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反常的我》是一本由[美]米歇爾·斯凱恩著作,成都時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裝圖書,本書定價:49.8,頁數(shù):2020-8-1,特精心從網(wǎng)絡(luò)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嘿,反常的我》讀后感(一):與自己和解
童年的經(jīng)歷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深遠而重大的,一個人的性格、習慣、思維方式,大多是在童年時就固定成型的,就像今天網(wǎng)絡(luò)上很流行的一句話所說的那樣: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則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一個人的童年所受到的最大的影響,一定是來自他的家庭,“原生家庭”也是最近幾年在國內(nèi)興起的概念,我們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上就會看見很多網(wǎng)友在相關(guān)話題下控訴原生家庭給自己帶來的痛苦和傷害。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孩子長大后,拼盡全力地想要擺脫原生家庭籠罩的陰影,也有一些孩子,就在原生家庭的泥沼里越陷越深,并給下一代惡性循環(huán)。
作者把這樣的人生烙印稱之為“核心信念”,是我們認知外界環(huán)境、挖掘其中意義的參照物,就像書中所說的那樣:“每個人都擁有核心信念,童年早期形成的信念會影響我們成年后的信念,他們指導(dǎo)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p>
這些從親密關(guān)系中形成的負面影響,又不可避免地被長大后的我們帶進了另一種親密關(guān)系中,漸漸地我們會迷惑,為什么在親密關(guān)系中,我變成了另一個人?
在原生家庭中,很多父母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愛”孩子的,那些發(fā)自內(nèi)心的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的父母,反而更有可能為孩子帶去那些不好的核心信念。我們不會懷疑他們給予孩子的愛是真誠的,但在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中,樸素的情感并不足夠,愛不等同于情感連接,如果想要建立起這種連接,那么做父母的首先自己得是一個能夠認識和理解大部分情緒的人,也必須懂得細心觀察孩子的成長,同時還要有意愿為了解自己的孩子而付出努力和精力。然而令我們感到遺憾的是,很少有父母能夠同時做到這些,父母心中的“為你好”,事實上并不能為孩子提供一個快樂的、有情感連接的生活所必需的養(yǎng)料。
無論是作者寫這本書,還是我今天向大家介紹這本書,我們的目的都不是讓大家拿著書中的標準去對照著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進而去埋怨自己的父母。實際上,在我們解讀童年留下的核心信念時,更重要的目的,是讓我們理解,理解父母是如何在我們的成長中影響我們的,只有完成了這樣的理解,我們才能不把這種悄然無聲的傷害再傳遞下去,才能夠讓我們的孩子擁有那些我們曾經(jīng)缺失了的東西,而這個過程本身,也是我們對童年的一種救贖。
我們這一代人或許不是那么幸運,畢竟在我們的成長中,“做一個好的父母”的觀念還沒有在我們的父母那一輩人中形成意識,雖然把孩子辛辛苦苦養(yǎng)育成人已經(jīng)是一項很艱難的事業(yè)了,但當我們能夠認識到來自童年的缺失的時候,還是會對過去帶著一絲遺憾。
然而,我們這一代人又是幸運的,在我們尚未成為父母或是剛剛成為父母不久的年紀,我們能夠重新認識自己的,認識自己的童年里那些核心信念,我們能夠早一點懂得不讓曾經(jīng)經(jīng)歷的不良因素成為一種惡性循環(huán)。
正因為我們懂得了要用很長時間去和自己的童年和解,所以我們會更加希望,我們的孩子,不用在長大后治愈童年。
《嘿,反常的我》讀后感(二):被拋棄的恐懼&一些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小技巧
害怕被拋棄的人,有時候會表現(xiàn)得像貓一樣。
有一個朋友這樣描述:“像一只小貓想要伸出爪子表示交好,又默默縮回怕受傷害,只要有一分可能,就鴕鳥式地縮進砂礫?!?/p>
書上說,童年時期形成的依戀模式會對成年后的依戀模式產(chǎn)生至關(guān)重要的影響。在我們還是嬰兒時,如果我們被拋棄,我們就會無法存活。安全感是一種依戀,始于生存的本能需要。所以有的人要用一生治愈童年。我看到一個博主,由于童年得不到媽媽的愛,長大了也一直耿耿于懷,常常在心里質(zhì)問媽媽為什么不愛我,后來這種情緒遷移到交往的戀人身上,甚至影響了自己的戀愛。她的整個戀愛的過程都是不正常的。
擁有拋棄信念的人常常會心理暗示:愛我的人會離開我或者死去,沒有人能夠陪伴我,曾經(jīng)的至親都會不知不覺地消失,我將孤獨一生。這樣的心理暗示常常會帶來相同的結(jié)果,因此有的人說,我的命就是這樣,我認命了。但是,我們還是需要認清楚自己的核心信念,分析到底是什么使我們痛苦,了解自己,認識自己,不要責怪自己,埋怨他人。
這本書教會了我們一些不錯的方法,去處理人際關(guān)系。
自我表露:釋放出自己隱藏的一面。
有時候適當?shù)谋┞蹲约?,哪怕是自己脆弱的一面,也會讓人看到你的可愛。人無完人,總是假裝自己很完美是很累的?!读瞬黄鸬柠溕獱柗蛉恕防锏呐?,對自己的身材和妝容打扮有細致的要求,對丈夫照顧周到,從來不在丈夫面前展示自己的素顏。然而就這樣一個完美的人,丈夫還是出軌了自己的懵懂小秘書?!督^望主婦》里布里的老公要離婚的理由,竟然也是厭倦這樣完美的生活。所以,沒有必要刻意隱藏自己的不足,刻意改正缺點,但是真沒必要假裝完美。
學會傾聽:健康溝通的重要組成部分。
真正的傾聽是要給對方合理的反饋,而不是簡單地聽到對方的一詞一句。電視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丈夫一邊看報一邊聽妻子說話的情景,有時候丈夫并沒有將妻子的話聽進去,只是當做普通的嘮叨?!栋谅c偏見》的開場,貝內(nèi)特先生對貝內(nèi)特夫人的話顯然也是不在意的,并沒有給予對方滿意的回答,這或許就是他們婚姻幾十年的相處模式,簡單平淡且枯燥。
要學會主動傾聽,首先要能用自己的語言重述對方的話,這代表字面意思上的理解。然后針對不清楚的地方進行提問,確保理解透徹。最后,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這叫反饋。需要注意,反饋需要及時、誠實、支持。
表達需求:如果你不說,別人也不知道你痛苦。
《大話西游》里的唐僧雖然啰嗦得讓悟空分分鐘想自殺,但是他有句話說對了“你想要你就說啊,你不說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如果我們心里隱藏了太多沒被滿足的需求,那么我們的痛苦是很難被消除的,因為別人根本不知道如何幫助你。
我經(jīng)常接觸一些成績差的學生,他們很想學好,但是面對老師的詢問卻一言不發(fā)。這樣就很難去針對他們的某個弱項去進行提升。老師自己去識別需要幫助的地方是困難而耗時的。雙方都需要花費巨大的時間成本。
所以,一定要識別自己的需求,表達自己的需求。雖然需求不一定能得到滿足,但是表達需求能夠讓我們消除誤解。
以上是這本書提供的部分技巧,還有很多有用的練習,可以跟著書學習嘗試一下。
《嘿,反常的我》讀后感(三):親密關(guān)系里,你也變成了另一個人嗎?
《嘿,反常的我》 書評
文:冰
為什么我們越是盡情投入某段關(guān)系中,就越容易搞砸?
為什么我們越想擁有某些東西時,越會像小孩子一樣無助、苦鬧、崩潰?
為什么我們會在最在乎的人面前呈現(xiàn)最“壞”的自己?
心理學家米歇爾·斯凱恩認為,這一切都與我們的童年經(jīng)歷相關(guān)。童年經(jīng)歷會讓我們體驗到被拋棄感的恐懼,形成對我們一生都有重要影響的核心信念。
在《嘿,反常的我》這本書中,米歇爾分析了我們幾乎所有人在童年會形成的核心信念:被拋棄感、多疑和虐待、情感剝奪、自我否定、失敗。這五種核心信念會觸發(fā)被拋棄的恐懼,影響到我們成年后處理感情、生活問題的方式。
米歇爾博士將納與承諾療法( ACT )、圖式療法和辯證行為療法( DBT )結(jié)合起來,幫我們理解過往經(jīng)歷是如何導(dǎo)致了當前的關(guān)系處境和問題的,并教給我們深入理解自己與他人的方式,尤其是自己在親密關(guān)系中表現(xiàn)反常的根源,并教我們一步步去覺察、識別、分析、改變原有的不良行為和情緒,形成新的健康的自我行為習慣。
米歇爾·斯凱恩是美國關(guān)系心理學家、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賴特學院心理學博士、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心理學博士后。她曾在全球30多家出版物上發(fā)表文章,并出版了多部心理學作品。
米歇爾非常擅長運用納與承諾療法、圖式療法和辯證行為療法等幫助人們疏解憤怒、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修復(fù)個體創(chuàng)傷,解決關(guān)系問題。 米歇爾說:如果你想擺脫你所面臨的痛苦,那你必須去認識它,了解它的根源。
下面,讓我們跟隨米歇爾博士,一起來探尋親密關(guān)系的根源吧。
1. 你為什么總是害怕被拋棄?
童年的經(jīng)歷創(chuàng)造了我們的故事,這些故事影響著我們的一生。在性格形成初期,我們與照顧者的關(guān)系形成了不同的依戀模式,會對成年后的依戀模式產(chǎn)生至關(guān)重要的影響。
越能獲得持續(xù)且一致的關(guān)愛,孩子就越有穩(wěn)定的安全感,越能發(fā)展穩(wěn)定的自我依賴,也越能培養(yǎng)對他人的信任。
反之,早期的不良適應(yīng)模式會影響我們的一生,會在童年時期形成被拋棄感、多疑和虐待、情感剝奪、自我否定、失敗這五種核心信念。這五種核心信念會觸發(fā)被拋棄的恐懼,影響到我們成年后處理感情、生活問題的方式。
比如:文中的阿瓦,從小在單親家庭長大,由于阿瓦的母親不斷的更換男友,阿瓦被迫不斷更換象征父親形象的依戀對象。這就造成了成年后的阿瓦擁有拋棄信念。
當然,喚醒我們不太愉快的童年記憶是痛苦的,我們可以通過檢視童年來認清核心信念,從而了解自己、認識自己。雖然不能改變痛苦的過去,但我們可以重新開始!
2. 活在當下,擺脫核心信念的掌控
認清自我的核心信念,并不能改變或者忘記過去,但是我們能認清自己恐懼的根源,從而冷靜觀察、理智接受,而非聽任大腦的自動反應(yīng),驚恐萬分、草率行事。
作者教我們,專注于當下,能遠離過去,讓我們以另一種方式看待觸發(fā)事件,靈活應(yīng)對每一種情境。
書中,作者列舉了多種正念練習方法來幫助我們關(guān)注現(xiàn)在,活在當下。
比如呼吸,散步,喝茶,都是我們練習的方式。
作者還教我們?nèi)绾斡煤诵膬r值觀代替核心信念,核心價值觀決定我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毫無疑問,我們都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如果我們能夠堅持不懈地以核心價值觀來引導(dǎo)生活,而不是被核心信念驅(qū)動,那么我們會對自己的行為,親密關(guān)系互動,都會更加滿意。
3. 溝通的藝術(shù),構(gòu)建良好的親密關(guān)系
經(jīng)歷了自我認知,確定了核心價值觀,我們還需要建立良好的溝通方式,才能建立健康、持久、有愛的人際關(guān)系。
首先,自我表露能夠讓我們獲得更親密的關(guān)系。
坦率、真誠的溝通,展示脆弱、真實的自己,對方也會敞開心扉,關(guān)系才會走得更近。
其次,學會傾聽
主動傾聽是建立持久、有愛關(guān)系的必要技巧,能夠消除溝通障礙,取得對方的信任和好感。
再次,表達需求
適度、清晰地表達需求,能夠消除雙方的誤解,促進關(guān)系向健康、有愛的方向發(fā)展。
高效、健康的溝通方式能夠連接我們和他人,避免人際關(guān)系陷阱。
通過深層次認識自我,學習實用的溝通技巧、成長練習之后,你有自信擁有安全感和舒服的關(guān)系嗎?。
相信自己,因為——你值得!
《嘿,反常的我》讀后感(四):嘿,真本書封面上的小姐姐,是你么
文| 櫻桃BARASA 【本文會同步發(fā)布到全網(wǎng),全網(wǎng)唯一ID:墩蛋探險記】
拿到這本書的第一個反應(yīng)就是,這本書的封面上的小姐姐就是我。
我時常被相互矛盾的情緒所困擾,一會我是自信樂觀的,一會我又會變得敏感而焦慮。
很多時候,我在努力克制自己的反常情緒,反而讓自己變得更為壓抑煩躁。
問題出現(xiàn)在了哪里呢?原因是我沒有直面內(nèi)心的勇氣,也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
封面
有段時間很流行這樣一句話,有的人用童年去治愈一生,有的人卻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為什么我們的內(nèi)心不夠堅定,總是反復(fù)無常呢?
過往的一些經(jīng)歷導(dǎo)致了你的內(nèi)心充滿著恐懼與不安,通常是你在童年階段的關(guān)鍵情感需求未被得到滿足而導(dǎo)致的應(yīng)對方式深深扎根于我們的大腦的生存系統(tǒng),當感知到某件事情對你產(chǎn)生脅迫時,你會自亂陣腳,卻找不到出口方向。
你想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么?
童年經(jīng)歷已成事實,我們無法改變,你真的想要用一生去彌補這個窟窿么?這個代價未免太大。讀書會為你的人生帶來更多可能性。來讀讀這本《嘿,反常的你》,抓住內(nèi)心那個陰冷黑暗的魔鬼,一點一點的把它從你的生活中剔除,你有權(quán)利享受陽光明媚的生命。
這本書開篇,就提出了這個觀點——當你在童年時,被拋棄的恐懼就已經(jīng)侵占了你的思想領(lǐng)地。很多人已經(jīng)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卻不想承認自己很小的時候就曾嘗到了被忽視或是被拋棄的苦。其實你并沒有錯,誰也沒有錯,只是大家都不夠成熟,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身邊重要的人。
成長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生命的主動權(quán)永遠都在自己手中。
透過縫隙,陽光才能照射進來。當你與內(nèi)心矛盾的自己和解時,幸福才剛剛開始,你會收獲一個獨立而美好的自己;你會收獲多份穩(wěn)定的感情,不僅僅是愛情;你可以很好地處理工作和生活中棘手瑣碎的小事。
發(fā)現(xiàn)問題便是解決問題的開端。第二章,你需要完成一份評估報告,你會明確影響你的核心信念是什么,以便于之后對癥下藥去解決問題。
這本書仿佛就像一個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在幫你疏導(dǎo)內(nèi)心的恐懼與不安,在這里沒有說教,只有專業(yè)的撫慰,你不必自責,也不必急于求成,沿著它的牽引,嘗試著再往前一步、再往前一步……你可以借助書中的18種健康的行為練習來建立新的行為習慣和依戀模式。
目錄
通讀此書,對我?guī)椭畲蟮谋闶堑谒恼隆;钤诋斚拢度グげ拍茌p裝上陣,聰明的人都會選擇這么做,不是么?
有些時候解決問題往往還不夠,我們還要為枯燥的生活增添幾分色彩。本書除了在向讀者傳遞如何面對這些核心信念帶給我們的消極影響,也在試圖為你講述在親密的關(guān)系中我們需要的溝通的藝術(shù)。
改變從哪一刻開始都不算晚,愿所有人都能找到最真實的自己,收獲愛的同時也會給予愛。
拓展閱讀《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流浪圖書館》《超越自卑》《無所畏懼》
《嘿,反常的我》讀后感(五):有哪些道理,是你失去愛情后才明白的?
知乎上有一個高達7000多條回復(fù)的熱門問題:“有哪些道理是你失去對象后才知道的?”
我們都是抱著一生一世的念頭擁抱愛情,卻又無法避免地越愛越痛,最后不得不放手。
有人說,戀愛這門課,每次都是分手后才明白該怎么考及格。
有些道理,正是我們失去愛情后才明白的。
01.
別把最“壞”的自己,留給最愛的人
我們一生中最遺憾的事,就是將最壞的自己給了最愛的人,最后痛苦收場。
錢鐘書在《圍城》中寫道:
鴻漸柔嘉兩人左右為難,受足了氣,只好在彼此身上出氣。鴻漸為太太而受氣,同時也發(fā)現(xiàn)受了氣而有個太太的方便。從前受了氣,只好悶在心里,不能隨意發(fā)泄,誰都不是誰的出氣筒?,F(xiàn)在可不同了;對任何人發(fā)脾氣,都不能夠像對太太那樣痛快。
方鴻漸和孫柔嘉也曾許下相守一生的諾言,也曾共同經(jīng)營彼此的小家,卻最終在柴米油鹽的消磨中,用彼此最尖銳的一面去攻擊對方。
戀愛后的你,是否也發(fā)現(xiàn)自己正在把最壞的樣子呈現(xiàn)給最愛的人。
為什么平日樂觀自信的自己,一戀愛就變得患得患失、多疑易怒?為什么我們越想擁有時,越會像個小孩子一樣無助、哭鬧、崩潰?為什么我們會在最在乎的人面前,呈現(xiàn)最“壞”的自己?
美國關(guān)系心理學家米歇爾·斯凱恩在《嘿,反常的我》一書中解答了這個常令愛情受傷的疑問:我們把最壞的脾氣撒向最愛的人,是因為被拋棄、自我否定、多疑等核心信念在作怪。
心理學中,如果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因為一些痛苦的經(jīng)歷被注入某種信念,比如經(jīng)歷過不穩(wěn)定的關(guān)系或者愛人,就會在進入一段親密關(guān)系后控制不住地去猜疑對方、質(zhì)疑愛情。
成長中積累下的問題,沒有解決的創(chuàng)傷,掩藏在傷疤下,等待一場相遇,全部爆發(fā)在親密的愛人面前。
02.
戀愛中凡事追求體面的人,反而最不安
電影《十二夜》被稱為最殘酷的“愛情紀錄片”,導(dǎo)演林愛華用12個夜晚描述了Jeannie(張柏芝飾)和Alan(陳奕迅飾)之間愛情從開始到結(jié)束的完整歷程:從相識相愛,到黏膩甜蜜,再到爭吵不斷,最終一拍兩散。
故事的開場,Jeannie在生日宴上聽閨蜜說見到男友(鄭中基飾)和美女看了電影,再加上男友最近確實一直忙于工作,使得她對閨蜜拋出的“出軌錘”深信不疑。于是,生日宴結(jié)束后,她拉住剛認識的Alan假裝自己的現(xiàn)男友,手起刀落地和一頭霧水的男友分了手。
故事的最后,也告訴了我們,所謂的劈腿,不過是誤會,但結(jié)局已難再改。
主動分手好過被分手、先愛上的人總是容易受傷......在戀愛中保持“體面”是很多人的信念:表白需要體面、分手需要體面、吵架也要求體面。然而,心理學家米歇爾·斯凱恩博士卻推翻了“體面”的假相:在親密關(guān)系中過于追求體面一方,恰恰是因為沒有安全感。
米歇爾在自己的新作《嘿,反常的我》中解釋道: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比如我們感覺被伴侶拋棄時,那些孤獨、羞恥、自卑、拋棄、拒絕和多疑等一度難以忍受的感覺就會被觸發(fā),并快速激活你的應(yīng)對方式。
對于Jeannie來說,她相信什么,有時候取決于自己內(nèi)心的“信念”,而非事實。因為怕得到出軌的實證,所以逃避求證,擔心最終被拋棄,所以強迫自己先提出分手。
03.
有多少愛情,止步于“你愛我為何不懂我”
很多人會在戀愛的時候陷入一個怪圈:你愛我,為什么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我想什么你都不清楚,真的是愛我嗎?
每個人都是復(fù)雜獨立的個體,經(jīng)驗再豐富的戀愛大師也不會完全知道對方在想什么?所以,不要相信“你愛我,你就該知道我想什么”,也不要把這句話奉為圭臬。
感情中最大的殺手,是缺少信任,而信任源自高效健康的溝通。
高效健康的溝通能夠讓我們與他人連接起來,避免人際關(guān)系陷阱。這樣即使我們碰到核心信念觸發(fā)人或事件,也不會深陷其中,從而最終建立健康、持久、有愛的人際關(guān)系。
顧城在《小巷》里這樣寫:小巷/又彎又長/沒有門/沒有窗/我拿把舊鑰匙/敲著厚厚的墻。
愛情就像那條“又彎又長”的小巷,而我們都是拿著鑰匙敲打墻壁的人,我們不厭其煩地敲打,渴望墻內(nèi)的人聽到我們的聲音而打開心門,卻總是忘了去試一試手里的鑰匙。
大概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有這么一個人:彼此相愛,卻也在彼此的小巷前徘徊。
04.
不穩(wěn)定的人,不能成為我們的良好伴侶
英國一項婚戀調(diào)查顯示,女生平均戀愛7次才能修成正果,而男生則要更多一次。在前6次的失敗中,我們反思自己是否是可靠的愛人,同時也思考對方到底是不是合適的TA。
心理學強調(diào),一個人的行為模式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顯現(xiàn)出來。因此,我們需要耐心觀察、耐心等待,時間會告訴我們這一次出現(xiàn)的是不是一個好的伴侶。
《嘿,反常的我》中提出一個觀點:不穩(wěn)定的人,無論如何都不能成為我們的良好伴侶。
這類人的人生總是處于巨大的變化之中。他們要么經(jīng)常搬家,要么頻繁更換朋友。與大部分人相比,他們非常頻繁地更換工作。就像忽而來到你身邊的一朵云,我們?yōu)樗?,又恐他隨時離去。然而,這類人卻又極其富有誘惑力,因為他們總是能讓自己顯得風流灑脫,比如,聞名情場的“浪子”和“詩人”就是典型的不穩(wěn)定人群。
愛很簡單,不過是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愛也很難,因為愛情也是一場甜蜜又殘酷的周而復(fù)始的輪回:在美好的怦然心動之后不停地相互暴露、相互排斥,相互試錯,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節(jié)奏適應(yīng)新的關(guān)系,也不斷排除不穩(wěn)定的戀愛對象。
過程如大浪淘沙,能獲得幸福的確實寥寥可數(shù)。
相愛不是目的,而是過程。過程走到一半,剩下的只是自我與自我的廝殺。所以,當你準備好和一個人創(chuàng)造羈絆的時候,要做好傷筋動骨的準備。
如果你還沒做好準備,不如讀一讀可以幫你重建親密關(guān)系模式的《嘿,反常的我》。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76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