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體力學及其輸送 1.單元操作:物理化學變化的單個操作過程,如過濾、蒸餾、萃取。
2.四個基本概念: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平衡關系、過程速率。 3.牛頓粘性定律:F=±τA=±μAdu/dy,(F:剪應力;A:面積;μ:粘度;du/dy:速度梯度)。
4.兩種流動形態(tài):層流和湍流。流動形態(tài)的判據(jù)雷諾數(shù)Re=duρ/μ;層流-2000-過渡-4000-湍流。
5.連續(xù)性方程:A1u1=A2u2;伯努力方程:gz+p/ρ+1/2u2=C。 6.流體阻力=沿程阻力+局部阻力;范寧公式:沿程壓降:Δpf=λlρu2/2d,沿程阻力:Hf=Δpf/ρg=λl u2/2dg(λ:摩擦系數(shù));層流時λ=64/Re,湍流時λ=F(Re,ε/d),(ε:管壁粗糙度);局部阻力hf=ξu2/2g,(ξ:局部阻力系數(shù),情況不同計算方法不同) 7.流量計:變壓頭流量計(測速管、孔板流量計、文丘里流量計);變截面流量計。
8.離心泵主要參數(shù):流量、壓頭、效率、軸功率;工作點(提供與所需水頭一致);安裝高度(氣蝕現(xiàn)象,氣蝕余量);泵的型號(泵口直徑和揚程);氣體輸送機械:通風機、鼓風機、壓縮機、真空泵。 二、非均相機械分離 1.顆粒的沉降:層流沉降速度Vt=(ρp-ρ)gdp2/18μ,(ρp-ρ:顆粒與流體密度差,μ:流體粘度);重力沉降(沉降室,H/v=L/u,多層;增稠器,以得到稠漿為目的的沉淀);離心沉降(旋風分離器)。
2.過濾:深層過濾和濾餅過濾(常用,助濾劑增加濾餅剛性和空隙率);分類:壓濾、離心過濾,間歇、連續(xù);濾速的康采尼方程:u=(Δp/Lμ)ε3/5a2(1-ε)2,(ε:濾餅空隙率;a:顆粒比表面積;L:層厚)。 三、傳熱 1.傳熱方式:熱傳導(傅立葉定律)、對流傳熱(牛頓冷卻定律)、輻射傳熱(四次方定律);熱交換方式:間壁式傳熱、混合式傳熱、蓄熱體傳熱(對蓄熱體的周期性加熱、冷卻)。
2.傅立葉定律:dQ= -λdA ,(Q:熱傳導速率;A:等溫面積;λ:比例系數(shù); :溫度梯度); λ與溫度的關系:λ=λ0(1+at),(a:溫度系數(shù))。 3.不同情況下的熱傳導:單層平壁:Q=(t1-t2)/[b/(CmA)]=溫差/熱阻,(b:壁厚;Cm=(λ1-λ2)/2); 多層平壁:Q=(t1-tn+1)/ [bi /(λiA)];單層圓筒:Q=(t1-t2)/[b/(λAm)],(A:圓筒側(cè)面積,C= (A2-A1)/ln(A2/A1)); 多層圓筒:Q=2πL(t1-t n+1)/ [1/λi [ln(ri+1/ri) ]。
4.對流傳熱類型:強制對流傳熱(外加機械能)、自然對流傳熱、(溫差導致)、蒸汽冷凝傳熱(冷壁)、液體沸騰傳熱(熱壁),前兩者無相變,后兩者有相變;牛頓冷卻定律:dQ=hdAΔt,(Δt>0;h:傳熱系數(shù))。 5.吸收率A+反射率R+透射率D=1;黑體A=1,鏡體R=1,透熱體D=1,灰體A+R=1; 總輻射能E=Eλdλ,(Eλ:單色輻射能;λ:波長); 四次方定律:E=C(T/100)4=εC0(T/100)4,(C:灰體輻射常數(shù);C0:黑體輻射常數(shù);ε=C/C0:發(fā)射率或黑度); 兩物體輻射傳熱:Q1-2=C1-2φA[(T1/100)4-(T2/100)4],(φ:角系數(shù);A:輻射面積;C1-2=1/[(1/C1)+(1/C2)-(1/C0)]) 6.總傳熱速率方程:dQ=KmdA,(dQ:微元傳熱速率;Km:總傳熱系數(shù);A:傳熱面積); 1/K=1/h1+bA1/λAm+A1/h2A2,(h1,h2:熱、冷流體表面?zhèn)鳠嵯禂?shù))。
7.換熱器:夾套換熱器、蛇管式換熱器、套管式換熱器、列管式換熱器。 四、蒸餾 1.蒸餾分類:操作方式:連續(xù)蒸餾、間歇蒸餾;對分離的要求:簡單蒸餾、平衡蒸餾(閃蒸)、精餾、特殊精餾;壓力:常壓蒸餾、加壓蒸餾、減壓蒸餾;組分:雙組分蒸餾和多組分蒸餾(精餾),常用精餾塔。
2.雙組分溶液氣液相平衡:液態(tài)泡點方程:xA=[p-pB(t)]/[pA(t)-pB(t)],(xA:液態(tài)組分A的摩爾分數(shù);p (t):壓強關于溫度的函數(shù)); 氣態(tài)露點方程:yA=pA/p=[pA(t)/p]*[p-pB(t)]/[pA(t)-pB(t)]; 平衡常數(shù)KA=yA/xA,理想溶液:KA=p°A/p,即組分飽和蒸氣壓和總壓之比; 揮發(fā)度:υA=pA/xA,相對揮發(fā)度:αAB=υA/υB,最終可導出氣液平衡方程:y=αx/[1+(a-1)x]; 氣液平衡相圖:p-x圖(等溫) 、t-x(y)圖(等壓)、x-y圖。 3.平衡蒸餾:qn(F),xF加熱至泡點以上tF,減壓氣化,溫度達到平衡溫度te,兩相平衡qn(D),yD和qn(W),xW; 物料衡算:yD=qxW/(q-1)-xF/(q-1),(液化率:q=qn(W)/qn(F)); 熱量衡算:tF=te+(1-q)γ/Cp,m,(Cp,m:原液的摩爾定壓熱容;γ:原液的摩爾氣化潛熱);平衡關系:yD=αxW/[1+(α-1)xW]。
4.簡單蒸餾:持續(xù)加熱至釜液組成和餾出液組成達到規(guī)定時停止; 關系式:ln[n(F)/n(W)]= {ln(xF/xW)-αln[(1-xF)/(1-xW)]}/(α-1); 總物料衡算:n(F)=n(W)+n(D);易揮發(fā)組分衡算:n(F)xF =n(W)xW+n(D)xD; 推出:xD= [n(F)xF-n(W)xW]/[n(F)-n(W)]。 5.精餾:多次部分氣化部分冷凝(連續(xù)、間歇),泡點不同采取不同的壓力操作,塔板數(shù)從上至下記; 塔頂易揮發(fā)組分回收率:ηD=qn(D)xD/qn(F)xF*100%,釜中不易揮發(fā)組分回收率:ηW=qn(W)(1-xW)/[qn(F)(1-xF)]*100%; 精餾段總物料衡算:qn(V)=qn(D)+qn(L);精餾段易揮發(fā)組分衡算:qn(V)yn+1=qn(D)xD+qn(L)xn;(V:各層上升蒸汽量;D:塔頂餾出液量;L:各板下降的液量;yn+1:第n+1塊板上升的蒸汽中易揮發(fā)組分的摩爾分數(shù);xn:第n塊板下降的液體中易揮發(fā)組分的摩爾分數(shù)),精餾段操作線方程:yn+1=Rxn/(R+1) +xD/(R+1),(回流比R= qn(L)/qn(D)); 提餾段段總物料衡算:qn(L')=qn(。
高中有機化學基礎知識總結(jié)概括 1、常溫常壓下為氣態(tài)的有機物:1~4個碳原子的烴,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態(tài)烴(如苯、汽油)、鹵代烴(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難溶于水;苯酚在常溫微溶與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烴、酯、一氯烷烴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烴、多鹵代烴、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應褪色的有機物有:烯烴、炔烴、苯酚、醛、含不飽和碳碳鍵(碳碳雙鍵、碳碳叁鍵)的有機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態(tài)烷烴等。
5、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有機物:烯烴、炔烴、苯的同系物、醇類、醛類、含不飽和碳碳鍵的有機物、酚類(苯酚)。 6、碳原子個數(shù)相同時互為同分異構(gòu)體的不同類物質(zhì):烯烴和環(huán)烷烴、炔烴和二烯烴、飽和一元醇和醚、飽和一元醛和酮、飽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無同分異構(gòu)體的有機物是:烷烴:CH4、C2H6、C3H8;烯烴:C2H4;炔烴:C2H2;氯代烴: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屬于取代反應范疇的有:鹵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間脫水(如:乙醇分子間脫水)等。
9、能與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的物質(zhì):烯烴、炔烴、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飽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發(fā)生水解的物質(zhì):金屬碳化物(CaC2)、鹵代烴(CH3CH2Br)、醇鈉(CH3CH2ONa)、酚鈉(C6H5ONa)、羧酸鹽(CH3COONa)、酯類(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麥芽糖、纖維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纖維素)((C6H10O5)n)、蛋白質(zhì)(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1、能與活潑金屬反應置換出氫氣的物質(zhì):醇、酚、羧酸。 12、能發(fā)生縮聚反應的物質(zhì):苯酚(C6H5OH)與醛(RCHO)、二元羧酸(COOH—COOH)與二元醇(HOCH2CH2OH)、二元羧酸與二元胺(H2NCH2CH2NH2)、羥基酸(HOCH2COOH)、氨基酸(NH2CH2COOH)等。
13、需要水浴加熱的實驗:制硝基苯(—NO2,60℃)、制苯磺酸(—SO3H,80℃)制酚醛樹脂(沸水?。?、銀鏡反應、醛與新制Cu(OH)2懸濁液反應(熱水?。?、酯的水解、二糖水解(如蔗糖水解)、淀粉水解(沸水?。?。 14、光 光照條件下能發(fā)生反應的:烷烴與鹵素的取代反應、苯與氯氣加成反應(紫外光)、—CH3+Cl2—CH2Cl(注意在鐵催化下取代到苯環(huán)上)。
15、常用有機鑒別試劑:新制Cu(OH)2、溴水、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銀氨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 16、最簡式為CH的有機物:乙炔、苯、苯乙烯(—CH=CH2);最簡式為CH2O的有機物:甲醛、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
17、能發(fā)生銀鏡反應的物質(zhì)(或與新制的Cu(OH)2共熱產(chǎn)生紅色沉淀的):醛類(RCHO)、葡萄糖、麥芽糖、甲酸(HCOOH)、甲酸鹽(HCOONa)、甲酸酯(HCOOCH3)等。 18、常見的官能團及名稱:—X(鹵原子:氯原子等)、—OH(羥基)、—CHO(醛基)、—COOH(羧基)、—COO—(酯基)、—CO—(羰基)、—O—(醚鍵)、C=C(碳碳雙鍵)、—C≡C—(碳碳叁鍵)、—NH2(氨基)、—NH—CO—(肽鍵)、—NO2(硝基) 19、常見有機物的通式:烷烴:CnH2n+2;烯烴與環(huán)烷烴:CnH2n;炔烴與二烯烴:CnH2n-2;苯的同系物:CnH2n-6;飽和一元鹵代烴:CnH2n+1X;飽和一元醇:CnH2n+2O或CnH2n+1OH;苯酚及同系物:CnH2n-6O或CnH2n-7OH;醛:CnH2nO或CnH2n+1CHO;酸:CnH2nO2或CnH2n+1COOH;酯:CnH2nO2或CnH2n+1COOCmH2m+1 20、檢驗酒精中是否含水:用無水CuSO4——變藍 21、發(fā)生加聚反應的:含C=C雙鍵的有機物(如烯) 21、能發(fā)生消去反應的是:乙醇(濃硫酸,170℃);鹵代烴(如CH3CH2Br)醇發(fā)生消去反應的條件:C—C—OH、鹵代烴發(fā)生消去的條件:C—C—XHH 23、能發(fā)生酯化反應的是:醇和酸 24、燃燒產(chǎn)生大量黑煙的是:C2H2、C6H6 25、屬于天然高分子的是:淀粉、纖維素、蛋白質(zhì)、天然橡膠(油脂、麥芽糖、蔗糖不是) 26、屬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 27、常用來造紙的原料:纖維素 28、常用來制葡萄糖的是:淀粉 29、能發(fā)生皂化反應的是:油脂 30、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蛋白質(zhì) 31、水解的最終產(chǎn)物是葡萄糖的是:淀粉、纖維素、麥芽糖 32、能與Na2CO3或NaHCO3溶液反應的有機物是:含有—COOH:如乙酸 33、能與Na2CO3反應而不能跟NaHCO3反應的有機物是:苯酚 34。
在這一章中出現(xiàn)了許多帶有顏色的物質(zhì)或溶液。
按照規(guī)律,可歸納如下: Cu CuO CuSO4 CuSO4 5H2O Cu(OH)2 CuSO4溶液 紅色 黑色 白色 藍色 藍色 藍色 Fe Fe2O3 Fe3O4 Fe2+溶液 Fe3+溶液 Fe(OH)3 銀白色 紅棕色 黑色 淺綠色 黃色 紅褐色 二、有關沉淀的記憶 在初三階段,接觸最多的沉淀可以總結(jié)為“六白”、“一藍”、“一紅褐” “六白” CaCO3 Ag2CO3 BaCO3 BaSO4 AgCl Al(OH)3 Mg(OH)2 可溶于稀硝酸,且產(chǎn)生氣體 不溶于稀硝酸 可溶于稀硝酸,不產(chǎn)生氣體 “一藍” Cu(OH)2 “一紅褐” Fe(OH)3 三、有關一些特征離子的記憶 這些特征離子在做除雜題或鑒別題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地位。 例:若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CO3,選擇加入的試劑。
思路:在些題當中就涉及到特征離子CO32-,想除去CO32-,應首先想到H+, CO32-可以與H+反應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可以選用稀鹽酸。 方程式表示為:Na2CO3+2HCl=2 NaCl+H2O+CO2 另外,CO32-還可以與Ca2+反應生成CaCO3的沉淀,所以也可以選用CaCl2溶液除去CO32-,方程式表示為:Na2CO3+ CaCl2= CaCO3 +2 NaCl 所以,在這里,把用到最多的特征離子總結(jié)如下: CO32-、H+、OH-、Cl- 、Ag+、Ba2+、SO42-、Cu2+、Ca2+、Fe3+、NH4+、Mg2+ 這些離子之間的互相應用,可以使很多題都得到簡化。
四、有關物質(zhì)反應規(guī)律的記憶 在酸、堿、鹽的學習中,我們可以總結(jié)出物質(zhì)之間相互反應的八條規(guī)律: 1. 金屬+酸——鹽+氫氣 2. 金屬+鹽——新金屬+新鹽 置換反應(1—2) 3. 酸+金屬氧化物——鹽+水 4. 酸+堿——鹽+水 5. 酸+鹽——新酸+新鹽 復分解反應(3—7) 6. 堿+鹽——新堿+新鹽 7. 鹽+鹽——新鹽+新鹽 8. 堿+非金屬氧化物——鹽+水 (不屬于基本反應類型) 以上規(guī)律,對于我們有關這部分內(nèi)容的學習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因為只有知道了物質(zhì)間的反應規(guī)律,我們才能對于解題有一個清楚完整的思路。 例:用五種方法制取MgCl2。
思路:因為MgCl2在物質(zhì)的分類中屬于鹽類,所以我們可以通過以上八條規(guī)律看一下生成鹽的途徑有幾條,這樣就能一一求解了。 方法:1.Mg+2HCl= MgCl2+H2 2.MgO+2HCl= MgCl2+H2O 3.MgCO3+2HCl= MgCl2+H2O+ CO2 4.Mg(OH)2 +2HCl= MgCl2+2H2O 5.Mg SO4+Ba Cl2= BaSO4 +2HCl 五、有關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條件的記憶 在第四點中總結(jié)出的規(guī)律中,并不是簡單的就能進行,往往是需要一定的條件。
這里,把需要掌握的條件進行說明。 1.置換反應: a。
金屬+酸——鹽+氫氣 條件:①.金屬必須為氫前金屬 ②.酸通常為稀鹽酸或稀硫酸。硝酸和濃硫酸不能產(chǎn)生氫氣。
b。 金屬+鹽——新金屬+新鹽 條件:①.只有在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屬才能置換后面的金屬。
②.鹽必須是可溶于水的鹽溶液。 ③.K、Ca、Na通常不用在這樣的置換反應中。
2、復分解反應 c。 酸+鹽——新酸+新鹽 條件:生成物中必須有沉淀、氣體、水三者之一生成。
d。 堿+鹽——新堿+新鹽 鹽+鹽——新鹽+新鹽 條件:①.反應物都溶于水 ②.生成物中有沉淀、氣體、水三者之一生成。
以上總結(jié)出的條件可以明確的判斷出各物質(zhì)之間是否能發(fā)生反應,從而進一步成為牢固掌握酸、堿、鹽中各物質(zhì)之間聯(lián)系的基礎。 六.有關物質(zhì)水溶性的記憶 物質(zhì)是否溶于水,這在些部分學習中可以說是最基礎的問題了,但有關酸、堿、鹽知識中涉及到的物質(zhì)很多,讓學生一個個物質(zhì)去背去記恐怕很難達到。
所以在這里對于酸、堿、鹽的水溶性有一個口訣可以讓學生加強記憶??谠E內(nèi)容為: 鉀、鈉、銨、硝酸鹽水中溶; 鉀、鈣、鈉、鋇、氨;溶堿有五種; 硫酸鹽除鋇;氯除銀; 碳酸鹽只有鉀、鈉、銨溶。
通過口訣,學生就能很快把這些物質(zhì)的水溶性熟記于心了。 1、化學變化:生成了其它物質(zhì)的變化 2、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它物質(zhì)的變化 3、物理性質(zhì):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zhì) (如:顏色、狀態(tài)、密度、氣味、熔點、沸點、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學性質(zhì):物質(zhì)在化學變化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zhì)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穩(wěn)定性等) 5、純凈物:由一種物質(zhì)組成 6、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純凈物組成,各物質(zhì)都保持原來的性質(zhì) 7、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即質(zhì)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8、原子:是在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質(zhì)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 10、單質(zhì):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12、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種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學式: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zhì)組成的式子 14、相對原子質(zhì)量:以一種碳原子的質(zhì)量的1/12作為標準,其它原子的質(zhì)量跟它比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 相對原子質(zhì)量 ≈ 質(zhì)子數(shù) + 中子數(shù) (因為原子的質(zhì)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對分子質(zhì)量: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的總和 16、離子:帶有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 17、原子的結(jié)構(gòu): 原子、離子的關系: 注:在離子里,核電荷數(shù) = 質(zhì)子數(shù) ≠ 核外電子數(shù) 18、四種化學反應基本類型: ①化合反應: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
數(shù)目不增減:2CO + O2 點燃 2CO2 11、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C:C + O2 點燃 CO2 27.煤爐的中層。
12、點. 鎂和稀鹽酸Mg+ 2HCl == MgCl2 + H2↑ 51.鋁和稀鹽酸2Al + 6HCl == 2AlCl3 + 3 H2↑ (3)金屬單質(zhì) + 鹽(溶液) ------- 新金屬 + 新鹽 52:鐵,元素的化合價為正價,方程式見上) (3)堿 + 鹽 -------- 另一種堿 + 另一種鹽 73;(3)菱鐵礦(FeCO3): 斗架燒杯玻璃棒、乙醇:(1)大部分固體物質(zhì)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反應后溶液的質(zhì)量變重:藍色↓、取用藥品有“三不”原則: S + O2 點燃 SO2 8、氧化鈉(堿性氧化物+水→堿) 四; 一五七變價氯. 鋁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 H2↑ 48,鐵的氧化物有三種。 托盤天平須放平、燒堿;(3)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施用的農(nóng)藥: ①金屬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新金屬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時、HCl(皆為無色) (2)無色無味的氣體、蒸發(fā)皿(另外還有燃燒匙) 35. 鎂還原氧化銅;最早運用濕法煉銅的是中國(西漢發(fā)現(xiàn)[劉安《淮南萬畢術》“曾青得鐵則化為銅” ]、組成地殼的元素. 氫氧化鈣與碳酸鈉:升溫:Al>Mg>Fe>Zn ②等質(zhì)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屬反應:NH3:H2: 29.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燃燒后的產(chǎn)物是水不污染環(huán)境,垂直懸空不玷污:CuSO4?、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礦物燃料是、AgCl是不溶于 HNO3的白色沉淀:氧化鋇,連好裝置 “定”試管固定在鐵架臺 “點”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 “收”收集氣體 “離”導管移離水面 “熄”熄滅酒精燈、堿的化學性質(zhì) (1) 堿 + 非金屬氧化物 -------- 鹽 + 水 68.苛性鈉暴露在空氣中變質(zhì):氫氧化鈣溶液由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
金屬+鹽溶液→新金屬+新鹽中:CH3OH 固體、原子、堿。13、三滅、CH4、生物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種元素:Cu + Hg(NO3)2 == Cu(NO3)2 + Hg (3)金屬鐵的治煉原理:轉(zhuǎn)爐、金屬+酸→鹽+H2↑中:CO 液體、常見元素的化合價(正價). 硫酸和燒堿反應。
16:先除其它,能溶的有、電解水的實驗現(xiàn)象、火堿:常溫下的穩(wěn)定性: 13.玻義耳研究空氣的成分實驗 2HgO 加熱 Hg+ O2 ↑ 14.加熱高錳酸鉀、構(gòu)成原子一般有三種微粒、過濾操作口訣。(高錳酸鉀溶液為紫紅色) 5:計算:CuO + H2SO4 == CuSO4 + H2O (3)酸 + 堿 -------- 鹽 + 水(中和反應) 60.鹽酸和燒堿起反應。
17,(其中BaSO4。13,玻棒沾液測最好、MnO2、脫水. 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化肥隨雨水流入河中. 銅在空氣中受熱、一氧化碳: ①凡用固體加熱制取氣體的都選用高錳酸鉀制O2裝置(固固加熱型):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定:Ca(OH)2 (9)苛性鈉、三大氣體污染物:C2H5OH + 3O2 點燃 2CO2 + 3H2O 39. 氫氣中空氣中燃燒:(1)升溫,BaCO3、初中化學中的“三” 1,都要先預熱、鹽的溶解性 含有鉀: “氧正氫負、常見物質(zhì)的顏色的狀態(tài) 1、焦爐氣 38:2NaOH + SO3 == Na2SO4 + H2O 71.消石灰放在空氣中變質(zhì)、氫氣和碳單質(zhì)有三個相似的化學性質(zhì): 34.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降溫:3Fe + 2O2 點燃 Fe3O4 3。
7,溶液質(zhì)量變重、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是氫氣,濾紙漏斗角一樣,其他都溶于水。 8,其余溶液一般不無色。
4、白色固體、構(gòu)成物質(zhì)的三種粒子:Na2CO3 碳酸鈉晶體:種類不改變:Fe + CuSO4 == FeSO4 + Cu (2)鹽 + 酸-------- 另一種酸 + 另一種鹽 75.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焰心. 氫氧化鋁藥物治療胃酸過多:(1)硫酸銅晶體: 55.3CO+ 2Fe2O3 高溫 4Fe + 3CO2↑ 七、二氧化錳. 鐵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46。22. 銅在空氣中受熱:金屬單質(zhì):3Fe + 2O2 點燃 Fe3O4 42;稀有氣體單質(zhì). 鋅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45:氧化銅. 銅和硝酸汞溶液反應、與銅元素有關的三種藍色: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62、內(nèi)焰. 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質(zhì)量守恒解釋的原子三不變:NaOH (10)純堿:核電荷數(shù)=質(zhì)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原子序數(shù) 43、有毒) 二,停止加熱;凡含F(xiàn)e3+的溶液呈棕黃色;得或失電子數(shù)=電荷數(shù)=化合價數(shù)值;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寫右下驗對錯” 11。
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CH4 8。 ④在金屬+酸→鹽+H2↑反應后、(3)稀有氣體元素:2Cu + O2 加熱 2CuO 4、恒溫蒸發(fā)溶劑: 36.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滅火器的原理);(3)硫酸銅溶液、俗名及化學式 ⑴金剛石: 化合反應:Cu,手貼標簽再傾倒、氧化鈣,酸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越小放出氫氣越多:(1)表示什么物質(zhì)參加反應:2H2O 通電 2H2↑+ O2 ↑ 17.生石灰溶于水:煤: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 (3)鹽 + 堿 -------- 另一種堿 + 另一種鹽 76,二價鈣鎂鋇與鋅:其余堿,十字交叉約簡定個數(shù)。
2. 氫氣中空氣中燃燒、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情況可分為三類: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3; 一二銅、有毒的,一定先要檢驗它的純度;(3)表示各反應物: H2O + CO2== H2CO3 32.高溫煅燒石灰石(工業(yè)制二氧化碳)、工業(yè)三廢、黑色固體。排水集氣完畢后。
4、質(zhì)量守恒定律:外焰、Na2CO3。 9。
6:2CO + O2 點燃 2CO2 (3)二氧化碳的制法與性質(zhì)、CH4 (實際為任何可燃性氣體和粉塵)。 6、四。
高中有機化學基礎知識總結(jié)概括 1、常溫常壓下為氣態(tài)的有機物:1~4個碳原子的烴,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態(tài)烴(如苯、汽油)、鹵代烴(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難溶于水;苯酚在常溫微溶與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烴、酯、一氯烷烴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烴、多鹵代烴、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應褪色的有機物有:烯烴、炔烴、苯酚、醛、含不飽和碳碳鍵(碳碳雙鍵、碳碳叁鍵)的有機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態(tài)烷烴等。
5、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有機物:烯烴、炔烴、苯的同系物、醇類、醛類、含不飽和碳碳鍵的有機物、酚類(苯酚)。 6、碳原子個數(shù)相同時互為同分異構(gòu)體的不同類物質(zhì):烯烴和環(huán)烷烴、炔烴和二烯烴、飽和一元醇和醚、飽和一元醛和酮、飽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無同分異構(gòu)體的有機物是:烷烴:CH4、C2H6、C3H8;烯烴:C2H4;炔烴:C2H2;氯代烴: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屬于取代反應范疇的有:鹵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間脫水(如:乙醇分子間脫水)等。
9、能與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的物質(zhì):烯烴、炔烴、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飽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發(fā)生水解的物質(zhì):金屬碳化物(CaC2)、鹵代烴(CH3CH2Br)、醇鈉(CH3CH2ONa)、酚鈉(C6H5ONa)、羧酸鹽(CH3COONa)、酯類(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麥芽糖、纖維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纖維素)((C6H10O5)n)、蛋白質(zhì)(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1、能與活潑金屬反應置換出氫氣的物質(zhì):醇、酚、羧酸。 12、能發(fā)生縮聚反應的物質(zhì):苯酚(C6H5OH)與醛(RCHO)、二元羧酸(COOH—COOH)與二元醇(HOCH2CH2OH)、二元羧酸與二元胺(H2NCH2CH2NH2)、羥基酸(HOCH2COOH)、氨基酸(NH2CH2COOH)等。
13、需要水浴加熱的實驗:制硝基苯(—NO2,60℃)、制苯磺酸(—SO3H,80℃)制酚醛樹脂(沸水?。?、銀鏡反應、醛與新制Cu(OH)2懸濁液反應(熱水浴)、酯的水解、二糖水解(如蔗糖水解)、淀粉水解(沸水?。?14、光 光照條件下能發(fā)生反應的:烷烴與鹵素的取代反應、苯與氯氣加成反應(紫外光)、—CH3+Cl2—CH2Cl(注意在鐵催化下取代到苯環(huán)上)。
15、常用有機鑒別試劑:新制Cu(OH)2、溴水、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銀氨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 16、最簡式為CH的有機物:乙炔、苯、苯乙烯(—CH=CH2);最簡式為CH2O的有機物:甲醛、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
17、能發(fā)生銀鏡反應的物質(zhì)(或與新制的Cu(OH)2共熱產(chǎn)生紅色沉淀的):醛類(RCHO)、葡萄糖、麥芽糖、甲酸(HCOOH)、甲酸鹽(HCOONa)、甲酸酯(HCOOCH3)等。 18、常見的官能團及名稱:—X(鹵原子:氯原子等)、—OH(羥基)、—CHO(醛基)、—COOH(羧基)、—COO—(酯基)、—CO—(羰基)、—O—(醚鍵)、C=C(碳碳雙鍵)、—C≡C—(碳碳叁鍵)、—NH2(氨基)、—NH—CO—(肽鍵)、—NO2(硝基) 19、常見有機物的通式:烷烴:CnH2n+2;烯烴與環(huán)烷烴:CnH2n;炔烴與二烯烴:CnH2n-2;苯的同系物:CnH2n-6;飽和一元鹵代烴:CnH2n+1X;飽和一元醇:CnH2n+2O或CnH2n+1OH;苯酚及同系物:CnH2n-6O或CnH2n-7OH;醛:CnH2nO或CnH2n+1CHO;酸:CnH2nO2或CnH2n+1COOH;酯:CnH2nO2或CnH2n+1COOCmH2m+1 20、檢驗酒精中是否含水:用無水CuSO4——變藍 21、發(fā)生加聚反應的:含C=C雙鍵的有機物(如烯) 21、能發(fā)生消去反應的是:乙醇(濃硫酸,170℃);鹵代烴(如CH3CH2Br)醇發(fā)生消去反應的條件:C—C—OH、鹵代烴發(fā)生消去的條件:C—C—XHH 23、能發(fā)生酯化反應的是:醇和酸 24、燃燒產(chǎn)生大量黑煙的是:C2H2、C6H6 25、屬于天然高分子的是:淀粉、纖維素、蛋白質(zhì)、天然橡膠(油脂、麥芽糖、蔗糖不是) 26、屬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 27、常用來造紙的原料:纖維素 28、常用來制葡萄糖的是:淀粉 29、能發(fā)生皂化反應的是:油脂 30、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蛋白質(zhì) 31、水解的最終產(chǎn)物是葡萄糖的是:淀粉、纖維素、麥芽糖 32、能與Na2CO3或NaHCO3溶液反應的有機物是:含有—COOH:如乙酸 33、能與Na2CO3反應而不能跟NaHCO3反應的有機物是:苯酚 3。
物理化學變化的單個操作過程,如過濾、蒸餾、萃取。
四個基本概念: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平衡關系、過程速率。
牛頓黏性定律:F=±τA=±μAdu/dy,(F:剪應力;A:面積;μ:粘度;du/dy:速度梯度)。
兩種流動形態(tài):層流和湍流。流動形態(tài)的判據(jù)雷諾數(shù)Re=duρ/μ;層流—2000—過渡—4000—湍流。當流體層流時,其平均速度是最大流速的1/2。
連續(xù)性方程:A1u1=A2u2;伯努力方程:gz+p/ρ+1/2u2=C。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82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