài)優(yōu)雅斯文,好像一位披著白紗的斯文少女。白鷺全身羽毛雪白,一群群不停在樹枝上,真像是綠樹上開滿了白色的花朵。
采蓮曲南北朝-蕭綱晚日照空磯,采蓮承晚暉。風(fēng)起湖難渡,蓮多采未稀。
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荷絲傍繞腕,菱角遠(yuǎn)牽衣。
采蓮的小船在荷叢中穿過,槳兒不時碰落盛開的蓮花,一瓣瓣地飛落湖中,驚起了安詳?shù)貤⒅闹恢话?,打破了它們的寧靜世界。作者留戀這環(huán)境,故借采蓮人寫同。
擬人手法運(yùn)用十分巧妙,全詩情韻頓生。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作者是一位山水畫家,據(jù)說他曾將《漁歌子》畫成圖畫。
確實,這首詞是富于畫意的。蒼巖,白鷺,鮮艷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黃褐色的鱖魚,青色的斗笠,綠色的蓑衣,色彩多么鮮明,構(gòu)思也很巧妙,意境優(yōu)美,使人讀作品時,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鄉(xiāng)春汛圖。
編輯于 2019-08-20TA的回答是否幫助到你了?能夠幫助到你是知道答主們最快樂的事啦!有幫助,為TA點贊無幫助,看其他答案查看全部59個回答3-6年級寫作文沒思路?合肥專屬作文提升課,在家免費(fèi)學(xué)高途課堂免費(fèi)課廣告64條評論pym1867742381892非常感謝您。查看全部64條評論— 你看完啦,以下內(nèi)容更有趣 —關(guān)于白鷺的古詩。
絕句 詞: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149贊·341瀏覽2019-08-20描寫關(guān)于白鷺的詩句有哪些?1.《湖上》 [ 宋·徐元杰 ]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 風(fēng)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
2.《絕句四首》 [ 唐·杜甫 ] 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 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
欲作魚梁云復(fù)湍,因驚四月雨聲寒。 青溪先有蛟龍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藥條藥甲潤青青,色過棕亭入草亭。 苗滿空山慚取譽(yù),根居隙地怯成形。
3. 《漁歌子》 [ 唐·張志和 ]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
4.《積雨輞川莊作》 [ 唐·王維 ]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xí)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5.《白蓮池泛舟》 [ 唐·白居易 ]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為愁多白發(fā)垂。 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161贊·1,104瀏覽2019-10-04有關(guān)白鷺的詩句有哪些?1、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唐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譯文: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zhuǎn)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lán)的天空。 2、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譯文: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游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艷而飽滿。 3、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唐王維《積雨輞川莊作》 譯文:漠漠水田,飛起幾只白鷺;陰陰夏樹,傳來婉轉(zhuǎn)鳥鳴。 4、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
——唐白居易《白鷺》 譯文:可為何水邊的白鷺,沒有這些許愁。
1、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艑徰浴镀呦Α?/p>
2、白露見日滅,紅顏隨霜凋?!畎住对缜飭胃改蠘浅旮]公衡》
3、悲秋將歲晚,繁露已成霜。遍渚蘆先白,沾籬菊自黃?!侓印栋茁稙樗?/p>
4、未夜青嵐入,先秋白露團(tuán)。——白居易《題盧秘書夏日新栽竹二十韻》
5、登高何處見瓊枝,白露黃花自繞籬。 ——羊士諤《寄裴校書》
6、白云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7、憑欄久,金波漸轉(zhuǎn),白露點蒼苔?!赜^《滿庭芳·碧水驚秋》
8、芳草歇柔艷,白露催寒衣?!畎住肚锵β脩选?/p>
9、看取庭蕪白露新,勸君不用久風(fēng)塵。 ——郎士元《送張光歸吳》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李白《玉階怨》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馬戴《灞上秋居》
香亦竟不滅,人亦竟不來。
相思黃葉落,白露濕青苔。--李白《長相思三首》
白露收殘月,清風(fēng)散曉霞。--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遠(yuǎn)》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這首詩就是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jié)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然而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chuàng)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shù)意境。好詩都能創(chuàng)造意境。意境是一種格局、一種結(jié)構(gòu),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備相似格局、類同結(jié)構(gòu)的異質(zhì)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結(jié)構(gòu)是:追尋者——河水——伊人。由于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而河水的意義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dá)到的種種追求,都可以在這里發(fā)生同構(gòu)共振和同情共鳴。
《玉階怨》
唐代: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李白的這首宮怨詩,雖曲名標(biāo)有“怨”字,詩作中卻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見“怨”字。無言獨(dú)立階砌,以致冰涼的露水浸濕羅襪;以見夜色之濃,佇待之久,怨情之深?!傲_襪”,表現(xiàn)出人的儀態(tài)、身份,有人有神。夜涼露重,羅襪知寒,不說人而已見人的幽怨如訴。二字似寫實,實用曹植“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意境。作品沒有聲嘶力竭之弊,卻有幽邃深遠(yuǎn)之美,寫難狀之情與難言之隱,使漫天的詩思充滿全詩,卻又在字句間捉摸不到,含思婉轉(zhuǎn),余韻如縷。
《灞上秋居》
唐代:馬戴
灞原風(fēng)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xiāng)樹,寒燈獨(dú)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此詩純寫閉門寥落之感。整首詩篇好似一幅形象鮮明、藝術(shù)精湛的畫卷。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氣包圍中,燈光更顯得黯淡無力,而詩人孤獨(dú)凄苦的心情也隨之更進(jìn)了一層。“寒”與“獨(dú)”起著相互映襯的作用:由寒燈而顯出夜長難捱,因孤獨(dú)而更感到寒氣逼人。最后兩句直接說出詩人的感慨:“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詩人為了求取官職來到長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時,一直沒有找到進(jìn)身之階,因而這里率直道出了懷才不遇的苦境和進(jìn)身希望的渺茫。
1、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唐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譯文: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zhuǎn)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lán)的天空。
2、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茝堉竞汀稘O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譯文: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游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艷而飽滿。
3、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唐王維《積雨輞川莊作》
譯文:漠漠水田,飛起幾只白鷺;陰陰夏樹,傳來婉轉(zhuǎn)鳥鳴。
4、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瓢拙右住栋槨?/p>
譯文:可為何水邊的白鷺,沒有這些許愁緒也有白色垂絲呢?
5、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拼畎住肚锲指枋呤住?/p>
譯文:各個山頭上都落滿了白鷺,各個山澗里都有白猿在哀吟。
1、《白鷺》——唐代李嘉祐
江南淥水多,顧影逗輕波。
落日秦云里,山高奈若何。
白話譯文:
江南的地方清澈的水很多,白鷺經(jīng)常在水中自我欣賞。
在夕陽落日下飛入九天云層之中,就算再高的山也拿它無可奈何。這首詩表現(xiàn)出了白鷺的高潔。
2、《白鷺》——唐代白居易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為愁多白發(fā)垂。
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
白話譯文:
人生四十歲還沒有到完全衰老的時候,而我卻因為愁思而多了這許多白發(fā)。
可為何水邊的白鷺,沒有這些許愁緒也有白色垂絲呢?
擴(kuò)展資料: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今陜西渭南人。早年熱心濟(jì)世,強(qiáng)調(diào)詩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樂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確實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盡規(guī)”,與杜甫的“三吏”、“三別”同為著名的詩史。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瑟瑟行》則代表他藝術(shù)上的最高成就。
中年在官場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開”,但仍寫了許多好詩,為百姓做過許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著紀(jì)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寫過一些小詞。贈劉禹錫詩云: “古歌舊曲君休聽, 聽取新詞《楊柳枝》”,可見他曾自度一些新詞。其中《花非花》一首,頗具朦朧之美,后世詞人如歐陽修、張先、楊慎,都極為贊賞。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白鷺 (李嘉祐的詩作)
百度百科-白鷺 (白居易的詩作)
宿白鷺洲寄楊江寧 李白
朝別朱雀門,暮棲白鷺洲。波光搖海月,星影入城樓。
望美金陵宰,如思瓊樹憂。徒令魂入夢,翻覺夜成秋。
綠水解人意,為余西北流。因聲玉琴里,蕩漾寄君愁。
白鷺 白居易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為愁多白發(fā)垂。
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
池上寓 白居易
水淺魚稀白鷺饑,勞心瞪目待魚時。
外容閑暇中心苦,似是而非誰得知
絕句四首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湖上 徐元杰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
風(fēng)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
欒家獺 王維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榴瀉。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fù)下。
白鳩辭 李白
白鷺之白非純真,外潔其色心匪仁。
積雨輞川莊作 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xí)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度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和白露有關(guān)的詩句:
1. 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2. 前赤壁賦
宋代: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dú)立,羽化而登仙。
3. 玉階怨
唐代: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4. 灞上秋居
唐代:馬戴
灞原風(fēng)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xiāng)樹,寒燈獨(dú)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5. 南柯子·十里青山遠(yuǎn)
宋代:仲殊
十里青山遠(yuǎn),潮平路帶沙。數(shù)聲啼鳥怨年華。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
白露收殘月,清風(fēng)散曉霞。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
白露 [ bái lù ]
釋義: 節(jié)氣名,每年九月上旬交節(jié)
造句:
1. 秋天來了,霜白露清,秋媽媽迫不及待地給我家門口的白楊樹披上了金裝。樹葉像鍍了一層金,光彩照人。秋風(fēng)掃過,滿樹灑“金”,飄飛的落葉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翩翩起舞。我們在樹下拾落葉,制標(biāo)本,充滿了情趣。
2. 比初秋更晚的是深秋,比白露更冷的是寒露,比寫信更好的是短信,比問候更好的是祝福。白露時節(jié),祝你身體安康,福運(yùn)滿堂。
3. 秋風(fēng)輕吹落葉紛飛散落無盡的思念,白露凝霜天氣漸涼泛起心中無邊的掛念,蒼茫大地鴻雁南飛寄托天南海北的情誼,白露時節(jié)愿清爽的秋風(fēng)吹去你一身的疲憊,愿這個豐收的季節(jié)里你碩果累累。
4. 知道為什么這個時節(jié)叫“白露”嗎?白露的意思就是你該多穿點了,露了也是白露了!再不多穿點衣服,馬路要圍觀了!開個玩笑,逗你開心,祝白露快樂。
5. 思念在草尖,打濕了;牽掛在風(fēng)中,風(fēng)干了;問候在秋葉,染紅了;祝福在我心,隨緣了。白露時節(jié),天氣一天天變涼。多保重身體,愿你快樂又健康。
名詞解釋:
白露是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五個節(jié)氣,當(dāng)太陽到達(dá)黃經(jīng)165度時為白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八月節(jié)……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天氣漸轉(zhuǎn)涼,會在清晨時分發(fā)現(xiàn)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jié)在上面,故名。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進(jìn)入“白露”,晚上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
由來:
白露是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當(dāng)太陽到達(dá)黃經(jīng)一百六十五度時交白露節(jié)氣。白露是秋天的第三個節(jié)氣,表示孟秋時節(jié)的結(jié)束和仲秋時節(jié)的開始。露是由于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jié)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實際上是表征天氣已經(jīng)轉(zhuǎn)涼。這時,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jīng)到來了。晝夜溫差可達(dá)十多度。陽氣是在夏至達(dá)到頂點,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興起。到了白露,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厚,凝結(jié)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稱之為白露。俗語云:“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边@兩句話的意思是說,處暑仍熱,每天須用一盆水洗澡,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體了,以免著涼。還有句俗話:“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币馑际钦f,白露前后若有露,則晚稻將有好收成。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節(jié)令。露是“白露”節(jié)氣后特有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此時的天氣,正如《禮記》中所云的:“涼風(fēng)至,白露降,寒蟬鳴。”據(j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古人在《孝緯經(jīng)》中也云:“處暑后十五日為白露”,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逼鋵?,氣象學(xué)表明:節(jié)氣至此,由于天氣逐漸轉(zhuǎn)涼,白晝陽光尚熱,然太陽一歸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結(jié)成細(xì)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著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經(jīng)早晨的太陽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煞是惹人喜愛,因而得“白露”美名。白露的詩:《南湖晚秋》 (唐·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風(fēng)多,衰荷半傾倒。
手攀青楓樹,足蹋黃蘆草。慘澹老容顏,冷落秋懷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萬里何時來,煙波白浩浩。
《雜詩》 (魏晉·左思)
秋風(fēng)何冽冽,白露為朝霜。柔條旦夕勁,綠葉日夜黃。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披軒臨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塊然守空堂。壯齒不恒居,歲暮???。
《月夜憶舍弟》(唐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dá),況乃未休兵。
《白露》(唐:杜甫)
白露團(tuán)甘子,清晨散馬蹄。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
憑幾看魚樂,回鞭急鳥棲。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
《衰荷》(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殘,涼風(fēng)吹葉葉初乾。
無人解愛蕭條境,更繞衰叢一匝看。
《秋露》(唐·雍陶)
白露曖秋色,月明清漏中。痕沾珠箔重,點落玉盤空。
竹動時驚鳥,莎寒暗滴蟲。滿園生永夜,漸欲與霜同。[2]
《蒹葭》 出自《詩經(jīng)·國風(fēng)·秦風(fēng)》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1. 《蒹葭 》——《詩經(jīng)》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2. 《南湖晚秋 》 唐五代·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但夕秋風(fēng)多,衰荷半傾倒。
手攀青楓樹,足蹋黃蘆草。
慘澹老容顏,冷落秋懷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萬里何時來,煙波白浩浩。
3. 《雜詩 》 魏晉·左思
秋風(fēng)何冽冽,白露為朝霜。
柔條旦夕勁,綠葉日夜黃。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軒臨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塊然守空堂。
壯齒不恒居,歲暮???。
4. 《情詩 》魏晉·曹植
微陰翳陽景,清風(fēng)飄我衣。
游魚潛淥水,翔鳥薄天飛。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歸。
始出嚴(yán)霜結(jié),今來白露晞。
游者嘆黍離,處者歌式微。
慷慨對嘉賓,凄愴內(nèi)傷悲。
5. 《白露》 唐:杜甫
白露團(tuán)甘子,清晨散馬蹄。
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
憑幾看魚樂,回鞭急鳥棲。
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2.80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