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時明月漢時關 這個修辭是互文見義 互文是兩個詞(比方“秦漢”)本來要合在一起說的,如“秦漢時明月秦漢時關”,可是為了音節(jié)和字數(shù)的限制,要省去一個,于是前面省去個“漢”字,后面省去個“秦”字,解釋時要把兩個詞合起來講。
如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是詩中的一種特殊結構,實際是說,月是古時的月,關是古時的關,用秦漢指古,即秦漢時明月秦漢時關,是互文見義。詩中有此用法。
如《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闭f牽牛星遙遠,織女星明亮,也是互文,即迢迢皎皎牽牛星,皎皎迢迢河漢女。
再像《木蘭辭》:“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撲朔狀跳躍,迷離狀眼睛眨動,也是互文,即雄兔腳撲朔眼迷離,雌兔眼迷離腳撲朔,所以兩兔在地上跑時,很難分別誰雌誰雄。
不光詩里有互文,文中也有互文。像《文心雕龍·神思》:“子建援牘(拿起紙)如口誦,仲宣舉筆似宿構。”
曹植拿起紙來寫像口里念熟似的,王粲拿起筆來寫像早已做好似的。光拿紙或光拿筆都不能寫作,所以這里實際是“子建援牘舉筆”,“仲宣舉筆援牘”,也是互文。
1、秦漢時明月秦漢時關——王昌齡《出塞》 2、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木蘭辭》 3、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辭》 4、主人下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 6、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孔雀東南飛》 7、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陶淵明《歸園田居》 8、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迢迢牽牛星》 9、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10、將軍白發(fā)征夫淚——范仲淹 《秋思》 11、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木蘭詩》 12、泉香而酒冽——歐陽修《醉翁亭記》 13、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說》 14、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15、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木蘭辭》 16、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 《泊秦淮》 17、歧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鸥Α督戏昀铨斈辍?18、將軍角弓不得控 都護鐵衣冷難著。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9、栗深林兮驚層巔?!畎住秹粲翁炖岩髁魟e》 參考資料: 。
互 文
在古文中,把屬於一個句子(或短語)的意思,分寫到兩個句子(或短語)里,解釋時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補足,就是互文。
例子(1):
朝暉夕陰。 《岳陽樓記》范仲淹
( 意思是「朝暉夕陰」和「朝陰夕暉」。
「朝」和「夕」、「暉」和「陰」是互文。)
例子(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陽樓記》范仲淹
( 意思是 不因「物」[所處的環(huán)境]或「己」[個人的遭遇]而喜,
也不因「物」或「己」而悲。)
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采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古語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本唧w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一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fā),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 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一、結構特征:互省。如“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句前部分省去 “壯士”,句后部分省去“將軍”,“將軍”與“壯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錯補充。 二、語義特征:互補。如:“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木蘭詩》),木蘭對著窗戶,已包含對著鏡子,“理”和“貼”兩個動作是在同一情境中進行 的,譯時應將它們拼合起來。 互文有種種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 一、同句互文。即在同一個句子里出現(xiàn)的互文。如“秦時明月漢時關”一句,“秦”和“漢”是互相補充。又如“主人下馬客在船”“東船西舫悄無言”“東犬西吠”亦屬此類。 二、鄰句互文。即在相鄰的句子里出現(xiàn)互文!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