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么難的事也能做成功。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
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fā)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p>
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xù)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p>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么難的事也能做成功。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么難的事也能做成功。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fā)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xù)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么難的事也能做成功。
武則天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最大限度地開發(fā)青春美貌和肉體資源,迷住唐太宗,施展媚態(tài)拴住唐高宗;扼死親生女兒換鳳冠,毒殺親生兒子霸皇權(quán);利用酷吏消滅政敵,借助頭顱平息危機。心狠手辣被后世稱為“千古未有殘忍之人”。
她極有耐心地經(jīng)營了50年,終打破皇位男性化格局,成為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美艷而工于心計,能屢屢避禍,死里逃生,巧用謀略,鏟盡韋武集團,為匡扶李唐皇室立下了汗馬功勞,是唐代除她母親武則天以外,第二個在政治上最為杰出的女性。
隨著她的地位和威望上升,權(quán)力欲愈來愈大,不但參與朝政,而且要把握天下。每有軍國大事,皇帝總要請她商議;每見宰相有奏,睿宗總要先問一句:“這是與太平妹妹商量了嗎?”當她密謀太子,“以竊威權(quán)”之際,萬萬沒有想到,唐玄宗“七月三日事變”,將太平公主賜死。
上官婉兒 中宗上官昭容,名婉兒,西臺侍郎儀之孫也。父庭芝,與儀同被誅,婉兒時在襁褓,隨母配入掖庭。
及長,有文詞,明習吏事。則天時,婉兒忤旨當誅,則天惜其才不殺,但黥其面而已。
自圣歷已后,百司表奏,多令參決。中宗即位,又令專掌制命,深被信任。
尋拜為昭容,封其母鄭氏為沛國夫人。婉兒既與武三思淫亂,每下制敕,多因事推尊武后而排抑皇家。
節(jié)愍太子深惡之,及舉兵,至肅章門,扣閣索婉兒。婉兒大言曰:“觀其此意,即當次索皇后以及大家。”
帝與后遂激怒,并將婉兒登玄武門樓以避兵鋒,俄而事定。婉兒常勸廣置昭文學士,盛引當朝詞學之臣,數(shù)賜游宴,賦詩唱和。
婉兒每代帝及后、長寧安樂二公主,數(shù)首并作,辭甚綺麗,時人咸諷誦之。婉兒又通于吏部侍郎崔湜,引知政事。
湜嘗充使開商山新路,功未半而中宗崩,婉兒草遺制,曲敘其功而加褒賞。及韋庶人敗,婉兒亦斬于旗下。
玄宗令收其詩筆,撰成文集二十卷,令張說為之序。初,婉兒在孕時,其母夢人遺己大秤,占者曰:“當生貴子,而秉國權(quán)衡。”
既生女,聞?wù)哙推錈o效,及婉兒專秉內(nèi)政,果如占者之言。 紅拂女 張紅拂是唐代人氏,她姓張,但她為何名為“紅拂”有兩種說法:一是她愛身穿紅衣,手執(zhí)白絲拂塵;二是因她手上如終拿著紅色的拂塵而得名。
紅拂女本是一名歌女,被當時的軍閥楊素收在府中。因緣際會,認識了李靖及虬髯客,她的傳奇故事從此開始,走上了“俠義”之途。
虬髯客當時被傳為可以與唐軍一爭高下,卻因為百姓著想而遠走關(guān)外,另創(chuàng)偉業(yè)之人。這在梁羽生的《龍鳳寶釵緣》中亦有交代,還稱他的后人曾試圖回中原來奪回本屬于他們的江山。
這自然是后話,與紅拂女無關(guān)。但紅拂女之所以能夠留名與世,卻與這虬髯客有著及為密切的關(guān)系。
李靖,虬髯客與紅拂女曾被稱為“三俠義?!?至于李靖,他本身就是個傳奇人物。
他與紅拂女能成為夫婦,皆因他上門拜訪楊素,呈上他的救國方策,而時年他已三十有幾了。楊素并未理會與他,這讓他不快。
但意外收獲卻是楊素家中歌妓紅拂女慧眼識英雄。紅拂女在初見李靖之時,就先迷上了他的救國方策。
在李靖離開楊府之后,她私自外出,尋到李靖所住之旅館,誓要與之私奔。不論是錦衣玉食與清茶淡飯之二選一,還是日后生活是否顛沛流離,四處行軍打戰(zhàn),無安生之日過,都未能阻止紅拂女的決心。
她年輕,美貌,但最難得的是她的這種勇氣,真是令人嘉許。如無如此決斷之心,自是沒有后來的紅拂女之傳奇。
后李靖參加了李唐的軍隊,成為衛(wèi)國公,此中紅拂女自然是功不可沒。她不但善戰(zhàn),且機智,故而為夫君李靖的屢立戰(zhàn)功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后她中年病逝,夫君李靖痛失愛妻,自是哀傷不已。 唐太宗命魏征撰寫墓志銘,并自己親手題下“大唐特進兵部尚書中書門下省開府儀同三司衛(wèi)國公李夫人張氏之碑”的碑名。
還有有詩仙李白,詩圣杜甫,詩人白居易.裴矩; 裴行儉; 裴寂; 王績; 尉遲恭; 柴紹; 狄仁杰; 薛仁貴;王勃; 溫彥博; 王度; 裴炎; 宋之問; 張守圭; 王翰; 王之渙; 王昌齡;王維; 楊玉環(huán); 盧綸; 裴度; 白居易; 柳宗元;。溫庭筠;。
白行簡;。 鄭注; 司空圖; 張彥遠,長孫無忌;李白,杜甫,李世民;魏征;李淵;安祿山;史思明;郭子儀;李隆基;侯君集;程知節(jié)等等,實在是太多了。
一發(fā)千鈞
韓愈,字退之,唐朝鄧州南陽人,是當時的大文豪,主張文以載道之說,以復(fù)古為革命,用散文代替駢文,影響當時及后代非常大,所以有文起八代之衰之功勞,他很反對佛教,唐憲宗派使者要去迎接佛骨入朝,他上表諫阻,得罪了皇帝,被貶到潮州去當刺史的官,他在潮州結(jié)識了一個老和尚,這位和尚聰明達理,和韓愈很談得來,而韓愈在潮州又很少朋友,所以和這位和尚往來比較密切,因而外間的人都傳說韓愈也相信佛教了。
他的朋友孟郊(幾道),當時做著尚書,是最信奉佛教的。也為了得罪憲宗皇帝被貶謫到吉州去。到了吉州后,他也聽到人們的傳說,說韓愈已經(jīng)信起佛來,他有點疑惑,因為他知道韓愈是反對信仰最力的人,為此,他特地寫了一封信去問韓愈。
韓愈接到孟幾道的信后,知道他與和尚往來,才引起別人發(fā)生了誤會,馬上回信向孟幾道加以解釋。而且,韓愈對當時在朝的一班大臣們,信奉佛教,不守儒道,一味拿迷信來蠱惑皇帝,大大加以評擊。他對皇帝疏遠賢人,使儒道墜落,頗為憤慨。信中有這樣的話:“百孔千瘡,隨亂隨失,共危如一發(fā)引千鈞……”
這是比喻一件事情,到了極危險的地步,好像一根頭發(fā),系著一千斤重的東西?,F(xiàn)在一般人凡是遇到最危險的事情,往往就拿這句話來形容。
這則成語見韓愈給孟尚書書,有:“共危如一發(fā)引千鈞,綿綿延延,洼以微滅。”之句。
司空見慣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吟詩和作文章都很出色的人,名叫劉禹錫,他中了進士后,便在京
做監(jiān)察御史;因為他的名放蕩不羈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擠,被貶做蘇州刺史。就在蘇州刺
史的任內(nèi),當?shù)赜幸粋€曾任過司空官職的人名叫李紳,因仰慕劉禹錫的聞名,邀請他飲酒,
并請了幾個歌妓來在席上作陪。在飲酒間,劉禹錫一時詩興大發(fā),便做了這樣的一首詩:
“高髻云鬢新樣■,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薄八究找姂T”
這句成語,就是從劉禹錫這首詩中得來的。這首詩中所用的司空兩個字,是唐代一種官職的
名稱,相等于清代的尚書。從劉禹錫的詩來看,整句成語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對這樣的事
情,已經(jīng)見慣,不覺得奇怪了。
這是一句很常用的成語,但有很多人仍會把它錯用,因為尋常的事情,如果是發(fā)生的很
自然,便不可以引用這句成語。如早晨的時候,太陽從東方出來,到黃昏的時候,太陽便在
西方?jīng)]落,這樣便不能說“司空見慣”。有些事情發(fā)生的很偶然,而又常常會聽到的,此方
在大都市街道上夾往的車輛,平常都是很安全地來往看,但很多時候,常會發(fā)生意外,不是
輾傷了人,便是碰傷了車,這樣的事情,我們看多了,則用“司空見慣”四字便恰當了。
飲食典故:史于唐朝的東安雞(圖) 東安雞又名“醋雞”,因產(chǎn)于東安而得名,是東安縣的一道傳統(tǒng)名菜,系湘菜菜系中的八大名菜之一。
東安雞始于唐朝,已有1200多年歷史。相傳在唐朝開元年間,湖南東安縣城里,有一家3個老年婦女開的小飯館,某晚來了幾位經(jīng)商客官,當時店里菜已賣完,店主提來兩只活雞,馬上宰殺洗凈,切成小塊,加上蔥、姜、辣椒等佐料,經(jīng)旺火、熱油略炒,加 入鹽、酒、醋燜燒后,澆上麻油出鍋。
雞的香昧撲鼻,口感鮮嫩,客官吃后非常滿意,事后到處宣揚,小店聲名遠播,各路食客都慕名到這家小店吃雞,于是此菜逐漸出名。東安縣縣太爺風聞此事,也親臨該店品嘗,為之取名為“東安雞”,成為湖南極著名的一道菜肴。
民國時期,唐生智在南京就職設(shè)宴時,席中就有“東安雞”這道菜,賓客品嘗后都贊不絕口;1972年2月,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時,毛主席也曾用這道湘菜來招待他。此菜外型美觀、顏色鮮艷、汁芡紅亮、香濃氣醇、肉嫩骨脆、甜而不膩、酸里有涼、辣而不澀、以營養(yǎng)豐富著稱,兼有鹵雞的清涼、燒雞的嫩脆、純雞的鮮美等特點。
司空見慣
<br>
<br>;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吟詩和作文章都很出色的人,名叫劉禹錫,他中了進士后,便在京做監(jiān)察御史;因為他的名放蕩不羈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擠,被貶做蘇州刺史。就在蘇州刺史的任內(nèi),當?shù)赜幸粋€曾任過司空官職的人名叫李紳,因仰慕劉禹錫的聞名,邀請他飲酒,并請了幾個歌妓來在席上作陪。在飲酒間,劉禹錫一時詩興大發(fā),便做了這樣的一首詩:“高髻云鬢新樣■,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司空見慣”這句成語,就是從劉禹錫這首詩中得來的。這首詩中所用的司空兩個字,是唐代一種官職的名稱,相等于清代的尚書。從劉禹錫的詩來看,整句成語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對這樣的事情,已經(jīng)見慣,不覺得奇怪了。
<br>
<br>;這是一句很常用的成語,但有很多人仍會把它錯用,因為尋常的事情,如果是發(fā)生的很自然,便不可以引用這句成語。如早晨的時候,太陽從東方出來,到黃昏的時候,太陽便在西方?jīng)]落,這樣便不能說“司空見慣”。有些事情發(fā)生的很偶然,而又常常會聽到的,比方在大都市街道上夾往的車輛,平常都是很安全地來往著,但很多時候,常會發(fā)生意外,不是輾傷了人,便是碰傷了車,這樣的事情,我們看多了,則用“司空見慣”四字便恰當了。
南柯一夢
成語釋疑: 形容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
成語出處: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
成語故事: 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樹下休息起來,沒想到他因此就睡著了。在夢里,他看到槐安國的國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國去,隨后把自己心愛的公主嫁給了他,并且派他擔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這段時間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國王也很欣賞他。他五個兒子都有爵位,兩個女兒也嫁給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國的地位非常高。
后來,檀蘿國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軍隊輸了,接著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這一切的不幸,讓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繼續(xù)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國王面前說淳于棼的壞話,國王沒有查證,就把他的孩子抓起來,還把他送回原來的家鄉(xiāng)。一離開槐安國,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場夢。
不久,淳于棼發(fā)現(xiàn)庭院里的槐樹下有一個螞蟻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宮殿漢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夢中所見到的槐安國,應(yīng)該就是這個螞蟻洞。而槐樹的最高的樹枝,可能就是他當太守的南柯郡。
淳于棼想起夢里南柯的一切,覺得人世非常無常,所謂的富貴功名實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歸隱道門了。
隋唐至明清的歷史成語典故(一):鷂死懷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鷂子,他讓鷂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來跳去,賞玩得高興時,魏征進來了。
太宗怕魏征提意見,回避不及,趕緊把鷂子藏到懷里。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稟報公事時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時間。
太宗不敢拿出鷂子,結(jié)果鷂子被憋死在懷里。(二):請君入甕武則天稱帝,平定徐敬業(yè)叛亂后,為除掉反對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昭告國人告密,告密者可以做官。
因此出現(xiàn)一批因告密起家的人,其中:索元禮、周興、來俊臣是典型例子,三人辦案嚴刑逼供、手段殘忍,害死了許多無辜的人,后來有人告密周興造反,來俊臣“請君入甕”將其治罪,周興在被流放的途中被人暗殺;索元禮因害人太多,民憤太大,被武則天處死;來俊臣預(yù)謀害當時勢力強大的武則天侄子武三思和太平公主,被后者先發(fā)制人,揭了老底,也被武則天處死。(三):桃李滿天下狄仁杰桃李滿天下:武則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杰,凡事均仰仗他的決斷,尊稱“國老”,狄仁杰向武則天舉薦了很多人,后來都成了唐代名臣,包括宰相張柬之,治理天下的賢能之臣,皆出自狄仁杰的門下,故稱“桃李滿天下”。
(四):靖康之恥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再度南侵,攻陷太原,直逼京都汴京,徽宗、欽宗二帝被金人俘獲,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恥”。公元1127年,徽宗九子康王趙構(gòu)在臨安(南京)即位稱帝,是為宋高宗,南宋開始。
(五):胡藍之獄明太祖建國后大封功臣,李善長、徐達、常遇春等人被封為公爵、劉基被封為伯爵,湯和等被封為侯爵。有些功臣仗著自己的功勞,橫行不法,結(jié)黨專權(quán),更甚至威脅到朱元璋的君權(quán)。
公元1380年,明太祖借左丞相胡惟庸被告發(fā)謀反之機,誅殺胡惟庸以及其部下15000多人。此后明太祖以“胡黨”為由,殺戮了不少無辜功臣,其中,77歲的李善長被賜死,全家共70多人被誅殺;公元1393年,涼國公藍玉被告謀反,全家被殺,并株連15000多人,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時人稱之為“藍獄”,這兩次大獄持續(xù)了14年之久,后人合稱為“胡藍之獄”。
后來又設(shè)置了“錦衣衛(wèi)”特務(wù)機構(gòu),負責監(jiān)察大臣的活動。(六):土木之變公元1449年瓦刺太師也先兵犯大明,明英宗親征,兵敗退至土木堡,明英宗被俘,史稱“土木之變”;國不可一日無主,于是,在群臣的簇擁下朱祁鈺即位,是為明代宗,史稱景帝。
景帝力主抗戰(zhàn),任命于謙負責指揮保衛(wèi)北京,并取得了勝利,趕走了侵略軍?!氨本┍Pl(wèi)戰(zhàn)”在明朝歷史上乃至中國歷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七):丹書鐵券南北朝以后,始具有免罪免死的功用。西魏還密賜予欲歸附者,作為歸附后享有特權(quán)的保證,并聽世相傳襲。
唐朝在制度上作了明文規(guī)定。形制歷代不一,所世基本上仿唐制。
金朝鐵券狀如卷瓦,刻字畫欄,以金填之,半予功臣,半留內(nèi)府,以御寶為合。明洪武二年(1369)封功臣,因唐制有所損益,形亦如瓦,分七等。
公二等,一高尺,廣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廣一尺六寸。侯三等,一高九寸,廣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廣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廣一尺四寸五分。
伯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廣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廣一尺二寸五分。外刻所賜功臣履歷、恩數(shù),中鐫免罪,減祿之數(shù)。
封號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開國輔運推誠;從成祖起兵者,曰奉天靖難推誠;余則為奉天翊運推誠和奉天翊衛(wèi)推誠。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
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頒給功臣,右藏內(nèi)府,有事則合之,以取信。
洪武三年,賜鐵券者公六人,侯二十八人;二十五年,改制鐵券,又賜公及故公共八家。永樂初,靖難功臣亦有賜者。
(八):罄竹難書隋煬帝楊廣的殘暴統(tǒng)治,導(dǎo)致天下大亂,群雄割據(jù),農(nóng)民起義。李淵在太原起兵以后,自任為大,積極地向隋軍進攻。
這個時候,突厥的力量很強,李淵既擔心突厥壞自己好事,又想借用他們的悍馬,于是,聽從他人建議,與突厥的始畢可汗談和。最終,雙方約定:“若得攻入長安,民眾土地歸于唐,金玉繒帛歸于突厥?!?/p>
李淵為爭取人心,還大開糧倉,救濟災(zāi)民,且乘機招募義兵。然而,這些義兵都是烏合之眾,沒有經(jīng)過檢閱練習,所以率領(lǐng)他們打起仗來很是辛苦。
此時,瓦崗農(nóng)民義軍首領(lǐng)之一的李密,在現(xiàn)在的河南省東部,擁有極大的力量,而且發(fā)表了一篇著名的文章聲討隋煬帝,其中的名句有“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這句話的意思是,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簡策,也書寫不完隋煬帝的罪狀;用東海的滔滔大水,也洗不清隋煬帝的罪惡。
以后我們形容罪狀之多,寫都寫不完,稱之為“罄竹難書”,這就是此句成語的由來。這篇文章一出,立刻在全國引起了轟動,人們爭相傳閱,李密的聲勢更加浩大,各地反隋的領(lǐng)袖如竇建德和徐圓朗等紛紛上表,勸請李密即天子位。
不過,李密認為洛陽城還未攻克,不必急在一時。李淵這邊呢,倒是很想拉攏聲勢浩大的李密,便遣使通書。
但李密自以為力量雄厚,要求李淵率領(lǐng)步騎數(shù)千到河南來,當面締結(jié)盟約,由李密擔任盟主。李淵不敢得罪李密,卻又不想去。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