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 群峰倒影山浮水,無水無山不入神。
陶潛彭澤五株柳 潘岳河陽一縣花 兩處怎如陽朔好 碧蓮峰里住人家 ----唐代校書郎 尚書郎沈彬
荔鄉(xiāng)山水幾清幽 山外青山樓外樓 虎吞金釵落碧水 大光亭下月移舟
唐代韓愈的詩句
“水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
王昌齡【送譚八之桂林】 客心仍在楚,
江館復臨湘。
別意猿鳥外,
天寒桂水長。
李頻【贈桂林友人】 君家桂林住,
日伐桂枝炊。
何事東堂樹,
年年待一枝。
在逍遙樓上遙望故鄉(xiāng)的方向,清澈的水面彌漫著云霧。
1. 全詩:《登逍遙樓》唐·宋之問
逍遙樓上望鄉(xiāng)關,綠水泓澄云霧間。
北去衡陽二千里,無因雁足系書還。
2. 譯文:
在逍遙樓上遙望故鄉(xiāng)的方向,清澈的水面彌漫著云霧。
衡陽在逍遙樓大概兩千里,沒有辦法用大雁把書信寄回衡陽。
3. 賞析:
衡陽在古人的生活觀念中已是遠離京城之地,更不用說詩人身處之地還遠在千里之外。鴻雁系書已是情不得已,更不用說如此亦不可得。一層更甚一層,痛苦之中更見無可奈何。
4. 作者簡介:
宋之問(約656 - 約712),字延清,名少連,漢族,汾州隰城人(今山西汾陽市)人,初唐時期的詩人,與沈佺期并稱"沈宋"。 與陳子昂、盧藏用、司馬承禎、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稱為仙宗十友。
1.明·于謙《過菊江亭》
杖履逍遙五柳旁,一辭獨擅晉文章。黃花本是無情物,也共先生晚節(jié)香。
2.宋·晏幾道《鷓鴣天·手捻香箋憶小蓮》
手捻香箋憶小蓮,欲將遺恨倩誰傳。歸來獨臥逍遙夜,夢里相逢酩酊天?;ㄒ茁?,月難圓,只應花月似歡緣。秦箏算有心情在,試寫離聲入舊弦。
3.唐·白居易《逍遙詠》
亦莫戀此身,亦莫厭此身。此身何足戀,萬劫煩惱根。 此身何足厭,一聚虛空塵。無戀亦無厭,始是逍遙人。
4.唐·汪遵《漁父》
棹月眠流處處通,綠蓑葦帶混元風。 靈均說盡孤高事,全與逍遙意不同。
5.唐·韋應物《春游南亭》
川明氣已變,巖寒云尚擁。南亭草心綠,春塘泉脈動。景煦聽禽響,雨余看柳重。逍遙池館華,益愧專城寵。
唐·宋之問《登逍遙樓》
逍遙樓上望鄉(xiāng)關,綠水泓澄云霧間。
北去衡陽二千里,無因雁足系書還。
王昌齡【送譚八之桂林】
客心仍在楚,江館復臨湘。別意猿鳥外,天寒桂水長。
李頻【贈桂林友人】
君家桂林住,日伐桂枝炊。何事東堂樹,年年待一枝。
王昌齡【送高三之桂林】
留君夜飲對瀟湘,從此歸舟客夢長。嶺上梅花侵雪暗,歸時還拂桂花香。
李渤【桂林嘆雁】
三朝四黜倦遐征,往復皆愁萬里程。爾解分飛卻回去,我方從此向南行。 陳叔達【早春桂林殿應詔】
金鋪照春色,玉律動年華。朱樓云似蓋,丹桂雪如花。水岸銜階轉,風條出柳斜。輕輿臨太液,湛露酌流霞。
上官儀【早春桂林殿應詔】
步輦出披香,清歌臨太液。曉樹流鶯滿,春堤芳草積。風光翻露文,雪華上空碧?;ǖ麃砦匆?,山光暖將夕。
描寫桂林山水的現(xiàn)代詩: 桂林山水甲天下, 人人都夸它真美. 山水之景入眼簾, 令人如癡如醉! 漓江之水真是靜! 置身船中船不動. 漓江之水真是清! 江底沙石竟收眼底. 漓江之水真是綠! 身像無暇翡翠. 桂林之山真是奇! 奇幻多變不相連. 桂林之山真是秀! 生機蓬勃有特色. 桂林之山真是險! 危鋒兀立怪石多. 水繞山環(huán)桂林城, 綠水白帆入畫卷. 不做仙人做桂人, 留戀桂林不思歸. 桂林山水歌----賀敬之 云中的神呵,霧中的仙, 神姿仙態(tài)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呵,夢一樣美, 如情似夢漓江的水! 水幾重呵,山幾重? 水繞山環(huán)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綠水中…… 呵!此山此水入胸懷, 此時此身何處來? ……黃河的浪濤塞外的風。
此來關山千萬重。 馬鞍上夢見沙盤上畫: “桂林山水甲天下”…… 呵!是夢境呵,是仙境? 此時身在獨秀峰! 心是醉呵,還是醒? 水迎山接入畫屏! 畫中畫——漓江照我身千影, 歌中歌——山山應我響回聲…… 招手相問老人山, 云罩江山幾萬年? ——伏波山下還珠洞, 室珠久等叩門聲…… 雞籠山一唱屏風開, 綠水白帆紅旗來! 大地的愁容春雨洗, 請看穿山明鏡里—— 呵!桂林的山來漓江的水—— 祖國的笑容這樣美! 桂林山水入襟, 此景此情戰(zhàn)士的心—— 江山多嬌人多情, 使我白發(fā)永不生! 對此江山人自豪, 使我青春永不老! 七星巖去赴神仙會, 招呼劉三姐呵打從天上回…… 人間天上大路開, 要唱新歌隨我來! 三姐的山歌十萬八千籮, 戰(zhàn)士呵,指點江山唱祖國…… 紅旗萬梭織錦繡, 海北天南一望收! 塞外的風沙呵黃河的浪, 春光萬里到故鄉(xiāng)。
紅旗下:少年英雄遍地生—— 望不盡:千姿萬態(tài)“獨秀峰”! ——意滿懷呵,情滿胸, 恰似漓江春水濃! 呵!汗雨揮灑彩筆畫: 桂林山水——滿天下!…… 1959年7月,舊稿 1961年8月,整理 (選自《賀敬之詩選》,山樂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描寫桂林山水的古詩: 四愁詩[漢·張衡] 我所思兮在桂林, 欲往從之湘水深,側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贈我金瑯玕,何以報之雙玉盤。
路遠莫致倚惆悵,何為懷憂心煩傷。 寄楊五桂州[唐·杜甫] 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
梅花千里外,雪片一冬深。 聞此寬相憶,為邦復好音。
江邊送孫楚,遠附白頭吟。 送桂州嚴大夫[唐·韓愈] 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戶多輸翠羽,家自種黃柑。
遠勝登仙去,飛鸞不暇驂。 送嚴大夫之桂州[唐·張籍] 旌旆過湘潭,幽奇得遍探。
莎城百越北,行路九疑南。 有地多生桂,無時不養(yǎng)蠶。
聽歌疑似曲,風俗自相諳。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作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xiāng)。 桂林[唐·李商隱] 城窄山將壓,江寬地共浮。
東南通絕域,西北有高樓。 神護青楓岸,龍移白石湫。
殊鄉(xiāng)竟何禱,簫鼓不曾休。 登逍遙樓[唐·宋之問] 逍遙樓上望鄉(xiāng)關,綠水泓澄云霧間。
北去衡陽二千里,無因雁足系書還。 送高三之桂林[唐·王昌齡] 留君夜飲對瀟湘,從此歸舟客夢長。
嶺上梅花侵雪暗,歸時還拂桂花香。 遷居桂林寄陽朔友人[唐·曹鄴] 桂林雖產(chǎn)千株桂,未解當天影日開。
我到月中收得種,為君移向故園栽。 七星山[唐·張叢] 巖岫碧孱顏,靈蹤若可攀。
樓臺煙靄外,松竹翠微間。 玉液寒深洞,秋光透遠山。
憑君指歸路,何處是人寰。 獨秀山[唐·張固] 孤峰不與眾山儔,直入青云勢未休。
會得乾坤融結意,擎天一柱在南州。 留別隱山[唐·李渤] 如云不厭蒼梧遠,似雁逢春又北歸。
惟有隱山溪上月,年年相望兩依依。 留別南溪[唐·李渤] 常嘆春泉去不回,我今此去更難來。
欲知別后留情處,手種巖花次第開。 陽朔碧蓮峰[唐·沈彬] 陶潛彭澤五株柳,潘岳河陽一縣花。
兩處爭如陽朔好,碧蓮峰里住人家。 到桂州[宋·黃庭堅] 桂嶺環(huán)城如雁蕩,平地蒼玉忽嶒峨。
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百嶂千峰何。 訪古訾家洲[宋·范成大] 飄飄竹雨潤輕裘,裊裊松風系小舟。
安得從容興廢手,越人重上訾家洲。 桂林山水甲天下[宋·王正功]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羅青意可參。
士氣未饒軍氣振,文場端似戰(zhàn)場酣。 九關虎豹看勁敵,萬里鯤鵬佇劇談。
老眼摩挲頓增爽,諸君端是斗之南。 題靜江[宋·陳藻] 桂林多洞府,疑是館群仙。
四野皆平地,千峰直上天。 訪疊彩巖登越亭[宋·朱晞顏] 不到越亭久,榴花今幾紅。
江流寒瀉玉,山色翠浮空。 百越薰風里,三湘夕照中。
行藏忠仗信,六合本同風。 簪帶亭[宋·劉克莊] 上到青林杪,憑欄盡桂州。
千峰環(huán)野立,一水抱城流。 沙際分魚艇,煙中見寺樓。
不知垂去客,更得幾回游。 榕溪閣[宋·劉克莊] 榕聲竹影一溪風,遷客曾來系短蓬。
我與竹君俱晚出,兩榕猶及識涪翁。 桂林道中(其二)[宋·李綱] 桂林山水久聞風,身世茫然隨此中。
日暮碧云濃作朵,春深稚筍翠成叢。 仙家多住空明洞,客夢來游群玉峰。
雁蕩武夷何足道,千巖元是小玲瓏。 月巖[宋·吳儆] 題詩山寺不勝多,人力爭如造物何。
安得短蓬巖下漱,長看清影照寒波。 昭潭十愛(其七)[宋·梅摯] 我愛昭州月,閑宵入綺樓。
涼生荔浦樹,冷尉桂江秋。 朱戶千家啟,浮云萬里收。
誰夸魏公子,飛上鄴門游。 和水月洞韻[宋·薊北處士] 水底。
逍遙詠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亦莫戀此身,亦莫厭此身。此身何足戀,萬劫煩惱根。
此身何足厭,一聚虛空塵。無戀亦無厭,始是逍遙人。
登逍遙樓
朝代:唐代
作者:宋之問
逍遙樓上望鄉(xiāng)關,綠水泓澄云霧間。
北去衡陽二千里,無因雁足系書還。
逍遙樂
朝代:宋代
作者:黃庭堅
春意漸歸芳草。故國佳人,千里信沈音杳。雨潤煙光,晚景澄明,極目危欄斜照。夢當年少。對樽前、上客鄒枚,小鬟燕趙。共舞雪歌塵,醉里談笑。
花色枝枝爭好。鬢絲年年漸老。如今遇風景,空瘦損、向誰道。東君幸賜與,天幕翠遮紅繞。休休,醉鄉(xiāng)岐路,華胥蓬島。
登蒲州逍遙樓
朝代:唐代
作者:李隆基
長榆息烽火,高柳靜風塵。卜征巡九洛,展豫出三秦。
昔是潛龍地,今為上理辰。時平乘道泰,聊賞遇年春。
黃河分地絡,飛觀接天津。一覽遺芳翰,千載肅如神。
過菊江亭
朝代:明代
作者:于謙
杖履逍遙五柳旁,一辭獨擅晉文章。
黃花本是無情物,也共先生晚節(jié)香。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9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