罍怎么讀
罍拼音léi。罍,是中國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禮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體量略小于彝,罍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方形罍出現(xiàn)于商代晚期,而圓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從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漸由瘦高轉為矮粗,繁縟的圖案漸少,變得素雅?!对娊?jīng)·周南·卷耳》有:“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惫盼闹信c篚連用,指代祭祀。造型有圓形、方形兩種。圓形罍造型為斂口,廣肩,豐腹,圈足或平底;肩部兩側有兩耳或四耳,耳作環(huán)形或獸首形;下腹部一側有穿鼻。方形罍多為小口,斜肩,深腹,圈足式,亦有少數(shù)為平底;有蓋,蓋作斜坡式屋頂狀;下腹近圈足處亦有穿鼻。罍的器身一般都滿飾花紋,常見紋飾有饕餮紋、龍紋與蕉葉紋等。其衍生式樣有:方體小口圓肩平底式、方體小口圓肩圈足式、方體高頸狹圓肩高圈足式、大口短頸廣肩低體平底式等。繁縟的花紋配以厚重的胎體,顯得深邃神秘,凝重大方。
罍有泥質灰陶、白陶、印紋硬陶、原始青瓷及瓷制品,商、周至兩漢時期的游行器。陶制品以小口短頸,圓肩,深腹圓鼓,平底形為常見。商代后期至西周前期器物肩部有雙鼻,西周后期多無鼻。原始瓷制品在商代以斂口中,深腹圓底為常見,在西周則以低領折肩或帶器鼻、圈足為常見。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61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