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蓼莪》
先秦:佚名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fù)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譯文:看那莪蒿長得高,卻非莪蒿是散蒿??蓱z我的爹與媽,撫養(yǎng)我大太辛勞!看那莪蒿相依偎,卻非莪蒿只是蔚??蓱z我的爹與媽,撫養(yǎng)我大太勞累!
爹爹呀你生下我,媽媽呀你喂養(yǎng)我。你們護(hù)我疼愛我,養(yǎng)我長大培育我,想我不愿離開我,出入家門懷抱我。想報爹媽大恩德,老天降禍難預(yù)測!
2、《淮南子》
漢:劉安
慈父之愛子,非為報也。
譯文:慈愛的母親疼愛自己的孩子,不是為了讓他們回報她。
3、《勸孝歌》
清:徐熙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
譯文:母親十月懷胎的恩情太重,即使用三輩子來報答都覺得太輕。
4、《增廣賢文》
明:佚名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譯文: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舉動,小烏鴉有銜食喂母鴉的情義,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順父母。
5、《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為即將遠(yuǎn)游的孩子趕制新衣。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誰說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
1、《別老母》清代: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fā)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fēng)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譯文:把帷帳撩起,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故依依不舍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fā)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仃,眼淚也流干了。
在這風(fēng)雪之夜不能孝敬與母親團(tuán)聚,從而開了這凄慘的分離的柴門遠(yuǎn)去,養(yǎng)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2、《游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yuǎn)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3、《凱風(fēng)》先秦:佚名 凱風(fēng)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fēng)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痊?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譯文:飄飄和風(fēng)自南來,吹拂酸棗小樹心。樹心還細(xì)太嬌嫩,母親實在很辛勤。
飄飄和風(fēng)自南來,吹拂酸棗粗枝條。母親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難回報。
寒泉寒泉水清涼,源頭就在那浚土。兒子縱然有七個,母親仍是很勞苦。
小小黃雀宛轉(zhuǎn)鳴,聲音悠揚(yáng)真動聽。兒子縱然有七個,不能寬慰慈母心。
4、《母別子》唐代: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關(guān)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yīng)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fēng)子在枝。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愿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于汝。譯文:母別子,子別母,白天的陽光似乎都因為悲傷而失去了光彩,哭聲中無限凄苦。
一家人住在關(guān)西長安,丈夫身居大將軍的高位,去年立了戰(zhàn)功,又被加封了爵土。還得到了賞賜的金錢二百萬,于是便在洛陽娶了如花似玉的新婦。
新婦來了不滿足,就要丈夫拋舊婦;她是他掌上的蓮花,我卻是他們眼中的釘子。喜新厭舊是俗世的常情,這本來也不足為悲,我就要收拾行裝,無奈地離開。
但悲傷的是,留在丈夫家的,還有兩個親生的小孩。一個才剛剛會扶著床沿走路,一個才剛剛能夠坐起來。
坐著的孩子啼哭,會走路的孩子牽著我的衣服。你們夫婦新歡燕爾,卻讓我們母子生離死別,從此不得相見。
此時此刻,我的心有訴不出的悲苦,人的薄情啊,還不如林中的烏鵲,母鳥不離開小雛,雄鳥總在它們身旁呵護(hù)。此情此景,倒象是后園的桃樹,曾經(jīng)遮蔽著花房的花瓣已經(jīng)隨風(fēng)落去,幼小的果實還將掛在梢頭經(jīng)歷霜雪雨露。
新人新人你聽我說,洛陽有無數(shù)的紅樓美女,但愿將軍將來又立了什么功勛,再娶一個比你更嬌艷的新婦吧。5、《蓼莪》先秦:佚名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瓶之罄矣,維罍之恥。
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fù)我,出入腹我。
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南山烈烈,飄風(fēng)發(fā)發(fā)。
民莫不谷,我獨何害!南山律律,飄風(fēng)弗弗。民莫不谷,我獨不卒!譯文:看那莪蒿長得高,卻非莪蒿是散蒿。
可憐我的爹與媽,撫養(yǎng)我大太辛勞!看那莪蒿相依偎,卻非莪蒿只是蔚??蓱z我的爹與媽,撫養(yǎng)我大太勞累!汲水瓶兒空了底,裝水壇子真羞恥。
孤獨活著沒意思,不如早點就去死。沒有親爹何所靠?沒有親媽何所恃?出門行走心含悲,入門茫然不知止。
爹爹呀你生下我,媽媽呀你喂養(yǎng)我。你們護(hù)我疼愛我,養(yǎng)我長大培育我,想我不愿離開我,出入家門懷抱我。
想報爹媽大恩德,老天降禍難預(yù)測!南山高峻難逾越,飆風(fēng)凄厲令人怯。大家沒有不幸事,獨我為何遭此劫?南山高峻難邁過,飆風(fēng)凄厲人哆嗦。
大家沒有不幸事,不能終養(yǎng)獨是我。
1.《臨終詩》
年代: 唐 作者: 薛準(zhǔn)
舊國深恩不易酬,又離繼母出他州。
誰知天怒無因息,積愧終身乞速休。
2.《道傍兒》
年代: 宋 作者: 黎廷瑞
落日古道傍,依依聞哭聲。
云是田舍兒,垂髫才九齡。
前母久已沒,后母無復(fù)情。
饑寒夙所更,驅(qū)役不得停。
3.《后母》
年代: 宋 作者: 佚名
命也可奈何,怨辭安敢形。
但愿后母心,回慈念孤生。
4.《琴操十首·履霜操》
唐代:韓愈
尹吉甫子伯奇無罪,為后母譖而見逐,自傷作。
本詞云:朝履霜兮采晨寒,考不明其心兮信讒言。
孤恩別離兮摧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
5.《戲文·殺狗記》
元代:徐田臣
昔日有一人姓王,名祥,其弟王覽。
王祥是前娘之子,王覽是后母之兒。
有繼母朱氏,信聽奶娘讒言,要害王祥,令王祥到海州賣絹前去。
后媽
1.父親的繼配。又稱后母,口語中又稱后媽、后娘等。
2.指被過繼子女的養(yǎng)母。如《隋書·房彥謙傳》:十五,出后叔父子貞,事繼母,有逾本生,子貞哀之,撫養(yǎng)甚厚。
出處
1.《儀禮·喪服》:"繼母如母。" 賈公彥疏:"謂己母早卒或被出之后,繼續(xù)己母。"
2.《貞觀政要·孝友》:"司空房玄齡事繼母,能以色養(yǎng),恭謹(jǐn)過人。"
示例
1.《元典章·禮部三·喪禮》:"繼母,父再娶母,同親母,齊衰三年。"
2.清·田蘭芳《云南楚雄府通判袁公墓志銘》:"公早失恃,事繼母劉淑人如已母。"
3.巴金·《秋》:"他們的繼母周氏 在房里等著他們。"
家庭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 ——愛默生
父親和母親們,你們在孩子身上延續(xù)自己!--蘇霍姆林斯基
在兒子面前,我不是總統(tǒng)只是父親。--羅斯福
孩子是看著父親的背影長大的,是和母親面對面長大的。--西方名言
父親是一個銀行,發(fā)行知識,支付愛…… --馬英九
-------------------------
哭崔兒
【唐】白居易
掌珠一顆兒三歲,鬢雪千莖父六旬。
豈料汝先為異物,常憂吾不見成人。
吾雛
【唐】白居易
吾雛字阿羅,阿羅才七齡。
嗟吾不才子,憐汝無弟兄。
撫養(yǎng)雖驕呆,性識頗聰明。
學(xué)母畫眉樣,效吾詠詩聲。
我齒今欲墮,汝齒昨始生。
我頭發(fā)盡落,汝頂髻初成。
老幼不相待,父衰汝孩嬰。
緬想古人心,慈愛亦不輕。
蔡邕念文姬,于公嘆緹縈。
敢求得汝力?但未忘父情。
田家
【唐】聶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鋤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夜坐
【唐】唐彥謙
愁鬢丁年白,寒燈丙夜青。不眠驚戍鼓,久客厭郵鈴。
洶洶城噴海,疏疏屋漏星。十年窮父子,相守慰飄零。
●父親!對上帝,我們無法找到一個比這更神圣的稱呼了----(華茲華斯)
●一個父親勝過一百個老師(英國)
●讓自己的兒女們光宗耀祖是父親們的主要缺點(伯·羅索)
●在所有的青年人眼里,父親是多么嚴(yán)厲的法官?。。ㄟ伤梗?
●沒有幾個父親對子女是關(guān)心備至的,至少他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對金錢更加關(guān)心(切斯特菲爾德)
●沒有哪一個人真正了解自己的父親,但是,我們大家都有某種推測或某種信任(米南德)
●在批評父輩狹隘的時候,我們切不可忘記他們的深沉----(福爾克斯)
●父親和兒子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父親愛的是兒子本人,兒子愛的則是對父親的回憶(歐洲)
●對做父親的人來說,失去父親不一定就是不幸;對做兒子的人來說,沒有兒子也不一定就是痛苦(切斯特菲爾德)
●一個父親能管好一百個兒子,而一百個兒子卻難管一個父親----(歐洲)
●每一代人總是反抗自己的父輩,卻和祖父交上了朋友----(芒福德)
●父親的名聲有時無助于兒子,卻反而會淹沒他:他們彼此站得太近,陰影扼殺了成長(本·瓊森)
●只要父親在世,你總是年輕
●父子無隔宿之仇
父親,不再是從前那個身強(qiáng)力壯的父親了,也不再是那個退休之年仍目光炯炯, 精神矍爍的父親了。父親老了,他是完完全全的老了,生活將他徹底變成了一個老頭子。 ——梁曉聲
父親是財源,兄弟是安慰,而朋友既是財源,又是安慰。------富蘭克林
智慧之子使父親快樂,愚昧之子使母親蒙羞. ------所羅門
父親們最根本的缺點在于想要自己的孩子為自己爭光。-----羅素
家庭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 -----愛默生
你的父親感到榮耀的莫過于你以最大的熱誠繼續(xù)你的學(xué)業(yè),并努力奮發(fā)以期成為一個誠實而杰出的男子漢。 -----貝多芬
想到一個人畢生的一切努力可能會淹沒在一代人默默無聞的沖積層中,豈不難受?對一個父親來說,希望他的孩子至少記起他,難道不是合理的嗎?哪怕是作為例子來引用? ------杜伽爾
當(dāng)我們在一些難關(guān)面前停頓下來的時候,他總是說:“你會把它弄好的!憑你的聰明,這點小事是難不倒你的!”而我們往往就因為父親這句話,奇跡似的把本來弄不好的東西弄好,對本來視為畏途的工作發(fā)生興趣。
-----羅蘭
父親子女兄弟姊妹等稱謂,并不是簡單的榮譽(yù)稱號,而是一種負(fù)有完全確定的異常鄭重的相互義務(wù)的稱呼,這些義務(wù)的總和便構(gòu)成這些民族的社會制度的實質(zhì)部分。 -----【德】恩格斯
一、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唐代 孟郊《游子吟》
詩人經(jīng)常出差遠(yuǎn)行,他用了最普通的一幕描寫了母親的偉大,能夠和絕大多數(shù)讀者引起共鳴,有一種內(nèi)心震撼效果。
二、霜殞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fù)倚柴扉。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未?與恭《思母》
這是一位僧人懷念母親的詩詞,大致意思就是母親在冬天的時候走了,再也沒有人守在門口等兒子歸來,遙想去年五月梅雨時節(jié)的時候還曾用微薄的收入給老母親買了點米。
三、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踅ā抖谈栊小?/p>
人人都說生男生女是一件好事,卻不知道男孩女孩更加催人老去。
四、可憐我的父親和母親,撫養(yǎng)我大實在是太辛勞!表達(dá)了對父母的憐惜和痛惜。
五、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蔣士銓《歲暮到家》
愛子之心是沒有窮盡的,最高興的事莫過于游子及時歸來。
六、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fā)愁看淚眼枯?!S景仁《別老母》
把帷帳撩起,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故依依不舍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fā)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仃,眼淚也流干了。
慘慘柴門風(fēng)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 黃景仁《別老母》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 杜甫《石壕吏》
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 —— 李商隱《瑤池》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 —— 王安石《十五》
南風(fēng)吹其心,搖搖為誰吐?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 —— 王冕《墨萱圖·其一》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 白居易《燕詩示劉叟》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fā)愁看淚眼枯。 —— 黃景仁《別老母》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 白居易《燕詩示劉叟》
當(dāng)時父母念,今日爾應(yīng)知。 —— 白居易《燕詩示劉叟》
十五彩衣年,承歡慈母前。 —— 孟浩然《送張參明經(jīng)舉兼向涇州覲省》
霜隕蘆花淚濕衣 —— 輿恭《思母》
鎮(zhèn)時賢相回人鏡,報德慈親點佛燈。 —— 李洞《感恩書事寄上集義司徒相公》
一間茆屋何所直,父母之鄉(xiāng)去不得。 —— 王建《古從軍》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 白居易《燕詩示劉叟》
老母與子別,呼天野草間。 —— 李白《豫章行》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 蔣士銓《歲暮到家》
兒身將欲生,母身如在獄。 —— 徐熙《勸孝歌》
來時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 王建《渡遼水》
四歲而孤,母鄭,守節(jié)自誓,親誨之學(xué)。 —— 歐陽修《畫地學(xué)書》
袴襦砧動地,父母歌闤闠。 —— 貫休《上孫使君》
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 詩經(jīng)《小雅·蓼莪》
父母吞聲哭,禽鳥亦為啼。 —— 孟郊《堯歌(一作舜歌,賞鄭氏莊?!?/p>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 白居易《燕詩示劉叟》
提出西方白帝驚,嗷嗷鬼母秋郊哭。 —— 李賀《春坊正字劍子歌》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 王建《短歌行》
父母皆艱辛,尤以母為篤。 —— 徐熙《勸孝歌》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fēng)塵。 —— 蔣士銓《歲暮到家》
父憐母惜摑不得,卻生癡笑令人嗟。 —— 盧仝《示添丁》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fù)我 —— 詩經(jīng)《小雅·蓼莪》
父兮母兮,進(jìn)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 王昭君《怨詞》
明朝甑復(fù)空,母子相持哭。 —— 陸游《十月二十八日風(fēng)雨大作》
1.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fā)愁看淚眼枯。
【譯文】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fā)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干了。
【出處】《別老母》——清代·黃景仁
2. 當(dāng)時父母念,今日爾應(yīng)知。
【譯文】拋棄父母那時父母多么掛念,今天你們應(yīng)有體驗!
【出處】《燕詩示劉叟》——唐代·白居易
3.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譯文】看那莪蒿長得高,卻非莪蒿是散蒿??蓱z我的爹與媽,撫養(yǎng)我大太辛勞!
【出處】《蓼莪》——先秦·佚名
4.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譯文】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后繼人是最大的不孝。
【出處】《孟子離婁上》
5.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
【譯文】以前有位名叫吳起的人,母親去世竟不奔喪。
【出處】《慈烏夜啼》——唐代·白居易
6.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譯文】沒有親爹何所靠?沒有親媽何所恃?出門行走心含悲,入門茫然不知止。
【出處】《蓼莪》——先秦·佚名
7. 燕燕爾勿悲,爾當(dāng)返自思。
【譯文】老燕啊,切莫悲嘆,你們應(yīng)當(dāng)回想從前:
【出處】《燕詩示劉叟》——唐代·白居易
8. 慘慘柴門風(fēng)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譯文】在這風(fēng)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yuǎn)去,不禁令人興嘆:養(yǎng)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出處】《別老母》——清代·黃景仁
9. 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譯文】想報爹媽大恩德,老天降禍難預(yù)測!
【出處】《蓼莪》——先秦·佚名
10. 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
【譯文】不要用不孝的罪,來枉費吃掉人間的無骨。
【出處】《勸孝歌》——清朝·王中書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