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出處】:李白《古朗月行》
【釋義】:仙娥與桂樹,在月中隱隱浮現。
2、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出處】:劉禹錫《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釋義】:凝聚起來的光芒悠悠地象寒露墜落下來,而我此刻站在桃源的最高處。
3、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出處】:晏殊《中秋月》
【釋義】:轉眼間,十年已經過去了,今晚羈旅之人獨自面向著角落,默默思考。
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出處】:李白《月下獨酌》
【釋義】:我舉起酒杯邀請媚人的明月,低頭窺見身影,共飲已有三人。
5、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出處】:李商隱《霜月》
【釋義】: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爭妍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潔的美好姿容。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出處】:張九齡《望月懷遠》
【釋義】:一輪皎潔的明月,從海上徐徐升起,和我一同仰望的,有遠在天涯的伊。
1、《靜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2、《玉階怨》【唐】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4、《月下獨酌》【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5、《關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一彈流水一彈月,半入江風半入云。 對聯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劉方平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李商隱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蘇軾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歐陽修
蘇軾一首《水調歌頭》,天下聞名,中秋而做,里面寫了牽掛弟弟的事,后來弟弟蘇轍知道了,第二年中秋節(jié)作了下面這首《水調歌頭》
離別亦何久,七度過中秋,去歲東武今夕,明月不勝愁,豈憶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載涼州,鼓吹助清賞,鴻雁起汀洲
座中客,翠羽被,紫綺裘,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今夜清樽對月,明夜孤帆水驛,依舊照離憂,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
還有一首范成大的《水調歌頭》
細數十年事,十處過中秋。今年新夢,忽到黃鶴舊山頭。老子個中不淺,此會天教重見,今古一南樓。星漢淡無色,玉鏡獨空浮。
斂秦煙,收楚霧,熨江流。關河離合,南北依舊照清愁。想見姮娥冷眼,應笑歸來雙鬢,空敝黑貂裘。釃酒問蟾兔,肯去伴滄州?
1.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 2.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河年初照人?《春江花月夜》 3.今夜月明入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妒逡雇隆?4.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關山月》
5.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月下獨酌》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鹅o夜思》
7.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月業(yè)憶舍弟》
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锻聭堰h》
9.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吨星镌隆?
10.西北望鄉(xiāng)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
2.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3.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
4.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李白)
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6.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杜甫)
7.山隨平野盡,月涌大江流(李白)
8.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
9.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
10.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晏幾道)
對月抒懷的古詩詞:唐代詩人張九齡的作品《望月懷遠》。
作品原文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譯文
海上面升起了一輪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賞月亮。
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長夜,徹夜不眠將你苦苦思念。
滅燭燈月光滿屋令人愛,披衣起露水沾掛濕衣衫。
不能手捧美麗銀光贈你,不如快如夢與你共歡聚。
創(chuàng)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張九齡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誹謗排擠后,于開元二十四年(736)罷相?!锻聭堰h》這首詩應寫于開元二十四年張九齡遭貶荊州長史以后,同《感遇十二首》應該屬于同一時期的作品。
整體賞析
《望月懷遠》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是作者在離鄉(xiāng)時,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而寫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明月照積雪”,謝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鴻海上來”等名句一樣,看起來平淡無奇,沒有一個奇特的字眼,沒有一分點染的色彩,脫口而出,卻自然具有一種高華渾融的氣象。這一句完全是景,點明題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時”,即由景入情,轉入“懷遠”。前乎此的有謝莊《月賦》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中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是寫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現方法,表現在不同的體裁中,謝莊是賦,蘇軾是詞,張九齡是詩,相體裁衣,各極其妙。這兩句把詩題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攝,卻又毫不費力,仍是張九齡作古詩時渾成自然的風格。
作者簡介
張九齡(678—740),唐朝大臣。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景龍(唐中宗年號,707—710)初年進士。唐玄宗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是唐朝有名的賢相。開元二十四年(736年)為李林甫所譖,罷相。其《感遇詩》以格調剛健著稱。有《曲江集》。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游人去后楓林夜,月滿空山可奈何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月滿空山水滿潭。
五曲山高云氣深,長時煙雨暗平林。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客心爭日月,來往預期程。秋風不相待,先至洛陽城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施氏山前舊有人,吳王宮殿幾重新.
年來綠樹村邊月,夜半清溪夢里身.
衰草盡隨眉黛落,飛花長逐杜鵑聲.
西家女俠今何在?白苧輕蘿謝四鄰.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9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