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 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 專題: 分析: 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1、解離: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點取根,因此時間是洋蔥根尖有絲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質量分數為15%的氯化氫溶液和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溫下解離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軟后,用鑷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約10min.3、染色:把洋蔥根尖放進盛有質量濃度為0.01g/mL或0.02g/mL的龍膽紫溶液的培養(yǎng)皿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凈載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將染色的根尖用鑷子取出,放入載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鑷子尖把根尖弄碎,蓋上蓋玻片,在蓋玻片再加一載玻片.然后,用拇指輕輕地壓載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載玻片,既制成裝片.5、觀察:低倍鏡觀察把制成的洋蔥根尖裝片先放在低倍鏡下觀察,要求找到分生區(qū)的細胞,特點是: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有的細胞正在分裂,然后換成高倍鏡觀察. 在觀察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步驟是:解離→漂洗→染色→制片,D正確.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了生物實驗中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的能力;能獨立完成“生物知識內容表”所列的生物實驗,包括理解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
①解離:取根尖2~3 mm,立即放入盛有鹽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溫下解離 3~5min.對于洋蔥根尖,4 min較好;對于大蒜根尖,時間可稍短一些,3 min為宜.②漂洗:取出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約10 min.漂洗時間不能少于10 min,如果 時間過短,染色效果不好.剛開始漂洗的2~3 min內用鑷子攪動,然后浸泡即可.③染色:染色時間為3~5 min.時間不要太長.染色后多余的染液一定要用吸水紙吸凈,否則多 余的染液會在制片過程中繼續(xù)起作用,使整個細胞著色過深,不利于觀察.④制片:把根尖放在載玻片上,加一滴清水,蓋上蓋玻片.關鍵是使細胞分散開.方法是:在蓋 玻片上再放一塊載玻片,用拇指摁住旋轉,或用鑷子的鈍端輕輕敲打.。
結果就是描繪出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簡圖.生物實驗報告《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報告一、實驗目的 1.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識別有絲分裂的不同時期.2.初步掌握制作洋蔥根尖有絲分裂裝片的技能.3.初步掌握繪制生物圖的方法.二、實驗原理 在植物體中,有絲分裂常見于根尖、莖尖等分生區(qū)細胞,高等植 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 程,分為分裂間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可以用高倍顯微 鏡觀察植物細胞的 有絲分裂的過程,根據各個時期細胞內染色體(或染色質)的變化情況,識別該細胞處于有 絲分裂的哪個時期,細胞核內的染色體容易被堿性染料著色.三、材料用具 洋蔥根尖、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鑷子、培養(yǎng)皿、鉛筆、質量分 數為 15%的鹽酸、體積分數為 95%的酒精、質量分數為 0.01g/ml 的龍膽紫(或紫藥水) 四、實驗過程(見書P39) 1.洋蔥根尖的培養(yǎng)(提前 3—4 天) 2.解離:5min 3.漂洗:10min 4.染色:5min 5.制片 6.鏡檢 五、注意 1.解離充分是實驗成功的必備條件.解離充分,組織才能分散,細胞也不 會重疊.2 .漂洗時間一定要足夠,否則細胞染不上色.3 .染色時,染液的濃度和染色時間必須掌握好.特別是染色不能過深,否則鏡下一片紫色,無法觀察.六、討論 1.制作好洋蔥根尖有絲分裂裝片的關鍵是什么?談談你自己的體會.物理實驗報告 化學實驗報告 生物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格式 實驗報告 模板 2.在觀察清楚有絲分裂各個時期的細胞以后,繪出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簡圖,并標明時期.。
結果就是描繪出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簡圖.生物實驗報告《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報告一、實驗目的 1.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識別有絲分裂的不同時期.2.初步掌握制作洋蔥根尖有絲分裂裝片的技能.3.初步掌握繪制生物圖的方法.二、實驗原理 在植物體中,有絲分裂常見于根尖、莖尖等分生區(qū)細胞,高等植 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 程,分為分裂間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可以用高倍顯微 鏡觀察植物細胞的 有絲分裂的過程,根據各個時期細胞內染色體(或染色質)的變化情況,識別該細胞處于有 絲分裂的哪個時期,細胞核內的染色體容易被堿性染料著色.三、材料用具 洋蔥根尖、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鑷子、培養(yǎng)皿、鉛筆、質量分 數為 15%的鹽酸、體積分數為 95%的酒精、質量分數為 0.01g/ml 的龍膽紫(或紫藥水) 四、實驗過程(見書P39) 1.洋蔥根尖的培養(yǎng)(提前 3—4 天) 2.解離:5min 3.漂洗:10min 4.染色:5min 5.制片 6.鏡檢 五、注意 1.解離充分是實驗成功的必備條件.解離充分,組織才能分散,細胞也不 會重疊.2 .漂洗時間一定要足夠,否則細胞染不上色.3 .染色時,染液的濃度和染色時間必須掌握好.特別是染色不能過深,否則鏡下一片紫色,無法觀察.六、討論 1.制作好洋蔥根尖有絲分裂裝片的關鍵是什么?談談你自己的體會.物理實驗報告 化學實驗報告 生物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格式 實驗報告 模板 2.在觀察清楚有絲分裂各個時期的細胞以后,繪出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簡圖,并標明時期。
試劑儀器 洋蔥鱗莖,鑷子,刀片,培養(yǎng)皿,載玻片,蓋玻片,滴管,紗布,吸水紙,酒精燈,顯微鏡;固定液,15%鹽酸,醋酸洋紅染液,95%乙醇。
方法步驟1、洋蔥根尖的培養(yǎng) (1)培養(yǎng)洋蔥生根時,避免用新采收的洋蔥,因它尚在休眠不易生根。如果必須用當年剛采收的新洋蔥培養(yǎng)生根,則應設法打破它的休眠。
常用的方法是用低濃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洋蔥底盤,這樣可以促使其生根。培養(yǎng)過程中,注意每天至少換水一次,以防爛根。
(2)對于頭年收下的洋蔥,可以采用如下方法促使它生根:①選擇底盤大的洋蔥作生根材料。②剝去外層老皮,用刀削去老根(從底盤中央向四周削),注意不要削掉四周的“根芽”。
③用燒杯裝滿清水,放上洋蔥,放置在光照處。水要保持清潔,注意每天換水l~2次。
一般2~3d即可獲得實驗所需材料(根長5cm)。(3)固定時間取材。
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時間是有規(guī)律的。通常在每天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分裂活躍,尤其以下午2時最活躍,可在這時取材。
可以把培養(yǎng)好的洋蔥根用卡洛氏固定液固定起來備用。因為培養(yǎng)一次洋蔥根不容易。
2、解離。用刀片切下長約2~3mm的根尖,放入盛有15%鹽酸和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培養(yǎng)皿中,解離3~5min,使根尖組織的細胞相互分開,待根尖透明酥軟即停止解離。
如果要使解離加快,可以把培養(yǎng)皿放在酒精燈上微微加熱(不可煮沸)3~5 min。待根酥軟后,用鑷子取出。
解離充分是實驗成功的必備條件;解離的目的是用藥液溶解細胞間質,使組織細胞相互分離開。3、漂洗。
把取出的根尖放入清水漂洗約10min,也可以在培養(yǎng)皿口上蒙上—層紗布,用自來水細小的水流漂洗3~5min。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根中多余的解離液。
如果不把多余的解離液洗去,一方面會影響染色效果,因為解離液中含有HCl溶液,而用來染色的染料呈堿性;另一方面還會腐蝕顯微鏡的鏡頭。4、染色。
把漂洗好的根尖置于載玻片上,用鑷子頭截下長約3mm的根尖,其余部分丟棄,在根尖上滴一滴醋酸洋紅染液染色3~5min,如果要使染色加快,可把載玻片在酒精燈的火焰上快速過幾下(不可煮沸)。5、裝片。
在染好色的材料上蓋上蓋玻片,上面再覆一片載玻片,用拇指輕輕壓一下,使根尖組織成為均勻薄層的細胞層。6、鏡檢 (1)低倍鏡觀察 把制成的洋蔥根尖裝片先放在低倍鏡下觀察,慢慢移動裝片,找到分生區(qū)細胞,其特點是: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有的細胞正在分裂。
(2)高倍鏡觀察 找到分生區(qū)細胞后,把低倍鏡移走,換上高倍鏡,用細準焦螺旋和反光鏡把視野調整清晰,直到看清細胞物像為止。(3)仔細觀察 仔細觀察的目的是區(qū)分細胞分裂中各個時期內染色體變化的特點。
可先找出處于細胞分裂中期的細胞,然后再找出前期、后期、末期的細胞,處于間期的細胞數目最多,最容易找到。(4)在一個視野里,往往不容易找全有絲分裂過程中各個時期的細胞。
如果是這樣,可以慢慢地移動裝片,從鄰近的分生區(qū)細胞中尋找。7、繪圖。
在仔細觀察清楚有絲分裂各個時期的細胞的以后,繪出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簡圖。擴展資料:注意事項1、培養(yǎng)產生洋蔥根尖的材料是洋蔥鱗莖。
鱗莖底部接觸水,不能離開水,也不能被水淹。其目的是同時滿足其對水和空氣的需要。
同時要經常換水,因為水中由于微生物的活動和根細胞的活動,代謝產物增多;此外,還由于根細胞的呼吸不斷產生CO2,使水中H2CO3增多,氧氣缺少;微生物,如細菌的大量繁殖也使水質受到污染,這些都不利于根尖生長,所以要經常換水。—般一天至少一次,還要提供適宜的溫度。
2、剪取洋蔥根尖材料時,應該在洋蔥一天之中分裂最活躍的時間,一般在上午11點左右。如果因氣溫影響或不在—上述時間做實驗的話,可以在細胞有絲分裂最盛時取材,放人盛有固定液的培養(yǎng)皿中固定,即浸泡半天到一天。
固定后用75%乙醇沖洗幾次,再放入盛有70%乙醇的小廣口瓶中保存。注意要等根尖長到l~5cm時才能切取,而切取的洋蔥根尖長度是2~3mm。
根據實驗得知,根長到1~5cm時,根的長勢最佳,此時細胞分裂最旺盛,容易找到不同時期的分裂圖象。此時可取生長健壯的根進行觀察,切取洋蔥根尖2~3mm,這個長度要從根的頂端(根冠)開始算起,這個長度已將分生區(qū)包括了進來。
若取材過長,在低倍鏡下尋找分生區(qū)就會很困難。3、根尖培養(yǎng)好以后,裝片制作是否成功,關鍵的步驟是解離。
15%的鹽酸溶液能溶解細胞壁之間的中層物質(胞間質),使組織中的細胞相互分開。否則,在顯微鏡下觀察時,細胞將發(fā)生重疊現象,導致實驗失敗。
解離不充分,細胞重疊;解離過度,細胞會腐爛,所以解離要適度。為達到這一目的,配制的鹽酸濃度要適宜,切取的根尖應立即放入15%的鹽酸中,在室溫下解離10~15min。
解離時間要視室內溫度而定,溫度低,時間稍長,溫度高,時間短。也可手拿鑷子,輕輕按正在解離的根尖,感覺酥軟即可。
4、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根中多余的解離液。如果不把多余的解離液洗去,一方面會影響染色效果,因為解離液中含HCl,而用染色的染料呈堿性;另一方面還會腐蝕顯微鏡的鏡頭。
5、。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70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