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論文的組成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其中部分組成(例如附錄)可有可無。
論文各組成的排序為: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英文題名、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一)題名1.題名規(guī)范題名應簡明、具體、確切,能概括論文的特定內容,有助于選定關鍵詞,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檢索的有關原則。
題名應該避免使用公式和不常見的縮略詞、首字母縮寫字、字符、代號等。必要時,可使用本行業(yè)通用縮寫詞。
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字。若題名語意未盡,可以用副題名補充說明論文中的特定內容;有時,論文是分階段的研究成果,也可分別用不同副題名區(qū)別其特定內容。
外文題名一般不宜超過10個實詞。2.命題方式3.撰寫英文題名的注意事項①英文題名以短語為主要形式,尤以名詞短語最常見,即題名基本上由一個或幾個名詞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語構成;短語型題名要確定好中心詞,再進行前后修飾。
各個詞的順序很重要,詞序不當,會導致表達不準。②一般不要用陳述句,因為題名主要起標示作用,而陳述句容易使題名具有判斷式的語義,且不夠精煉和醒目。
少數情況(評述性、綜述性和駁斥性)下可以用疑問句做題名,因為疑問句有探討性語氣,易引起讀者興趣。③同一篇論文的英文題名與中文題名內容上應一致,但不等于說詞語要一一對應。
在許多情況下,個別非實質性的詞可以省略或變動。④國外科技期刊一般對題名字數有所限制,有的規(guī)定題名不超過2行,每行不超過42個印刷符號和空格;有的要求題名不超過14個詞。
這些規(guī)定可供我們參考。⑤在論文的英文題名中。
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詞均不用。(二)作者1.作者署名的規(guī)范作者署名置于題名下方,團體作者的執(zhí)筆人,也可標注于篇首頁地腳位置。
有時,作者姓名亦可標注于正文末尾。作者應標明其工作單位全稱、所在省、城市名及郵政編碼,加圓括號置于作者署名下方。
多位作者的名字排列上是以對論文的貢獻大小來排列。署名之間用逗號隔開;不同工作單位的作者,應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數字序號,并在其工作單位名稱之前加注與作者姓名序號相同的數字;各工作單位之間連排時以分號隔開。
示例:王軍1,張紅2,劉力1(1.**師范大學物理系,北京 100875;2.**教育學院物理系,北京 100011)2.翻譯作者及其單位名稱的注意事項①翻譯單位名稱不要采取縮寫,要由小到大寫全,并附地址和郵政編碼,確保聯系方便。②翻譯單位名稱要采用該單位統(tǒng)一的譯法。
③作者姓名按漢語拼音拼寫,采用姓前名后,中間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字,復姓連寫;名字的首字母大字,雙名中間加連字符,姓氏與名均不縮寫。例如:LI Hua(李華),ZHANG Xi-he(張錫和),ZHUGE Ying(諸葛穎)(三)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和因特網的迅猛發(fā)展,網上查詢、檢索和下載專業(yè)數據已成為當前科技信息情報檢索的重要手段,對于網上各類全文數據庫或文摘數據庫,論文摘要的索引是讀者檢索文獻的重要工具,為科技情報文獻檢索數據庫的建設和維護提供方便。
論文發(fā)表后,文摘雜志或各種數據庫對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讓讀者盡快了解論文的主要內容,以補充題名的不足,從而避免他人編寫摘要可能產生的誤解、欠缺甚至錯誤。所以論文摘要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著論文的被檢索率和被引頻次。
1.摘要的規(guī)范摘要是對論文的內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要求扼要地說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終結論等,重點是結論,是一篇具有獨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廣。論文一般應有摘要,置于題名和作者之后、正文前。
摘要一般在論文完稿后再撰寫。為了便于交流,還應有英文摘要。
中文編排在前,英文在后。中文摘要的前面以“摘要:”或“[摘要]”作為標識;英文摘要的前面以“Abstract:”作為標識。
英文摘要的內容一般應與中文摘要相對應。期刊上發(fā)表的論文,它的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過300字(外文摘要相應地不宜超過250個實詞)。
有時,根據特別需要,摘要的長度視正文長度、主題范圍、重要性等而定,一般限制其字數不超過論文字數的5%。2.撰寫摘要注意事項①不得簡單重復題名中已有的信息,忌諱把引言中出現的內容寫入摘要,不要照搬論文正文中的小標題(目錄)或論文結論部分的文字,也不要詮釋論文內容。
②盡量采用文字敘述,不要將文中的數據羅列在摘要中;文字要簡潔,應排除本學科領域已成為常識的內容,應刪除無意義的或不必要的字眼;內容不宜展開論證說明,不要列舉例證,不介紹研究過程;③摘要的內容必須完整,不能把論文中所闡述的主要內容(或觀點)遺漏,應寫成一篇可以獨立使用的短文。④摘要一般不分段,切忌以條列式書寫法。
陳述要客觀,對研究過程、方法和成果等不宜作主觀評價,也不宜與別人的研究作對比說明。3.撰寫英文摘要注意事項以上中文摘要編寫的注意事項都適用于英文摘要,但英語有其自己的表達方式、語言習慣,在撰寫英文摘要時應特別注意。
①英文摘要的時態(tài)常用一般現在時或一般過去時。其中一般現在時。
不知道是文科還是理科,是畢業(yè)論文還是平時論文。
所以大概按照文科本科畢業(yè)論文說一下。1,和論文指導老師聯系選定論文選題2,定大綱;找相關資料,書籍3,寫開題報告、文獻綜述,準備開題答辯4,根據開題答辯對論文大綱進行修改5,開始動筆寫論文正文,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等等6,修改修改,不停的修改7,定稿8,準備答辯大概能想到的就是這些。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要了解論文寫作規(guī)范,像幾級標題的用法,頁眉頁腳的標注,腳注和尾注的使用,奇數頁和偶數頁的不同標注內容,參考文獻的規(guī)范寫法。包括幾號字體等等一系列細節(jié)的問題都是有具體規(guī)范的。
祝你順利。
議論文基礎知識(一)、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
1.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
要區(qū)別中心論點和分論點。論點應該是一個明確的判斷,是作者觀點的完整陳述。
是一個概括力很強的句子。它可能在文章的開端,也可能在文章的中間或末尾,許多時候文章的標題正是一個中心論點。
如果文章當中沒有一個適合做中心論點的句子,那么,就要由我們自己來歸納了。另外,可以通過“認為”、“必須”、“由此可見”、“要”、“是”、“不是”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關鍵詞來尋找論點。
2.論據:是證明論點的材料。它被論點統(tǒng)率,為論點服務的。
論據的兩種類型: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事實論據: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確鑿的數據、可靠的史實等。
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概括的。如果運用了事實論據證明論點,同時就是使用了舉例論證方法。
理論論據:指經過人們的實踐檢驗的、為社會所公認的正確理論,包括社會科學理論,如哲學理論;也包括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廣為流傳的諺語、名言、譬句等。注意,有的時候道理論據也指作者的推理。
論據的作用:無論是事實論據還是道理論據,作用都是證明作者的觀點,只是我們在閱讀時,要分析直接和間接證明作者的哪個觀點。答題時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證明的那個觀點,這個觀點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論點。
3.論證:指運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與論據之間邏輯聯系的紐帶。
論點解決“需要證明什么”的問題,論據解決“用什么來證明”的問題,論證解決“怎樣證明”的問題。(二)、議論文的論證方法。
常見的有以下四種: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1. 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例如:《發(fā)問的精神》一文舉出了下列事例:牛頓對蘋果落地要問出個所以然,從而創(chuàng)立了“萬有引力”說;瓦特把壺水滾沸當做問題研究,發(fā)明了蒸汽機;釋迦牟尼對極普通的人生現象尋根究底,創(chuàng)立了佛教;孔子在太廟里看見每樣事物都要問,向老子問禮,成為萬世景仰的圣人。
通過列舉四位名人的事例,論證了發(fā)問精神的可貴。又如,《談骨氣》一文列舉了三個事例:南宋丞相文天祥率眾堅決抵抗元軍,被俘后誓不投降,慷慨就義;古代一個窮人寧肯餓死,也不吃嗟來之食,;民主戰(zhàn)士聞一多面對國民黨特務的暗殺,憤怒痛斥國民黨特務。
三個事例從不同角度證明了“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這一中心論點2. 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辟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譬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例如《論求知》第十段列舉“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思維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倫理學使人有思想,邏輯修辭使人善辨”這六門科學知識的作用進行論證,歸納出“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的結論。列舉的內容豐富翔實,得出的論斷令人信服。
由于道理論證所引用的材料都是被客觀實際所證實的科學結論,或是被人們所公認的道理,具有理論的權威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因而具有不可辯駁的力量和說服力。例如:《“偃旗息鼓”和“圓滿結束”》一文,文章引用《辭源》中關于“偃旗息鼓”的兩個出處,《辭源》作為具有權威性的古漢語工具書,作為理論論據有一定的權威性,而這兩個出處有力地論證了“偃旗息鼓”與“圓滿結束”不是一回事,中間不能畫等號,指出濫用成語的不良文風的危害,有力地論證了自己觀點的正確。
3. 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例如:《紀念白求恩》一文用白求恩“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與不少人對工作不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進行對比;用白求恩“以醫(yī)療為職業(yè),對技術精益求精”與“一班鄙薄技術工作以為不足道、以為無出路的人”進行對比,具體論證了學習白求恩的共產主義精神。
又如:《想和做》一文將“有些人只會空想,不會做事”與“也有些人只顧做事,不動腦筋”進行對比,指出其危害,論證了“想和做是分不開的,一定要聯結起來”。這樣運用正反對比,使正確與錯誤分明,讓人們摒棄錯誤的,接受正確的,增強了論證的效果。
對比論證是一種綜合的論證方法,可以包括事實的對比、道理的對比以及有相反效果的比喻句的對比。有時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種論證方法,一定要找全4. 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采證明論點。
又如《論求知》的第四段用“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這一組比喻來論證“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的論點。這樣寫,使論述的道理通俗易懂。
論證方法都有其作用:舉例論證,用典型事例論證中心論點,可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令人信服。道理論證,引用名人名言,古代典籍,可以提高文章說理的權威性和可信度。
(三)、議論文的結構。關于議論文的結構有兩種說法:第一種分法:議論文最基本的結構是,提出問題(也叫引論)、分析問題(也叫本論)、解決問題(也叫結論)。
又可。
議論文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tài)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
議論文有三要素,即論點、論據和論證。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根據題目寫出一個觀點,再加以闡述說明,重要的是要有說服能力,三要素缺一不可,仔細看看下面的具體介紹,以后就可以多試著寫作,這樣作文才可以有長進。
此外,還要多記一些名言警句和名人事例,以便在作文中更好的應用??偟膩碚f,議論文的論點是要解決“要證明什么”,論據是要解決“用什么來證明”,而論證是解決“如何進行證明”的問題。
論點 論點,是正確、鮮明闡述作者觀點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靈魂、統(tǒng)帥。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個中心論點,一般可以有分論點。
論點應該正確、鮮明、概括,是一個完整的判斷句,絕不可模棱兩可。 ①正確性:論點的說服力根植于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反映,而這又取決于作者的立場、觀點、態(tài)度、方法是否正確,如果論點本身不正確,甚至是荒謬的,再怎么論證也不能說服人。
因此,論點正確是議論文的最起碼的要求。 ②鮮明性:贊成什么、反對什么,要非常鮮明,千萬不能模棱兩可,含糊不清。
③新穎性:論點應該盡可能新穎、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見解,不是重復他人的老生常談,也不是無關痛癢、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談,應該盡可能獨特、新穎。 論點的位置一般有四個:文題、開頭、文章中間、結尾。
但較多情況是在文章的開頭,段落論點也是如此。當開始與結尾出現類似的語句時,開頭的為論點,結尾處的是呼應論點。
有的議論文的論點在文章中用明確的語句表達出來,我們只要把它們找出來即可;有的則沒有用明確的語句直接表述出來,需要讀者自己去提取、概括。概括出的句子不應含有修辭等手法。
注意:反問句與比喻句不能作為論點,必須是陳述句。 論據 是支撐論點的材料,是作者用來證明論點的理由和根據,分為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兩種。
1.事實論據:事實在議論文中論據作用十分明顯,分析事實,看出道理,檢驗它與文章點在邏輯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確鑿的數據,可靠的史實等)。
事實論據又包括事例和數據。 2.道理論據:作為論據的理論總是讀者比較熟悉的,或者是為社會普遍承認的,它們是對大量事實抽象,概括的結果。
理論論據又包括名言警句、諺語格言以及作者的說理分析。 使用論據的要求:①確鑿性。
我們必須選擇那些確鑿的、典型的事實。引用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材料作為論據時,必須注意所引理論本身的精確涵義。
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應該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代表這一類事物的普遍特點和一般性質。
③論據與論點的統(tǒng)一。論據是為了證明論點的,因此,兩者聯系應該緊密一致。
論證 論證是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論證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論點和論據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
(一)議論文的論證一般分為立論和駁論兩大類型。 ①立論是對一定的事件或問題從正面闡述作者的見解和主張的論證方法。
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1)這些看法和主張必須是經過認真的思考或者一定的實踐,確實是自己所獨有的正確的認識和見解,或者是切實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主張。要使讀者感到有新意,增長知識,提高對事物的認識。
2)必須圍繞所論述的問題和中心論點來進行論證。開篇提出怎樣的問題,結篇要歸結到這一問題。
在論證過程中,不能離題萬里,任意發(fā)揮,或者任意變換論題。如果有幾個分論點,每個分論點都要與中心論點有關聯,要從屬于中心論點。
所有論證都要圍繞中心論點進行。這樣讀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論點和中心論點。
議論文的邏輯性很強,論證必須緊扣中心,首尾一致。 3)“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礎之上。
在立論的過程中,需要提到一些錯誤的見解和主張,加以否定和辯駁,以增強說服力,使讀者不會誤解自己的觀點。 ②駁論是以有力的論據反駁別人錯誤論點的論證方式。
有三種方法:反駁論點、反駁論據、反駁論證。由于議論文是由論點、論據、論證三部分有機構成的,因此駁倒了論據或論證,也就否定了論點,與直接反駁論點具有同樣效果。
一篇駁論文可以幾種反駁方式結合起來使用,以加強反駁的力量和說服力。 1)反駁論點,即直接反駁對方論點本身的片面、虛假或謬誤,這是駁論中最常用的方法。
2)反駁論據,即揭示對方論據的錯誤,以達到推倒對方論點的目的;因為錯誤的論據必定得出錯誤的論點。 3)反駁論證,即揭露對方在論證過程中的邏輯錯誤,如大前提、小前提與結論的矛盾,對方各論點之間的矛盾,論點與論據之間矛盾等等。
常見的論證結構:a、總分式結構 b、對照式結構 c、層進式結構 d、并列式結構 論證方法有以下幾種: 1)舉例論證(例證法):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作用:具體有力地論證了觀點(主論點或分論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2)道理論證:用經典著作中的精辟見解和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作用:有力地論證了觀點(主論點或分論點),增強文章的權威性和說服力) 3)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
議論文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tài)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議論文有三要素,即論點、論據和論證。
論點的基本要求是:觀點正確,認真概括,有實際意義,恰當地綜合運用各種表達方式;論據基本要求是:真實可靠,充分典型;論證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須符合邏輯。
寫議論文要考慮論點,考慮用什么作論據來證明它,怎樣來論證,然后得出結論。它可以是先提出一個總論點,然后分別進行論述,分析各個分論點,最后得出結論;也可以先引述一個故事,一段對話,或描寫一個場面,再一層一層地從事實分析出道理,歸納引申出一個新的結論。這種寫法叫總分式,是中學生經常采用的一種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開頭先提出一個人們關心的疑問,然后一一作答,逐層深入,這是答難式的寫法。還要以是作者有意把兩個不同事物以對立的方式提出來加以比較、對照,然后得出結論,這是對比式寫法。
議論文是用邏輯、推理和證明,闡述作者的立場和觀點的一種文體。這類文章或從正面提出某種見解、主張,或是駁斥別人的錯誤觀點。新聞報刊中的評論、雜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屬于議論文的范疇。
議論文又叫說理文,它是一種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fā)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作者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辨是非,以確定其觀點正確或錯誤,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議論文應該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語言精煉、論證合理、有嚴密的邏輯性。 議論的三要素
議論是作者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評論,以表明見解、主張、態(tài)度的表達方式,通常由論點 、論據、論證三部分構成。
議論文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tài)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
議論文有三要素,即論點、論據和論證。 論點的基本要求是:觀點正確,認真概括,有實際意義,恰當地綜合運用各種表達方式;論據基本要求是:真實可靠,充分典型;論證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須符合邏輯。
寫議論文要考慮論點,考慮用什么作論據來證明它,怎樣來論證,然后得出結論。它可以是先提出一個總論點,然后分別進行論述,分析各個分論點,最后得出結論;也可以先引述一個故事,一段對話,或描寫一個場面,再一層一層地從事實分析出道理,歸納引申出一個新的結論。
這種寫法叫總分式,是中學生經常采用的一種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開頭先提出一個人們關心的疑問,然后一一作答,逐層深入,這是答難式的寫法。
還要以是作者有意把兩個不同事物以對立的方式提出來加以比較、對照,然后得出結論,這是對比式寫法。 議論文是用邏輯、推理和證明,闡述作者的立場和觀點的一種文體。
這類文章或從正面提出某種見解、主張,或是駁斥別人的錯誤觀點。新聞報刊中的評論、雜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屬于議論文的范疇。
議論文又叫說理文,它是一種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fā)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作者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辨是非,以確定其觀點正確或錯誤,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
議論文應該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語言精煉、論證合理、有嚴密的邏輯性。 議論的三要素 議論是作者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評論,以表明見解、主張、態(tài)度的表達方式,通常由論點 、論據、論證三部分構成。
? 議論文的種類:1 立論文 2 駁論文 1、論點? 論點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對某一個問題或某一類事件的看法、觀點、主張,它要求要正確 、鮮明、有針對性。如《堅持就是勝利》一文的論點就是一個人要想取得學業(yè)上或事業(yè)上的 成功,堅持是一個重要條件。
? 《堅持就是勝利》 人們都想在事業(yè)或學業(yè)上有所成就,但是,只有一部分人取得了勝利,而相當一部 分人卻陷入失敗的若痛之中。這是為什么呢?? 俗語說“功到自然成”。
按理說那些失敗者完全可以嘗到勝利的喜悅,但他們往往缺少一種 勝利的必要條件,那就是堅持。這就是他們失敗的原因。
上邊的俗語中所提到的“功到”其 中已經隱含了“堅持”的意思。可見,一個人要想取得學業(yè)上或事業(yè)上的成功,除了個人的 努力之外,堅持也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條件。
? 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時很注意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不管刮風下雨,每天都堅持到街頭去 觀察、諦聽,記下行人的零言碎語,積累了豐富的生活資料。這樣,他才在《大衛(wèi)·科波菲 爾》中寫下精彩的人物對話描寫,在《雙城記》中留下逼真的社會背景描寫,從而成為英國 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學事業(yè)上的巨大成功。
愛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電池,其間不 斷遭受失敗的他一直咬牙堅持,經過了五萬次左右的試驗,終于取得成功,發(fā)明了蓄電池, 被人們授與“發(fā)明大王”的美稱。 ? 狄更斯和愛迪生就是靠堅持而取得最后的勝利的。
堅持,使狄更斯為人們留下許多優(yōu)秀著作 ,也為世界文學寶庫增添了許多精品;堅持,使愛迪生攻克了許許多多的難關,為人類的進 步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梢?,堅持能夠使人取得事業(yè)和學業(yè)上的成功。
? 那些失敗者往往是在最后時刻未能堅持住而放棄努力,與成功失之交臂。曾記得瑞典一位化 學家在海水中提取碘時,似乎發(fā)現一種新元素,但是面對這繁瑣的提煉與實驗,他退卻了。
當另一化學家用了一年時間,經過無數次實驗,終于為元素家族再 添新成員——溴而名垂千古時,那位瑞典化學家只能 默默地看著對方沉浸在勝利 的喜悅之中。這兩位化學家,一位堅持住了,取得了勝利;另一位卻沒有堅持住,未能取得 成功。
可見,能否堅持是取得勝利的最后一道障礙。在最黑暗的時刻,也就是光明就要到來 的時刻,越在這樣的時刻。
越需要堅持。因為堅持就是勝利。
?(李勝) 2、論據 ? 論據是證明論點正確的證據,要想證明論點的正確,首先,論據必須讓人覺得真實、可信, 能夠充分證明論點。其次,論據要具有典型性,能收到“以一當十”的效果。
第三,論據要 新穎, 盡可能尋找一些新鮮的、能給人以新的感受和啟示的論據。? 如在《堅持就是勝利》一文中舉的狄更斯、愛迪生和瑞典化學家的正反兩個方面的事例,都 是用來證明論點的論據,既具有典型性,又讓人覺得真實可信。
? 3、論證過程? 論證過程是指運用證據闡釋證明論點是正確的過程。它要求論述要深刻、周密,講究說理的 藝術,還以習作《堅持就是勝利》為例,這篇作文中就是運用了兩種典型的事例:狄更斯、愛迪生和瑞典化學家的故事, ?。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26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