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象征高潔。
1.【文學意義和象征】
〖中國文學與民俗中的蓮花〗
蓮與文化關系最深的是中國,在中國蓮花被崇為君子,自古以來,中國人便喜愛這種植物,認為它是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征,因此詩人有“蓮生淤泥中,不與泥同調”之贊。在中國文學里,與蓮有關的詩詞歌賦不計其數。
《群芳譜》中說,“凡物先華而后實,獨此華實齊生。百節(jié)疏通,萬竅玲瓏,亭亭物華,出于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焙笥兄芏仡U的《愛蓮說》,把蓮和各種類型的人物聯(lián)系起來,“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影響深遠?!侗静菥V目》說:“夫蓮生卑污,而潔白自若;南柔而實堅,居下而有節(jié)??赘[玲瓏,紗綸內隱,生于嫩弱,而發(fā)為莖葉花實;又復生芽,以續(xù)生生之脈。四時可食,令人心歡,可謂靈根矣蓮花代表什么象征意義!”
2.〖佛教〗
在佛教問世后,佛教徒也采取了以蓮花為佛教的主要象征。據說后來成為佛祖的悉達多太子出世后,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蓮。所以蓮就成了他誕生的象征。從公元一世紀左右開始,佛祖的塑像便已常常是在蓮臺上的坐像了,他的坐姿,或為蓮花坐或為吉祥坐,成為佛教僧人打坐時的典型坐法。按照大日經的解釋,“左足先著右上,右足次著左上,名為蓮花坐;單足著右上,名為吉祥坐?!狈鸾掏较嘈派從芊磻扌谐潭?,認為高僧誠心念佛,則西方七寶池中即生蓮花一朵,若能精進,則其花漸大,倘或退惰,則其花萎落。又相信:“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往生阿彌陀佛剎者,皆于七寶池蓮華中化生?!?/p>
蓮隨著佛教,流傳到亞洲的每個角落。在爪哇的婆羅浮圖佛壇上,在緬甸的蒲日古城,泰國的素可泰市和高棉的吳哥窟等地的大廟里,在斯里蘭卡的鐘形塔里,巴厘島的葬藍上和西藏的符箓上,都可以看到蓮的圖畫,西藏的喇嘛教佛教著名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彌吽”中,其中的“叭彌”的意思便是蓮花。
蓮花在中國有深邃的文化淵藪。唐代將佛教立為國教后,蓮花備受人們敬愛。佛祖釋迦牟尼的家鄉(xiāng)盛產荷花,因此佛教常以蓮花自喻?!侗静菥V目》載:“釋氏用為引譬,妙理俱存”。佛國也指蓮花所居之處。也稱“蓮界”。佛經稱“蓮經”,佛座稱“蓮座”或“蓮臺”,佛寺稱“蓮宇”,僧舍稱“蓮房”,架裟稱“蓮衣”等等。蓮花圖案也成為佛教的標志。佛教的建筑、裝修、器物也都有蓮花圖案。
3.1。內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據,起決定作用的是內因。
2。學習的好壞取決于自己的努力。
3。內需同樣是經濟發(fā)展所必須的;自力更生原則
你可以這樣反駁:
1。外因對事物的發(fā)展起加速或延緩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外因與內因地位無高低之分。
2。舉自己的例子(學習環(huán)境問題)
3。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要積極應對國際競爭,擴大外需;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要求
反方的說法只有在人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條件下才能成立,所以,如果人不具有或者不夠主觀能動性是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的,例如,在成長中的兒童,心智發(fā)育都不夠成熟,來自外界的力量很容易對他們產生或好或壞的影響。那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來說,父母民主、開明的教養(yǎng)方式對兒童健康人格的發(fā)展能起到促進的作用,而粗暴、溺愛的教養(yǎng)方式則容易導致兒童的不健全人格。心理學是有這樣的研究證明的。這就是教育的意義所在了。所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是沒道理的。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是一種偏激的說法,雖然這樣的事例也有,但是卻不是全部人都是這樣的。是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還要看這個人自身的能力,如果他“近”了“朱”而不去學習,那么他也不會“赤”;如果他“近”了“墨”而不染惡習,反而去幫助“墨”,那么他們兩個人都會變“赤”。
其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讀多了也會覺得不通。一個壞人和一個好人在一起,那么這兩個人都會變成好人還是壞人呢?若是前者,那豈不是全天下人都會變成好人?若是后者,那豈不是全天下人都會變成壞人?
比如說警察,他們每天都和小偷、盜賊打交道,難道每個警察都會變成小偷、盜賊嗎?再說那些小偷、盜賊,他們每天都和警察打交道,難道每個小偷都能變成像警察一樣的好人嗎?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萬事都不會有絕對性,再肯定的事實也有可能被扭曲,還是說“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好!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07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