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第一章 不是重點
第二章 化學物質及其變化 (三節(jié)都很重要)
第一節(jié) 物質的分類
第二節(jié) 離子反應
第三節(jié) 氧化還原反應
第三章 金屬及其化合物 (前兩節(jié)重要)
第一節(jié) 金屬的化學性質
第二節(jié) 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
第三節(jié) 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
第四章 非金屬及其化合物
總結起來就是要知道以下幾個家族:
1)碳族: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鹽的性質,碳的兩種單質形態(tài)——金剛石、石墨
2)氧族:包括氧和硫(H2S、SO2、SO3)的同系物,硫酸鹽的性質,硫酸的性質
3)鹵族:氯、溴、碘單質和離子的氧化性的比較,氯酸鹽的性質
4)氮族:主要是氮的氧化物(N2O、NO、NO2、N2O4、N2O5)和硝酸鹽的性質,還有氨氣和銨鹽也很重要
高一化學模塊I主要知識及化學方程式 一、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和程序 1. 基本方法:觀察法、實驗法、分類法、比較法 2. 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較的方法對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綜合、推論,概括出結論。
二、鈉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1. 鈉在空氣中緩慢氧化:4Na+O2==2Na2O 2. 鈉在空氣中燃燒:2Na+O2點燃====Na2O2 3. 鈉與水反應:2Na+2H2O=2NaOH+H2↑ 現(xiàn)象:①鈉浮在水面上;②熔化為銀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處游動;④伴有嗞嗞響聲;⑤滴有酚酞的水變紅色。 4. 過氧化鈉與水反應:2Na2O2+2H2O=4NaOH+O2↑ 5. 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2Na2O2+2CO2=2Na2CO3+O2 6. 碳酸氫鈉受熱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 氫氧化鈉與碳酸氫鈉反應:NaOH+NaHCO3=Na2CO3+H2O 8. 在碳酸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1. 氯氣與氫氧化鈉的反應:Cl2+2NaOH=NaCl+NaClO+H2O 2. 鐵絲在氯氣中燃燒:2Fe+3Cl2點燃===2FeCl3 3. 制取漂白粉(氯氣能通入石灰漿)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 氯氣與水的反應:Cl2+H2O=HClO+HCl 5. 次氯酸鈉在空氣中變質:NaClO+CO2+H2O=NaHCO3+HClO 6. 次氯酸鈣在空氣中變質: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質的量為中心的物理量關系 1. 物質的量n(mol)= N/N(A) 2. 物質的量n(mol)= m/M 3. 標準狀況下氣體物質的量n(mol)= V/V(m) 4. 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n(mol)=cV 五、膠體: 1. 定義:分散質粒子直徑介于1~100nm之間的分散系。
2. 膠體性質: ① 丁達爾現(xiàn)象 ② 聚沉 ③ 電泳 ④ 布朗運動 3. 膠體提純:滲析 六、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1. 定義:①條件:水溶液或熔融狀態(tài);②性質:能否導電;③物質類別:化合物。 2. 強電解質:強酸、強堿、大多數(shù)鹽;弱電解質:弱酸、弱堿、水等。
3. 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① 寫:寫出化學方程式 ② 拆:將易溶、易電離的物質改寫成離子形式,其它以化學式形式出現(xiàn)。 下列情況不拆:難溶物質、難電離物質(弱酸、弱堿、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 刪:將反應前后沒有變化的離子符號刪去。 ④ 查:檢查元素是否守恒、電荷是否守恒。
4. 離子反應、離子共存問題:下列離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 ① 生成難溶物質的離子:如Ba2+與SO42-;Ag+與Cl-等 ② 生成氣體或易揮發(fā)物質:如H+與CO32-、HCO3-、SO32-、S2-等;OH-與NH4+等。 ③ 生成難電離的物質(弱電解質) ④ 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如:MnO4-與I-;H+、NO3-與Fe2+等 七、氧化還原反應 1. (某元素)降價——得到電子——被還原——作氧化劑——產物為還原產物 2. (某元素)升價——失去電子——被氧化——作還原劑——產物為氧化產物 3. 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 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 八、鐵及其化合物性質 1. Fe2+及Fe3+離子的檢驗: ① Fe2+的檢驗:(淺綠色溶液) a) 加氫氧化鈉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繼而變灰綠色,最后變紅褐色。
b) 加KSCN溶液,不顯紅色,再滴加氯水,溶液顯紅色。 ② Fe3+的檢驗:(黃色溶液) a) 加氫氧化鈉溶液,產生紅褐色沉淀。
b) 加KSCN溶液,溶液顯紅色。 2. 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 鐵與鹽酸的反應:Fe+2HCl=FeCl2+H2↑ ② 鐵與硫酸銅反應(濕法煉銅):Fe+CuSO4=FeSO4+Cu ③ 在氯化亞鐵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鐵中的氯化亞鐵雜質)3FeCl2+Cl2=2FeCl3 ④ 氫氧化亞鐵在空氣中變質:4Fe(OH)2+O2+2H2O=4Fe(OH)3 ⑤ 在氯化鐵溶液中加入鐵粉:2FeCl3+Fe=3FeCl2 ⑥ 銅與氯化鐵反應(用氯化鐵腐蝕銅電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 ⑦ 少量鋅與氯化鐵反應:Zn+2FeCl3=2FeCl2+ZnCl2 ⑧ 足量鋅與氯化鐵反應:3Zn+2FeCl3=2Fe+3ZnCl2 九、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1. “雷雨發(fā)莊稼”涉及反應原理: ① N2+O2放電===2NO ② 2NO+O2=2NO2 ③ 3NO2+H2O=2HNO3+NO 2. 氨的工業(yè)制法:N2+3H2 2NH3 3. 氨的實驗室制法: ① 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② 裝置:與制O2相同 ③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氣法 ④ 檢驗方法: a) 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試驗,會變藍色。
b) 用沾有濃鹽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煙產生。NH3+HCl=NH4Cl ⑤ 干燥方法:可用堿石灰或氧化鈣、氫氧化鈉,不能用濃硫酸。
4. 氨與水的反應:NH3+H2O=NH3?H2O NH3?H2O NH4++OH- 5. 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 6. 碳酸氫銨受熱分解:NH4HCO3 NH3↑+H2O+CO2↑ 7. 銅與濃硝酸反應:Cu+4HNO3=Cu(NO3)2+2NO2↑+2H2O 8. 銅與稀硝酸反應:3Cu+8HNO3=3Cu(NO3)2+2NO↑+4H2O 9. 碳與濃硝酸反應:C+4HNO3=CO2↑+4NO2↑+2H2O 10. 氯化銨受熱分解:NH4Cl NH3↑+HCl↑ 十、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1. 鐵與硫蒸氣反應:Fe+S△==FeS 2. 銅與硫蒸氣反應:2Cu+S△==Cu2S 3. 硫與濃硫酸反應:S+2H2SO4(濃)△==3SO2↑+2H2O 4. 二氧化硫與硫化氫反應:SO2+2H2S=3S↓+2H2O 5. 銅與濃硫酸反應:Cu+2H2SO4△==CuSO4+SO2↑+2H2O 6.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 2SO3 7. 。
化學是一門很有魅力的學科。但由于高中化學具有“繁,難,亂”的特點,所以不少同學對學習高中化學感到困難。那么如何才能學好高中化學呢?
一、認真聽課,做好筆記。
好的筆記是教科書知識的濃縮、補充和深化,是思維過程的展現(xiàn)與提煉。
由于化學學科知識點既多又零碎、分散,所以,課堂上除了認真聽課,積極思考外,還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記下老師講的重點、難點知識,以及思路和疑難點,便于今后復習。
二、及時復習。
復習并不僅僅是對知識的簡單回顧,而是在自己的大腦中考慮新舊知識的相互聯(lián)系,并進行重整,形成新的知識體系。所以,課后要及時對聽課內容進行復習,做好知識的整理和歸納,這樣才能使知識融會貫通,避免出現(xiàn)越學越亂的現(xiàn)象。比如學習了SO2的漂白性就跟氯水的漂白性進行比較,找出兩者的不同之處。
三、學會巧記
由于要記的化學知識點比較多,如果靠死記硬背是難以記牢的,所以應學會巧記?;瘜W上常用的記憶方法有:比較法(常用于容易混淆、相互干擾的知識。如同位素、同素異形體、同系物、同分異構體四個相似的概念,可以通過比較,使理解加深,記憶牢固。)、歸納法、歌訣記憶法、理解記憶法和實驗記憶法。
四、勤練
練習是理解消化鞏固課堂知識的重要途徑。但練習要有針對性,不能搞題海戰(zhàn)術,應以掌握基本方法和解題規(guī)律為目標。在解題過程中,要注意一題多解和歸納總結,這樣才能達到做一題會一類的效果。如化學計算中常用的技巧法有:守恒法、關系式法、極值法、平均值法、估算法、差量法等。
五、備好“錯題本”
做題的目的是培養(yǎng)能力、尋找自己的弱點和不足的有效途徑。所以,對平時出現(xiàn)的錯題,應做好修正并記錄下來。記錄時應詳細分析出錯的原因及正確的解題思路,不要簡單寫上一個答案了事。同時,要經常翻閱復習,這樣就可以避免以后出現(xiàn)類似的錯誤。
六、重視化學實驗
化學實驗不但能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維、動手等能力,還能加深對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所以必須重視化學實驗。平時做實驗,要多問幾個為什么,思考如何做,為什么要這樣做,還可以怎樣做,從而達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此外,要把化學學好,還要多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和生活問題,善于把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
總之,只要學習方法正確,相信同學們會輕松地把化學
鐵:鐵粉是黑色的;一整塊的固體鐵是銀白色的。
Fe2+——淺綠色 Fe3O4——黑色晶體 Fe(OH)2——白色沉淀 Fe3+——黃色 Fe (OH)3——紅褐色沉淀 Fe (SCN)3——血紅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 Fe (NH4)2(SO4)2——淡藍綠色 Fe2O3——紅棕色粉末 FeS——黑色固體 銅:單質是紫紅色 Cu2+——藍色 CuO——黑色 Cu2O——紅色 CuSO4(無水)—白色 CuSO4·5H2O——藍色 Cu2 (OH)2CO3 —綠色 Cu(OH)2——藍色 [Cu(NH3)4]SO4——深藍色溶液 BaSO4 、BaCO3 、Ag2CO3 、CaCO3 、AgCl 、Mg (OH)2 、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 白色絮狀沉淀 H4SiO4(原硅酸)白色膠狀沉淀 Cl2、氯水——黃綠色 F2——淡黃綠色氣體 Br2——深紅棕色液體 I2——紫黑色固體 HF、HCl、HBr、HI均為無色氣體,在空氣中均形成白霧 CCl4——無色的液體,密度大于水,與水不互溶 KMnO4--——紫色 MnO4-——紫色 Na2O2—淡黃色固體 Ag3PO4—黃色沉淀 S—黃色固體 AgBr—淺黃色沉淀 AgI—黃色沉淀 O3—淡藍色氣體 SO2—無色,有剌激性氣味、有毒的氣體 SO3—無色固體(沸點44.8 0C) 品紅溶液——紅色 氫氟酸:HF——腐蝕玻璃 N2O4、NO——無色氣體 NO2——紅棕色氣體 NH3——無色、有剌激性氣味氣體 三、現(xiàn)象: 1、鋁片與鹽酸反應是放熱的,Ba(OH)2與NH4Cl反應是吸熱的; 2、Na與H2O(放有酚酞)反應,熔化、浮于水面、轉動、有氣體放出;(熔、浮、游、嘶、紅) 3、焰色反應:Na 黃色、K紫色(透過藍色的鈷玻璃)、Cu 綠色、Ca磚紅、Na+(黃色)、K+(紫色)。 4、Cu絲在Cl2中燃燒產生棕色的煙; 5、H2在Cl2中燃燒是蒼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 7、P在Cl2中燃燒產生大量的白色煙霧; 8、SO2通入品紅溶液先褪色,加熱后恢復原色; 9、NH3與HCl相遇產生大量的白煙; 10、鋁箔在氧氣中激烈燃燒產生刺眼的白光; 11、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燒生成白色粉末(MgO),產生黑煙; 12、鐵絲在Cl2中燃燒,產生棕色的煙; 13、HF腐蝕玻璃:4HF + SiO2 = SiF4 + 2H2O 14、Fe(OH)2在空氣中被氧化:由白色變?yōu)榛揖G最后變?yōu)榧t褐色; 15、在常溫下:Fe、Al 在濃H2SO4和濃HNO3中鈍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試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氣呈粉紅色。
17、蛋白質遇濃HNO3變黃,被灼燒時有燒焦羽毛氣味; 18、在空氣中燃燒:S——微弱的淡藍色火焰 H2——淡藍色火焰 H2S——淡藍色火焰 CO——藍色火焰 CH4——明亮并呈藍色的火焰 S在O2中燃燒——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19.特征反應現(xiàn)象: 20.淺黃色固體:S或Na2O2或AgBr 21.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氣體:SO2(加熱后又恢復紅色)、Cl2(加熱后不恢復紅色) 22.有色溶液:Fe2+(淺綠色)、Fe3+(黃色)、Cu2+(藍色)、MnO4-(紫色) 有色固體:紅色(Cu、Cu2O、Fe2O3)、紅褐色[Fe(OH)3]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藍色[Cu(OH)2] 黃色(AgI、Ag3PO4) 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氣體:Cl2(黃綠色)、NO2(紅棕色) 四、考試中經常用到的規(guī)律: 1、溶解性規(guī)律——見溶解性表; 2、常用酸、堿指示劑的變色范圍:。
這個比較多,如果列一個框架的話就是1.常見的元素(金屬類如Fe,Cu,Al,堿金屬等和非金屬類如S,N,鹵素等)單質及其化合物的常見反應;2.離子反應,尤其是氧化還原反應,知道常見物質和離子的氧化性還原性并能夠熟練運用;3.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及其簡單的運用(元素周期律);4.常見有機物(必修)如甲烷,乙烯,乙醇,乙酸等物質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和性質;5.熟悉熱化學方程式,包括運用蓋斯定律對焓變進行計算;6.熟練掌握勒夏特列平衡原理,能夠運用該原理解決化學反應,溶液中離子的平衡問題;7.稀溶液中的離子問題,包括PH和離子濃度大小關系判定;8.電化學,理解原電池和電解池并且能夠書寫各電極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相關知識與氧化還原反應密切相關。
第一章 從實驗學化學一、常見物質的分離、提純和鑒別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據(jù)物質的物理性質上差異來分離。
混合物的物理分離方法 方法 適用范圍 主要儀器 注意點 實例固+液 蒸發(fā) 易溶固體與液體分開 酒精燈、蒸發(fā)皿、玻璃棒 ①不斷攪拌;②最后用余熱加熱;③液體不超過容積2/3 NaCl(H2O)固+固 結晶 溶解度差別大的溶質分開 NaCl(NaNO3) 升華 能升華固體與不升華物分開 酒精燈 I2(NaCl)固+液 過濾 易溶物與難溶物分開 漏斗、燒杯 ①一角、二低、三碰;②沉淀要洗滌;③定量實驗要“無損” NaCl(CaCO3)液+液 萃取 溶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質分離出來 分液漏斗 ①先查漏;②對萃取劑的要求;③使漏斗內外大氣相通;④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 從溴水中提取Br2 分液 分離互不相溶液體 分液漏斗 乙酸乙酯與飽和Na2CO3溶液 蒸餾 分離沸點不同混合溶液 蒸餾燒瓶、冷凝管、溫度計、牛角管 ①溫度計水銀球位于支管處;②冷凝水從下口通入;③加碎瓷片 乙醇和水、I2和CCl4 滲析 分離膠體與混在其中的分子、離子 半透膜 更換蒸餾水 淀粉與NaCl 鹽析 加入某些鹽,使溶質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燒杯 用固體鹽或濃溶液 蛋白質溶液、硬脂酸鈉和甘油氣+氣 洗氣 易溶氣與難溶氣分開 洗氣瓶 長進短出 CO2(HCl) 液化 沸點不同氣分開 U形管 常用冰水 NO2(N2O4)i、蒸發(fā)和結晶 蒸發(fā)是將溶液濃縮、溶劑氣化或溶質以晶體析出的方法。結晶是溶質從溶液中析出晶體的過程,可以用來分離和提純幾種可溶性固體的混合物。
結晶的原理是根據(jù)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種溶劑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過蒸發(fā)減少溶劑或降低溫度使溶解度變小,從而使晶體析出。加熱蒸發(fā)皿使溶液蒸發(fā)時、要用玻璃棒不斷攪動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當蒸發(fā)皿中出現(xiàn)較多的固體時,即停止加熱,例如用結晶的方法分離NaCl和KNO3混合物。ii、蒸餾 蒸餾是提純或分離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的方法。
用蒸餾原理進行多種混合液體的分離,叫分餾。操作時要注意:①在蒸餾燒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體暴沸。
②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應與支管底口下緣位于同一水平線上。③蒸餾燒瓶中所盛放液體不能超過其容積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卻水從下口進,從上口出。⑤加熱溫度不能超過混合物中沸點最高物質的沸點,例如用分餾的方法進行石油的分餾。
iii、分液和萃取 分液是把兩種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體分離開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從它與另一種溶劑所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來的方法。
選擇的萃取劑應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劑互不相溶;對溶質的溶解度要遠大于原溶劑,并且溶劑易揮發(fā)。在萃取過程中要注意:①將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劑依次從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過漏斗容積的2/3,塞好塞子進行振蕩。
②振蕩時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頸部,并用食指根部壓緊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時用手指控制活塞,將漏斗倒轉過來用力振蕩。③然后將分液漏斗靜置,待液體分層后進行分液,分液時下層液體從漏斗口放出,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
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iv、升華 升華是指固態(tài)物質吸熱后不經過液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的過程。
利用某些物質具有升華的特性,將這種物質和其它受熱不升華的物質分離開來,例如加熱使碘升華,來分離I2和SiO2的混合物。2、化學方法分離和提純物質 對物質的分離可一般先用化學方法對物質進行處理,然后再根據(jù)混合物的特點用恰當?shù)姆蛛x方法(見化學基本操作)進行分離。
用化學方法分離和提純物質時要注意:①最好不引入新的雜質;②不能損耗或減少被提純物質的質量③實驗操作要簡便,不能繁雜。用化學方法除去溶液中的雜質時,要使被分離的物質或離子盡可能除凈,需要加入過量的分離試劑,在多步分離過程中,后加的試劑應能夠把前面所加入的無關物質或離子除去。
對于無機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進行分離和提純:(1)生成沉淀法 (2)生成氣體法 (3)氧化還原法 (4)正鹽和與酸式鹽相互轉化法 (5)利用物質的兩性除去雜質 (6)離子交換法 常見物質除雜方法序號 原物 所含雜質 除雜質試劑 主要操作方法1 N2 O2 灼熱的銅絲網 用固體轉化氣體2 CO2 H2S CuSO4溶液 洗氣3 CO CO2 NaOH溶液 洗氣4 CO2 CO 灼熱CuO 用固體轉化氣體5 CO2 HCI 飽和的NaHCO3 洗氣6 H2S HCI 飽和的NaHS 洗氣7 SO2 HCI 飽和的NaHSO3 洗氣8 CI2 HCI 飽和的食鹽水 洗氣9 CO2 SO2 飽和的NaHCO3 洗氣10 炭粉 MnO2 濃鹽酸(需加熱) 過濾11 MnO2 C -------- 加熱灼燒12 炭粉 CuO 稀酸(如稀鹽酸) 過濾13 AI2O3 Fe2O3 NaOH(過量),CO2 過濾14 Fe2O3 AI2O3 NaOH溶液 過濾15 AI2O3 SiO2 鹽酸`氨水 過濾16 SiO2 ZnO HCI溶液 過濾,17 BaSO4 BaCO3 HCI或稀H2SO4 過濾18 NaHCO3溶液 Na2CO3 CO2 加酸轉化法19 NaCI溶液 NaHCO3 HCI 加酸轉化法20 FeCI3溶液 FeCI2 CI2 加氧化劑轉化法21 FeCI3溶液 CuCI2 Fe 、CI2 過濾22 FeCI2溶液 FeCI3 Fe 加還原劑轉化法23 CuO Fe (磁鐵) 吸附24 Fe(OH)3膠體 FeCI3 蒸餾水 滲析25 CuS FeS 稀鹽酸 過濾26 I2晶體 NaC。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51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