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野外空曠沙岸清凈,天空高遠秋月明凈。
《初去郡》 元 謝靈運
彭薛裁知恥,貢公未遺榮?;蚩蓛?yōu)貪競,豈足稱達生?
伊余秉微尚,拙訥謝浮名。廬園當棲巖,卑位代躬耕。
顧己雖自許,心跡猶未并。無庸妨周任,有疾像長卿。
畢娶類尚子,薄游似邴生。恭承古人意,促裝反柴荊。
牽絲及元興,解龜在景平。負心二十載,于今廢將迎。
理棹遄還期,遵渚騖修坰。遡溪終水涉,登嶺始山行。
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憩石挹飛泉,攀林搴落英。
戰(zhàn)勝臞者肥,止監(jiān)流歸停。即是羲唐化,獲我擊壤聲!
此詩作于景平元年(423年)秋天,謝公辭職離開永嘉郡,首先對彭,薛,貢等歷史人物進
行褒貶,他們雖不是嗜祿成癖,但也不能稱做達生。謝公認為自己沒有做過高官,且早有幽
棲思想,但畢竟在官場上混了近二十年。今后自己決計同過去一刀兩斷,掛冠歸隱。為終于
能實現(xiàn)自己歸隱的意愿而慶幸不已。最后表示自己將過著無拘無束,清靜自在的生活。
1、《秋詞》
唐代: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譯文:
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萬里晴空,一只鶴凌云飛起,就引發(fā)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
2、《蘇幕遮·懷舊》
宋代: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譯文:
碧云飄悠的藍天,黃葉紛飛的大地,秋景連接著江中水波,波上彌漫著蒼翠寒煙。群山映著斜陽藍天連著江水。芳草不諳人情,一直延綿到夕陽照不到的天邊。
3、《山行》
唐代: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譯文:
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處,居然還有人家。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這深秋楓林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艷比二月春花。
4、《山居秋暝》
唐代: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空氣涼爽,仿佛已經(jīng)到了秋天。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5、《秋登蘭山寄張五 / 九月九日峴山寄張子容》
唐代: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
譯文:
面對北山嶺上白云起伏霏霏,我這隱者自己能把歡欣品味。我試著登上高山是為了遙望,心情早就隨著鴻雁遠去高飛。憂愁每每是薄暮引發(fā)的情緒,興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圍。
在山上時時望見回村的人們,走過沙灘坐在渡口憩息歇累。遠看天邊的樹林活象是薺菜,俯視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彎月。什么時候你能載酒到這里來,重陽佳節(jié)咱們開懷暢飲共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