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向魯國的樂官師襄子學習彈琴,學了十天仍止步不進。師襄子說:"可以增加學習內(nèi)容了。"孔子說:"我已經(jīng)熟習樂曲的形式,但還沒有掌握演奏的技巧。"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你已經(jīng)熟習演奏的技巧,可以學習新的曲子了。"孔子說:"我還沒有領(lǐng)會樂曲的意境、志趣啊。"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你已經(jīng)熟習樂曲的意境、志趣,可以繼續(xù)往下學了。"孔子說:"我還不了解樂曲的作者啊。"
過了一段時間,孔子默然沉思,欣喜陶然,高瞻遠望而意志升華的說:"我知道樂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膚深黑,體形頎長,眼光明亮遠大,像個統(tǒng)治四方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還有誰能撰作這首樂曲呢!"師襄子離開坐席連行兩次拜禮,恭敬的說:"老師說這樂曲就叫做《文王操》 啊。"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俗稱古琴,一種七弦無品的古老的撥弦樂器。琴,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概括與代表著古老神秘的東方思想。
古琴,在古代稱作“琴”,還有“綠綺”、“絲桐”等別稱。雖說“伏羲制琴”、”神農(nóng)制琴”、“舜作五弦琴”的傳說不可信,但它的歷史確實是相當悠久了。琴最早見之于典籍的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詩經(jīng)·周南·關(guān)雎》中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經(jīng)·小雅·鹿鳴》中的“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都反映了琴和人民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可見,三千多年前,琴已經(jīng)流行。后來,由于孔于的提倡,文人中彈琴的風氣很盛,并逐漸形成古代文人必備“琴、棋、書、畫”修養(yǎng)的傳統(tǒng)??鬃釉谔岢贅分蹙徒虒дf君子樂不去身,君子和琴比德,唯君子能樂。操琴通樂是君子修養(yǎng)的最高層次,人與樂合一共同顯現(xiàn)出一種平和敦厚的風范。在孔子的時代,琴樂還不僅僅是后世的君子個人的修身之樂,更是容納天地教化百姓的圣樂。于琴樂之中,孔子聽到了文王圣德之聲,師曠聽出了商紂亡國之音。古人相信天地的氣象就蘊涵在其中,人們膜拜它,賦予它關(guān)于道德的信仰。作為“正音”,琴樂寄寓了中國千年的正統(tǒng)思想和文化。古琴伴隨著人民生活,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伯牙彈琴遇知音;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借助琴來表達愛慕之心;嵇康面臨死亡,還操琴一曲《廣陵散》;諸葛亮巧設(shè)空城計,沉著、悠閑的琴音,智退司馬懿雄兵十萬;以及陶淵明彈無弦琴的故事等,都為千古傳頌?!案呱搅魉薄ⅰ胺偾僦篾Q”、“對牛彈琴”等婦孺皆知的成語都出自和琴有關(guān)的典故。
1、周代號鐘
“號鐘”是周代的名琴。此琴音之宏亮,猶如鐘聲激蕩,號角長鳴,令人震耳欲聾。傳說古代杰出的琴家伯牙曾彈奏過“號鐘”琴。后來“號鐘”傳到]齊桓公的手中。
當時,他收藏了許多名琴,但尤其珍愛這個“號鐘”琴。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樂,自己則奏“號鐘”與之呼應(yīng)。牛角聲聲,歌聲凄切,“號鐘”則奏出悲涼的旋律,使兩旁的侍者個個感動得淚流滿面。
2、齊桓公巡行
傳聞古代齊桓公一次巡行,路過一村莊,突然聽到一陣琴音,五音不齊,齊桓公聽得難受,又有喧嘩鼓噪之聲,便下車尋來。這時看見一群孩子圍著一個五六歲左右的男孩,男孩用身子緊護一琴,擋著如雨點般砸來的拳腳。
桓公立即呵止,救下小孩。一問:原來是孩子抱琴沿村乞討,不料演奏難聽,被當作騙子,又因搶了乞丐的飯碗,遭乞丐群毆,可這孩子雖然被打,還舍命護琴,懂得珍貴物品。齊桓公是齊國的賢明君主,通曉音律,喜好操琴,頓生憐惜。
將孩子帶回宮中,再看孩子手中琴,不覺驚訝萬分,他收藏了許多名琴,還沒發(fā)現(xiàn)竟有如此好琴。再問,才知琴是父親遺留的,還在母親襁褓中,父親就去世,長到五歲,母親又亡,父母只留得此琴,他不得不學父親操琴賣藝,無奈他沒學過,又無錢求師,只好亂彈。
3、余音繞梁
今人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之語。其語源于《列子》中的一個故事:周朝時,韓國著名歌伎韓娥去齊國,路過雍門時斷了錢糧,無奈只得賣唱求食。她那凄婉的歌聲在空中回旋,如孤雁長鳴。
韓娥離去三天后,其歌聲仍纏繞回蕩在屋梁之間,令人難以忘懷。琴以“繞梁”命名,足見此琴音色之特點,必然是余音不斷。據(jù)說“繞梁”是一位叫華元的人獻給楚莊王的禮物,其制作年代不詳。楚莊王自從得到“繞梁”以后,整天彈琴作樂,陶醉在琴樂之中。
4、漢代綠綺
相傳綠綺通體黑色,隱隱泛著幽綠,有如綠色藤蔓纏繞于古木之上,因而名為“綠綺”。但其真正的模樣,我們早已無幸見到——古琴琴體需用疏松的木頭(最合適的是桐木)制作,琴弦用動物(如牛)完整的筋或馬尾制作,承受不起歲月摩挲,早已消逝于茫茫歷史長河中。
5、唐朝春雷
“春雷”為唐代名琴的名稱,制琴世家雷威所作。傳世唐琴極珍罕,此琴雖然納音、雙足、岳山、琴尾等處曾經(jīng)后人修補,但琴身造形飽滿,有唐琴之“圓”;當代琴家試彈,稱此琴音韻沈厚清越,兼得唐琴“松”、“透”之美。此琴于民國時,曾經(jīng)何冠五、汪景吾、張大千等名家收藏。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從小非常聰明,天賦極高,很喜歡音樂,他拜當時很有名氣的琴師成連為老師。學習了三年,俞伯牙琴藝大長,成了當?shù)赜忻麣獾那賻?。但是俞伯牙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xiàn)對各種事物的感受,達不到更高的境界,由此感到很苦惱。俞伯牙的老師連成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對他說,我已經(jīng)把自己的全部技藝都教給了你,而且你學習得很好。至于音樂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沒學好。我的老師方子春是一代宗師,他琴藝高超,對音樂有獨特的感受力。他現(xiàn)住在東海的一個島上,我?guī)闳グ菀娝^續(xù)深造,你看好嗎?俞伯牙聞聽大喜,連聲說好!
于是成連帶伯牙乘船往東海進發(fā),一天,船行至東海的蓬萊島,成連對伯牙說:“你先在島上稍侯,我去找老師?!闭f完,連成劃船離開了。過了幾天,連成沒回來,伯牙有點郁悶。有天伯牙站在島上,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郁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響起了大自然和諧動聽的音樂。伯牙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zhuǎn),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從此,伯牙的琴藝大長。原來,成連是讓伯牙獨自在大自然中尋求感受,能使專心致志,移情入音,達到音神合一的境界。俞伯牙身處孤島,整日與海為伴,與樹林飛鳥為伍,感情很自然地發(fā)生了變化,陶冶了心靈,真正體會到了樂音的本質(zhì)。。后來,俞伯牙成了一代琴師,創(chuàng)作了《水仙操》,但真正能聽懂他曲子的人卻不多,他一直尋覓自己的知音。
有年,俞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中秋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遇風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風浪漸漸平息了下來,云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著空中的一輪明月,俞伯牙琴興大發(fā),拿出隨身帶來的瑤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完全沉醉在優(yōu)美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俞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弦被撥斷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里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里聽了起來?!庇岵澜柚鹿庾屑氁豢矗莻€人身旁放著一擔干柴,果然是個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么會聽懂我的琴聲呢?于是就問:“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說說看,我彈的是一首什么曲子?”聽了俞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著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贊嘆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斷了?!贝虿袢说幕卮鹨稽c不錯,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請他上船來細談。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彈的琴,便說:“這是瑤琴,相傳是伏羲氏造的?!苯又职堰@瑤琴的來歷說了出來。聽了打柴人的這番講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著俞伯牙又為打柴人彈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此時的情景,如《列子·湯問》中所載:“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驹诹魉?,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俞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于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鐘子期,和他喝起酒來。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jié)拜為兄弟,約定來年中秋再到這里相會。
次年中秋,俞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見鐘子期來赴約,于是他便彈起琴來召喚這位知音,可是又過了好久,還是不見人來。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聽鐘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鐘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zāi)剐拊诮?,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聽了老人的話,俞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鐘子期的墳前,凄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彈罷,他挑斷了琴弦,長嘆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他悲傷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兩位千古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后人,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臺。直至今天,人們還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附古書中有關(guān)俞伯牙鐘子期的記載
荀況·勸學: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驹诹魉?,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呂氏春秋·本味篇: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時而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鐘子期死,伯牙摔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復為鼓琴者。
傳說,很久以前,在那金色的阿拉騰敖拉山麓,有一個銀色的月亮湖。
湖畔居住著一個勤勞勇敢、誠實善良的小牧民,名字叫蘇和。他和媽媽過著清貧的生活。
有一天,小蘇和出來放牧,在山坡上做了個奇異的夢--看見從天上騰云駕霧飛來一個美麗的姑娘,對他說:"我知道你想得到一匹可心的馬,我告訴你,北邊湖邊有一匹白駿馬,善良的人喲,你快去把它牽回家吧!"說完只見一道白光,姑娘無影無蹤了。蘇和"啊"的一聲驚醒揉揉眼睛一看,陽光當頭。
他想起剛才夢里聽到的話,站起來不由地向北一看,果然湖邊站著一匹小白馬,蘇和歡快地向它跑去。從此,蘇和就有了一個形影不離的伙伴。
蘇和精心地喂養(yǎng)、調(diào)馴小白馬,教它練走、練跑。很快,小白馬就長成了一匹膘肥體壯、跑起來四蹄生風的駿馬。
有一天,蘇和到湖邊放牧時,不小心踩進沼澤地的一個泉眼越陷越深。白駿馬看見后,長嘶一聲向主人跑去,咬住主人的袖子往外拖,蘇和抱著白駿馬的脖子被救了出來;一天夜里,一只野狼沖進了羊圈,蘇和急忙揮棒向惡狼打去,惡狼張牙舞爪撲向蘇和。
這時白駿馬一聲長嘶掙脫韁繩,揚起前蹄向狼刨去,只聽得"嗷"的一聲,惡狼腦袋開了花。蘇和心里一陣感激,跑過去愛扶地擁著白駿馬的頭不知說啥才好。
一日,蘇和在野外放牧時,遠處跑來幾個騎士,氣喘吁吁地來到蘇和跟前說:"小兄弟,你能不能幫我們的忙???王爺命令我們活捉一只梅花鹿,如果捉不到,我們回去要受懲罰!"聽說他們的處境,蘇和二話沒說,跨上白駿馬向山里飛馳而去。不大工夫就追上了梅花鹿,用套馬桿將鹿套住了。
蘇和把鹿交給王府兵后說:"兵哥們,按你們的要求,我把梅花鹿幫你們捉來了。可是我有一個要求,你們回去后,可千萬別說這只鹿是我騎白駿馬給追到的呀!"可是"草原上有一匹能追上飛禽走獸的白駿馬"的消息還是不脛而走。
王爺聽后垂涎三尺,露出了貪婪的笑容。一開春,草原就傳開一則消息:在王府駐地要舉行"那達幕"大會,各項比賽優(yōu)勝者都將得到獎賞。
另外,還說王爺?shù)呐畠阂x一個最佳的騎手作女婿。蘇和興高采烈地去參加比賽了。
蘇和和白駿馬果然得了第一??赏鯛?shù)墓媚镆豢搭I(lǐng)先的是個貧窮的牧羊娃,她垂頭喪氣地走了。
奸詐狠毒的王爺兇相畢露,他對來領(lǐng)獎的蘇和說:"賞給你一只羊吧,把你的白駿馬給府里留下。"蘇和不從,家丁就擒住他拳打腳踢后又五花大綁把他捆了起來,并把蘇和的白駿馬牽回了王府。
王爺?shù)昧税昨E馬后如獲至寶,選了個好日子擺酒慶賀。當?shù)馗缓拦倮舳紒淼老病?/p>
王爺?shù)靡庋笱?,命令家丁把白駿馬牽來,他想在眾人面前炫耀一番。可王爺剛一跨上馬背,白駿馬突然向前一跳,向后尥了一蹶子,王爺被嚇得尖叫一聲倒栽蔥跌了下來,摔了個嘴啃泥。
白駿馬風馳電掣般地飛奔而去。王府衛(wèi)兵傾巢出動,跨上快馬,手持弓箭,奮力追趕。
可白駿馬如箭離弦,兵丁無法追上。于是他們拉開弓,箭"颼颼"地向白駿馬射去,可是白駿馬依然跑得飛快,不久就沒了蹤影。
王府兵丁只好垂頭喪氣地返回向王爺稟告:"白駿馬中了數(shù)枚毒箭跑了,肯定死在路上了……"王爺只好作罷。一天夜里,一聲長長的馬嘶劃破了寂靜的夜空。
蘇和急忙跑出去一看,是白駿馬跑回來了。蘇和又驚又喜,借著月光仔細一看,白駿馬身中數(shù)箭,已經(jīng)奄奄一息……蘇和心如刀絞。
白駿馬因箭傷過重死在了自己主人的面前。蘇和撫摸著白駿馬忍不住淚如泉涌。
失去了白駿馬后,蘇和整天無精打采、傷心欲絕。有一天,他在夢中又見到了白駿馬,它說:"主人喲,你不要傷心落淚了,你用我的皮、骨、鬃、尾做一把琴吧,讓我永遠陪在你身邊 ……"于是蘇和就按白駿馬說的話做了一把琴,在琴桿上端按照白駿馬的模樣雕刻了一個馬頭,并起名叫"馬頭琴",永遠帶在身邊。
每當想起白駿馬蘇和就拉起馬頭琴,琴聲響徹云霄,好似萬馬奔騰。傳說故事2兒童故事《馬頭琴的來歷》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有個放羊娃,名字叫蘇和。
一天,太陽下山了,天慢慢地黑下來了,蘇和才趕著羊回家。走著,走著,忽然看見前面路邊有個毛茸茸的東西,走近一看,啊,原來是一匹剛生下來的小白馬,多可憐啊,蘇和就把它抱回家去養(yǎng)著。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小白馬一天天長大了,渾身雪白,又美麗又健壯,人人見了人人愛。蘇和更是愛得不得了,每天騎著小白馬去放羊,他們真象一對好朋友,一時一刻也分不開。
一年,草原上的王爺舉行賽馬會,四面八方的人都去參加。蘇和對他心愛得小白馬說:"小白馬,小白馬,人家都去參加賽馬會,咱們也去,好嗎?"小白馬不會說話,一邊點著頭,一邊咴咴地叫,好象在說:"咱們也去,咱們也去!"蘇和別說有多高興了,他帶上干糧,騎著小白馬也去參加了。
賽馬會開始了,好多身強力壯的小伙子,騎著棕色的、黑色的、黃色的馬在草原上奔跑,可誰也沒有蘇和的小白馬跑得快。小白馬像一道閃電,一會兒就到了目的地。
王爺一看,得第一名的是個窮小子,心里很不高興,他讓人把蘇和叫來,對他說:"你是個窮小子,不配騎這樣好的馬。喏,我給你三個金元寶,把這匹小白馬賣給我。
你回去吧!"蘇和怎。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
俞伯牙從小非常聰明,天賦極高,很喜歡音樂,他拜當時很有名氣的琴師成連為老師。學習了三年,俞伯牙琴藝大長,成了當?shù)赜忻麣獾那賻煛?/p>
但是俞伯牙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xiàn)對各種事物的感受,達不到更高的境界,由此感到很苦惱。俞伯牙的老師連成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對他說,我已經(jīng)把自己的全部技藝都教給了你,而且你學習得很好。
至于音樂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沒學好。我的老師方子春是一代宗師,他琴藝高超,對音樂有獨特的感受力。
他現(xiàn)住在東海的一個島上,我?guī)闳グ菀娝?,跟他繼續(xù)深造,你看好嗎?俞伯牙聞聽大喜,連聲說好!于是成連帶伯牙乘船往東海進發(fā),一天,船行至東海的蓬萊島,成連對伯牙說:“你先在島上稍侯,我去找老師?!闭f完,連成劃船離開了。
過了幾天,連成沒回來,伯牙有點郁悶。有天伯牙站在島上,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郁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
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響起了大自然和諧動聽的音樂。伯牙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zhuǎn),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
從此,伯牙的琴藝大長。原來,成連是讓伯牙獨自在大自然中尋求感受,能使專心致志,移情入音,達到音神合一的境界。
俞伯牙身處孤島,整日與海為伴,與樹林飛鳥為伍,感情很自然地發(fā)生了變化,陶冶了心靈,真正體會到了樂音的本質(zhì)。
后來,俞伯牙成了一代琴師,創(chuàng)作了《水仙操》,但真正能聽懂他曲子的人卻不多,他一直尋覓自己的知音。
有年,俞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中秋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遇風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
晚上,風浪漸漸平息了下來,云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著空中的一輪明月,俞伯牙琴興大發(fā),拿出隨身帶來的瑤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
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完全沉醉在優(yōu)美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俞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弦被撥斷了一根。
俞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里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里聽了起來?!庇岵澜柚鹿庾屑氁豢矗莻€人身旁放著一擔干柴,果然是個打柴的人。
俞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么會聽懂我的琴聲呢?于是就問:“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說說看,我彈的是一首什么曲子?”聽了俞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著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贊嘆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斷了?!贝虿袢说幕卮鹨稽c不錯,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請他上船來細談。
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彈的琴,便說:“這是瑤琴,相傳是伏羲氏造的?!苯又职堰@瑤琴的來歷說了出來。
聽了打柴人的這番講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著俞伯牙又為打柴人彈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
此時的情景,如《列子·湯問》中所載:“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俞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于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鐘子期,和他喝起酒來。
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jié)拜為兄弟,約定來年中秋再到這里相會。 次年中秋,俞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見鐘子期來赴約,于是他便彈起琴來召喚這位知音,可是又過了好久,還是不見人來。
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聽鐘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鐘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zāi)剐拊诮?,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
聽了老人的話,俞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鐘子期的墳前,凄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彈罷,他挑斷了琴弦,長嘆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
他悲傷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兩位千古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后人,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臺。直至今天,人們還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附古書中有關(guān)俞伯牙鐘子期的記載荀況·勸學: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呂氏春秋·本味篇: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時而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
鐘子期死,伯牙摔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復為鼓琴者。
傳說,很久以前,在那金色的阿拉騰敖拉山麓,有一個銀色的月亮湖。
湖畔居住著一個勤勞勇敢、誠實善良的小牧民,名字叫蘇和。他和媽媽過著清貧的生活。
有一天,小蘇和出來放牧,在山坡上做了個奇異的夢--看見從天上騰云駕霧飛來一個美麗的姑娘,對他說:"我知道你想得到一匹可心的馬,我告訴你,北邊湖邊有一匹白駿馬,善良的人喲,你快去把它牽回家吧!"說完只見一道白光,姑娘無影無蹤了。蘇和"啊"的一聲驚醒揉揉眼睛一看,陽光當頭。
他想起剛才夢里聽到的話,站起來不由地向北一看,果然湖邊站著一匹小白馬,蘇和歡快地向它跑去。從此,蘇和就有了一個形影不離的伙伴。
蘇和精心地喂養(yǎng)、調(diào)馴小白馬,教它練走、練跑。很快,小白馬就長成了一匹膘肥體壯、跑起來四蹄生風的駿馬。
有一天,蘇和到湖邊放牧時,不小心踩進沼澤地的一個泉眼越陷越深。白駿馬看見后,長嘶一聲向主人跑去,咬住主人的袖子往外拖,蘇和抱著白駿馬的脖子被救了出來;一天夜里,一只野狼沖進了羊圈,蘇和急忙揮棒向惡狼打去,惡狼張牙舞爪撲向蘇和。
這時白駿馬一聲長嘶掙脫韁繩,揚起前蹄向狼刨去,只聽得"嗷"的一聲,惡狼腦袋開了花。蘇和心里一陣感激,跑過去愛扶地擁著白駿馬的頭不知說啥才好。
一日,蘇和在野外放牧時,遠處跑來幾個騎士,氣喘吁吁地來到蘇和跟前說:"小兄弟,你能不能幫我們的忙啊?王爺命令我們活捉一只梅花鹿,如果捉不到,我們回去要受懲罰!"聽說他們的處境,蘇和二話沒說,跨上白駿馬向山里飛馳而去。不大工夫就追上了梅花鹿,用套馬桿將鹿套住了。
蘇和把鹿交給王府兵后說:"兵哥們,按你們的要求,我把梅花鹿幫你們捉來了??墒俏矣幸粋€要求,你們回去后,可千萬別說這只鹿是我騎白駿馬給追到的呀!"可是"草原上有一匹能追上飛禽走獸的白駿馬"的消息還是不脛而走。
王爺聽后垂涎三尺,露出了貪婪的笑容。一開春,草原就傳開一則消息:在王府駐地要舉行"那達幕"大會,各項比賽優(yōu)勝者都將得到獎賞。
另外,還說王爺?shù)呐畠阂x一個最佳的騎手作女婿。蘇和興高采烈地去參加比賽了。
蘇和和白駿馬果然得了第一。可王爺?shù)墓媚镆豢搭I(lǐng)先的是個貧窮的牧羊娃,她垂頭喪氣地走了。
奸詐狠毒的王爺兇相畢露,他對來領(lǐng)獎的蘇和說:"賞給你一只羊吧,把你的白駿馬給府里留下。"蘇和不從,家丁就擒住他拳打腳踢后又五花大綁把他捆了起來,并把蘇和的白駿馬牽回了王府。
王爺?shù)昧税昨E馬后如獲至寶,選了個好日子擺酒慶賀。當?shù)馗缓拦倮舳紒淼老病?/p>
王爺?shù)靡庋笱?,命令家丁把白駿馬牽來,他想在眾人面前炫耀一番。可王爺剛一跨上馬背,白駿馬突然向前一跳,向后尥了一蹶子,王爺被嚇得尖叫一聲倒栽蔥跌了下來,摔了個嘴啃泥。
白駿馬風馳電掣般地飛奔而去。王府衛(wèi)兵傾巢出動,跨上快馬,手持弓箭,奮力追趕。
可白駿馬如箭離弦,兵丁無法追上。于是他們拉開弓,箭"颼颼"地向白駿馬射去,可是白駿馬依然跑得飛快,不久就沒了蹤影。
王府兵丁只好垂頭喪氣地返回向王爺稟告:"白駿馬中了數(shù)枚毒箭跑了,肯定死在路上了……"王爺只好作罷。一天夜里,一聲長長的馬嘶劃破了寂靜的夜空。
蘇和急忙跑出去一看,是白駿馬跑回來了。蘇和又驚又喜,借著月光仔細一看,白駿馬身中數(shù)箭,已經(jīng)奄奄一息……蘇和心如刀絞。
白駿馬因箭傷過重死在了自己主人的面前。蘇和撫摸著白駿馬忍不住淚如泉涌。
失去了白駿馬后,蘇和整天無精打采、傷心欲絕。有一天,他在夢中又見到了白駿馬,它說:"主人喲,你不要傷心落淚了,你用我的皮、骨、鬃、尾做一把琴吧,讓我永遠陪在你身邊 ……"于是蘇和就按白駿馬說的話做了一把琴,在琴桿上端按照白駿馬的模樣雕刻了一個馬頭,并起名叫"馬頭琴",永遠帶在身邊。
每當想起白駿馬蘇和就拉起馬頭琴,琴聲響徹云霄,好似萬馬奔騰。傳說故事2兒童故事《馬頭琴的來歷》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有個放羊娃,名字叫蘇和。
一天,太陽下山了,天慢慢地黑下來了,蘇和才趕著羊回家。走著,走著,忽然看見前面路邊有個毛茸茸的東西,走近一看,啊,原來是一匹剛生下來的小白馬,多可憐啊,蘇和就把它抱回家去養(yǎng)著。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小白馬一天天長大了,渾身雪白,又美麗又健壯,人人見了人人愛。蘇和更是愛得不得了,每天騎著小白馬去放羊,他們真象一對好朋友,一時一刻也分不開。
一年,草原上的王爺舉行賽馬會,四面八方的人都去參加。蘇和對他心愛得小白馬說:"小白馬,小白馬,人家都去參加賽馬會,咱們也去,好嗎?"小白馬不會說話,一邊點著頭,一邊咴咴地叫,好象在說:"咱們也去,咱們也去!"蘇和別說有多高興了,他帶上干糧,騎著小白馬也去參加了。
賽馬會開始了,好多身強力壯的小伙子,騎著棕色的、黑色的、黃色的馬在草原上奔跑,可誰也沒有蘇和的小白馬跑得快。小白馬像一道閃電,一會兒就到了目的地。
王爺一看,得第一名的是個窮小子,心里很不高興,他讓人把蘇和叫來,對他說:"你是個窮小子,不配騎這樣好的馬。喏,我給你三個金元寶,把這匹小白馬賣給我。
你回去吧!"蘇和怎。
蔡文姬辨琴。
蔡文姬是古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音樂家蔡邕的女兒,蔡邕曾因創(chuàng)作有琴曲五首而久負盛名,他的女兒蔡文姬在他的影響下,從小就表現(xiàn)出驚人的音樂天賦。
史書記載,蔡邕彈琴時無意將一根琴弦彈斷,年僅六歲的蔡文姬立刻做出是第一弦的判斷。蔡邕十分驚訝,又故意將第四弦彈斷,結(jié)果蔡文姬的回答依然準確無誤。
擴展資料:
蔡文姬的文學造詣
蔡文姬的父親不僅是一位大文學家,也是大書法家,還擅長天文數(shù)理,妙解音律,在洛陽是文壇的領(lǐng)袖。蔡文姬在這樣的書香門第長大,耳濡目染,很小就十分博學,善于言辭,詩詞歌賦樣樣精通,早早就成為一名很有名氣的才女。
蔡文姬在文學上的成就主要有其所作的《胡笳十八拍》被郭沫若稱道為是一首自屈原《離騷》以來最值得欣賞的長篇抒情詩。
全詩共十八段,譜作成套歌曲十八首。據(jù)郭沫若說,突厥語稱“首”為“拍”,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又因該詩是她有感于胡笳的哀聲而作,所以名為《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蔡文姬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