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五失散文
世上愛書、讀書的人很多。人們都知道,書籍是精神的食糧、進步的階梯,誰不希望書香貫腹吃得飽飽的,然后登上那梯子摘星攬月呢?尤其處于現(xiàn)代社會,更應該多掌握知識,才能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工作的需要。
我也喜歡讀書。自少年起,就有這個嗜好。以前買書成為生活中一筆大的開銷。到了如今,雖不敢說坐擁百城、藏書萬軸,卻也將家中那些個書柜都塞得滿滿的。
買書、藏書自然是為了讀書。然而,讀書也要得法。偶從書中看到袁桷談論讀書有“五失”,很受啟發(fā),簡直說到我的骨子里去了。
袁桷是元代著名學者,文章博碩,著作甚豐,詩也俊逸,工于書法,對音樂也有造詣,是當時文壇的領(lǐng)袖。他所述讀書心得,自是真知灼見。
他說,讀書“一失”,叫“泛觀而無所擇”,“其失博而寡要”。就是指讀書過于浮泛,沒有選擇性、目的性;錯失在于廣博而缺乏重點。我過去就有這樣的毛病,貪多務得,什么書都看,缺乏針對性,很多書是囫圇吞棗、水淋鴨背,看過后也沒留下多少印象,什么也沒記住,這就如豬八戒吃人參果,好東西也被錯過了。不過,我還是持有保留的看法,博覽群書、雜學旁搜應該是沒有錯的,尤其在當今時代,多瀏覽、收集信息,總會有用的,只是要多注意避免“寡要”的缺失就好。
“二失”,叫“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縮而不敢望”,“其失懦而無立”??磿鴷r,欽仰前人說話的咳唾成珠、出口成章,行文的引經(jīng)據(jù)典、如數(shù)家珍,自知難以望其項背,不覺產(chǎn)生畏懼、退縮的心理,凡事比對古人,變得性格懦弱而缺乏自信。其實,這就是“盡信書,不如無書”的.道理。
“三失”,叫“纂寫故實,一無終而屢更端”,“其失勞而無功”。讀書往往用于寫作。在寫作時,卻局限、圈囿于看過的書,思維大受束縛,下筆寫一篇文章未曾寫完,就多次改變初衷,改來改去,失卻自己的本意宗旨,白白辛苦一場卻沒有結(jié)果。這種白費勁的事兒,我可沒少干過。
“四失”,叫“聞人之長,將疾趨而從之,輒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從書中看到別人的佳作,覺得妙筆生花,不禁大為羨慕,自己就緊跟著仿效。如此步人后塵,亦步亦趨,只能是襲人故智,落人窠臼。這種做法錯失在好高騖遠,心急成就,孰料畫鵠而類騖,欲速則不達。我在前期的寫作經(jīng)歷中,就不乏這樣的例子。
“五失”,叫“喜為文”,“未能蓄其本”??吹脮嗔?,肚子里裝了些墨水,難免技癢,就要在紙上涂鴉。發(fā)現(xiàn)一點東西,輒有一點感觸就寫。由于喜歡寫,寫得多,寫得濫,并非厚積而薄發(fā),沒能夠蘊蓄根本,結(jié)果就只能是漂泛在膚皮浮淺的層次上,不外吟風弄月、無籃不漏的平庸之作而已。歷年來,我的廢紙簍里就有不少如此的“作品”。
書山有路,學海無涯??梢姡绾巫x書,如何用好書本的知識,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值得畢生研究的??!
關(guān)于《讀書五失》的文言文閱讀題(附答案)
讀書五失
清袁文清嘗云:“予少時讀書有五失:泛觀而無所擇,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縮而不敢望,其失懦而無立;纂錄故實,一未終而更端,其失勞而無功;聞人之長,將疾趨而從之,輒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學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注釋】①纂錄:摘錄。
【文言知識】
句末語氣詞常表達各種感情,有時表疑問,有時表感嘆,有時表警告,有時表呼吁。常見的句末語氣詞如“矣”、“也”、“耳”、“邪”、“乎”、“夫”等。一般情況下用一個語氣詞,有時卻兩個甚至三個連用。上文末句“其失又甚焉者也”中的“焉者也”,是三個語氣詞連用,其實只表達一個“了”的意思。又“人已去焉矣”,“焉矣”也只是“了”的意思。又“室中無人也矣”,“也矣”同樣只表示“了”。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擇 ②望 ③懦 ④立 ⑤功 ⑥長 ⑦輒
2、理解:①上文“纂錄故實”中的“故實”,應理解為
②“一未終而更端”中的“更端”,應解釋為 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
參考答案:
1.①選擇②向往③軟弱④確立(自己的信念)⑤效果⑥優(yōu)點⑦往往
2.①往事②換個開頭③基礎(chǔ)。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寫作基礎(chǔ) | 作文指導 |
寫作經(jīng)驗 | 寫作方法 |
文學常識 |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3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