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泊秦淮(杜 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1).“煙籠寒水月籠沙”這句詩中的兩個“籠”字好在哪里?這句詩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答: 這兩個動詞用得形象準確,描繪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畫面。
(2).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么思想感情? 答:憂國憂民 2、送友人 薛濤 水團萊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①如關塞長。
(1).詩歌前兩句描繪了秋天月夜 蒼涼(悲涼凄涼凄清) 的景象。 (2).本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表達了詩人與友人離別的憂傷之情。
或: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懷念之情?;颍罕磉_了詩人對友人執(zhí)著的相思之情。
3、秋夜曲(張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云露月光。 秋逼暗蟲通夕響,征衣未寄莫飛霜。
(1).詩的首句寫出了秋夜的什么特點? 答:寫出了秋夜的漫長。 (2).詩中“漫漫輕云露月光”表達了怎樣的心境,全詩寄托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凄清孤寂。
寂寞悠思的心情。 4、菩薩蠻 [宋]高觀國 何須急管吹云暝①,高寒滟滟②開金餅③。
今夕不登樓,一年空過秋。 桂花香霧冷,梧葉西風影。
客醉倚河橋,清光愁玉簫。 [注釋]①瞑:昏暗。
②滟滟:月光搖動的樣子。③金餅:比喻圓月。
(1).這首詞的上片寫 待月的心情, 下片寫賞月。 (2).這首詞中體現了季節(jié)特點的詞語有哪些? 桂花 西風 (3.).你認為作者在詞中表達的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答:作者開始時的心情是歡快、開朗的,后來心情就變得愁苦起來。
5、春 雪 (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用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① 詩中的第二句中,“驚”一詞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答:用“驚”一詞表現了詩人終于見到春色的驚訝、欣喜之情。 ②詩的三、四兩句富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生動傳神。
試從修辭的角度進行賞析。 答:用白雪盼春的擬人手法,表現了詩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動而傳神;把白雪比喻成飛花,把初春的冷落寫成了仲春的熱鬧,富有情趣。
6、絕句 (杜甫)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1)詩的前兩句寫了哪幾種景物,有何特點? 景物:江、鳥、山、花. 特點:碧綠、潔白、青蔥、火紅。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傳神,請簡要賞析. 答:“欲”字表示“將要”,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花朵以動態(tài),形象生動地寫出了花朵的顏色紅艷,搖曳多姿。
7、.閨怨 (沈如筠)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1)詩中“孤”字含義豐厚,請做簡要分析。 答:既寫月影的孤單,也寫出了思婦的孤苦心理。
(2)這首詩通過主人公思婦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是怎樣遞進表達的?簡要回答。 答:表達了她對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懷念。
先托鴻雁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夢境團聚;最后只好變成月光灑瀉親人的身上。 8、從軍行(王昌齡 )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zhàn)洮河北,已報生擒土谷渾。 (1)詩的前兩句用“日色昏”和“紅旗”構成了怎樣的一幅邊塞軍旅圖?簡要分析。
答:“日色昏”極言大漠風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軍事形勢的緊張;“紅旗”即寫色彩的明麗,也寫軍隊的強勁凌厲.由此構成了一幅在大漠蒼蒼、天昏地暗之中,一支大軍半卷紅旗,卷塵挾風,奮勇挺進的畫面。 (2)作為邊塞詩,本詩洋溢著怎樣的感情基調?為什么?簡要回答。
答:因為軍隊主動驍勇,戰(zhàn)事大捷喜人,所以整詩洋溢著輕快振奮的感情基調。 9、雨晴(王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1)本詩前兩句用什么修辭手法,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對比。
用“雨前”所見和“雨后”情景兩相對比,表現了作者面對滿園落紅殘春油然而生的嘆惜之情。 (2)后兩句寫得饒有趣味,請作具體賞析。
答:蜜蜂、蝴蝶見此殘景,也大失所望,紛紛繞墻而去,它們相信春色正在鄰家院子呢,這也讓作者也不由地懷疑“春色在鄰家”。作者把原無理性的蜂蝶賦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態(tài)、心理寫得活靈活現,妙趣橫生。
10、東欄梨花 (蘇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1)前兩句寫春末夏初景物特點,請具體賞析。 答:第一句從顏色的角度寫,用“淡白”“深青”寫梨花 和柳葉,言梨花已盛開,柳已老;第二句從形狀角度寫,以柳絮紛飛,梨花滿城,言春已去,夏將至;兩句之間,以“柳絮飛”呼應“柳深青”,以“花滿城”呼應“梨花淡白”,極精工,以此簡潔地寫出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點。
(2)本詩的詩眼是哪個詞?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惆悵。作者由花開花謝,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暫,年華似水,發(fā)出“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慨。
“惆悵”一詞包含了作者對生命短促的感慨和無奈的思想感情。 11、鷓鴣天(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
平崗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1)這首詞的內容與《西江月?明有別枝驚鵲》相同。
1、人生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索取。
如果你是一棵大樹,就撒下一片陰涼;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潤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綠意。如果你是一朵鮮花,就點綴一角夜空。
如果你是一片白云,就裝扮一方晴空。2、幸福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牽掛;幸福是“春種一粒粟,秋收千顆子”的收獲。
幸福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幸福是“奇聞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的愉悅。幸福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奉獻;幸福是“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恬淡。
幸福是“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圣潔,幸福是“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壯。幸福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幸福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氣節(jié)。
3、大自然的語言豐富多彩:從秋葉的飄零中,我們讀出了季節(jié)的變換;從歸雁的行列中,我讀出了集體的力量;從冰雪的消融中,我們讀出了春天的腳步;從穿石的滴水中,我們讀出了堅持的可貴;從蜂蜜的濃香中,我們讀出了勤勞的甜美。4、種子,如果害怕埋沒,那它永遠不能發(fā)芽。
鮮花,如果害怕凋謝,那它永遠不能開放。礦石,如果害怕焚燒(熔爐),那它永遠不能成鋼(煉成金子)。
蠟燭, 如果害怕熄滅(燃燒),那它永遠不能發(fā)光。航船,如果害怕風浪,那它永遠不能到達彼岸。
5、墻角的花,當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井底的蛙,當你自我歡唱時,視野便窄了。
籠中的鳥,當你安于供養(yǎng)時,自由便沒了。山中的石!你背靠群峰時,意志就堅了。
水中的萍!你隨波逐流后,根基就沒了。空中的鳥!你展翅藍天中,宇宙就大了。
空中的雁!你離開隊伍時,危險就大了。6、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樂日子里的一把吉它,盡情地為你彈奏生活的愉悅;朋友是憂傷日子里的一股春風,輕輕地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師,熱情的將你引向陽光的地帶;朋友是失敗苦悶中的一盞明燈,默默地為你驅趕心靈的陰霾。7、一粒種子,可以無聲無息地在泥土里腐爛掉,也可以長成參天的大樹。
一塊鈾塊,可以平庸無奇地在石頭里沉睡下去,也可以產生驚天動地的力量。 一個人,可以碌碌無為地在世上廝混日子,也可以讓生命發(fā)出耀眼的光芒。
8、青春一首歌,她撥動著我們年輕的心弦;青春是一團火,她點燃了我們沸騰的熱血;青春是一面旗幟,她召喚著我們勇敢前行;青春是一本教科書,她啟迪著我們的智慧和心靈。9、如果你是一棵大樹,就灑下一片綠陰;如果你是一株小草,就增添一份春色;如果你是一只蜜蜂,就釀造一份甜蜜;如果你是雄鷹,就搏擊萬里長空。
10、如果說人生是一首優(yōu)美的樂曲,那么痛苦則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音符。 如果說人生是一望無際的大海,那么挫折則是其中一朵驟然翻起的浪花。
如果說人生是湛藍的天空,那么失意則是天際一朵漂浮的白云。11、母愛是人生的一首歌:責備是低音,呵護是高音,牽掛思念是母愛的主旋律。
感情是人生的一部分:親情是序言,友情是目錄,愛、恨、戀、想是感情故事的主題。友誼是人生的一首歌:真誠是詞,信賴是曲,理解,尊重是友誼的主旋律。
青春是人生的一首歌:成功是詞,拼搏是曲,永不懈怠是青春的主旋律。知識是海洋中的一葉小舟:文史理工是船漿,情感智慧是風帆,老師學生是知識的孩子。
網絡是電腦的一道大餐:網站是主菜,郵件是甜點,病毒黑客是網絡的調料。波的圖像是人生的道路:波峰是成功,波谷是挫折,質點是波的圖像的閃光。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濤聲是音序,魚蝦海鷗是海的文字。12、風從水上走過,留下粼粼波紋;駱駝從沙漠上走過,留下深深的腳印;哨鴿從天空飛過,留下串串歡韻;歲月從樹林穿過,留下圈圈年輪。
啊,朋友,我們從時代的舞臺走過,將給社會留下些什么? 花從春走過,留下縷縷花香;葉從夏走過,留下片片蔭涼;風從秋走過,留下陣陣金浪;雪從冬走過,留下種種希望。啊,朋友,我們從人生的四季走過,將給人生留下些什么?13、沒有落日般的瑰麗,沒有流云般的飄逸,但可以有水晶般的清純與透明。
沒有大山般的巍峨,沒有湖水般的輕柔,但可以有巖石般的堅毅與穩(wěn)重。沒有大海般的浩瀚,沒有瀑布般的飛瀉,但可以有泥土般的樸素與隨和。
14、書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導我們登上知識的殿堂。書籍如同一把鑰匙,它能幫助我們開啟心靈的智慧之窗。
時間好象一把尺子,它能衡量奮斗者前進的進程。時間如同一架天平,它能稱量奮斗者成果的重量。
時間就像一把皮鞭,它能鞭策我們追趕人生的目標。時間猶如一面戰(zhàn)鼓,它能激勵我們加快前進的腳步。
15、我喜歡婉約中透出英氣的李清照,雖是"人比黃花瘦",也高歌"不肯過江東"的項羽;我喜歡意氣豪邁又沉郁冷峭的陸游,雖只能"夜闌臥聽風吹雨",但"位卑未敢忘憂國"才是他的初衷;我喜歡嫉惡如仇又心懷柔腸的魯迅,雖多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但也有"憐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16、小溪是勇敢的,它不畏高山峻嶺的阻隔,不畏腳下道路的崎嶇,勇往直前。
大樹是堅強的,它不畏狂風暴雨的打擊,不畏嚴寒酷暑的。
醉花陰
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賞析:這首詞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趙明誠分別之后所寫,它通過悲秋傷別來抒寫詞人的寂寞與相思情懷。早年,李清照過的是美滿的愛情生活與家庭生活。作為閨閣中的婦女,由于遭受封建社會的種種束縛,她們的活動范圍有限,生活閱歷也受到重重約束,即使象李清照這樣上層知識婦女,也毫無例外。因此,相對說來,他們對愛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體驗也更細膩一些。所以,當作者與丈夫分別之后,面對.單調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來抒寫自己的離愁別恨了。這首詞,就是這種心情的反映。從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寫獨居的痛苦與相思之情,但這種感情在詞里卻無往而不在。
上片寫秋涼情景。首二句就白晝來寫:“薄霧濃云愁永晝?!边@“薄霧濃云”不僅布滿整個天宇,更罩滿詞人心頭?!叭鹉X消金獸”,寫出了時間的漫長無聊,同時又烘托出環(huán)境的凄寂。次三句從夜間著筆,先點明節(jié)令:“佳節(jié)又重陽”。隨之,又從“玉枕紗廚”這樣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與詞人特殊的感受中寫出了透人肌膚的秋寒,暗示詞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貫穿“永晝”與“一夜”的則是“愁”、“涼”二字。深秋的節(jié)候、物態(tài)、人情,已宛然在目。這是構成下片“人比黃花瘦”的原因。
下片寫重九感懷。首二句寫重九賞菊飲酒。古人在舊歷九月九日這天,有賞菊飲酒的風習。唐詩人孟浩然《過故人莊》中就有“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之句。宋時,此風不衰。所以重九這天,詞人照樣要“東籬把酒”直飲到“黃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滿了衣袖。這兩句寫的是佳節(jié)依舊,賞菊依舊,但人的情狀卻有所不同了:“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上下對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異趣之感。就上下片之間的關系來說,這下片寫的是結果。
比喻的巧妙也是這首詞廣泛傳誦的重要原因之一。古詩詞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屢見不鮮。如“人與綠楊俱瘦”(宋無名氏《如夢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幾分?”(宋程垓《攤破江城子》),“天還知道,和天也瘦?!保ㄇ赜^《水龍吟》)等等。但比較起來卻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寫得這樣成功。原因是,這首詞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結合得十分緊密,極切合女詞人的身份和情致,讀之親切。
詞中還適當地運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韻味。例如,下片寫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卻不見一“菊”字?!皷|籬',本來是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詩意,但卻隱去了“采菊”二字,實際是藏頭。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來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飲菊花酒的風習,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氣?!包S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見,全詞不見一個“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態(tài)卻俱現紙上。詞中多此一層轉折,吟味時多一層思考,詩的韻味也因之增厚一層。
設問手法也是詞中值得注意的藝術特點之一。明茅映在《詞的》中說:人們“但知傳誦結語(指“人比黃花瘦”句),不知妙處全在‘莫道不消魂’?!边@話是很有見地的?!澳馈币痪?,實際上可以與賀鑄《青玉案》中“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句相媲美。所不同的是“莫道”句帶有反詰與激問的成分。
元伊士珍《瑯環(huán)記》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陽《醉花明》詞函致趙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忌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城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装沧饕病!辈徽撨@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單從這故事的流傳就足以說明李清照的生活體驗不是一般文人所能體驗得了的;他的藝術風格與藝術技巧,也不是一般詞人所能模仿得了的。詞里出現的那種多愁善感、弱不禁風的閨閣美人形象,也正是這樣創(chuàng)造出來的。因為這一形象是封建社會特定歷史時期與特定階層的產物。
所以,今天我們在欣賞時,主要借鑒她的表現手法和表達方法。千萬不要成了“愛上層樓”者,到時還要“為賦新詞強說愁”。但愿讀者諸君莫道不受用,金榜題名時,你比我高興。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初中學生“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古詩詞鑒賞可以充分考查學生的文學鑒賞功底和語言能力。八年級下冊古詩詞閱讀量大,課內講讀10首(分布在五、六單元),課外誦讀10首(見“附錄”)。
在階段性考試中,我們通過對各大題的分析,發(fā)現多數學生在古詩詞鑒賞題上失分較多。在期末復習之際,本人特就如何對古詩詞進行鑒賞作一些思路上的梳理,并對本冊中的部分名篇、名句作一些賞析,以期對同學們的復習有一定的幫助。
一、明確考點1。 辨識常識。
即記憶和了解一些涉及作者、朝代、作品體裁和文化常識等的內容。2。
理解詩意。這是從思想內容角度考查理解能力,包括詩詞字詞句的理解,內容的歸納概括,哲理的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等。
3。感知形象。
要求考生通過形象思維,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感知詩詞中的景物、形象,體會作品的意境、情境,領悟作者的情感。4。
品味語言。主要包括詞語的錘煉、句子的推敲、名句的領悟、修辭的效果和詩的節(jié)奏韻律等。
5。分析技巧。
主要指對表現手法、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典故運用、巧妙構思等進行分析評價。二、復習指要(一)鑒賞字詞1。
動詞:在鑒賞詩歌時,我們要重點注意動詞所具有的特殊的表意功能。如“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 “聚”賦予靜止的峰巒以動感,“怒”表現出洶涌澎湃的情態(tài)。又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見”字就生動地描繪出了作者在東籬下采菊時的悠閑。
山景自然地展現在詩人眼前,不是有意去“望”,而是無意所“見”,傳達出詩人超然于塵雜之外,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恬適之情。 2。
修飾語:大部分為形容詞、副詞。如:“巴山楚水凄涼地?!?/p>
一個“凄涼”,寫盡了詩人無限辛酸的感情。 3。
特殊詞:在詩文中,有一些詞本身與眾不同,讀者能很快找到它們: (1)疊詞:疊詞作用不外兩種: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作用。 如“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節(jié)奏短促,既增強了韻律感,又逼真地傳達出詩人進退失據而又要繼續(xù)探索追求的復雜心理。
(2)表顏色的詞:顏色一般表現心情,增強描寫的色彩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欣賞時,或抓住能表現色彩組合的字眼,體會詩歌的濃郁的畫意。
如:“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睆囊曈X角度看,紅白映襯,色彩鮮明。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本渲懈挥猩实脑~語,渲染了陰沉昏暗的雨前景象,烘托了詩人凄惻愁慘的心情。
(3)數詞:在古典詩詞中,為了增強某種表達效果,常常使用數詞,一般情況下都不是確數。 (二)品鑒思想情感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思想情感有:第一類:憂國傷時。
如: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離亂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第二類:建功報國。
如:建功立業(yè)的渴望;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 ;報國無門的悲傷;山河淪喪的痛苦 ;年華消逝,壯志難酬的悲嘆;揭露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第三類:思鄉(xiāng)懷人。
如:羈旅愁思;思親念友;邊關思鄉(xiāng);閨中懷人。第四類:生活雜感。
如: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昔勝今衰的感慨 ;借古諷今的情懷;青春易逝的傷感;仕途失意的苦悶;告慰平生的喜悅。(三)賞析表達技巧 1。
表達方式: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寫、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 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襯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語皆情語等)兩種方式。
2。結構形式: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先景后情、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
3。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借代、夸張、互文、雙關、襯托、對比、對仗、反語、反復等。
4。表現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用典、鋪墊、象征、對比、映襯烘托、欲揚先抑、先聲奪人、以小見大、動靜結合、以動寫靜、虛實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時,稱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比興(間接抒情的詩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詩歌)等(四)重視書面表達 在進行詩歌鑒賞時,應注意書面表達。
書面表達的基本要求是卷面清爽、表述嚴密、條例清晰、邏輯合理。表述嚴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嚴密性,無論是前后的照應,還是起、承、轉、合等環(huán)節(jié)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顧此失彼,更不能前后抵牾。
條理清晰,是結構方面的要求。一般來說,采用一、二、三、四(也可用阿拉伯數字帶上括號)或者首先、其次等標志明顯的樣式,往往會得到條理清晰的評價。
邏輯合理,指的是見解能夠自圓其說。三、重點示例(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1。
說說本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2。
說說你對“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句的理解:(答案: 1、既表現。
一、約 客 (宋)趙師秀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1.全詩通過對環(huán)境和人物動作的渲染,含蓄而有韻味地描寫當時怎樣的情景?2.第四句描寫了“閑敲棋子”這一細節(jié)生動地表現出詩人此時怎樣的心情?二、雨過山村 (唐)王 建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簡要分析“閑“字的表達作用.三、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 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1.“故人”指誰?“煙花”指什么?2.你認為最能表現詩人深情的地方在哪里?為什么?四、游園不值 (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1.“柴扉”寫出了“園”的什么特征?2.這是一首充滿哲理的詩歌,你認為其哲理是什么?五、詠 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1.這首詩中用了哪些修辭手法?2.你認為詩中哪個字用得最妙,請說說你的理由.六、絕 句 (唐)杜 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1.這首詩歌在畫面的描寫上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是什么?2.詩歌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七 、入若耶溪 (唐)王 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游.這首詩使我們感受到若耶溪的深幽清凈,達到了“動中見靜意”的美學效果,試找出最能表現其特點的句子,并結合句子談談其效果.八、天凈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1.前三句在表現形式上有什么特點?2.通過對秋天景物的描繪,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情感?九、登科后 (唐)孟 郊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1.說說“齷齪”和“放蕩”在詩中的各自含義.2.三、四句寫自然的春風蕩漾,寫馬蹄的輕快,加之如錦似繡的長安花,景色可謂燦爛.一切景語皆情語,“看盡長安花”的藝術夸張,抒寫了怎樣一種感情?十、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 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1.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中的“倍”既寫平日思親之經常,又寫 思親之強烈.2.詩人通過“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富有生活情趣的細節(jié),以虛擬中的兄弟懷念之情,反襯出遠在異鄉(xiāng)的自己的思親之意.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十一、春夜洛城聞笛 (唐)李 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東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1.詩中“折柳”是一首曲子,還是一個動作?2.“折柳”引起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十二、過華請宮 (唐)杜 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1.這首詠史詩,從體裁上看屬于 .2.通過 ,諷刺了唐玄宗楊貴妃的 .十三、送 春 (宋)王 令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子規(guī)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1.“子規(guī)”的別名是什么?它常在什么季節(jié)啼鳴?2.子規(guī)在古代詩歌中常借以抒寫悲情,在這首詩歌中所表現的是怎樣一種情感?十四、送友人 (唐)李 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1.本詩首聯(lián)即對仗,其中 對 , 對 ,詩人以工整的形式描寫了分別處的景色,充滿詩情畫意.2.寫“蕭蕭班(分別)馬鳴”的作用是什么?十五、觀書有感 (宋)朱 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注: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詩.人們在讀書后,時常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將這種內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形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略其中的奧妙.所謂“源頭活水”,當指從書中不斷汲取新的知識.閱讀下面對詩的理解,選出說法不正確的一項.A.一、二句展示的形象,給人以美感,能使人心情澄凈,心胸開朗.B.“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講道理,發(fā)議論,很有理趣.C.“渠”是個代詞,相當于它,這里指代“水渠”.“清”,包含著“深”,反映出天光云影的特點. D.“清如許”和“源頭活水來”,提煉出了富有哲理意味的詩,補充了前面所描繪的感性形象.十六、游山西村 (宋)陸 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現怎樣的情境?表現怎樣的情緒?2.詩人仕途不暢,從全詩看,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十七、論 詩 (清)趙 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注:此詩體現了詩人的詩歌主張:詩歌創(chuàng)作要具有時代特色,必須隨時代變化而變化.下面對詩的解說和理解有不當的一項的是 A.開頭兩句舉出李白、杜甫為例,說他倆的詩歌雖然領袖一代,萬口傳誦,全面而廣闊地反映了他們所處時代的風貌,但現在讀起來已不覺得新鮮了.B.三、四兩句進而指出,各個時代都有各個時代的“才人”,寫出本時代的風貌,開拓一代詩風,但也必然像李、杜一樣,反映數百年之后。
一、考查對詩意的理解00對詩詞大意理解的考查,也就是對詩詞主要內容的考查,是中考古詩賞析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00關于對詩意理解的考查,一般會涉及以下幾個方面:對詩句意義的理解,對詩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對全詩深層含義的領悟,對全詩名句的感悟。00我們回顧初中階段所學古詩詞,就詩歌的主要內容、詩歌中的人物形象、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可大致歸納如下:001.詩歌的主要內容有:①寫景抒情詩,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
②詠物言志詩,通過所詠之物寄托詩人品質或理想。③即事感懷詩,因一事而引發(fā)感慨。
④懷古詠史詩,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借古諷今,或抒發(fā)感慨。⑤邊塞征戰(zhàn)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等。
002.詩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有:(1)豪放灑脫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2)憂國憂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3)樂觀豁達的形象,如劉禹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4)慷慨悲壯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5)忠心報國的形象,如蘇軾的“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6)躊躇滿志的形象,如辛棄疾的“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003.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艱難、憂國憂民、建功立業(yè)、思念家鄉(xiāng)、想念親人、感嘆世事、壯志難酬、孤傲脫俗、凄清哀婉、熱愛山水、豁達豪邁、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樂、離愁別緒、焦慮矛盾、遭貶憤世、懷才不遇、惆悵悲涼、躊躇滿志等。0二、考查對語言的品味00詩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發(fā),往往通過詩的語言來實現。
進行詩歌賞析,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抓住語言這個根本。因此,考查對古詩詞中準確、生動、傳神的語言的品味,是近年來河南中考古詩賞析題的一個重要方面。
00對語言品味的考查,一般會涉及以下幾個方面:(1)考查重點字詞的精妙。從遣詞用語、修辭方法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詩詞曲中重點詞、重點詩句的含義。
(2)考查詩句蘊含的深意。從作家作品的語言風格、運用技巧中,品味詩詞曲在語言上所寄予的深意。
從用韻、節(jié)奏、音調等方面去誦讀、品味詩詞曲語言的音樂美、節(jié)奏美、韻律美。(3)考查詩詞曲中的名言佳句。
從修辭方法、表現手法、思想感情、蘊含哲理、語言運用等角度對其進行賞析。00在復習中,我們不僅要熟背古詩詞曲,還要結合一些詩句用心揣摩詩歌語言的以下特點:(1)清新自然,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2)生動形象,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3)含蓄雋永,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4)言簡義豐,如“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5)平實質樸,如“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6)簡潔明快,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三、考查對寫作技巧的分析00對分析技巧的考查,一般會涉及以下幾個方面:(1)分析詩中修辭手法的含義及作用。
(2)分析詩歌的表達方式,如寫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抒懷、寓情于景等。(3)分析詩歌的結構形式,如層層深入、由景生情、卒章顯志等。
(4)分析詩歌的表現手法,如用典、鋪墊、象征、對比、映襯烘托等。(5)分析詩歌的藝術風格,如樸素自然、雄渾奇拔、清麗明媚等。
00這里,我們對詩歌的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做以簡單歸納,希望在做分析詩歌寫作技巧這一類題的時候加以靈活運用。001.詩歌表現手法00(1)借景抒情。
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00(2)寓情于景,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00(3)托物言志: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焙勇淙請A“。00(4)動靜結合,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00(5)虛實相生,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00(6)以小見大,如“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00(7)以樂景寫哀情,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00(8)詩情畫意,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00(9)運用典故,如“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00(10)運用修辭:比喻“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擬人“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對偶“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等。
002.藝術風格00了解詩人的藝術風格,有利于把握他們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00各詩家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形成不同的藝術風格,例如:陶淵明的樸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頓挫,李白的豪邁飄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王維的詩畫一體,王昌齡的雄建高昂,高適的悲壯蒼涼,李商隱的朦朧隱晦,王昌齡的雄健渾厚,高適、岑參雄渾奇拔,韋應物的清新典雅,韓愈的奇特新穎,李賀的憂郁激憤,元稹的艷麗淺近,劉禹錫的清峻明朗,李商隱的清麗俊逸,杜牧的含蓄綽約,李煜的傷感細膩,歐陽修的清麗明媚,范仲淹的蒼涼悲壯,晏殊的明朗疏淡,蘇軾的曠達豪邁,柳永的纏綿悱惻,黃庭堅的自然流暢,秦觀的情真意切,李清照的婉約凄切,陸游的雄渾奔放,辛棄疾的氣勢雄壯。
0四、考查對詩歌文體知識和重要詩詞人生平的掌握00對詩歌文體知識和重要詩詞人生平的考查,在中考語文試題中從不單獨命題,也不純粹考一些死記。
如何做中考詩詞鑒賞題?一、煉字型 1、提問方式:這一聯(lián)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2、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
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4、答題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個更好;②解釋該字在句中的語表義和語里義;③展開聯(lián)想和想像,把這個你認為“好”的字還原句中描摹景象;④點出該字表達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樣的意境 5、答題示例 二、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①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②從“情”和“景”的角度對某首詩或詞作一賞析。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詩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點,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與志的“契合點”。 4、答題模式:①找出詩中的物象、意象;②展開聯(lián)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③點明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能用兩個雙音節(jié)形容詞概括出來,如:雄渾壯闊、恬靜優(yōu)美、孤寂冷清、蕭瑟凄愴等;④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什么樣的啟示和思考。
三、分析句意型 1、提問方式:這句詩好在哪里? 2、提問變體:這句詩有什么含義和作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3、解答分析:一句詩可能是寫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寫人的。寫人的方法包括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以及細節(jié)描寫等。
理解一句詩一定要聯(lián)系上下句并結合全詩進行。 4、答題模式:①闡明語表義,有時要發(fā)掘它的深層意思;②分析詩句在寫景或抒情或寫人方面的表達作用。
③簡要說明藝術效果。四、分析語言特色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①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
②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
這類題要求學生最好能知人論事,因為不同的作者語言風格不一樣,如李白雄渾飄逸而杜甫則是沉郁頓挫。但有時候我們不熟悉作者也可以從詩中讀出語言風格,有的曉暢明快,有的民歌風味十足等等。
4、答題模式:①用一兩個詞或一兩句話,準確點明語言特色(簡練傳神、凝練沉郁、入木三分、煉字精巧、一字傳神、對仗工穩(wěn)、語近情遙、莊諧俱見……);②結合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③闡述詩中用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五、分析主旨型題 1、提問方式: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主旨? 2、提問變體:請分析某句詩蘊含了作者當時何種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⑴涉及的文化常識、生活常識、歷史典故、神話傳說和自然現象;⑵某一詩句的大意或內涵;⑶詩人的思想傾向、政治主張、志向追求、生活經歷;⑷時代背景、社會現實。 4、答題模式:①分析具體詩句寫了什么;②抒發(fā)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六、分析技巧型題 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①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 ②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fā)感情的手段方法。
要準確答題,首先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其次,要對詩句進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答題模式:①準確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
修辭手法:正反對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擬、夸張得體等。表現手法:襯托、對比、虛實、大小等);②結合詩句分析,何以見得是用了這種手法;③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或旨意。
七、分析構思(結構思路)型 1、提問方法:這首詩是怎樣構思的?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構思之妙。 3、解答分析:詩歌思有路,一首詩句與句之間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
那么,分析詩的結構思路,必須把握詩句的關系。有的詩先寫景后抒情,有的先敘事后抒情,還有鋪墊、過渡、烘托、起承轉合之說。
4、答題模式:①概述詩句的內容。②揭示詩句之間的聯(lián)系。
③指出這種構思傳達出什么思想感情。
詩歌鑒賞五步法【第一步】先看一下詩歌是哪一類(按表現手法分為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按內容分為田園詩、邊塞詩等)古詩一般選擇唐詩宋詞,以抒情詩居多,抒情詩可分寫景抒情,借古感懷,托物言志。
寫景抒情詩主要把握景和情的關系;借古感懷詩,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關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諷今;托物言志詩主要領悟物和志的關系,借何物顯何志,這是第一步?!镜诙健康皆娫~的后半部分去找詩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達的志)。
【第三步】看詩詞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構成什么畫面,這些畫面有什么特點,對詩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這實際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镜谒牟健孔龅轿灞乜?:①必看題目(題目常常是詩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詩的內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論世,了解作者風格);③必看注釋(可以借此了解詩歌的感情基調,難懂的知識典故,有時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詩眼常常在此。
詩歌鑒賞也常常是名句的鑒賞);⑤必看題干(題干的指向性很強,必須看清要求,必須結合原詩內容、題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闡述概念。答案必須有針對性、指向性,一定要問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給什么,這一點非常重要,可謂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詩歌運用了哪些手法,這樣古詩鑒賞就很容易做了。組織成文時一般可用這樣的表達程式:這是一首什么類型的詩,詩人攝取了哪些景物組成了怎樣一幅畫卷(或通過什么形象的描寫刻畫),從中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在藝術特色上,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起到了怎樣的表達效果?;蜻@樣表述: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下面是對初中一些詩詞名句的賞析:一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這兩句詩用詞形象生動,詩中有畫。
一個“合”字,表現了綠樹環(huán)抱相擁的情態(tài),突出了村邊綠樹的茂盛。一個“斜”字,形象地描畫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遠伸向遠方的景象,富有詩情畫意。
二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運用比喻、設問、夸張的修辭方法將無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盡,形象地寫出了愁之深。
懷念故國之情,情思更為深厚,含蓄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三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這句詩 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情調收束全篇,表現出他的民族氣節(jié)和舍身取義的生死觀。致使全篇由悲而壯,由郁而揚,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壯歌。
四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荊門送別》)此句中“隨”字化靜為動,將群山與原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的表現出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盡”字表達了剛從三峽中出來的詩人頓時喜悅開朗的心情。
此句寫出了詩人坐在船上舉目所見的景色變化,寫出了詩人與故鄉(xiāng)依依惜別的感情。五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陸游《游山西村》)這是一聯(lián)膾炙人口的名句。 上句通過一個“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圍山巒重迭、流水縈繞的迷路的感覺,刻畫得形神畢現;下句承上,把移步換形所見之繁花似錦的春日美景,描繪得宛然在目。
這樣使感覺的形象與視覺的形象有機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幅優(yōu)美動人而又奇妙的畫面。當人們吟誦這兩句詩時,不單是欣賞這難以言狀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風光,而是從中領悟到它所蘊含的哲理思想的啟示——只要人們正視現實,面對重重艱難險阻,不退縮,不畏懼,勇于開拓,發(fā)奮前進,那么,前方將是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嶄新境界。
六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這兩句詩形容詩人行蹤飄忽不定與自己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采用比喻和對偶的修辭方法,浮云和落日也都有了人情味,給人生動的形象感,富有感染力。
七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疆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王翰 《涼州詞》)從詩歌的意象上看,葡萄酒、夜光杯、琵琶聲,意象鮮明,有著濃郁的邊塞色彩和鮮明的軍旅生活特征;從感情角度來看,詩人以明快的語言,豪放的筆調表現了一群將士征戰(zhàn)前的悲壯心情,激起征戍將士的無限感慨;從用詞上說這里的“催”字用的精妙,轉折突然,將士正欲開懷暢飲,琵琶弦音急促,又催出征,令人陡升感慨。
八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天凈沙 秋思》)這是馬致遠散曲的代表作之一.這首小令僅五句28字,語言極為凝煉卻容量巨大,寥寥數筆就勾畫出一幅悲緒四溢的“游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游子心。它字字寫秋光秋色,又字字寫人意人情,以“秋”染“思”,又以“思”映“秋”,緊緊扣住“思”字,含蓄深摯地表達了“天涯淪落人”'的凄寂、苦悶和無法解脫的“斷腸”之情。
九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初逢席上見贈》)這一句既是對友人關懷的感謝,也是和友人共勉。
作者在這里以“沉舟”“。
【考點分析】近年各地的中考試卷中,對古詩詞曲賞析的考查比較熱,而同學們往往無從下手,失分較多。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下面就古詩文賞析的考點作一歸納。有關古詩詞曲賞析的考查內容一般有這樣幾個方面:劃分詩句節(jié)奏、分析詩歌內容、賞析藝術特色和比較兩詩的異同。
考查形式一般有兩種:一是客觀選擇題;一種是主觀填空、表述題?!窘馕鲱}例】一、劃分詩句朗讀停頓節(jié)奏例如:1、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無誤的一組是( )(2004年遼寧省中考試題)A、梳洗 / 罷,獨 / 椅望 / 江樓。
B、右手 / 秉 / 遺穗,左臂 / 懸 / 敝筐。C、無可 / 奈何 / 花落 / 去,似曾 / 相識 / 燕歸 / 來。
D、采菊 / 東 / 籬下,悠然 / 見南 / 山。 這一類題型一般針對古代詩歌的朗讀,做起來比較容易,難度不大,只要注意不把詞語、句子(句意)劃破,注意上下句子的對應一般不會做錯。
同時我們還應知道詩歌的朗讀節(jié)奏有兩種劃分方法,一種是按音節(jié)劃分,一種是按意義劃分。特別要注意不能把表達一個完整意義的詞、短語劃斷。
因此 B是正確的。二、分析詩歌內容例如: 下面是對詩歌《望岳》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A、首聯(lián)寫詩人乍見泰山時的驚嘆仰慕之情,并別出心裁地用“青未了”這種切身的體驗和齊魯的距離之遠烘托出泰山之高。
B、頷聯(lián)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腳?!扮姟弊謱⒋笞匀粚懙糜星椋弧案睢北臼瞧胀ㄗ?,但用在這里,卻是奇險,突出山只高。
C、頸聯(lián)寫出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同時“入歸鳥”三個字也看出詩人羨慕鳥歸,意欲歸隱的心愿。D、尾聯(lián)中“會當”是一定要的意思;“凌絕頂”富有雄心和氣概;“小”有俯視一切的信心。
這兩句詩,寫出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這正是杜甫能成為偉大詩人的關鍵所在。這一題型要聯(lián)系全句或全詩從字、詞、句的含義著手,仔細品讀理解其內容,并從詩人的生平、詩歌的寫作背景等方面綜合考慮。
要想準確答出此題,我們必須了解此詩是現存杜詩中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勃的朝氣,題目中理解為詩人“意欲歸隱的心愿”,顯然是理解錯了,此題應選 C。 三、賞析藝術特色例如: 對下面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賈廳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A、開頭兩句寫詩人行經孤山寺和賈亭時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輪廓。
B、三、四兩句從鶯、燕的動態(tài)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蘇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了出來。 C、五、六句寫騎馬游春的人們,包括詩人自己。
以人們的感受寫西湖的春景。D、結尾兩句詳寫湖東的白沙堤,在綠楊陰里,更是美不盛收。
詩歌中運用的藝術特色主要包括修辭手法、表現方法、感情基調、語言風格等諸多方面。 而詩歌常用的表現方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靜寫動、以動寫靜、以小見大和內容詳略等。
閱讀選項對照詩歌進行分析不難看出D是錯誤的,這里應該是略寫,而不是詳寫。詩中前六句詳寫了西湖早春生機盎然的景物,湖東景色這是一句帶過,是略寫。
四、比較兩詩的異同例如:1、比較下面兩首詩,選出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 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渭 城 曲王 維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A 、兩首詩的主題都是寫送別的,但李白在惜別的依戀中又向往孟浩然去的地方,王維在惜別時心境凄涼,對老友此去的寂寞孤單無限關懷 。B、李詩“先言事”后寫景,王詩先寫景,后寫情,情中言事。
C 、這兩首詩寫景都是為了寫事抒情鋪墊,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D 、兩首詩語言都平實,詩人的感情在平實的語言中自然而然地流露。
比較兩詩的異同一般從詩歌內容、蘊涵的思想感情、采用的表現手法等諸多方面設題,對于此類題型,須鎖定相關的詩句,認真對照,判別正誤。答案是:A。
詩人在黃鶴樓邊送行,看著友人乘坐的船掛起風帆,漸去漸遠,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點影子了,最后終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處,而詩人仍然久久佇立,目送流向天際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隨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而不是詩人自己向往友人去的地方。
以上從四點歸納了此類題型的考查內容,考查形式上目前側重于主觀題為主。例如: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習題。
(2004年黃岡市中考試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1)這首詩感情濃郁,但前后基調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前后形成鮮明對比。 (2)請描述“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所展示的畫面,并揭示詩句的含義。
第一小題考查的是詩歌的感情基調,第二小題其實就是客觀題的反要求,但這里。
1、C組四個字音全正確,其余三個都各有錯誤。
2、D 3、A 4、B 5、D
詩詞鑒賞
兩者都寫田園生活,第一首表達作者對隱居田園的向往,第二首借寫景來寫自己恬適的心境,充滿禪意。
1)上闋“塵暗舊貂裘”句的“暗”字有何作用?請作分析說明。
含義:征塵暗,好久沒有馳騁疆場了。表達作者報國無門的失望無奈之情
2)分析“心在天山,身老滄州”的表達技巧和思想內容:對比手法,寫了報國無門的憤懣。
文言文閱讀:C A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b 下列各句中,與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A、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選自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B、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選自《詩經?邶風?靜女》) C、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選自《詩經?衛(wèi)風?氓》) 選 C 因為--兩個詞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57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