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窗外有著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它們成雙成對的,十分的恩愛。遠處,有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它們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fā)。而我坐在窗前,就可以望見遠處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我的房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粗@些,我心無比的惆悵,時間流逝的怎么如此飛快。
原文如下: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于“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zhèn)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杜甫詩宴
肅宗乾元二年,杜甫棄官回家,居住在成都草堂.一天,幾位不速之客到杜甫家以詩會友.杜甫生活貧窮,實在拿不出好一點的飯菜來招待客人.杜夫人著急萬分,不知所措.正在犯難之際,杜甫發(fā)現(xiàn)灶房間尚有一把韭菜、兩個雞蛋和一大盤豆腐渣,立刻如獲至寶,轉憂為喜,面帶笑容地對夫人說了幾句悄悄話后,就請客人入座閑談.
時隔不久,杜夫人端上三菜一湯擺在桌上.第一碗是炒韭菜,上面放著兩個蛋黃;第二碗也是炒韭菜,上面甩著蛋白;第三碗是清蒸豆腐渣,上面什么都沒有;最后是一大碗韭菜豆腐渣湯,上面還漂著幾片潔白的蛋殼.
杜甫對客人抱拳說:“諸位光臨寒舍,深感榮幸,特備‘詩宴’,以表寸心.”正當客人有些莫名其妙之時,杜甫拿起筷子,指著第一碗菜說,這叫“兩個黃鸝鳴翠柳 ”;指著第二碗菜說,這是“ 一行白鷺上青天 ”;指著第三碗菜說,這是“窗含西嶺千秋雪 ”;指最后一大碗湯說,這是“門泊東吳萬里船”.此時客人才恍然大悟,鼓掌叫絕.
杜甫把《絕句》詩寫的一個小故事是《杜甫詩宴》:
肅宗乾元二年,杜甫棄官回家,居住在成都草堂。一天,幾位不速之客到杜甫家以詩會友,杜甫生活貧窮,實在拿不出好一點的飯菜來招待客人。杜夫人著急萬分,不知所措。
正在犯難之際,杜甫發(fā)現(xiàn)灶房間尚有一把韭菜、兩個雞蛋和一大盤豆腐渣,立刻如獲至寶,轉憂為喜,面帶笑容地對夫人說了幾句悄悄話后,就請客人入座閑談。
時隔不久,杜夫人端上三菜一湯擺在桌上。第一碗是炒韭菜,上面放著兩個蛋黃;第二碗也是炒韭菜,上面甩著蛋白;第三碗是清蒸豆腐渣,上面什么都沒有;最后是一大碗韭菜豆腐渣湯,上面還漂著幾片潔白的蛋殼。
杜甫對客人抱拳說:“諸位光臨寒舍,深感榮幸,特備“詩宴”以表寸心?!闭斂腿擞行┠涿钪畷r,杜甫拿起筷子,指著第一碗菜說,這叫“兩個黃鸝鳴翠柳 ”。
指著第二碗菜說,這是“ 一行白鷺上青天 ”;指著第三碗菜說,這是“窗含西嶺千秋雪 ”;指最后一大碗湯說,這是“門泊東吳萬里船”。此時客人才恍然大悟,鼓掌叫絕。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于“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zhèn)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擴展資料:
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西嶺:即秦嶺;千秋雪: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這樣相稱,千秋就是千年;萬里船:指從很遠的地方來的船,萬里指遙遠。
這首《絕句》是詩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時寫的,描寫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詩歌以一幅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給人營造出一種清新輕松的情調氛圍。前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
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jié)萬物復蘇,萌發(fā)生機時的顏色?!皟伞焙汀耙弧毕鄬?;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鳥兒成雙成對,構成了一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
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白鷺在這個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fā)。
再者,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huán)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其中起聯(lián)結作用的正是詩人內心的心緒。
表面上表現(xiàn)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卻寄托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復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對希望可否成真的無著和彷徨。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托詩人內心復雜的情緒,正是這首詩的主旨所在。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絕句四首
某天,窗外有著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它們成雙成對的,十分的恩愛。
遠處,有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它們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fā)。
而我坐在窗前,就可以望見遠處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我的房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粗@些,我心無比的惆悵,時間流逝的怎么如此飛快。
原文如下: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創(chuàng)作背景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于“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zhèn)成都。
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1],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與杜牧是遠房宗親,同為晉朝滅孫吳的大將杜預之后裔(杜甫為杜預二十世孫)。 雖然杜甫在當朝不為世人所知,但經(jīng)過后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終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2]。
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作品集為《杜工部集》。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3]。
杜甫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
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xiàn)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
三十五歲以前讀書與游歷。天寶年間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
安史之亂(安祿山與史思明)開始,他流亡顛沛,竟為叛軍所俘;脫險后,授官左拾遺。乾元二年(759),他棄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jié)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
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杜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后世稱其杜工部。
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郁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郁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譽為“詩史”。
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并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
杜甫的詩篇流傳數(shù)量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詩人之一,對后世影響深遠。 杜甫與杜牧是遠房宗親,同為晉朝滅孫吳的大將杜預之后裔(杜甫為杜預二十世孫)。
杜甫的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曾祖父杜依藝曾任鞏令一職。
祖父是初唐詩人杜審言官至膳部員外郎且有自己的自傳。父親杜閑有奉天令一職。
青年時期,杜甫曾游歷過今江蘇、浙江、河北、山東一帶,并兩次會見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 杜公祠 杜甫善于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并加以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
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fā)展。
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復,標志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xiàn)出顯著的創(chuàng)造性,積累了關于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jīng)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
有《杜工部集》傳世。 編輯本段杜甫生平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學傳統(tǒng)的家庭中,是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
7歲學詩, 杜工部像 [4]15歲揚名,一生不得志,只做過一些左拾遺等小官,雖然被后世稱為“詩圣”,詩歌被稱為“詩史”,可在唐朝當時并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有一首《戲為六絕句(其二)》就是寫“初唐四杰”的:“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p>
其中不乏也有詩人的自比,杜甫的經(jīng)歷和詩歌創(chuàng)作主要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一、讀書和漫游時期(三十五歲以前) 所謂“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 開元十九年(時二十歲)開始漫游吳越,5年之后歸洛陽應舉,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齊趙。
之后在洛陽遇李白,兩人相見恨晚,結下了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游梁、宋(今開封、商丘),后來李杜又到齊州,分手后又遇于東魯,再次分別,這便是“詩仙”與“詩圣”的最后一次相見。 二、困居長安時期(三十五至四十四歲) 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
當朝宰相李林甫為了達到權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說無人中舉。后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的小官)的職位。
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志著他經(jīng)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后對朝廷政治、社會現(xiàn)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玄宗在751年正月8到10日接連舉行了三個盛典。杜甫借此機會寫成了三篇《大禮賦》,得到玄宗的賞識。
杜甫墓 三、陷賊和為官時期(四十五至四十八歲) 安史之亂爆發(fā),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等詩。
后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由于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房琯善慷慨陳詞,為典型的知識分子,但不切實際,與叛軍戰(zhàn),采用春秋陣法,結果大敗,肅宗問罪。
杜甫始為左拾遺,上疏言房琯無罪,肅宗怒,欲問罪,幸得脫)。其后,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
句解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兩只黃鸝在新綠的柳枝間鳴唱,一行白鷺列隊飛向青天。黃鸝、翠柳顯出活潑的氣氛,白鷺、青天給人以平靜、安適的感覺?!傍Q”字表現(xiàn)了鳥兒的怡然自得?!吧稀弊直憩F(xiàn)出白鷺的悠然飄逸。黃、翠、白、青,色澤交錯,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傳達出詩人歡快自在的心情?!锻S詩話》引韓子蒼云:“古人用顏色字,亦須配得相當方用。‘翠’上方見得‘黃’,‘青’上方見得‘白’,此說有理”。詩句有聲有色,意境優(yōu)美,對仗工整。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從窗口望去,西嶺上千年不化的積雪,似乎近在眼前;門外江上停泊著行程萬里、從東吳歸來的航船。一個“含”字,表明詩人是憑窗遠眺,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這兩句表現(xiàn)出詩人心情的舒暢和喜悅?!扒镅毖詴r間之久,“萬里船”言空間之廣。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襟何等開闊!
“西嶺”,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皷|吳”,三國時孫權在今江蘇南京定都建國,國號為吳,也稱東吳。這里借指長江下游的江南地區(qū)。
高中杜甫詩三首
1 秋興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未引用典故
2 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猿嘯哀:指長江三峽中猿猴凄厲的叫聲。《水經(jīng)注·江水》引民謠云:"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3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 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 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 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 分明怨恨曲中論。
昭君出塞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絕句
杜甫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絕句
江動月移石,溪虛云傍花。
鳥棲知故道,帆過宿誰家?
讀詩需要想象。這除了將語言與意象相連外,還需要有聯(lián)想,也就是根據(jù)欣賞者的心境作意象的再造。
曾見有人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中的意象"黃鸝"和"翠柳 ""白鷺"和"青天"以及"雪""船"分別做出了四道菜,用的就是聯(lián)想,而不是將真實的"黃鸝""翠柳""白鷺""青天"以及"雪"入菜。在張遠山"永遠的風花雪月:風月無邊"中,則將這四句詩解讀如下:"這首詩除了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明白點出'雪'以外,其他三句都用了暗扣法。首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暗扣'花',次句'一行白鷺上青天'暗扣'月',末句'門泊東吳萬里船'暗扣'風'"。也就是"風""花""雪""月"四景。
這首詩給我的聯(lián)想是"春""夏""冬""秋"。翠柳點出春景;"一行白鷺上青天"是夏季傍晚。白鷺在春夏秋三季都常見,但我個人的經(jīng)驗是,春秋兩季的白鷺多為單獨行動,成行的白鷺展翅藍天多見于夏季。雪給人以冬天的聯(lián)想。"門泊冬吳萬里船"是秋夜,因為人們常將月牙兒比喻成小船,象小時候的兒歌"月兒彎彎,象只小船"。還有一首兒童歌曲"小白船"唱的就是月亮。歌中唱到:"藍藍的天空銀河里,有只小白船,船上有棵桂花樹,白兔在游玩。"而月亮,總是讓我聯(lián)想到秋夜。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秋月春風等閑度",李煜詞中有"春花秋月何時了";蘇軾那首詠月的千古絕唱"水調歌頭"里,一唱三嘆的,也是中秋月。
在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國少兒經(jīng)典故事叢書-名言絕句故事"一書中, 對這首絕句的導讀如下:"安史之亂已平定,詩人重返成都草堂,寫了這首千秋佳作。" “詩人描寫了草堂周圍春天秀麗的景色。前兩句寫近景,后兩句寫遠景:鶯鳴翠柳,白鷺沖天而飛,遠處是岷山千年積雪,門前泊萬里行船。構成一幅優(yōu)美明媚的春景?!?/p>
不久前聽說,四川岷山的千年積雪被作為旅游資源,開發(fā)成了滑雪道。這一旅游項目中的廣告就引用了杜甫這首絕句。詩圣若地下有知,不知會作何感想。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3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