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期末評語時,老師會祝你來年__百尺竿頭,更進一步________
2.小明是個頑皮的孩子,五年級的學生還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成天心思不在學習上,請你用學過的時局勸他_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_______
3.當我們浪費時間時,老爺爺經(jīng)常用唐代李紳的詩句來教育我們___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應該是時間吧,應該是糧食)______________
4.有時候,有些人對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這就是人們常說的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____________. (宋朝 )朝詩人(蘇軾 )在[ 題西林壁 ]中的詩句_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____________說明的就是這個樸素的道理.
5.當我們回憶母愛,要報答母親的深恩時,我們會很自然地吟詠起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_________________
6.當我們在外地過節(jié)時,常引用(唐朝 )朝詩人王維在[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中的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____________來表達對家人的懷念.
7.中秋佳節(jié),皓月當空.那一輪圓月被黃燦燦的月暈襯托著,月光如透明的薄紗,蒙蒙朧朧地照著大地,清風拂面,不由撩起我思鄉(xiāng)的情懷_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______________
8.來到瀑布腳下,捧著清澈的泉水.舒服級了.仰望瀑布傾瀉而下,潑灑飛流,撞擊在巖石的棱角上,濺起了朵朵美麗的水花.望著美麗的瀑布,我不禁想起 飛流直下三千尺,__疑是銀河落九天___________
9.昨天下午,張老師布置了一道數(shù)學思考踢.晚上我絞盡腦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山窮水盡疑無路____________時,爸爸走過來,祝我一臂之力,經(jīng)他一點撥,我豁然開朗,真是_柳暗花明又一村_______________.于是我很快解開了這道難題.
10.欣逢母校百年校慶,一個海外歸來的老學者回顧了母校的百年滄桑后,又對滿堂青年學子深情地說____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____________(用[沁園春 雪]中的名句)
1、寧移白首之心,不墜青云之志;(樓上的這道題寫錯了)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3、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4、我愛梅花,愛它‘一樹寒梅白玉條’的純潔,愛它‘凌寒獨自開’的堅韌,愛它‘隔墻分送一枝香’的襟懷,愛它‘為春傳信息,不怕雪埋藏’的高潔,愛它‘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韻致,愛它‘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的謙遜……我愿做祖國大花園中的一朵小小的梅花,‘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p>
《滁州西澗》
這是一首山水詩的名篇,也是韋應物的代表作之一。詩寫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詩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間。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縣,西澗在滁州城西郊野。這詩寫春游西澗賞景和晚雨野渡所見。詩人以情寫景,借景述意,寫自己喜愛與不喜愛的景物,說自己合意與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懷憂傷,便自然流露出來。但是詩中有無寄托,寄托何意,歷來爭論不休。有人認為它通首比興,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認為“此偶賦西澗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實則各有偏頗。
詩的前二句,在春天繁榮景物中,詩人獨愛自甘寂寞的澗邊幽草,而對深樹上鳴聲誘人的黃鶯兒卻表示無意,置之陪襯,以相比照。幽草安貧守節(jié),黃鸝居高媚時,其喻仕宦世態(tài),寓意顯然,清楚表露出詩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勢更急。而郊野渡口,本來行人無多,此刻更其無人。因此,連船夫也不在了,只見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橫,由于渡口在郊野,無人問津。倘使在要津,則傍晚雨中潮漲,正是渡船大用之時,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這水急舟橫的悠閑景象里,蘊含著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而憂傷的情懷。在前、后二句中,詩人都用了對比手法,并用“獨憐”、“急”、“橫”這樣醒目的字眼加以強調,應當說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來,這詩是有寄托的。但是,詩人為什么有這樣的寄托呢?
在中唐前期,韋應物是個潔身自好的詩人,也是個關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寄李儋元錫》),常處于進仕退隱的矛盾。他為中唐政治弊敗而憂慮,為百姓生活貧困而內疚,有志改革而無力,思欲歸隱而不能,進退兩為難,只好不進不退,任其自然。莊子說:“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游者也?!保ā肚f子。列御寇》)韋應物對此深有體會,曾明確說自己是“扁舟不系與心同”(《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表示自己雖懷知者之憂,但自愧無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無所作為。其實,《滁州西澗》就是抒發(fā)這樣的矛盾無奈的處境和心情。思欲歸隱,故獨憐幽草;無所作為,恰同水急舟橫。所以詩中表露著恬淡的胸襟和憂傷的情懷。
說有興寄,誠然不錯,但歸結為譏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于死板;說偶然賦景,毫無寄托,則割裂詩、人,流于膚淺,都與詩人本意未洽。因此,賞奇析疑,以知人為好。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58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