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劉寺丞赴余姚 蘇軾
中和堂后石楠樹,與君對床聽夜雨。
玉笙哀怨不逢人,但見香煙橫碧縷。
謳吟思歸出無計,坐想蟋蟀空房語。
明朝開鎖放觀潮,豪氣正與潮爭怒。
銀山動地君不看,獨愛清香生雪霧。
別來聚散如宿昔,城郭空存鶴飛去。
我老人間萬事休,君亦洗心従佛祖。
手香新寫法界觀,眼凈不覷登伽女。
余姚古縣亦何有,龍井白泉甘勝乳。
千金買斷顧渚春,似與越人降日注。
發(fā)丈亭 陸游
姚江乘潮潮始生,長亭卻趁落潮行。 參差鄰舫一時發(fā),臥聽滿江柔櫓聲。
雙城煙雨臥長虹
“山如碧浪翻江去,水似青天照眼明。
喚取仙人來此住,莫教辛苦上層樓?!?/p>
這是北宋慶歷七年(1047年)王安石在上任鄞縣縣令時,途經(jīng)余姚,寫的《泊姚江》詩。而我們來到通濟橋,是在拜訪了幾座深山中的古樸小橋之后,對比實在太鮮明。熱鬧繁華的市中心,滔滔的余姚江水,壯美的大橋上人來人往,人聲鼎沸,通濟橋不愧擁有“浙東第一橋”的美稱。
宋梅,龍字,十圓,和汪氏/萬字合稱春蘭四大天王;宋梅和龍字又號稱國蘭雙璧.
龍字于清嘉慶年間在余姚高廟山發(fā)現(xiàn),又名姚一色.有詩贊云:"高廟山頭碧聳天,千巖龍脈供于前,靈根集翠爭春媚,此是余姚第一仙."此處集翠系指蘭花十圓
送劉寺丞赴余姚 宋 蘇軾 中和堂后石楠樹,與君對床聽夜雨。
玉笙哀怨不逢人,但見香煙橫碧縷。謳吟思歸出無計,坐想蟋蟀空房語。
明朝開鎖放觀潮,豪氣正與潮爭怒。銀山動地君不看,獨愛清香生云霧。
別來聚散如宿昔,城郭空存鶴飛去。我老人間萬事休,君亦洗心從佛祖。
手香新寫法界觀,眼凈不覷登伽女。余姚古縣亦何有,龍井白泉甘勝乳。
千金買斷顧渚春,似與越人降日注。 越問·越茶 宋 孫因 日鑄山之英氣兮,既發(fā)越於鏌鎁。
地靈泄而不盡兮,復熏蒸於草芽。雖名出之最晚兮,為江南之第一。
視紫筍若奴臺兮,又何論乎石花。維瑞龍之為品兮,與此山以相亞。
意山脈之通貫兮,仙種同乎一家。汲西巖之清泉兮,松風生乎石眠。
滋芒液於靈襟兮,流瀣集乎齒牙。歐公錄之歸田兮,蘇仙流諸佳詠。
伯玉注於詩版兮,文正賞其甘華。至雁塔與花塢兮,固郡志之所載。
若余姚之瀑布兮,尤茶經(jīng)之所夸。嗟陸羽之不逢兮,宜鑒味之絕少。
世方貴夫建茗兮,孰有知夫越茶??驮皇婪遣恢?,顧茗禁之已苛。
亦幸其不盡知兮,姑舍是而言他。
余姚,我為你歌唱
借一雙河姆渡雙鳥舁日的翅膀
龍山舜水,正鼓起科學發(fā)展觀的波浪
余姚,我為你歌唱
東方神韶,魂牽一個中華文明瑰寶
錦繡江南,夢縈一座七千年文獻名邦
河姆渡文化打開長江風雅頌
田螺山黑陶罐飛出東海詩千行
歲月的塵煙,穿越浩瀚瀚的蒼天
歷史的長纖,夢回煙茫茫的昨天
駐足聆聽四大先賢的和聲
姚江文化的大地是我的舞臺
聽,四明銅號吹奏在杭州灣兩岸
看,姚江風雷書寫在毛澤東文獻
我,為了謳歌這座美麗的城市而來
你,為了謳歌這座文明的家園而來
今天,相逢在余姚美麗的藍天
無數(shù)個心中的夢乘著綠水飄來
姚江山水灌溉文明綠葉
錢塘潮聲貯備余姚熱血
大雁背負八百里四明向東的山梁
金秋吹紅杭州灣南岸相思的海棠
余姚,發(fā)出悅人耳目的聲響
迎著蔚藍色東海起舞在東方
借一雙河姆渡雙鳥舁日的翅膀
龍山舜水,正鼓起科學發(fā)展觀的波浪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