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操斷發(fā)》
一次,曹操親自統(tǒng)領(lǐng)大軍去打仗。行軍的路上,看見路邊的麥子都已經(jīng)成熟了。原來老百姓因為害怕士兵,逃到外邊,不敢回來收割麥子。
曹操派人挨家挨戶告訴村里人和各處看守邊境的官吏,說:“我奉皇上旨意,出兵討伐叛逆的賊人,為民除害?,F(xiàn)在正是麥田的人,只要有踐踏麥田的,就斬首示眾,說到做到。父老鄉(xiāng)親們請不要害怕。”
老百姓們開始都不相信,仍舊躲在暗處觀察曹操帶領(lǐng)的軍隊的行動。
經(jīng)過麥田的官兵,都下馬用手扶著麥稈,小心地蹚過麥田,這樣一個接著一個,相互傳遞著走過麥地,沒一個敢踐踏麥子的。
老百姓看見了,沒有不歡喜稱頌的,望著官軍的背影跪在地上拜謝。
曹操騎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有一只鳥驚叫著飛起來。曹操騎的馬受了驚嚇,一下子躥入麥田中,踐踏壞了一塊兒麥田。
曹操立即叫來隨行的官員,治自己踐踏麥田的罪行。官員說:“怎么能給丞相治罪?”
曹操說:“我親口說的話,我自己都不遵守,還有誰會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一個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統(tǒng)領(lǐng)成千上萬的士兵呢?”隨即抽出腰間的佩劍,想要自刎。眾人連忙攔住。
曹操沉思了好長時間,才說:“既然古書《春秋》上有‘法不加于尊’的說法,我又肩負著天子交給我的重要任務(wù),那就暫且免去一死。但是我不能說話不算話,我犯了錯誤也應(yīng)該受罰。”
于是,曹操用劍斷自己的頭發(fā),扔在地上,說:“那么,我就割掉頭發(fā)代替我的頭吧?!?
曹操又派人傳令三軍:“丞相踐踏麥田,本該斬首示眾,現(xiàn)在割掉頭發(fā)找替?!?/p>
2、《賀龍自我批評》
在1931年前后,一次根據(jù)地的紅軍痛擊前來騷擾的白匪軍,賀龍同志不顧其他首長和警衛(wèi)員再三勸阻。
警衛(wèi)員小唐急壞了,也只好一個勁地追了上去,為了保護首長的安全,他連忙撲上前去,抱住賀龍同志,兩人一同滾進了旁邊的土溝里。
賀龍同志以為是敵人撲上來,迎面狠狠地擊了兩拳,小唐忙撒開手,賀龍同志才知道打錯人了。戰(zhàn)斗勝利結(jié)束了,回到指揮部,賀龍同志認真做了檢討,并向小唐道了歉。
3、《誠實的晏殊》
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xué)家和政治家晏殊,14歲被地方官作為“神童”推薦給朝廷。他本來可以不參加科舉考試便能得到官職,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毅然參加了考試。
事情十分湊巧,那次的考試題目是他曾經(jīng)做過的,得到過好幾位名師的指點。這樣,他不費力氣就從千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贊賞。
但晏殊并沒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復(fù)試時,把情況如實地告訴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題目,當堂考他。
皇帝與大臣們商議后出了一道難度更大的題目,讓晏殊當堂作文。結(jié)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獎。
4、《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一次,周恩來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圖和一些書籍。工作人員給北戴河文化館打電話,說有位領(lǐng)導(dǎo)要看世界地圖和其他一些書籍。
接電話的小黃回答:“我們有規(guī)定,圖書不外借,要看請自己來?!敝芏鱽肀忝坝甑綀D書館借書。小黃一見是周總理,心里很懊悔,總理和藹的說:“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p>
5、《我也要遵守制度》
那還是在延安的時候,毛主席去醫(yī)院看望關(guān)向應(yīng)政委。兩人愉快的在病房里交談起來。
護士進來說:“同志,醫(yī)生吩咐,病人要安靜,不能會客?!泵飨t和的說:“對不起,小同志?!彪S即辭別關(guān)向應(yīng)離開了病房。
董宣“強項令”
光武帝召任董宣為洛陽令。當時湖陽公主的仆人白天殺了人,因為躲進公主府,官吏無 法逮捕。等到公主外出的時候,又叫這個仆人陪乘。董宣就在夏門亭等候,他見到公主的乘 車走過來,就勒住馬紐叫車停下來,用刀畫地不準再走,大聲責備公主的過錯,喝令仆人下車,當場殺死。
公主立即回宮向光武帝告狀。光武帝大怒,召見董宣,要用木杖打死他。董宣叩頭說: “請讓我說一句話再死!”光武帝說:“你想說什么?”董宣回答:“皇帝神圣明智,使?jié)h家 天下得到復(fù)興,可是卻放縱奴仆殘害良民,這又怎能治理國家呢?我不須用杖打,請準我自殺!”
隨即用頭撞柱子,流血滿面。光武帝命令小太監(jiān)拉住董宣,叫他給公主叩頭認錯。董宣就是不肯;硬使他叩頭,董宣用兩只手支在地上,始終不肯低頭。 公主對光武帝說:“ 文叔當老百姓的時候,保護逃亡的人,官吏不敢進門抓人?,F(xiàn)在當了皇帝,還制服不了一個 小地方官嗎?”
光武帝笑著說:“做皇帝和當老百姓可不一樣??!”于是賜予董宣為“強項令”,賞錢三十萬,董宣把它全部分給了下邊官員。從此,他打擊豪強,那些豪強沒有不心驚膽戰(zhàn)的。京城里稱他為“臥虎”,歌頌說:“桴鼓不鳴董少平?!?/p>
擴展資料:
董宣介紹:
董宣(生卒年不詳),字少平,陳留郡圉縣(今杞縣)人,東漢光武帝劉秀時期官員,因辦事不畏權(quán)貴被稱為“臥虎”、“強項令(硬脖子的洛陽令)”。起初被司徒侯霸征召,后升遷至北???。后來江夏郡有巨賊夏喜等侵擾郡境。朝廷任命董宣為江夏太守。
外戚陰氏是江夏郡都尉,董宣輕視侮慢他,因此被免職。后來朝廷特征召董宣為洛陽縣長。擔任洛陽縣長五年,七十四歲,死在任上。
查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董宣
、陳毅制定“入城守則” 1949年5月24日夜里,上海街頭響起半夜激戰(zhàn)的槍聲。
第二天,天蒙蒙亮,市民們小心地打開一點門,從門縫里望出去,只見馬路兩側(cè),整齊地躺滿了抱著槍,合衣而睡的解放軍戰(zhàn)士,市民們感到奇怪,“這些軍隊怎么和以前不一樣的呢?” 不一會,市民們開始走出家門。他們看到戰(zhàn)士已經(jīng)起來了,有的在洗漱,有的在吃飯,吃的是饅頭、咸菜。
于是,不少市民拿出熱水瓶,給戰(zhàn)士們倒開水。戰(zhàn)士們笑嘻嘻地搖著頭,謝絕了。
天大亮了,“解放軍露宿街頭”,“解放軍秋毫無犯”的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上海,市民蜂擁上街頭,歡迎人民子弟兵,慶祝上海獲得新生。 原來上海大戰(zhàn)役打響前,陳毅就讓秘書長起草了《入城守則》,為接管上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2、《不要以為我是總理》 周總理生前從不認為自己是國家總理就可以置身法紀之外,他總是時時處處帶頭遵紀守法。有一次,他乘車去政協(xié)禮堂開會,司機違犯了交通規(guī)則,交井批評司機的時間很長,耽誤了開會時間。
同車的干部想去和民警交涉,總理嚴厲制止說:“這怎么行?交通規(guī)則是政府頒布的,政府總理應(yīng)帶頭遵守??偫聿蛔袷?,就是帶頭破壞制度?!?/p>
一直等到警察放行,總理一行才離開那里。此后,總理常常叮囑司機,不能違反交通規(guī)則,說:“不要以為我是總理,就可以特殊,可以違章?!?/p>
3、《曹操自刑》 歷史上一些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為了維持統(tǒng)治的秩序,保持內(nèi)部的一致,增強戰(zhàn)斗力,都是非常注重紀律并帶頭遵守的。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曹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一次曹操帶兵出征,路過一片麥田,他當即下令:“任何人不得踐踏麥田,違者斬!”命令一下,人人都小心起來。偏巧,曹操的馬受驚了,奔到麥田里去,官兵見狀,都站在田埂上、路旁邊,默默地看著。
曹操勒回了馬,立即把行軍主薄叫到馬前,讓其議罪。主薄言引《春秋》說:“罰不加于尊”,這件事就算了。
曹操說,我自己下的命令,自己帶頭去破壞它,怎么讓三軍執(zhí)行?但我是全軍之主,也不好自殺,只有處于刑法了。說著,他拔出寶劍,割下胡子,古人是不割須不理發(fā)的,這是當時的一種刑法。
曹操自刑,全軍震動。此后,曹操的威望就更高,曹軍的紀律也更嚴明了。
曾子殺豬】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鬧著也要去。
妻子哄孩子說,你不要去了,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趕集回來后,看見曾子真要殺豬,連忙上前阻止。
曾子說,你欺騙了孩子,孩子就會不信任你。說著,就把豬殺了。
曾子不欺騙孩子,也培養(yǎng)了孩子講信用的品德。 【季布重諾】秦朝末年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諾言,講信用。
人們都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朋友的幫助,才幸免于難。
而有信,自然會得到大家的。 【誠實的晏殊】 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xué)家和政治家晏殊,14歲被地方官作為“神童”推薦給朝廷。
他本來可以不參加科舉考試便能得到官職,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毅然參加了考試。事情十分湊巧,那次的考試題目是他曾經(jīng)做過的,得到過好幾位名師的指點。
這樣,他不費力氣就從千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贊賞。但晏殊并沒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復(fù)試時,把情況如實地告訴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題目,當堂考他。
皇帝與大臣們商議后出了一道難度更大的題目,讓晏殊當堂作文。結(jié)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獎。
【韓信守信】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處幼時家里很貧窮,常常衣食無著,他跟著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非常討厭他讀書,認為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處。
于是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為別人當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
面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老婆婆笑著說:“等你長大后我就入土了。”
后來韓信成為著名的將領(lǐng),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惦記著這位曾經(jīng)給他幫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這位老人,將老人接到自己的宮殿里,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她。
【華盛頓砍櫻桃樹】美國開國大總統(tǒng)華盛頓小的時候,是個誠實的孩子。他跟父親之間,曾有過這樣一段故事。
一天,父親送給他一把小斧頭。那小斧頭新嶄嶄的,小巧鋒利。
華盛頓可高興啦!他想:父親的大斧頭能砍倒大樹,我的小斧頭能不能砍倒小樹呢?我要試一試。他看到花園邊上有一棵小櫻桃樹,微風吹得它一擺一擺的,好像在向他招手:“來吧,小華盛頓,在我身上試試你的小斧頭吧!”華盛頓高興地跑過去,舉起小斧頭向櫻桃樹砍去,只聽“咯嚓”一聲,小樹成了兩截,躺倒在地上。
他又用小斧頭將小樹的枝葉削去,把小樹棍往兩腿間一夾,一手舉著小斧頭,一手扶著小樹根,在花園里玩起了騎馬打仗的游戲。 一會兒,父親回來了,看到心愛的櫻桃樹倒在地上,很生氣。
他問華盛頓:“是誰砍倒了我的樹?” 華盛頓這才明白自己闖了禍,心想:今天準得挨爸爸揍啦!可他從來不愛說謊,就對父親說:“爸爸!是我砍倒了你的櫻桃樹。我想試一試小斧頭快不快?!?/p>
父親聽了華盛頓的話,不僅沒有打他,還一下把他抱起來,高興地說:“我的好兒子,爸爸寧愿損失一千株櫻桃樹,也不愿你說一句謊話。爸爸原諒誠實的孩子。
不過,以后再也不能隨便砍樹了?!?華盛頓點點頭,把父親的這些話牢牢記在了心上。
數(shù)年前有一名座椅制造商雇用一批年輕人,以手工來制造椅子。商人依據(jù)每人制作出來的椅子數(shù)量,每周付款一次,但有一個條件:每一張椅子要在合格檢驗后,工人才能取得應(yīng)獲的工資。
這名制造商非常留意其中兩名青年人----羅富士及何漢勵。這兩個人每周都分別造出很多好的椅子,而且很少有不合格的情形。
隨著時光的流轉(zhuǎn),制造商需要找一位監(jiān)工了。他想到了要從這兩人----羅富士及何漢勵----之中選出一位來擔任。
如果你是那名制造商,你怎麼決定呢?那名制造商是這樣做的:它將所有工人召集起來,并宣布為了趕工,只要椅子造好了,不必管是否通過檢驗,它都計件付酬。於是,椅子的產(chǎn)量大大的增加了,但相對的椅子的不合格率也增加了。
這時,制造商特別去檢查羅富士及何漢勵所做的椅子。結(jié)果,羅富士所做的椅子之品質(zhì)跟往常一樣的好,但何漢勵在新政策下做的椅子卻有一半不合格。
你猜:誰可以晉升到監(jiān)工的職務(wù)上去呢?是羅富士?或是何漢勵?。
名人讀書的故事一:聞一多醉書
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就在他結(jié)婚的那天,洞房里張燈結(jié)彩,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jié)果在書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著舊袍,手里捧著一本書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名人讀書的故事二:華羅庚猜書
著名數(shù)學(xué)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然后閉目靜思。他猜想書的謀篇布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jié)省了讀書時間,而已培養(yǎng)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名人讀書的故事三: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xué),由于他勤奮好學(xué),使他的藝術(shù)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愿。后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里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于被他抄錄到手。
名人讀書的故事四:張廣厚吃書
數(shù)學(xué)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guān)于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fù)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復(fù)復(fù)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jīng)常的反復(fù)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名人讀書的故事五:高爾基救書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名人小故事
小時候的比爾·蓋茨十分好動,常常不能靜下來。他最喜歡就是坐在木馬上搖搖擺擺地晃著,有趣的是,即使現(xiàn)在他已長大成人,有時仍會不由自主地搖著呢!這成了他獨特的小動作。<br>; 牛頓三歲時,已顯露出其不平凡之處。當一般的小朋友喜歡跟朋友四處奔跑和嬉戲時,他卻寧可獨個兒躲在屋子里,拿著錘子和鐵釘,叮叮鐺鐺地打在木板上,制作喜歡的小工藝。
人類的進步,科學(xué)的發(fā)展,時至今日,誰人不懂,生命很重要。
然而,這個簡單的道理,我們曾一度變得茫然了:近年在高危的煤炭生產(chǎn)行業(yè),什么頂板、瓦斯、運輸?shù)戎T多事故,并非天災(zāi),實為人禍。當事故發(fā)生后,它的共同點就是:受害者違章指揮或違章作業(yè),忽略了安全,疏于防范才造成事故的發(fā)生。
難道當事人就沒有責任了嗎?有些當事人不是積極開展搶救工作,而是積極的找人證、物證來逃避責任;積極的找受害人是否違反這樣或那樣條例、準則、規(guī)定來洗刷自己。在對上級匯報事故情況時,避重就輕,推脫責任,使上級覺得事出有因,可以諒解,以致于教育的多,追究責任的少。
兩年前聽人說起一起事故:一名職工在機組滾筒邊掛梁支護頂板,而割煤司機沒傳口令,也沒看一下機組滾筒邊有人無人,就啟動割煤機,造成那名職工當場血肉模糊,失去了年輕的生命。分析:受害人安全意識淡薄,沒有想到滾筒會突然轉(zhuǎn)起來,也沒有想到和割煤司機打一聲招呼:“我要掛梁支護。”
雖然說要跟機掛梁,但規(guī)程上規(guī)定距離機組不能低于10至15米。最后結(jié)果,受害人違章作業(yè),造成事故的發(fā)生,割煤司機停工學(xué)習,給予批評教育。
另外一起安全事故,是6年前聽人說起的;當時因受害人支護頂板時,操作不當,造成漏頂,因頂板巖層比較疏散,所以頂板漏就把受害人埋住;受害人拼命掙扎,可埋齊腰部,怎么也掙扎不出來,情急之下,受害人大喊:“快開溜子,救命!”可各組傳到溜子司機那里時,值班人員不允許開溜子,理由:開出人命,誰人負責?正在這時,頂板又下來一堵碎矸石,受害人沒了聲音,值班人員組織了全班人展開搶救,終因落下的碎矸石太多,救出時已經(jīng)晚了。最后分析:受害人違章作業(yè),造成事故的發(fā)生,當事人搶救有功,受到了表揚。
程門立雪“程門立雪”這個故事出自《宋史·楊時傳》:“見程頤于洛,時蓋年四十矣。
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程門立雪”說的是宋代學(xué)者楊時和游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楊時、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后,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xù)求學(xué)。
故事就發(fā)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yǎng)神,坐著假睡。
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jīng)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游酢并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后來人們常用“程門立雪”的成語表示求學(xué)者尊敬師長和求學(xué)心誠意堅。
曾子避席“曾子避席”出自《孝經(jīng)》,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圣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dǎo)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么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里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里,“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后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xué)習。
千里送鵝毛“千里送鵝毛”的故事發(fā)生在唐朝。當時,云南一少數(shù)民族的首領(lǐng)為表示對唐王朝的擁戴,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
路過沔陽河時,好心的緬伯高把天鵝從籠子里放出來,想給它洗個澡。不料,天鵝展翅飛向高空。
緬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幾根鵝毛。緬伯高急得頓足捶胸,號啕大哭。
隨從們勸他說:“已經(jīng)飛走了,哭也沒有用,還是想想補救的方法吧?!本挷咭幌?,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長安,緬伯高拜見唐太宗,并獻上禮物。唐太宗見是一個精致的綢緞小包,便令人打開,一看是幾根鵝毛和一首小詩。
詩曰:“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河失寶,倒地哭號啕。
上復(fù)圣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p>
唐太宗莫名其妙,緬伯高隨即講出事情原委。唐太宗連聲說:“難能可貴!難能可貴!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這個故事體現(xiàn)著送禮之人誠信的可貴美德。
今天,人們用“千里送鵝毛”比喻送出的禮物單薄,但情意卻異常濃厚??兹谧尷婵兹冢?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xué)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
據(jù)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兹谒臍q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
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么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yīng)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jié)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
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jié)友愛的典范。
遵紀守法的故事 錢若水,字澹成。
河南新安人。宋朝雍熙年間(公元984---988)進士。
至道初年,以右請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真宗時又升任期工部侍郎,并以本官充集賢院學(xué)士、判院事。
司馬光在《涑水紀聞》中記載了他在任同州推官(即知州的僚屬和助手)時頂著上司的壓力平息冤案的事情。 錢若水任同州推官時,他的上司是一個心胸狹隘、性情急躁的人,處理問題總是主觀臆斷,經(jīng)常發(fā)生錯誤。
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時,錢若水總是同上司極力爭辯,但總是得不到好的結(jié)果。有一次,知州處理錯一個案子,他發(fā)現(xiàn)了問題又向知州提出來,但知州不采納他的正確意見,他對知州說:我們少不了又要陪著你挨罰。
后來,案件果然被駁回,同此案有關(guān)的官員均受到了處罰。知州雖然當時感到慚愧并對他們表示歉意,但事后依然如故。
一天,一個富家女奴逃亡出走,不知去向,女奴的父母到州里告狀,知州命錄事參軍辦理此案。錄事參軍過去曾向這個富家借錢被拒絕,早對富家懷恨在心。
在審案過程中,就武斷地說是富家將女奴害死,棄尸河中,尸體隨水漂走了,無法查找。于是,富家父子數(shù)人有的被定為主犯,有的被定為主謀,按律都應(yīng)處以死刑。
富家父子均不認罪,錄事參軍就施以重刑,最后富戶父子被屈打成招,承認了罪行。定案后,錄事參軍將案子上報知州,知州召集有關(guān)官員進行復(fù)審,多數(shù)人認為此案處理的正確,表示支持,只有錢若水對案件發(fā)生了懷疑。
但是,面對眾多官員的一致同意,又不便提出反對意見,于是就把案子壓下來了。錄事參軍知道后,來到錢若水的辦公處所,責罵他說:你是否接受了富家的賄賂,想開脫他們的死罪?錢若水含笑表示歉意,說:如今有好幾個人由于這起案子而要判處死刑,怎么能不再仔細審核一下他們的供詞呢。
于是他把案件扣了將近十天,中間盡管知州多次催他,他也沒有把案子退回,上上下下的人都責怪他。 有一天,錢若水避開眾人來見知州,他說:我之所以扣發(fā)案卷,是因為暗訪女奴的下落,現(xiàn)在女奴已經(jīng)找到了。
知州驚訝地問道:在哪里。錢若水告訴知州,并定下了新的計謀。
第二天。錢若水秘密地把女奴送到了知州那里,讓她藏在竹簾后面,然后把女奴的父母找來,問道:如果你們看到自己的女兒,還能認識她嗎?女奴的父母回答道:自己的女兒,哪有不認識的道理。
知州把藏在竹簾后面的女奴叫出來,女奴的父母一看就哭了并對知州說:她正是我們的女兒。這時,知州就傳令把富家父子從獄中提出來,打開刑具,全部釋放。
富家父子哭著對知州說:如果沒有您的幫助,我們就要滅族了。知州對他們說:不是我,是推官錢若水幫助了你們。
富家父子來到了錢若水辦公的地方要求見面致謝。錢若水卻閉門不納,并派人傳出話來,說:女奴是知州找回來的,我沒有參與其事。
富家父子不能見到錢若水,就繞墻而哭,回家后把自己的家產(chǎn)捐贈給寺廟,為錢若水祈福。 由于這起事關(guān)數(shù)人性命的冤案得到昭雪,知州想就此事報請皇帝為錢若水論功求賞。
錢若水堅決予以拒絕,他說:我只求案件得到解決,人不蒙冤而死,論功請賞不是我的本意。如果朝廷把此事歸功于我,那么將如何處理錄事參軍呢。
知州聽后,感慨地說:這樣高貴的情操,更是人們所不可企及的。錄事參軍也向錢若水叩頭謝罪。
錢若水大度地說:案情復(fù)雜,難以料知,偶有過失,何必謝罪。不久,宋太宗知道了這件事,對錢若水越級提拔,不到半年,便由幕職提升為知制誥,兩年后被任命為樞密副使。
學(xué)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資料、學(xué)習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參考,如學(xué)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7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