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的基本技術知識
1.熟悉球性
手觸球的感受、步法練習、用腳掌觸球、顛球(各部位顛球:腳背、腳內及外側、大腿、頭等)
2.踢球
踢球的部位:腳尖、腳背、腳跟、腳外側、腳內側、腳背內側。(各部位有不同的特點)
滾地球與飄浮球
踢球的5點注意:?支撐腳要大步、快速、用力踏步,踏下的位置要有利于踢球
?支撐腳的膝蓋要微屈,像彈簧一樣能夠緩沖
?重心落在支撐腳上,踢球腿和左右手的擺動相反
?踢球腿的小腿做爆發(fā)試前擺
?踢球的瞬間,目視腳下的球
3.停球
腳內側停球:屈膝外迎球,腳不能硬
腳外側停球:膝蓋微屈,向前側方輕撥球
腳底停球:用前腳掌擋壓球的中上部
腳背停球:停球腳提起并內翻,迎球
大腿停球:觸球的瞬間,大腿快速后撤,擋球落于身前
胸部停球:分為停胸停球(停較高的來球)和收胸停球(停胸部高度的平直球)
4.頭球
頭球的要點是掌握時機和勇敢。根據球的運行路線移動位置,目視球,用前額頂球。跳起頭球時上身稍后仰,集中全身力量頂球。
5.運球
要始終使球處于自己的控制之下,注意球的同時要留意周圍情況,及時傳球、過人或射門。
腳背外側運球時要看球,兼顧場上情況。
腳背運球多使用在需要快速前進時。
6.假動作
假動作要求動作要銜接快而且協(xié)調自然。
基本的有:剪式、虛晃、位移、撥扣球、“V”字型等。
7.搶截球
利用站位搶球,可以鏟球,但不能鏟人。
8.擲界外球
要用雙手抓球從頭頂經過向與身體同方向投出,腳不能離地。
足球技術的基本訓練
1.運球與假動作
注意快與慢結合的節(jié)奏,注意抬頭,不要只盯這腳底的球。運球步幅要小,觸球要輕,動作相互銜接。
訓練方法:在同一空間中每人各控一球,不能碰撞。
繞“Z”字。
2.傳球與控球
分長短傳球,快慢傳球,高空和滾地球。
訓練時可原地傳接,熟練后在移動中傳接,或半轉身接控球,或添加干擾人員。
3.射門
先練習準確度,再練力度。
分為正面射門、接側面來球射門、接身后球射門,橫向帶球射門。
守門員技術與基本訓練
上身稍前傾,兩臂自然屈肘置于身前,兩腳叉開略比肩寬,自然屈膝,身體重心落于前腳掌,目視來球,隨時準備撲球或移動。
手接球為“W”型,根據來球高度手指向上或向下接球。無法接住時可托球、拳擊球。接較低的來球時腳半跪以封死下路。
防守時站在射門球員與球門之間,可選擇適當時機出擊,縮短距離使射門角度變小。
足球的應用戰(zhàn)術與訓練
1.1對1的攻防
帶球隊員要注意護球,看清楚場上情況,掌握時機傳球,在進攻的1/3區(qū)域可選擇個人突破并射門。
防守隊員要盡可能妨礙帶球隊員的行動自由,可果斷搶截球,但不能蠻撞。防守時站在球與球門之間。
2.進攻的技術
以二過一、交叉過人、空當傳球等配合進攻。注意整隊的配合,不要死帶球,帶死球,要懂得進球是整隊的事。
沒球的隊員要勤于跑動,跑到有利的位置接球、射門,或幫助帶球隊友分散對方防守力。
基本進攻陣型:“鐵三角”(以控球隊員為一角形成三角隊形)
3.防守技術
要有把握才搶球,不要輕率出腳,盡量給進攻隊員施加壓力,不要在球門前留下沒人盯防的進攻隊員。
區(qū)分區(qū)域:越遠離球門、越靠邊界的位置對射門越不利。
必要時可將球踢出界外。門前混戰(zhàn)時盡可能將球踢離球門。
足球的位置與陣型
除守門員外其余球員可分為:后衛(wèi)、中場、前鋒
基本陣型:WM式(即三二二三,以盯人防守為基礎的戰(zhàn)術)
四二四式(采取區(qū)域防守,利于發(fā)揮個人技術)
四三三式(穩(wěn)守穩(wěn)攻型)
清道夫式(在后衛(wèi)身后再安排一名防守隊員補位防守)
三五二式(重點放在中場,中場球員參與進攻及防守)
最佳答案第一章 比賽場地 尺寸 比賽場地必須是長方形,邊線的長度必須長于球門線的長度。
長度: 最短90米(100碼) 最長120米(130碼) 寬度: 最短45米(50碼) 最長90米(100碼) 國際比賽 長度: 最短100米(110碼) 最長110米(120碼) 寬度: 最短64米(70碼) 最長75米(80碼) 場地標記 比賽場地是用線來標明的,這些線作為場內各個區(qū)域的邊界線應包含在各個區(qū)域之內。 兩條較長的邊界線叫邊線,兩條較短的線叫球門線。
所有線的寬度不超過12厘米(5英寸)。 比賽場地被中線劃分為兩個半場。
在場地中線的中點處做一個中心標記,以距中心標記9.15米(10碼)為半徑畫一個圓圈。 球門區(qū) 球門區(qū)在場地的兩端, 規(guī)定如下: 從距每個球門柱內側5.5米(6碼)處,畫兩條垂直于球門線的線。
這些線伸向比賽場地內5.5米(6碼),與一條平行于球門線的線相連接。由這些線和球門線組成的區(qū)域范圍是球門區(qū)。
罰球區(qū) 罰球區(qū)在場地的兩端,規(guī)定如下: 從距每個球門柱內側16.5米(18碼)處,畫兩條垂直于球門線的線。這些線伸向比賽場地內16.5(18碼)米,與一條平行于球門線的線相連接。
由這些線和球門線組成的區(qū)域范圍是罰球區(qū)。 在每個罰球區(qū)內距球門柱之間等距離的中點11米(12碼)處設置一個罰球點。
在罰球區(qū)外,以距每個罰球點9.15米(10碼)為半徑畫一段弧。 旗桿 在場地每個角上各豎一根不低于1.5米(5英尺)的平頂旗桿,上系小旗一面。
在中線的兩端、邊線以外不少于1米(1碼)處,也可以放置旗桿。 角球弧 在比賽場地內,以距每個角旗桿1米(1碼)為半徑畫一個四分之一圓。
球門 球門必須放置在每條球門線的中央。 它們由兩根距角旗桿等距離的垂直的柱子和連接其頂部的水平的橫梁組成。
兩根柱子之間的距離是7.32米(8碼),從橫梁的下沿至地面的距離是2.44米(8英尺)。 兩根球門柱和橫梁具有不超過12厘米(5英寸)的相同的寬度與厚度。
球門線與球門柱和橫梁的寬度是相同的。球門網可以系在球門及球門后面的地上,并要適當?shù)負纹鹨圆挥绊懯亻T員。
球門柱和橫梁必須是白色的。 安全性 球門必須是牢固地固定在地上,如果符合這個要求才可使用移動球門。
國際足球理事會決議 ·決議一 如果橫梁移位或折斷,應停止比賽直至修好復位。如果不可能修復,則中止比賽。
不允許用繩子替代橫梁。如果橫梁可以修復,應在停止比賽時球所在的地點以墜球方式重新開始比賽。
·決議二 球門柱及橫梁必須用木材、金屬或被批準的其他材料制成。其形狀可為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或橢圓形,并不得對隊員構成危害。
·決議三 從球隊進入比賽場地至上半場結束離場,下半場重新進入比賽場地至比賽結束,任何商業(yè)廣告,不管是實物的還是圖文的,都不允許出現(xiàn)在比賽場地和場地設備上(包括球門網和球門網內的地面)。特別是在球門、球門網、角旗桿或角旗上不得有廣告出現(xiàn),也不得安裝任何附屬設備(如攝像機、麥克風等)。
·決議四 在比賽場地外的地面技術區(qū)域內和距邊線1米范圍內,不允許有任何形式的廣告出現(xiàn)。 另外,在球門線和球門網之間的區(qū)域內也不允許有廣告出現(xiàn)。
·決議五 如同決議三所述,在比賽期間,國際足球聯(lián)合會、洲際聯(lián)合會、國家協(xié)會、聯(lián)盟、俱樂部或其他團體的代表性標志或圖案的復制品,不管是實物的還是圖文的,都禁止出現(xiàn)在比賽場地和場地設備上(包括球門網和球門網內的地面)。 ·決議六 在比賽場地外,距角球弧9.15米(10碼)且垂直于球門線處做一個標記,以保證在踢角球時守方隊員能遵守規(guī)定的距離。
第二章 球 質量和測量 球 ·圓形; ·用皮革或其他適當?shù)牟牧现瞥桑?·圓周不長于70厘米(28英寸)、不短于68厘米(27英寸); ·重量在比賽開始時不多于450克(16英兩)、不少于410克(14英兩); ·壓力在海平面上等于0.6~1.1個大氣壓力(600~1100克/平方厘米、8.5~15.6磅/平方英寸)。 壞球的更換 如果球在比賽過程中破裂或損壞; ·停止比賽; ·用更換的球在原球破漏時所在地點以墜球方式重新開始比賽。
如果球在開球、球門球、角球、任意球、罰球點球或擲界外球等成死球時破裂或損壞: ·按照相應的規(guī)定重新開始比賽。 在比賽中未經裁判員許可不得更換球。
國際足球理事會決議 ·決議一 只有符合規(guī)則第二章規(guī)定的最低技術要求的足球方可在比賽中使用。 在國際足聯(lián)和洲際聯(lián)合會主辦的比賽中,所使用的球必須帶有下列三種標志之一: 第一種,正式的“國際足聯(lián)批準”標志; 第二種,正式的“國際足聯(lián)監(jiān)制”標志; 第三種,經證明的“國際比賽球標準”。
在球上印有這些標志就表明該球已被正式檢測,并符合各個級別所規(guī)定的特殊技術要求。球的最低技術要求已在規(guī)則第二章中說明。
這些與各個級別有關的特殊要求必須得到國際足球理事會的同意。相關的檢測機構也要得到國際足聯(lián)的同意。
各國足協(xié)的比賽可以要求使用符合上述三種標志之一的球。其他比賽用球必須符合規(guī)則第二章的要求。
·決議二 在國際足聯(lián)、洲際聯(lián)合會和國家協(xié)會主辦的比賽中,除了比賽及比賽組織者的標志和制造商的商標外,不允許在球上出現(xiàn)任何商業(yè)廣告。競賽規(guī)程可限制。
足球的基本技術知識 1.熟悉球性 手觸球的感受、步法練習、用腳掌觸球、顛球(各部位顛球:腳背、腳內及外側、大腿、頭等) 2.踢球 踢球的部位:腳尖、腳背、腳跟、腳外側、腳內側、腳背內側。
(各部位有不同的特點) 滾地球與飄浮球 踢球的5點注意:?支撐腳要大步、快速、用力踏步,踏下的位置要有利于踢球 ?支撐腳的膝蓋要微屈,像彈簧一樣能夠緩沖 ?重心落在支撐腳上,踢球腿和左右手的擺動相反 ?踢球腿的小腿做爆發(fā)試前擺 ?踢球的瞬間,目視腳下的球 3.停球 腳內側停球:屈膝外迎球,腳不能硬 腳外側停球:膝蓋微屈,向前側方輕撥球 腳底停球:用前腳掌擋壓球的中上部 腳背停球:停球腳提起并內翻,迎球 大腿停球:觸球的瞬間,大腿快速后撤,擋球落于身前 胸部停球:分為停胸停球(停較高的來球)和收胸停球(停胸部高度的平直球) 4.頭球 頭球的要點是掌握時機和勇敢。根據球的運行路線移動位置,目視球,用前額頂球。
跳起頭球時上身稍后仰,集中全身力量頂球。 5.運球 要始終使球處于自己的控制之下,注意球的同時要留意周圍情況,及時傳球、過人或射門。
腳背外側運球時要看球,兼顧場上情況。 腳背運球多使用在需要快速前進時。
6.假動作 假動作要求動作要銜接快而且協(xié)調自然。 基本的有:剪式、虛晃、位移、撥扣球、“V”字型等。
7.搶截球 利用站位搶球,可以鏟球,但不能鏟人。 8.擲界外球 要用雙手抓球從頭頂經過向與身體同方向投出,腳不能離地。
足球技術的基本訓練 1.運球與假動作 注意快與慢結合的節(jié)奏,注意抬頭,不要只盯這腳底的球。運球步幅要小,觸球要輕,動作相互銜接。
訓練方法:在同一空間中每人各控一球,不能碰撞。 繞“Z”字。
2.傳球與控球 分長短傳球,快慢傳球,高空和滾地球。 訓練時可原地傳接,熟練后在移動中傳接,或半轉身接控球,或添加干擾人員。
3.射門 先練習準確度,再練力度。 分為正面射門、接側面來球射門、接身后球射門,橫向帶球射門。
守門員技術與基本訓練 上身稍前傾,兩臂自然屈肘置于身前,兩腳叉開略比肩寬,自然屈膝,身體重心落于前腳掌,目視來球,隨時準備撲球或移動。 手接球為“W”型,根據來球高度手指向上或向下接球。
無法接住時可托球、拳擊球。接較低的來球時腳半跪以封死下路。
防守時站在射門球員與球門之間,可選擇適當時機出擊,縮短距離使射門角度變小。 足球的應用戰(zhàn)術與訓練 1.1對1的攻防 帶球隊員要注意護球,看清楚場上情況,掌握時機傳球,在進攻的1/3區(qū)域可選擇個人突破并射門。
防守隊員要盡可能妨礙帶球隊員的行動自由,可果斷搶截球,但不能蠻撞。防守時站在球與球門之間。
2.進攻的技術 以二過一、交叉過人、空當傳球等配合進攻。注意整隊的配合,不要死帶球,帶死球,要懂得進球是整隊的事。
沒球的隊員要勤于跑動,跑到有利的位置接球、射門,或幫助帶球隊友分散對方防守力。 基本進攻陣型:“鐵三角”(以控球隊員為一角形成三角隊形) 3.防守技術 要有把握才搶球,不要輕率出腳,盡量給進攻隊員施加壓力,不要在球門前留下沒人盯防的進攻隊員。
區(qū)分區(qū)域:越遠離球門、越靠邊界的位置對射門越不利。 必要時可將球踢出界外。
門前混戰(zhàn)時盡可能將球踢離球門。 足球的位置與陣型 除守門員外其余球員可分為:后衛(wèi)、中場、前鋒 基本陣型:WM式(即三二二三,以盯人防守為基礎的戰(zhàn)術) 四二四式(采取區(qū)域防守,利于發(fā)揮個人技術) 四三三式(穩(wěn)守穩(wěn)攻型) 清道夫式(在后衛(wèi)身后再安排一名防守隊員補位防守) 三五二式(重點放在中場,中場球員參與進攻及防守)。
一.比賽場地:
注:關于五人制足球比賽規(guī)則,參見五人制足球
1. 場地面積:比賽場地應為長方形,其長度不得多于120米或少于90米,寬度不得多于90米或少于45米。
2. 畫線:比賽場地應按照平面圖畫出清晰的線條,線寬不得超過12厘米,不得做成“V”形凹槽。較長的兩條線叫邊線,較短的叫端線。
3.球門區(qū):在比賽場地兩端距球門柱內側5.50米處的球門線上,向場內各畫一條長5.50米與球門線垂直的線,一端與球門線相接,另一端畫一條連接線與球門線平行,這三條線與球門線范圍內的地區(qū)叫球門區(qū)。
4.罰球區(qū):在比賽場地兩端距球門柱內側16.50米處的球門線上,這三條線與球門線范圍內的地區(qū)叫罰球區(qū),在兩球門線中點垂直向場內量11米處各做一個清晰的標記,叫罰球點。
5.角球區(qū):以邊線和球門線交叉點為圓心,以1米為半徑,向場內各畫一段四分之一的圓弧,這個內地區(qū)叫角球區(qū)。
6. 球門:球門應設在每條球門線的中央,由兩根相距7.32米、與兩面角旗點相等距離、直立門柱與一根下沿離地面2.44米的水平橫木連接組成,為確保安全, 無論是固定球門或可移動球門都必須穩(wěn)定地固定在場地上。門柱及橫木的寬度與厚度,均應對稱相等,不得超過12厘米。
二.比賽用球:
比賽用球應為圓形,它的外殼應用皮革或其它許可的材料制成,在它的結構中不得使用可能傷害運動員的材料。
球的圓周不得多于71厘米或少于68厘米。
球的重量,在比賽開始時不得多于453克或少于396克。
充氣后其壓力應相等于0.6一1.1 個大氣壓力(海平面上),即相等于600-1100克/厘米'。
三.隊員人數(shù):
上場比賽的兩個隊每隊隊員人數(shù)不得超過11人。
每隊必須有一名守門員。
每隊在比賽時可有1-2名替補隊員,如果是“友誼比賽”,可以有5名以下的替補隊員。
在經裁判員同意后,在比賽暫停時,替補隊員可替換隊員。
每次比賽,每隊主教練可以自由地調整球員上下場,但單場一隊只有3次換人機會,且換下球員不可再次上場。
只有在被替補隊員下場后,替補隊員才能上場。
未經裁判員同意,任何隊員不得上場或下場。
擴展資料:
比賽目的是盡量將足球射入對方的球門內,每射入一球就可以得到一分,當比賽完畢后,得分多的一隊則勝出。
如果在比賽規(guī)定時間內得分相同,則須看比賽章則而定,可以抽簽、加時再賽或互射點球(十二碼)等形式比賽分高下。
足球比賽中除了守門員可以在己方禁區(qū)內利用手部接觸足球外,球場上每名球員只可以利用手以外的身體其他部分控制足球(開界外球例外)。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足球
地位:足球,有“世界第一運動”的美譽,是全球體育界最具影響力的單項體育運動。
方式:標準的足球比賽由兩隊各派10名球員與1名守門員,共11人,在長方形的草地球場上對抗、進攻。
時間:標準為兩個半場,分別45分鐘,在只用一場賽事決定勝負時,若90分鐘后雙方打平,則加時15分鐘,兩個半場。若再平,則點球。(于每一個半場時間結束后,進行傷停補時,一般為三到五分鐘)
比賽計分方法:比賽目的是盡量將足球射入對方的球門內,每射入一球就可以得到一分,當比賽完畢后,得分最多的一隊則勝出。
主要規(guī)則:足球比賽中除了守門員可以在己方禁區(qū)內利用手部接觸足球外,球場上每名球員只可以利用手以外的身體其他部分控制足球(開界外球例外)。
足球是由11個人組成的一個場上團體,它是世界第一大運動(準確說應該是全世界第一大球類運動)。
位置分為:守門員、清道夫、中后衛(wèi)、邊后衛(wèi)、防守型中場、邊前衛(wèi)、進攻型中場、邊鋒、前鋒和中鋒。
一場比賽要進行90分鐘,其中分為上下半場各為45分鐘(不算少許補時),中場休息15分鐘。
~~~目前世界上人氣最旺的球星是英格蘭的大衛(wèi)·貝克漢姆(昵稱:小貝),此人腳法精湛、相貌英俊,故而擁有粉絲無數(shù)。
~~~目前世界上人氣最旺的足球俱樂部是英格蘭的曼聯(lián)隊,該隊現(xiàn)在擁有眾多才華橫溢的天賦型球員,例如:魯尼、C·羅納爾多、卡里克、斯科爾斯、吉格斯、其中還有我們中國的一個年輕球員-董方卓。
如果你還想知道什么有關于足球東西的話,歡迎來我處咨詢,來人來函來電均隨時接待~~~
第一章比賽場地 1.場地面積:比賽場地應為長方形,其長度不得多于120米或少于90米,寬度不得多于9O米或少于45米(國際比賽的場地長度不得多于110米或少于100米,寬度不得多于75米或少于64米)。
在任何情況下,長度必須超過寬度。 2.畫線:比賽場地應按照平面圖畫出清晰的線條,線寬不得超過12厘米,不得做成“V”形凹槽。
較長的兩條線叫邊線,較短的叫球門線。場地中間畫一條橫穿球場的線,叫中線。
場地中央應當做一個明顯的標記,并以此點為圓心,以9.15米為半徑,畫一個圓圈叫中圈。場地每個角上應各豎一面不低于1.50米高的平頂旗桿,上系小旗一面;相似的旗和旗桿可以各豎一面在場地兩側正對中線的邊線外至少:米處。
3.球門區(qū):在比賽場地兩端距球門柱內側5.50米處的球門線上,向場內各畫一條長5.50米與球門線垂直的線,一端與球門線相接,另一端畫一條連接線與球門線平行,這三條線與球門線范圍內的地區(qū)叫球門區(qū)。 4.罰球區(qū):在比賽場地兩端距球門柱內側16.50米處的球門線上,向場內各畫一條長16.50米與球門線垂直的線,一端與球門線相接,另一端畫一條連接線與球門線平行,這三條線與球門線范圍內的地區(qū)叫罰球區(qū),在兩球門線中點垂直向場內量11米處各做一個清晰的標記,叫罰球點。
以罰球點為圓心,以9.15米為半徑,在罰球區(qū)外畫一段弧線,叫罰球弧。 5.角球區(qū):以邊線和球門線交叉點為圓心,以1米為半徑,向場內各畫一段四分之一的圓弧,這個弧內地區(qū)叫角球區(qū)。
6.球門:球門應設在每條球門線的中央,由兩根相距7.32米、與西面角旗點相等距離、直立門柱與一根下沿離地面2.44米的水平橫木連接組成,為確保安全,無論是固定球門或可移動球門都必須穩(wěn)定地固定在場地上。門柱及橫木的寬度與厚度,均應對稱相等,不得超過12厘米。
球網附加在球門后面的門柱及橫木和地上。球網應適當撐起,使守門員有充分活動的空間。
注:球網允許用大麻、黃麻或尼龍制成。尼龍繩可以用,但不得比大麻或黃麻繩細。
第二章球 比賽用球應為圓形,它的外殼應用皮革或其它許可的材料制成,在它的結構中不得使用可能傷害運動員的材料。 球的圓周不得多于71厘米或少于68厘米。
球的重量,在比賽開始時不得多于453克或少于396克。充氣后其壓力應相等于0.6一1.1個大氣壓力(海平面上),即相等于600-1100克/厘米'。
在比賽進行中,未經裁判員許可,不得更換比賽用球。 國際理事會決議一 1.比賽玫那潁潛熱〉廝糶嶧蚓憷植康牟莆錚詒熱崾保?蚪桓門忻?br/> 2.國際理事會隨時決定制球的質料。
任何經許可的質料,均應由國際理事會核準。 3.國際理事會已批準的規(guī)則對球所定的相等重量:14至16英兩等于396至453克。
4.如球在比賽進行中破裂或漏氣時,應立即停。
記得我小時侯學習踢足球時只是為了娛樂, 一般都是練的定位球,然后是帶球,后來練一些花哨的過人動作 開始一般先練腳的內側,然后是外側。
多掂球,練練球感。 參考資料:自己的經驗,嘿嘿 足球帶球過人有一些基本技術動作,這些動作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對對手身體重心的擺脫,包括一些假動作,都是為了騙開對手的身體重心,這是唯一的原則。
熟練掌握這些基本動作只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還需要你有良好的球感,這要看每個人對足球的領悟能力了,不必模仿球星的套路,這樣會限制你的思路,在比賽的時候應該利用基本動作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只要球感到了,心態(tài)放松,在比賽中你自然就會做出各種合理的過人動作。 但這些動作必須自己要練熟,要有那種感覺,否則在比賽中你會感覺很生澀的 記住最重要的是苦練阿 呵呵 顛球是指運動員用身體的各個有效部位連續(xù)地觸擊球,并加以控制盡量使球不落地 的技術動作。
顛球是運動員熟悉球性的一種練習手段,以增強對球的彈性。重量、旋轉 及觸球部位、擊球時用力輕領的感覺。
技術動作要領 1.雙腳腳背顛球:腳向前上方擺動,用腳背擊球,擊球時踝關節(jié)固定,擊球的下部。兩腳可交替擊球,也可一只腳支撐,另一只腳連續(xù)擊球。
擊球時用力均勻,使球始終控制在身體周圍。 2.雙腳內側、外側顛球:抬腿屈膝,用腳的內側或外側向上擺動,擊球的下部,兩腳內側或外側交替擊球。
3。大腿顛球:抬腿屈膝,用大腿的中前部位向上擊球的下部,兩腿可交替擊球,也可一只腳做支撐,用另一側的大腿連續(xù)擊球。
4.頭部顛球:兩腳開立,膝蓋微屈,用前額部位連續(xù)頂球的下部。頂球時,兩眼注視球,兩臂自然張開,以維持身體平衡。
5.各部位連續(xù)顛球:根據上述單一顛球技術動作要領,用各部位配合連續(xù)顛球,配合的部位越多,難度越大。顛球的部位有腳背、腳內側、腳外側、大腿、頭部、胸部、肩等。
易犯錯誤 l.腳擊球時踝關節(jié)松弛,造成用力不穩(wěn)定。 2.擊球時腳尖向下或向上勾,造成球受力后向前或向后觸碰身體,使球難以控制。
3.顛球時身體其他部位不夠放松,以至于動作僵硬 4.頭部顛球時腿部、軀于、頸部配合用力不協(xié)調,僅靠頸部。 練習方法示例 1.一人一球顛球:體會觸球的時間、觸球的部位、觸球的力量和整個動作的協(xié)調配合。
2.兩人一球顛球:用腳背、大腿、頭部以及身體各部位觸球,掌握好觸球的力量,盡量不讓球落地。每人可觸球一次顛給對方,也可觸球多次互顛。
3.四五人一組,圍圈用兩球顛球:可規(guī)定每人觸球的次數(shù)與部位,也可自由掌握觸球的次數(shù)與部位。顛傳時要注意觀察,防止兩個球同時顛傳給同一伙伴。
用內腳背,可以練香蕉球,而且一般不痛.發(fā)力身體要和球距離適度,太近就容易腳痛. 如果你是業(yè)余的 就不要經常去球飛來時你1·不能用頭的中心去頂(會損傷腦) 2·要用額頭去蹭(改變球的軌跡) 3·頭球時要咬緊力(不然脖子會扭到) 4·不要迎著球 頂 要蹭球的旁邊 1.業(yè)余運動員力量訓練 業(yè)余運動員體能訓練主要包括力量訓練和速度訓練,對于發(fā)育期的青少年恢復與營養(yǎng)的結合是一名業(yè)余教練應該具備的基本知識,根據運動員的年齡階段,教練員應及時作出調整,使運動員在最佳狀態(tài)參賽。 一、關于力量訓練: (一)力量對于運動員來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素質。
1、力量素質是運動員速度(F=mA)、彈跳、靈敏、耐力、柔韌等全面身體素質的基礎。 2、力量素質是學習、掌握技術的必要條件,有時還是改進技術的關鍵(可結合體操、技巧、舉重、射擊,游泳等項目講)。
3、對于較好地掌握本專項技術的運動員來說,力量的增長是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和專項成績的“對癥良藥”(如田徑中的跳躍、投擲、摔歧、柔道、舉重更是如此)。 4、力量訓練的合理安排。
可以收到預防和治療運動創(chuàng)傷的良好效果,尤其對青少年運動員打基礎階段更應重視。 (二)決定運動員力量大小和幾個主要因素: 1、肌肉生理橫斷面的大小。
2、運動員中樞神經,經興奮程度的高低、強弱 詳情看 .cn/bbs/printpage.asp?BoardID=21&ID=3452 關鍵先要喜歡,然后要投入你的熱情,時間,汗水,這才是快樂足球嘛~。
一、訓練前需要熱身活動 先進行跑圈3—4圈,然后進行基本活動小型熱身不要球大運動量(活動筋骨)。
手腕腳踝側拉腿側跑腰部繞環(huán)膝部繞環(huán)踝部繞環(huán)小腿后拉頭頂高壓腿低壓腿蹲跳壓肩跑跳步 ※跑: 短線沖刺;漸速跑;折返跑:繞線跑二、基本功傳接球練習。 1、(多人)腳內側互相傳球。
2、(多人)腳外側互相傳球。 3、一名隊員用腳內側或腳外側傳球,另一名隊員用腳底接停球,然后再用腳內側或腳外側傳回。
4、一名隊員傳球,另一名隊員腳底停球迅速拉回,然后用腳內側撥球從支撐腳后方通過,再用原支撐腳腳底橫向拉球通過體前,傳回。 5、一名隊員傳球,另一名隊員用腳內側將球接停在支撐腳后,然后用另一只腳傳回。
6、一名隊員左腳向右側橫拉球通過體前,同時向右側移動一步,連續(xù)重復3次,然后斜線傳球,跑回開始的位置。另一名隊員重復上述練習。
注:當向內側或向外側變向處理球時,應當事先做好變向的準備,并開始調整腳的方向,隨后變向移動。應當學會選擇一點作為目標,傳球時要考慮到球的變向,這些經驗只能從練習中獲得。
在進行下面的練習時,兩隊員間隔距離為10米: 7、腳背踢球傳給同伴,同伴用腳外側停球,并將球停在可以用停球腳腳背直接踢球的位置,將球傳回。 8、練習形式同上,踢球時身體后仰,將球傳起,同伴可以用身體的任何部位接控球,然后將球傳回。
考慮到運動員的年齡差別,在進行下面的練習時,兩隊員間隔距離應限定在10~25米之間: 9、當球下落在體前時,用腳背凌空踢球,同伴接球后傳回。 10、用腳內側或腳外側凌空踢球,增加球的旋轉。
練習形式同上。 11、踢反彈球。
練習形式同9,變換形式同10。 12、同伴將球拋向練習隊員的兩側,練習隊員側身擺腿將球直接傳回。
在下面的練習中,接球隊員可以停球,然后回傳。技術熟練后,雙方接控后再傳回。
13、直線助跑,用腳的前部自上向下用力擊球,使傳出的球向后旋轉,同伴用胸部將球接停下來,然后以同樣的動作傳回。 14、斜線助跑,用腳面踢球的遠側端,使傳出的球旋轉,同伴在膝部的高度用腳外側接停球,然后以同樣的動作傳回。
15、斜線助跑,用腳外側踢球,使踢出的球旋轉,同伴同樣用腳外側接停球,然后以同樣的動作傳回。 三、小組傳球練習 (俗稱溜猴)四、攻防練習 主要練習每名隊員在場上的位置感,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兩隊攻防演練而形成,我們隊現(xiàn)在的隊員位置感不是很強,而且陣型很容易脫節(jié),這樣也消耗了隊員們的體力,首先,每名隊員要明白自己的位置,進行攻防演練。
在場上不管是哪個位置的有空蕩任何一名球員都有義務去補位。 在比賽中隊員們要互相提醒著自己的隊友,進行溝通。
在攻防演練中隊員們要認真把他當作真正的實際比賽,認真去完成比賽,每名隊員都權利和義務終止比賽去糾正隊友和自己在場上的一些不足之處,需要大家共同進步因為足球是11人的集體運動 各位置的職責: 守門員:主要職責是守住球門。由于守門員處在最后,能縱觀全局,及時發(fā)現(xiàn)本隊進攻及防守上的不足,他要及時提醒隊員彌補這些不足,起一定的指揮作用。
守門員接住球后,他又是本隊進攻的第一個發(fā)起者,將球迅速而準確地傳給處在有利位置的同伴。邊后衛(wèi):主要職責是防守對方的邊鋒或進入邊鋒位置的其他隊員,盡力不讓對手得球和從邊線切入。
對方從中路進攻時,除注意對方邊鋒外,還應向中央收縮,準備補中衛(wèi)的漏洞?,F(xiàn)代足球踢法的特點之一,是后衛(wèi)直接參加進攻。
守門員接住球后,邊后衛(wèi)要立即跑向邊路空當,準備接球組織進攻。邊鋒內切或回撤而拉出邊路空當時,應及時插上進攻,起邊鋒作用。
中衛(wèi):是防守支柱。主要職責是封鎖通向球門的主要通道,保護門前的危險區(qū),制止對方射門,并隨時準備彌補后衛(wèi)的漏洞,組織好防守陣形。
現(xiàn)代足球比賽中,出現(xiàn)了“自由中衛(wèi)”,他拖在幾個后衛(wèi)的后面,彌補整條防線的漏洞,是組織防守的指揮者,也是進攻的積極參與者。前衛(wèi):是進攻的組織者。
主要職責是控制中場,作鋒衛(wèi)的橋梁和攻防的樞紐,并控制進攻的速度和節(jié)奏。在現(xiàn)代足球比賽中,沒有快速、全面型的前衛(wèi),是組織不起全攻全守型打法的。
當突前中鋒拉到邊線或回撤時,前衛(wèi)要及時插上,擔任中鋒角色;邊鋒內切或回撤時,前衛(wèi)要插到邊線起邊鋒作用。前衛(wèi)的前后左右大范圍的交叉換位的頻繁插上進攻、射門,是現(xiàn)代前衛(wèi)的特點。
突前中鋒:位于進攻最前線,是隊內的尖刀和炮手,主要職責是突破射門。進攻時,依靠傳球配合,運球突破和積極的穿插、接應等創(chuàng)造射門機會。
同時還經常與邊鋒、前衛(wèi)交叉換位,攏亂對方防線,為同伴創(chuàng)造插上、切入或射門機會。由攻轉守時,應立即回搶,阻撓對方反攻,破壞其第一傳或延緩其進攻速度。
邊鋒:活動于球場兩側邊線地區(qū),負責邊路進攻。進攻時,依靠個人突破和配合突破從邊路打開缺口。
邊鋒應具備熟練的運球過人技術,機智快速的起動和奔跑能力,以及準確的傳中和射門技術。他還要負責踢角球。
一側突破后,另一側邊鋒要及時沖向本側球門柱進行包抄射門。邊鋒經常要與突前中鋒或另側邊鋒交叉換位。
由攻轉守時,要緊。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62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