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鑿壁偷光:西漢時期,宰相匡衡從小因為家貧,沒有條件進學(xué)堂,他白天幫人干活,晚上沒錢買燈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墻上鑿一個洞,借隔壁的燈光來讀書,甚至到有書的人家去免費幫工換取書本,他刻苦學(xué)習(xí)終于在漢元帝時期當上太子少傅。
總結(jié):這篇寓言寫了匡衡少年時讀書的兩件事,一件是鑿壁偷光,一件是借書苦讀。它贊揚了匡衡勇于戰(zhàn)勝艱苦的條件,勤奮的讀書的精神;為我們樹立刻苦讀書的好榜樣。
2、破釜沉舟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將章邯帶20萬大軍進攻諸侯國趙國,趙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讓宋義掛帥,項羽輔佐率軍救援,宋義故意拖延時機,項羽殺了宋義并率軍渡過漳水去援趙,他們把鍋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決戰(zhàn),終于擊敗秦軍。總結(jié):置之死地而后生,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3、三遷之教:戰(zhàn)國時期,孟子小時候非常聰明,經(jīng)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擔心他荒廢學(xué)業(yè)就把家搬到城里,剛好旁邊是一個屠宰場,孟子很快就學(xué)會了殺豬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個學(xué)校附近,從此孟子就開始學(xué)習(xí)孔子的思想而成為一代思想家總結(jié):環(huán)境的重要性,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對人類的成長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4、畫蛇添足楚國有個專管祭祀的官員,春祭以后倒一杯酒給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夠分,就想出誰先畫好蛇就喝酒的辦法,有一個人第一個把蛇畫好了,見其他人還沒有畫完,就在已畫好的蛇上加了兩只腳,讓人啼笑皆非總結(jié):這篇寓言告訴人們,凡做一件事情,必須有具體的要求和明確的目標,要以清醒堅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被勝利沖昏頭腦的人,往往為盲目樂觀所蔽,而招致失敗。
5、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一只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么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p>
然后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shù)年形成大治局面??偨Y(jié):不是非要滔滔不絕才能顯出自己的本事,平時不露聲色是為長遠觀察問題,蓄積力量,不但能夠正確地預(yù)見未來,更能夠掌握適當時機。
6、負荊請罪戰(zhàn)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慚愧不 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總結(jié):由此可見,一個集體起內(nèi)訌,容易讓敵人有機可趁;惟有團結(jié)起來、同心協(xié)力對抗外敵。才會讓敵人無機可乘。
就是說,團結(jié)好了,才能一致對外,才不會被別人欺負。7、紙上談兵戰(zhàn)國時,戰(zhàn)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
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后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zhàn)中損兵40萬。
總結(jié):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照劜荒艹蔀楝F(xiàn)實8、東施效顰美女西施因病而皺著眉頭,鄰居丑女見了覺得很美,就學(xué)西施也皺起眉頭,結(jié)果顯得更丑。
后人稱這個丑女為東施??偨Y(jié):不要盲目地去仿照,只會適得其反9、守株待兔戰(zhàn)國時宋國有一個農(nóng)民,看見一只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結(jié)果自然再無所獲!總結(jié):不要存有僥幸心理,不要想著不勞而獲,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結(jié)果只能是一事無成,不能死守狹隘經(jīng)驗、墨守成規(guī)。10、濫竽充數(shù)齊宣王讓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
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宣王對此感到很高興,拿數(shù)百人的口糧來供養(yǎng)他。齊宣王去世。
齊湣王繼承王位,他喜歡聽一個一個的演奏,南郭處士聽后便逃走了總結(jié):弄虛作假是經(jīng)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一個人如果像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樣,沒有真本事,只靠裝樣子嚇喝人,在別人還不了解真相的時候,能夠蒙混一陣子,但是總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1三國時代東吳的呂蒙,可說是一個博學(xué)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繼任東吳的都督。
設(shè)計擊敗了蜀漢的關(guān)羽,派部將潘璋把關(guān)羽殺死后,不久地也死去。 呂蒙本來是一個不務(wù)正業(yè)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沒有什么學(xué)識。
魯肅見了他,覺得沒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來,魯肅再遇見他時,看見他和從前完全不同,是那樣威武,踉他談起軍事問題來,顯得很有知識,使魯肅覺得很驚異。便笑著對位開玩笑說: “現(xiàn)在,你的學(xué)識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謀,再也不是吳下的阿蒙了?!?/p>
呂蒙答道: “人別后三天,就該另眼看待呀!”呂蒙的話,原文是“士別三日,刮目相待?!?2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zhì),臨行前對魏王說: “現(xiàn)在有個一人來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相信。”
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p>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jīng)過三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F(xiàn)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里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
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p>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
說市上有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這故事本來是諷刺魏惠王無知的,但后世人引伸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
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zhèn)?,必須?jīng)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
3戰(zhàn)國末期,秦國有一個大商人,名叫呂不韋,他因在趙國經(jīng)商時,曾資助過秦莊襄王(名子楚,當時在趙國做質(zhì)子■抵押品)又把他的妾趙姬送給子楚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為文信侯,官居相國。莊襄王在位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歲的兒子政(趙姬所生)接王位,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呂不韋為仲父,行政大權(quán)全操在呂不韋和趙姬的手中。
當時養(yǎng)士之風甚盛,有名的戰(zhàn)國四公子便都養(yǎng)有門客數(shù)千人,呂不韋也養(yǎng)了三千門客,作為他的智囊,想出種種辦法來鞏固他的政權(quán)。這些門客,三教九流的人,應(yīng)有盡有,他們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和心得;都提出來寫在書面上。
匯集起來,成了一部二十余萬言的巨著,提名“呂氏春秋”。呂不韋就把這部書作為秦國統(tǒng)一天下的經(jīng)典。
當時呂氏把這書在秦國首都咸陽公布:懸了賞格,說有人能在書中增加一字或減一字者,就賞賜千金(合黃金一斤)。 4幫助漢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將韓信,在未得志時,境況很是困苦。
那時侯,他時常往城下釣魚,希望碰著好運氣,便可以解決生活。但是,這究竟不是可靠的辦法,因此,時常要餓著肚子。
幸而在他時常釣魚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絲棉絮或舊衣布的老婆婆)在河邊作工的,其中有一個漂母,很同情韓信的遭遇,便不斷的救濟他,給他飯吃。韓信在艱難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勞克苦僅能以雙手勉強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對她說,將來必定要重重的報答她。
那漂母聽了韓信的話,很是不高興,表示并不希望韓信將來報答她的。 后來,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為楚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便命從人送酒菜給她吃,更送給她黃金一千兩來答謝她。
5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后 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guī)勸,覺得應(yīng)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 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 的項羽部隊。
終于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 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jīng)很少,糧食又沒有了。
夜里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 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jīng)得到了禁地了嗎? 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楚人這么多呢?”說看,心里已喪失了斗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 營帳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 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
一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 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6戰(zhàn)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 “你在宮里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 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 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與,氣罵道:“你老糊涂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 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p>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 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
三顧茅廬 -------------------------------------------------------------------------------- 故事發(fā)生在東漢末年,劉備聽謀士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學(xué)才兼?zhèn)?,于是就和關(guān)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xiàn)今湖北襄陽縣)臥龍崗去請諸葛亮。
恰巧諸葛亮那天出門在外,劉備失望地回去了 。 不久,劉備又和關(guān)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
沒想到諸葛亮又是出外閑游。張飛是個急性子,本來他就不愿意再去,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
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說明自己的來意,然后就回去了。 雖然,劉備回去了,可是他請諸葛亮的心并沒有改變。
為了表示自己的誠心他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guān)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xué),不用去了。
張飛很魯?shù)恼f:"讓我一個人去,如果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很生氣的把張飛責備了一頓。
劉備第三次去的時候,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在那里直到諸葛亮醒來,才坐下來談話,懇請他替國家做事。
助他一臂之力。諸葛亮被他的誠心打動了,答應(yīng)了劉備的請求。
"三國演義"把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后人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敦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
范仲淹 -------------------------------------------------------------------------------- 范仲淹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xué)家、政治家。 在他2歲時父親就死了,與母親相依為命。
雖然生活困苦,但他很有志向。一日復(fù)一日的冷飯和咸菜,也不能讓他忘記晝夜苦讀。
付出的總會有回報,范仲淹在學(xué)到許多知識的同時,還養(yǎng)成了艱苦意識和勤儉作風。 范仲淹的博學(xué)幫助他考中進士。
后被調(diào)往泰州做鹽倉監(jiān)官,深入群眾中,投入到重修海堤的工作中。在極其艱苦的努力之后,保障老百姓生活的大堤修建起來了,人們?yōu)榱思o念范仲淹,將大堤稱為"范公堤" 歷史上有名的"慶歷新政"就是范仲淹提出的一個改革方岸。
為官期間敢于和惡勢力斗爭。為了彈劾呂夷簡,他親手繪制了一份"百官圖"譏諷呂夷簡的專權(quán)。
由于權(quán)貴的阻撓,范仲淹許多抱負未能實現(xiàn),"慶歷新政"也僅僅維持了一年多。 范仲淹多次遭貶,但從未也放棄自己的抱負,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岳陽樓記》,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胸懷,其中的一句:先天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最能描述他的一生。 孟母三遷 -------------------------------------------------------------------------------- 孟子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3歲喪父,由母親撫養(yǎng)長大。孟母很有教養(yǎng),非常重視對孟子的教育。
孟家附近有一塊墓地,送葬的隊伍經(jīng)常從他家門前走過。孟子經(jīng)常模仿隊伍中吹鼓手和婦女哭啼的樣子,還不時到墓地上玩死人下葬的把戲,在地上挖一個坑,把朽木或腐草當作死人埋下去。
孟母對兒子這樣玩耍很生氣,認為不利于他讀書,便把家遷到了城里。 到了城里孟母要兒子熟讀《論語》,像孔子那樣做人。
可是他家處于鬧市中,打鐵聲、殺豬聲、叫賣聲終日不斷,聽著聽著,他就讀不下去了。接著,他就和鄰居家的孩子玩起了做買賣的游戲,孟母覺得這個地方,確實很難集中心思讀書,便再次搬遷到城東的學(xué)宮對面居住。
學(xué)宮那里的環(huán)境很好,書聲瑯瑯,讀書的氛圍很濃。孟子很快的安下心來讀書。
有時,他還向?qū)W宮里張望,觀看里面的學(xué)生是怎樣讀書,又是怎樣跟隨老師演習(xí)周禮的,回到家里,也模仿起來。 一天,孟母發(fā)現(xiàn)兒子在磕頭跪拜,以為他又在玩埋死人的把戲了,心里很難,在聽兒子說是在演習(xí)周禮后,就又高興起來。
后來孟母把孟子送進了學(xué)宮,學(xué)習(xí)《詩經(jīng)》、《尚書》。"孟母三遷"教子的故事流傳至今。
“吊古論興廢,看劍引杯長”讀淮陰侯韓信 淮陰懷古 壯士須防惡犬欺,三齊位定蓋棺時。 寄言世俗休輕鄙,一飯之恩死也知。 這首詩出自紅樓夢。“壯士須防惡犬欺”是說韓信韜晦能忍胯下之辱,“三齊位定蓋棺時”是說韓信在被封齊王之時,已注定了他的結(jié)局。三齊是指膠東、齊、濟北三個諸侯國。韓信在破趙平齊后,派使者要求劉邦封他為齊國的假王,劉邦正要大罵被張良踩腳提示,馬上改口罵道“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立即封韓信為齊王。 “寄言世俗休輕鄙”是指不要小瞧落魄時的韓信,“一飯之恩死也知”是指韓信封王時曾贈千金以報答老婦當年的“一飯之恩”。 大家都聽說過韓信知恩圖報,曾千金回報老婦當年“一飯之恩”,但是否有人聽說起過韓信功成名就后如何對待那個使他受胯下之辱的年輕屠夫,列位不妨想一下,要是換成你會如何呢? 其實[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有此記載,確超乎常人想象。 韓信封(楚)王后:召辱已之少年令出胯下者為楚中尉。告諸將相曰:“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于此。” 翻成白話就是:韓信召見使他受胯下之辱的人,任其為楚中尉。并對將相們說,這是壯士,當年他侮辱我時,我如果殺了他并沒有什么道理,所以就忍讓了他,才能達到今天這樣的成就。 漢高祖與淮陰侯韓信某次論兵,高祖問韓信:“象我這樣能率領(lǐng)多少兵?”,韓信道:“陛下不過能率領(lǐng)10萬?!备咦鎲枴澳悄隳苈暑I(lǐng)多少?”韓信回“我多多益善?!笔枪视小绊n信用兵,多多益善”之說。高祖笑道:“既然你那么會用兵,為何還被我抓???”韓信答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擒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表n信的回話可翻譯如下:“陛下不善于率兵但善于駕馭將領(lǐng),此我韓信被擒原因。況陛下權(quán)利天授,非人力可達?!?韓信在劉邦拜將后論天下大勢和策略時,對項羽的“匹夫之勇”和“婦人之仁”有以下論述:項王發(fā)怒時,千百人都嚇得膽戰(zhàn)腿軟,然而他卻不能任用有才能的將領(lǐng),此不過是匹夫之勇。平時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言語溫和,他能為別人的痛疾同情地流下眼淚,并把自己的食物送給他們吃。但到了別人有了功勞應(yīng)加賞封爵時,他卻將商封爵的印信玩弄的棱角都磨沒了還舍不得授給人家,此即婦人之仁也。。。。。 淮陰侯韓信的雄才大略令人折服。他不是樊噲、曹參一類的攻城略地的猛將,也非孫臏、龐涓一輩的軍事家,而是那種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大將之才,“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克。”韓信在登壇拜將時,有段精彩的議論。他詳細,深刻地分析了項羽、劉邦各自的形勢,一針見血地指出項羽是“匹夫之勇”?!皨D人之仁”,“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而劉邦則是“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之后,他更是預(yù)見性地提出:“今天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笔枪?,后人認為這段話可與諸葛亮的“隆中對”并駕。 史記中部分原文以及感慨淮陰侯詩句欣賞: 蒯通勸韓信時說:“。。。,且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臣請言大王功略:。。。。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歸乎?夫勢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竊為足下危也。” 楚王韓信被漢高祖擒時,韓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故當亨!” 讀史--文天祥 自古英雄士,還為薄命人。 孔明登四十,韓信過三旬。 壯志摧龍虎,高詞泣鬼神。 一朝事千古,何用怨青春。 「書淮陰侯傳」羅隱 寒燈挑盡見遺塵,試瀝椒漿合有神。 莫恨高皇不終始,滅秦謀項是何人。 「韓信廟」羅隱 剪項移秦勢自雄,布衣還是負深功。 寡妻稚女俱堪恨,卻把馀杯奠蒯通。 「漂母?!沽_隱 寂寂荒墳一水濱,蘆洲絕島自相親。 青娥已落淮邊月,白骨甘為泉下塵。 原上荻花飄素發(fā),道傍菰葉碎羅巾。 雖然寂寞千秋魄,猶是韓侯舊主人。 朝過博浪沙,暮入淮陰市。張良未遇韓信貧,劉項存亡在兩臣。 暫到下邳受兵略,來投漂母作主人。 ——李白「猛虎行」 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 ——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二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chǎn),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fā),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于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shù)貍鳛槊勒劇?/p>
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xué)成后,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yè)。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xué)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yǎng)長大。
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愿終日誦經(jīng)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zhí)意下山求學(xué),遭到了禪師的反對。
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xué)習(xí)沖茶。在鉆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xué)會了復(fù)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xué)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
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于答應(yīng)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后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jīng)》,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fā)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xué)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xué)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xué)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jù)現(xiàn)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xié)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
他努力學(xué)習(xí)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后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chǔ)。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xué)者、史學(xué)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
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于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
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guān)到了書屋里。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并從《茶經(jīng)》中受到啟發(fā),開始用心讀書。
轉(zhuǎn)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jīng)過長期的勤學(xué)苦讀,終于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xué)者,并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xué)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xué)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xué)習(xí)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
不料,由于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chǎn)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里,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fā)現(xiàn)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xué)畫。 《林則徐對聯(lián)立志》 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
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慧,兩次機會下,作了兩幅對聯(lián),這兩幅對聯(lián)表達了林則徐的遠大志向。林則徐不僅敢于立志,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業(yè),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xué)誤會是小偷,他據(jù)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于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葉天士拜師謙學(xué)》 葉天士自恃醫(yī)術(shù)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束手無策,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
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尋訪天下名醫(yī),虛心求教,終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yī)。
《李清照少女填詞》 宋代女詩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她個性爽直、自由、不羈一格,從小就表現(xiàn)出過人的文學(xué)天賦。
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她觸景生情,即興填詞的故事。 《楊祿禪陳家溝學(xué)藝》 楊祿禪受到鄉(xiāng)里惡霸的欺負,他不甘心受辱。
一個人離開了家,到陳家溝拜師學(xué)藝。拳師陳長興從不把拳法傳外人,楊祿禪也不例外。
不過,楊祿禪的執(zhí)著精神終于感動了陳長興,終于學(xué)到了拳法,懲治了惡霸,也開創(chuàng)了楊式太極拳。 《王獻之依缸習(xí)字》 王獻之,字子敬,是東晉大書法家書——圣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
他自己也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王獻之三四歲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背詩誦詩,到五六歲的時候,就能夠出口成章,順口吟出幾句詩來。
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發(fā)顯得機警聰敏,而且還特別喜歡習(xí)字。王獻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與這個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讀書》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從小連私塾都沒有念過,但是他聰穎過人,勤學(xué)好問,終于成為建立明朝的開國皇帝。
《柳公權(quán)戒驕成名》 柳公權(quán)從小就顯示出在書法方面的過人天賦,他寫的字遠近聞名。他也因此有些驕傲。
不過,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沒有手的老人,竟然發(fā)現(xiàn)老人用腳寫的字比用他手寫的還好。從此,他時時把“戒驕”記在心中,勤奮練字,虛心學(xué)習(xí),終于成為一代書法大家。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xué)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fù)肃従游牟蛔R家的墻,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于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xué)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
草木皆兵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
公元383年,苻堅率領(lǐng)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lǐng)兵8萬前去抵抗。
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余。
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
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么強大的敵人?。≡趺茨苷f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過于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yōu)勢扭轉(zhuǎn)戰(zhàn)局。
這時晉軍將領(lǐng)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后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zhàn)。苻堅暗笑晉軍將領(lǐng)不懂作戰(zhàn)常識,想利用晉軍忙于渡河難于作戰(zhàn)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于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后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尸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jīng)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大材小用 南宋末,金國不斷南侵。辛棄疾參加了抗金義軍。
后來,他在南宋朝廷里,歷任湖北、江西、湖南、建安撫使。 他不僅是個愛國英雄,還寫了很多充滿戰(zhàn)斗激情的詞文。
由于主和派的打擊,他在上饒帶湖旁,度過18年退隱生活。1203年,朝廷任命他為浙東安撫使兼紹興知府。
他常與住在紹興鑒湖旁的愛國詩人陸游議論國家大事。第二年春,宋寧宗要他去京城,征詢他對北伐金國的意見。
臨行前,陸游送他一首長詩《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詩中說:辛棄疾是管仲、蕭何一流人物,做浙東安撫使大材小用了。
辛棄疾到了京城,皇帝只安排他做鎮(zhèn)江府知府。不久,這位愛國英雄在憂憤中病逝。
后來,人們以“大材小用”作成語,比喻才能高,職位低,不能充分發(fā)揮作用。 竭盡全力 這句成語原作“竭盡心力”,見于《三國志·魏志·賈逵傳》裴松之注引《魏略》:“竭盡心力,奉宣科法?!?/p>
東漢末年,有一個叫楊沛的人,字孔渠,當過新鄭長。曹操路過新鄭的時候,部隊缺糧,楊沛幫助過曹操,因此深得曹操喜愛。
曹操輔政以后,楊沛升為長社令。他不畏豪強,不管誰犯了法,都依法懲辦,得到曹操的稱許。
當時,曹操出征在外,聽說國都鄴城治安太亂,便發(fā)詔選一個鄴城令,其入選標準是要有楊沛那樣的膽略和水平。選來選去,沒有合適的,于是將楊沛提拔為鄴城令(當時叫京兆尹)。
楊沛上任之前,曹操召見了他,并問他如何治鄴。楊沛回答:“我一定竭盡心力,大力宣傳法紀,使人人遵紀守法?!?/p>
曹操聽后十分高興,對左右的人說:“你們聽見了沒有,這才是使人敬服的人。”楊沛還沒正式上任,一些豪強地主和皇親國戚聽說楊沛要來鄴城了,都紛紛告誡自己的子弟檢點一些。
“竭盡全力”這句成語,常用來比喻用盡全部力量。
三顧茅廬 人物:劉備,諸葛亮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jù)朝廷,孫權(quán)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說諸葛亮很有學(xué)識,又有才能,就和關(guān)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前后三次,終于感動了諸葛亮出山相助. 鴻門宴 人物:劉邦,項羽秦末漢初,項羽率軍至函谷關(guān).駐扎新豐鴻門,準備討伐劉邦.謀士范增勸說項羽立即攻擊劉邦.項羽不聽,第二天項羽在鴻門設(shè)宴,劉邦赴宴,席間,范增三次舉起所佩玉玦,示意項羽殺掉劉邦,項羽猶豫不決.后劉邦借上廁所的機會,在樊噲等人的護衛(wèi)人,由小路急忙返回霸上,得以脫身. 完壁歸趙 人物:趙惠文王,秦昭王,藺相如趙惠文王得到和氏壁,秦昭王聽說后,表示愿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派藺相如帶璧去秦國,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拿回了寶玉.并威脅秦王劃城齋戒,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在秦王齋戒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返回趙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指鹿為馬 人物:趙高秦趙高自知權(quán)利大,想要檢驗朝官是否俯首聽命,便在朝會時獻上一只鹿,并指著它說是馬.秦二世胡亥笑著說:“丞相搞錯了,指鹿為馬!”又問左右群臣是鹿是馬,有人沉默不語;有人害怕趙高而回答是馬;也有人則據(jù)實而言.事后趙高陰謀殺害了那些回答是鹿的人.從此,人人自危,沒有人再敢說趙高有錯 樂不思蜀 人物:劉禪,司馬昭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后,魏王曹髦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quán)的“安樂公”稱號,并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魏王自己也無實權(quán),掌大權(quán)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臥薪嘗膽 人物:勾踐,夫差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吳王夫差攻伐越國.越敗吳勝,夫差將越王勾踐,王后以及越國大臣帶回吳國為奴.為奴三年后,夫差生病.勾踐為夫差嘗糞感化了夫差,從而釋放了勾踐. 回到越國的勾踐,睡在柴草上,在房梁吊下一根繩子,繩子一端栓著一只奇苦無比的豬苦膽,每天醒來,勾賤第一件事就是先嘗一口奇苦無比的苦膽!他苦心勵志,發(fā)憤強國,最終打敗吳國. 望梅止渴 人物:曹操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lǐng)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行軍的速度很慢.曹操心里很是著急.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士兵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jīng)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自知之明
指了解自己的情況,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
齊威王當上國王后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喜歡聽別人彈琴。鄒忌攜琴前去拜見齊威王,就是光說不彈,并把不彈琴的道理與治國聯(lián)系起來,使齊威王明白治國的道理,齊威王任命鄒忌為相國。鄒忌以自身形象影響齊威王有自知之明
誨人不倦
教導(dǎo)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孔子帶領(lǐng)弟子們周游列國,經(jīng)歷新鄭之病,他們不得不在當?shù)刈×藥自?,弟子樊遲問孔子怎樣干農(nóng)活??鬃有睦锊桓吲d,一反誨人不倦的習(xí)慣,承認不如老農(nóng)。樊遲只好向當?shù)剞r(nóng)民請教,終于種出了葫蘆、扁豆等
一刀兩斷
一刀兩斷的意思是:一刀斬為兩段。比喻堅決斷絕關(guān)系。、
西漢初年,韓信被封為齊王之后,丞相蕭何擔心韓信兵權(quán)太大威脅劉家天下,就找樊噲共商計策。樊噲自鳴得意,連夸自己是如何斗敗項羽而保主公劉邦的,面對這淮陰一餓夫且手無縛雞之力的韓信,只須叫一兩個人就可以把他一刀兩斷。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7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