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低低的,蛋清色的光,似要流下來??粗覀?,深深地看著我們。
地上的人,就有了無數次對月傷情的時刻。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是情人對著月亮,深刻地思念起遠方征人的時候。月亮如此美好,你是如此美好,但我仍然需要回去,或許夢里會有與你的相遇,那是你我的假期。便想起這樣的詞“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睈矍?,是如此的美好,只要相遇便成就了永恒的美好。就像納蘭性德曾說,人生一切哪比得上生前一壺酒?這壺酒里有至情至性,是愛的純粹,痛的徹底。飲盡它,人生便也是完整。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東風、百花、吐絲而盡的春蠶,燃燒成灰的蠟燭,寒冷的月光。不去追究這詩的深意,但人生的悲涼,愛情的無望早已滿滿地在紙上了。
而每個人都會背誦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將思鄉(xiāng)之情說盡了。正如: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無法回來的無奈 ,只能期盼著與你一起剪西窗的燭光,到那時,我會告訴你我在這秋雨綿綿天氣里的哀思。巴山夜雨的景象,于是成了所有描述外出野客飄零的經典意境。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奔{蘭容若將自己當成征夫,望不到頭的故鄉(xiāng),心里淤積的思念,或許只有月亮才明白。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沙場幾人回。”在美好的愛情里,告別美艷的嬌妻,被迫著奔赴了戰(zhàn)爭,沒有幾人回的戰(zhàn)爭。這一別,或許就是一生,揮著手,送你遠去,望你帶走我的心?!白圆畺|,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這種心情,你可能體會?
當你問愛我有多深,我或許只能回答你,月亮代表我的心。
此生深情,豈可言表。請你抬頭看月亮。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東漢·曹操《觀滄海》 2.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宋·辛棄疾《西江月》 3.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記》 4.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杜牧《泊秦淮》 5.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唐·王維《竹里館》 6.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7.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8.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維《山居秋暝》 9.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獨酌》 10.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唐·杜甫《旅夜書懷》 11.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13.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
宋·張先《天仙子》 14.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唐·賈島《題李凝幽居》1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唐·李賀《嘲少年》 16.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宋·晏殊《寓意》 17.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18.好山好水看不夠,馬蹄催趁月明歸。
宋·岳飛《池州翠微亭》 19.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明·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20.插天絕壁噴晴月,擎海層巒吸翠霞。
元·耶律楚材《陰山》 21.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唐·李白《把酒問月》 23.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唐·張繼《楓橋夜泊》 24.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唐·王昌齡《出塞》 25.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晉·陶淵明《歸園田居》 26.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27.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28.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稘h樂府·陌上?!?29.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30.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唐·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31.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唐·白居易《觀刈麥》 32.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唐·李商隱《無題》 33.無言獨上高樓,月如鉤。
五代·李煜《相見歡》 34.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35.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晉·陶淵明《歸園田居》 36.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唐·李白《渡荊州送別》 37.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宋·蘇軾《明月幾時有》 38.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39.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40.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宋·陸游《游山西村》 41、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李白 42、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李白 43、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44、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李白 45、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46、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王維 47、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 48、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馬戴 49、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盧綸 50、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杜甫 51、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杜甫、52、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陶淵明 53、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李煜 54、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55、一彈流水一彈月,半入江風半入云。
對聯 56、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劉方平 57、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李商隱 58、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 59、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蘇軾 60、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歐陽修。
梅花“東風才有又西風, 群木山中葉葉空。
只有梅花吹不盡, 依然新白抱新紅?!?我贊美堅貞的松柏,我贊美勇斗西風的籬菊,我贊美蓮花的傲視污泥,可我更贊美梅花的傲雪怒放。
在百花凋謝之時,唯有梅花生機勃勃。迎著漫天飛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凜冽的寒風中。數九隆冬,地凍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開得那么鮮麗。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花白里透紅,花瓣潤滑透明,像琥鉑或碧玉雕成,有點冰清玉潔的雅致。有的艷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還有的綠如碧玉。梅花開或有早有遲,在同一顆梅樹上,可以看到花開的各種形態(tài)。有的含羞待放,粉紅的花苞鮮嫩可愛;有的剛剛綻放,就有幾只小蜜蜂鉆了進去,貪婪的吮吸著花粉;有的盛開許久,粉紅柔嫩的花瓣若人喜愛;先前熱熱鬧鬧開過的梅花,如今花瓣以凋謝。風吹花落,你不用擔心花瓣會摔破,梅花不是嬌貴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風氣雪壓,它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古人有句話說的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吹拂它的不是輕柔的春風,而是凜冽的寒風;滋潤它的不是清涼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氣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燦爛的陽光,而是嚴寒里的一縷殘陽。只有具有挑戰(zhàn)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對如絮飄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燦爛了。它從不與百花爭奪明媚的春天,也從不炫耀自己的美麗,它有著一副傲骨,也從不驕傲自大。每當寒冬的清晨,一股別具神韻、清逸幽雅的清香就從窗外飄來。
它不僅是清雅俊逸的風度使古今詩人畫家贊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為民族的精華為世人所重。梅花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立志奮發(fā)的激勵。
梅花的色,艷麗而不妖。
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
梅花的姿,蒼古而清秀。
難道,這不正是我們的建筑工人么?他們無論嚴寒酷暑,無論刮風下雨,無論天寒地凍,他們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認真的工作著。
我要學習梅花,我要做一個像梅花一樣的人。
一、月亮是美的象征 中華民族歷來對月亮有著特殊的感情,月亮成為文學中典型意象和永恒的主題。
《詩經·陳風·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即以月光映襯人物美,可見先秦時期人們已注意到了月之美。到漢魏六朝,月更成為詩文歌賦的直接描寫對象。
南朝周祗《月賦》形象地描述了月的美感:“氣融潔而照遠,質明潤而貞虛,弱不廢照,清不激污?!痹卤毁x予高遠、潤潔、柔和、清幽的審美內涵。
而當月與世間山水相結合,便會構成更加清美的景致。謝莊《月賦》寫道:“氣霽地表,云斂天末,洞庭始波,木葉微脫。
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瀨。升秋質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p>
秋月的純凈之美在山水的背景襯托下得到表現的;月亮朦朧柔和的清輝還有一種化景作用,能賦予山水景物以獨特的神韻,陶淵明《閑情賦》云:“月媚景于云端?!币环矫嬲f明月本身是美的,另一方面說高掛云端的明月可以為世間景物增添美感。
寫月的詩,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唐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寫道:“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p>
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蕩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色,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的月光存在。北宋詞人張先在《青門引》中寫道:“那堪更被明月,隔墻送過秋千影”,描繪的是溶溶月光居然把隔墻的秋千影子送過來,令人想象蕩秋千的麗人那輕盈翩躚的身影,微妙地表現出詞人懷念情人的心緒。
張先《木蘭花》中也有:“中庭月色下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表現清明月色中飄過無數淡若無痕的楊花,將自己內心中浮漾的前塵舊夢融入這“無影”畫面中。這些詩,皆因月如夢似煙般的清澄和恬淡,而被罩上一層模糊不清的“朦朧色”,也給人們一種朦朧的美感。
“新月如眉,讓人想起玉階佇立楚楚動人的月下佳人,構成一種恬淡婉約的寧靜之美;煙月迷蒙,彌漫著難以名狀的輕憂淡愁,構成一種朦朧戚楚之美;花月披離,余香裊裊,象征典雅艷麗之美;皓月當空,通脫瀟灑,象征著雄渾高古之美,不盡的象征創(chuàng)造著不盡的月亮審美世界,無數的心靈創(chuàng)造著無數的月亮審美形象?!?月亮意象的出現,使得全詩的意境立刻變得優(yōu)美起來。
如《春江花月夜》一詩中,春、江、花、月、夜是全詩的背景,而月亮又是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紐帶,貫穿上下,觸處生神。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云、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游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構成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這幅畫卷在色調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全詩的意境是如此優(yōu)美寧靜,可以說,《春江花月夜》一詩創(chuàng)造的優(yōu)美意境是空前絕后的。而作為沖淡派大師的王維,其詩作的風格是閑、靜、淡、遠,其詩作的意境也是十分優(yōu)美的。
如《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p>
此詩意境,不僅如施樸華評價,給人以 “清幽絕俗”(《峴傭說詩》)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凈,在其間彈琴長嘯之人是如此安閑自得,外景與內情融為一體。詩人在描寫周圍景色,選擇了竹林和明月,是取其與所要顯示的那一清幽澄凈的環(huán)境相一致。
明月來相照在詩中不僅與“人不知”有對照之妙,也起了點破暗夜的作用。整首詩的意境之優(yōu)美,讓人有“余音繞梁”之感。
月亮不僅本身給人以美感,而且也象征了女子的美貌。翻閱《詩經》,我們會發(fā)現,月亮在詩中象征了女子的美貌,這從《東方之日》、《月出》中均可以得到印證。
其中《東方之日》中以“東方之日”、“東方之月”象征女子的容貌,是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馬瑞辰說:“古者喻人顏色之美,多取譬于日月?!?/p>
(《毛詩傳箋通釋》)這對以后的作家和民歌創(chuàng)作都有很大影響。如宋玉《神女賦》寫美女:“其始來也,耀乎白日初照屋梁;其少進也,皎若明月舒光”,韋莊有“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的名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詩經·陳風·月出》這首詩。它對我國以月喻美人、以月來表達相思之情的詩歌傳統(tǒng)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大紹兮。
勞心慘兮!”這是一首月下懷人的情詩。詩中的“皎”、“皓”、“照”都是形容月光皎潔明亮,“僚”、“懰”、“燎”均是形容女性的美貌。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毛傳》注曰: “婦人有美白皙也”。皎潔的月光使人聯想到美人的白皙明艷,高懸的明月暗示美人的可望而不可及。
朱熹在《詩集傳第七·陳風之十二》中評此詩曰:“此亦男女相悅而思念之辭,言月出則皎然矣,佼人則僚然矣,安得見之而舒窈糾之情。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