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復(fù)習(xí)題解(三)《世說新語》兩則《詠雪》一,詞語積累[內(nèi)集]家庭聚會.內(nèi),指家人.集,聚集. [兒女]指子侄輩,這里指家中年輕一代人. [講論文義]講解詩文.義,道理,意義,文章表達(dá)的意思. [俄而]不久,一會兒. [欣然]高興的樣子. [似]相似,像. [差(chà)]大致,差不多. [擬]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由于. 二,文學(xué)常識1. 《世說新語》:六朝志(記)人小說代表作.全書8卷,分德行,言語,方正,政事,文學(xué),雅量等36門.是南朝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2. 本文選自《世說新語箋(jiān)疏》中的"言語"一門.三,內(nèi)容點擊《詠雪》講的是晉朝文學(xué)世家謝氏家族里的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少女謝道韞表現(xiàn)了以柳絮詠雪的才能.四,閱讀探究1. 文中"寒雪""內(nèi)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怎樣一種家庭氣氛 輕松,溫馨的家庭氣氛.2. 從上下文看,"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文中"兒女"即子侄輩,指家中年輕一代人.今天的"兒女"專指子女.3. 文章結(jié)尾交代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暗示作者贊賞她的才氣.4. 以"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fēng)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認(rèn)為哪個更好 為什么 第一種意見:"撒鹽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tài)都與鹽比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風(fēng)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yuǎn),與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先求得形似,而后達(dá)于神似.第二種意見:"柳絮因風(fēng)起"一句好.好的詩句應(yīng)有深刻的意蘊,"柳絮"句將物象與意蘊統(tǒng)一起來,形成了詩句的意象,給人以春天即將來臨的感覺;而"撒鹽空中"僅有物象而無意蘊.五,遷移拓展你還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寫飛雪的古詩佳句 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陳太丘與友期》一,詞語積累(一)常規(guī)詞語[期行]約定同行.期,約定. [期日中]約定的時間是中午.期,約定的時間.日中,正午時分. [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棄.去,離開. [乃]才. [時年]當(dāng)時的年齡. [戲]嬉戲,玩耍. [客]客人,指朋友. [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委]丟下,舍棄. [君]有禮貌地稱呼對方. [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無信]不講信用. [引]拉. [顧]回頭看.(二)通假字[不]同"否".二,文學(xué)常識出自《世說新語箋疏》中"方正"一門.三,內(nèi)容點擊《陳太丘與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jì)七歲時,面對父親的友人的無信,無禮,義正辭嚴(yán)地加以反駁的故事.既表現(xiàn)了他的聰敏,更寫出了他的懂得為人的道理.四,閱讀探究1. 陳太丘"期日中,過中不至",陳太丘的朋友反怒責(zé)陳太丘,說明朋友是怎樣的人 不講信用,粗野無禮.2. 元方面對父親朋友的粗野語言,針鋒相對地指出他的"無信""無禮",這說明元方是個怎樣的人 聰敏,機智,善辯,懂得維護(hù)家人尊嚴(yán),懂得為人之道.3. 有人認(rèn)為客人已經(jīng)認(rèn)錯,元方就應(yīng)該原諒他,而他居然"入門不顧",弄得客人尷尬之極,無地自容,這的確有些失禮.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 [第一種意見]不同意.元方當(dāng)時才七歲,他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從容不迫地反駁一個成年人,使對方明理,并贏得對方的嘆服,維護(hù)了父親的名譽,這已屬不易.我們不能對一個七歲的孩子求全責(zé)備.[第二種意見]同意.父親的友人已經(jīng)表示了歉意,應(yīng)該給人改正過錯的機會.人沒有一生都不犯錯誤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總是抓住人的"小辮子"不放.4. 有人認(rèn)為,陳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處,你同意這個看法嗎 同意.面對元方的反駁,有人很慚愧,想與元方握手道歉,這說明他有知錯能改的精神.5. 友人為什么能夠啞口無言,賠禮道歉 元方的反駁有理有據(jù).第一,從信用方面看,父親朋友失約在先,無信;從禮貌方面,父親的友人當(dāng)元方的面罵元方的父親,無禮.因此,友人最后啞口無言,只得賠禮道歉.五,遷移拓展1. 面對他人的無禮,你該如何處理 [意見一]抓住對方失禮之處,針鋒相對,維護(hù)個人名譽不受侵害.[意見二]針對對方失禮之處,擺事實,講道理,使對方明白自己的過錯,既維護(hù)個人名譽,又不傷害對方.自己不能向?qū)Ψ揭粯邮ФY.2. 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來了客人,你該如何接待 在能確定對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禮相待;如果不明對方身份,要機智地探詢對方情況,提高安全意識.3. 你還知道哪些《世說新語》中的故事 如"王戎識李".4.有不少成語出自《世說新語》,請寫出幾個.望梅止渴,難兄難弟,鶴立雞群,標(biāo)新立異,一往情深5. 古代像謝道韞,陳元方這樣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還有很多,你能舉出幾個這樣的事例嗎 一 王冕四歲作畫; 二 曹植七歲作詩; 三 甘羅十二歲做宰相;四 司馬光砸缸.【附】課內(nèi)古時詞名句積累與賞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漢·曹操《觀滄?!贰竞單觥拷柚嫣叵胂癖憩F(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體現(xiàn)了作者的博大胸懷.海日生殘夜,江春如舊年.——唐·王灣《次北固山下》【簡析】新舊事物交替,表明時間匆匆過,抒寫出淡淡的鄉(xiāng)愁,同時也給人以希望.蘊含的哲理:舊事物是蘊含在新事物之中的,新事物定能沖破重重阻礙,發(fā)展壯大起來.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傷仲永》同步練習(xí) 一、基礎(chǔ)知識: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世隸( )耕 日扳( )仲永環(huán)謁( ) 環(huán)謁于邑人( ) 不能稱( )前時之聞 泯然眾人矣( ) 2、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 傷仲永( ) 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 或以錢幣丐之( ) 日扳仲永( ) ( )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 泯然眾人矣( ) 3、詞語運用 選出加點詞解釋正確的一項:( ) A.從先人(以前的)還家 B.世隸(奴隸)耕 C.并自為其名(名聲) D.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 4、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①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通 ,意思是: ②賢于材人遠(yuǎn)矣。
通 ,意思是: 5、辨析加點詞的異同: 未嘗識書具 書: 詞,意思是: 即書詩四句 書: 詞,意思是: 余聞之也久 聞: 詞,意思是: 不能稱前時之聞 聞: 詞,意思是: 賢于材人遠(yuǎn)矣 于: 詞,意思是: 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于: 詞,意思是: 6、有些詞在特定的情況下意思會發(fā)生,請說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父異焉 異 一般是 詞,這里變成了 詞,意思是 邑人奇之 奇 一般是 詞,這里變成了 詞,意思是 稍稍賓客其父 賓客 一般是 詞,這里變成了 詞,意思是 父利其然也 利 一般是 詞,這里變成了 詞,意思是 二、整體把握: 5、本文作者 是 時期的政治家、文學(xué)家,因散文成就高而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6、本文第一段寫 ,第二段寫 ,先 后 ,形成鮮明對比,說明了 的道理。 7.摘錄課文的原話,說明方仲永才能發(fā)展變化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 第二階段: 。
第三階段: 。 三、細(xì)讀體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
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題名。
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xué)。
余聞之也久。明遭中,從先人還家,于舅皋見之,十二三臭。
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
復(fù)到舅皋問焉。曰:泯然眾人矣?!?/p>
8.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忽啼求之 借旁近與之 邑人奇之 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 9.翻譯句子: 1)①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xué)?!?/p>
翻譯: ②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翻譯: 10、文中有一個句子概括廠方仲永后來淪為平庸人的原因,請找出來。
句子: 11、文中哪些語句介紹了方仲永才能發(fā)展變化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12、下列對文章有關(guān)內(nèi)容理解有對有錯,對的打√,錯的打X。 ①方仲永從五歲起表現(xiàn)超凡的才華,但到十二三歲的時候卻并不突出了,到二十歲左右時才能衰竭,與普通人沒有差別了。
( ) ②方仲永剛開始作詩時,不僅才思敏捷,反應(yīng)極快,而且他的詩在內(nèi)容和文采上都有令人欣賞的地方。 ( ) ③方仲永的“邑人”都是十分重視人才的。
從“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兩句中可以看出, 13、省略句是文言文中常見的,請試補出下列括號中省略的部分。 明道中,( )從先人還家,( )于舅家見之,( )十二三( )矣。
( )令( )作詩,( )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 )還自揚州,復(fù)到舅家問焉。
( )曰:“( )泯然眾人矣?!?14、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兒童成為一名普通人,誰該對此負(fù)責(zé)?請讀談你的看法。
15、《傷仲永》中文題包含的感情是( )(3分) A、痛心忱惜 B、哀憐惋惜 C、哀憐痛心 D、痛苦惋惜 16、在第二段中表明作者寫《傷仲永》目的的句子是什么? 17、第一段“余聞之也久”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18、解釋下列多義詞:(3分) ⑴自:并自為其名( ) ⑶然:父利其然也( )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 泯然眾人矣( ) ⑵書:即書詩四句( ) 未嘗識書具( ) 《木蘭詩》同步練習(xí) 一、基礎(chǔ)知識: 1、給下列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在正確讀音上打“√”) 可汗( kěhàn kèhán )大點兵 燕山(yān yàn) 胡騎( jí jì )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jiàn jiān ) 軍書十二卷(juǎn juàn ) 阿姊(jiě zǐ) 著(zhù zhuó)我舊時裝 軍帖(tiě tiè)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 ) ( )( ) ( ) ( ) 機杼聲 鞍 韉 朔氣 戎機 ( ) ( ) ( ) ( ) 金柝 策勛 紅妝 云鬢 3、選出對下列加點詞語解釋不完全正確的一項。 A.愿為市鞍馬(買)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是) B.不聞爺娘喚女聲(聽) 著我舊時裝(穿) C.雙兔傍地走(跑) 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 4、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 當(dāng)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
通 ,意思是 。 5、辨析下列詞的古今意義: 阿爺無大兒 爺: 古義 ,今義 賞賜百千強 強:古義 ,今義 雙兔傍地走 走:古義 ,今義 6、辨析下列詞在不同句子中的含義: 昨夜見軍帖 詞,意思是 將軍百戰(zhàn)死 詞,意思是 對鏡帖花黃 詞,意思是 出郭相扶將 詞,意思是 愿為市鞍馬 詞,意思是 東市買駿馬 詞,意思是 7、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當(dāng)戶織 唯聞 朔氣 金柝 策勛 出郭相扶將 紅妝 云鬢 撲朔 迷離 二、整體把握:粗讀大意 8、這首詩敘述了木蘭代父從軍建功立業(yè)的故事。
在木蘭的身上,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 的優(yōu)秀品質(zhì)。 9、把全詩分為四部分(。
七年級上冊文言文知識整理一、之(代詞,語氣助詞)“之”在文言文里一般是作為代詞來使用。
(1) 代詞。1. 學(xué)而時習(xí)之;之,指代學(xué)過的知識。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之,指代孔文子,即孔圉。則其善者而從之;之,指代優(yōu)點。
——《論語六則》2. 下車引之;之,指代元方。 ——《期行》3. 忽啼求之;之,指代書具。
借旁近與之;或以錢幣丐之;之,指代仲永。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之,指代仲永寫的詩。
邑人奇之;余聞之也久;之,指代仲永這件事。 ——《傷仲永》4. 睨之;之,指代康肅公。
但微頷之;之,指代發(fā)失十中八九。以我酌油知之;之,指代手熟爾。
徐以杓酌油瀝之;之,指代葫蘆。笑而遣之;之,指代賣油翁。
——《賣油翁》5.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之,指代蔡璘。卒輦而致之;之,指代友人的兒子。
——《蔡堅還亡友財》(2) 語氣助詞。1. 不能稱前時之聞;語氣助詞,的。
——《賣油翁》二、以“以”在文言文中有多種解釋,我們主要以課本整理為主。1. 何以謂之“文”也;以,憑借。
是以謂之“文”也;以,因為??梢詾閹熞?;以,來。
可,以,分別解釋 ——《論語》六則2. 本所以疑;所以,固定用法,……的原因。以急相棄耶;以,因為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以,根據(jù)(憑借) ——《乘船》3.以養(yǎng)父母;以,把。
以錢幣丐之;以,用。 ——《傷仲永》4.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以,憑借。
5.徐以杓酌油瀝之;以錢覆其口;以,用。 ——《賣油翁》1.右經(jīng)一章以下;以,表限制和范圍。
2.何以:以何,憑借3.師無以應(yīng);以,用來 ——《戴震難師》注:“用來”和“用”不同三、而“而”一般表示五種:并列、修飾、轉(zhuǎn)折、遞進(jìn)、順承。(1) 表并列。
此何以知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為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 ——《戴震難師》(2)表修飾。1.默而識之;而,表修飾 ——《論語》2.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相委而去;而,表修飾 ——《期行》4.久而不去;而,表修飾5.笑而遣之;而,表修飾 ——《賣油翁》6.卒輦而致之;而,表修飾 ——《蔡堅還亡友財》(3)表轉(zhuǎn)折。1.人不知而不慍。
2.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論語》3.而錢不濕。
——《賣油翁》(4)表順承。1.學(xué)而時習(xí)之。
2.溫故而知新。 ——《論語》3.釋擔(dān)而立。
——《賣油翁》(5)表遞進(jìn)。1.敏而好學(xué)。
2.學(xué)而不厭。特殊:在《蔡勉旃堅還亡友財》中,“而翁知我”的而譯為“你,你的”,須牢記。
四、為?!盀椤庇袃煞N讀音:wéi,wèi,有兩種不同的意思。
(1) wéi。(動詞)1.可以為師矣;為,做,當(dāng)。
2.自為其名;為,題寫。3.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
為,作為。(2)wèi(介詞,原因、目的)1.何為不可;為,為什么。
2.因為。3.向4.替5.“以為”固定用法。
初三語文文言文課外閱讀練習(xí) 班級 姓名 學(xué)號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浦陽鄭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為不足患。
既三日,聚而如錢。憂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
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為之痛,肢體心膂②無不病者。懼而謀諸醫(yī),醫(yī)視之,驚曰:“此疾之奇者,雖病在指,其實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傷身。
然始發(fā)之時,終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終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藥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將延乎肝膈④,否亦將為一臂之憂。
非有以御其內(nèi),其勢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為之?!本龔钠溲?,日服湯劑,而傅⑤以善藥,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復(fù)。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發(fā)于至微,而終為大患;始以為不足治,而終至于不可為。當(dāng)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顧;及其既成也,積歲月,疲思慮,而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為一握。②膂(l—):脊骨。
③瘳(ch?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體內(nèi)臟。
⑤傅:涂。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錯誤的兩項是( ) A.懼而謀諸醫(yī)(謀劃) B.甚將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為之(變換) D.積歲月,疲思慮,而僅克之(消除)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兩項是( ) A.日服湯劑,而傅以善藥 徐以杓酌油瀝之 B.不速治,且能傷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雖病在指,其實一身病也 雖人有百手,首有百指 D.終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憂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發(fā)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顧(指代“各種疾病”) D.積歲月,疲思慮,而僅克之(指代“禍患”) 4.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為不足患。 ② 始以為不足治,而終至于不可為。
5.本文寫鄭君醫(yī)治拇指疾患一事是為了說明一個什么道理?請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 二、歧路亡羊 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豎:童仆)追之。
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p>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列子?說符》) 6.解釋下面加點的“之”字。
(1)楊子之鄰人亡羊 之: (2)又請楊子之豎追之 之: 7.補出省略成分。 既反,( )問:“獲羊乎?”( )曰:“亡之矣?!?/p>
8.翻譯。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譯文: 9.本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三、濫竿充數(shù)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
宣王死,浩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10.南郭處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他為什么要“請為王吹竽”? 答: 11.南郭處士本不會吹竿,可他卻為齊宣王吹竽多年,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 答: 12.齊泯王聽吹竿,喜歡一個一個獨奏,南郭處士為什么要逃走? 答: 13.南郭處士逃走后,你認(rèn)為他會去做什么? 答: 四、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問題。
①魯國之法:魯人為臣妾于諸侯,有能贖之者,取金于府①。子貢②贖魯人于諸侯而讓其金。
孔子曰:“賜③失之矣!夫圣人之舉事,可以移風(fēng)易俗,而教導(dǎo)可施于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取其金則無損于行,不取其金,則不復(fù)贖人矣?!?/p>
②子路④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魯人必多拯溺者矣。 (選自馮夢龍著《智囊》) [注釋]①府:指國庫。
②子貢:孔子的學(xué)生。③賜:子貢的名。
④子路:孔子的學(xué)生。 14.文中寫子貢做了什么事?孔子對他的做法持什么態(tài)度?孔子持這種態(tài)度的理由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回答。
答: 15.文中第②段沒有標(biāo)點符號,請用“|”線標(biāo)示出需要加標(biāo)點符號的位置。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魯人必多拯溺者矣。
五、閱讀下面短文,回答問題。 管仲、隰朋①從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蹦朔爬像R而隨之,遂得道。
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蹦司蛑?,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③師于老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圣人之智,不亦過乎? 注釋:①管仲、隰(xǐ )朋:都是春秋時期輔佐齊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時期的一個小國家。
③不難:不惜,不恥。 16.“乃掘之”中的“乃”與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 ) A.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B.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
D.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17.下列句子翻譯錯誤的一項是( ) A.老馬之智可用也。
老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B.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
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 C.蟻壤一寸而仞有水。
蟻壤高達(dá)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 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于老馬、老蟻。
憑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們有所不知的時候,不。
七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復(fù)習(xí)題解 &《童趣》 一、詞語積累 (一) 常規(guī)詞語 [余]我。
[童稚(zhì)]幼小。稚,幼小。
[秋毫]秋天鳥類新生出的纖細(xì)羽毛。比喻最細(xì)微的事物。
毫,細(xì)毛。[故]所以。
[物外]超出事物本身。[私]暗自,暗暗的。
[擬作]比作。擬,比,比擬。
[向]接近。[昂首]抬頭。
昂,抬。 [項]頸,脖頸。
[素帳]未染色的帳子。 [徐]慢慢地。
[觀]看,觀賞。[果]果真。
[唳(lì)]鳥鳴。[怡(yí)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定神]使精神安定。 [以……為……]把……當(dāng)作……。
[礫(lì)]碎石、碎瓦。[壑(hè)]坑谷、深溝。
[神游]游覽于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滿足。[興]興趣。
[蓋]有“原來”的意思。[為(wèi)]被。
[方]正。[鞭]用鞭子打。
[數(shù)十]幾十。 [驅(qū)]趕,驅(qū)逐。
(二) 通假字 [強]通“僵”,僵硬的意思。 (三)成語 [明察秋毫]明,視力。
察,看清。本來形容目光敏銳,連最微小的東西也看得清。
后形容人洞察事理。 [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
[怡然稱快]形容內(nèi)心十分快意。 [龐然大物]外表上龐大的東西。
[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聲音像雷聲一樣,形容蚊子很多。 二、文學(xué)常識 本文選自《浮生六記?閑情記趣》。
作者沈復(fù),清代文學(xué)家。 三、整體把握 本文圍繞“物外之趣”記敘了童年時的幾件趣事:一是把蚊子成雷當(dāng)作“群鶴舞于空中”、“鶴唳云端”;二是將叢草、蟲蟻、土礫分別當(dāng)成樹林、野獸、丘壑,神游其中;三是觀蟲時驅(qū)趕癩蝦蟆。
首段先點明主旨“物外之趣”,二、三、四段記事分述。作者以“物外之趣”統(tǒng)攝幾件事,意在說明他年幼時已經(jīng)有了自發(fā)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四、閱讀探究 1. 從第一段來看,小時的我有怎樣的本領(lǐng)、習(xí)慣和收獲? 本領(lǐng):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習(xí)慣:見藐小之物,必細(xì)察其紋理。
收獲:時有物外之趣。 2. 體現(xiàn)全文中心的詞語是什么? 物外之趣. 3. 圍繞“物外之趣”寫了哪幾件事? 一 將蚊子擬作白鶴之趣。
二 神游叢草、土礫、蟲蟻構(gòu)成的幻境之趣。 三 觀蟲斗、驅(qū)癩蝦蟆之趣。
4. 表現(xiàn)作者心情的詞語有哪些?有怎樣的作用? 詞語:“怡然稱快”、“怡然自得”、“神游”、“呀然”等。 作用:形象真實地反映了兒童觀物時的心理,表現(xiàn)了“物外之趣”,使讀者如身臨其境。
5. 推測作者將癩蝦蟆“驅(qū)之別院”的目的。 可能為“二蟲”復(fù)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壞了自己的審美情趣。
6. 第四段表現(xiàn)作者“童稚”的語句是什么? 神定,捉蝦蟆,鞭數(shù)十,驅(qū)之別院。 7. 作者獲得“物外之趣”的基礎(chǔ)和關(guān)鍵是什么? 基礎(chǔ):細(xì)致的觀察。
關(guān)鍵:豐富的想像。 8. 從文中可以看出“物外之趣”是怎樣得來的? ① 有強烈的好奇心。
②有細(xì)致的觀察力。③有豐富的想像力。
五、遷移運用 1. 學(xué)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啟示? ① 要熱愛動物、熱愛自然,與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處。 ② 獲得美好的體驗要有強烈的好奇心、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
③ 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懷有一顆童心,做一個有情趣的人。 2. 你的童年也一定有“物外之趣”的美好體驗,寫下來,與大家分享。
(如:觀察螞蟻搬家,把它們想像成支援前線的“大軍”;看到漫天飄舞的雪花,把它當(dāng)作天女散花;自己筑小塘壩堵住水源,而后打開塘壩,把它想象成黃河決堤;自己“過家家”時,拿松針當(dāng)韭菜、拿手帕當(dāng)被褥、拿布娃娃當(dāng)孩子、拿小盒子當(dāng)房屋,手動著,嘴說著,陶醉其中,其樂無窮。……) 3. 生活中,你怎樣做一個有情趣的人? 心胸開闊,不為生活所累;遇事想得開,利用想像把困難和挫折當(dāng)成朋友的善意玩笑;把自己遇到的好事和壞事都當(dāng)成生活對自己的恩賜;有一點兒“阿Q精神”等。
4. 閱讀下列古詩,談?wù)勥@首詩包含的情趣。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兒童善于觀察,對事物懷有強烈的好奇心,又有豐富的想像力。
他們在玩味、想像的美好的體驗中得到心理的滿足,獲得了審美情趣。 &《〈論語〉六則》 一、詞語積累 (一)常規(guī)詞語 [子]先生,指孔子。
[時習(xí)]時常地復(fù)習(xí)。時,時常(又:按一定時間)。
習(xí),溫習(xí)、復(fù)習(xí)、實習(xí)。 [朋]同門,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從。
[(不)知](不)了解。[慍(yùn)]生氣,發(fā)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ǐng)]多次進(jìn)行自我檢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省,反省。
[為(wèi)]替,給。 [謀]謀劃,指辦事。
[忠]盡心竭力。 [交]結(jié)交,交往。
[信]真誠,誠實。 [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故]指學(xué)過的知識。 [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 [殆(dài)]有害。
[誨(huì)]教,教導(dǎo)。 [知(之)]知道(它)。
[是]此,這。 [賢]賢人,有才德的人。
[齊]看齊,一齊。 [內(nèi)]指內(nèi)心。
[善者]指長處。善,好。
[從]跟從,這里指學(xué)習(xí)。[士]士人,封建時代稱讀書人。
這里指有抱負(fù)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óng)毅]剛強,勇毅。
[任]負(fù)擔(dān),擔(dān)子。引申為責(zé)任、職責(zé)。
[重]重大。 [已]停止。
[歲寒]寒冷的冬天。歲,指時間。
[凋(diāo)]凋謝。 [行]奉行。
[其]大概。[?。╯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欲] 想,希望。 [勿(wù)]不要。
[施]加。 (二)通假字、古今字 1. 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聰。
新課程文言文總復(fù)習(xí)七年級上冊:1、童趣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項為之強 項:頸,脖頸。
強:通“僵”,僵硬。 2、徐噴以煙 徐:慢慢地。
以:用 3、果如鶴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唳:鳥鳴 4、以從草為林 林:樹林 5、興正濃 興:興趣 6、方出神 方:正 7、鞭數(shù)十,驅(qū)之別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
驅(qū):趕 8、必細(xì)察其紋理 細(xì):仔細(xì)。察,觀察 9、昂首觀之 昂:抬。
首:頭。之:它,代蚊子 10、為之怡然稱快 怡然:愉快的樣子 二、譯句 1、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于空中 1、夏天的蚊群飛鳴聲像雷聲一樣,我把它們比作鶴群在空中飛舞。
2、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2、仰起頭來觀察這種景象,脖頸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嚇蟆,鞭數(shù)下,驅(qū)之別院 3、心神安定下來,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幾十下,把它趕到別的院子里去了。 三、閱讀全文,回答下列問題。
1、文章圍繞物外之趣,寫了哪幾件事? 1、寫了觀蚊如鶴、神游山林、鞭打蝦蟆三件事 2、“余時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2、見藐小之物必察其紋理。 3、本文有哪些詞語作為成語保留在現(xiàn)代漢語中? 3、明察秋毫、怡然稱快、怡然自得、龐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開篇用“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xì)察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總領(lǐng)全文或引起下文。 5、“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這里指癩蛤蟆是否恰當(dāng),為什么?5、恰當(dāng)。
這時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聯(lián)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實物已經(jīng)被放大千倍萬倍,與蚊蟲相比,癩蛤蟆自然成了“龐然大物”。它的突如其來,即被形容為“拔山倒樹而來”就很好理解了。
七年級上冊:《論語》十則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 案 1、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悅乎? 1、同“悅”,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2、多次進(jìn)行自我檢查 3、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3、罔:迷惑。殆:危害 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4、齊:相同 5、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女:通“汝”,你。
是,這。知,通“智”,聰明。
6、溫故而知新 6、故,舊的知識 7、士不可以不弘毅 7、弘毅:寬廣,剛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寫出這課至今還用的成語。 溫故而知新、任重道遠(yuǎn)、死而后已、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
三.填空。 1、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 。”
孔子說:學(xué)習(xí)知識,進(jìn)而按時溫習(xí)它,不也是高興的事嗎? 2、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 ?!?孔子說:光讀書學(xué)習(xí)而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
光思考而不去讀書學(xué)習(xí),就什么都學(xué)不到。 3、子曰:“見賢思齊焉, ?!?/p>
孔子說:看見賢人就要想著向他學(xué)習(xí),看見不賢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沒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 ?!?孔子說:三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當(dāng)我老師的人;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供自己學(xué)習(xí),發(fā)現(xiàn)自己也存在著他們有的缺點時,就應(yīng)該注意改正。
5、子曰:“ , 可以為師矣?!?孔子說:復(fù)習(xí)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fā)現(xiàn),這樣,可以做老師了。
6、子曰:“歲寒, 。” 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后落葉的。
7、子曰:“其恕乎, , 。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討厭的事,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8、子曰:“由,誨女知乎! 是知也?!?孔子說:仲由,教導(dǎo)你的話明白了嗎?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就是真正的知。
七年級上冊:3、山市 一、解釋加點詞語義。 答 案 1、數(shù)年恒不一見 數(shù),幾。
恒,經(jīng)常。 2、層層指數(shù) 數(shù),數(shù)數(shù) 3、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
樓,像樓一樣,堂,像堂一樣,坊,像坊一樣。歷歷在目:清晰地出現(xiàn)在眼前。
4、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山市,山中蜃景 5、而樓上人往來屑屑 屑屑,忙碌的樣子 6、或憑或立,不一狀 不一狀 7、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 相顧,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8、倏忽,如拳如豆。
倏忽,突然。 二、翻譯句子。
1、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 公子孫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樓上喝酒。
2、或憑或立,不一狀 有的靠著,有的立著,形狀不一。 3、然數(shù)年恒不一見 但是這幾年總不出現(xiàn)一次。
三、閱讀全文,回答問題。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觀察描寫山市的? 1、借孫禹年和他朋友的觀察來描寫山市的。
2、由本文的內(nèi)容及“危樓”一詞,你能聯(lián)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詩歌?2、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3、為什么蒲松齡時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書”? 3、當(dāng)時的人們不能對“山市”這種自然現(xiàn)象作出正確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學(xué)的說法來解釋 4、出自本文的成語有哪些? 4、子虛烏有、歷歷在目、直沖霄漢、風(fēng)定天清 5、找出文中描繪山市的關(guān)鍵詞語,體會山市形成的過程 5、孤塔—宮殿—城市—危樓 6、請你用一兩個詞語概括山市的特點 奇異、奇妙、神秘、瑰麗、變化多端、七年級上冊:4、《世說新語》兩則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俄而雪驟,公欣然曰 1、俄而:片刻。 驟:急速。
欣然:高興的樣子 2、撒鹽空中差可擬 2、擬:比,比擬 3、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 3、未。
初一語文上學(xué)期文言文重難點字詞1、之:故時有物外之趣:結(jié)構(gòu)助詞,"的"。
2、以:徐噴以煙:介詞,"用"。 昂首觀之:代詞,"它,指夏蚊"。
以叢草為林:介詞,"把" 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間,取消 可以為師矣:介詞,"憑,靠"。 句子的獨立性,不譯。
以數(shù)萬計:介詞,"用"。 下車引之:代詞,他(指元方) 此獨以跛之故:因為 人皆吊之:代詞,他(指丟馬的人) 可以為師矣:介詞,憑,靠。
其鄰人之父亦云:結(jié)構(gòu)助詞,"的"。 仁以為己任:介詞,"把"。
3、而: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表修飾,可不譯。 暮而果大亡其財:表修飾。
丁壯者引弦而戰(zhàn):表修飾。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連詞,表順承,可譯為"就" 墮而折其髀:表順承。
學(xué)而時習(xí)之:連詞,表順承,譯作"然后"。 相委而去:連詞,表順承。
人不知而不慍:連詞,表轉(zhuǎn)折,譯作"卻"。 而疑鄰人之父:表轉(zhuǎn)折,"卻" 任重而道遠(yuǎn):連詞,表并列,譯作"并且"。
4、然:忽有龐然大物:形容詞詞尾,譯作"……的樣子"。 果然鶴也:副詞詞尾,不譯。
忽大風(fēng)起,塵氣莽莽然:形容詞詞尾,譯作"……的樣子"。 然數(shù)年恒不一見:但是,可是,連詞,表轉(zhuǎn)折。
5、為: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譯作"被" 6、其:蹲其身:代詞,譯作"自己的" 知之為知之:譯作"是"。 必細(xì)察其紋理:代詞,譯作"它的"。
項為之強:譯作"因為"。 其恕乎:副詞,譯作"大概,也許"。
以叢草為林:譯作"當(dāng)作"。 其子曰:代詞,他的 為人謀而不忠乎:譯作"替" 大亡其財:助詞,不譯。
此何遽不為福乎?:譯作"是" 而折其髀:代詞,他的,指"好騎"的兒子 7、觀:昂首觀之:看 作青云白鶴觀:景象 8、故:故時有物外之趣:所以 溫故而知新:形容詞作名詞,"舊知識" 故又名"鬼市"云。:所以 此獨以跛之故:原因、緣故。
9、焉: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杭嬖~,相當(dāng)于"于之",其中"于"為介詞,"之"為代詞,指"在這幾個同行的人中間"。 10、時:故時有物外之趣:常常 元方時年七歲:當(dāng)時 時而習(xí)之:時常。
11、富:宋有富人:形容詞,富裕 家富良馬:動詞,有很多,富有 12、亡:暮而大亡其財:丟失 馬無故亡而入胡:逃跑 13、引:下車引之:拉 丁壯者引弦而戰(zhàn):拿起,拉開。 14、數(shù):見宮殿數(shù)十所:表示不確定的數(shù)目。
層層指數(shù):點數(shù),計算。 15、詞性活用: 鞭:鞭數(shù)十,驅(qū)之別院。
名詞作動詞,譯作"鞭打,用鞭子打"。 故:溫故而知新:形容詞作名詞,"舊知識" 新:溫故而知新:形容詞作名詞,"新知識" 仁:仁以為己任:名詞作動詞,實現(xiàn)"仁"的理想。
低:逾時,樓漸低,不見其頂:形容詞作動詞,"降低"。 雨:天雨墻壞:名詞作動詞:下雨 近:近塞之人:形容詞作動詞,靠近,接近。
富:家富良馬:形容詞作動詞,有很多,富有。 善:有善術(shù)者:形容詞作動詞,擅長,善于。
擇其善者而從之:長處,好的地方。 智:其家甚智其子: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rèn)為……聰明。
16、通假字 項為之強:"強"通"僵",僵硬。不亦說乎:"說"通"悅",高興,愉快。
誨女知之乎:"女"通"汝",你。是知也:"知"通"智",智慧。
一切烏有:"烏"通"無",沒有。裁如星點:"裁"通"才",只有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疑問。
17、重點字詞 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私:心里。擬作:比作。
于:在。 徐噴以煙:慢慢地。
蓋一癩蝦蟆:原來。 方出神:正好。
使與臺齊:讓。 定神細(xì)視:集中。
人不知而不慍:了解。生氣,發(fā)怒。
學(xué)而為思則罔:迷惑。 學(xué)而不思則殆:有害。
是知也:此,這。 擇其善者而從之:跟從。
士不可以不弘毅:胸懷寬廣,意志堅定。 無何:不久,不一會兒。
危樓:高樓。 往來屑屑:形容來往匆匆。
或憑或立:有的人。靠著。
不一狀:形狀不一。 俄而:不久,不一會兒。
欣然:高興的樣子。 撒鹽空中差可擬:把……撒在。
大致,差不多。相似。
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不如比作。 陳太丘與友期行:約定。
太丘舍去:丟下。 非人哉:真不是人啊。
相委而去:委:丟下,舍棄。去:離開。
(丟下我走了。) 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元方入門不顧:回頭看。
智子疑鄰:以……為聰明。人皆吊之:都。
對其不幸表示安慰。 居數(shù)月:經(jīng)過。
何遽:怎么就,表示反問。
1、昂首觀之,向為之強。 強,通“僵”,僵硬的意思?!锻ぁ?/p>
2、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說,通“悅”,愉快,高興?!墩撜Z十則》
3、誨女知之乎? 女,通“汝”,人稱代詞,你?!墩撜Z十則》
4、既而風(fēng)定天清,一切烏有。 烏,通“無”,沒有?!渡绞小?/p>
5、客問元方:“尊君在不?” 不,通“否”,表疑問?!蛾愄鹋c期》
2.走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跑 走
3 再 一股作氣,再而衰 第二次 又
4 池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護(hù)城河 水池
5 次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從祠中 停駐 質(zhì)量差;次數(shù)
6 戾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 暴戾
7 令 何患令名不彰耶 美好的 命令
8 尋 未裹,尋病終 不久 尋找
9 獄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 案件 監(jiān)獄
10 坐 停車坐愛楓林晚 因為 坐下
11 渠 問渠哪得清如許 它(他) 水渠
12 微 微斯人,吾誰與歸 沒有 微小
13 遷 遷客騷人,多會于此 官吏調(diào)職 遷移
14 形 無案牘之勞形 身體 形狀
15 鄙 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 目光短淺 卑鄙
16 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地位低下 品質(zhì)低下
17 犧牲 犧牲玉帛,弗敢專也 祭祀用的物品 為正義事業(yè)而奉獻(xiàn)
18 親戚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父母兄弟等 姻緣親屬
19 交通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交錯相通 交通運輸
20 妻子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妻子兒女 男性的配偶
21 絕境 同上 與世隔絕的地方 山窮水盡的地步
22 無論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更不必說 條件關(guān)系連詞
23 幾何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多少 數(shù)學(xué)學(xué)科之
忽啼求之(啼,哭著,動詞作狀語。)
②.父異焉(異,對。。。。。感到奇怪,形容詞作動詞。)
③.賓客其父(賓客,名詞作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④.父利其然(作動詞。認(rèn)為…….有利可圖)
⑤.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日,每天,作狀語;環(huán)謁,四處拜訪。)
⑸.重點詞語翻譯:
①.世隸耕(隸,屬于。) ②. 不至:沒有達(dá)到(要求)。
③.稱前時之聞(稱,相當(dāng)。) ④.通悟:通達(dá)聰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關(guān)系,;收,聚、團(tuán)結(jié)。
⑥.彼其:他。 ⑦.泯然:完全。
⑧.賢于材人:勝過有才能的人;賢,超過;材人,有才能的人。
《木蘭詩》
詞語活用:
①.“何”疑問代詞作動詞,是什么。問女何所思。
②.“策”名詞作動詞,登記。策勛十二轉(zhuǎn)
③.“騎”動詞作名詞,戰(zhàn)馬。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口技》
詞語活用: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詞作動詞,擅長;京城中有個擅長口技藝術(shù)的人。)
②.不能名其一處(名,名詞作動詞,說出;不能夠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
②.
會賓客大宴(宴,名詞作動詞,舉行宴會;會,適逢;正碰上有家人大擺宴席請客。)
《短文兩篇》——《夸父逐日》、《兩小兒辯日》
詞語活用:
①.孔子?xùn)|游(東,名詞作狀語,到東方。)
孔子到東方游歷。
②.而日中時遠(yuǎn)也(遠(yuǎn),形容詞作動詞,離人遠(yuǎn)的。)
正午時離人遠(yuǎn)。
《狼》詞語活用:
①.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詞作狀語,像狗一樣);
②.一屠晚歸(屠,動詞作名詞,指屠戶,一個屠戶傍晚回家。)
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詞作動詞,“打洞”的意思。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④.恐前后受其敵(敵,名詞做動詞,攻擊,脅迫的意思)
⑤.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詞作動詞狀語,“鉆洞”的意思,企圖打穿柴草堆鉆過去…)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2.7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