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文的含義 國家行政機關的公文(包括電報,下同),是行政管理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規(guī)范體式的公務文書,是傳達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發(fā)布行政法規(guī)和規(guī)章,施行行政措施,答復問題,指導、布置和商洽工作,報告情況,交流經(jīng)驗的重要工具。
二、公文的作用 (一) 發(fā)布政令,傳達決策。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國家的各項政令、法規(guī)、決定,各級各類機關的決策意圖,需要發(fā)布開來、推行下去,報告上來、傳遞出去,這就要借助公文,通過公文運行渠道來實現(xiàn)。
從發(fā)布最高一級機關制訂的大政方針,到傳遞最低一級機關的報告、請示,無不依靠公文這個工具。 (二) 指導、推動工作。
由于公文是一種具有權威性的特殊文體,各級機關運用公文手段來推行決策意圖。領導機關用它來組織和指導各系統(tǒng)、部門、地區(qū)的具體工作;下級機關用它來匯報情況或求得批準支持,以開展工作。
公文是推動行政機關工作的一項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三) 工作依據(jù),檢查憑證。
依據(jù)和憑證作用是公文的基本作用。上級依據(jù)上報的公文審批、答復、決定;下級依據(jù)下發(fā)的公文開展工作。
離開了公文,工作便失去了依據(jù),必然各行其是。上級的決策是否正確,下級情況反映是否屬實,公文是最好的憑證。
工作開展后,評價其效績,也要以公文為檢查憑據(jù)。 (四) 溝通信息,聯(lián)系公務。
各機關在公務活動中,用公文與上下左右的機關進行聯(lián)系,相互告知情況、交換情報、交流思想、接洽工作、協(xié)調工作。隨著公文在其間的往復運行,整個機關系統(tǒng)由此聯(lián)成一體,使各項工作能高效率、有秩序地開展起來。
(五) 宣傳教育,統(tǒng)一思想。公文不僅要傳達決策意圖、布置任務,還要解釋原因、說明情況,讓人們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從思想上弄清問題,提高認識。
充分發(fā)揮公文的宣傳教育作用,可以使廣大干部、群眾明確目標,統(tǒng)一思想,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工作,提高工作的自覺性。 三、公文的特點 (一) 鮮明的政治內容。
公文在內容上具有鮮明的政治性。我國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國家,運行于我國各機關的公文,必須貫徹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有利于社會主義制度,維護人民的利益。
(二) 法定的權威性和約束功能。公文的法定作者是合法的制發(fā)機關,而非執(zhí)筆者個人。
機關的制發(fā)權力是經(jīng)法定認可確定的,因此,各級機關所發(fā)公文在有效的時限、范圍內,具有國家法律所賦予的權威性和約束力。公文一經(jīng)制發(fā),有關的受文機關和人員就必須嚴肅認真地對待,這就保證了它的執(zhí)行效能。
(三) 一定范圍和使用時間。一份公文對應某一方面的工作、發(fā)給一定的受文對象,這就限定了公文的空間范圍,超出該范圍,公文便失去其效能。
此外,公文的效能還受一定時間的限制。公文皆為解決現(xiàn)實問題而制發(fā),一般要求限期傳達執(zhí)行,緊急公文更強調了它的現(xiàn)實執(zhí)行性。
公文總是在規(guī)定的空間范圍內和時間效力范圍內生效,一旦工作完成了,問題解決了,或新的有關公文制發(fā)出來了,原公文的效用也結束了。 (四) 規(guī)范性的文體形式。
公文是一種高度程式化的應用文體。公文在長期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寫作格式和一套制發(fā)規(guī)范,并用國家法規(guī)予以規(guī)定,任何機關都不得另搞一套,各行其是。
公文的規(guī)范化對提高行政機關工作效率、推動文書工作現(xiàn)代化有著重要的作用。 (五) 準確莊重的文風。
撰制公文是一項嚴肅的工作,公文要維護其政治性和權威性,就必須保持準確、嚴肅、莊重的文體特點。這就要求反映事物客觀實際,表達意見態(tài)度明朗,選詞用語嚴謹準確,從而形成理正辭嚴、簡練明達、莊重有力的公文風格。
四、公文的種類 國家行政機關的公文種類,按照《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的規(guī)定,分為13種,即主要有:命令(令)、議案、決定、意見、公告、通告、通知、通報、報告、請示、批復、函、會議紀要。 五、公文的格式 公文一般由文頭、正文、文尾三部分組成。
(一) 國家行政機關正式公文的文頭一般由文件名稱、發(fā)文字號、簽發(fā)人、秘密等級、緊急程度等組成。占文件首面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二,用橫隔線與正文分開。
1.文件名稱由發(fā)文機關全稱或規(guī)范簡稱加上“文件”二字組成(函只署發(fā)文機關名稱),置于首面的上端,用莊重、醒目的字體套紅印刷。兩個以上機關聯(lián)合行文,牽頭主辦機關排列在前,也可只用主辦機關的名稱。
黨委和政府聯(lián)合行文,黨委排列在前。 2.發(fā)文字號由發(fā)文機關代字、標于括號內的年份、順序號組成,位于文件名稱之下、橫隔線之上 的正中位置(函的發(fā)文字號標注在標題的右上方)。
兩個以上機關聯(lián)合行文,只標明主辦機關的發(fā)文字號。 3.上報的文件,應當在發(fā)文字號的同一行右端標明簽發(fā)人姓名。
4.秘密等級、緊急程度,應視文件內容需要從上至下依次標注在文件名稱的左上角。秘密等級 依次分為“秘密”、“機密”、“絕密”三種;緊急程度分為“急件”、“特急件“。
機密、絕密文件應標注份號。 5. 政府令的文頭由套紅印刷的“***政府令”和編號組成。
政府令的編號為“第***號”。 (二) 公文的正文部分一般包括標題、主送機關、正文、附件、發(fā)文機關等。
公共基礎知識考點:公文常識
公文重點變化不大,集中在公文的文種,公文的格式和公文的寫作這三個方面,需要大家在備考中重點把握。另外在近今年的考試中,大家也應該注意一下公文處理這部分的知識,在以往的復習之中,考生通常都將這部分知識遺忘。但是隨著題目考查知識點的細微化,出題人往往容易在這一塊兒設置一些微小的知識點,容易被考生忽略。因此,在復習公文的過程中,切不可忽視一些細小的考點。公文的考察主要內容基本包括以下幾個模塊。
(一)公文基礎知識
概念、特點、種類、文種、公文的組成要素。
(二)常用公文寫作
1.法定公文:通知、通告、報告、請示、批復、通報、函、紀要。
2.事務性文書:倡議書、調查報告、證明信、啟事、海報。
(三)公文寫作要求
基本要求、公文的語言運用、寫作程序。
(四)公文的處理
擬制、辦理和管理。
公文分為法定公文、事務公文、專用公文。以法定公文的15種文種為例,考試中要求考生的每一個文種的適用范圍,區(qū)別不同文種之間的本質差異。
(一)決議。適用于會議討論通過的重大決策事項。
(二)決定。適用于對重要事項作出決策和部署、獎懲有關單位和人員、變更或者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shù)臎Q定事項。
(三)命令(令)。適用于公布行政法規(guī)和規(guī)章、宣布施行重大強制性措施、批準授予和晉升銜級、嘉獎有關單位和人員。
(四)公報。適用于公布重要決定或者重大事項。
(五)公告。適用于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
(六)通告。適用于在一定范圍內公布應當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項。
(七)意見。適用于對重要問題提出見解和處理辦法。
辨析題就是比較高級的判斷題,判斷題只需要給出對錯即可,但是辨析題需要分析緣由,而且在《綜合應用能力》考試中,它的字數(shù)要求是比較高的,要在400字左右。所以辨析題是比較高級的判斷題,大家不僅需要正確的判斷對錯,還需要給出合理專業(yè)的理由來取得高分。
辨析題其實就存在三個步驟,一辯二析三總結。首先在辨析對錯的時候答案有三種。正確,錯誤,片面。在辨別對錯的時候要利用知識點本身的概念去進行判斷。比如素質教育就是娛樂教育和藝術教育。其實是縮小了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屬于對素質教育的錯誤解讀。我們可以很容易就辨別這道題是錯誤的。所以這是我們首先需要做的第一步,分辨對錯,亮明觀點。
其次需要針對我們的觀點,給出分析理由。一般在分析緣由的時候,我們可以有如下的思路,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去進行闡述。例如素質教育就是娛樂教育和藝術教育這道題目,我們在分析是什么的時候,可以去分析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這道題目牽扯到素質教育基本內涵就是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其次,我們可以分析為什么素質教育不僅僅是藝術教育和娛樂教育。最終落實到?jīng)Q策應該怎么做?有什么樣的途徑可以實施素質教育?
分析完理由就可以做出總結。對觀點再次進行重申總結。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59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