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病人的心理護理
兒童時期是個體心理發(fā)育的重要時期,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的轉變,研究兒科病人的心理特點以及如何有效的采用心理護理方法,將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應用于臨床實踐,是我們兒科護士的首要任務。本人近年來通過對病兒的觀察,將其心理問題及相關因素作了如下分析。其中以5—15歲的患兒為主要探討對象。
1 心理分析
1.1焦慮、恐懼 此類以5—10歲的患兒多見,且以初次入院的患兒最為普遍。由于病兒離開了溫暖、舒適的家庭,置身于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中,醫(yī)院的特殊環(huán)境、特殊檢查及緊張的氣氛,都可使病兒尤其是初次入院的患兒產(chǎn)生不可言狀的恐懼感。當他們看到醫(yī)生護士穿著潔白的衣服,嚴肅陌生的面孔,加之周圍患兒的哭聲與自己身體上的不適,自然產(chǎn)生一種焦慮、恐怖的感覺。使他們恐慌不安,擔心、害怕甚至哭鬧不止。另外,此類心理問題也可由患兒父母的緊張、焦慮情緒直接影響而來。
1.2孤獨、抑郁 此類患兒以10歲以上的兒童多見且以住院幾天之后的患兒較多。由于患兒住院后,整天置身于單一的白色色調及特殊的氣味之中,醫(yī)務人員固定的操作如按時查房、定時打針等又極少與患兒交流,使患兒逐漸產(chǎn)生壓抑感。醫(yī)院內的空氣、光線、活動空間與外界差異較大,也可使患兒感到乏味、枯燥、沉悶繼而思念小朋友。由于他們得不到心理上的慰藉,便倍感孤獨而不愿活動,不思飲食,沉默寡言,易哭甚至睡眠障礙?;純罕旧淼募彝炔筷P系緊張,也是造成患兒上述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
1.3偏執(zhí)、敵對 此類心理問題常發(fā)生于10—15歲的男性兒童,以病程長,病情遷延不愈甚至逐漸惡化的患兒多見。這也是所有問題中最危險的一種。
由于患兒住院時間長,肉體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或沒得到較好的治療,某些要求沒有得到滿足等,都可產(chǎn)生強烈的反抗行為?;颊邔χ委熓バ判?,不予合作甚至拒絕治療。對醫(yī)護人員失去信任,仇視、敵視醫(yī)生護士。常拿醫(yī)務人員出氣,損壞物品來發(fā)泄自己對疾病的反抗情緒?;純阂准と?,固執(zhí)任性。如不要某醫(yī)生查房,拒絕某護士打針等。有此類心理問題者獨生子女占一定比例。另外,父母婚姻障礙,家庭關系失調,也是造成此種心態(tài)不可忽視的原因。如得不到及時解決最易引發(fā)兒童神經(jīng)癥而導致心理變態(tài)。
2 心理護理
2.1熟悉兒童的心理特點,視每位住院兒童的具體情況做好相應的心理護理 患兒入院后,很難一下子適應醫(yī)院病房的環(huán)境,心里格外緊張。護士此時要主動接近,哄抱兒童,在時間及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帶患兒游戲、玩耍,增加護患之間的感情及心理溝通。消除患兒的焦慮、恐懼心理。對于沉默寡言的患兒,要主動引導他們說話,運用與病人溝通的技巧,取得患兒的好感,著意找出患兒感興趣的事,并表示出相同的興趣,以改變患兒憂郁、孤獨的心理狀態(tài)。對于有敵對情緒的患兒,不可用相同的態(tài)度回報他們。實際上,此時患兒的心理最易受到傷害,比以往更脆弱,更需要保護。所以護士要比對待一般患兒更耐心,要經(jīng)得住委屈,以極大的愛心去接納他們,以誠相待,爭取得到患兒的信賴,而逐漸改變敵對心理狀態(tài)。至于那些任性、固執(zhí)的患兒要視具體情況給予順從或糾正。 2.2注重語言修養(yǎng),提高心理素質 語言表達是一項藝術。護士的語言表達方式與疾病的好轉息息相關。不同的.說話方式,在相同的治療方法中可產(chǎn)生不同的治療效果。醫(yī)護人員要避免指責、威脅、怒斥等有刺激性的語言,以免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避免由此產(chǎn)生的醫(yī)源性疾病。多運用安慰性、鼓勵性、積極暗示的語言,以給予患兒心理上的支持。因此,護士要重視語言在疾病治療中的作用。另外,兒科護士還要具備慈母般的胸懷,溫暖、體貼、愛護每一位患兒,對他們親切的輕拍、摟抱、撫摸等,這看起來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在兒童心目中無異于治病的良藥,甚至能起到藥物所無法達到的作用。使患兒從心底產(chǎn)生莫大的心理安慰,感受到母愛一樣的關懷,由此產(chǎn)生一種安全感,主動與護士親近,并積極配合治療。
2.3注重暗示在護理中的作用 一般來說,兒童極易受暗示。在臨床上,積極的暗示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而消極的暗示往往給患兒增加痛苦。護士首先要做到莊重、大方、有威信,患兒就可能在積極暗示中,在指導者的影響下,改變他原有的心理感應,產(chǎn)生明顯的心理效應。所以臨床上多使用積極暗示對調動患兒的積極性是非常有用的。有些積極暗示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還要設法轉移患兒的注意力,減輕患兒的心理壓力。
2.4良好的能力與技巧 嫻熟的護理技術,在兒科的心理護理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減輕患兒生理上的痛苦,使患兒逐漸從懼怕治療到愿意接受治療再到主動配合治療,使患兒對護士產(chǎn)生信賴感。所以,熟練的技術本身就起到了心理護理的作用,這就要求護士在臨床操作過程中,做到“快、穩(wěn)、準、好”,爭取以較好的技術水平,較高的護理質量達到患兒滿意。其次,護士還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兒科病人的特點是變化快、病情急,又不善于表達他們的不適,只能靠護士從其語氣語調、軀體動作、目光表情中仔細觀察,還要從病人的需要興趣中了解患兒的內心世界。所以,護士就要有機智的頭腦,敏捷的思維,才能從細微處發(fā)現(xiàn)問題,做好心理護理工作。
兒科心理護理
兒科心理護理是小編為護理專業(yè)的同學帶來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
兒科心理護理【1】
摘要:目的:通過對兒科護理心理護理的應用體會和總結,提高護理過程中的效率和質量。
方法:配合醫(yī)生治療小兒疾病的同時,考慮小兒的心理需求,給予恰當?shù)男睦碜o理。
結果:良好的心理護理,對患者的身心康復有明顯的效果。
結論:在兒科護理中,堅持做好心理護理,是醫(yī)學模式轉變、豐富整體護理內涵的需要,也是促進醫(yī)學發(fā)展的保證。
關鍵詞:兒科;心理;護理
心理狀態(tài)的改變常常為機體的功能改變提供早期信息,有經(jīng)驗的母親常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在軀體疾病的初期,往往表現(xiàn)為情緒煩躁、好哭、不安等。
事實上,許多軀體疾病都可以伴隨著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
在護理工作中,護士既要配合醫(yī)生治療小兒疾病又要考慮小兒的心理要求,并要顧及家長的情感需求,給予恰當?shù)男睦碜o理。
護士要成功地完成一項護理措施,必須懂得心理護理的原理與有關知識,具有必要的動手能力。
在兒科護理工作中,堅持做好心理護理,不僅是醫(yī)學模式轉變、豐富整體護理內涵的需求,也是樹立良好形象、促進醫(yī)院發(fā)展的保證。
本人根據(jù)多年的臨床經(jīng)驗,淺談一下心理護理在兒科中的應用體會。
1 兒科患者的心理特征
1.1 恐懼不安。
幼兒期的孩子生病住院,離開了熟悉、溫馨、備受呵護的家庭環(huán)境,被迫與家庭成員分離,對患兒心理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再加上疾病、檢查、治療帶給患兒軀體的不良刺激,以及生疏的環(huán)境、飲食的不適應等多種因素,都會使患兒產(chǎn)生恐懼不安的心理。
1.2 愛的需要增強。
幼兒在生病時,對愛的需要更加強烈。
他們依賴母親,希望母親陪伴,如果得不到滿足,會引起患兒食欲不振、沉默少言、精神萎靡,失眠多夢,甚至行為異常。
1.3 依賴性增強,情緒自控能力差。
目前的兒科患者,大多是獨生子女,日常在父母和家庭成員的百般呵護下成長,依賴性強,自理能力差。
生病后住進醫(yī)院,離開父母,離開家庭,精神上受到打擊,加上疾病的折磨,自理能力進一步減低,而依賴性加強。
幼兒正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腦神經(jīng)發(fā)育還不成熟,表現(xiàn)為耐受力低,尤其是生病后,感情更加脆弱,稍有不適,既表現(xiàn)出焦慮不安、哭鬧。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選擇符合兒童心理特點的表揚藝術,有效的實施心理護理,影響和轉化患兒的消極情緒,激發(fā)和調動其積極情緒,促進疾病早日康復。
2 了解患兒及家屬心理活動,用言語技巧滿足心理需要
患兒從溫馨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到陌生的醫(yī)院,由于受到家長的寵愛和嬌生慣養(yǎng)在無形中養(yǎng)成了任性、霸道、自私等不良習慣,加之生病后家長對其的同情、遷就,使其變得更任性,不愿意接受治療、講條件等。
對此,護理人員必須用自身的職業(yè)素質去滿足患兒的心理需求,絕不能有責備或用不良的行為懲罰患兒,要以高尚的護理情感去接觸、親近患兒,做好說服工作。
在治療前努力用語言技巧去解除他們的緊張恐懼心理,千方百計使患兒從情感上接受并信任護理人員,同時要做好家長的工作,爭取家長的協(xié)作,因為家長的行為情緒、言語對患兒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應使其以積極的心理支持給患兒增加信心和勇氣,起到良好的心理傳導作用,從而誘導患兒在不愿意的前提下同意治療。
3 巧妙語言和嫻熟技術是順利完成患兒治療的保證
在兒科治療護理中,藥物治療是疾病康復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時也是造成患兒痛苦、恐懼的主要原因。
如輸液、注射等均可給患兒造成精神上的緊張恐懼和肉體上的痛苦,導致患兒產(chǎn)生反抗行為。
對此,在治療護理中要抓住患兒的心理特點,在治療前盡量使用巧妙的語言排除他們的恐懼心理,消除見醫(yī)生就哭、談針色變的惡性刺激,主動誘導和鼓勵并爭取他們患兒的.合作,千萬不能因他們年齡小就忽視他們的感情,用嚇唬或強迫的行為來完成治療任務。
在做各種治療時應用嫻熟的治療技術,穩(wěn)、準、輕、快地完成操作過程,把痛苦減少到最低限度,同時向患兒保證許諾,使患兒從心理上確認許諾是真的,從感情上依賴護理人員,完成從不愿接受治療到主動配合治療的心理過渡。
4 做好患兒家長的心理護理
由于現(xiàn)在多為獨生子女,兒童患病后家長會產(chǎn)生焦慮、恐懼等心理反應。
家長的心理狀態(tài)對患兒有著直接的影響,父母的情緒傾向可以轉化為患兒的情緒傾向,這會直接影響醫(yī)患配合和患兒自身的康復。
作為醫(yī)護人員應充分理解患兒家長的心情,對患兒的不恭言語和家長的抱怨都忍讓在先。
適時地向家長介紹情況,做好安慰解釋工作,告訴他們穩(wěn)定情緒,以積極的心態(tài)配合治療,有利于患兒的配合,減輕患兒的痛苦,并利于疾病的康復。
5 對恐懼和缺乏安全感的心理護理
入院后護士應針對患兒的疾病,以客觀、理解、關心的態(tài)度向家長講解和說明該疾病可能發(fā)生的各種事項,讓他們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來面對即將發(fā)生的所有問題。
進行各種檢查和治療操作前應向家長說明檢查步驟、方法以及檢查目的,求得家長的配合。
靜脈輸液治療時,要告知家長頭皮輸液和其他部位是一樣的,并且頭皮靜脈穿刺更易于固定和觀察,一旦出現(xiàn)滲漏,可以立即發(fā)現(xiàn)。
進行護理操作時一定要有自信心,特別是新護士不要慌慌張張,避免說一些模棱兩可的話,比如“我試一試”。
要以一顆真誠的心和家長交談,告訴他們“我們將會最大程度地減輕孩子的痛苦”。
努力提高操作成功率,如小兒靜脈穿刺爭取一次成功,這樣可以減輕家長的恐懼感。
心理護理在兒科中的應用和加強,使患兒及家屬以積極的心態(tài)配合治療,不但提高了醫(yī)患合作的效果、增強了醫(yī)患關系,而且對完善兒科整體護理、促進患兒早日康復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姜乾金.醫(yī)學心理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
[2] 戴曉陽,佟術艷.護理心理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
[3] 楊秀麗,劉前,孫莉莉.老年癡呆患者家屬的心理健康狀況[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6,15(1):78
[4] 苗秀芳.首接負責制在臨床中的應用與效果[J].家庭護士,2007,5(7):72
[5] 黃永健,黃永軍.兒科整體護理中對患兒家長的心理護理[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7,5(14):2961
外科護理體會【2】
手術感染的發(fā)生受多種危險因素的影響,急診手術是感染發(fā)生的相關危險因素之一。
在急診條件下施行手術,可因術前皮膚清潔不充分、存在開放性創(chuàng)口、術者為及時搶救傷患而不規(guī)范洗手等多方面原因削弱滅菌效果,從而引起手術感染的發(fā)生。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前列腺增生病人顯著增多,對適用手術治療的病人,一般采取經(jīng)尿道前列腺液壓電切術(TUVP)、經(jīng)尿道前列腺等離子切除術(TUSPP)和恥骨上膀胱切開前裂腺摘除術等,自2006年5月~2006年12月共收治前列腺增生病人70例,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采取TUSPP術病人60例,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xiàn)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60例,年齡62~92歲,平均78±5歲。
合并冠心病2例,肺心病5例,高血壓病15例,糖尿病4例,慢性腎功能不全1例。
術后觀察并發(fā)癥情況,膀胱痙攣30例,未發(fā)生繼發(fā)性出血及下肢栓塞等。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手術感染的發(fā)生受多種危險因素的影響,急診手術是感染發(fā)生的相關危險因素之一。
在急診條件下施行手術,可因術前皮膚清潔不充分、存在開放性創(chuàng)口、術者為及時搶救傷患而不規(guī)范洗手等多方面原因削弱滅菌效果,從而引起手術感染的發(fā)生。
2.1.1 皮膚屏障功能破壞病人手術的切口和開放性創(chuàng)傷破壞了皮膚的正常防御功能,致使細菌直接進入皮下組織或更深部位引起感染。
2.1.2 炎癥反應異常車禍傷、跌傷等所致的手術病人因創(chuàng)傷組織出血、水腫、缺血、壞死或創(chuàng)口內留有異物、血凝塊和手術部位時間過長、組織水腫、縫合材料的使用等均可抑制巨噬細胞向微生物趨化、聚集而致炎癥反應異常,導致手術感染。
2.1.3 機體防御力下降開放性創(chuàng)傷伴有大血管損傷,內、外大出血病人因血容量下降,機體防御力下降,增加了感染的危險。
2.1.4 術中用藥如術中用血管活性藥物,腎上腺皮質激素可影響炎癥反應。
心理護理:由于患者對手術不了解,害怕疼痛,擔心手術危險,常常產(chǎn)生緊張、恐懼心理。
護士針對病人心理特點,向病人講解手術方法的優(yōu)越性,手術后的注意事項,指導病人自我放松,并介紹手術成功病人,讓他們相互溝通,使病人進入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
腸道準備:術前禁煙、酒,術前晚及術晨予清潔灌腸,防止術中大便污染,并指導床上排便。
術前禁食12小時,禁飲4~6小時。
協(xié)助做好術前各項檢查,如心電圖、胸片、腹部B超、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血生化等。
術前停用抗凝藥物或活血藥物。
2.2 術后護理
心理護理:術后返回病房,因不了解手術成功與否,患者的緊張情緒未得到緩解。
此時,向病人說明手術情況,囑其按照醫(yī)護人員指導進行康復階段的生活,使病人情緒穩(wěn)定。
TUSPP術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術后囑患者平臥6小時,醫(yī)。
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雙下肢恢復知覺后協(xié)助翻身,更換臥位。
膀胱沖洗:術后要進行膀胱沖洗。
為防止血凝塊及前列腺碎屑組織堵塞導尿管,沖洗一般為10小時~2天,在沖洗過程中定時(1次/2~4小時)擠壓導尿管,防止導管扭曲、受壓,并觀察沖洗、引流是否通暢等,沖洗速度隨引流液顏色調節(jié)。
會陰護理:保持尿道口清潔,每日會陰護理2次。
飲食:術后禁煙、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囑其進食粗纖維、高維生素食物,日飲開水2000ml以上,以起到內沖洗作用。
防止感染:留置導尿管期間,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術后并發(fā)癥的護理:TUSPP術后并發(fā)癥以膀胱痙攣常見,不僅給病人帶來痛苦,也會增加術后出血等并發(fā)癥,影響術后恢復。
護理上應注意主動傾聽病人主訴,即有無尿液、便意、下腹脹痛等,觀察膀胱沖洗中是否出現(xiàn)速度變慢、停止,莫非氏滴管液面上升或尿道口溢尿等現(xiàn)象。
如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應安慰病人,囑其深慢呼吸,放松全身肌肉,使其緊張情緒得以緩解。
檢查原因有:導管是否堵塞、折疊,沖洗液溫度(25℃~30℃)是否太低,是否遵守了膀胱沖洗原則――妥善固定導管,確保沖洗、引流通暢,沖洗速度與引流速度一致,定時(1次/2~4小時)一邊快速沖洗,一邊擠壓管腔。
術中留置(PCA)繼發(fā)出血,多發(fā)生于術后2~3周,因痂皮脫落、便秘、腹壓增加引起。
3 出院指導
指導病人出院后注意休息,術后1~2月內不宜過早過度活動,不宜坐硬椅或長途旅行,避免提重物等。
2個月內禁止性生活,2個月后也要節(jié)制性生活。
日飲開水在2000~2500ml之間,醫(yī)。
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保持大便通暢,多吃粗纖維食物,如出現(xiàn)尿頻、尿急、尿痛、血尿等應及時復診。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33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