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禮掛劍
延陵季子將西聘晉,帶寶劍以過徐君,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為有上國之使,未獻(xiàn)也,然其心許之矣,使于晉,顧反,則徐君死于楚,于是脫劍致之嗣君。從者止之曰:“此吳國之寶,非所以贈也?!毖恿昙咀釉唬骸拔岱琴浿?,先日吾來,徐君觀吾劍,不言而其色欲之,吾為上國之使,未獻(xiàn)也。雖然,吾心許之矣。今死而不進(jìn),是欺心也。愛劍偽心,廉者不為也?!彼烀搫χ轮镁K镁唬骸跋染裏o命,孤不敢受劍?!庇谑羌咀右詣炀辜慈?。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譯文:
延陵季子奉命向西出使晉國,佩帶寶劍拜訪了徐國國君。徐國國君觀賞季子的寶劍,嘴上沒有說什么,但臉色透露出想要寶劍的意思。延陵季子因為有出使上國的任務(wù),就沒有把寶劍獻(xiàn)給徐國國君,但是他心里已經(jīng)答應(yīng)給他了。季子在晉國完成了出使任務(wù),返還,可是徐君卻已經(jīng)死在楚國。于是,季子解下寶劍送給繼位的徐國國君。隨從人員阻止他說:“這是吳國的寶物,不是用來作贈禮的。”延陵季子說:“我不是送給給他的。前些日子我經(jīng)過這里,徐國國君觀賞我的寶劍,嘴上沒有說什么,但是他的臉色透露出想要這把寶劍的表情;我因為有出使上國的任務(wù),就沒有獻(xiàn)給他。雖是這樣,在我心里已經(jīng)答應(yīng)給他了。如今他死了,就不再把寶劍進(jìn)獻(xiàn)給他,這是欺騙我自己的良心。因為愛惜寶劍就使自己的良心虛偽,廉潔的人是不這樣的?!庇谑墙庀聦殑λ徒o了繼位的徐國國君。繼位的徐國國君說:“先君沒有留下遺命,我不敢接受寶劍?!庇谑?,季子把寶劍掛在了徐國國君墳?zāi)惯叺臉渖暇妥吡?。徐國人贊美延陵季子,歌唱他說:“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拼音】jì zhá guà jiàn【出處】還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 《史記·吳太伯世家》【釋義】季札:春秋時吳國人,重信義。比喻重信義的美德。
樓主:你打錯一個字,是“延”不是“廷”。
原文∶
豫章太守顧劭,是雍之子;劭在郡卒,雍盛集僚屬自圍綦。外啟信至,而無兒書,雖神色不變,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襟。賓客既散,方嘆曰∶「已無延陵之高,豈可有喪明之責(zé)!」于是豁情散哀,顏色自若。
注釋∶
【延陵】∶延陵,指春秋時吳公子季札。
延陵為春秋吳邑,在今江蘇省武進(jìn)縣地。為季札封地。
春秋時,吳公子季札奉命出使晉國,路經(jīng)徐國,徐君見季札佩劍,非常喜歡,但不敢明說。季札心中明白,但因任務(wù)尚未完成,不便立即奉贈。等到季札完成使命,重返徐國時,徐君已死,季札便解下佩劍掛于徐君墓前的樹上。見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后用以「延陵掛劍」比喻友誼生死不渝。
【喪明】喪明比喻喪子。
語本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购髥拭鞅扔鲉首?。
「已無延陵之高,豈可有喪明之責(zé)!」∶
如今世間已無像吳公子季札那般生死不渝的情誼高境界,那我豈能有喪子之痛呢?
此語說出了顧雍雖喪子,但外表上仍展露出宰相的雅量,顧雍是三國、吳王孫權(quán)的宰相,其子顧邵娶了孫權(quán)之兄孫策的女兒為妻,顧雍當(dāng)了19年的宰相也是皇親國戚,卻能隱藏住悲痛,而展露出他「宰相肚里能撐船」的雅量。
英雄賦
三國之中論武功首推何人?這實在是一個難說的問題,擁有萬夫不當(dāng)之勇,入千軍萬馬如無人之境的武將實在太多,然而這其中最具氣魄的,是那句響當(dāng)當(dāng)?shù)模骸拔崮顺I节w子龍也!”
“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fēng)凜凜”,出場就頗不一般的趙子龍讓人眼前陡然一亮,從此玄德手下又多了一位戰(zhàn)無不勝的猛將,常在絕處之時殺出血路,將鐵槍使得虎虎生威,恢宏的氣勢直叫人退避三舍,眾軍辟易。長坂坡單騎救主,出生入死于曹軍虎窟龍?zhí)?,更顯其忠心為主的性情。以三千精兵智取貴陽,亦說明了他不在人下的膽識與才略,而后年至七旬卻力斬五將,起神力武功不在話下,詩曰:“血染征袍透甲紅,當(dāng)陽誰敢與爭鋒!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三國》中的武打場面簡練干凈,但每當(dāng)寫到趙云時,那些簡單的文字中似乎都充滿了力度,迸發(fā)著在千軍萬馬中廝殺的激情,仿佛可以透過厚重泛黃的歷史看見鐵槍上迎風(fēng)而動的紅纓,頭盔上銀色流波的光芒和戰(zhàn)袍上凝結(jié)的殷紅血跡,都只為了他是那個龍驤虎步,氣宇軒昂的蜀中虎將趙子龍,修羅場的常勝將軍,三國英雄中的英雄。那些白紙黑字的文句都讓人遙想著那孤身抱著劉后主揮舞著青釭長劍沖入曹營千軍萬馬的勇猛之士,隔著滄海桑田的歲月,是清晰而又明朗的臉龐,濺著溫?zé)岬孽r血和忠誠的眼淚,在爾虞我詐的三國演義里,書寫從未有過的感動。在面臨眾軍包圍之時,那區(qū)區(qū)一句“吾乃常山趙子龍也”便將敵軍的氣焰削去七分,臨危受命常出奇制勝,可謂千古第一人也。
逝者如斯,花開花落,當(dāng)英雄少年的鬢邊終于見到了白發(fā),熱血沸騰的故事悄悄走向終點(diǎn)的時候,記憶中卻依舊是那個勇者無敵的大英雄,義無反顧地奔向他熱愛的戰(zhàn)場,刀光劍影,戎馬一生,他是常山趙子龍。
月華如水,清漢如燈,彈刀清嘯,飲血?dú)w鞘;沙土揚(yáng)揚(yáng),黃云漫漫,戰(zhàn)馬奔馳,亂箭穿楊;安知男兒歸何處?馬革裹尸死沙場,獨(dú)留悲壯耳。
漆夜無星,燭光無淚,提杯問盞,醉解千愁 ;霏霏雨雪,瑟瑟寒風(fēng),刀舞長空,劍挽平花,安知男兒奔何方?擂擂戰(zhàn)鼓奪城池,千古垂名耳。
一曲終,胡不見君哭?夕陽晚照,血色英雄。
典出《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初,沛公引兵過陳留,酈生踵軍門上謁曰:“高陽賤民酈食其,竊聞沛公暴露,將兵助楚討不義,敬勞從者,原得望見,口畫天下便事?!笔拐呷胪?,沛公方洗,問使者曰:“何如人也?”使者對曰:“狀貌類大儒,衣儒衣,冠側(cè)注。”沛公曰:“為我謝之,言我方以天下為事,未暇見儒人也?!笔拐叱鲋x曰:“沛公敬謝先生,方以天下為事,未暇見儒人也?!贬B生瞋目案劍叱使者曰:“走!復(fù)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笔拐邞侄е],跪拾謁,還走,復(fù)入報曰:“客,天下壯士也,叱臣,臣恐,至失謁。曰‘走!復(fù)入言,而公高陽酒徒也’。”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高陽,古鄉(xiāng)名,在今河南杞縣西南。秦末酈食其即此鄉(xiāng)人,他自稱高陽酒徒,迫使劉邦接見了他。后遂用“高陽酒徒”指好飲酒而狂放不羈的人。
如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三折“你醒也被高陽哎酒徒,提著這兩藍(lán)兒白菜,你可覓了他這幾貫的青蚨?!?/p>
洪升《長生殿》第十出:“聽街市憑喳呼,偏冷落高陽酒徒?!?/p>
嚴(yán)復(fù)《送陳彤與卣歸閩》詩:“嵚奇歷落不稱意,高陽酒徒兀然醉?!?/p>
典出>;:吐谷渾的首領(lǐng)
有二十個兒子。一天,阿豺?qū)λ麄冋f:“你們每人給我拿
來?!彼涯脕淼募灰徽蹟啵釉诘叵?
隔了一會兒,阿豺又對他的同母弟弟慕利延說:“你拿一支箭把它折斷?!蹦窖永敛毁M(fèi)力地折斷了。阿豺又說:“你再取十九支箭來把他們一起折斷?!蹦窖永弑M全力,怎么也折不斷。
阿豺意味深長地說:“你們知道其中的道理嗎!單獨(dú)一支容易折斷,聚集成眾就難以摧毀了。只要你們
我們的
就可以鞏固?!?/p>
典出<<;魏收.吐谷渾傳>>;:吐谷渾的首領(lǐng)阿豺有二十個兒子。一天,阿豺?qū)λ麄冋f:“你們每人給我拿一支箭來?!彼涯脕淼募灰徽蹟?,扔在地下.
隔了一會兒,阿豺又對他的同母弟弟慕利延說:“你拿一支箭把它折斷?!蹦窖永敛毁M(fèi)力地折斷了。阿豺又說:“你再取十九支箭來把他們一起折斷?!蹦窖永弑M全力,怎么也折不斷。
阿豺意味深長地說:“你們知道其中的道理嗎!單獨(dú)一支容易折斷,聚集成眾就難以摧毀了。只要你們同心協(xié)力,我們的江山就可以鞏固?!?
后人用“阿豺折箭”的這個典故告訴人們,團(tuán)結(jié)就是力量。
阿豺折箭
阿豺有兒子二十個。一天,阿豺?qū)鹤觽冋f:“你們各給我一枝箭來?!卑⒉蚪兴苣嚼樱骸澳闳∈胖煌蹟?。”慕利延無法折斷。阿豺又說:“你取一枝箭來折斷?!蹦嚼诱哿艘恢?。阿豺?qū)鹤觽冋f:“你們知道嗎?單箭易折,可要是許多箭合在一起,要想弄斷它們就難了?!?/p>
一、出自神話傳說的典故 1、騰蛟起鳳,孟學(xué)士之詞宗:《西京雜記》卷二說董仲舒夢蛟龍入懷,乃作《春秋繁露》。
又說楊雄作《太玄》,夢見自己吐出鳳凰,飛集書上。文章借此形容孟學(xué)士文章 之美。
2、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相傳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飛,待春而歸。文章借此說明水邊斷斷續(xù)續(xù)地傳來一陣陣驚寒的雁聲。
3、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古代傳說廣州有水名貪泉,人喝了這里的水就會變得貪婪?!肚f子?外物》記載的處在涸轍里的鮒魚求救的故事。
文章借此表達(dá)作者不甘沉淪的思想。 4、今茲捧袂,喜托龍門:傳說鯉魚跳過龍門,就可以變?yōu)轱w龍。
作者借此表示,由于謁見了名人而抬高了自己的身價。 5、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中華古今注》說,吳大帝孫權(quán)有寶劍六,其二名紫電。
據(jù)《西京雜記》卷一云,漢高祖斬白蛇劍,每十二年一加磨,鋒刃?,撊羲?。文章借此夸贊王將軍。
二、出自歷史故事的典故 1、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晉書?張華傳》記載:牛、斗二星之間?,F(xiàn)紫氣,張華請南昌人雷煥來看,雷煥說那是寶劍的光芒上通于天。后來果然在南昌的豐城地下掘出了雙劍,一名龍泉,一名太阿。
寶劍出土后,星間紫氣也消失了。文章借此來夸贊洪州地方很靈異。
2、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后漢書?徐稚傳》記載:徐稚是洪州高士,“陳蕃為(豫章)太守……唯稚來特設(shè)一榻,去則懸之。”文章借此夸贊洪州人物俊美。
3、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日下,指京都,云間,指江蘇松江?!妒勒f新語?排調(diào)》:“荀鳴鶴、陸士龍二人未相識,俱會張茂先(張華)坐。
張令其語。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語。
陸舉手曰:‘云間陸士龍?!鞔鹂冢骸障萝鼬Q鶴。
’”文章借此表現(xiàn)作者期望自己被召見的心志。 4、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史記?賈誼傳》記載,漢文帝時,賈誼遷謫長沙,四年后,文帝把他征回長安,召見于宣室。
作者借此表達(dá)懷才不遇的苦悶心情。 5、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史記》記載,漢武帝時選求賢良,有人舉薦馮唐,可是他已九十多歲了,不能做官了。
又載,李廣是漢武帝時的名將,多年抗擊匈奴,軍功很大,卻終身沒有封侯。文章借此表達(dá)年時易往,功業(yè)難就。
6、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史記?賈誼傳》記載,賈誼曾任太中大夫,對當(dāng)時國 家大事多所建議,一時深受器重,后受讒毀,被貶為長沙王太傅。文章借此表達(dá)作者懷才不遇的心情。
7、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后漢書?梁鴻傳》記載,梁鴻,東漢人,因作詩諷刺君王,得罪了漢章帝,被迫逃到齊魯一帶躲避。文章借此抒發(fā)作者懷才不遇的感慨。
8、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后漢書?孟嘗傳》記載,東漢人孟嘗,為官清正廉潔,但不被重用,后來歸田。作者借此來反襯自己不甘沉淪的思想。
9、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晉書?阮籍傳》記載,阮籍獨(dú)自駕車出行,在無路可 走時便痛哭而返。作者借此來反襯自己不甘沉淪的思想。
10、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漢書?終軍傳》記載,漢武帝想讓南越王歸順,派終軍前往勸說,終軍請求給他長纓,必縛住南越王,帶回到皇宮門前。作者借此表達(dá)自己報國無門的感慨。
11、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fēng):《后漢書?班超傳》記載的班超投筆從戎的故事?!端螘?宗愨傳》記載,南朝宋人宗愨,少年時很有抱負(fù),說“愿乘長風(fēng)破萬里浪”。
作者借此表達(dá)自己報國無門的感慨。 12、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晉書?謝玄傳》記載,晉朝謝安曾問子侄們:為什么人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謝玄回答:“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庭階耳?!?/p>
后半句出自《烈女傳?母儀傳》記載的孟母三遷的故事。作者借此表達(dá)有幸在宴會上結(jié)識了各位 名士。
13、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史記?司馬相如傳》:“蜀人楊得意為狗監(jiān),侍上。上讀《子虛賦》而善之,曰:‘朕獨(dú)不得與此人同時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馬相如自言為此賦。
’上驚,乃召問相如?!庇衷疲骸跋嗳缂醋唷洞笕速x》,天子大悅,飄飄有凌云之氣?!?/p>
這兩句是說,未遇推薦之人,只能賦凌云之賦而自惜。 14、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列子?湯問》記載的高山流水的故事。
這句的意思是說既遇知音,就在宴會上賦詩作文,不以為慚。 15、蘭亭已矣,梓澤丘墟:《晉書?王羲之傳》記載的蘭亭集會的情況。
《晉書?石崇傳》記載:“崇有別館,在河陽之金谷,一名梓澤。”這句是說,名勝之地,終難免于荒蕪。
三、出自文人詞句的典故 1、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彭澤,指陶淵明。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有“攜幼入室,有酒盈樽?!?/p>
這兩句意思是說,滕王閣的宴集,勝過隱士的獨(dú)樂?!端?jīng)注》記載:“睢水又東南流,歷于竹圃。
水次綠竹蔭渚,青青實望,世人言梁王竹園也?!? 2、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曹植《公宴詩》有詩句:“秋蘭披長坂,朱華冒綠池。”
鐘嶸《詩品》記載:“宋臨川太守謝靈運(yùn),其源出于陳思(曹植)?!边@里是借曹植來比擬與會的文士將對后代文壇產(chǎn)生影響。
3、北海雖賒,扶搖可接:《莊子?逍遙游》:“鵬之。
周瑜準(zhǔn)備派人去詐降曹操,卻不知道找誰合適。及有了人選,還不知道人家愿意不愿意受苦。黃蓋主動找上門來,一拍即合。這就是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其實周瑜不愿意打,是不得已而打。
兩人商量好了,于是在眾人面前,特別是在曹操的假降將蔡中、蔡和面前,故意發(fā)生口角,激起矛盾。讓周瑜有機(jī)會打黃蓋。眾人苦苦求情,但不打不行啊,戲得演啊,于是打得黃蓋皮開肉綻,鮮血迸流,扶歸本寨,昏絕幾次。就這周瑜還不饒呢:“汝敢小覷我耶??!”恨聲不絕而入帳中.
苦肉計看不懂的人多,看懂的人也有。諸葛亮看透十分,闞澤觀公瑾舉動,已料著八九分。黃蓋說看懂就好,正需要你。闞澤說明白,讓我去獻(xiàn)詐降書,沒問題。
曹操很聰明,很奸詐,他仔細(xì)看了十幾遍,但還是被有膽有識的闞澤說服了,中了苦肉計。
三國演義后面還有一出小苦肉計,是東吳的周魴欺騙曹休。曹休有些懷疑,當(dāng)面問周魴。周魴于是大哭,用劍割發(fā)擲于地曰:“吾以忠心待公,公以吾為戲,吾割父母所遺之發(fā),以表此心!”。曹休乃深信之,設(shè)宴相待。說是小苦肉計,是因為理發(fā)不疼。后來,賈逵告訴曹休,周魴斷發(fā)為誓,是假的,是學(xué)要離斷臂,刺殺慶忌(早期的苦肉計)??墒侵荇櫟谋硌莶苄菪帕耍Z逵說的沒用??喟l(fā)計成了,曹休大敗。
苦肉計原文是: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童蒙之吉,順以巽也。(《易經(jīng)·蒙》卦)。 意思是說,人不會自己傷害自己,若受到傷害,必然是真。假作真時真亦假,離間計就可以實行了。這樣,就如同蒙騙幼童一樣,蒙騙敵方,使他們?yōu)槲曳讲倏v。這是吉祥之兆
魏征(580-643)字玄成,唐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
河北巨鹿人。從小喪失父母,家境貧寒,但喜愛讀書,不理家業(yè),曾出家當(dāng)過道士。
隋大業(yè)末年,魏征被隋武陽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東北)丞元寶藏任為書記。元寶藏舉郡歸降李密后,他又被李密任為元帥府文學(xué)參軍,專掌文書卷宗。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敗后,魏征隨其入關(guān)降唐,但久不見用。次年,魏征自請安撫河北,詔準(zhǔn)后,乘驛馳至黎陽(今河南浚縣),勸崳李密的黎陽守將徐世績歸降唐朝。
不久,竇建德攻占黎陽,魏征被俘。竇建德失敗后,魏征又回到長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為東宮僚屬。
魏征看到太子與秦王李世民的沖突日益加深,多次勸建成要先發(fā)制人,及早動手。 玄武門之變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膽識才能,非但沒有怪罪于他,而且還把他任為諫官之職,并經(jīng)常引入內(nèi)廷,詢問政事得失。
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誠輔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據(jù)理抗?fàn)帲瑥牟晃笕?/p>
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問道:「何謂明君、闇君?」魏征回答說:「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君之所以闇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宮,不見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趙高,直到天下大亂以后,自己還被蒙在鼓里;隋煬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縣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
」太宗對這番話深表贊同。 貞觀元年(627),魏征被升任尚書左丞。
這時,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親戚作官,唐太宗立即派御史大夫溫彥博調(diào)查此事。結(jié)果,查無證據(jù),純屬誣告。
但唐太宗仍派人轉(zhuǎn)告魏征說:「今后要遠(yuǎn)避嫌疑,不要再惹出這樣的麻煩。」魏征當(dāng)即面奏說:「我聽說君臣之間,相互協(xié)助,義同一體。
如果不講秉公辦事,只講遠(yuǎn)避嫌疑,那么國家興亡,或未可知?!共⒄埱筇谝棺约鹤髁汲级灰髦页?。
太宗詢問忠臣和良臣有何區(qū)別,魏征答道:「使自己身獲美名,使君主成為明君,子孫相繼,福祿無疆,是為良臣;使自己身受殺戮,使君主淪為暴君,家國并喪,空有其名,是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遠(yuǎn)。
」太宗點(diǎn)頭稱是。 貞觀二年(628),魏征被授秘書監(jiān),并參掌朝政。
不久,長孫皇后聽說一位姓鄭的官員有一位年僅十六七歲的女兒,才貌出眾,京城之內(nèi),絕無僅有。便告訴了太宗,請求將其納入宮中,備為嬪妃。
太宗便下詔將這一女子聘為妃子。魏征聽說這位女子已經(jīng)許配陸家,便立即入宮進(jìn)諫:「陛下為人父母,撫愛百姓,當(dāng)憂其所憂,樂其所樂。
居住在宮室臺榭之中,要想到百姓都有屋宇之安;吃著山珍[1]海味,要想到百姓無饑寒之患;嬪妃滿院,要想到百姓有室家之歡?,F(xiàn)在鄭民之女,早已許配陸家,陛下未加詳細(xì)查問,便將她納入宮中,如果傳聞出去,難道是為民父母的道理嗎?」太宗聽后大驚,當(dāng)即深表內(nèi)疚,并決定收回成命。
但房玄齡等人卻認(rèn)為鄭氏許人之事,子虛烏有,堅持詔令有效。陸家也派人遞上表章,聲明以前雖有資財往來,并無訂親之事。
這時、唐太宗半信半疑,又召來魏征詢問。魏征直截了當(dāng)?shù)卣f:「陸家其所以否認(rèn)此事,是害怕陛下以后藉此加害于他。
其中緣故十分清楚。不足為怪。
」太宗這才恍然大悟,便堅決地收回了詔令。 由于魏征能夠犯顏直諫,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際,他也敢面折廷爭,從不退讓,所以,唐太宗有時對他也會產(chǎn)生敬畏之心。
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嶺山中打獵取樂,行裝都已準(zhǔn)備停當(dāng),但卻遲遲未能成行。后來,魏征問及此事,太宗笑著答道:「當(dāng)初確有這個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進(jìn)諫,所以很快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還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鷂鷹,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當(dāng)他看見魏征遠(yuǎn)遠(yuǎn)地向他走來時,便趕緊把鳥藏在懷中。
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鷂子悶死在懷中。 貞觀六年,群臣都請求太宗去泰山封禪。
藉以炫耀功德和國家富強(qiáng),只有魏征表示反對。唐太宗覺得奇怪,便向魏征問道:「你不主張進(jìn)行封禪,是不是認(rèn)為我的功勞不高、德行不尊、中國未安、四夷末服、年谷未豐、祥瑞末至嗎?」魏征回答說:「陛下雖有以上六德,但自從隋末天下大亂以來,直到現(xiàn)在,戶口并未恢復(fù),倉庫尚為空虛,而車駕東巡,千騎萬乘,耗費(fèi)巨大,沿途百姓承受不了。
況且陛下封禪,必然萬國咸集,遠(yuǎn)夷君長也要扈從。而如今中原一帶,人煙稀少,灌木叢生,萬國使者和遠(yuǎn)夷君長看到中國如此虛弱,豈不產(chǎn)生輕視之心?如果賞賜不周,就不會滿足這些遠(yuǎn)人的欲望;免除賦役,也遠(yuǎn)遠(yuǎn)不能報償百姓的破費(fèi)。
如此僅圖虛名而受實害的事,陛下為甚么要干呢?」不久,正逢中原數(shù)州暴發(fā)了洪水,封禪之事從此停止。 貞觀七年(633),魏征代王珪為侍中。
同年底,中牟縣丞皇甫德參向太宗上書說:「修建洛陽宮,勞弊百姓;收取地租,數(shù)量太多;婦女喜梳高髻,宮中所化。」太宗接書大怒,對宰相們說:「德參想讓國家不役一人,不收地租,富人無發(fā),才符合他的心意。
」想治皇甫德參誹謗之罪。魏征諫道:「自古上書不偏激,不能觸動人主之心。
所謂狂夫之言,圣人擇善而從。請陛下想想這個道理。
」最后還強(qiáng)調(diào)說:「陛下最近不愛聽直言,雖勉強(qiáng)包涵,已不像從前那樣豁達(dá)自然。」唐太宗覺得魏征說得入。
周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五四八年)五月,當(dāng)晉國聯(lián)合眾諸侯意欲大舉伐齊的時候,齊國朝野上下驚慌萬狀。
恰在此時,齊莊公和大貴族崔杼的夫人棠姜私通之事,被崔杼知道了。于是,崔杼決定乘機(jī)殺死齊莊公以向晉國解說。
這天,齊莊公大擺酒席,招待前來進(jìn)貢的莒國國君黎比公,下令群臣前來坐陪。崔杼稱病未去。
齊莊公不但未加責(zé)怪,反而暗自歡喜:我又可以借機(jī)會見棠姜了。席罷人散,齊莊公以探病為由去崔杼家與棠姜私會,旋即被預(yù)先埋伏在宅中的勇土射殺了。
聽說齊莊公被崔杼所殺,晏嬰不顧個人安危,毅然帶著隨從前往齊都去吊唁齊莊公。晏嬰來到崔杼家門前,他身邊的下人擔(dān)心地問他:“您將為國君殉而葬嗎?”晏嬰說:“難道是我一個人的國君,我應(yīng)該為他而死?”隨從又說:“那么我們何不逃跑呢?“晏嬰說:“難道國君的死是我的罪過,我要逃跑?”“那么我們還是回去吧?”晏嬰說:“國君都死了,我回到哪里去呢?作為萬民之主,難道只是為了利用他的地位來高跨于百姓之上?應(yīng)當(dāng)主持國政,作為君主的臣下,難道只是為了獲取俸祿?應(yīng)當(dāng)保衛(wèi)國家!所以君主為國家而死,那么臣下就應(yīng)該為他而死;君主為國家而逃亡,臣下就應(yīng)該跟他逃亡。
如果君主只是為自己的私欲而死,為個人的事情而逃亡,不是他寵愛的人,誰敢承擔(dān)責(zé)任,為他而死,為他而逃亡呢?可是我現(xiàn)在又能回到哪里去呢?”說罷,晏嬰徑自闖進(jìn)崔家,脫掉帽子,捶胸頓足,不顧一切地?fù)湓邶R莊公的尸體上,號啕大哭了一場,然后起身離去。崔杼的左右欲殺掉晏嬰,崔杼對晏嬰也早已恨之人骨,但是有所顧忌,便對身邊的人說:“他是百姓所景仰的人,殺了他,我就會失去民心?!?/p>
殺死齊莊公后,崔杼便和另一個大貴族慶封擁立齊莊公的異母兄弟杵臼為國君,這就是齊景公。為了鞏固權(quán)勢,樹立威信,他把滿朝文武大臣都驅(qū)趕到太公廟上,派兵內(nèi)外把守,逼迫大家歃血為盟,表示效忠于他。
稍有違迕,即被處死。已經(jīng)殺了七個人,氣氛十分恐怖。
輪到晏嬰了。大家屏住呼吸,目不轉(zhuǎn)睛地注視著晏嬰。
晏嬰從容舉杯,義憤填膺地對天盟誓:“我只忠于君主和國家。凡為虎作倀、助紂為虐者均不得好死!”說罷,一飲而盡。
崔杼惱羞成怒,惡狠狠地用劍頂著晏嬰的胸膛,要他重新發(fā)誓。晏嬰毫不畏懼,厲聲回答:“崔杼,你讀過《詩經(jīng)》嗎?詩曰:‘莫莫葛藟,延于條枚,凱弟君子,求福不回。
’不管你是用刀砍頭,還是用劍穿胸,我晏嬰決不屈服!”崔杼怒不可芥。這時,身邊的一個心腹悄悄地對他說:“千萬使不得!您殺莊公,是因為他無道,國人反應(yīng)不大,您如果殺了晏嬰,那可就麻煩了。”
崔杼沒奈他何,咬牙切齒地看著晏嬰拂袖而去。 晏嬰登上馬車,車夫立刻快馬加鞭,趕緊離開是非之地,以防不測。
晏嬰若無其事,從容不迫地對車夫說:“安穩(wěn)一點(diǎn),不要失態(tài)。快了不一定就有活路,慢了也不見得就會死。
鹿生長在山上,可是它命卻掌握在廚師那里。如今,我也像鹿一樣?!?/p>
晏嬰一路平安到家,最終也沒遭到什么迫害。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fèi)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