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詠梅① 陸游(南宋) 陸游《卜算子·詠梅》扇面書法驛外斷橋邊,② 寂寞開無主。
③ 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風和雨。 ④ 無意苦爭春, 一任群芳妒。
⑤ 零落成泥碾作塵,⑥ 只有香如故。 [1] 作品鑒賞 這首《卜算子》以“詠梅”為題,詠物寓志,表達了自己孤高雅潔的志趣。
這正和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頤)以蓮花自喻一樣,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陸游曾經(jīng)稱贊梅花“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jié)最高堅”(《落梅》)。
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于眾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破敗不堪的“斷橋”,自然是人跡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從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園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長在荒僻郊外的“野梅”。
它既得不到應有的護理,更談不上會有人來欣賞。隨著四季的代謝,它默默地開了,又默默地凋落了。
它孑然一身,四顧茫然——有誰肯一顧呢,它可是無主的梅呵。“寂寞開無主”一句,作者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客觀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語,這句已是情語了。
日落黃昏,暮色朦朧,這孑然一身、無人過問的梅花,何以承受這凄涼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獨自愁”,這與上句的“寂寞”相呼應。驛外斷橋、暮色、黃昏,原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風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層。
“更著”這兩個字力重千鈞,前三句似將梅花困苦處境描寫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風和雨”似一記重錘將前面的“極限”打得崩潰。這種愁苦仿佛無人能承受,至此感情渲染已達高潮,然而盡管環(huán)境是如此冷峻,它還是“開”了。
它,“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道源);它,“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楊維楨)。上闋四句,只言梅花處境惡劣、于梅花只作一“開”字,但是其倔強、頑強已不言自明。
上闋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它也的確還有“愁”。從藝術(shù)手法說,寫愁時作者沒有用詩人、詞人們那套慣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寫得象這象那,而是用環(huán)境、時光和自然現(xiàn)象來烘托。
況周頤說:“詞有淡遠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為高手?!保ā掇ワL詞話》)就是說,作者描寫這么多“景物”,是為了獲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寫景”(田同之《西圃詞說》)。
上闋四句可說是“情景雙繪”。讓讀者從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環(huán)境下的心緒——愁。
也讓讀者逐漸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闋托梅寄志。
梅花,它開得最早?!叭f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齊已);“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消”(張謂)。
是它迎來了春天。但它卻“無意苦爭春”。
春天,百花怒放,爭麗斗妍,而梅花卻不去“苦爭春”,凌寒先發(fā),只有迎春報春的赤誠?!翱唷闭?,抵死、拼命、盡力也。
從側(cè)面諷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爭,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們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們?nèi)ゼ刀拾伞?/p>
在詞中,寫物與寫人,完全交織在一起了。草木無情,花開花落,是自然現(xiàn)象。
其中卻暗含著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茍且偷安的那些人的無恥行徑。說“爭春”,是暗喻人事;“妒”,則非草木所能有。
這兩句表現(xiàn)出陸游性格孤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逢迎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崚崚傲骨。 最后幾句,把梅花的“獨標高格”,再推進一層:“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前句承上闋的寂寞無主、黃昏日落、風雨交侵等凄慘境遇。這句七個字四次頓挫:“零落”,不堪雨驟風狂的摧殘,梅花紛紛凋落了,這是第一層。
落花委地,與泥水混雜,不辯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這是第二層。從“碾”字,顯示出摧殘者的無情,被摧殘者的凄慘境遇,這是第三層。
結(jié)果呢,梅花被摧殘、被踐踏而化作灰塵了。這是第四層。
看,梅花的命運有多么悲慘,簡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讀者已經(jīng)融入了字里行間所透露出的情感中。
但作者的目的決不是單為寫梅花的悲慘遭遇,引起人們的同情;從寫作手法上來說,仍是鋪墊,是蓄勢,是為了把下句的詞意推上最高峰。雖說梅花凋落了,被踐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塵灰了。
“只有香如故”,它那“別有韻致”的香味,卻永遠“如故”,仍然不屈服于寂寞無主、風雨交侵的威脅,只是盡自己之能,一絲一毫也不會改變。即使是凋落了,化為“塵”了,也要“香如故”。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處境,風雨侵凌,凋殘零落,成泥作的凄涼、衰颯、悲戚,一股腦兒拋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見勁節(jié)”(卓人月《詞統(tǒng)》)。
而這“勁節(jié)”得以“想見”,正是由于該詞十分成功地運用比興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謝來形容自己,已將梅花人格化。“詠梅”,實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給人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為一首詠梅的杰作。
[1] 《山園小梅 》 林逋 其一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1] 其一 林逋種梅養(yǎng)鶴成癖,終身不娶,世稱“梅妻鶴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帶情,筆下的梅更是引人入勝。 首聯(lián)以梅不畏嚴寒、笑立。
贈范曄 作者:【陸凱】 年代:【南北朝】 體裁:【未知】 類別:【未知】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注釋】: 古今吟詠嶺梅詩詞不下千章,最早的是陸凱《贈范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p>
《直隸南雄州志》載,南雄城南有寄梅驛,即取折梅逢驛使詩語。該驛曾經(jīng)宋紹興知州李岐重修。
清道光知州戴錫綸有《寄梅驛》詩云:“一枝春可當人情,投贈南州艷此清。妙是不登供帳例,香風千古被征行。”
陸凱是三國時人。《三國志.陸凱傳》載:“陸凱,字敬風,吳郡吳人也。
丞相遜族子也。黃武初為永興諸暨長,所在有治跡,拜建武都尉。
領(lǐng)兵雖統(tǒng)軍眾,手不釋書。……赤烏中除儋耳太守,討珠崖,斬獲有功,遷為建武校尉?!?/p>
又《三國志.孫權(quán)傳》載:“赤烏四年秋七月,遣將軍聶友、校尉陸凱以兵三萬討珠崖儋耳。” 這首詩當是陸凱率兵南征度梅嶺時所作。
他在戎馬倥傯中登上梅嶺,正值嶺梅怒放,立馬于梅花叢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隴頭好友范嘩,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驛使,就出現(xiàn)了折梅賦詩贈友人的一幕。他那“雖統(tǒng)軍眾,手不釋書”的儒將風度躍然出現(xiàn)在讀者眼前。
《贈范嘩》寥寥2 0字,簡樸中道出了真摯的友情,平淡中顯出了高雅的意境?!耙恢Υ骸弊鳛槊坊ǖ南笳?,向人們預示著美好的春天即將來臨,祝愿人們的美好祈望定能實現(xiàn)。
范嘩是誰?南北朝劉宋時有個編寫《后漢書》的范嘩,但他距三國近200年,肯定不是這個范曄,而是三國另一個范曄。有的人則認為范嘩是劉宋時的范嘩,而陸凱不是三國吳的陸凱,而是劉宋時的另一個陸凱。
熟是熟非,有待考證。
版本一)墨梅?王冕(元) (版本二)墨梅?王冕(元) 我家洗硯池邊樹, 吾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 不要人夸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只流清氣滿乾坤。 目前小學通用(版本二)。
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本詩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 譯文: 墨色的梅花 我家畫中洗硯池邊的梅樹,花開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
它不需要別人夸獎顏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滿乾坤的清香之氣。 疑難點注釋:①墨梅:水墨畫的梅花。
②洗硯池:寫字、畫畫后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
這里化用這個典故。詩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說“我家”。
[注釋] 1. 墨梅:水墨畫的梅花。 2. 洗硯池:寫字、畫畫后洗筆洗硯的池子。
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里化用這個典故。
3.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那朵朵盛開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跡點化成的。
4.清氣:清香的氣味。 5.乾坤:天地。
[簡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就是水墨畫的梅花。
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tài)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開頭兩句“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直接描寫墨梅。
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洗硯池”,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
詩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說“我家”。 三、四兩句盛贊墨梅的高風亮節(jié)。
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并不嬌艷,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nèi)在氣質(zhì);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夸獎,只愿散發(fā)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
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于學得滿腹經(jīng)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愿巴結(jié)權(quán)貴,于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不求功勛的品格。 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志。
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贊譽梅花,實際上是贊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墨梅]單用墨畫的梅花。 [池頭]池邊。
[洗硯(yan)池]洗毛筆、硯臺的池塘。[淡墨痕]淡黑色的痕跡,指花的顏色。
[清氣]清香的氣味。[乾(qian)坤(kun)]指天地。
詩意: 這幅畫畫的是我家洗硯池旁邊的一棵樹,每一朵梅花都呈現(xiàn)出淡淡的黑色,沒有鮮艷的色彩。我不需要別人夸它顏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間留下清淡的芳香。
一“淡”一“滿”盡顯個性 ——《墨梅》賞析 梅花,開放在萬花凋零的嚴寒季節(jié),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眾花報春,寒氣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為堅強品格和高貴氣節(jié)的象征。
本課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顏色畫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詩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稱為“畫梅圣手”。
這是一首作者自己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詩中所描寫的墨梅勁秀芬芳、卓然不群。
古人寫詩,注重煉字。詩中(亦指畫中)的梅花生長在作者日日洗滌筆硯的池水邊,那一朵朵開放的梅花都呈現(xiàn)出淡淡的墨痕。
一、二兩句運用白描手法寫梅花的形態(tài),一個“淡”字既道出畫梅花的技法,又刻畫出梅花樸素淡雅、傲立于嚴寒的風骨,令人耳目為之一新。 再看末句,詩人為什么特別愛畫不著顏色的淡墨梅花呢?原來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們夸獎梅花的顏色艷麗,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氣充塞在天地之間。
一個“滿”字,不僅傳神地寫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蕩,而且使得詩人人格魅力的凸現(xiàn)與輻射分外的耀眼!這種不流于世俗、傲骨錚錚的氣節(jié)正是作為詩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這種不追求虛浮綺麗的外表而鐘情于梅花精神的表現(xiàn)方法正是作為畫家的王冕的巧奪天工之處。 “畫梅須具梅氣骨,人與梅花一樣清?!?/p>
人們是這樣稱贊王冕的?,F(xiàn)實中的王冕與他筆下的梅花一樣,堅貞不屈、孤芳自賞。
相傳由于王冕的畫畫得特別的好。當?shù)氐目h官和一個有權(quán)勢的大財主慕他之名,幾次想見他都遭到了拒絕,最后,當縣官親自下鄉(xiāng)見他時,他聽到消息后趕緊躲了起來,又讓縣官吃了閉門羹。
因而《墨梅》這首詩不僅反映了他所畫的梅花的風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鮮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 在這首詩中,一“淡”一“滿”盡顯個性,一方面,墨梅的豐姿與詩人傲岸的形象躍然紙上;另一方面令人覺得翰墨之香與梅花的清香仿佛撲面而來!從而使“詩格”、“畫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雪 梅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古今不少詩人往往把雪、梅并寫。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顯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澤東《卜算子·詠梅》中就曾寫道:“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雪、梅都成了報春的使者、冬去春來的象征。但在詩人盧梅坡的筆下,二者卻為爭春發(fā)生了“磨擦”,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裝點了春光,而且誰也不肯相讓。這種寫法,實在是新穎別致,出人意料,難怪詩人無法判個高低。詩的后兩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長處與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沒有梅香,回答了“騷人閣筆費評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執(zhí)一端的根據(jù)。讀完全詩,我們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寫這首詩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爭春,告誡我們?nèi)烁饔兴L,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這首詩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詠思。
梅,在中國文人的筆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1)宋代林和靖《山園小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p>
這梅花是清麗淡雅的,寄托了他“妻梅子鶴”的隱逸情趣。 梅花特點:前句描寫梅的姿態(tài):梅枝稀稀疏疏的,在這個清清的水倒映之下映入清清的水上;后句描寫梅的幽香,在這個朦朧的月色之下陣陣的梅香飄浮過來。
詩人情懷:追求高潔、一塵不染的這樣一種情懷。他不跟世俗相沾染、不同流合污,玉潔冰清。
此詩之妙在于脫略花之形跡,著意寫意傳神,因而用側(cè)面烘托的筆法,從各個角度渲染梅花清絕高潔的風骨,這種神韻其實就是詩人幽獨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寫照。 (2)宋代陳亮《梅花》詩:“一朵忽先變,百花皆落后?!?/p>
這昭示著梅花獨領(lǐng)風騷的品位。 梅花特點:形象地刻畫了梅花凌寒獨開的堅貞品質(zhì)。
詩人情懷: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zhì),既是贊梅也是喻己 (3)元代王冕的《墨梅》詩:“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辟濏灹嗣返那逖鸥邼嵉膬?nèi)在美。
嚴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報春的最早使者 梅花特點:它不需要別人夸獎顏色好,只要留下充滿乾坤的清氣。 詩人情懷: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清高,鄙視流俗的精神,又表現(xiàn)了詩人獨善其身,不求功勛的品格。
(4)清代宋匡業(yè)《梅花》:“獨立風前惟素笑,能超世外自歸真?!边@梅花是超凡脫俗的,表明他與世無爭、超然塵世之情思。
贈范曄
作者:【陸凱】 年代:【南北朝】 體裁:【未知】 類別:【未知】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注釋】:
古今吟詠嶺梅詩詞不下千章,最早的是陸凱《贈范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薄吨彪`南雄州志》載,南雄城南有寄梅驛,即取折梅逢驛使詩語。該驛曾經(jīng)宋紹興知州李岐重修。清道光知州戴錫綸有《寄梅驛》詩云:“一枝春可當人情,投贈南州艷此清。妙是不登供帳例,香風千古被征行?!?/p>
陸凱是三國時人?!度龂?陸凱傳》載:“陸凱,字敬風,吳郡吳人也。丞相遜族子也。黃武初為永興諸暨長,所在有治跡,拜建武都尉。領(lǐng)兵雖統(tǒng)軍眾,手不釋書?!酁踔谐俣兀懼檠?,斬獲有功,遷為建武校尉?!庇帧度龂?孫權(quán)傳》載:“赤烏四年秋七月,遣將軍聶友、校尉陸凱以兵三萬討珠崖儋耳。”
這首詩當是陸凱率兵南征度梅嶺時所作。他在戎馬倥傯中登上梅嶺,正值嶺梅怒放,立馬于梅花叢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隴頭好友范嘩,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驛使,就出現(xiàn)了折梅賦詩贈友人的一幕。他那“雖統(tǒng)軍眾,手不釋書”的儒將風度躍然出現(xiàn)在讀者眼前。
《贈范嘩》寥寥2 0字,簡樸中道出了真摯的友情,平淡中顯出了高雅的意境?!耙恢Υ骸弊鳛槊坊ǖ南笳?,向人們預示著美好的春天即將來臨,祝愿人們的美好祈望定能實現(xiàn)。
范嘩是誰?南北朝劉宋時有個編寫《后漢書》的范嘩,但他距三國近200年,肯定不是這個范曄,而是三國另一個范曄。有的人則認為范嘩是劉宋時的范嘩,而陸凱不是三國吳的陸凱,而是劉宋時的另一個陸凱。熟是熟非,有待考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