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 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譯:兩只黃鶯在翠綠的柳枝上鳴叫,一行行白鷺飛上藍天。
上千年的積雪像嵌在窗上的圖畫,門前停泊著從很遠的江蘇一帶駛來的船只。'絕句 杜甫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注:此詩寫于詩人經(jīng)過長期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譯:江山沐浴著春光多么秀麗,陣陣春風(fēng)送來花草的芳香。飛翔的燕子銜著濕泥忙筑巢,美麗的鴛鴦睡在沙上曬太陽。
賞析:此詩抓住景物特點寫春色,畫面優(yōu)美,格調(diào)柔和,很能引發(fā)讀者的喜春之情。你看:陽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復(fù)蘇。
清風(fēng)拂面,送來百花的芳香,帶來春草的清馨。河灘上,溪岸邊,冰雪融盡,泥土潮濕而松軟,燕子輕盈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呢呢喃喃。
水暖沙溫,美麗多情的鴛鴦相依相偎,恬然靜睡,十分嬌慷可愛。問:分析杜甫的這首詩的意境。
答:這首五言絕句選材精恰,色彩明麗,格調(diào)清新。詩人以春日遲遲統(tǒng)攝全篇,和煦的春風(fēng),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所展現(xiàn)的明媚春光,與泥融土濕、飛燕銜泥、日麗沙暖、靜睡鴛鴦所呈現(xiàn)的勃勃生機,和諧統(tǒng)一,相映成趣,構(gòu)成一幅色彩鮮明,春意盎然的詩情畫意圖。
反映了詩人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適心情和歡悅情懷。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絕詩,四句一首,短小精萃。
它是唐朝流行起來的一種詩歌體裁,屬于近體詩的一種形式。絕句一詞最早在南朝的齊、梁時代就已出現(xiàn)。
陳代徐陵的《玉臺新詠》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詩,不知作者名字,題為“古絕句”。此時的絕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韻的小詩,并不要求平仄和諧。
絕的意思是“斷絕”,古人用四句一絕的四句詩來完成一個思想概念。絕句分為律絕和古絕。
律絕是律詩興起以后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絕遠在律詩出現(xiàn)以前就有了。
按格律按照詩歌格律,絕句分為律絕和古絕。律絕是律詩興起以后才出現(xiàn)的,古絕遠在 律詩出現(xiàn)以前就有了。
南朝陳代的徐陵主編《玉臺新詠》就有“古絕句”的名稱。但這種絕句雖然押韻,而相對來說平仄(zè)較為自由,或者可以說有些詩人不愿受格律的約束。
在律絕盛行以后,古絕句仍然被沿用發(fā)展下來。古絕句五言特多,而七言非常之少。
所以,七言八句不是很常見。按字?jǐn)?shù)按照每句的字?jǐn)?shù),絕句可分為五言絕句、六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其中以五、七言絕句居多,六言絕句很少。
律絕律絕跟律詩一樣,依照律句的平仄,講究粘對、押韻。絕句按字?jǐn)?shù)分:五言絕句及七言絕句。
五絕(1)平起式 兩字壓韻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仄起式 兩字壓韻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平起式 三字壓韻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式 三字壓韻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絕(1)仄起式 兩字壓韻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式 兩字壓韻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式 三字壓韻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平起式 三字壓韻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絕中除了“平平仄仄平”沒有字是可平可仄(防孤平),其他句式都是第一字可平可仄。七絕中除了“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只有第一字是可平可仄(防孤平)其他句式都是第一第三字可平可仄。
注:句末是平的字要押韻。跟律詩一樣,五言絕句首句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絕句首句以入韻為常見;五言絕句以仄起為常見,七言絕句以平起為常見。
律絕必須依照韻書的韻部押韻。晚唐以后,首句用鄰韻是容許的。
律絕可以用特定的格式。律絕要避免孤平。
五言“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了仄聲,則第三字必須是平聲;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個用了仄聲,則第五字必須是平聲。如果用對仗,往往用在首聯(lián)。
如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是在首聯(lián)用對仗的,但是,尾聯(lián)用對仗,也不是少見的。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就是尾聯(lián)用對仗的。
首尾兩聯(lián)都用對仗,也就是全篇用對仗,也不是少見的。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是全篇用對仗的。
有人說,絕句就是截取律詩的四句,這話如果用來解釋絕句的名稱的來源,那是不對的,但是以平仄對仗而論,絕句確是截取律詩的四句:或截取前后二聯(lián),不用對仗;或截取中二聯(lián),全用對仗;或截取前二聯(lián),首聯(lián)不用對仗;或截取后二聯(lián),尾聯(lián)不用對仗。古絕古絕既然是和律絕對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詩格律束縛的。
它是古體詩的一種。凡合于下面的兩種情況之一的,應(yīng)該認為古絕:⑴用仄韻(但這有爭議,有很多學(xué)者詩人認為律絕的標(biāo)準(zhǔn)是粘對律句,與韻的平仄無關(guān));⑵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時還不粘、不對。
當(dāng)然有些古絕是兩種情況都具備的。如。
1.《絕句》唐代: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2.《絕句二首》唐代: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3.《絕句》唐代: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4.《絕句漫興九首·其七》唐代:杜甫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雉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1.《絕句》唐代: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1)譯文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zhuǎn)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2)賞析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兩個黃鸝在鳴,這就有聲音了。
“一行白鷺上青天”,這就有一個行為、一個行動。一橫一縱,“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那么接下來杜甫又講到“窗含西嶺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萬年累積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積雪的一個岷山。
“門泊東吳萬里船”我的門口停著長萬里的船只。這樣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這個積雪的山頭來進入你的視野,送這個船到下游去。
那么這個“萬里船”能夠通行,也說明這個“安史之亂”已經(jīng)進入了尾聲了,已經(jīng)接近要平定了,這個時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這條江上來來往往了。 那么這么一首詩,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飾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對仗的。
從六朝開始就有絕句,到了唐代以后絕句就形成了非常圓熟的一種藝術(shù),我們很多著名的詩都用絕句。絕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對仗,或者四句前面兩句寫景對仗后面兩句抒情不對仗,或者是前面兩句不對仗后面兩句對仗,那么現(xiàn)在他這首詩四句都對仗,可以說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寫得非常認真的一首詩。
杜甫有一個寫詩的時候讓人“語不驚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這首詩千錘百煉。2.《絕句二首》唐代: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1)譯文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么秀麗,春風(fēng)送來花草的芳香。
燕子銜著濕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江水碧波浩蕩,襯托水鳥雪白羽毛,山巒郁郁蒼蒼,紅花相映,便要燃燒。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過去,何年何月才是我歸鄉(xiāng)的日期?2)賞析 此詩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發(fā)了羈旅異鄉(xiāng)的感慨。“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里的風(fēng)景畫,濡飽墨于紙面,施濃彩于圖中,有令人目迷神奪的魅力。
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風(fēng)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像燃燒著一團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燦爛。
3.《絕句》唐代: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1)譯文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么秀麗,春風(fēng)送來花草的芳香。燕子銜著濕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
2)賞析 這首五絕之妙并不止于“以詩為畫”,詩人著意傳達的還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說春日遲遲、江山秀麗、清風(fēng)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鴛鴦,都是詩人的視覺、觸覺(風(fēng))、嗅覺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礫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覺了。
只因為對春天的陽光明麗、惠風(fēng)和暢、鳥語花香感受至深,詩人無須觸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濕和沙礫的溫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體會又加深了對飛燕的輕盈、鴛鴦嬌慵的視覺印象,從而使詩人的整個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諧和春意之中。4.《絕句漫興九首·其七》唐代:杜甫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雉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1)譯文 飄落在小路上的楊花碎片,就像鋪開的白氈子,點綴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銅錢似的一個疊著一個。
竹林里筍根旁才破土而出的嫩筍,還沒有人注重它們,剛剛孵出的小水鴨子,在沙灘上依偎著母鴨甜甜地睡著。2)賞析 這一首《漫興》是寫初夏的景色。
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景中狀物,而景物相間相融,各得其妙。詩中展現(xiàn)了一幅美麗的初夏風(fēng)景圖:漫天飛舞的楊花撒落在小徑上,好像鋪上了一層白氈;而溪水中片片青綠的荷葉點染其間,又好像層疊在水面上的圓圓青錢。
詩人掉轉(zhuǎn)目光,忽然發(fā)現(xiàn):那一只只幼雉隱伏在竹叢筍根旁邊,真不易為人所見。那岸邊沙灘上,小鳧雛們親昵地偎依在母鳧身邊安然入睡。
首句中的“糝徑”,是形容楊花紛散落于路面,詞語精煉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點”、“疊”二詞,把荷葉在溪水中的狀態(tài)寫得十分生動傳神,使全句活了起來。
后兩句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說它“微寓蕭寂憐兒之感”,我們從全詩看,“微寓蕭寂”或許有之,“憐兒”之感,則未免過于深求。這四句詩,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獨立的,一句詩一幅畫面;而聯(lián)系在一起,就構(gòu)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觀。
細致的觀察描繪,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間時對初夏美妙自然景。
譯文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zhuǎn)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絕句
唐代: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 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嚴(yán)武入朝,蜀中發(fā)生動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亂平定,再過一年,嚴(yán)武還鎮(zhèn)成都。杜甫得知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著回到成都 草堂。這時他的心情特別好,面對這生氣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寫下了這一組即景小詩。興到筆隨,事先既未擬題,詩成后也不打算擬題,干脆以“絕句”為題。
詩的上聯(lián)是一組對仗句。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gòu)成了新鮮而優(yōu)美的意境?!按洹笔切戮G,“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剛抽嫩芽?!皟蓚€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xiàn)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種長腿鳥飛起來姿態(tài)優(yōu)美,自然 成行。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首 句還有聲音的描寫,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
詩的下聯(lián)也由對仗句構(gòu)成。上句寫憑窗遠眺西山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氣不好時見不到,只有空氣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 可見。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近在目前。觀賞到如此難得見到的美景,詩人心情的舒暢不言而喻。下句再寫向門外一瞥,可以見到停泊 在江岸邊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見的,但“萬里船”三字卻意味深長。因為它們來自“東吳”。當(dāng)人們想到這些船只行將開行,沿岷江、穿三峽,直達長江下游時,就 會覺得很不平常。因為多年戰(zhàn)亂,水陸交通為兵戈阻絕,船只是不能暢行萬里的。而戰(zhàn)亂平定,交通恢復(fù),才看到來自東吳的船只,詩人也可“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頭呢?“萬里船”與“千秋雪”相對,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次何等開闊!
全詩看起來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而一以貫之,使其構(gòu)成一個統(tǒng)一意境的,正是詩人的內(nèi)在情感。一開始表現(xiàn)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zhuǎn)換,江船的出現(xiàn),便觸動了他的鄉(xiāng)情。四句景語就完整表現(xiàn)了詩人這種復(fù)雜細致的內(nèi)心思想活動。
汗``是哪首啊 「三絕句」杜甫 楸樹馨香倚釣磯,斬新花蕊未應(yīng)飛。
不如醉里風(fēng)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 門外鸕鶿去不來,沙頭忽見眼相猜。
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須來一百回。 無數(shù)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人行。
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 「絕句」杜甫 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
風(fēng)起春城暮,高樓鼓角悲。 「絕句二首」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絕句六首」杜甫 日出籬東水,云生舍北泥。
竹高鳴翡翠,沙僻舞鹍雞。 藹藹花蕊亂,飛飛蜂蝶多。
幽棲身懶動,客至欲如何。 鑿井交棕葉,開渠斷竹根。
扁舟輕褭纜,小徑曲通村。 急雨捎溪足,斜暉轉(zhuǎn)樹腰。
隔巢黃鳥并,翻藻白魚跳。 舍下筍穿壁,庭中藤刺檐。
地晴絲冉冉,江白草纖纖。 江動月移石,溪虛云傍花。
鳥棲知故道,帆過宿誰家。 「絕句四首」杜甫 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
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 欲作魚梁云復(fù)湍,因驚四月雨聲寒。
青溪先有蛟龍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藥條藥甲潤青青,色過棕亭入草亭。
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 「三絕句」杜甫 前年渝州殺刺史,今年開州殺刺史。
群盜相隨劇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殘一人出駱谷。
自說二女嚙臂時,回頭卻向秦云哭。 殿前兵馬雖驍雄,縱暴略與羌渾同。
聞道殺人漢水上,婦女多在官軍中。 「絕句九首(前六首已見第十三卷中)」杜甫 聞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
都將百年興,一望九江城。 水檻溫江口,茅堂石筍西。
移船先主廟,洗藥浣沙溪。 設(shè)道春來好,狂風(fēng)大放顛。
吹花隨水去,翻卻釣魚船。
《絕句》(一)
唐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絕句》(二)
唐 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fēng)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絕句四首(其一)
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
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
絕句四首(其二)
欲作魚梁云復(fù)湍,因驚四月雨聲寒。
青溪先有蛟龍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絕句四首(其三)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絕句四首(其四)
藥條藥甲潤青青,色過棕亭入草亭。
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