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業(yè)單位主要考:綜合基礎知識和專業(yè)知識(如音樂教師要考樂理、聲樂等),當然,有的也要考行政能力測試。公務員主要考:公共基礎知識(或申論)、行政能力測試和專業(yè)(如監(jiān)獄基礎知識、公安基礎知識等)。所以,如果準備考公務員復習了行測還需要專門復習公共基礎知識。
2、綜合基礎知識和公共基礎知識不同,前者考的泛而簡,后者考的相對窄而深;前者的科技前沿和毛概、事務文書等內容后者沒有,后者的公務員等章節(jié)前者也沒有。所以,這兩科只需要復習一課。
3、公文寫作是綜合基礎知識和公共基礎知識的一部分,前者包括行政公文和事務文書,后者只有行政公文(如果準備考公務員,復習的是后者,一定注意吧行政機關公文與黨政機關公務做對比,而黨政機關公務寫作的部分是要自己上網找的)。
我考過幾輪了,這些是我總結的——但是,僅供參哦:
1、事業(yè)單位主要考:綜合基礎知識和專業(yè)知識(如音樂教師要考樂理、聲樂等),當然,有的也要考行政能力測試。
公務員主要考:公共基礎知識(或申論)、行政能力測試和專業(yè)(如監(jiān)獄基礎知識、公安基礎知識等)。所以,如果準備考公務員復習了行測還需要專門復習公共基礎知識。
2、綜合基礎知識和公共基礎知識不同,前者考的泛而簡,后者考的相對窄而深;前者的科技前沿和毛概、事務文書等內容后者沒有,后者的公務員等章節(jié)前者也沒有。所以,這兩科只需要復習一課。
3、公文寫作是綜合基礎知識和公共基礎知識的一部分,前者包括行政公文和事務文書,后者只有行政公文(如果準備考公務員,復習的是后者,一定注意吧行政機關公文與黨政機關公務做對比,而黨政機關公務寫作的部分是要自己上網找的)。我考過幾輪了,這些是我總結的——但是,僅供參哦: 。
公共基礎知識考點:公文常識
公文重點變化不大,集中在公文的文種,公文的格式和公文的寫作這三個方面,需要大家在備考中重點把握。另外在近今年的考試中,大家也應該注意一下公文處理這部分的知識,在以往的復習之中,考生通常都將這部分知識遺忘。但是隨著題目考查知識點的細微化,出題人往往容易在這一塊兒設置一些微小的知識點,容易被考生忽略。因此,在復習公文的過程中,切不可忽視一些細小的考點。公文的考察主要內容基本包括以下幾個模塊。
(一)公文基礎知識
概念、特點、種類、文種、公文的組成要素。
(二)常用公文寫作
1.法定公文:通知、通告、報告、請示、批復、通報、函、紀要。
2.事務性文書:倡議書、調查報告、證明信、啟事、海報。
(三)公文寫作要求
基本要求、公文的語言運用、寫作程序。
(四)公文的處理
擬制、辦理和管理。
公文分為法定公文、事務公文、專用公文。以法定公文的15種文種為例,考試中要求考生的每一個文種的適用范圍,區(qū)別不同文種之間的本質差異。
(一)決議。適用于會議討論通過的重大決策事項。
(二)決定。適用于對重要事項作出決策和部署、獎懲有關單位和人員、變更或者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的決定事項。
(三)命令(令)。適用于公布行政法規(guī)和規(guī)章、宣布施行重大強制性措施、批準授予和晉升銜級、嘉獎有關單位和人員。
(四)公報。適用于公布重要決定或者重大事項。
(五)公告。適用于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
(六)通告。適用于在一定范圍內公布應當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項。
(七)意見。適用于對重要問題提出見解和處理辦法。
通知是知照性公文,是上級機關用來批轉下級機關的公文、轉發(fā)上級機關和不相隸屬機關的公文,發(fā)布規(guī)章,向下級機關和有關單位傳達需要周知或者共同執(zhí)行的事項,以及用來任免和聘用干部的。
通知的特點:
1、知照性。通知的主要功能在于知照。
2、廣泛性。通知的廣泛性表現在多方面。
3、時效性。通知有一定的時效要求。
通知的分類:
根據內容的不同,通知大體可以分為五類,
1、批轉、轉發(fā)、頒發(fā)性通知。
2、指示性通知。
3、事務性通知。
4、會議通知。
5、任免通知。
公文的擬寫通常按以下步驟進行: 一、明確發(fā)文主旨 任何一份公文都是根據工作中的實際需要來擬寫的。
因此,在動筆之前,首先要弄清楚 發(fā)文的主旨,即發(fā)文的主題與目的,包括以下幾項內容: 1.文件的中心內容是什么?比如相關工作的改善,主要提出目前情況怎樣?存在哪些問題,解決方式、需協(xié)助事項;再如請求事項,擬請上級機關答復或解決問題等。 2.根據文件內容,準備采用什么文種?比如,匯報,中,國演,講網工作情況,是寫專題,代,寫公,文報,告,還是點畫:幺三二 二令五三 五令令六,寫情況簡報;針對下級來文所反映的問題,是寫一個指示或復函,還是一個帶規(guī)定 性質的通知等。
3.明確文件發(fā)送范圍和閱讀對象。比如,向上級匯報工作,還是向有關單位推廣、介紹經驗;是給領導、有關部門人員閱讀,還是向全體人員進行傳達。
4.明確發(fā)文的具體要求。例如,是要求對方了解,還是要求對方答復,是供收文機關貫徹執(zhí)行,還是參照執(zhí)行、研究參考、征求意見等。
總之,發(fā)文必須明確采取什么方式,主要闡述哪些問題,具體要達到什么目的,只有對這些問題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夠落筆起草。 二、收集有關資料,進行調查研究 發(fā)文的目的和主題明確之后,就可以圍繞這個主題搜集材料和進行一定的調查研究當然,這也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并不是擬寫每一份公文都要進行這一步工作。
例如,擬寫一份簡短的通知、公告,一般來說不需要專門做搜集材料和調查研究工作,在明確發(fā)文主旨之后,稍加考慮就可以提筆寫作了。但對于問題較為復雜,還要進行具體的分析和歸納;如擬訂篇幅較長的文件,擬訂工作計劃、進行工作總結、起草規(guī)章、條例、擬寫工作指示等,往往都需要搜集有關材料和進行進一步調查研究工作。
總之,收集材料及調查研究,是一個醞釀的過程,是為了掌握全面的、大量的素材了解問題的各個方面,然后經過分析思考產生一個認識的飛躍。 三、擬出提綱,安排結構 在收集材料的基礎上,草擬出一個寫作提綱。
提綱是所要擬寫的文件的內容要點,把它的主要框架勾畫出來,以便正式動筆之前,對全篇做到通盤安排、胸有成竹,使寫作進展順利,盡量避免半途返工。 提綱的詳略,可以根據文件的具體情況和個人的習慣、寫作的熟練程度而定。
篇幅不長的文件,可以大致安排一下文件的結構,先寫什么問題,依次再寫什么問題,主要分幾層意思等。篇幅較長、比較重要的文件,往往需要擬出比較詳細的提綱,包括文件共分幾個部分,每一個部分又分作幾個問題,各個大小問題的題目和要點及使用什么具體材料說明等。
提綱的文字不需要很多,也不需要在文字上推敲。當然,需要集體討論或送給領導審閱的提綱除外。
擬寫提綱是一個很重要的構思過程,文件的基本觀點,可以召集相關人員進行集體討論研究和修改,使提綱日益完善。由兩人以上分工合寫的文件,更需要共同研究寫作提綱,以免發(fā)生前后重復、脫節(jié)或相互矛盾的現象。
四、落筆起草、擬寫正文 結構安排好后,要按照要求所列順序,開宗明義、緊扣主題、擬寫正文。寫作中注意兩點: 1. 要觀點鮮明,用材得當。
也就是說要用觀點來統(tǒng)帥材料,使材料來為觀點服務。運用材料要能說明問題,做到材料與觀點統(tǒng)一。
在寫作當中,要注意明確觀點,用語不能含糊不清,模棱兩可、詞不達意,似是而非。如果觀點不明,令人不知所云。
有些文件,只講觀點沒有實際材料,就會使人感到抽象空洞、缺乏依據,不易信服。而只羅列材料沒有鮮明的觀點,則會使人弄不清要說明什么問題,不了解發(fā)文的意圖 ,特別是情況匯報、工作匯報介紹。
2. 要語句簡練,交代清楚。擬寫文件既要盡量節(jié)省用字、縮短篇幅、簡潔通順,又要注意交代的問題清楚明了。
五、反復檢查,認真修改 初稿寫出后,要認真進行修改。寫文章,需要下功夫。
自古以來,好文章都要經過反復修改的,寫文件也同樣,尤其是重要的文件,往往要經過幾稿才能通過。 1. 關于主題的修改。
看主題是否明確,主題論述是否集中,主題挖掘是否深刻。 2. 關于觀點的修改。
修改公文要考慮到觀點是否正確,表達有無問題。 3. 關于材料的修改。
材料是文件的基礎,有了正確的觀點,還要通過適當的材料表現出來。 4. 關于結構的修改。
修改文件的結構,包括文件總體結構的修正,使全文更加嚴謹。 5. 關于語言的精練。
主要是修改不通順的語句,不規(guī)范的字及標點符號。 修改工作要做到認真仔細,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幾種常用的商務公文 請示 請示是下級向上級請求決斷、指示或批準事項所使用的呈批性公文。 請示的特點 一、針對性。
只有本單位權限范圍內無法決定的重大事項,如重要決定、重要決策、人事安排等問題,以及在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新情況或克服不了的困難,才可用"請示"行文。請示上級給予指示、決斷或答復、批準。
因而"請示"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二、呈批性。
請示是有針對性的上行文,上級領導對于呈報的請示事項,無論同意與否,都必須給予明確的"批復"回文。 三、單一性。
請示應一文一事,一般只寫一個受文領導,即使需要同時呈送其他領導,也只能用抄。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5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