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zhì)的組成、結構、性質(zhì)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
一、藥品的取用原則 1、使用藥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觸藥品,不能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藥品的味道。 2、取用藥品注意節(jié)約:取用藥品應嚴格按實驗室規(guī)定的用量,如果沒有說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體取1-2mL,固體只要蓋滿試管底部。
3、用剩的藥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隨意丟棄,不能拿出實驗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實驗時若眼睛里濺進了藥液,要立即用水沖洗。
二、固體藥品的取用 1、塊狀或密度較大的固體顆粒一般用鑷子夾取, 2、粉末狀或小顆粒狀的藥品用鑰匙(或紙槽)。 3、使用過的鑷子或鑰匙應立即用干凈的紙擦干凈。
二、液體藥品(存放在細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體藥品的取用---用膠頭滴管 吸有藥液的滴管應懸空垂直在儀器的正上方,將藥液滴入接受藥液的儀器中,不要讓吸有藥液的滴管接觸儀器壁;不要將滴管平放在實驗臺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別的試劑(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沖洗) 2、從細口瓶里取用試液時,應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傾倒液體時,應使標簽向著手心,瓶口緊靠試管口或儀器口,防止殘留在瓶口的藥液流下來腐蝕標簽。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體積的液體藥品可用量筒量取。
讀數(shù)時量筒必須放平穩(wěn),視線與量筒內(nèi)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俯視讀數(shù)偏高,仰視讀數(shù)偏底。
B、量取液體體積操作:先向量筒里傾倒液體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線。 注意:量筒是一種量器,只能用來量取液體,不能長期存放藥品,也不能作為反應的容器。
不能用來量過冷或過熱的液體,不宜加熱。 C、讀數(shù)時,若仰視,讀數(shù)比實際體積低;若俯視,讀數(shù)比實際體積高。
三、酒精燈的使用 1、酒精燈火焰:分三層為外焰、內(nèi)焰、焰心。 外焰溫度最高,內(nèi)焰溫度最低,因此加熱時應把加熱物質(zhì)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燈使用注意事項:A、酒精燈內(nèi)的酒精不超過容積的2/3;B、用完酒精燈后必須用燈帽蓋滅,不可用嘴去吹滅;C、絕對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內(nèi)添加酒精;D、絕對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燈引燃另一盞酒精燈,以免引起火災。E、不用酒精燈時,要蓋上燈帽,以防止酒精揮發(fā)。
3、可以直接加熱的儀器有:試管、蒸發(fā)皿、燃燒匙、坩堝等;可以加熱的儀器,但必須墊上石棉網(wǎng)的是燒杯、燒瓶;不能加熱的儀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氣瓶。 4、給藥品加熱時要把儀器擦干,先進行預熱,然后固定在藥品的下方加熱;加熱固體藥品,藥品要鋪平,要把試管口稍向下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試管而使試管破裂;加熱液體藥品時,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1/3,要把試管向上傾斜45°角,并不能將試管口對著自己或別人四、洗滌儀器: 1、用試管刷刷洗,刷洗時須轉(zhuǎn)動或上下移動試管刷,但用力不能過猛,以防止試管損壞。
2、儀器洗干凈的標志是:玻璃儀器內(nèi)壁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四、活動探究 1、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P7—P9 2、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探究:P10—P12 六、綠色化學的特點:P6 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 一、基本概念 1、物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zhì)的變化。
如石蠟的熔化、水的蒸發(fā) 2、化學變化:生成新物質(zhì)的變化。如物質(zhì)的燃燒、鋼鐵的生銹 化學變化的本質(zhì)特征:生成一、基本概念 新的物質(zhì)。
化學變化一定伴隨著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不伴隨化學變化。 3、物理性質(zhì):不需要化學變化就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zhì)。
如顏色、狀態(tài)、氣味、密度、溶解性、揮發(fā)性、硬度、熔點、沸點、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等。 4、化學性質(zhì):物質(zhì)在化學變化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zh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穩(wěn)定性)。
如鐵易生銹、氧氣可以支持燃燒等。 5、純凈物:只由一種物質(zhì)組成的。
如N2 O2 CO2 P2O5等。 6、混合物:由兩種或多種物質(zhì)混合而成的。
如空氣、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來的性質(zhì)) 7、單質(zhì):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如N2 O2 S 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潔物。如CO2 KClO3 SO2 等。
9、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中,其中一種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zhì)生成另一種物質(zhì)的反應。A+B ==AB 11、分解反應:由一中反應物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zhì)的反應。
AB ===A +B 12、氧化反應:物質(zhì)與氧的反應。(緩慢氧化也是氧化反應) 13、催化劑: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其他物質(zhì)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zhì)量和化學性質(zhì)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fā)生變化的物質(zhì)。
(又叫觸媒)[應講某種物質(zhì)是某個反應的催化劑,如不能講二氧化錳是催化劑,而應講二氧化錳是氯酸鉀分解反應的催化劑] 14、催化作用:催化劑在反應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氣的成分 1、空氣含氧量的測定——過量紅磷的燃燒實驗P23 問題:(1)為什么紅磷必須過量?(耗盡氧氣) (2)能否用硫、木炭、鐵絲等物質(zhì)代替紅磷?(不能,產(chǎn)生新物質(zhì)) 2、空氣的成分: N2 :78% O2:21% 稀有氣體:0.94% CO2:0.03% 其它。
1、加碘食鹽的使用。
碘是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長期缺碘可導致碘缺乏癥,食用加碘食鹽是消除碘缺乏癥的最簡便、經(jīng)濟、有效的方法。加碘食鹽中含有氯化鈉和碘酸鉀,人體中需要的碘就是碘酸鉀提供的,而碘酸鉀受熱、光照時不穩(wěn)定易分解,從而影響人體對碘的攝入,所以炒菜時要注意:加鹽應等快出鍋時,且勿長時間燉炒。
2、豆腐不可與菠菜一起煮。草酸鈣是人體內(nèi)不能吸收的沉淀物 。
菠菜、洋蔥、竹筍中含有豐富的草酸、草酸鈉 ,豆腐中含有較多的鈣鹽,如硫酸鈣等成分。上述物質(zhì)可以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生成草酸鈣沉淀等物質(zhì)。
從醫(yī)學的觀點看:菠菜、洋蔥、竹筍等不要和豆腐同時混合食用,會生成草酸鈣的沉淀,是產(chǎn)生結石的誘因 ;從營養(yǎng)學的觀點看,混合食用會破壞他們的營養(yǎng)成分。 3、鋁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鋁一直被人們認為是無毒元素,因而鋁制飲具、含鋁蓬松劑發(fā)酵粉、凈水劑等被大量使用。但近幾年的研究表明,鋁可擾亂人體的代謝作用,長期緩慢的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其引起的毒性緩慢且不易覺察,然而,一旦發(fā)生代謝紊亂的毒性反應則后果嚴重。
防鋁中毒,生活中應注意(1)減少鋁的入口途徑,如少吃油條,治療胃的藥物盡量避免氫氧化鋁的藥劑。(2)、少食鋁制品包裝的食品。
(3)、有節(jié)制使用鋁制品,避免食物或飲用水與鋁制品之間的長時間接觸。 4、水果為什么可以解酒,這是因為,水果里含有機酸,例如,蘋果里含有蘋果酸,柑橘里含有檸檬酸,葡萄里含有酒石酸等,而酒里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機酸能與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類物質(zhì)從而達到解酒的目的。
同樣道理,食醋也能解酒是因為食醋里含有3--5%的乙酸,乙酸能跟乙醇發(fā)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 5、炒菜時不宜把油燒得冒煙,油在高溫時,容易生成一種多環(huán)化合物,一般植物油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多,更容易形成多環(huán)化合物,實驗證明,多環(huán)化合物易于誘發(fā)動物得膀胱癌。
一般將油燒至沸騰就行了,油的“生氣”便可以除去。 6、海水中為何出現(xiàn)“赤潮”。
近年來,我國渤海灣等近海海域中,曾出現(xiàn)大面積的紅色潮水,人們稱這種現(xiàn)象為“赤潮”。赤潮不是潮汐現(xiàn)象,也不像“黑潮”那樣是海流運動,而是海洋中一種紅色的浮游生物在特定條件下過度繁殖的生物現(xiàn)象。
為什么浮游生物能過度繁殖呢?原來大量涌進海洋中的廢水、廢渣以及經(jīng)大氣交換進入海洋的物質(zhì)中,有些含有氮、磷等元素,屬于植物生長必需的營養(yǎng)素。因此浮游生物大量急劇繁殖,就使大海穿上了“紅裝”。
為了預防海洋赤潮現(xiàn)象,應該控制含氮、磷等廢物,例如含磷洗衣粉的廢水等向海洋中排放,以保持海洋中的生態(tài)平衡。 7、食物的酸堿性。
研究發(fā)現(xiàn),多吃堿性食物可保持血液呈弱堿性,使得血液中乳酸、尿素等酸性物質(zhì)減少,并能防止其在血管壁上沉積,因而有軟化血管的作用,故有人稱堿性食物為"血液和血管的清潔劑"。一般地說,大米、面粉、肉類、魚類、蛋類等食物幾乎都是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牛奶、山芋、土豆、豆制品及水產(chǎn)品等則都是堿性食物。
注意科學飲食,改進食結構,加強體育鍛煉,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血管硬化可望得到延緩和逆轉(zhuǎn)。人體體液的酸堿度與智商水平有密切關系。
在體液酸堿度允許的范圍內(nèi),酸性偏高者智商較低,堿性偏高則智商較高??茖W家測試了數(shù)十名6至13歲的男孩,結果表明,大腦皮層中的體液PH值大于7.0的孩子,比小于7.0的孩子的智商高出1倍之多。
某些學習成績欠佳、智力發(fā)育水平較低的孩子,往往多屬酸性體質(zhì)。 8、食物中的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無機化學防腐劑中很重要的一位成員。二氧化硫被作為食品添加劑已有幾個世紀的歷史,最早的記載是在羅馬時代用做酒器的消毒。
后來,它被廣泛地應用于食品中,如制造果干、果脯時的熏硫;制成二氧化硫緩釋劑,用于葡萄等水果的保鮮貯藏等。二氧化硫在食品中可顯示多種技術效果,一般稱它為漂白劑,因為二氧化硫可與有色物質(zhì)作用對食品進行漂白。
另一方面二氧化硫具有還原作用,可以抑制氧化酶的活性,從而抑制酶性褐變??傊捎诙趸虻膽每墒构?、果脯等具有美好的外觀,所以有人稱它為化妝品性的添加劑。
二氧化硫在發(fā)揮“化妝性”作用的同時,還具有許多非化妝作用,如防腐、抗氧化等,這對保持食品的營養(yǎng)價值和質(zhì)量都是很必要的。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二氧化硫?qū)θ梭w是無害的,但自Baker等人在1981年發(fā)現(xiàn)亞硫酸鹽可以誘使一部分哮喘病人哮喘復發(fā)后,人們重新審視二氧化硫的安全性。
經(jīng)長期毒理性研究,人們認為:亞硫酸鹽制劑在當前的使用劑量下對多數(shù)人是無明顯危害的。還有兩點應該說明的是:食物中的亞硫酸鹽必須達到一定劑量,才會引起過敏,即使是很敏感的亞硫酸鹽過敏者,也不是對所有用亞硫酸鹽處理過的食品均過敏,從這一點講,二氧化硫是一種較為安全的防腐劑。
9、食鹽為什么會潮解?如何使其不潮解?于食鹽中常含有氯化鎂。氯化鎂在空氣中有潮解現(xiàn)象。
為了防止食鹽的潮解一般可將食鹽放在鍋中干炒。由于氯化鎂在高溫下水解完全生成氧化鎂(MgO),失去潮解性。
或?qū)⑹雏}進行提純,純的氯化鈉在空氣中。
我只有些方程式你可以看看 有的寫出了現(xiàn)象 (這些是高考的全范圍 所以有的地方回提到初中學的 ,你可以打印下來 ,因為我就是這么做的) 化合反應 1、鎂在空氣中燃燒:2Mg + O2 點燃 2MgO 2、鐵在氧氣中燃燒:3Fe + 2O2 點燃 Fe3O4 3、鋁在空氣中燃燒:4Al + 3O2 點燃 2Al2O3 4、氫氣在空氣中燃燒:2H2 + O2 點燃 2H2O 5、紅磷在空氣中燃燒:4P + 5O2 點燃 2P2O5 6、硫粉在空氣中燃燒: S + O2 點燃 SO2 7、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C + O2 點燃 CO2 8、碳在氧氣中不充分燃燒:2C + O2 點燃 2CO 9、二氧化碳通過灼熱碳層: C + CO2 高溫 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氣中燃燒:2CO + O2 點燃 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應(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CO2 + H2O === 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3、無水硫酸銅作干燥劑:CuSO4 + 5H2O ==== CuSO4?5H2O 14、鈉在氯氣中燃燒:2Na + Cl2點燃 2NaCl 分解反應 15、實驗室用雙氧水制氧氣:2H2O2 MnO2 2H2O+ O2↑ 16、加熱高錳酸鉀:2KMnO4 加熱 K2MnO4 + MnO2 + O2↑ 17、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電 2H2↑+ O2 ↑ 18、碳酸不穩(wěn)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9、高溫煅燒石灰石(二氧化碳工業(yè)制法):CaCO3 高溫 CaO + CO2↑ 置換反應 20、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Fe + CuSO4 == FeSO4 + Cu 21、鋅和稀硫酸反應(實驗室制氫氣):Zn + H2SO4 == ZnSO4 + H2↑ 22、鎂和稀鹽酸反應:Mg+ 2HCl === MgCl2 + H2↑ 23、氫氣還原氧化銅:H2 + CuO 加熱 Cu + H2O 24、木炭還原氧化銅:C+ 2CuO 高溫 2Cu + CO2↑ 25、甲烷在空氣中燃燒:CH4 + 2O2 點燃 CO2 + 2H2O 26、水蒸氣通過灼熱碳層:H2O + C 高溫 H2 + CO 27、焦炭還原氧化鐵:3C+ 2Fe2O3 高溫 4Fe + 3CO2↑ 其他 28、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29、甲烷在空氣中燃燒:CH4 + 2O2 點燃 CO2 + 2H2O 30、酒精在空氣中燃燒:C2H5OH + 3O2 點燃 2CO2 + 3H2O 31、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CO+ CuO 加熱 Cu + CO2 32、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3CO+ Fe2O3 高溫 2Fe + 3CO2 33、二氧化碳通過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Ca(OH)2 + CO2 ==== CaCO3 ↓+ H2O 34、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除去二氧化碳):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5、石灰石(或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6、碳酸鈉與濃鹽酸反應(泡沫滅火器的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一. 物質(zhì)與氧氣的反應: (1)單質(zhì)與氧氣的反應: 1. 鎂在空氣中燃燒:2Mg + O2 點燃 2MgO 2. 鐵在氧氣中燃燒:3Fe + 2O2 點燃 Fe3O4 3. 銅在空氣中受熱:2Cu + O2 加熱 2CuO 4. 鋁在空氣中燃燒:4Al + 3O2 點燃 2Al2O3 5. 氫氣中空氣中燃燒:2H2 + O2 點燃 2H2O 6.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4P + 5O2 點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氣中燃燒: S + O2 點燃 SO2 8. 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C + O2 點燃 CO2 9. 碳在氧氣中不充分燃燒:2C + O2 點燃 2CO (2)化合物與氧氣的反應: 10. 一氧化碳在氧氣中燃燒:2CO + O2 點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氣中燃燒:CH4 + 2O2 點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氣中燃燒:C2H5OH + 3O2 點燃 2CO2 + 3H2O 二.幾個分解反應: 13. 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電 2H2↑+ O2 ↑ 14. 加熱堿式碳酸銅:Cu2(OH)2CO3 加熱 2CuO + H2O + CO2↑ 15. 加熱氯酸鉀(有少量的二氧化錳):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熱高錳酸鉀:2KMnO4 加熱 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穩(wěn)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3 高溫 CaO + CO2↑ 三.幾個氧化還原反應: 19. 氫氣還原氧化銅:H2 + CuO 加熱 Cu + H2O 20. 木炭還原氧化銅:C+ 2CuO 高溫 2Cu + CO2↑ 21. 焦炭還原氧化鐵:3C+ 2Fe2O3 高溫 4Fe + 3CO2↑ 22. 焦炭還原四氧化三鐵:2C+ Fe3O4 高溫 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CO+ CuO 加熱 Cu + CO2 2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3CO+ Fe2O3 高溫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還原四氧化三鐵:4CO+ Fe3O4 高溫 3Fe + 4CO2 四.單質(zhì)、氧化物、酸、堿、鹽的相互關系 (1)金屬單質(zhì) + 酸 -------- 鹽 + 氫氣 (置換反應) 26. 鋅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鐵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鎂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鋁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鋅和稀鹽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鐵和稀鹽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鎂和稀鹽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鋁和稀鹽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屬單質(zhì) + 鹽(溶液) ------- 另一種金屬 + 另一種鹽 34. 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Fe + CuSO4 === FeSO4 + Cu 35. 鋅和硫酸銅溶液反應:Zn + CuSO4 === ZnSO4 + Cu 36. 銅和硝酸汞溶液反應:Cu + Hg(NO3)2 === Cu(NO3)2 + Hg (3)堿性氧化物 +酸 -------- 鹽 + 水 37. 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 氧化鐵和稀硫酸反應:Fe2O3 + 3H2SO4 =。
初三化學復習資料(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空氣與氧氣 主要考點: 1.常識:空氣的污染及其防治, ① 空氣的污染成分:粉塵及有害氣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② 空氣污染的來源:礦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燒、工廠的廢氣及其機動車的尾氣(主要是一氧化碳) ③ 空氣污染的防治:改變?nèi)紵绞?,開發(fā)新能源,植樹造林,增強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 2.了解:空氣的成分,氧氣的性質(zhì)及主要用途,氧氣的工業(yè)制法 ① 空氣成分研究的科學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制得了氧氣),拉瓦錫(得出了空氣的組成) ② 空氣組成研究的反應:紅磷在空氣中燃燒 4P + 5O2 點燃== 2P2O5 ③ 空氣的成分:按體積分數(shù),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雜質(zhì)0.03% 注意:空氣中各成分的主要性質(zhì)及用途(如氮氣、惰性氣體) ④ 氧氣的化學性質(zhì)比較活潑,在高溫條件下能與許多物質(zhì)發(fā)生劇烈的化學反應。
主要體現(xiàn)在較強的氧化性,及助燃性 a. 與金屬發(fā)生反應 2Mg + O2 點燃== 2MgO(注意石棉網(wǎng)的使用)現(xiàn)象:發(fā)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種白色的粉末狀固體; 3Fe + 2O2 點燃== Fe3O4 (注意瓶底留有少量的沙或者水)現(xiàn)象:火星四射,生成一種黑色的固體; 2Cu + 2O2 加熱== 2CuO (注意并不是點燃,不能燃燒)現(xiàn)象:紅色的銅變成一種黑色的固體 2H2 + O2 點燃== 2H2O(淡藍色火焰,在干冷燒杯內(nèi)壁出現(xiàn)水珠) b. 與非金屬發(fā)生反應 C + O2 點燃== CO2 在空氣中燃燒持續(xù)紅熱,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生成一種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S + O2 點燃== SO2 在空氣中產(chǎn)生淡藍色火焰,在氧氣中產(chǎn)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一種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4P + 5O2 點燃== 2P2O5 放出大量的白煙 c. 與化合物發(fā)生反應 2CO + O2 點燃== 2CO2 (藍色的火焰);CH4 + 2 O2 點燃== 2H2O + CO2 (明亮的藍色火焰) C2H5OH + 3O2 點燃== 2CO2 + 3H2O ;2CH3OH + 3O2 點燃== 4H2O + 2CO2 ⑤ 氧氣的主要用途:支持燃燒,提供呼吸(氣焊、氣割、煉鋼、液氧炸彈、呼吸等) ⑥ 氧氣的工業(yè)制法:分離液態(tài)空氣法。利用空氣中氮氣的沸點比氧氣的沸點低,使氮氣首先從液態(tài)空氣中蒸發(fā)出來,留下的就是液態(tài)氧氣。
3.掌握: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① 反應原料:氯酸鉀(KClO3,白色)和二氧化錳(MnO2,黑色),或高錳酸鉀(KMnO4,紫紅色固體) ② 反應條件:加熱 ③ 反應原理:2KClO3 2KCl + O2↑;2KMnO4 加熱== K2MnO4 + MnO2+ O2↑ ④ 發(fā)生裝置:鐵架臺(帶鐵夾),酒精燈,試管,單孔塞,導管 ⑤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氣法(氧氣的密度大于空氣);排水集氣法(氧氣難溶于水) ⑥ 反應步驟:a. 按照要求安裝反應儀器; b. 檢驗反應裝置的氣密性; c. 裝入反應物質(zhì),注意,反應物質(zhì)為粉末狀的,應該用藥匙或者紙槽; d. 首先預熱,然后對準固體下方固定加熱; e.如果用排水法收集,當導管均勻放出氣泡的時候開始收集氣體; f. 用排水法收集時,反應結束應該首先將導管移出水面,然后熄滅酒精燈; (否則會使水倒流至試管中,可能使試管破裂) g. 待反應儀器冷卻后,進行拆洗。 ⑦ 注意事項: a. 如果反應物品為高錳酸鉀時,發(fā)生裝置中導管口部還需要塞上少量棉花,避免高錳酸鉀粉末堵塞導管; b. 試管應略微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試管底部破裂),導管應略微深入試管; c. 如果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注意要用磨口玻璃片,并且導管口應該盡量伸入集氣瓶底部。
化學方程式匯總 一. 物質(zhì)與氧氣的反應: (1)單質(zhì)與氧氣的反應: 1. 鎂在空氣中燃燒:2Mg + O2 點燃 2MgO 2. 鐵在氧氣中燃燒:3Fe + 2O2 點燃 Fe3O4 3. 銅在空氣中受熱:2Cu + O2 加熱 2CuO 4. 鋁在空氣中燃燒:4Al + 3O2 點燃 2Al2O3 5. 氫氣中空氣中燃燒:2H2 + O2 點燃 2H2O 6.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4P + 5O2 點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氣中燃燒: S + O2 點燃 SO2 8. 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C + O2 點燃 CO2 9. 碳在氧氣中不充分燃燒:2C + O2 點燃 2CO (2)化合物與氧氣的反應: 10. 一氧化碳在氧氣中燃燒:2CO + O2 點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氣中燃燒:CH4 + 2O2 點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氣中燃燒:C2H5OH + 3O2 點燃 2CO2 + 3H2O 二.幾個分解反應: 13. 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電 2H2↑+ O2 ↑ 14. 加熱堿式碳酸銅:Cu2(OH)2CO3 加熱 2CuO + H2O + CO2↑ 15. 加熱氯酸鉀(有少量的二氧化錳):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熱高錳酸鉀:2KMnO4 加熱 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穩(wěn)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3 高溫 CaO + CO2↑ 三.幾個氧化還原反應: 19. 氫氣還原氧化銅:H2 + CuO 加熱 Cu + H2O 20. 木炭還原氧化銅:C+ 2CuO 高溫 2Cu + CO2↑ 21. 焦炭還原氧化鐵:3C+ 2Fe2O3 高溫 4Fe + 3CO2↑ 22. 焦炭還原四氧化三鐵:2C+ Fe3O4 高溫 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CO+ CuO 加熱 Cu + CO2 2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3CO+ Fe2O3 高溫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還原四氧化三鐵:4CO+ Fe3O4 高溫 3Fe + 4CO2 四.單質(zhì)、氧化物、酸、堿、鹽的相互關系 (1)金屬單質(zhì) + 酸 -------- 。
第1章 開啟化學之門 第一節(jié) 化學給我們帶來什么 知識導學 化學和生活的聯(lián)系非常密切。
生活中的常見現(xiàn)象,可以從化學的角度進行解讀。 水、鋼鐵、空氣、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都是我們生活中主要的資源。
資源的有限性決定我們必須節(jié)約資源、保護資源。鋼鐵的腐蝕,水源、大氣的污染、礦石資源的過度開采,使得人類面臨嚴峻的環(huán)境危機、資源匱乏等嚴重問題。
如何合理開發(fā)和利用資源,是人類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環(huán)境的污染也給人類的生存帶來災難性后果。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被瘜W與前沿科學密不可分。
第二節(jié) 化學研究些什么 知識導學 物理性質(zhì)是從物質(zhì)的密度、熔點、沸點、硬度等角度描述物質(zhì)的基本性質(zhì);而化學性質(zhì)則從物質(zhì)生成新物質(zhì)的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zhì)中描述物質(zhì)的基本性質(zhì)的。而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根本區(qū)別在于變化前后的物質(zhì)是否是同一物質(zhì),即變化過程是否有新物質(zhì)的生成。
自然界中所有物質(zhì)都是由多種元素組成的。有些物質(zhì)只由一種元素組成,有些物質(zhì)不同但組成元素卻相同,多數(shù)物質(zhì)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組成的。
如果我們只把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作為燃料使用,會使得有限的寶貴的石油資源白白浪費掉,因為經(jīng)過石油化工,煤炭、石油能夠綜合利用,制造與合成出價值更高的化工產(chǎn)品。能夠更有效利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第2章 我們身邊的物質(zhì) 第一節(jié) 由多種物質(zhì)組成的空氣 知識導學 本實驗的原理是在一定量的空氣中,利用過量紅磷的燃燒完全消耗其中的氧氣而又不產(chǎn)生其他氣體,導致壓強減小,減小的體積即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即上升水的體積就是氧氣的體積。 本實驗成功的關鍵: ①裝置不漏氣。
因為若裝置漏氣,雖然裝置內(nèi)氣體壓強減小,但是從外界又進入一些氣體,并不能使壓強減小很明顯,因而水并不能上升到集氣瓶中。 ②燃燒匙里要放入過量的紅磷,目的是使紅磷燃燒,盡可能消耗盡鐘罩內(nèi)的氧氣。
③應該到溫度冷卻到室溫時才可以觀察,因為如果溫度較高時,雖然氣體減少,但是壓強并不能減少很明顯,因而也不能上升到集氣瓶體積的1/5。 紅磷燃燒時生成無氧化二磷固體小顆粒,因此描述為白煙。
煙指的是固體小顆粒。 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
該數(shù)值是體積分數(shù),不是質(zhì)量分數(shù)。 空氣中各成分體積分數(shù)一般是比較固定的。
物質(zhì)可以分為純凈物和混合物。 純凈物可以用化學式來表示,絕對純凈的物質(zhì)是沒有的,純凈物是相對而言的。
混合物中各成分保持各自的性質(zhì)。 根據(jù)氮氣的性質(zhì)得知其用途廣泛,有: a.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b.用作保護氣,如焊接金屬時常用氮氣作保護氣,燈泡中充氮氣以延長使用壽命,食品包裝里充氮氣用來防腐; c.醫(yī)療上用液氮治療一些皮膚病和在液氮冷凍麻醉條件下做手術; d.超導材料在液氮的低溫環(huán)境下能顯示超導性能。
稀有氣體的用途有: a.保護氣,如焊接金屬是用稀有氣體來隔絕空氣,燈泡中充入稀有氣以使燈泡經(jīng)久耐用。 b.電光源,稀有氣體在通電時發(fā)出不同的光。
燈管里充入氬氣,通電時發(fā)出藍紫色光;充入氦氣發(fā)出粉紅色光;充入氦氣發(fā)出紅光。 c.用于激光技術。
d.氦氣可作冷卻劑。 e.氙氣可作麻醉劑。
化學\2.1由多種物質(zhì)組成的空氣\1.bmp> 當進入大氣中的某些有害成分的量超過了大氣的自凈能力,就會對人類和生物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這就是大氣污染。利用壓強差,使水進入,測出氧氣的體積,或利用壓強差,使密閉系統(tǒng)的活塞移動,根據(jù)活塞移動的體積測出氧氣的體積。
第二節(jié) 性質(zhì)活潑的氧氣 知識導學 學習氧氣時注意 由于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所以氧氣在收集時可用向上排空氣法;又由于氧氣不易溶于水,所以氧氣可用排水法收集。 水中的生物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氣生存的。
氧氣在氣態(tài)時是無色的,在固態(tài)和液態(tài)時是淡藍色。 重點會描述木炭、硫、鋁、磷、鐵等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xiàn)象,知道做實驗時的注意事項,并會寫有關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描述物質(zhì)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時,一般從四方面來描述:①物質(zhì)原來的顏色;②對產(chǎn)生的光(火焰或火星)加以描述;③放出熱量;④對生成物加以描述。 夾木炭的坩堝鉗應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如果很早伸入集氣瓶的底部,集氣瓶中的氧氣被熱的氣體趕出來,木炭燃燒會不旺。
硫的用量不能過多,防止對空氣造成污染,實驗時應在通風櫥中進行。 光一般指固體燃燒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如鎂條燃燒、木炭燃燒等只產(chǎn)生光,不產(chǎn)生火焰;火焰是指氣體燃燒或達到沸點的固體或液體的蒸氣燃燒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如硫、酒精、氣體燃燒等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
無氧化二磷是固體,現(xiàn)象應描述為產(chǎn)生白煙。煙是指固體小顆粒,霧是指液體小液滴。
鋁在空氣中不燃燒,在氧氣中燃燒時,把鋁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鐵絲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 為了防止生成物把集氣瓶炸裂,在集氣瓶底部先放一些沙子,放少量涼水。
細鐵絲繞成螺旋狀;鐵絲一端系一根火柴;集氣瓶內(nèi)預先裝少量水或鋪一層細砂。 蠟燭燃燒時盛氧氣的集氣瓶要干燥,可觀察到水霧。
緩慢氧化是指進行很緩慢的氧化反應,也要放出熱量。如果放出的熱量使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就可以引起自。
初中化學知識總結(識記部分) 一、物質(zhì)的學名、俗名及化學式 ⑴金剛石、石墨:C⑵水銀、汞:Hg (3)生石灰、氧化鈣:CaO(4)干冰(固體二氧化碳):CO2 (5)鹽酸、氫氯酸:HCl(6)亞硫酸:H2SO3 (7)氫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鈉、火堿、燒堿:NaOH (10)純堿:Na2CO3 碳酸鈉晶體、純堿晶體:Na2CO3·10H2O (11)碳酸氫鈉、酸式碳酸鈉:NaHCO3 (也叫小蘇打) (12)膽礬、藍礬、硫酸銅晶體:CuSO4·5H2O (13)銅綠、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種氧化物的物質(zhì))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離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氣:NH3 (堿性氣體)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為常見的堿,具有堿的通性,是一種不含金屬離子的堿) (19)亞硝酸鈉:NaNO2 (工業(yè)用鹽、有毒) 二、常見物質(zhì)的顏色的狀態(tài) 1、白色固體: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無水CuSO4;鐵、鎂為銀白色(汞為銀白色液態(tài)) 2、黑色固體:石墨、炭粉、鐵粉、CuO、MnO2、Fe3O4▲KMnO4為紫黑色 3、紅色固體:Cu、Fe2O3 、HgO、紅磷▲硫:淡黃色▲ Cu2(OH)2CO3為綠色 4、溶液的顏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藍色;凡含F(xiàn)e2+的溶液呈淺綠色;凡含F(xiàn)e3+的溶液呈棕黃色,其余溶液一般不無色。
(高錳酸鉀溶液為紫紅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鹽和堿):①鹽: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堿:藍色↓:Cu(OH)2 紅褐色↓:Fe(OH)3白色↓:其余堿。 6、(1)具有刺激性氣體的氣體:NH3、SO2、HCl(皆為無色) (2)無色無味的氣體:O2、H2、N2、CO2、CH4、CO(劇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鹽酸、硝酸、醋酸。
酒精為有特殊氣體的液體。 7、有毒的,氣體:CO 液體:CH3OH 固體:NaNO2 CuSO4(可作殺菌劑 ,與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藍色的粘稠狀物質(zhì)——波爾多液) 三、物質(zhì)的溶解性 1、鹽的溶解性 含有鉀、鈉、硝酸根、銨根的物質(zhì)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 的物質(zhì)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堿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堿有:氫氧化鋇、氫氧化鉀、氫氧化鈣、氫氧化鈉和氨水,其他堿不溶于水。難溶性堿中Fe(OH)3是紅褐色沉淀,Cu(OH)2是藍色沉淀,其他難溶性堿為白色。
(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 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堿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鋇、氧化鉀、氧化鈣、氧化鈉(堿性氧化物+水→堿) 四、化學之最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氧。 3、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zhì)是氮氣。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zhì)是金剛石。 5、最簡單的有機物是甲烷。
6、金屬活動順序表中活動性最強的金屬是鉀。 7、相對分子質(zhì)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CH4 8、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是氫氣。9、導電性最強的金屬是銀。
10、相對原子質(zhì)量最小的原子是氫。11、熔點最小的金屬是汞。
12、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13、組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廣泛的金屬是鐵。15、最早利用天然氣的是中國;中國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最早運用濕法煉銅的是中國(西漢發(fā)現(xiàn)[劉安《淮南萬畢術》“曾青得鐵則化為銅” ]、宋朝應用);最早發(fā)現(xiàn)電子的是英國的湯姆生;最早得出空氣是由N2和O2組成的是法國的拉瓦錫。
五、初中化學中的“三” 1、構成物質(zhì)的三種微粒是分子、原子、離子。 2、還原氧化銅常用的三種還原劑氫氣、一氧化碳、碳。
3、氫氣作為燃料有三大優(yōu)點:資源豐富、發(fā)熱量高、燃燒后的產(chǎn)物是水不污染環(huán)境。4、構成原子一般有三種微粒:質(zhì)子、中子、電子。
5、黑色金屬只有三種:鐵、錳、鉻。6、構成物質(zhì)的元素可分為三類即(1)金屬元素、(2)非金屬元素、(3)稀有氣體元素。
7,鐵的氧化物有三種,其化學式為(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個(1)均一性;(2)穩(wěn)定性;(3)混合物。
9、化學方程式有三個意義:(1)表示什么物質(zhì)參加反應,結果生成什么物質(zhì);(2)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zhì)問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數(shù)比;(3)表示各反應物、生成物之間的質(zhì)量比?;瘜W方程式有兩個原則:以客觀事實為依據(jù);遵循質(zhì)量守恒定律。
10、生鐵一般分為三種:白口鐵、灰口鐵、球墨鑄鐵。 11、碳素鋼可分為三種:高碳鋼、中碳鋼、低碳鋼。
12、常用于煉鐵的鐵礦石有三種:(1)赤鐵礦(主要成分為Fe2O3);(2)磁鐵礦(Fe3O4);(3)菱鐵礦(FeCO3)。13、煉鋼的主要設備有三種:轉(zhuǎn)爐、電爐、平爐。
14、常與溫度有關的三個反應條件是點燃、加熱、高溫。 15、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有兩種方法:(1)升。
一、化合反應 1、鎂在空氣中燃燒:2Mg + O2 點燃 2MgO 現(xiàn)象:(1)發(fā)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熱量(3)生成白色粉末 2、鐵在氧氣中燃燒:3Fe + 2O2 點燃 Fe3O4 現(xiàn)象:(1)劇烈燃燒,火星四射(2)放出熱量(3)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細沙,防止生成的固體物質(zhì)濺落下來,炸裂瓶底。
4、銅在空氣中受熱:2Cu + O2 △ 2CuO現(xiàn)象:銅絲變黑。 6、鋁在空氣中燃燒:4Al + 3O2 點燃 2Al2O3 現(xiàn)象:發(fā)出耀眼的白光,放熱,有白色固體生成。
7、氫氣中空氣中燃燒:2H2 + O2 點燃 2H2O 現(xiàn)象:(1)產(chǎn)生淡藍色火焰(2)放出熱量(3)燒杯內(nèi)壁出現(xiàn)水霧。 8、紅(白)磷在空氣中燃燒:4P + 5O2 點燃 2P2O5 現(xiàn)象:(1)發(fā)出白光(2)放出熱量(3)生成大量白煙。
9、硫粉在空氣中燃燒: S + O2 點燃 SO2現(xiàn)象:A、在純的氧氣中 發(fā)出明亮的藍紫火焰,放出熱量,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B、在空氣中燃燒 (1)發(fā)出淡藍色火焰(2)放出熱量(3)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10、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C + O2 點燃 CO2 現(xiàn)象:(1)發(fā)出白光(2)放出熱量(3)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11、碳在氧氣中不充分燃燒:2C + O2 點燃 2CO 12、二氧化碳通過灼熱碳層: C + CO2 高溫 2CO(是吸熱的反應) 13、一氧化碳在氧氣中燃燒:2CO + O2 點燃 2CO2 現(xiàn)象:發(fā)出藍色的火焰,放熱,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14、二氧化碳和水反應(躉紀ㄈ胱仙ê鍤砸海?CO2 + H2O === H2CO3 現(xiàn)象:石蕊試液由紫色變成紅色。
注意: 酸性氧化物+水→酸 如: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15、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此反應放出熱量) 注意: 堿性氧化物+水→堿 氧化鈉溶于水:Na2O + H2O =2NaOH 氧化鉀溶于水:K2O + H2O=2KOH 氧化鋇溶于水:BaO + H2O ==== Ba(OH)2 16、鈉在氯氣中燃燒:2Na + Cl2點燃 2NaCl 17、無水硫酸銅作干燥劑:CuSO4 + 5H2O ==== CuSO4·5H2O 二、分解反應: 17、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電 2H2↑+ O2 ↑ 現(xiàn)象:(1)電極上有氣泡產(chǎn)生。H2:O2=2:1 正極產(chǎn)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負極產(chǎn)生的氣體能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生淡藍色火焰 18、加熱堿式碳酸銅:Cu2(OH)2CO3 △ 2CuO + H2O + CO2↑ 現(xiàn)象:綠色粉末變成黑色,試管內(nèi)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19、加熱氯酸鉀(有少量的二氧化錳):2KClO3 MnO2 2KCl + 3O2 ↑ 20、加熱高錳酸鉀: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1、實驗室用雙氧水制氧氣:2H2O2 MnO2 2H2O+ O2↑ 現(xiàn)象:有氣泡產(chǎn)生,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22、加熱氧化汞:2HgO 2Hg + O2↑ 23、鍛燒石灰石:CaCO3 CaO+CO2↑(二氧化碳工業(yè)制法) 24、碳酸不穩(wěn)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現(xiàn)象:石蕊試液由紅色變成紫色。 25、硫酸銅晶體受熱分解:CuSO4·5H2O 加熱 CuSO4 + 5H2O 三、置換反應: (1)金屬單質(zhì) + 酸 -------- 鹽 + 氫氣 (置換反應) 26、鋅和稀硫酸反應:Zn + H2SO4 === ZnSO4 + H2↑ 27、鎂和稀硫酸反應:Mg + H2SO4 === MgSO4 + H2↑ 28、鋁和稀硫酸反應: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 29、鋅和稀鹽酸反應:Zn + 2HCl === ZnCl2 + H2↑ 30、鎂和稀鹽酸反應:Mg+ 2HCl === MgCl2 + H2↑ 31、鋁和稀鹽酸反應:2Al + 6HCl === 2AlCl3 + 3H2↑ 26-31的現(xiàn)象:有氣泡產(chǎn)生。
32、鐵和稀鹽酸反應:Fe + 2HCl === FeCl2 + H2↑ 33、鐵和稀硫酸反應:Fe + H2SO4 === FeSO4 + H2↑ 32-33的現(xiàn)象:有氣泡產(chǎn)生,溶液由無色變成淺綠色。 (2)金屬單質(zhì) + 鹽(溶液) ---另一種金屬 + 另一種鹽 36、鐵與硫酸銅反應:Fe+CuSO4==Cu+FeSO4 現(xiàn)象:鐵條表面覆蓋一層紅色的物質(zhì),溶液由藍色變成淺綠色。
(古代濕法制銅及“曾青得鐵則化銅”指的是此反應) 40、鋅片放入硫酸銅溶液中:CuSO4+Zn==ZnSO4+Cu 現(xiàn)象:鋅片表面覆蓋一層紅色的物質(zhì),溶液由藍色變成無色。 41、銅片放入硝酸銀溶液中:2AgNO3+Cu==Cu(NO3)2+2Ag 現(xiàn)象:銅片表面覆蓋一層銀白色的物質(zhì),溶液由無色變成藍色。
(3)金屬氧化物+木炭或氫氣→金屬+二氧化碳或水 38、焦炭還原氧化鐵:3C+ 2Fe2O3 高溫 4Fe + 3CO2↑ 39、木炭還原氧化銅:C+ 2CuO 高溫 2Cu + CO2↑ 現(xiàn)象:黑色粉未變成紅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25、氫氣還原氧化銅:H2 + CuO △ Cu + H2O 現(xiàn)象:黑色粉末變成紅色,試管內(nèi)壁有水珠生成 34、鎂和氧化銅反應:Mg+CuO Cu+MgO 35、氫氣與氧化鐵反應:Fe2O3+3H2 2Fe+3H2O 37、水蒸氣通過灼熱碳層:H2O + C 高溫 H2 + CO。
第一章 物質(zhì)結構 元素周期律 1. 原子結構:如: 的質(zhì)子數(shù)與質(zhì)量數(shù),中子數(shù),電子數(shù)之間的關系 2.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結構A. 周期序數(shù)=電子層數(shù)B. 原子序數(shù)=質(zhì)子數(shù)C. 主族序數(shù)=最外層電子數(shù)=元素的最高正價數(shù)D. 主族非金屬元素的負化合價數(shù)=8-主族序數(shù) E. 周期表結構 (2)元素周期律(重點) A. 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強弱的比較(難點) a. 單質(zhì)與水或酸反應置換氫的難易或與氫化合的難易及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 b. 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堿性或酸性強弱 c. 單質(zhì)的還原性或氧化性的強弱 (注意:單質(zhì)與相應離子的性質(zhì)的變化規(guī)律相反) B. 元素性質(zhì)隨周期和族的變化規(guī)律 a. 同一周期,從左到右,元素的金屬性逐漸變?nèi)?b. 同一周期,從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屬性逐漸增強 c. 同一主族,從上到下,元素的金屬性逐漸增強 d. 同一主族,從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屬性逐漸減弱 C. 第三周期元素的變化規(guī)律和堿金屬族和鹵族元素的變化規(guī)律(包括物理、化學性質(zhì)) D. 微粒半徑大小的比較規(guī)律: a. 原子與原子 b. 原子與其離子 c. 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 (3)元素周期律的應用(重難點) A. “位,構,性”三者之間的關系 a. 原子結構決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b. 原子結構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zhì) c. 以位置推測原子結構和元素性質(zhì) B. 預測新元素及其性質(zhì) 3. 化學鍵(重點) (1)離子鍵: A. 相關概念: B. 離子化合物:大多數(shù)鹽、強堿、典型金屬氧化物 C. 離子化合物形成過程的電子式的表示(難點) (AB, A2B,AB2, NaOH,Na2O2,NH4Cl,O22-,NH4+) (2)共價鍵: A. 相關概念: B. 共價化合物:只有非金屬的化合物(除了銨鹽) C. 共價化合物形成過程的電子式的表示(難點) (NH3,CH4,CO2,HClO,H2O2)D 極性鍵與非極性鍵 (3)化學鍵的概念和化學反應的本質(zhì):第二章 化學反應與能量 1. 化學能與熱能 (1)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 (2)化學反應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決定因素: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總能量的相對大小 a. 吸熱反應: 反應物的總能量小于生成物的總能量b. 放熱反應: 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3)化學反應的一大特征:化學反應的過程中總是伴隨著能量變化,通常表現(xiàn)為熱量變化(4)常見的放熱反應: A. 所有燃燒反應; B. 中和反應; C. 大多數(shù)化合反應; D. 活潑金屬跟水或酸反應; E. 物質(zhì)的緩慢氧化 (5)常見的吸熱反應:A. 大多數(shù)分解反應; 氯化銨與八水合氫氧化鋇的反應。
(6)中和熱:(重點) A. 概念:稀的強酸與強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1mol H2O(液態(tài))時所釋放的熱量。2. 化學能與電能 (1)原電池(重點) A. 概念: B. 工作原理: a. 負極:失電子(化合價升高),發(fā)生氧化反應 b. 正極:得電子(化合價降低),發(fā)生還原反應C. 原電池的構成條件 :關鍵是能自發(fā)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能形成原電池 a. 有兩種活潑性不同的金屬或金屬與非金屬導體作電極 b. 電極均插入同一電解質(zhì)溶液 c. 兩電極相連(直接或間接)形成閉合回路 D. 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 a. 負極:電子流出的電極(較活潑的金屬),金屬化合價升高 b. 正極:電子流入的電極(較不活潑的金屬、石墨等):元素化合價降低 E. 金屬活潑性的判斷: a. 金屬活動性順序表 b. 原電池的負極(電子流出的電極,質(zhì)量減少的電極)的金屬更活潑 ; c. 原電池的正極(電子流入的電極,質(zhì)量不變或增加的電極,冒氣泡的電極)為較不活潑金屬 F. 原電池的電極反應:(難點) a. 負極反應:X-ne=Xn- b. 正極反應:溶液中的陽離子得電子的還原反應(2)原電池的設計:(難點) 根據(jù)電池反應設計原電池:(三部分+導線) A. 負極為失電子的金屬(即化合價升高的物質(zhì)) B. 正極為比負極不活潑的金屬或石墨 C. 電解質(zhì)溶液含有反應中得電子的陽離子(即化合價降低的物質(zhì))(3)金屬的電化學腐蝕 A. 不純的金屬(或合金)在電解質(zhì)溶液中的腐蝕,關鍵形成了原電池,加速了金屬腐蝕 B. 金屬腐蝕的防護: a. 改變金屬內(nèi)部組成結構,可以增強金屬耐腐蝕的能力。
如:不銹鋼。 b. 在金屬表面覆蓋一層保護層,以斷絕金屬與外界物質(zhì)接觸,達到耐腐蝕的效果。
(油脂、油漆、搪瓷、塑料、電鍍金屬、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 c. 電化學保護法:犧牲活潑金屬保護法,外加電流保護法(4)發(fā)展中的化學電源 A. 干電池(鋅錳電池) a. 負極:Zn -2e - = Zn 2+ b. 參與正極反應的是MnO2和NH4+ B. 充電電池 a. 鉛蓄電池: 鉛蓄電池充電和放電的總化學方程式 放電時電極反應: 負極:Pb + SO42--2e-=PbSO4 正極:PbO2 + 4H+ + SO42- + 2e-= PbSO4 + 2H2O b. 氫氧燃料電池:它是一種高效、不污染環(huán)境的發(fā)電裝置。它的電極材料一般為活性電極,具有很強的催化活性,如鉑電極,活性炭電極等。
總反應:2H2 + O2=2H2O 電極反應為(電解質(zhì)溶液為KOH溶液) 負極:2H2 + 4OH- - 4e- → 4H2O 正極:O2 + 2H2O + 4e- → 4OH-3. 化學反應速率與限度 (1)化學反應速率 A. 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 B. 計算(重點) a. 簡單計算 b. 已知物質(zhì)的量n的變化或者質(zhì)量m的變化,轉(zhuǎn)化成物質(zhì)的量濃度c的變化后再求反應速率v c. 化學反應速率之比 = 化學計量數(shù)之。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49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