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安全意識,為平安護航 “朵朵,你自己在家待會兒,媽媽下去取個包裹,記住不要給陌生人開門哦!”朵 朵媽在離家前囑咐女兒。
“嗯!我知道呢!小兔子都不給大灰狼開門,我能給陌生人開門嗎?”朵朵做出一 副很老練的樣子給媽媽看。 “我的女兒真聰明!安全意識大大的有?。〉葖寢屢粫?,我馬上回來?!?/p>
媽媽鼓 勵道。 “我是誰?。寢屇惴判娜グ?!”朵朵顯然相當自信。
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如果你養(yǎng)成好的習慣,你一輩子都享受不盡它的利息; 如果你養(yǎng)成了壞的習慣,你一輩子都償還不盡它的債務?!焙⒆訒r時能注意自己的安全,就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因為平安是幸福的重要基礎。
養(yǎng)成良好的安全習慣,要注意每一個細節(jié),不能讓四處尋覓機會、時刻想鉆空子的這只名為“傷害”的大灰狼得逞。 對孩子進行哪些安全教育 人的行為70% 以上都是習慣行為。
我們要想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安全習慣,必須要讓其認識到養(yǎng)成好的安全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還要引導其心靈深處對產(chǎn)生好習慣的渴望;特別要建立必須遵守好習慣的約束機制,從而逐漸鏟除“習慣性違章”賴以生存的“土壤”,使新的好習慣得以建立。下面是一些必須養(yǎng)成的安全習慣和必須有的安全意識。
1.記住一些重要信息。孩子要盡可能早地記住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父母的全名及聯(lián)系電話和工作單位、緊急求救電話號碼,以備孩子不小心走散或遇到危險時呼救或及時與父母取得聯(lián)絡。
2.不玩火、水、電。要從小就告誡孩子: 遠離火柴和打火機一類易燃引火物,不可開啟煤氣開關,更不能用手去摸明火;玩鞭炮和焰火時要特別小心; 大人不知情時,不要扭動自來水開關,切不可自己進浴室隨意開啟熱水龍頭,甚至在浴室里推、拉、打、跳; 在湖、河邊上玩耍,要在安全地帶,決不要亂跑亂蹦,以免失足誤入水中; 不能去觸摸正在運轉的電風扇等電器產(chǎn)品,更不可用濕手去摸電器的開關、插頭;千萬不要將手指、別針、回形針等放進插座,以免觸電。
3.遠離尖銳危險品。告訴孩子,不要把鉛筆、筷子、冰棍、玻璃瓶或尖銳的東西拿在手里或含在嘴里到處跑;也不能隨便拿刀、剪或其他尖銳器物當作玩具,這樣不但容易傷了自己還可能會扎傷他人。
當然,孩子大點后,必須教會他正確使用刀、剪等用具。 4.防止異物入體。
不隨便把東西如小石頭、花生粒、瓜子、小紙團等放入口腔、鼻、耳,以免發(fā)生意外;不可拿清潔用品或殺蟲劑噴著玩;不可隨便撿食地上或桌上的東西;不要用塑料袋或棉被蒙頭、把繩子繞在脖子上或躲在柜子、箱子里,以避免窒息之險。 5.避免運動受傷。
教育孩子,不做危險性游戲,在運動或游戲時注意規(guī)則,按順序進行,避免碰撞或因搶奪玩具受傷或受到破損玩具的傷害;教育孩子,盡量不要攀緣登高或從高處隨便跳下;不拿超過自己承受力的東西;更不可在陽臺、窗邊及樓梯口嬉戲,避免發(fā)生墜樓和滾下樓梯。 6.交通出行要注意安全。
從小就要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在馬路上停留和玩耍,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給孩子講解一些交通標志和交通指示燈的意義。野外旅行散步時,教育孩子不得隨便采摘花果,抓捕昆蟲;更不能將野外的花果等物放入口內(nèi),避免中毒等意外事故發(fā)生。
7. 提高警惕,保護自己。告訴孩子,單獨在家時,如有陌生人來訪,不要私自開門,不經(jīng)大人同意,不能吃陌生人給的食物,不接受他人的誘惑,以免被騙。
兒童受傷種類一般有:骨折、挫折傷、擦傷、扭傷等,事故發(fā)生地點最頻繁的就是戶外活動場地、游戲設施等處,例如滑梯、秋千、攀登架等。 幫孩子遠離不健康的模仿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模仿也是孩子的本能,12 周歲以前,孩子對外界事物的認知主要是通過模仿來完成的。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缺少對危險的辨識能力,家長須格外注意,您的安全意識和謹小慎微的習慣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當然,還要幫孩子遠離不健康的模仿。
比如,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為其挑選一些適合觀看 的動畫片、影視劇,讓孩子遠離暴力、血腥的影視劇。 一、將安全教育滲透于游戲和生活中。
安全教育與孩子們的游戲融合在一起,并更多地與生活相結合,孩子就會在玩耍中自己體會到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不安全的,逐漸形成安全意識和應對危險的能力。 二、教育要采用啟發(fā)和誘導的方式。
一些安全忠告,要想讓孩子快樂地接受,不產(chǎn)生逆反心理從而做出更危險的行動,就得講究藝術性。比如,當孩子攀爬的高度超過了規(guī)定以后,要迅速地走到孩子身邊,親切和藹地要求他表演水平式的攀爬;當孩子搭的積木過高時,可以建議孩子造一座寬廣但不是很高的教堂。
愛心提示 *丹麥的孩子兩歲半時就開始接受交通教育,并被邀請加入兒童交通俱樂部;6 歲時,開始在學校接受交通教育;8 歲時,開始知道為實現(xiàn)交通安全目標所應該采取的行動、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的手段和措施。 *芬蘭交通安全教育協(xié)會出版發(fā)行了各種有關交通安全教育的材料和教材,其中最主要的教材是為4 ~ 12 歲兒童編寫并附帶光盤的《兒童交通安全指南》。
其中許多插圖就同一內(nèi)容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對照,給孩子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積極參。
家長要教育孩子保持警惕心,面對危險和不安全因素時學會保護自己,但切忌經(jīng)常對孩子嚇唬和“恐嚇”,給孩子造成壓力。那么在保護孩子的教育方面,家長應該做些什么呢?
1、保持平靜。最好讓孩子不要被你的焦慮打擾,這是保護孩子最應該做的。邁阿密大學對一些在經(jīng)受痛苦的藥物治療的孩子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他們都生活在父母的緊張情緒之下。
2、建立牢不可破的規(guī)則。不坐陌生人的車。拒絕那些自己感覺有問題的東西。逛商場的時候要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并且要講秩序——這些都是好的規(guī)則。在告訴孩子必須遵守怎樣的紀律時,不要說一些不好的話,諸如如果孩子怎么樣就會怎樣之類的“詛咒”和恐嚇,一般性的警告就能奏效。
3、小心的語言警告。如果過分灌輸“陌生人危險”的信息,孩子在遇到危險時就不敢求助陌生人。曾經(jīng)有個孩子因為不敢向陌生人求救,結果錯過了營救隊員,最后消失在大森林中。告訴孩子,有些情況不能跟陌生人走,而不是不能跟陌生人接觸。告訴孩子,如果需要幫助,必須找穿制服的人員、穿工服的銷售人員或者帶孩子的母親。
4、讓孩子了解大人。如果你的孩子要跟某個大人相處較長時間,如保姆或家庭教師,在定人之前應向其他媽媽咨詢?nèi)绾闻c這些人相處,并到有關部門查閱保姆或家庭教師的情況。
5、避開電視新聞。專家建議人們不要讓12歲以下的小孩看新聞。在電視劇中,壞人往往遭報應。但在新聞中,無辜的人卻常常是犧牲品,這對孩子實在是太殘酷了。
6、誠實而簡單。如果你的孩子問一件讓他恐慌的事,要解釋給他聽,但是不要再次嚇到他,同時也不要嚇到自己,以不破壞兩人的安全感為宜。解釋過后,問他怎么想的,及時糾正和驅除那些錯誤的想法,然后離開。
這能讓孩子知道,無論發(fā)生了什么,生活還是會繼續(xù)下去。穩(wěn)定而持續(xù)地增強孩子的安全感,有賴于父母們妥善處理生活中不斷發(fā)生的這些事情。相信自己,這些,也是你們能夠做到的。
孩子們需要基本的安全感,這樣他們才能全神貫注地去探索自己的世界。否則,當孩子處于不熟悉的環(huán)境時就會主動選擇回避,比如新到一所學校、參加新工作的面試、會見陌生人等等。
提高安全意識,為平安護航 “朵朵,你自己在家待會兒,媽媽下去取個包裹,記住不要給陌生人開門哦!”朵 朵媽在離家前囑咐女兒。
“嗯!我知道呢!小兔子都不給大灰狼開門,我能給陌生人開門嗎?”朵朵做出一 副很老練的樣子給媽媽看。 “我的女兒真聰明!安全意識大大的有??!等媽媽一會兒,我馬上回來?!?/p>
媽媽鼓 勵道。 “我是誰啊!媽媽你放心去吧!”朵朵顯然相當自信。
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如果你養(yǎng)成好的習慣,你一輩子都享受不盡它的利息; 如果你養(yǎng)成了壞的習慣,你一輩子都償還不盡它的債務?!焙⒆訒r時能注意自己的安全,就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因為平安是幸福的重要基礎。
養(yǎng)成良好的安全習慣,要注意每一個細節(jié),不能讓四處尋覓機會、時刻想鉆空子的這只名為“傷害”的大灰狼得逞。 對孩子進行哪些安全教育 人的行為70% 以上都是習慣行為。
我們要想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安全習慣,必須要讓其認識到養(yǎng)成好的安全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還要引導其心靈深處對產(chǎn)生好習慣的渴望;特別要建立必須遵守好習慣的約束機制,從而逐漸鏟除“習慣性違章”賴以生存的“土壤”,使新的好習慣得以建立。下面是一些必須養(yǎng)成的安全習慣和必須有的安全意識。
1.記住一些重要信息。孩子要盡可能早地記住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父母的全名及聯(lián)系電話和工作單位、緊急求救電話號碼,以備孩子不小心走散或遇到危險時呼救或及時與父母取得聯(lián)絡。
2.不玩火、水、電。要從小就告誡孩子: 遠離火柴和打火機一類易燃引火物,不可開啟煤氣開關,更不能用手去摸明火;玩鞭炮和焰火時要特別小心; 大人不知情時,不要扭動自來水開關,切不可自己進浴室隨意開啟熱水龍頭,甚至在浴室里推、拉、打、跳; 在湖、河邊上玩耍,要在安全地帶,決不要亂跑亂蹦,以免失足誤入水中; 不能去觸摸正在運轉的電風扇等電器產(chǎn)品,更不可用濕手去摸電器的開關、插頭;千萬不要將手指、別針、回形針等放進插座,以免觸電。
3.遠離尖銳危險品。告訴孩子,不要把鉛筆、筷子、冰棍、玻璃瓶或尖銳的東西拿在手里或含在嘴里到處跑;也不能隨便拿刀、剪或其他尖銳器物當作玩具,這樣不但容易傷了自己還可能會扎傷他人。
當然,孩子大點后,必須教會他正確使用刀、剪等用具。 4.防止異物入體。
不隨便把東西如小石頭、花生粒、瓜子、小紙團等放入口腔、鼻、耳,以免發(fā)生意外;不可拿清潔用品或殺蟲劑噴著玩;不可隨便撿食地上或桌上的東西;不要用塑料袋或棉被蒙頭、把繩子繞在脖子上或躲在柜子、箱子里,以避免窒息之險。 5.避免運動受傷。
教育孩子,不做危險性游戲,在運動或游戲時注意規(guī)則,按順序進行,避免碰撞或因搶奪玩具受傷或受到破損玩具的傷害;教育孩子,盡量不要攀緣登高或從高處隨便跳下;不拿超過自己承受力的東西;更不可在陽臺、窗邊及樓梯口嬉戲,避免發(fā)生墜樓和滾下樓梯。 6.交通出行要注意安全。
從小就要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在馬路上停留和玩耍,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給孩子講解一些交通標志和交通指示燈的意義。野外旅行散步時,教育孩子不得隨便采摘花果,抓捕昆蟲;更不能將野外的花果等物放入口內(nèi),避免中毒等意外事故發(fā)生。
7. 提高警惕,保護自己。告訴孩子,單獨在家時,如有陌生人來訪,不要私自開門,不經(jīng)大人同意,不能吃陌生人給的食物,不接受他人的誘惑,以免被騙。
兒童受傷種類一般有:骨折、挫折傷、擦傷、扭傷等,事故發(fā)生地點最頻繁的就是戶外活動場地、游戲設施等處,例如滑梯、秋千、攀登架等。 幫孩子遠離不健康的模仿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模仿也是孩子的本能,12 周歲以前,孩子對外界事物的認知主要是通過模仿來完成的。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缺少對危險的辨識能力,家長須格外注意,您的安全意識和謹小慎微的習慣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當然,還要幫孩子遠離不健康的模仿。
比如,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為其挑選一些適合觀看 的動畫片、影視劇,讓孩子遠離暴力、血腥的影視劇。 一、將安全教育滲透于游戲和生活中。
安全教育與孩子們的游戲融合在一起,并更多地與生活相結合,孩子就會在玩耍中自己體會到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不安全的,逐漸形成安全意識和應對危險的能力。 二、教育要采用啟發(fā)和誘導的方式。
一些安全忠告,要想讓孩子快樂地接受,不產(chǎn)生逆反心理從而做出更危險的行動,就得講究藝術性。比如,當孩子攀爬的高度超過了規(guī)定以后,要迅速地走到孩子身邊,親切和藹地要求他表演水平式的攀爬;當孩子搭的積木過高時,可以建議孩子造一座寬廣但不是很高的教堂。
愛心提示 *丹麥的孩子兩歲半時就開始接受交通教育,并被邀請加入兒童交通俱樂部;6 歲時,開始在學校接受交通教育;8 歲時,開始知道為實現(xiàn)交通安全目標所應該采取的行動、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的手段和措施。 *芬蘭交通安全教育協(xié)會出版發(fā)行了各種有關交通安全教育的材料和教材,其中最主要的教材是為4 ~ 12 歲兒童編寫并附帶光盤的《兒童交通安全指南》。
其中許多插圖就同一內(nèi)容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對照,給孩子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積極參。
一、可以采用游戲式教育。
(以下圖片均來源于網(wǎng)絡。) 1.交通安全類教育。
模擬場景表演。比如紅燈停,綠燈行 交通規(guī)則。
讓孩子更深刻意識到交通安全的教育。 2.防騙類教育 用扮演壞人,先前就該強調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這時就看孩子的應變能力。
3.常識類教育 生活日常的自我保護,開水燙著要怎樣處理,地震來了要如何躲藏。雷雨時不可以躲在樹下,不可用電子設備。
夏天不要到河里游泳,當然孩子應該到泳池里學游泳。藥品不可誤食,吃藥錢一定要問過爸爸媽媽。
家長不在家時候不要到處亂跑,一定要在家周邊范圍內(nèi)活動。 二、繪本式教育。
可找一些有趣的,繪本書籍給寶寶看。這樣寶寶容易反復記下這些。
1.漫畫式性教育繪本。 這樣的繪本必須無公害,比如《女生特區(qū)》,《男生特區(qū)》。
這些是早期的性教育繪本。可愛的小主人公好奇和希珍,還有超人阿姨俱圣愛,展開了一個又一個有趣的故事。
生動有趣的漫畫,讓孩子輕松了解到自己的身體,從小開始培育和諧溫馨的兩性關系。 2.漫畫式家電安全使用手冊 家電這方面對孩子也是十分危險的,有助于讓孩子了解家電使用。
1、開學心情好,安全用電要記牢。 2、雷雨天切勿接打電話。
3、使用電器手干燥。 4、切勿使用電熱毯。
5、發(fā)現(xiàn)問題速斷電。 6、禁止私自接電線。
7、電腦電器遠離床。 8、人走關燈電源斷掉。
9、晾衣遠離電源線。 10、濕衣勿用電暖器烤。
11、插座避免多家用。 12、寢室內(nèi)禁止起爐灶。
13、因電起火速報警。 3.日常安全教育繪本 4.交通安全教育繪本 5.防騙教育繪本 三、生活體驗式教育 走在路上生活上遇到東西,父母都需要認真耐心講解情況,不斷再三提醒自己孩子。
再過一個月就開學了,孩子進入小學后的安全問題您考慮過嗎?和孩子聊過嗎?如果還沒有,那么跟著我們一起,從現(xiàn)在開始立即行動起來吧!1、帶孩子認識上學的路。
上幼兒園時,要么由父母接送,要么由校車接送,孩子不會單獨上學和放學的。上小學就不一樣了,孩子長大了,父母應該帶著孩子認識上學的路線,從而能夠自己上學和放學,這也是培養(yǎng)孩子獨立能力的好機會。
不管家距離學校遠還是近,從現(xiàn)在開始你可以帶著孩子步行或者坐公交車從家到學校,如果是步行就可以到學校的話,要告訴孩子一些可以記住的標志,這樣可以使孩子很快記住路線:如果要坐公交車去上學的話,要告訴孩子乘坐哪一路公交車可以到學校,到哪一站下車,學校附近有哪些標志性的建筑物等。距離學校近的,剛開始父母可以陪著孩子一起上學,等孩子漸漸熟悉路線后,就可以讓孩子自己上學和放學了。
距離學校較遠的,從安全的角度考慮,父母最好還是接送孩子上學和放學,等孩子上中高年級后再考慮讓孩子自己上學和放學。2、讓孩子記住家里的地址和父母的姓名、聯(lián)系電話,以防萬一。
3、父母從現(xiàn)在開始要告訴孩子在上學和放學的路上,不要在馬路或有危險的地方玩耍、不和陌生人講話,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過馬路要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除了告訴孩子上學和放學路上應該知道的一些事情外,還應告訴孩子一些在學校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在幼兒因時孩子都是由老師監(jiān)護的,在學校除了上課時間其他時間是沒有老師監(jiān)護的,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這個時候孩子們一般都會打鬧嬉戲的,因此也會引發(fā)一些傷害事故,那么應該讓弦子注意哪些事情呢?1、不要離教室太遠,以免上課鈴響后來不及回教室,或者飛奔回教室發(fā)生一些不必要的傷害。2、告訴孩子下課鈴響后不要立即聚集到教室的門口或樓道,以免擁擠造成人身傷害。
3、課間時讓孩子不要追逐打鬧,因為在追趕過程中,前面被趕的人通常會回頭看看后面追他的人,這樣邊跑邊回頭看是很危險的。一是容易撞著別的同學,二是如果同學手中拿著棒子等小物件,那么危險性就更高了。
4、告訴孩子不要和同學玩斗雞,玩斗雞時身體重心不穩(wěn),當向同學進攻時,如果是撞到同學身上,同學易受傷:如果沒撞到同學身上,自己會摔倒或撞到教室的墻上等地方,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曾經(jīng)有同學因為斗雞摔倒把胳膊摔斷的,這些你都可以和孩子交流。
5、不要讓孩子帶陀螺到學校玩,其實陀螺本身是沒有危險的,危險在抽的鞭子。當孩子玩陀螺時。
他的注意力會完全放在陀螺上,陀螺轉到哪,手上的鞭子就甩到哪,危險也就隨之而來了。鞭子抽到同學的身上還好,如果是臉上的話,要么留下血痕,要么傷害到眼睛或者其他部位,造成的后果是非常嚴重的。
除了以上這些要讓孩子知道的一些安全方面的問題外,其他的父母可以在平時生活中慢慢讓孩子知道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不安全的,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希望天下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平安、快樂地成長。
1、通過繪本進行安全教育
當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對很多生活場景都會比較陌生。這時,家長可以借助一些有關安全的兒童繪本,培養(yǎng)孩子的安全意識。
2、通過模擬游戲、情景訓練進行安全教育
生活中很多真實場景,不可能讓孩子接觸到,需要家長模擬或想象一些具有潛在風險的場景,借此教會孩子如何應對的方法。比如,平時和孩子玩的時候,可以模擬失火了該怎么辦,遇到壞人該怎么辦,讓孩子牢記各種緊急情況下應該撥打的電話號碼等等。
3、減輕孩子的恐懼心理
由于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不夠,每當遇到一些突發(fā)情況或緊急事件時,很容易引發(fā)內(nèi)心的恐慌。本來可能不是什么大事,但在孩子眼里或許意味著“天快塌下來了”。所以,家長要盡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突發(fā)事件作為契機,引導孩子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緒,盡可能減輕孩子的恐懼心理。同時,盡量為孩子增加更多的生活經(jīng)歷,讓孩子在生活磨礪中得到更多的鍛煉,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就是這個道理。
1、耐心向孩子講解必要的安全常識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有意識地向孩子講解一些安全常識,許多家長只知道給孩子定下種種清規(guī)戒律,不許這樣,不許那樣,卻懶于對這些限制作進一步的解釋說明,孩子沒有理解家長不允許自已這樣做的理由,認識不到這樣做的危險性,一旦成人不在身邊時,在好奇心或逆反心理的驅使下,他們常常會做出一些危險的嘗試.從而引起一些傷亡事故。所以,家長在向孩子提出一些安全規(guī)范時,應耐心地講清原因。
2、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一方面是指要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孩子學會自已的事情自已做,另一方面是指培養(yǎng)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應多創(chuàng)設機會讓孩子獨立地處理問題,對于發(fā)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家長不要急于干預,而應讓他自已去思考解決問題想辦法。
3、幫助孩子正確認識現(xiàn)實生活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與非、美與丑、善與惡是并存的。有人認為為了保持孩子的童稚和純真,應盡量不讓孩子接觸社會的陰暗面。這種觀點是有失偏頗的,要知道,溫室里的花是經(jīng)不起風吹日曬的,孩子若終日生活在鳥語花香的童話世界中,就不容易了解社會的復雜性,對社會也會缺乏應有的戒備心理。正因為如此,孩子因聽信別人的謊話或受物質引誘而造成走失或拐騙的事件時有發(fā)生。因此,家長應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識,利用講故事、談話、看電視等形式,深入淺出地向孩子說明周圍社會的復雜性,教育孩子不要輕信陌生人的話或隨便跟陌生人走等.
4、訓練孩子的自救技能
知和行是有一定距離的,孩子有時知道要注意安全,但不一定有能力去處理一些帶有危險性的事情,這就需要成人在平時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自救技能。
5、培養(yǎng)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
這涉及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孩子自我保護的一個方面,但常常被人忽略。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可以交流的同齡伙伴,很容易產(chǎn)生心理閉鎖、抑郁、好哭、冷淡等不良的性格傾向,這是許多精神疾病的最初表現(xiàn)。因此,家長應抓住性格還未定型這一有利時機,培養(yǎng)其活潑開朗的性格,以提高孩子的心理調適能力。
小博士文件夾(合適的情況下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
對寶寶的早期安全教育包括兩個方面:
要訓練寶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要經(jīng)常給寶寶講解預防中毒和防止意外傷害的知識。
對寶寶的教育和訓練應遵循以下原則
1.待寶寶神經(jīng)精神發(fā)育達適當程度方可進行。
2.要對寶寶的嘗試和失敗有耐心,成功時要及時給以鼓勵。
3.要在訓練中避免強迫,要引導寶寶高高興興接受訓練,寓教于樂。
另外,在教育和訓練中還要掌握寶寶的心理特點,尤其全家人對兒童的要求和教育方法必須一致,否則會造成兒童心理紊亂。成人對兒童應一視同仁,不能有所偏袒,以免造成寶寶缺乏信心和頑固任性,對培養(yǎng)習慣不利。
有的寶寶常表現(xiàn)一定的抵抗性,喜歡說“不”,對此應采取策略,凡事必須正面誘導,向寶寶提出明確要求并指出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什么不能那樣做。兒童喜學榜樣,模仿性極強,故在飲食、睡眠、遵守交通規(guī)則等生活習慣上,成人應做出良好榜樣,并鼓勵兒童之間相互學習,養(yǎng)成良好習慣,改正缺點。摘自《兒童健康紅寶書-學齡前兒童篇
》,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8年,王新良主編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74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