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動脈血氣分析標本采集時:
注意事項:
(1)、氧濃度計算方法;21+4*氧流量;如上呼吸機應在化驗單上注明呼吸機
參數(shù)及采血時間。
(2)、采血是指導患者盡量放松平靜呼吸,若患者飲熱水、洗澡、運動,需休
息30分鐘后再取血,避免影響血氣分析結果。
(3)、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技術,消毒面積應較靜脈穿刺大,預防感染。
(4)、做血氣分析時注射器內(nèi)勿有空氣。
(5)、首選橈動脈,必要時選擇股動脈或肱動脈。
動脈血氣分析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血液檢測方法,用于觀察病人內(nèi)環(huán)境的酸堿平衡。
隨著其在臨床的廣泛應用,護士接觸到動脈血采集也相應增加,正確留取和處置標本在減少或消除偶然誤差、保證血氣分析結果的可靠性方面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血氣分析中,血液標本的采集和保存是否恰當,對測定結果有較大影響,特殊情況應采用動脈血作為分析樣本。
動脈采血常用的動脈為股動脈、肱動脈、橈動脈,現(xiàn)將動脈血采集方法的要點介紹如下。 1 動脈血氣采血部位的選擇 理論上從全身任何動脈采集標本均可。
理想部位應該足夠大、表淺易于觸及、穿刺方便;體表側支循環(huán)較多、與大靜脈和神經(jīng)離得盡可能遠;穿刺區(qū)皮膚如有破潰、感染、硬結、皮膚病等,不能進行穿刺取血 [1] 。
動脈血氣分析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血液檢測方法,用于觀察病人內(nèi)環(huán)境的酸堿平衡。
隨著其在臨床的廣泛應用,護士接觸到動脈血采集也相應增加,正確留取和處置標本在減少或消除偶然誤差、保證血氣分析結果的可靠性方面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血氣分析中,血液標本的采集和保存是否恰當,對測定結果有較大影響,特殊情況應采用動脈血作為分析樣本。
動脈采血常用的動脈為股動脈、肱動脈、橈動脈,現(xiàn)將動脈血采集方法的要點介紹如下。 1 動脈血氣采血部位的選擇 理論上從全身任何動脈采集標本均可。
理想部位應該足夠大、表淺易于觸及、穿刺方便;體表側支循環(huán)較多、與大靜脈和神經(jīng)離得盡可能遠;穿刺區(qū)皮膚如有破潰、感染、硬結、皮膚病等,不能進行穿刺取血 [1] 。
(1) 血氣測定應以動脈血為準:靜脈血受各種因素影響較大,其pH值較動脈血低0.02?0.10,危重患者差異更大。
(2) 選取合適的動脈:橈動脈、肱動脈、股動脈,這些部位 穿刺方便,且較安全。 (3) 常規(guī)消毒穿刺局部皮膚,以動脈搏動最強點為中心,直 徑大于5cm。
(4) 穿刺動脈,釆集到動脈血后迅速拔針,即刺入橡膠塞, 壓迫穿刺部位至少5分鐘。 (5) 采血應在患兒安靜時進行,因為嬰兒啼哭、屏氣、掙扎 等均直接影響血氣的數(shù)值,特別是Pa02。
(6) 輕輕轉動注射器將血搖勻。血標本應以肝素抗凝,濕潤 注射器管壁即可。
過多的肝素溶液造成樣本稀釋。 (7) 樣本不應與空氣接觸,應立即送檢,并在檢驗單上注明 氧療方法與濃度、體溫,于lO分鐘內(nèi)測定,否則影響數(shù)據(jù)的正確 性。
如不能立即送檢或測定者,應置于4攝氏度冰箱待檢,但應在2小時 內(nèi)檢測。
血氣分析標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項
(1)采血人員的要求:要選擇責任心強、工作認真、經(jīng)驗豐富,能掌握動脈血氣標本采集方法的醫(yī)務人員。
(2)患者的生理狀態(tài):采血時患者應處于安靜、呼吸穩(wěn)定狀態(tài),如果患者大聲喧嘩、激動等均可導致?lián)Q氣過度使PCOz下降;采血時間宜選在清晨空腹或飯后2h后,因為飯后迷走神經(jīng)興奮,胃黏膜碳酸酐酶作用加強,胃壁細胞向胃液中分泌H,同時大量的HCO進入血液,此現(xiàn)象為“堿潮”,如果此刻采血,則影響檢測結果?;颊叩捏w溫及血紅蛋白濃度對結果也有一定影響,故采血前應預先測定患者的體溫及血紅蛋白的濃度。
(3)采血部位:要選擇淺表、易于觸及、體表側支循環(huán)較多的動脈,如橈動脈、肱動脈、股動脈等。采血時禁止使用加壓繃帶,否則將影響結果的準確性。
(4)采血器材:由于一次性注射器筒與栓之間可通過空氣且摩擦力較大,采血時血液不能自行進入針筒,因此應選用高壓滅菌玻璃注射器或專用配套血氣采血管。
(5)采血過程:使用肝素鈉作抗凝劑,待肝素充分浸潤針筒內(nèi)壁后,將空氣和多余肝素鈉排掉,采血量以2~3ml為宜。血液中肝素的稀釋比例應(6)血標本的儲存:采血后應立即送檢,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nèi)測定,測定時要充分混勻,如需存放,應置于4℃冰箱內(nèi),放置時間不超過1h。存放時間過長,會造成pH下降、PO。下降、PCO。上升,影響檢測結果
二、紅細胞標本問題 未加入抗體或血清 實驗溫度(37℃凝集會下降) 未識別溶血 血清與紅細胞比例不當 離心速度、時間不夠 使用失效或錯誤試劑 實驗結果記錄、解釋錯誤 離心速度過大、時間過長 使用了受到細菌污染的試劑 試驗器皿不干凈 實驗結果記錄、解釋錯誤 患者近期接受了大量ABO血型相容但不同型的紅細胞,如骨髓移植患者,或非O型人接受O型紅細胞 某些ABO基因變異的個體或ABO亞型紅細胞,一些白血病或其他惡性疾病患者的紅細胞ABO抗原太弱,應用抗-A、抗-B試劑未能出現(xiàn)預期的凝集反應 紅細胞獲得性或遺傳性的異常,如獲得性B抗原紅細胞或Tn/T多凝集紅細胞,人血清抗-A、抗-B試劑可能與這些異常的紅細胞反應 使用未洗滌的紅細胞標本,其表面黏附的血漿或血清中含針對抗-A、抗-B試劑中染色劑或其他成分的抗體,出現(xiàn)假陽性反應 患者血清中高活性、高濃度冷自身抗體嚴重致敏(包被)自身紅細胞,以至自發(fā)地發(fā)生凝集,而不是抗體試劑的特異性免疫反應所致 紅細胞表面包被IgG類抗體 三、血清標本的問題 小的纖維蛋白凝集的紅細胞凝塊被誤認為是血液凝集,如使用血漿標本或未完全去除纖維蛋白的血清標本時。
免疫抑制疾病患者血清中ABO抗體減少或消失。老年人ABO抗體減弱 4-6月齡內(nèi)嬰兒血清中ABO抗體陰性或很弱,一般只測正定 血清中不正常濃度和比例的蛋白質(zhì)成分或高分子蛋白增多可引起非特異凝集,如緡錢狀紅細胞的非特異凝集。
血清中含抗-A、抗-B以外的其他紅細胞抗體,如抗-M、抗-I等。 患者接受了ABO血型不同的骨髓移植 患者血清中含有針對紅細胞保護劑的抗體 大量C 1分子由于異常高效價的補體結合抗體抗-A、抗-B作用,結合到紅細胞膜上,遮蔽了A、B抗原位點,不發(fā)生凝集 四、分析和處理 1.重新采集標本,以避免采集、標記、污染等錯誤 2.查詢患者既往病史、輸血史、用藥史、骨髓移植史 3.徹底洗滌標本或試劑紅細胞 4.應用抗-AB、抗-A1、或抗-H檢測紅細胞 5.分析抗篩結果,確定結果是否受同種異型或自身冷抗體干擾 6.室溫孵育30min后,離心觀察結果,以檢測弱的抗原抗體反應 7. 做自身紅細胞做對照,以確定自身抗體的干擾 意外的血清學反應所致的ABO正反定不符 抗體太弱或消失 非正常高濃度的抗-A、抗-B可引起前帶現(xiàn)象 A2、A2B或其他ABO亞型人血清中可能有抗-A1 患者血漿蛋白濃度過高或靜脈輸用了大量大分子藥物等原因,可發(fā)生類似凝集現(xiàn)象,如緡錢狀凝集 冷自身抗體,如抗-I、抗-IH、抗-IA等 自身免疫性溫型抗體 同種抗體/意外抗體 五、ABO正反定不符及其處理 1.抗體太弱或消失 如新生兒、老年人、免疫抑制患者,應注意患者的年齡和診斷 2.非正常高濃度的抗-A、抗-B可引起前帶現(xiàn)象,導致假陰性,將血清稀釋或用EDTA(2.5%)處理可消除 3.A2、A2B或其他ABO亞型人血清中可能有抗-A1, 抗-A1只凝集A1型紅細胞而不凝集A2、O型紅細胞 4.患者血漿蛋白濃度過高或靜脈輸用了大量大分子藥物等原因,可發(fā)生類似凝集現(xiàn)象,如緡錢狀凝集 將血清用生理鹽水稀釋3倍或用鹽水替換技術可消除 5.冷自身抗體,如抗-I、抗-IH、抗-IA等(自凝) a.所有試劑及細胞37℃孵育,37℃下判讀結果 b.將冷自身抗體吸收 c.將血清用0.01mol/L DTT處理和再定型 6.自身免疫性溫型抗體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病人血清中可有溫型自身抗體,37℃反應比室溫強 血清能凝集自身和其他各型紅細胞,若紅細胞上吸附自這種自身抗體,在自身或他人血清中均可出現(xiàn)凝集,正定被誤認為AB型,反定被誤認為O型。
用遞增溫度(22℃,37℃,45℃)洗滌紅細胞后再做血型鑒定 7.同種抗體/意外抗體 室溫下抗-P、抗-M、抗E等,可能出現(xiàn)意外反應,干擾ABO血型鑒定 抗體特異性抗體鑒定,選擇抗原陰性的紅細胞做反定。
動脈穿刺。
以腹股溝韌帶下1.5~2.0 cm股動脈搏動最強處作為穿刺點。常規(guī)皮膚消毒,用左手指和中指摸清股動脈搏動,右手持穿刺針以45°的角度進針,當針尖進入皮下后再次仔細觸診股動脈的走行方向,針尖對準股動脈中央刺入血管,予以固定。
無論穿刺哪條動脈,進針幅度均不應過大,以免刺破對側動脈壁。取全血量1 ml即可拔針,將針頭斜面刺入橡皮塞內(nèi)以免空氣進入影響結果,將注射器輕輕轉動,使血液與肝素充分混合,防止凝血。
穿刺點用無菌棉球重壓5~10 min,避免搓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腫,對有出血傾向、凝血機制不良或有高血壓的患者壓迫時間應適當延長,標本立即送檢。采動脈血氣標本時,防止空氣混入,標本采集后立即送檢,以免細胞代謝耗氧使氧分壓下降,二氧化碳分壓增高造成誤診、誤治,增加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和精神痛苦。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20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