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雪景
(一)拍雪景的用光?
1、拍人像時;除了合理構圖外要盡量避免逆光拍攝,因為人的皮膚與白雪的曝光值相差很大,也就是說照顧了人雪地就會慘白無層。反過來,照顧了雪那么人臉就會曝光不足,色彩悔暗。所以我在拍人像時多用30-60度順光并按手心(女)、手背(男)測光,減4分之1補償曝光(AUTO檔時)拍攝,這樣既能吃到魚,又能品到熊掌。
2、拍風光以“人”作為陪襯時;用10-30度的側光比較好,A檔時正常曝光即可。但也要注意遠、中、近景的比例,及色彩的呼應關系。
3、拍風光時;用光和測光是最鬧心的事,稍有不慎那就是個失敗。(A)我拍雪韻的時候是按高光區(qū)域曝光,那樣拍出來的韻味和線條才有感覺,(B)我拍雪野帶森林時是欠0.5-1檔曝光,因為黑色的樹木干擾相機的測光。(C)我在拍高山雪景時是選在早晚拍攝,因為那時候的光線是很迷人的,而且是按照平均測光拍攝。(D)我在拍小品時主要也是考慮到突出雪地的質感。一般是平均或欠檔曝光。(E)我在拍高調片時,一般選擇“假陰天”或有薄霧的天氣,同時過1-2檔曝光。
(二)為什么在拍雪景時總是曝光不足?
1、首先考慮到固定影像的介質;膠卷和CCD方面。(A)目前在一般的情況下我們所用負片膠卷的寬容度是-3——+2,也就是在拍攝時最多可以欠3檔和過兩檔拍攝,一旦過曝雪地就會失去質感和層次。(B)數碼相機的CCD成像寬容度就更窄,過曝一擋質感和層次就會蕩然無存。
2、現在我們用的掃描儀幾乎都是吃薄不吃厚,底片過厚時掃出來的影像質量就特別差。
3、拍攝雪景時我們周圍的景物不可能都是白色的,其他比雪暗的物體及光影會影像我們的測光,一旦暗色調物體和光影過大過多時,咱們再按過檔曝光的理論行事結果怎樣大家會可想而知。
4、要給后期調整留有余地。上面說過,現在的相機尤其數碼機固定影像的寬容度特別窄如果曝光過檔后再調整將會很困難。如果按我的做法就算是曝光欠一點也不會出現大的疵露,通過后期也就調整過來了。(引自小松博客回答)
如何拍雪景(一)拍雪景的用光? 1、拍人像時;除了合理構圖外要盡量避免逆光拍攝,因為人的皮膚與白雪的曝光值相差很大,也就是說照顧了人雪地就會慘白無層。
反過來,照顧了雪那么人臉就會曝光不足,色彩悔暗。所以我在拍人像時多用30-60度順光并按手心(女)、手背(男)測光,減4分之1補償曝光(AUTO檔時)拍攝,這樣既能吃到魚,又能品到熊掌。
2、拍風光以“人”作為陪襯時;用10-30度的側光比較好,A檔時正常曝光即可。但也要注意遠、中、近景的比例,及色彩的呼應關系。
3、拍風光時;用光和測光是最鬧心的事,稍有不慎那就是個失敗。(A)我拍雪韻的時候是按高光區(qū)域曝光,那樣拍出來的韻味和線條才有感覺,(B)我拍雪野帶森林時是欠0.5-1檔曝光,因為黑色的樹木干擾相機的測光。
(C)我在拍高山雪景時是選在早晚拍攝,因為那時候的光線是很迷人的,而且是按照平均測光拍攝。(D)我在拍小品時主要也是考慮到突出雪地的質感。
一般是平均或欠檔曝光。(E)我在拍高調片時,一般選擇“假陰天”或有薄霧的天氣,同時過1-2檔曝光。
(二)為什么在拍雪景時總是曝光不足?1、首先考慮到固定影像的介質;膠卷和CCD方面。(A)目前在一般的情況下我們所用負片膠卷的寬容度是-3——+2,也就是在拍攝時最多可以欠3檔和過兩檔拍攝,一旦過曝雪地就會失去質感和層次。
(B)數碼相機的CCD成像寬容度就更窄,過曝一擋質感和層次就會蕩然無存。2、現在我們用的掃描儀幾乎都是吃薄不吃厚,底片過厚時掃出來的影像質量就特別差。
3、拍攝雪景時我們周圍的景物不可能都是白色的,其他比雪暗的物體及光影會影像我們的測光,一旦暗色調物體和光影過大過多時,咱們再按過檔曝光的理論行事結果怎樣大家會可想而知。4、要給后期調整留有余地。
上面說過,現在的相機尤其數碼機固定影像的寬容度特別窄如果曝光過檔后再調整將會很困難。如果按我的做法就算是曝光欠一點也不會出現大的疵露,通過后期也就調整過來了。
(引自小松博客回答)。
雪是潔白的晶體物,白色部分占據的面積較大,景物明亮。攝雪景,最好是雪后晴朗天氣。
雪后在陽光下,運用側光和側逆光,最能表現雪景的明暗層次和雪粒的透明質感,影調也富有變化,即使是遠景,也能產生深遠的氣氛。
如果以正面光或頂光拍雪景,由于光線平正或垂直照的關系,不但不能使雪白微細的晶體物產生明暗層次和質感,而且會使物體失去立體感。
但是,逆光或側面光照射在白色面積較大的雪景上,未被雪遮蓋的其它色調的物體必然會因此而容易成為黑色的物體。為使雪景中的白雪和其它色調的物體都能夠有層次顯現,拍雪景就必須采用柔和太陽光線。
正確測光和正確曝光是拍攝雪景照片成敗的關鍵。
正確的曝光是拍攝雪景中最基本的問題。景物上有雪的部分亮度很高,而沒有雪的部分則顯得很暗,這使得各部分的反差很大。大部分的數碼相機其測光值是由景物反光來獲取的,因此如果你直接對著雪景來進行測光,所拍攝出來的畫面會偏暗,此時你必須進行曝光補償才能獲取正常的曝光。
在大面積雪景中,用照相機內測光系統(tǒng)測光,根據顯示的數據拍攝雪景,一般都曝光不足,這是因為照相機的內側光表都是以一定的程序進行測光的,它所顯示的數據是綜合場景中高光部分、中間色調、陰影部分的平均光值。這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可行的,但在雪景中,強烈的反射光往往使測光結果相差1—2級曝光量。在這種情況下,可使用曝光補償,酌情增加1—2級曝光量,也可將照相機對準中間色調物體,采取局部近測,并按此時測得的數據,將相機調到“手動”位置進行拍照。
在下雪天,要獲得一幅雪花飛舞的照片,也如下雨拍攝一樣,應選擇深色背景作襯托;快門速度不宜太高,一般以115至160秒為宜,這樣可使飛舞的雪花形成一道道線條,有雪花飄落的動感。在拍攝大雪紛飛中的人物時,要注意不要讓雪花太接近鏡頭,以免因透視關系讓雪花擋住人的臉部。
拍攝雪景還應充分利用帶雪或掛滿冰凌的樹枝、籬笆墻、建筑物等為前景,提高雪景的表現力,增加畫面的空間深度,加強人們對冰雪的感受。
拍攝雪景用光技巧:雪景因為反光強烈,所以拍攝大面積的雪地時,使用偏振鏡或濾色鏡能夠減少反射光,給相機快門、光圈等更多的操作空間,同時還能提高色彩的飽和度,讓藍天白云更突出。
拍攝雪景曝光技巧:因為雪景反光強烈的特性,如果你直接對著雪景來測光,所拍攝出來的畫面會欠曝偏暗,因為相機會以為場景太亮自動減曝光了,所以要遵循“白加黑減”的原則,注意手動增加1-2檔EV值。
拍攝雪景對焦和快門技巧:想拍出雪花飄落的效果,如果不是鵝毛大雪,雪花落下的場景是出不來效果的。真有大雪落下,就需要精準對焦,可以使用三腳架后利用對焦鎖定等方法抓拍。
擴展資料:
至于為什么拍雪景要加曝光,雪的特性是在地面平鋪開后會產生一種鏡面反光作用,造成雪地表面的特點是:亮度大、反差小,反光率高、層次缺乏、色調單一。景物上有雪的部分亮度很高,而沒有雪的部分則顯得很暗,這使得各部分的反差很大。
大部分的數碼相機其測光值是由景物反光來獲取的,因此如果直接對著雪景來進行測光,所拍攝出來的畫面會偏暗,此時必須進行曝光補償才能獲取正常的曝光。
參考資料來源:中關村在線-初雪正當時 手把手教你如何拍好雪景照
雪景的特點是反光強、亮度高,如果單純拍攝一片白茫茫的大地往往會感覺到刺眼,什么也看不清楚,所以我們最好在拍攝時選擇比較暗的背景,這樣會使雪景與暗處的景物形成明暗反差比較強烈的對比,使整個畫面的層次感顯得比較豐富,如果選擇的背景的亮度也比較高,那么會令觀看者的眼睛很難受的。
二、適當的前景的選擇
拍攝前景的選擇也是相當重要的,由于雪景的特殊性,利用掛滿冰凌或鋪著厚厚的積雪的樹枝、花朵,建筑物等作為拍攝的前景,可以增加空間深度,提高雪景的表現力,使得整個畫面的內涵更加豐富,不至于因為白茫茫的一片而使觀看者產生厭倦的情緒。
三、注意白平衡的調整
雖然雪景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但是隨著時間、周圍景物等的變化,白雪也會表現為不同的白色,所以,在拍攝不同景別的雪景時,還要注意隨時調整數碼相機的白平衡。在雪地里,周圍特殊環(huán)境的影響往往使得數碼相機的自動白平衡功能并不能十分準確,而手動調整的精確程度要勝過自動調整,所以這個時候最好采用手動功能來調整數碼相機的白平衡,這樣拍攝的照片色彩才能被正確還原,才最真實。
白色的天空,地上的雪和白色的墻,大面積的不同白色展現,用手動白平衡能夠更準確的效果,我們對著墻進行的白平衡調試,拍攝效果很真實。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61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