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考試大綱(含復習提綱)一、nbsp;nbsp;學習要求:根據本課程學習對象的實際情況和需要,本課程對學習內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為了解、領會、應用三個層次,其含義如下:1、了解和理解——清楚地知道、明白知識的內涵、理解相關知識的關系。
如懂得本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觀點的含義,也懂得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qū)別(或異同點)等。2、領會——不僅了解、理解本課程的有關知識以及相互關系,并在此基礎上能領略其意義,進而有所體會。
如正確地理解本課程的知識及之間關系,并領會其本質含義及實際價值等。3、應用——在了解、理解和領會的基礎上,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正確理解的觀點,去分析說明教學設計和教學案例中的有關問題,并能提出相應的對策。
二、基本考核要求:nbsp;1、了解思想品德課教學設計的一般原理、了解思想品德課的性質、地位和作用。了解思想品德課教學規(guī)律;領會思想品德課教學設計原則和基本教學策略;能應用思想品德課教學設計原則和基本教學策略分析說明教學案例。
2、了解思想品德新課程實施的意義和新課程標準的基本內容,領會新課程的性質、總目標和分類目標;了解新教材的整體構架。3、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征、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學習狀況;了解思想品德課幾種常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領會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教學的基本思想和教學目標整體性、可操作性的要求;能根據整體性的要求正確地設計具體的教學目標,并根據可操作性的要求運用恰當的行為動詞表達之;能按照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要求完整地設計課堂教學方案(七~九年級各一個)。
4、能通過對不同教學案例的分析,領會《思想品德》新課程“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聯系生活實際、引導自主學習、注重情感體驗和和道德實踐”等基本思想和“促進學生持續(xù)發(fā)展”的基本觀點;并運用新課程的基本思想和觀點分析說明教學案例(七~九年級各一個)。5、了解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意義,理解課程資源的基本含義、分類、特點等;領會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應遵循的原則;能運用各種課程資源設計不同的教學過程。
三、考試范圍和內容:nbsp;1、思想品德課教學設計一般原理:(1)思想品德課教學設計的含義(2)學校德育工作的方式和途徑(3)思想品德課的性質、地位和作用(4)思想品德形成和發(fā)展規(guī)律nbsp;(5)人的認識規(guī)律nbsp;(6)思想品德課教學規(guī)律nbsp;(7)思想品德課教學設計原則nbsp;(8)思想品德課基本教學策略nbsp;(9)思想品德課基本教學環(huán)節(jié)nbsp;2、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的性質和結構(1)實施《思想品德》新課程的意義(2)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基本內容(3)《思想品德》新課程的性質(4)《思想品德》新課程的特點(5)《思想品德》新課程的總目標和分目標(6)新教材的整體架構(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nbsp;3、新課程課堂教學活動的策劃nbsp;nbsp;(1)初中生個性心理特征nbsp;nbsp;(2)初中生的認知特點nbsp;nbsp;(3)教學目標的整體性和可操作性nbsp;nbsp;(4)初中思想品德課基本教學方法nbsp;nbsp;(5)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形式nbsp;nbsp;(6)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性nbsp;4、新課程教學案例分析nbsp;nbsp;(1)正確的思想導向的要求nbsp;nbsp;(2)聯系生活實際的要求nbsp;nbsp;(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nbsp;nbsp;(4)注重學生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的要求nbsp;nbsp;(5)促進學生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nbsp;5、思想品德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nbsp;nbsp;(1)課程資源對實施思想品德新課程的意義nbsp;nbsp;(2)課程資源的含義和分類nbsp;nbsp;(3)思想品德課程資源的特點nbsp;nbsp;(4)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的原則和途徑nbsp;附:《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復習提綱nbsp;一、基本概念題:1、思想品德課教學設計P1講義2、中學思想政治品德課程性質P1講義3、思想品德形成和發(fā)展規(guī)律P2講義4、人的認識規(guī)律P3講義5、思想品德課教學規(guī)律P2講義6、思想品德課教學設計原則P2講義7、“從學生實際出發(fā)”P2講義8、思想品德課基本教學策略P3講義9、思想品德課基本教學環(huán)節(jié)P6講義10、啟發(fā)教學原則P2講義11、《思想品德》課性質P10講義12、《思想品德》總目標P13講義13、思想品德課基礎性目標P13講義14、國情教育P14講義15、思想品德課教育主題nbsp;16、思想品德課的思想性P11講。
《思想品德》八年級(上)知識整理 第一課 愛在屋檐下 一.我知我家 1.家庭關系的建立 (1)家庭的含義 家庭是由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收養(yǎng)關系而結合成的親屬生活組織。
(2)家庭關系確立的幾種情形 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結婚,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導致的血緣關系結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收養(yǎng)而組成家庭;隨父(母)再婚組成新的家庭;非婚生子女不一定與生身父(母)同住一起,但父(母)與子女間的法定權利義務仍然存在,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3)家庭結構的類型 現在常見的幾種家庭類型,即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單親家庭、聯合家庭。
2.與父母的關系不可選擇 (1)與父母的血緣關系不可改變 父母子女關系的確立,絕大多數基于血緣關系。生命是父母給予的,這種關系無可選擇、無法改變。
(2)與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種親情 (3)要了解自己的父母、了解家人的好品質,了解好的家風 填寫家庭樹,看看自己家庭結構的類型;講講好的家風、好的傳統、家庭里出名的人。 二.我愛我家 1.大人講我小時侯 (1)家庭是我們成長的搖籃 (2)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 (3)我們盡享家庭的親情和溫暖 2.無悔的奉獻 (1)父母對家庭的貢獻——夸夸自己的父母 (2)父母對子女之愛——概述母愛和父愛 母愛是最無私的;父愛如山,深沉嚴格。
(3)父母對子女的義務——父母養(yǎng)育子女是法律規(guī)定的必須履行的義務。 3.感受家庭溫暖 (1)從各個方面感受家庭帶給我們的溫暖 家是人們的情感棲息地、物質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娛樂天地、天然學校和今后發(fā)展的大本營。
(2)熱愛自己的家——用自己感觸最深的話,表達對父母的敬愛之情。 三.難報三春暉 1.愛灑心間 (1)父母對我們的付出 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這種恩情永遠銘記在我們的心中。
(2)我們應該以愛回報 父母為家庭作出了貢獻,為我們付出很多,他們應當得到愛的回報,理應受到我們的孝敬。 (3)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我們要弘揚這一優(yōu)良傳統。
2.孝親敬長是我們的天職 (1)孝敬父母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贍養(yǎng),這是子女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回報,是子女對父母應盡的道德義務、法律義務。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贍養(yǎng)扶助父母的義務,不僅要受到輿論的譴責,還要受到法律的懲罰。
(2)孝敬父母的具體表現 孝敬父母要落實到具體行為之中,要從小事做起。 (3)孝敬父母收獲的是甜蜜 愛父母,心里想著父母,理解、關心父母;行動上幫助父母,為父母分憂;努力學習、積極上進,讓父母高興。
孝敬父母需要付出,但得到的是甜蜜。 (4)孝敬父母不是愚孝和盲從 對父母的孝敬有道德和法律上的是與非。
當父母作出不道德的事時,要勸阻,這也是孝的表現;當其觸犯法律時,做兒女的對其違法行為不能視而不見甚至包庇,而要進行勸阻、斗爭。 (5)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盡孝心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家庭和社會都做出過貢獻,在他們年老多病、行動不便之際,做孫子女的更要獻上一片孝心。
這既是理所當然,也是弘揚中華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傳統美德。 第二課 我與父母做朋友 一.嚴也是一種愛 1.成長也會有煩惱 (1)產生煩惱的原因 進入青春期后,我們的自我意識增強,開始獨立行事,渴望父母像對待大人那樣對待我們,甚至挑戰(zhàn)父母的權威。
從而產生了親子矛盾,這些矛盾困擾著我們,帶來煩惱。 (2)產生代溝的原因 我們與父母的年齡差距是產生代溝的直接原因,代溝的實質是反映在年齡差異背后的多重代際差異。
(3)父母的高期待、嚴要求是一種愛 我們與父母的沖突,往往基于父母對我們的高期待、嚴要求。這種在我們看來有些苛刻的“嚴”,反映出父母對于我們的愛。
我們要理解、體諒父母的一片苦心。 2.逆反心理有危害 (1)逆反心理的表現 要我這樣,我偏那樣;你說這好,我偏說那好;讓我信這,我偏信那。
(2)對逆反心理的辨證分析 對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為,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說是錯的,有的反抗不無道理。在家庭教育父母也難免有誤區(qū)。
與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幫助父母更新觀念、走出家教的誤區(qū),也有助于我們做出正確的行為選擇。 (3)逆反心理導致的危害 從結果上看,逆反心理導致的對父母的反抗,其結果都是懲罰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錯誤懲罰自己,這種結果也是對父母的一種傷害——不是拿自己的錯誤傷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錯誤傷害自己。
為了不傷害自己和自己最親近的人,就要努力克服消極的逆反心理,在情緒沖動時要努力克制自己。 二.兩代人的對話 1.架起理解的橋梁 (1)要親近父母,跨越代溝 溝通是雙方的事,我們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親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溝,與父母攜手同行。
(2)學會遇事與父母商量 商量就是溝通的過程。通過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這樣看似沖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
“處理家庭沖突六步法”: 第一步,明確沖突是什么;第二步,進一步分析產生分歧的原因;第三步,找出解決這一問題可能涉及的各種方式;第。
思想品德學科知識與能力、課程理論知識與能力、教育教學理論知識與能力和教育教學評價理論知識與能力。
掌握與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密切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的學科基礎知識,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青少年心理學、倫理學、法學等課程的主要內容。運用學科知識和思想品德課程理念解讀、分析、評價思想品德教材,解決思想品德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相關問題。
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與方法以及有關學科知識觀察、分析和說明青少年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和社會生活的相關熱點問題,具有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掌握思想品德學科的基礎知識,具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綜合運用思想品德學科知識的能力。了解思想品德課程理論的基本知識,明確思想品德課程的性質和特點,把握思想品德課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標。
擴展資料:
教師資格證書在我國有兩種獲得形式:一是參加國家統考,二是參加地方自主考試。兩種形式的考試模式都是筆試+面試 。
國家統考地區(qū)的筆試科目與地方自主考試不同。地方自主考試筆試科目為“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政策法規(guī);國家統一考試分為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中職五個層級,其中幼兒園、小學、中職這三個學段考兩門(科目一:《綜合素質》;
科目二:《教育(保教)知識與能力》),這三個學段不涉及專業(yè)知識的考察;初中、高中要多考一門專業(yè)知識。根據規(guī)定,只有筆試和面試都通過方可獲得教師資格證書,單科成績是保留兩年的。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教師資格證
1.怎樣創(chuàng)建優(yōu)秀新集體?(第7-9頁)A.要有共同的奮斗目標,擁有前進的動力。
B.各盡其能,發(fā)揮所長,奉獻集體。C.團結協作,互助前行。
2.怎樣做學習的管理者?(第12-13頁)A.學會自主學習。B.提高學習效率。
C.科學安排時間。3.人類生命的獨特性體現在哪些方面?(第28頁)A.人類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B.人的生命的獨特性更多地表現在,人的個性品質,人生道路,實現人生價值的方式和途徑的多樣性。4.怎樣珍愛生命,讓生命之花綻放?(第29-32頁)A.永不放棄生的希望。
B.肯定生命,尊重生命。C.為社會做貢獻,延伸生命的價值。
5.怎樣提升生命的價值?(第30-32頁)A.腳踏實地,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B.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短,而在于對社會的貢獻。
我們要珍愛生命,讓有限的生命煥發(fā)光彩,并為之不懈地努力,不斷延伸生命的價值。6.青春期有哪三大生理變化?怎么認識這些變化?(第35-36頁)青春期的三大生理變化:身體外形的變化,身體內部器官的完善,性機能的成熟。
這些變化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我們身體的成長有著不同的韻律和節(jié)拍,要學會調適自己,坦然接受這些變化。7.青春期的心理矛盾有什么影響?(第37頁)青春期心理充滿著矛盾。
這些內心矛盾,是我們成長過程中正常的心理現象。這些心理矛盾有時讓我們很苦悶,但正是它們構成了我們向前發(fā)展的動力。
當然,如果處理不好這些矛盾,它們也會成為妨礙我們發(fā)展的動力。因此我們需要通過各種方式,借助各種力量調控內心心理矛盾。
8.怎樣解決青春期的心理矛盾,保持心理健康?(第38頁)A.敞開心靈,多于父母老師朋友溝通,尋求幫助。B.提高自我控制力,自己當心理醫(yī)生,欣賞自己,發(fā)揮優(yōu)勢。
C.不斷豐富自我。9.怎樣正確對待青春期的生理變化?(第39頁)我們需要通過同學間的相互交流,彼此共享成長的體驗。
彼此尊重是我們需要遵循的基本準則,在尊重和關愛的環(huán)境中我們將進一步體會到青春成長的美好。10.我們怎樣追求青春的個性?(第40頁)追求個性不一定要在裝扮上標新立異,人格獨立也不是故作姿態(tài)。
真正的個性在于從內心深處散發(fā)出的魅力,真正的獨立是逐漸擺脫依賴勇于為自己行為負責的精神。11.男女同學交往有什么作用?應該如何交往?(第40頁)(1) 男女同學交往有益與我們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兩者之間可以優(yōu)勢互補,取長補短,從而營造一種和諧溫馨,合作團結的氛圍。
(2)男女同學交往要以自然適度為原則,以真誠尊重為前提,要廣泛交往,避免一對一。12.青春是什么?(第41-42頁)(1)青春不僅意味著秀麗的容顏,優(yōu)雅的氣質以及健美的身姿,更意味著一種新的精神境界。
(2)青春不僅僅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帶來的身體變化,青春更多地體現在一個人的心態(tài),氣質,想像力和情感中,是從生命潛流中涌動的一種全新的感覺。(3)青春是活力的象征,它蘊涵著智慧勇敢和意志。
13.怎樣進行自我新認識?(第46-47頁)A.人是不斷變化發(fā)展的,要用全面發(fā)展的眼光看待自己。B.全面認識自己,既要認識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認識自己的內在素質,做到內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諧統一。
C.全面認識自己既要認識自己的優(yōu)點,也要認識自己的缺點。14.認識自我的途徑有那些?(第48-50頁)A.通過自我觀察認識自己。
B.通過他人了解自己。C.通過集體了解自己。
15.怎樣認識自我的潛能?(第51-52頁)A.人有著巨大的有待開發(fā)的潛能。B.人的潛能是多方面的。
C.要善于發(fā)掘自己的潛能。16.人有哪些方面的潛能?(第52頁)人至少有七個方面的潛能:語言,音樂,數理邏輯,空間,身體運動,人際交往和自我認識的潛能。
17.發(fā)掘自己潛能的方法有什么?(第52-53頁)A.經常給予自己積極的暗示。B.樹立自我新形象。
C.在實踐中激發(fā)潛能。19.怎樣理解追星現象?(第54-55頁)喜歡明星是很正常的心理現象,因為明星往往有著美麗的外表,大方的舉止,其中一些人還具有高超的專業(yè)技能,高昂的工作熱情和高尚的人格。
人無完人,偶像也不例外。我們應該善于從不同的榜樣身上學習不同的優(yōu)點,不斷完善自我。
20.人的基本情緒有哪幾種?喜怒哀懼21.情緒跟情境的關系如何?(第61頁)不同情境會產生不同情緒相同情境也會產生不同情緒22.情緒的神奇作用有什么?(第62頁)情緒就像神奇果,會對人產生神奇的作用,有時它會使人精神煥發(fā),干勁倍增;有時它會使人無精打采,萎靡不振。情緒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23.情緒的雙刃劍影響是什么?(第63頁)情緒猶如雙刃劍,一方面,情緒可以充實人的體力和精力,提高個人的活動效率和能力,促使我們健康成長。這是情緒對人的積極影響。
另一方面,情緒也會使人感到難受,抑制人的活動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動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違法的事情。這是情緒對人的消極影響。
24.怎樣調控我們的情緒?(第64-66頁)A.理智是調控情緒的閘門B.通過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來調控自己的情緒C.根據不同的情況和個人的特點靈活地運用調節(jié)情緒的具體方法,如注意轉移法,合理發(fā)泄法,理智控制法等。25.我們在表達自己的情緒時要注意些什么?(第68頁)。
其實我覺得中學的思想品德就是一個基礎的培養(yǎng),到初四繼續(xù)學就慢慢地了解了,其實思想品德培養(yǎng)的不是道德,而是政治,慢慢地思想品德就會上升到世界政治的范圍,政治有多重要我想應該不用我說,說重一些就是覺得國家命運的一個因素。
格式內容現在是有些死板,但考試的時候就會發(fā)現題是絕不死板的,他培養(yǎng)的是你的政治語言,真正答題的運用是要你自己來組織的,知識都是活的,上次我考政治,背的一道完整的題都沒考,許多初一初二的點都和初四的結合起來考了,跟八股文倒是有本質區(qū)別的!
上面的都是些大道理罷了,就我自己看,思想品德,也就是政治,不過是大人們玩弄社會的一種手段罷了,各個國家為了培養(yǎng)自己的勢力而想出的無聊學科。
辛苦碼字,采納吧
基本要素
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含受教育者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簡稱知、情、意、行。
道德認識
道德認識是人們對是非善惡的認識和評價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道德觀念,包括品德知識和品德判斷兩個方面。
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做是非、善惡判斷時引起的內心體驗,表現為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愛憎、好惡的態(tài)度。品德情感是學生產生品德行為的內在動力,是實現執(zhí)行轉化的催化劑。
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人們?yōu)閷崿F一定的品德行為目的所做出的自覺而頑強的努力。品德意志是調節(jié)學生品德行為的精神力量。
道德行為
道德行為是通過實踐或練習形成的,是實現品德認識、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產生品德動機的行為定向及外部表現。品德行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標志,是衡量少年兒童認識與修養(yǎng)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34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