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孟春,即是春季的首月。農(nóng)歷一年分十二個月,依次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唐代:杜甫
釋義: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里草木茂密。
2.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唐代:張若虛
釋義: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涌出來。
3.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錢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
釋義:幾只早出的黃鶯爭棲向陽的暖樹,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忙著筑巢銜泥。
4.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春晚》
宋代:李清照
釋義:聽人說雙溪的春色還不錯,那我就去那里劃劃船,姑且散散心吧。唉,我真擔心啊,雙溪那葉單薄的小船,怕是載不動我內(nèi)心沉重的憂愁??!
5.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秋千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天凈沙·春》
元代:白樸
釋義:桃紅柳綠的春山,煦暖的陽光照耀,和柔的東風吹拂,樓閣上高卷起簾攏,倚欄干遠望。楊柳垂條,秋千輕晃,院長子里靜悄悄。院長外黃鶯啼鳴,春燕飛舞; 小橋之下流水飄滿落紅。
6.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江南春》唐代:杜牧
釋義:遼闊的干里江南春景美如畫,鶯歌燕舞綠葉映襯鮮艷紅花。
7.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曉景二首》
宋代:蘇軾
釋義: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8.東城漸覺風光好??e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玉樓春·春景》
宋代:宋祁
釋義:信步東城感到春光越來越好,皺紗般的水波上船兒慢搖。條條綠柳在霞光晨霧中輕擺曼舞,粉紅的杏花開滿枝頭春意妖嬈。
9.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春思》唐代:李白
釋義:春風啊你與我素不相識,為何吹進羅帳激我愁思?
10.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長安春望》唐代:盧綸
釋義:故園就在夢中,可是何時才能歸還;冬去春來,江上舟來舟往,又有幾人得以還家。
釋義:孟春,即是春季的首月。
農(nóng)歷一年分十二個月,依次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唐代:杜甫釋義: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里草木茂密。2.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江花月夜》唐代:張若虛釋義: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涌出來。3.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錢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釋義:幾只早出的黃鶯爭棲向陽的暖樹,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忙著筑巢銜泥。4.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春晚》宋代:李清照釋義:聽人說雙溪的春色還不錯,那我就去那里劃劃船,姑且散散心吧。
唉,我真擔心啊,雙溪那葉單薄的小船,怕是載不動我內(nèi)心沉重的憂愁??!5.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秋千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天凈沙·春》元代:白樸釋義:桃紅柳綠的春山,煦暖的陽光照耀,和柔的東風吹拂,樓閣上高卷起簾攏,倚欄干遠望。楊柳垂條,秋千輕晃,院長子里靜悄悄。
院長外黃鶯啼鳴,春燕飛舞; 小橋之下流水飄滿落紅。6.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江南春》唐代:杜牧釋義:遼闊的干里江南春景美如畫,鶯歌燕舞綠葉映襯鮮艷紅花。7.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曉景二首》宋代:蘇軾釋義: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8.東城漸覺風光好。
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玉樓春·春景》宋代:宋祁釋義:信步東城感到春光越來越好,皺紗般的水波上船兒慢搖。條條綠柳在霞光晨霧中輕擺曼舞,粉紅的杏花開滿枝頭春意妖嬈。
9.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春思》唐代:李白釋義:春風啊你與我素不相識,為何吹進羅帳激我愁思?10.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長安春望》唐代:盧綸釋義:故園就在夢中,可是何時才能歸還;冬去春來,江上舟來舟往,又有幾人得以還家。
這個問題以前有很多答案的。
金秋時節(jié) 景色宜人 層林盡染 疊翠流金 天高去淡 大雁南飛 秋高氣爽 山河壯美 五谷豐登 瓜果飄香 春華秋實 秋收冬藏 成語:秋高氣爽 秋風蕭瑟 秋色宜人 一葉知秋、春種秋收、春蘭秋菊、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秋風過耳、秋風蕭瑟、秋雨綿綿 秋意深濃、秋蘭飄香、秋風過耳、丹楓迎秋 、楓林如火、秋風習習、盈盈秋水 一葉知秋 一日三秋 葉落知秋 望秋先零 望穿秋水 萬代千秋 霜氣橫秋 社燕秋鴻 秋月春風 秋水伊人 秋收冬藏 秋毫之末 秋毫無犯 秋高氣爽 秋風落葉 秋風過耳 千秋萬代 平分秋色 皮里春秋 明察秋毫 臨去秋波 利析秋毫 老氣橫秋 琨玉秋霜 華星秋月 各有千秋 多事之秋 打秋風 叢蘭欲秀,秋風敗之 春秋鼎盛 春秋筆法 春蘭秋菊 春花秋月 春華秋實 冰壺秋月 暗送秋波秋;秋天;秋日;秋季;金秋;三秋(時維九月,序?qū)偃铮痪徘铮ň徘镲L露);勁秋(悲落葉于勁秋);雁天;旻天; 旻序(請尊對旻序,高宴有余歡);陰中(秋為陰中,萬物以成);白藏 初秋; 新秋; 早秋; 頭秋; 小秋;孟秋; 上秋;仲秋;暮秋;深秋;清秋;晚秋;殘秋;季秋;寒秋;凜秋 殘秋:秋之末尾。 寒秋:深秋。
季秋:秋之末。 孟秋:秋季開始的第一個月。
秋令:秋天。也指秋天的氣候。
秋收:秋季的收成。秋收季節(jié)。
秋景:秋天的景色。同義的有:秋色(秋色宜人);秋光(大好秋光)。
“秋景”也作“秋收”解:今年秋景很好。 秋風:入秋后吹的風。
秋風蕭瑟天氣涼。 金風:秋風。
還有:商風(商風肅而寒生兮);商飄(歲暮商飄飛);寒商(寒商動秋閨);鯉魚風(九月鯉魚風)閶闔風 秋風蕭蕭;秋風蕭瑟;秋風瑟瑟;金風送爽 春花秋月;秋月春風;秋月春花;秋月寒江;晴云秋月;天高云淡;紅衰翠減;霜天紅葉;楓林盡染;一葉知秋;霜葉知秋;秋陽杲杲;丹楓迎秋;秋風紅葉;天高氣清;秋高氣爽;秋高氣肅;秋高馬肥;金桂飄香;桂子飄香;稻谷飄香;無邊落木蕭蕭下;春華秋實 北雁南飛 雁是侯鳥,北方進人深秋時,雁便往溫暖的南方飛去。 寒蟬凄切 天冷蟬不再叫或低聲叫,發(fā)出的聲音凄涼悲切,象征著深秋季節(jié)。
例:“寒蟬凄切,冷雨初歇?!?金風送爽 金風,秋風。
秋風送來涼爽,是仲秋以前的氣候。金,秋風吹拂過的樹葉都逐漸呈現(xiàn)出金黃色,繼而脫落、飄零。
所以用“金”來形容秋風。也有的用陰陽五行來解釋季節(jié)演變,秋屬金,故稱秋風為金風。
秋風瑟瑟 瑟瑟,風吹物的聲音。秋鳳吹物發(fā)出瑟瑟的響聲,借此表示秋天的景象。
秋高氣爽 秋天空氣清新,天也顯得很高很藍。這是秋天的特有景色。
也常說成“天高氣爽”。例:“秋高氣爽,牛羊肥壯?!?/p>
天高云淡 云淡,指天空晴朗、少云。天空晴朗,云彩很少。
這是秋天特有的景色。 梧桐葉落 古代傳說人秋第一天梧桐有落葉,叫一葉知秋。
所以用“梧桐葉落”表示秋天來臨。 玉露生寒 晶瑩的露珠使人產(chǎn)生寒冷的感覺。
也是秋天特有的景色。 相關詞語(Artsdome 匯編) 凋謝;凋;零;落;謝;凋零;凋落;凋謝;零落;飄零;枯;蔫;萎;干巴;干枯;枯黃;枯槁;枯干;枯萎;枯朽;萎蔫 凋零:草木凋謝零落。
“秋霜過后,草木凋零。” 飄零:花葉凋謝墜落。
“黃葉驛零,已是深秋時節(jié)了?!币脖扔髟獾讲回S,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
枯黃:干枯焦黃?!斑^了中秋,樹葉逐漸枯黃?!?/p>
萚兮萚兮,風其吹女……萚兮萚兮,風其漂女 萚:飄落的枯葉。女:同“汝”,你;此處指飄落的枯葉。
漂:同“飄”,吹。 落葉啊落葉啊,秋風吹你……落葉啊落葉啊,秋風飄你 《詩經(jīng)·鄭風·萚兮》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秋天風凄凄,百花都凋蔽。
《詩經(jīng)·小雅·四月》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zhàn)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
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zhàn)國楚·宋玉《九辯》。
原文:一度暑出處暑時,秋風送爽已覺遲。
日移南徑斜暉里,割稻陌阡車馬馳?!幨睿ㄗ蠛铀┕旁娰p析:這是一首描寫二十四節(jié)氣之中的第14個節(jié)氣,也是秋季第二個節(jié)氣情況的七言絕句詩。
詩人在前兩句中,表達了酷暑在處暑節(jié)氣里開始消退,秋風開始送來涼爽的孟秋氣候特征;后面兩句,描寫了處暑時節(jié)因為太陽向南偏移,使日照強度與炎熱減弱,我國農(nóng)業(yè)已進入秋收的季節(jié),農(nóng)村田野呈現(xiàn)一派收割水稻的繁忙景象。全詩四句28字,從氣候、氣象、日照及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等多方面、多角度把一個處暑節(jié)氣的特征表達得淋漓盡致,生動形象。
擴展資料習俗活動放河燈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蕭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注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jié);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里非???,想托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p>
秋雨——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秋夜——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秋聲——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秋葉——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秋色——雨侵壞甕新苔綠,秋入橫林數(shù)葉紅。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蕩。秋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秋思——故人萬里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秋愁——莫道身閑總是,孤燈夜夜寫清愁。
秋興——西風吹葉滿湖邊,初換秋衣獨慨然。秋懷——出門未免流年嘆,又見湖邊木葉飛。
秋夢——清夢初回秋夜闌,床前耿耿一燈殘。秋憶——砧杵敲殘深巷月,梧桐搖落故園秋。
秋悟——人人解說悲秋事,不似詩人徹底知。秋味——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聲多。
好 句 秋悄悄地來了,來到田野,來到小溪邊,來到了山上。
初秋的小草不像春天的那樣鮮嫩、夏天的那樣柔軟,草地上這兒一片鵝黃,那兒一片翠綠,好像一塊黃綠錯雜的地毯。 窗外飄進一片梧桐的落葉,我對它凝視了許久,恍恍惚惚地領悟到,那是大自然給人們的信號,秋天已經(jīng)來臨了。
風,輕輕地、溫和地吹著,是美麗的灰姑娘姍姍而來;樹木開始脫下她綠色的夏裝,換上了金色的秋裝。 秋天的田野,一片金黃,好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層金黃色的地毯。
十月的秋風拂著大地,遼闊的田野一片金黃。 秋光絢麗,金風送爽,如海的高粱舉起火把,無邊的大豆搖響銅鈴。
啊,秋雨把梧桐樹的衣裳打黃啦,給秋天添上了一身神秘的彩裝。 一株株楓樹挺拔直立,秋風一吹,葉子發(fā)出嘩啦啦的響聲,就像鼓掌在歡迎我們哩! 千樹萬樹的紅葉,愈到深秋,愈加紅艷;遠遠看去,就像火焰在滾動。
秋收時節(jié),天特別高,特別藍,云朵格外白柔嫻靜,陽光格外明媚和煦,風也顯得格外輕漫清香。 秋天到了,金風送爽,河里的魚蝦肥了;果園里果實累累,到處是一派豐收的景象。
那些“紅國光”、“黃元帥”擠擠壓壓地掛在樹上,躲在樹葉后,露出一張張可愛的胖臉兒,笑迎著秋姑娘的到來。 秋天,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麥穗在月光下閃動,秋風在高粱地里打著滾兒,飄來極微弱的大豆搖鈴的聲音。
金黃色的谷子剛收割不久,高粱又熟得火紅一片,山坡上、田野里,到處都是緊張秋收的人群。 田野里,稻浪滾滾,萬里飄香,棉桃朵朵,一片銀海。
蕭瑟秋風,把院子里的海棠、野菊吹黃了;那幾株合抱的苦栗樹,抖下了遍地黃葉,滿院鋪金。 清涼的曉風飄來許多秋意,樹葉上留著的露珠,被風搖得點點滴下地來。
秋天各種花木都凋零了,小松樹也落葉了,秋風吹過,片片黃葉滿天飛舞,似群蝶,又似從天而降的小手帕。 深秋的天空,像大海一樣湛藍,好像用秋雨洗刷過;朵朵白云猶如揚帆起航的輕舟,慢悠悠地飄浮著,真是秋高氣 爽??! 深秋的天空,團團白云像彈好的羊毛,慢慢地飄浮著。
秋風活蹦亂跳地馳騁過田野,田野的一切都變成了金黃色。 草坪邊上的楓樹開始飄下幾片黃中透紅的落葉,它們像小鳥在飛。
??!原來是秋風讓落葉長了翅膀。 好 段 夏天過去,秋季來臨,深綠的小草變得枯黃了,小花也不知躲到那里去了。
快看,山坡上是什么這么耀眼?啊,是絢爛多彩的紅葉,滿山的紅葉映紅了整個山城,映紅了小河,像晚霞一樣瑰麗。 秋,來到一所農(nóng)家小院,熱情地同掛在樹上的一串串金黃色的玉米打招呼,一顆顆黃燦燦飽滿的玉米粒兒向人展示秋天特有的姿色。
屋檐下,秋吻得辣椒的臉火紅火紅的,像一掛掛等待人們點燃的鞭炮。 秋,來到小河邊,涼涼的小河水帶著魚兒的興奮,旋轉(zhuǎn)的波濤。
一條條肥碩、活潑的魚,嬉戲相樂,濺起一圈圈圓圓的聯(lián)想;有時,一看見人影,就閃電般地逃開了;有時,它們好像也想和人戲耍似的,來去倏忽。秋,迎住了正要下河的鴨子,替它拍下了尾上晶瑩的露珠。
秋,把豐碩的果實留給人間,把美好的祝福留給人間,秋呢,便拂袖而去,樹枝搖擺,葉兒欲追隨秋的足跡,乘風而去,在空中打了幾個旋轉(zhuǎn),又飄然而落,留下一個美好的思念和靜靜的沉思。 秋,飛越田野,人們的汗水順著臉頰流淌,勞累擋不住愜意的笑,收獲的笑聲,打破清晨的寂靜,也驚飛了飛往南方越冬的大雁。
秋,來到果園,打開她的化妝盒,把蘋果擦得透紅,把橘子抹得金黃,把葡萄涂得紫瑩瑩的……秋看到了這一切,愜意地笑著。 邊疆的秋天,風景十分迷人:那成熟的莊稼,隨風飄散著清馨的芳香;蒼翠的山林,被夕陽映照得姹紫嫣紅。
路旁邊,晚開的丁香,悠然地搖擺著花枝;溪畔上,密密麻麻的小酸棗,染上了鮮麗的“胭脂”……看著這一切,就像看到了一幅巨大的彩色圖畫。 田野里,成熟的稻子,顆粒飽滿,沉甸甸的,隨風起舞,飄散著醉人的芳香,翻騰著滾滾的金波,好像燦爛的彩霞撒落在田間地頭;黃澄澄的谷子,被谷穗墜得直不起腰來,可它還是使勁地隨風搖擺,好像是在為金色的田野唱著贊歌。
秋高氣爽,晴空萬里,蔚藍的天空中飄浮著幾朵白云,就像碧波中的幾朵浪花。秋來了,無垠的大地披上了金色的風衣,挺拔的果樹掛滿了豐碩的果實。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燦爛絢麗的色彩。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樹,紅得多么好看,簡直像一片火似的。
古今多少詩人畫家都稱道楓葉的顏色,然而,比起柿樹來,那楓葉不知要遜色多少呢。還有蘋果,那馳名中外的紅香蕉蘋果,也是那么紅,那么鮮艷,那么逗人喜愛。
大金帥蘋果則金光閃閃,呈現(xiàn)出一片黃澄澄的顏色。山楂樹上綴滿了一顆顆紅瑪瑙似的果子。
葡萄呢就更加絢麗多彩,那種叫水晶的,長得長長的,綠綠的,晶瑩透明,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來似的,而那種叫紅玫瑰的,則紫中帶亮,圓潤可愛,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高粱低下頭,臉紅紅的;玉米長出長長的胡子,像是在說:“快來收割吧?!闭娴氖牵镲L一吹,到處是一片金黃,到處是片片紅云。
太陽快落山時,那蒼翠的遠山,被夕陽映得姹紫嫣紅。微風輕輕吹來,田野上散發(fā)著清幽的芳香。
詩詞: 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 ⒉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⒊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 ⒋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盧綸:《塞下曲》) 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⒍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李白:《古朗月行》) ⒎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⒏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⒐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⒑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 ⒒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三國魏?曹植:《怨歌行》) ⒓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應令》) ⒔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唐?陳子昂:《春夜別友人》) ⒕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⒖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⒗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⒘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⒙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唐?王維:《鳥鳴澗》) ⒚白云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劉長卿:《苕溪酬梁耿別后見寄》) ⒛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唐?李白:《關山月》) ⑴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唐?李白:《子夜吳歌四首》) ⑵月色醉遠客,山花開欲燃。 (唐?李白:《寄韋南陵冰,余江上乘興訪之,遇尋顏尚書,笑有此贈》) ⑶白云還自散,明月落誰家。
(唐?李白:《憶山東二首》) ⑷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唐?李白:《把酒問月》) ⑸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
(唐?李白:《把酒問月》) ⑹斫(zhuó)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對月》) ⑺江月去人只數(shù)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一首》) ⑻春去秋來不相待,水中月色長不改。 (唐?岑參:《敷水歌送竇漸入京》) ⑼月色更添春色好,蘆風似勝竹風幽。
(唐?賈至: 《別裴九弟》) ⑽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 《暮江吟》) ⑾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唐?白居易: 《琵琶行》) ⑿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唐?白居易: 《春題湖上》) ⒀萬影皆因月,千生各為秋。
(唐?劉方平: 《秋夜泛舟》) ⒁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唐?劉方平: 《月夜》) ⒂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
(唐?韓愈: 《山石》) ⒃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鐮。 (唐?韓愈: 《晚寄張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唐?徐凝: 《憶揚州》) ⒅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宋?晏殊: 《寓意》) ⒆明月卻多情,隨人處處行。
(宋?張先: 《菩薩蠻》) ⒇云破月來花弄影。 (宋?張先: 《天仙子?送春》) 成語: 風花雪月 閉月羞花 月白風清 月明星稀 月圓花好 月暈而風 月明如水 月盈則食 月滿則虧 月缺重圓 月下花前 月黑風高 日月入懷 日月如梭 日居月諸 得月較先 月懷一雞 吟風詠月 月圓花好 月暈而風 月明如水 日新月異 日往月來 日省月試 日積月累 春花秋月 曉風殘月 曉月殘星 水中捉月 流星趕月 田月桑時 花容月貌 年頭月尾 松風水月 鏡花水月 歲月如流 皓月千里 鏤月裁云 風月無邊 風清月朗 冰壺秋月 殘冬臘月 常年累月 海底撈月 花好月圓 花前月下 花容月貌 花顏月貌 諺語: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月有圓有缺,人有聚有別。
月缺不改光,箭折不改鋼。 五月初五過端陽,吃完粽子忙插秧。
天無一月雨,人無一世窮。 天憑日月,人憑良心。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 人心不足蛇吞象,貪心不足吃月亮。
七月蛇攔路,八月蛇上樹。 六月不熱,五谷不結(jié)。
二月二,三月三,清明寒食過三天。 對聯(lián): 幾幅有關月的對聯(lián) (一)重慶巫峽瑤上有一副妙聯(lián): 月月月明 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 巫山山秀秀非常 (二)上海豫園得月樓聯(lián): 樓高但任云飛過 池小能將月送來 (三)臺灣阿里山古月亭聯(lián): 滿地花陰風弄影 一亭山色月窺人 (四)杭州西湖水月亭聯(lián): 水憑冷暖 溪間休尋何處來源 詠曲駐斜暉 湖邊風景隨人可 月自圓缺 亭畔莫問當年初照 舉杯邀今夕 天上嫦娥認我不 (以下幾首找不到出處) 中秋賞月 天月圓 地月缺 游子思鄉(xiāng) 他鄉(xiāng)苦 本鄉(xiāng)甜 天上月圓 人間月半 月月月圓逢月半 今宵年尾 明日年頭 年年年尾接年頭 一夜五更 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 中秋八月之中 月照紗窗 個個孔明諸葛亮 風送幽香 郁郁畹華梅蘭芳 歇后語: 正月里穿單衣——為時過早; 二月的韭菜——頭一茬; 三月的櫻桃——一片紅火; 四月的果園——有理(李)有性(杏); 五月里打擺子——忽冷忽熱; 六月的斑鳩——不知春秋; 七月的荷花——一時鮮; 八月的石榴——齜牙咧嘴; 九月的柿子——軟不拉耷; 十月的倭瓜——一肚子私(絲); 十一月辦年事——及早準備; 臘月底看農(nóng)歷——沒日子啦; 十二月里插秧--不是時候; 老熟人正月初二拜丈母。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①。
一之日觱發(fā),二之日栗烈②。無衣無褐③,何以卒歲。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④。
(一章)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⑤。
女執(zhí)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⑥。
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⑦。(二章)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
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⑧。七月鳴(貝鳥),八月載績⑨。
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⑩。(三章) 四月秀葽⑾,五月鳴蜩⑿。
八月其獲,十月隕籜⒀。一之日于貉⒁,取彼狐貍,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⒂,言私其豵,獻研于公⒃。(四章)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17,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18。
穹窒熏鼠,塞向墐戶⒆。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五章) 六月食郁及(艸奧)⒇,七月亨葵及菽(21),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22)。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采茶薪樗,食我農(nóng)夫(23)。
(六章) 九月筑場圃,十月納禾稼(24)。黍稷重穋,禾麻菽麥(25)。
嗟我農(nóng)夫,我稼既同,上入執(zhí)宮功26。晝爾于茅,宵爾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27)。(七章) 四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28)。
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29)。九月肅霜,十月滌場(30)。
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31)。
(八章) ①毛傳:“火,大火也。流,下也。
九月霜始降,婦功成,可以授冬衣矣?!编嵐{:“大火者,寒暑之候也。
火星中而寒暑退,故將言寒,先著火所在。”按“火”即“大火”星,即心宿二。
大火于夏歷五月初昏見于東北天空,六月初昏達于正南,七月昏則繼向西“流”,即所謂“七月流火”,是暑退將寒之候也。 ②毛傳:“一之日,十之馀也?!?/p>
“觱發(fā),風寒也。”“栗烈,寒氣也?!?/p>
按一之日、二之日,即十一月、十二月,猶“十有一月之日”,“十有二月之日”,而簡省其文。詩中之月令,“興”也,即以天時挽起人事,又以月令為分別:一章言耕,二章言蠶,三章言績?nèi)?,四章言田獵,五章葺屋御寒,六章點綴時物,七章收獲,八章以歲終之慶作結(jié)。
每一章主線之外,則各以月令中細事別生波瀾,但總由月令放開去,提攏來。然而此雖寫實,卻又不為實所縛,故無須以“農(nóng)書”目之,亦不必以夏歷、殷歷、周歷與詩中之月令分別對應,曰一詩而用三歷也。
③鄭箋:“褐,毛布也?!薄睹献印る墓稀贰霸S子衣褐”,趙岐注:“以毳織之,若今馬衣也。
或曰褐,枱衣也,一曰粗布衣也?!卑蹿w注所謂“毳”,指獸毛。
褐原指毛織衣,后又通指粗布衣,即粗麻所織衣。 ④朱熹曰:“于,往也。
耜,田器也。于耜,言往修田器也。
舉趾,舉足而耕也?!狈短幜x曰:“農(nóng)夫既興作,而在南畝,其婦子則為黍食以餉之,田大夫見其如此,所以喜也。”
按三之日、四之日,即一月、二月,便是“因乘上數(shù)”(孔疏),取詩之諧也。 ⑤毛傳:“倉庚,離黃也?!?/p>
按即黃鸝,亦名黃鶯。此為傳遞春消息的應節(jié)趨時之鳥。
⑥毛傳:“懿筐,深筐也。微行,墻下徑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遲遲,舒緩也。
蘩,白蒿也,所以生蠶。祁祁,眾多也?!?/p>
按用白蒿煮水浸沃蠶子,可促蠶子同時發(fā)蟻(孵化),故曰“所以生蠶”。 ⑦毛傳:“春女悲,秋士悲,感其物化也。
殆,始。及,與也。”
范處義曰:“女子感其所見,念當嫁娶之時,將遠其父母,所以傷悲,謂不得久于家?!毙旖B楨曰:“此中采桑之人,固有婚姻及時之女,念及將有遠父母兄弟之行,則我之在此采桑,能有幾時,其心傷悲,固是出于性情之正。
詩言殆及公子同歸者,殆,將然之詞,亦非謂此采桑之日也?!?⑧朱熹曰:“萑葦,即蒹葭也。
蠶月,治桑之月?!薄斑h揚,遠枝揚起者也。
女桑,小桑也?!卑礂l桑,即挑桑,謂“挑撥而取之”(馬瑞辰)。
斧斨,可合指一物,也可分言二物。分言,則斧是刃器頂端為銎,豎裝在橫木柄上;斨則刃器中間開方銎,將木柄橫貫其中。
斨之功效較斧為高。猗,戴震曰:“猗然長茂也?!?/p>
按桑樹特性是副芽多,且舒長迅速,若展開之葉芽受到損傷,副芽便很快長成葉叢來替代;若枝條折斷,副芽則迅速長成葉片更肥大的新枝條,以再生方式遞補。“蠶月”四句,即言善斬伐而桑益茂。
⑨毛傳:“(貝鳥),伯勞也。載績,絲事畢而麻事起矣?!?/p>
胡承珙曰:“伯勞以夏至鳴,冬至去,五月以后皆其鳴時。”“詩則但言其鳴為將寒之候,以起下文載績,故以七月、八月連言之,不必定指始鳴?!?/p>
按績即績麻,七月鳴(貝鳥),八月載績,若言伯勞鳴猶未止,亟制寒衣,可畢功于冬至之前。 ⑩毛傳:“玄,黑而有赤也。
朱,深纁也。陽,明也。”
嚴粲曰:“絲麻既成,或染之以為玄,或染之以為黃,其朱色者尤鮮明,將供公子之衣裳。” (11)葽,苦菜,菊科苦苣荬屬。
《夏小正》,四月“秀幽”(幽、葽一聲之轉(zhuǎn)),《逸周書·時訓》,小滿之日“苦菜秀”,《月令》,孟夏“苦菜秀”,可知它是彼時標志時令的植物。 (12)蜩,蟬。
(13)朱熹曰:“獲,禾之早者可獲也。隕,墜。”
孔疏:“落葉謂之籜。” 14貉。
一葉梧桐一報秋,出自現(xiàn)代詩人左河水的《立秋》。
《立秋》
原文:
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里話豐收。
雖非盛夏還伏虎,更有寒蟬唱不休。
譯文:
秋風落葉,雨滴梧桐,進入金秋的時節(jié),各種農(nóng)作物生長旺盛,農(nóng)民在稻田里討論今年的收成如何。時令已交初秋,天氣尚未涼爽,依然如在夏季一樣能聽到蟬聲一片,而且天氣越熱聲音越大。
擴展資料:
《立秋》創(chuàng)作背景:
作者充分分析了立秋時節(jié)天氣和環(huán)境的變化,立秋,是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三個節(jié)氣,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jié)氣,標志著孟秋時節(jié)的正式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一葉梧桐一報秋”的詩句。
《立秋》簡介:
《立秋》,是一首描寫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13個節(jié)氣情形的七言絕句詩,作者左河水。該詩采用寫實的手法,以短短四句28字,描寫了梧桐葉初落的入秋景象;農(nóng)民們信步于稻花田間的小路,對豐收在望的水稻喜有評說。
同時,表達了雖然已立秋,但氣候上還存在"秋老虎",樹上還有寒蟬鳴唱的情景。作品發(fā)表后還被中國網(wǎng)等網(wǎng)站的文章引用。
《立秋》作者簡介:
左河水,男,1958年7月生于江西廬山市(原星子縣), 長期學習工作在南昌。復旦大學經(jīng)濟碩士,學者,客座教授,國際貿(mào)易商,應用文寫作學家,詩人,業(yè)余作曲家,漫畫家。在金融、投資、財會、應用文和詩詞、歌曲、書畫、漫畫、小說、新聞報道等多學科、多藝術(shù)領域均有研究和創(chuàng)作成果。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立秋 (左河水的節(jié)氣詩)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55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