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guān)于誠信的詩詞名句1.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戰(zhàn)國思想家2.內(nèi)外相應(yīng),言行相稱。--韓非,戰(zhàn)國哲學(xué)家、教育家3.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以虛作。
--屈原,戰(zhàn)國人4.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周,戰(zhàn)國哲學(xué)家5.人背信則名不達。
--劉向,漢朝經(jīng)學(xué)家6.偽欺不可長,空虛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韓嬰,漢朝詩論家7.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暢泉,晉朝隱士8.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頤,宋朝哲學(xué)家9.多虛不如少實。
--陳甫,宋朝哲學(xué)家10.以實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楊簡,宋朝學(xué)者11.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
--德萊賽,英國作家12.言忠信,行篤敬。--論語13.欺人只能一時,而誠實卻是長久之策。
--約翰雷,英國學(xué)者14.生命不能從謊言之中開出燦爛的鮮花。--海涅,德國詩人15.老老實實最能打動人心。
16.對己能真,對人就能去偽,就像黑夜接著白天,影子隨著身形。--莎士比亞,英國戲劇家17.沒有誠實何來尊嚴?--西賽羅,古羅馬政治家18.人如失去了誠實,也就失去了一切。
--黎里,英國散文家19.誠實最好的政策。--弗蘭克林20.人若能摒棄虛偽則會獲得極大的心靈平靜。
--馬克吐溫 二、關(guān)于誠信故事1)皇甫績守信求責(zé) 皇甫績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一個人難以維持家里的生活,就帶著他回到娘家住。
外公見皇甫績聰明伶俐,又沒了父親,怪可憐的,因此格外疼愛他。 外公叫韋孝寬,韋家是當?shù)赜忻拇髴羧思?,家里很富裕?/p>
由于家里上學(xué)的孩子多,外公就請了個教書先生,辦了個自家學(xué)堂,當時叫私塾?;矢儯痪秃捅硇值軅兌荚谧约业膶W(xué)堂里上學(xué)。
外公是個很嚴厲的老人,尤其是對他的孫輩們,更是嚴加管教。私塾開學(xué)的時候,就立下規(guī)矩,誰要是無故不完成作業(yè),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
有一天,上午上完課后,皇甫績和他的幾個表兄躲在一個已經(jīng)廢棄的小屋子里下棋。一貪玩,不知不覺就到了下午上課的時間。
大家都忘記做教師上午留的作業(yè)。 第二天,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幾個孫子叫到書房里,狠狠地訓(xùn)斥了一頓。
然后按照規(guī)矩,每人重打二十大板。 外公看皇甫績年齡最小,平時又很乖巧,再加上沒有爸爸,不忍心打他。
于是,就把他叫到一邊,慈祥地對他說:“你還小,這次我就不罰你了。不過,以后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
不做功課,不學(xué)好本領(lǐng),將來怎么能成大事?” 皇甫績和表兄們相處得很好,小哥哥們都很愛護他??吹叫』矢儧]有被罰,心里都很高興。
可是,小皇甫績心里很難過,他想:我和哥哥們犯了一樣的錯誤,耽誤了功課。外公沒有責(zé)罰我,這是心疼我。
可是我自己不能放縱自己,應(yīng)該也按照私墊的規(guī)矩,被重打二十大板。 于是,皇甫績就找到表兄們,求他們代外公責(zé)打自己二十大板。
表兄們一聽,都撲哧一聲笑了出來?;矢円槐菊?jīng)地說:“這是私塾里的規(guī)矩,我們都向外公保證過觸犯規(guī)矩甘愿受罰,不然的話就不遵守諾言。
你們都按規(guī)矩受罰了,我也不能例外?!? 表兄們都被皇甫績這種信守學(xué)堂的規(guī)矩,誠心改過的精神感動了。
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績二十大板。 后來皇甫績在朝廷里做了大官,但是這種從小養(yǎng)成的信守諾言、勇于承認錯誤的品德一直沒有丟,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聲望。
2)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
皇帝召見了他,并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jié)果晏殊發(fā)現(xiàn)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xí)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并請求改換其他題目。
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zhì),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
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jīng)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內(nèi)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寫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
真宗說:“近來群臣經(jīng)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
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游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3)立木為信與烽火戲諸候的對比 春秋戰(zhàn)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于戰(zhàn)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
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jié)果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
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tǒng)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fā)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
誠實,就是忠誠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諾言、不虛偽欺詐?!把员匦?,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些流傳了千百年的古話,都形象地表達了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品質(zhì)。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中,人們不但為誠實守信的美德大唱頌歌,而且努力地身體力行。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誠實。在學(xué)習(xí)中,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他認為這才是對待學(xué)習(xí)的正確態(tài)度。
曾子也是個非常誠實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鬧著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說,你不要去了,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趕集回來后,看見曾子真要殺豬,連忙上前阻止。曾子說,你欺騙了孩子,孩子就會不信任你。說著,就把豬殺了。曾子不欺騙孩子,也培養(yǎng)了孩子講信用的品德。
秦朝末年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諾言,講信用。人們都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朋友的幫助,才幸免于難。而有信,自然會得到大家的:
舊時中國店鋪的門口,一般都寫有“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八個自古在商品買賣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誠實待客、不欺詐、不作假的行業(yè)道德。
在當代中國,誠實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發(fā)揚光大。這種美德表現(xiàn)在工作和學(xué)習(xí)上,就是專心致志,認真踏實,實事求是;表現(xiàn)在與人交往中,就是真誠待人,互相信賴;表現(xiàn)在對待國家和集體的態(tài)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誠老實。
南北朝時,有一個非常老實的人,叫明山賓。他當州官時,因開倉濟貧得罪朝廷,被罷除官位。
有一天,他看家里實在揭不開鍋了,便把父親留給他的瘦牛去集市上賣了??墒腔氐郊抑校瑥钠拮涌谥械弥@頭牛曾經(jīng)患過腿疾,就急忙跑到集市上,找到買主,跟他說明情況,并主動退了一半的錢。周圍的人都贊嘆不已。
---------------------------------------------------------------
人盡其責(zé),誠實守信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這是李白《俠客行》的詩句,形容承諾的分量比大山還重,極言誠信的重要。中國是個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誠信一向是中國人引以為豪的美德,“人無信而不立”。誠實守信更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中國,崇尚"誠信"的文明源源流長,早在幾千年前,孔子就說過:“人而無信不只其可”,延伸之意就是:“信,則知其可”。千百年來,人們講求誠信,推崇誠信。誠信之風(fēng)質(zhì)樸淳厚。遠在三國時期,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每個人可能都聽說過:諸葛亮輔佐劉備并受托孤之重任,正如《出師表》所言:“追先帝之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币恍臑闈h,七出祁山,耗盡畢生心血,留下千古美名。什么是誠信?諸葛亮就是誠信。誠實守信,能夠履行承諾而取得他人信任。誠信也是道德建設(shè)的根本,是一種非常寶貴的素質(zhì)。我國素有“一諾千金”之說:“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但在現(xiàn)在的社會,有些人受西方思潮的影響,“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jīng)擁有”,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圖一時之快,置后生于不顧,拼命透支自己已經(jīng)不多的誠信,可想而知,這種行為的后果就是淪為成克杰之流:遺臭萬年!在中華幾千年歷史中,有許多關(guān)于誠信的論述,也流傳著許多誠信的故事。這些寶貴的論述,在今天也能給我們深刻的啟示。誠信是一切道德賴以維系的前提。失信于人,什么工作也就開展不起來。古語曰: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當世者,莫良于誠。也就是說最好借助于光亮在黑暗中取物;而只有誠信,才能取信于天下?!暗玫蓝嘀惫湃松心苋绱嗣靼?,而作為我們,當代的中學(xué)生,更應(yīng)該誠信做人!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黃金時期,是人生中至真至純至美的時期。而誠信又是最容易而又最不應(yīng)該讓人忽視的美德,我們應(yīng)該把誠信作為人生中的一個坐標,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誠信對人,誠信對己,誠信就像一輪圓月,惟有與高出的皎潔相伴,才能襯托出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誠信就像一個砝碼,在生命的天平上,放上他,搖擺不定的天平就會穩(wěn)穩(wěn)地傾向他;誠信更像是高山之水,能夠在浮動的社會里,洗盡鉛華,洗盡虛偽,露出真誠。所以我們應(yīng)該在全社會大力提倡誠信,為社會風(fēng)氣的凈化,盡一份自己的責(zé)任!
落花時 納蘭容若 夕陽誰喚下樓梯,一握香荑。
回頭忍笑階前立,總無語,也依依。 箋書直恁無憑據(jù),休說相思。
勸伊好向紅窗醉,須莫及,落花時。 虞美人納蘭 愁痕滿地?zé)o人省,露濕瑯玕影。
閑階小立倍荒涼。還剩舊時月色在瀟湘。
薄情轉(zhuǎn)是多情累,曲曲柔腸碎。紅箋向壁字模糊,憶共燈前呵手為伊?xí)?/p>
使青鳥兮銜書,恨獨宿兮傷離居。李白 西來青鳥東飛去,愿寄一書謝麻姑。
李白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李璟 沙上未聞鴻雁信,竹間時有鷓鴣啼。
李璟 鴻雁向西北,因書報天涯。李白 書無鴻雁如何寄,腸斷催歸作麼回。
向子諲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 此后錦書休寄,畫樓云雨無憑。
晏幾道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陸游 此情懷、縱寫香箋,憑誰與寄。
柳永 別來憑誰訴,空寄香箋,擬問前歡甚時更。歐陽修 香箋小字寄行云。
纖腰非學(xué)楚,寬帶為思君。晁補之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晏殊 漢口雙魚白錦鱗,令傳尺素報情人。李白 忽逢江上春歸燕,銜得云中尺素書。
李白。
名言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信猶五行之土,無定位,無成名,而水金木無不待是以生者。
——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R照齡 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李嘉誠 創(chuàng)業(yè)不像讀書,一天可以過好多年,創(chuàng)業(yè)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走。
——周晉峰 故事 1 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xué)家和政治家晏殊,14歲被地方官作為“神童”推薦給朝廷。他本來可以不參加科舉考試便能得到官職,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毅然參加了考試。
事情十分湊巧,那次的考試題目是他曾經(jīng)做過的,得到過好幾位名師的指點。這樣,他不費力氣就從千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贊賞。
但晏殊并沒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復(fù)試時,把情況如實地告訴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題目,當堂考他?;实叟c大臣們商議后出了一道難度更大的題目,讓晏殊當堂作文。
結(jié)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獎。 2 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處幼時家里很貧窮,常常衣食無著,他跟著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
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非常討厭他讀書,認為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處。于是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
有一位為別人當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面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
老婆婆笑著說:“等你長大后我就入土了?!焙髞眄n信成為著名的將領(lǐng),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惦記著這位曾經(jīng)給他幫助的老人。
他于是找到這位老人,將老人接到自己的宮殿里,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她。 望采納,謝謝。
古代書信的“美稱”
河北 張木軍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這是大詩人杜甫《春望》中的詩句。信,滿載著深情厚誼,使遠隔千山萬水的親人如同面聚,因而顯得特別珍貴。
自古以來,書信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人們給它起了很多有趣的代稱,賦予了美好的情趣?!翱蛷倪h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多么美妙的詩句,多么動人的情境!
魚肚子里真有“尺素書”嗎?古人的書信常用潔白的絹來寫,長一尺左右,稱為尺素,故書信即稱尺素書。潔白的尺素常結(jié)成雙鯉之形,古樂府詩有道:“尺素如殘雪,結(jié)成雙鯉魚。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書。”因此,“雙鯉”為書信的代稱。前面引詩中的“烹鯉魚”并非真烹,不過是一種生動的比喻罷了。
蘇武牧羊的故事許多人都知道,他曾把信縛在雁足上帶回祖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鴻雁傳書”。所以,信又常常合稱“魚雁”,例如古詩有“長江不見魚雁書,為遣相思夢入秦”。
在紙發(fā)明以前,古人除用絹、帛寫信外,還以竹片、木片作為書寫材料,稱為簡、札、牘,故書信有時又稱“書簡”、“書札”、“書牘”或“簡札”、“簡牘”。簡札的長度和素絹一樣,都取一尺左右,故信又有“尺牘”、“尺翰”、“尺書”等等美稱。
紙發(fā)明以后,人們制作了一種小巧精美,專門用來題詩和寫信的紙張——“箋”,并以此作為書信的代稱。晏殊有詞道:“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ㄗ燥h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李清照
1、《京師得家書》明代:袁凱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
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xiāng)。
釋義:
綿綿的江水有三千里長,家書有十五行那么長。
行行之間沒有其他的言語,只是告訴我要盡早回到故鄉(xiāng)。
2、《秋思》唐代: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fēng),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fù)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釋義:
一年一度的秋風(fēng),又吹到了洛陽城中,身居洛陽城內(nèi)的游子,不知家鄉(xiāng)的親人怎么樣了;寫封家書問候平安,要說的話太多了,又不知從何說起。
信寫好了,又擔(dān)心匆匆中沒有把自己想要說的話寫完;當捎信人出發(fā)時,又拆開信封,再還給他。
3、《春望》唐代: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釋義: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
連綿的戰(zhàn)火已經(jīng)延續(xù)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fā)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4、《逢入京使》唐代: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釋義:
東望家鄉(xiāng)路程又遠又長,熱淚濕雙袖還不斷流淌。
在馬上與你相遇無紙筆,請告家人說我平安無恙。
5、《踏莎行·郴州旅舍》宋代:秦觀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煽肮吗^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釋義:
霧迷蒙,樓臺依稀難辨,月色朦朧,渡口也隱匿不見。望盡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無處覓尋。怎能忍受得了獨居在孤寂的客館,春寒料峭,斜陽西下,杜鵑聲聲哀鳴!
遠方的友人的音信,寄來了溫暖的關(guān)心和囑咐,卻平添了我深深的別恨離愁。郴江啊,你就繞著你的郴山流得了,為什么偏偏要流到瀟湘去呢?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