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母三遷 “孟母三遷”講的是孟母為了教育兒子成才,不斷去選擇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為孟子創(chuàng)造學習條件的故事。
早年,孟子一家居住在城北的鄉(xiāng)下,他家附近有一塊墓地。墓地里,送葬的人忙忙碌碌,死者的親人披麻戴孝,哭哭啼啼,吹鼓手吹吹打打,頗為熱鬧。
年幼的孟子,模仿性很強,不時看到喪葬的情形。孟子和村中兒童一起模仿大人扮演喪葬的過程。
有時還搶人家的貢果吃,孟母發(fā)現(xiàn)兒子受到了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感到這個環(huán)境實在不利于孩子的成長。認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決定搬家。
不久,孟母把家搬到城里。這里是一個“日中為市”的交易集市,市場上拍賣喧鬧,而且鄰居是殺豬的屠夫,孟子就用泥巴捏成小豬。
模仿他鄰居的樣子用竹片殺掉,沿街叫賣。孟母忐忑不安。
孟母覺得家居鬧市對孩子更沒有好影響,于是又搬家。這次,搬到城東的學宮對面。
學宮是國家興辦的教育機構(gòu),聚集著許多既有學問又懂禮儀的讀書人。學宮里書聲朗朗,可把孟子吸引住了讀書人來往,高雅的氣韻,從容的風范,優(yōu)雅的舉止與循規(guī)蹈矩的禮儀行為,對孟子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孟母非常高興,就定居下來了。孤兒寡母,搬一次家絕非易事,而孟母為了兒子的成長,竟然接連三次搬遷,可見孟母深知客觀環(huán)境對于兒童成長的重要性。
2、徐庶之母 三國時期的徐庶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謀士,在劉備孤軍落難之際,徐庶作了劉備的軍師,在數(shù)月內(nèi)連施妙計,殺呂曠,斬呂翔,大破八門金鎖陣,敗曹仁取樊城,這讓曹操非常頭疼。于是曹操的謀士程昱獻計,讓曹操把徐庶的老母騙至許昌,請徐母寫信召喚徐庶。
徐母忠奸分明、深曉大義,識破了曹操的奸計,堅決不從。在那個時代,曹操名為漢相,是仕途正宗,但是徐母卻能夠區(qū)分奸偽,認為兒子投奔曹操是明珠投暗,足見這位母親的大德高義。
3、王獻之的母親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工草書隸書,也善畫畫兒。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
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
父親很高興,夸贊道:“此兒后當復(fù)有大名?!毙~I之聽后心中沾沾自喜。
還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眾人對獻之書法繪畫贊不絕口。
小獻之滋長了驕傲情緒。獻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一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媽媽搖搖頭。
“五年總行了吧?”媽媽又搖搖頭。獻之急了,沖著媽媽說:“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里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wěn)。”
獻之一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獻之心中不服,啥都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
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xiàn)出了較滿意的表情。
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后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小獻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并說:“我又練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
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么不同?”母親果然認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聽了之后泄氣了,有氣無力地說:“難?。∵@樣下去,啥時候才能有好結(jié)果呢?”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jīng)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
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獻之聽完后深受感動,又鍥而不舍地繼續(xù)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
后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們稱為“二王”。4、岳飛之母。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quán)者腐敗無能,節(jié)節(jié)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guān)頭。很多自私的母親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前線。
希望能在戰(zhàn)亂年代保全子嗣血脈,但是岳母卻和一般母親不同,她大義凜然,主動鼓勵兒子從戎,精忠報國。并在岳飛的背上用繡花針刺上“精忠報國”四個字,由于岳母的積極鼓勵,岳飛投軍后,奮勇殺敵、義無反顧,屢建奇功,成為著名的抗金英雄,為歷代所敬仰。
5、孔母顏征 孔子約三歲時,父親去世,孤兒寡母被迫離開孔家搬回曲阜故里,生活十分清苦,孔母靠教授5個孩子勉強度日??鬃硬坏?歲就開始跟班學習,由于孔母苦心栽培和細心教育。
小孔丘還不到10歲,已經(jīng)學會全部發(fā)蒙功課??啄高@一段家教生涯,對孔子以后辦私學、興教育,起到了直接的影響。
孔母顏征在是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孔子的第一位啟蒙老師。與孟母教子相比,雖然少了些經(jīng)典的范例,但是作為一個年輕守寡的女人,能夠擇良而居、親臨授教、外傅佳堂,成就了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1、陶母剪發(fā)退魚陶母是東晉時期名將陶侃之母,他年少時就有大志。
有一次同郡人范逵到陶侃家作客,而當時冰雪滿地已經(jīng)多日了,陶侃家一無所有,可是范逵的車馬仆從確很多。陶侃的母親湛氏把自己拖地的長發(fā)剪下來做成兩條假發(fā),到集市上換來了幾擔米。
隨后,她又把房屋的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來做柴燒,把草墊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馬。到傍晚,家里便擺上了精美的飲食,連隨從的人也都一一照顧到了。
陶侃在青年時期還做過鑒察魚梁事物的小官,他曾派人送一陶罐腌魚給母親。他母親把原罐封好交給送來的人退還,同時附了一封信責備陶侃。
2、歐母畫荻教子歐母是北宋歐陽修之母,她丈夫在兒子四歲那年便去逝了,留下她孤身一人辛苦拉扯兒子。歐陽修父親在世時,家中經(jīng)濟比較寬裕,可自從他去世后,家境便一落千丈,日漸貧寒。
但歐母是一個意志堅強的女人,她家窮志不窮,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將兒子養(yǎng)大,并用最原始的方式教歐陽修識字。當時家里窮,家里沒錢買筆墨紙硯,歐母只好用蘆葦桿代替,然后在地上鋪一些沙,把地當紙,一筆一畫地教歐陽修寫字。
3、徐母大義徐母是三國時代的徐庶之母。徐庶早年與諸葛亮、龐統(tǒng)同為好友,曾經(jīng)投靠劉表,后來成為劉備的軍師。
赤壁之戰(zhàn)前,曹操聽謀士程昱說徐庶在為劉備出謀劃策,就想將他納為己用。程昱教曹操把徐庶的老母騙至許昌,請徐母寫信召喚徐庶。
沒想到徐母是忠奸分明、深曉大義的老人,她識破曹操的奸計,堅決不從。程昱就進一步獻計,偽造了一封徐母的信,召徐庶來到許昌。
徐庶是個孝子,收到這封假信后,他只得辭別劉備,投降曹操。4、孟母三遷 孟子年少時,家住在墳?zāi)沟母浇?,孟子?jīng)常喜歡在墳?zāi)怪g嬉游玩耍,孟母見此情景說認為這個地方不適合自己兒子居住。
于是就帶著孟子搬遷到市場附近居住下來,可孟子又玩鬧著學商人買賣的事情,孟母又認為此處也不適合自己兒子居住。于是又搬遷到書院旁邊住下來,此時孟子便模仿儒生學作禮儀之事,孟母覺得這才是自己兒子所適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來了。
5、岳母刺字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quán)者腐敗無能,節(jié)節(jié)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guān)頭。岳母作為母教典范和婦女楷模,在國家危亡的時候,勵子從戎,把“精忠報國”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四大賢母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徐夫人。
孟母教子孟子年幼時住在鳧村,此地靠近墳場,母親以紡紗織布為生;孟子看見出殯、埋葬及祭拜的情形后,常跟小朋友一起玩這種游戲。
孟母覺得居住在這地方不好,于是就遷移到營村;營村有屠宰場,孟子又學起屠夫宰豬做生意的樣子。孟母見兒子如此模樣,內(nèi)心更加擔憂,便再搬到鄒城;由于新宅靠近學堂,孟子就每天以學人家讀書的模樣為樂,再也不會因環(huán)境關(guān)系而受到污染。
孟母這才安心定居下來。孟子長大后,孟母就將他送到學堂去讀書。
以前小孩讀書的場所,大都是小小一間教室,并不是像現(xiàn)在的學校規(guī)模這么大,也沒有很多學生,通常就一二十個小孩,由一位老師來教導讀誦經(jīng)典。孟子在這種小學堂讀書,剛開始還懂得用功,后來漸漸就學會偷懶、貪玩,不肯用功讀書了。
有一天竟然還逃學回家。孟母此時正在機房織布,一看見他逃學回來,就拿起剪刀把織布機上只織了一半的線給剪斷了。
孟子很惶恐地跪下,問母親為何要把線剪斷。孟母責備他說:“求學就跟織布的道理是一樣的,必須一絲一絲地不斷織上,才能累積成為有用的布料;假使中途把它給剪斷了,那就會前功盡棄,成為一堆廢料。
你求學更是要不斷地用功,最后才會有所成就,而現(xiàn)在你卻偷懶逃學,不肯用功讀書,就是自我墮落,如何能成就你的學業(yè)呢?”孟子聽了母親的訓誨后,覺得非常慚愧,立刻向母親懺悔認錯,從此發(fā)憤向?qū)W。經(jīng)過長年累月努力不懈的學習,終于成就了自己的道德學問。
他延續(xù)“至圣先師”孔子的儒家學說,對后世影響深遠,后人尊稱他為“亞圣”。母親的教誨隋朝時有個人叫高穎,做了宰相,位高權(quán)重。
隋朝的江山似大廈將傾,高穎只知迎合皇帝,到處陪著皇帝游山玩水尋歡作樂。一日,高穎又要陪皇帝外出游玩,他問母親家中缺些什么,以便帶些回來。
母親淚流滿面地對他說:“自從你做官以來,家里什么都不缺,你富貴已到頂了,所缺者,唯有砍頭一項!你應(yīng)該收斂收斂,慎之又慎??!”高穎當時心里一震,但事后仍然我行我素。結(jié)果,作惡多端,咎由自取。
有人說他企圖造反,還有人說他搞亂朝政,想當天子。這些話很快傳到多疑的隋煬帝耳朵里,便找了一個借口將高穎殺了。
面對這“無言的結(jié)局”,人們不得不佩服高穎母親的眼光和見解,“貪官唯缺砍頭”,真是振聾發(fā)聵!岳母刺字岳母姚氏,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母親,數(shù)百年來,人們心目中母親的典范。她深明大義,憂國憂民,當金人南侵,大好河山破碎之際,她毅然將兒子岳飛送上抗金戰(zhàn)場。
臨行前,為勉勵兒子以身報國,在他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字。母愛如佛從前,有個年輕人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相當貧困。
后來年輕人由于苦惱而迷上了求仙拜佛。母親見兒子整日念念叨叨,不事農(nóng)活癡迷拜佛,苦勸過幾次,但年輕人對母親的話不理不睬,甚至把母親當成他成仙的障礙,有時候還對母親惡語相向。
有一天,這個年輕人聽別人說起遠方的山上有位得道的高僧,心里不免仰慕,便想去向高僧討教成佛之道,但他又怕母親阻攔,便瞞著母親偷偷從家里出走了。他一路上跋山涉水,歷盡艱辛,終于在山上找到了那位高僧。
高僧熱情地接待了他。席間,聽完他的一番自述,高僧沉默良久。
當他向高僧問佛法時,高僧開口道:“你想得道成佛,我可以給你指條道。吃過飯后,你即刻下山,一路到家。
但凡遇有赤腳為你開門的人,這人就是你所謂的佛。你只要悉心侍奉,拜他為師,成佛又何難?”年輕人聽后大喜,遂叩謝高僧,欣然下山。
第一天,他投宿在一戶農(nóng)家,男主人為他開門時,他仔細看了看,男主人沒有赤腳。第二天,他投宿在一座城市的富有人家,更沒有赤腳為他開門。
他不免有些灰心。第三天,第四天……他一路走來,投宿無數(shù),卻一直沒有遇到高僧所說的赤腳開門人。
他開始對高僧的話產(chǎn)生了懷疑??斓郊視r,他徹底失望了。
日暮里,他沒有再投宿,而是連夜趕回家。到家門時,已是午夜時分。
疲憊之極的他費力地叩動了門環(huán)。屋內(nèi)傳來母親蒼老驚悸的聲音:“誰呀?”“我,你兒子?!?/p>
他沮喪地答道。很快的,門開了。
一臉憔悴的母親大聲叫著他的名字,把他拉進屋里。就著燈光,母親流著淚端詳他。
這時,他一低頭,驀然發(fā)現(xiàn)母親竟赤著腳站在冰涼的地上!剎那間,靈光一閃,他想起高僧的話,他突然什么都明白了。年輕人淚流滿面,“撲通”一聲跪倒在母親面前……給樹澆水的父親一個小男孩,從小得了脊髓灰質(zhì)炎,腿瘸了,這個病還導致他長了一口參差不齊的牙齒,很不好看,所以這孩子從小就備受冷落。
小伙伴們都覺得他又瘸又不好看,就都不跟他在一起玩。有一天,他的父親拿了一把小樹苗回來,跟他的多個兒女說,你們一個人拿一棵樹苗去種,看誰的樹種得最好,我就給他買禮物。
這個小男孩跟他的哥哥姐姐一起拿了樹苗種下去。這個孩子呢,由于老受冷落,就有一種自暴自棄的心態(tài)。
他給那棵樹苗澆了一兩回水以后,心里就有一種很消極的想法。他想,我不管了,還不如讓我那棵樹早早死了吧,我反正是不受人喜歡的孩子,我再想要禮物,也不會得到它的。
他就再也不給那棵樹澆水了??墒?,后來他卻發(fā)現(xiàn),他那棵樹就是長得比別人的好。
那棵。
1)母親的謊言:一個母親一生撒的8個謊言 1、兒時,小男孩家很窮,吃飯時,飯常常不夠吃,母親就把自己碗里的飯分給孩子吃。
母親說,孩子們,快吃吧,我不餓!——母親撒的第一個謊 2、男孩長身體的時候,勤勞的母親常用周日休息時間去縣郊農(nóng)村河溝里撈些魚來給孩子們補鈣。魚很好吃,魚湯也很鮮。
孩子們吃魚的時候,母親就在一旁啃魚骨頭,用舌頭舔魚骨頭上的肉漬。男孩心疼,就把自己碗里的魚夾到母親碗里,請母親吃魚。
母親不吃,母親又用筷子把魚夾回男孩的碗里。母親說,孩子,快吃吧,我不愛吃魚!——母親撒的第二個謊 3、上初中了,為了繳夠男孩和哥姐的學費,當縫紉工的母親就去居委會領(lǐng)些火柴盒拿回家來,晚上糊了掙點分分錢補點家用。
有個冬天,男孩半夜醒來,看到母親還躬著身子在油燈下糊火柴盒。男孩說,母親,睡了吧,明早您還要上班呢。
母親笑笑,說,孩子,快睡吧,我不困!——母親撒的第三個謊 4、高考那年,母親請了假天天站在考點門口為參加高考的男孩助陣。時逢盛夏,烈日當頭,固執(zhí)的母親在烈日下一站就是幾個小時。
考試結(jié)束的鈴聲響了,母親迎上去遞過一杯用罐頭瓶泡好的濃茶叮囑孩子喝了,茶亦濃,情更濃。望著母親干裂的嘴唇和滿頭的汗珠,男孩將手中的罐頭瓶反遞過去請母親喝。
母親說,孩子,快喝吧,我不渴!——母親撒的四個謊 5、父親病逝之后,母親又當?shù)之斈?,靠著自己在縫紉社里那點微薄收入含辛茹苦拉扯著幾個孩子,供他們念書,日子過得苦不堪言。胡同路口電線桿下修表的李叔叔知道后,大事小事就找岔過來打個幫手,搬搬煤,挑挑水,送些錢糧來幫補男孩的家里。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左鄰右舍對此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都勸母親再嫁,何必苦了自己。
然而母親多年來卻守身如玉,始終不嫁,別人再勸,母親也斷然不聽,母親說,我不愛!——撒的五個謊 6、男孩和她的哥姐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后,下了崗的母親就在附近農(nóng)貿(mào)市場擺了個小攤維持生活。身在外地工作的孩子們知道后就常常寄錢回來補貼母親,母親堅決不要,并將錢退了回去。
母親說,我有錢!——撒的六個謊 7、男孩留校任教兩年,后又考取了美國一所名牌大學的博士生,畢業(yè)后留在美國一家科研機構(gòu)工作,待遇相當豐厚,條件好了,身在異國的男孩想把母親接來享享清福卻被老人回絕了。母親說,我不習慣!——撒的七個謊 8、晚年,母親患了胃癌,住進了醫(yī)院,遠在大西洋彼岸的男孩乘飛機趕回來時,術(shù)后的母親已是奄奄一息了。
母親老了,望著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來的母親,男孩悲痛欲絕,潸然淚下。母親卻說,孩子,別哭,我不疼。
——撒的最后一個謊2)《走西口》里的故事:“從前啊,有一個寡婦,她好不容易把她的兒子拉扯大了。兒子看上了一個姑娘,就像這個姑娘去表白。
姑娘說:‘你要是真喜歡我,就把你娘的心取來送我?!Y(jié)果兒子就真的把他娘殺了,取了娘的心,一路高興的跑著送給那姑娘,半路上就聽見娘的心突然說話了:‘兒啊,慢些跑,別摔著。
’兒聽了,撲通一聲就跪下了,哭著說:‘娘啊,我對不起你??!’娘的心又說話了:兒啊,只要你好,娘就是死了也高興??!當娘的怎么會怪罪自己的兒子呢?”。
孟母三遷 戰(zhàn)國的時候,有一個很偉大的大學問家孟子。
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diào)皮,他的媽媽為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
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
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
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yīng)該住的地方呀!」 后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yīng)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歐陽修的故事 歐陽修是我國北宋時期的著名學者,于1030年中進士,童年5月任西京國守推官,掌管文書,此后歷任知縣、知州、館閣??薄⒅G院、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職務(wù),是杰出的文學家、史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歐陽修出身于封建仕宦家庭,他的父親歐陽觀是一個小吏。在歐陽修出生后的第四年,父親就離開了人世,于是家中生活的重擔全部落在歐陽修的母親鄭氏身上。
為了生計,母親不得不帶著剛4歲的歐陽修從廬陵到隨州,以便孤兒寡婦能得到在隨州的歐陽修叔父的照顧。 歐陽修的母親鄭氏出生于一個貧苦的家庭,只讀過幾天書,但卻是一位有毅力、有見識、又肯吃苦的母親。
她不斷給年幼的歐陽修講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講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一個總結(jié),讓歐陽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她教導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隨聲附和,不要隨波逐流。
歐陽修稍大些以后,鄭氏想方設(shè)法教他認字寫字,先是教他讀唐代詩人周樸、鄭谷及當時的九僧詩。盡管歐陽修對這些詩一知半解,卻增強了讀書的興趣。
眼看歐陽修就到上學的年齡了,鄭氏一心想讓兒子讀書,可是家里窮,買不起紙筆。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邊長著荻草,突發(fā)奇想,用這些荻草稈在地上寫字不是也很好嗎?她就用荻草稈當筆,鋪沙當紙,開始教歐陽修練字。
歐陽修跟著母親的教導,在地上一筆一劃地練習寫字,反反復(fù)復(fù)地練,錯了再寫,直到寫對寫工整為止,一絲不茍。這就是后人傳為佳話的"畫荻教子"。
幼小的歐陽修在母親的教育下,很快愛上了詩書。每天寫讀,積累越來越多,很小時就已能過目成誦。
10歲的時候,母親就帶他經(jīng)常到附近藏書多的人家去借書讀,因為自己沒有,她就讓他把借來的書抄錄下來。 一天,他從李家舊紙筐里,發(fā)現(xiàn)一本六卷本《韓昌黎文集》,經(jīng)主人允許,帶回家里。
打開一看,大開眼界,便廢寢忘食、日以繼夜地閱讀。宋朝初年,社會上多流行華麗浮躁、內(nèi)容空洞的文風,而韓愈的文風與之完全不一樣。
歐陽修被韓愈清新自然的文章所打動。他高興地對母親說,世上竟有這么好的文章啊。
盡管歐陽修年紀尚小,對韓愈文學思想未必能全部吃透,但卻為他以后革除華而不實的文風打下了基礎(chǔ)。而正是在這種思想啟迪下,一個學習韓愈、革除當時文壇上壞風氣的念頭,在他的腦海里油然升起。
歐陽修長大以后,到東京參加進士考試,連考三場,都得到第一名。當歐陽修20歲的時候,已是當時文學界大名鼎鼎的人物了。
母親為歐陽修的出眾才學而高興,但她希望兒子不僅文學成就出眾,為人做事也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歐陽修的父親生前曾在道州、泰州做過管理行政事務(wù)和司法的小官。
他關(guān)心民間疾苦,正直廉潔,為百姓所愛戴。歐陽修長大做了官以后,母親還經(jīng)常不斷地將他父親為官的事績講給他聽。
她對兒子說:你父親做司法官的時候,常在夜間處理案件,對于涉及到平民百姓的案宗,他都十分慎重,翻來覆去地看。凡是能夠從輕的,都從輕判處;而對于那些實在不能從輕的,往往深表同情,嘆息不止。
她還說:你父親做官,廉潔奉公,不謀私利,而且經(jīng)常以財物接濟別人,喜歡交結(jié)賓朋。他的官俸雖然不多,卻常常不讓有剩余。
他常常說不要把金錢變成累贅。所以他去世后,沒有留下一間房,沒有留下一壟地。
她告誡兒子,對于父母的奉養(yǎng)不一定要十分豐盛,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孝心。自己的財物雖然不能布施到窮人身上,但一定是心存仁義。
我沒有能力教導你,只要你能記住你父親的教誨,我就放心了。 母親的這些語重心長的教誨,深深地印在歐陽修腦海里。
其時歐陽修官職并不高,但是十分關(guān)心朝政,正直敢諫。當范仲淹得罪呂夷簡,被貶謫到南方去的時候,許多大臣都同情范仲淹,只有諫官高若訥認為范仲淹應(yīng)該被貶。
歐陽修十分氣憤,寫信責備高若訥不知道人間有羞恥二字。為了這件事,他被降職到外地,過了四年,才回到京城。
歐陽修為了支持范仲淹新政,又出來說話,使朝廷一些權(quán)貴大為惱火。他們捕風捉影,強加給歐陽修一些罪名,朝廷又把歐陽修貶謫到滁州(今安徽滁縣)。
滁州四面環(huán)山,風景優(yōu)美。歐陽修到滁州后,在處理政事之余,常常在山水間寄托幽情。
當?shù)赜袀€和尚在滁州。
孟母!
孟母三遷,即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huán)境教育孩子,多次遷居?!度纸?jīng)》里說:"昔孟母,擇鄰處。"孟母三遷便出自于此。詞語解釋信息為孟子的母親為了使孩子擁有一個真正好的教育環(huán)境,煞費苦心,曾兩遷三地,現(xiàn)在有時用來指父母用心良苦 。
岳母!
岳飛的母親,岳母刺字始見于元人所編的《宋史本傳》.書云:“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精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賈維斯夫人!
賈維斯夫人是一個有著10個子女的母親,是當時美國格拉夫頓城教會主日學校的總監(jiān)。在美國以解放黑奴為目的的南北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她在學校里負責講述美國國殤紀念日的課程。賈維斯是一位心地善良,極富同情心的女人。她講述著戰(zhàn)爭中那一個個為正義捐軀的英雄的故事,望著臺下那一張張充滿稚氣的孩子們的臉,一個想法猛然涌上心頭:為祖國貢獻了這么多英勇戰(zhàn)士,保證了戰(zhàn)爭勝利的,不就是那一個個含辛茹苦地撫育著子女的母親們嗎?她們的兒子血染疆場,承受了最大的痛苦和犧牲的,不也是這些默默無聞的母親嗎?因此,她提出應(yīng)該設(shè)立一個紀念日或母親節(jié),給這些平凡的女人一些慰藉,表達兒女們對母親的孝思??上У氖?,這個良好的愿望還沒有實現(xiàn),賈維斯夫人便與世長辭了。她的女兒安娜·賈維斯目睹母親撫養(yǎng)自己和兄弟姐妹成人的辛勞,深感母親的提議是適合天理人心的。因此,她寫出了幾十封信,發(fā)給美國國會。地方州長和婦女組織等,提議創(chuàng)立母親節(jié)。在她的一再呼吁下,這一提議得到了社會上的廣泛響應(yīng)和支持。
1914年,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鄭重宣布,把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也就是賈維斯夫人的忌日,定為母親節(jié)。美國政府還規(guī)定,母親節(jié)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懸掛國旗,以表示對母親的尊敬。由于賈維斯夫人生前喜愛康乃馨花,這種花也就成了母親節(jié)的象征。
還有太多太多了,說不過來,其實母親都是偉大的。因為是她們承受了分娩之痛,我們才會來到這個世界。愿天下的母親都幸福。
古代有關(guān)母愛的經(jīng)典故事黃香溫席古代有個叫黃香的人,以孝出名。
他9歲時母親去世,從此他更細心地照顧父親,一人包攬了所有的家務(wù)事。到了冬天,他害怕父親著涼,就先鉆到冰冷的被窩里,用身體溫熱被子后,再扶父親上床睡下。
不像現(xiàn)在,可以開電熱毯、開暖氣,那時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體。到了夏天,為了使父親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涼席扇涼,再請父親去睡。
黃香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學上有所成就,后來他當上了以孝聞名的好官,人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被列為“二十四孝”之一。血色母愛鶯歸燕去,春去秋來,白發(fā)似雪,容顏漸老,兒女在一天天長大,母親卻在一天天衰老;似水流年淡去我們多少回憶,卻不改我們對母親的綿綿情意。
母愛就是相伴一生的盈盈笑語,母愛就是漂泊在天涯的縷縷思念。我們身邊有很多關(guān)于母愛的`故事,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血色母愛的故事。
有一個女兒不喜歡她的母親,女兒認為母親卑微的身份使她在人前抬不起頭。一次,母親邀請女兒一起去阿爾卑斯山滑雪,由于她們沒有滑雪的經(jīng)驗,所以迷了路,還遭遇了可怕的雪崩。
她們在雪地里掙扎了三天三夜,女兒醒來時發(fā)現(xiàn)自己躺在醫(yī)院里,而母親卻已離開了人世。原來是母親割斷自己的動脈在雪地里爬行,用鮮血在白雪上寫下了救命兩個字,使救援的直升機發(fā)現(xiàn)了她們。
這個故事也勾起了我的回憶。一天中午,我對媽媽說我的大衣扣子掉了一顆,想讓媽媽幫我釘上,因為這是我最喜歡的衣服,下午我還想穿呢。
偏巧媽媽那天感冒了,身體非常難受,但是媽媽看到我著急的樣子就拿出針線給我釘扣子。因為發(fā)燒頭暈看東西模糊,不小心扎到了手,一朵血花冒了出來,媽媽不由自主的吸了一口氣。
我連忙問媽媽疼不疼,媽媽拿紙巾擦了一下說:“沒事,一點都不疼。”說完繼續(xù)給我釘扣子。
人們常說十指連心,怎么能不疼呢!媽媽只是不想讓我擔心?。∪煜碌哪赣H對兒女的愛都是一樣的無私、沒有任何保留。有哪一位母親不是在用自己的心血供養(yǎng)著兒女,又有哪一位母親對兒女不是懷有一顆“佛”一樣慈悲無私的心,母愛如佛啊!母親就是我們應(yīng)該放在心中日夜侍奉的佛啊。
您好。
孟母三遷 從前孟子小的時候和母親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于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歷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之后都學習記住。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09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