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野生菌需注意的幾大事項 野生菌味道鮮美,含有脂肪、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粗纖維、多種礦物質(zhì)和多種維生素,經(jīng)常食用菌類,對增進健康、預防疾病、有很多幫助。
而吃菌卻潛藏著中毒的危險。而且,據(jù)資料顯示,一次多食或連續(xù)食用野生菌,會導致人體血糖降低。
因此,即便不中毒,多食野生菌也會出現(xiàn)全身無力的現(xiàn)象。 食菌中毒者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胃腸炎型輕度中毒,臨床表現(xiàn)為劇烈惡心、嘔吐、腹痛等,還有少數(shù)為神經(jīng)精神型,臨床表現(xiàn)為頭昏、惡心、嘔吐,然后出現(xiàn)煩躁、譫妄、幻視等癥狀。
如果中毒嚴重,對人體損害極大,會引發(fā)急性腎功能衰竭或?qū)е滦菘松踔了劳龅母螇乃篮腿苎缘闹卸尽?如何辨別有毒野生菌 一般來說,毒菌的顏色比較鮮艷,有疣,毒菌的帽子上會有疙瘩,還有的有紅斑、溝托、溝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環(huán),一般的毒菌摘斷以后會有漿汁流出來,味道刺鼻。
毒菌還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識別: 1、觀外形。一般毒菌的顏色較可食用菌鮮艷,菌傘上多呈紅紫、黃色或雜色斑點,柄上有環(huán)和托。
2、聞氣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惡臭及苦味,可食菌則有菌固有的香味,無異味。
3、變色試驗。用蔥白在菌蓋上擦一下,如果蔥白變成青褐色,證明有毒,反之則無毒。
毒菌煮熟后遇上銀器往往變黑色,遇蒜丁變藍色或褐色。 4、牛奶試驗。
將少量新鮮牛奶灑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發(fā)生結(jié)塊現(xiàn)象,則可能有毒。 吃野生菌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采自己不熟悉的菌類,尤其是顏色鮮艷的菌子。
食用野生菌不要雜,最好每次食用一種野生菌。 2、采來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為種類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發(fā)生化學反應,沒毒的菌子也變成有毒的了。
加工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像食用牛肝菌,最好的辦法就是先煮熟一下,把毒性減低,以減少中毒發(fā)生的可能性。 3、去市場買菌時,最好買曾吃過的,沒發(fā)生任何危險的菌子,買來后應炒熟炒透后再吃。
4、吃菌時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雖然無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會與酒中所含的乙醇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時最好不要飲酒。
5、吃完菌后如感不適,有惡心、頭暈、嘔吐、看東西不明或幻視、幻聽癥狀應立即前往醫(yī)院治療,萬一來不及就醫(yī),應立即采用簡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藥物,進行催吐、洗胃、導瀉或灌腸等處理,盡快排除體內(nèi)尚未被吸收的殘菌或減緩有毒物質(zhì)的吸收,從而減輕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 經(jīng)過這些處理后,還要盡快轉(zhuǎn)送醫(yī)院診治。
以上是我對于這個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同樣,食用山野菜、野菌最為要緊的是首先要辨認是否有毒, 即使是可以食用的山野菜、野菌也一定要經(jīng)過去毒處理,并確認無 毒才可放心食用。
食用鮮野菌最好采用蒸煮,不宜炒食,而且煮沸 的時間一定要長。一般煮沸需要90分鐘,使菌熟透方可食用。
野菌 經(jīng)過久煮可以揮發(fā)出其菌內(nèi)所含有毒的成分,降低毒素。建議對鮮 野菌的食用量不宜一次食得過多。
教大家兩招簡單鑒別野菌是否有毒的方法:在煮野菌的時候, 在鍋內(nèi)放進幾粒白米飯。如果白米飯變黑,說明那是有毒的,如果 米飯沒有變黑,那就是無毒,可以食用;或者可以把野菌丟入水中 浸泡10多分鐘,若清水變濁或呈牛奶狀混濁,則說明有毒。
警惕食用野生菌中毒 云南是野生菌的王國,具有得天獨厚的野生菌資源。
世界上可供食用的野生菌600多種,中國有360余種,而云南就占了270多種,居全國第一。每年6月至9月,是各種野生菌生長采食季節(jié),也是誤采誤食野生毒菌中毒的高發(fā)季節(jié)。
食用野生菌時,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發(fā)生中毒: 一、不要采自己不熟悉的菌類,尤其是顏色鮮艷的野生菌。 去市場購買野生菌時,最好買曾吃過的,沒發(fā)生任何危險的野生菌。
二、不同品種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加工,萬一其中有一兩朵有毒就麻煩了;況且各種野生菌所含的物質(zhì)不同,混雜起來可能會產(chǎn)生新的有毒物質(zhì),沒毒的菌子也變成有毒的了。 三、野生菌最好是加工徹底熟透了再吃,別急火快炒只圖口感好,燒烤野生菌更是不可取。
例如食用牛肝菌,最好的辦法就是先煮熟一下再炒,以降低發(fā)生中毒的可能性。 四、食用野生菌時最好不要飲酒。
吃野生菌時喝酒會加重中毒,這是因為有的野生菌雖然無毒,但其含有的某些成分會與酒中所含的乙醇起化學反應,或促進毒素吸收而加重中毒。 五、食用野生菌最好不要過量。
最常見的是“見手青”(又叫紅牛肝菌)這類有一定毒性的野生菌。哪怕加工得再好,如果吃得過多,毒素在體內(nèi)積蓄起來,超過人體的解毒極限,后果可想而知。
六、吃完野生菌后如感不適,有惡心、頭暈、嘔吐、看東西不明或幻視、幻聽等癥狀應立即前往醫(yī)院治療。
食用菌的藥用價值 一、概述 古今中外,眾多地域眾多人群都將食用菌作為特殊食品,古羅馬人將食用菌列為“上帝的食品”,只有節(jié)日才食用,古希臘人認為食用菌能提高武士的戰(zhàn)斗力,中國人也將“山珍”的美譽歸于了食用菌的一種——猴頭。
中醫(yī)還將多種食用菌列入了中藥,如明代李時珍列入《本草綱目》的木耳、銀耳、榆耳、側(cè)耳、茯苓、馬勃等。 世界很多地區(qū)的居民多年來都有采食野生食用菌的習慣。
近代科學研究分析也證實了食用菌作為美味佳肴當之無愧,食用菌不但味美,而且營養(yǎng)豐富,并極具保健食療功能。 二、營養(yǎng)價值 評價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主要在蛋白質(zhì)及其氨基酸組成、碳水化合物、脂肪及其組成、維生素、礦物質(zhì)和膳食纖維六大營養(yǎng)要素的含量和比例。
從總體上說,食用菌是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維生素、礦物質(zhì)和膳食纖維的優(yōu)質(zhì)美味食物。 1。
蛋白質(zhì) 食用菌蛋白質(zhì)含量高,氨基酸種類齊全且比例平衡。據(jù)分析測定,食用菌蛋白質(zhì)的含量(按干重計)為19。
37%,大大高于小麥、水稻、玉米、谷子等糧食作物,也高于多數(shù)蔬菜水果。 蛋白質(zhì)是生命的存在方式,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zhì),組成蛋白質(zhì)的20種主要氨基酸中,有9種是必須氨基酸,必須氨基酸是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須從食物中直接攝取。
這9種必須氨基酸是賴氨酸、色氨酸、蘇氨酸、甲硫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組氨酸和苯丙氨酸。 食用菌正是蛋白質(zhì)和必須氨基酸的很好來源。
此外,香菇中的多種酶可以糾正人體酶的缺乏癥。 2。
脂肪和不飽和脂肪酸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膳食中動物性食物比例逐漸增加,特別是在較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眾所周知,動物性食物蛋白質(zhì)含量高于植物性食物,而且氨基酸種類比較齊全,比例平衡。
但是,脂肪含量也大大高于植物性食物,且飽和脂肪酸占較大比例。攝入過多的動物脂肪不但會引起發(fā)胖,還易引發(fā)某些心腦血管系統(tǒng)的疾病。
而食用菌蛋白質(zhì)含量高,可與肉類相媲美,但是脂肪含量卻極低,僅為干重的0。6%~3%,是很好的高蛋白低能值食物。
在其很低的脂肪含量中,不飽和脂肪酸占有很高的比例,多在80%以上。 不飽和脂肪酸種類很多,其中的油酸、亞油酸、亞麻酸等可有效地清除人體血液中的垃圾,延緩衰老,還有降低膽固醇的含量和血液粘稠度、預防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和腦血栓等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作用。
3。碳水化合物和多糖 食用菌的營養(yǎng)成分中40%~82%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生命活動的能源物質(zhì)。
食用菌碳水化合物中的水溶性多糖和酸性多糖有較強的抗腫瘤活性。 4。
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 維生素是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成分,缺少維生素會引起多種疾病,如缺少維生素A易患夜盲癥,缺少維生素B易患口角炎,缺少維生素C易出現(xiàn)敗血癥,缺少維生素D易出現(xiàn)佝僂病,缺少維生素E會引起不育癥。 食用菌含有多種維生素,如維生素A、B、C、D、E、泛酸、吡哆醇、葉酸、菸酸和生物素。
據(jù)測定,每100克鮮草菇中維生素C含量高達206。27毫克,這在蔬菜和水果中都是達不到的。
香菇的維生素更加豐富,除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和菸酸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原,每克干香菇含維生素D原高達128個國際單位,是大豆的21倍,紫菜的8倍。 一個正常人每天需要維生素D為400國際單位,這樣每天食用3~4克香菇就可滿足對維生素D的需要。
維生素D是鈣質(zhì)成骨的必須因素。所以,多食香菇可有效地預防軟骨病。
食用菌是人類膳食所需礦物質(zhì)的很好的來源。其最大量的礦物質(zhì)是鉀,占總灰分的45%左右,其次是磷、硫、鈉、鈣,還有人體必需的銅、鐵、鋅等。
平菇含銅量居食用菌之首,每百克干菇含銅量達60毫克,是豬肉的100多倍,面粉的40多倍,大米的90多倍。 三、保健和藥用價值 食用菌的保健和藥用價值很多,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機體綜合免疫水平 長期食用食用菌,能增強機體綜合免疫水平。
食用菌的多種藥用作用都是通過這些免疫水平的提高達到的,而不是像西藥那樣直接作用。也正因如此,食用菌成了我國傳統(tǒng)的中藥,在古代多種農(nóng)書醫(yī)書中都有固本、益氣、補中、解毒等功用的記載。
在食用菌生產(chǎn)實踐中,人們觀察到,在香菇采收季節(jié)采菇工人不患感冒。 2。
抗腫瘤 科學研究表明,眾多的高等真菌是抗癌新藥的重要來源之一?,F(xiàn)已發(fā)現(xiàn),現(xiàn)已廣泛栽培的香菇、平菇、雙孢蘑菇、木耳、毛木耳、金針菇、滑菇、靈芝、灰樹花、猴頭、蜜環(huán)菌、假蜜環(huán)菌等,野生菌松茸、苦白蹄、香栓菌、樹舌、云芝等都有抗腫瘤作用,香菇、金針菇、滑菇和松茸的抗腫瘤活性分別達80。
7%,81。1%,86。
5%和91。8%。
食用菌中抗腫瘤的活性成分主要是多糖、多糖肽、雙鏈RNA等。 3。
預防和輔助治療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 常見的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有高血壓癥、高血脂癥、動脈粥樣硬化、腦血栓等。長期食用食用菌,能有效地預防這些疾病,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也有較好的輔助療效。
實驗表明,高血壓和高血脂患者每天食用0。5公斤平菇,20天就可明顯見效。
有關醫(yī)學研究還表明,長期食用香菇、平菇、金針菇等食用菌,可以降低人體血清中膽固醇的含量;木耳和毛木耳含有破壞血小板凝。
有毒野生菌種類及識別 1、毒傘類:此類野生菌中毒死亡率較高,誤食后死亡率大約為75%(另有報道為90%),此類野生菌的特征是:菌帽有不規(guī)則的點狀突疣,菌干附有“套裙”;菌株質(zhì)松脆易折,口嘗少許無味或者微甜、麻;食用后4—6小時左右出現(xiàn)中毒,8—10小時后死亡。
根據(jù)中毒后生還者稱:“開始時‘天旋地轉(zhuǎn)’、眼前發(fā)黑、口吐白沫、瞬時人事不省”。最常見的有:(1)白羅傘,又名白毒傘,祿豐部分地區(qū)習稱“白麻母雞”。
(2)黃羅傘,又名黃毒傘。(3)麻羅傘,又名麻母雞、麻毒傘。
2、致幻菇類:此類毒菇的形狀與可食用“紅蔥菌”極為相似,只能從菌干(俗稱菌腳)上區(qū)分。中毒癥狀以產(chǎn)生幻覺為主,主要表現(xiàn)為:失去平衡(站立不穩(wěn))視物重疊、勿大勿?。ㄋ追Q看見小矮人),或者飄然如在霧中,嚴重者視覺迷幻可持續(xù)2—3周。
最常見的有:(1)麻腳蔥。又名紅氈帽,菌帽暗紅色,菌腳表面具有縱向的網(wǎng)狀紋理、狀如蛇背之皮,口嘗微甜清香。
(2)細腳蔥。又名小蔥菌,形狀與紅蔥菌相似,但菌腳細小,從外觀上看有“頭重腳輕”的感覺。
一般來說,毒菌的顏色比較鮮艷、有疣、毒菌的帽子上會有疙瘩,還有的有紅斑、溝托、溝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環(huán),一般的毒菌摘斷以后會有漿汁流出來,味道刺鼻。毒菌除從種類上識別外,還有以下方法:一是外形。
一般毒菌的顏色比可食用菌鮮艷,菌傘上多呈紅紫、黃色或雜色斑點,柄上有環(huán)和托。二是氣味。
毒菌往往有辛辣、惡臭及苦味??墒尘膭t有菌的固有香味,無異味。
毒菌的味道多辛酸苦辣。無毒的則很鮮美。
三是變色試驗。毒蘑菇采后易變色;無毒蘑菇則不同,不易變色。
用蔥白在菌蓋上擦一下,如果蔥白變成青褐色,證明有毒,反之則無毒。毒菌煮熟后遇大蒜頭變藍色或褐色。
煮蘑菇時,鍋里放燈芯草同煮,煮熟后,如燈芯草變成青綠色,證明有毒;如果是黃色,則無毒。煮蘑菇時,毒蘑菇能使銀器具變黑。
四是牛奶試驗。將少量新鮮牛奶灑在野生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發(fā)生結(jié)塊現(xiàn)象,則可能有毒。
俗話說:“ 春吃鮮花夏吃果,秋食野菌冬喝湯?!?/p>
冬季吃野生菌既飽了口福,又有養(yǎng)生的功效。菌類的蛋白質(zhì)含量大大超過其他普通蔬菜,同時避免了動物性食品的高脂肪、高膽固醇危險。
菌類含有多種維生素,鐵、鋅、銅、硒、鉻含量較多,經(jīng)常食用可補充微量元素的不足。 1、黑木耳 含有蛋白質(zhì)約10% ,同時富含鐵、鈣、磷、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和C等有效的營養(yǎng)物質(zhì)。
其豐富的纖維素和一種特殊的植物膠質(zhì),能促進胃腸蠕動,促使腸道脂肪食物的排泄,減少食物脂肪的吸收,有減肥作用。 2、蘑菇 有著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高纖維素的特點,其中的維生素B1、尼古丁酸等的含量高于其他菌類。
它還含有一種抑制腫瘤生長的物質(zhì),有明顯的抗癌作用。挑選蘑菇時應選擇色白、莖粗、傷痕少的。
由于容易氧化變色,洗凈后在清水中浸泡,以隔絕空氣,但不適用于鐵質(zhì)容器浸泡,否則將變成黑色,味道也不好。 3、香菇 除了富含維生素B2等B群以外,還含有可以預防膽固醇過高引起的動脈硬化等的β-葡萄糖苷酶,具有能阻擋紫外線功能并富含生成維生素D的麥角酶等多種營養(yǎng)。
選購香菇時,中等個頭且均勻,菌傘肥厚,蓋面細滑,菌柄短而粗壯的香菇是購買時的首選哦! 4、金針菇 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粗纖維、維生素B1、B2等維生素B群以及人體所需的八種氨基酸等有益成分,含鋅量也較高,有促進健腦的作用。選購金針菇時應選擇純白色、淡黃色或黃褐色新鮮亮澤的,持有一定水分,菌蓋和莖無斑點、無缺損、無皺縮的。
5、草菇 肉質(zhì)脆嫩、味道鮮美。草菇維生素C含量高,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提高機體免疫力。
而且其能夠減慢人體對碳水化合物的吸引,適合妊娠糖尿病媽媽食用。 6、杏鮑菇 含豐富糖質(zhì)和蛋白質(zhì)。
可促進人體對脂類物質(zhì)的消化吸收和膽固醇的溶解。預防和抑制腫瘤,利尿、健脾胃、助消化。
挑選的時候要選擇外形別致,實體肥大粗壯的。 7、蟹味菇 含食物纖維、鈣、維生素D和B2,可以解決便秘和降低膽固醇。
挑選蟹味菇的時候,要選擇傘部很小、顏色鮮艷,莖部豎直的。 8、豬肚菇 營養(yǎng)價值豐富,含有蛋白質(zhì)、糖份、脂肪、維生素和鐵、鈣等微量元素,口感脆嫩,味甘淡,炒燉皆宜。
9、袖珍菇 又稱為小平菇,含有蛋白質(zhì)、糖份、脂肪、維生素和鐵、鈣等微量元素,氨基酸含量豐富,長期食用有降低高血壓和降低膽固醇含量的功能。 。
有毒野生菌種類及識別
1、毒傘類:此類野生菌中毒死亡率較高,誤食后死亡率大約為75%(另有報道為90%),此類野生菌的特征是:菌帽有不規(guī)則的點狀突疣,菌干附有“套裙”;菌株質(zhì)松脆易折,口嘗少許無味或者微甜、麻;食用后4—6小時左右出現(xiàn)中毒,8—10小時后死亡。根據(jù)中毒后生還者稱:“開始時‘天旋地轉(zhuǎn)’、眼前發(fā)黑、口吐白沫、瞬時人事不省”
最常見的有:(1)白羅傘,又名白毒傘,祿豐部分地區(qū)習稱“白麻母雞”。
(2)黃羅傘,又名黃毒傘。
(3)麻羅傘,又名麻母雞、麻毒傘。
2、致幻菇類:此類毒菇的形狀與可食用“紅蔥菌”極為相似,只能從菌干(俗稱菌腳)上區(qū)分。中毒癥狀以產(chǎn)生幻覺為主,主要表現(xiàn)為:失去平衡(站立不穩(wěn))視物重疊、勿大勿?。ㄋ追Q看見小矮人),或者飄然如在霧中,嚴重者視覺迷幻可持續(xù)2—3周。最常見的有:
(1)麻腳蔥。又名紅氈帽,菌帽暗紅色,菌腳表面具有縱向的網(wǎng)狀紋理、狀如蛇背之皮,口嘗微甜清香。
(2)細腳蔥。又名小蔥菌,形狀與紅蔥菌相似,但菌腳細小,從外觀上看有“頭重腳輕”的感覺。 一般來說,毒菌的顏色比較鮮艷、有疣、毒菌的帽子上會有疙瘩,還有的有紅斑、溝托、溝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環(huán),一般的毒菌摘斷以后會有漿汁流出來,味道刺鼻。毒菌除從種類上識別外,還有以下方法:一是外形。一般毒菌的顏色比可食用菌鮮艷,菌傘上多呈紅紫、黃色或雜色斑點,柄上有環(huán)和托。二是氣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惡臭及苦味??墒尘膭t有菌的固有香味,無異味。毒菌的味道多辛酸苦辣。無毒的則很鮮美。三是變色試驗。毒蘑菇采后易變色;無毒蘑菇則不同,不易變色。用蔥白在菌蓋上擦一下,如果蔥白變成青褐色,證明有毒,反之則無毒。毒菌煮熟后遇大蒜頭變藍色或褐色。煮蘑菇時,鍋里放燈芯草同煮,煮熟后,如燈芯草變成青綠色,證明有毒;如果是黃色,則無毒。煮蘑菇時,毒蘑菇能使銀器具變黑。四是牛奶試驗。將少量新鮮牛奶灑在野生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發(fā)生結(jié)塊現(xiàn)象,則可能有毒。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00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