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關于教育的句子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須先磨快工具。
住在一個國家,要侍奉大夫中的賢人,與士人中的仁人交朋友。2、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知者不惑,仁者一個人沒有仁愛之心,遵守禮儀有什么用?一個人沒有仁愛之心,禮樂又有什么用?3、不憂,勇者不懼。
聰明人不會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4、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出門與人相晤,猶如接見大賓,使用民力猶如承奉大祭。見大賓必須敬,承大祭必須誠,誠與敬即可為仁。
凡是自己不愿接受的事情,不要加于他人之身。無論在那里做事都不使人抱怨。
如果不仁,便辦不到。5、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志士仁人決不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損害仁義的事情,而是寧可犧牲自己也要恪守仁義的原則。6、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過去的就過去了,從現(xiàn)在隱去也不遲?。?、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則以喜,一則以憂。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記在心里,一方面因為他們長壽而高興,另一方面因為他們年邁而擔憂。
8、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聰明的人喜歡水,仁德的人喜歡山。
聰明的人好動,仁德的人恬靜。 聰明的人快樂,仁德的人長壽9、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
如果說到圣與仁,那我怎么敢當!不過(向圣與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厭煩地做,教誨別人也從不感覺疲倦,則可以這樣說的。10、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一個人不講信用,可以干嘛呢? 11、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父母在世,不出遠門。
如果要出遠門,必須要有一定的去處。12、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去考慮那個職位上的事。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自己想要站得住腳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想要事事行得通也應使他人事事行得通。 14、言必信,行必果。
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說話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結(jié)果,這是淺薄固執(zhí)的小人啊!或許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吧。
15、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治很難實現(xiàn)嗎?只要自己愿意實行仁德,那么仁治就能實現(xiàn)了。
1. 學而時習之。
2.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3. 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5.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6.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7.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8.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液?!?/p>
1.子①曰:“
不亦說②乎?
,
人不知而不慍③,不亦君子乎?”
出自《論語?學而》?!墩撜Z》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鬃樱ㄇ?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
陬邑(今山東
)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創(chuàng)始人。 ①《論語》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說(yuè) ]通“悅”。 ③[慍(yùn) ]惱恨。
2.
出自《論語?學而》。此話是孔子的學生
說的。
3.子曰:“
①,患不知人也?!?
出自《論語?學而》。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4.子曰:“
,
,
五十而
六十而耳順①,七十而
②。”
出自《論語?為政》。①[耳順]一聽見別人的言語便可分辨真假是非。 ②[
]不越出規(guī)矩。
5.子曰:“
可以為師矣?!?
出自《論語?為政》。
6.子曰:“
①。”
出自《論語?為政》。①[殆(dài)]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7.
是知也。
出自《論語?為政》。
8.
出自《論語?
》。
9.子曰:“默而識①之,
,
?”
出自《論語?述而》。①[識(zhì)]記住。
10.子曰:“不憤①不啟,不悱②不發(fā)。
則不復也?!?
出自《論語?述而》。①[憤]心求通而未得。 ②[悱(fěi)]想說而說不出來。
11.子曰:“
;
”
出自《論語?述而》。
一共這11個。
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p>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3、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p>
4、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p>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6、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自《論語·學而》。此話是孔子的學生子夏說的。
8、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p>
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10、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p>
11、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p>
12、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1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液?!?/p>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6、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1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p>
18、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19、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0、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p>
21、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22、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p>
2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2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2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2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p>
2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28、子曰:“有教無類?!?/p>
2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0、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p>
3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
32、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58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