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目望月——“望”字趣釋
作者:吳東平 出版社:未知 和訊讀書
上一章 回目錄 下一章
“望”字早見于甲骨文,其形體為“”、“”。前一“望”字的上部是一“臣”字,“臣”其實是一個人的明亮的眼睛的象形字;中間為一站立的“人”;下部為古“土”字,即指土堆,也是人站立的地方,是會意字。其意思是:一個人站在土堆上舉目遠望。整個字的形體特別突出了人的眼睛,這是造字者為了突出“看”這一動作,尤其是遠看的意思。由此可以確定“望”的本義是遠望。后一“望”字只是沒有了土堆,但仍然體現(xiàn)踮起腳尖遠望的意思。
甲骨文的“望”,似乎活畫出歷史上許多關(guān)于登高而望的神話傳說故事,如《莊子?秋水》中所載的望洋興嘆的神話:秋天發(fā)大水,各條涓涓細流流入黃河,使黃河的水面變得寬闊起來,望不見對岸的牛馬。面對此情此景,河神很得意,以為天下的美都集中在自己身邊了。河水繼續(xù)順流向東,流到北海。河神向東一望,卻望不到水的邊際,這時他臉色突變,頓時覺得自己的渺小,于是望著大海感嘆不已。不過,《莊子?秋水》中“望洋向若而嘆”一句中的“望洋”是一個連綿詞,表示“舉目遠望”的意思。
中國古代還有有關(guān)“望夫山”的傳說。據(jù)《輿地記勝》卷三十載:丈夫出門在外,久不回歸,他的妻子思念丈夫心切,天天盼望丈夫回來,于是每次都用藤箱裝土墊在腳下,遠望丈夫。就這樣日積月累,堆的土逐漸變成了小山。甲骨文的“望”字同樣也畫出了民間流傳已久的“望夫山”的傳說。
金文的“望”字與甲骨文有所不同,其形體為“”或“”。金文的“望”字保持了甲骨文“望”的本義,仍然突出了人的眼睛,同時在甲骨文的基礎(chǔ)上加了一個月亮的“月”字,其下之“”或“”為后之“壬”字,“壬”更形象地表達了一個人站在土堆上或地上的情景。其字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了“舉頭望明月”的情景。因為明月離人很遠,所以金文“望”所表現(xiàn)的本義仍然是“遠望”的意思。
小篆有兩個“望”,一個是“”,另一個是“望”。林義光在《文原》中說:“望,當以遠望為本義,望即的或體字?!笨梢姟巴迸c“”實為一字。而許慎對兩字則作了不同的解釋?!墩f文解字?亡部》:“望,出亡在外,望其還也。”也就是說,“望”的意思是游子出門在外,家中的人盼望他回來。許慎認為“望”的本義是“盼望”,顯然是不正確的,“盼望”是“遠望”的引申義。又《說文解字?壬部》說:“,月滿與日相望,以朝君也。從月,從臣,從壬?!痹S慎講的并不是“望”的本義,而且他的“與日相望,似朝君也”的解釋完全離開了字形結(jié)構(gòu),是出于當時政治的需要而加上去的。字中的“臣”本為“目”,許慎卻說成是君臣之臣,實在太牽強。許慎所說“月滿與日相望”,指出了“望”的引申義,即滿月?!霸隆焙我砸隇闈M月,即指陰歷的每月十五日的月亮呢?《釋名?釋天》:“望,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相望也?!庇捎凇巴敝笣M月,即圓月,當月圓之時,常在陰歷每月的十五。因此,“望”又引申指每月的十五日。如蘇軾《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逼湟馑际牵喝尚缒甑那锾欤帤v七月十六,我與朋友一起到赤壁之下泛舟。望,即指農(nóng)歷的每月十五,“既望”就是過了十五,即十六。
在梁集鎮(zhèn)西渭河畔戚姬村(原王行村)原有一座戚姬苑,人稱戚廟,是漢文帝劉恒為報答戚姬當年搭救高祖劉邦之恩,特在藏匿劉邦的枯井處修建的。
現(xiàn)尚存西廂房三間、古井、清代重修斷碑等。戚姬是一位年輕貌美、不畏兵威的女子,曾搭救過劉邦。
《上邪》,就是兩人在念愛之時,戚姬給劉邦的愛情誓言.劉邦登基后,她成為寵妃,后被呂后所害。 戚姬是登上天元廣場十六根歷史名人柱的唯一一位女性。
公元前205年農(nóng)歷四月,項羽率輕騎突襲彭城,漢軍潰敗,楚軍追至靈璧東睢水上,劉邦只身沿睢水東北而逃,逃至今梁集境內(nèi),躲進一眼枯井中藏身,被附近村中的戚氏父女救起。為躲避楚軍搜捕,戚父將劉邦留住三天,并以戚女相許。
次年,戚女生下一子。三年后劉邦在定陶稱帝,戚氏父女趕去相認。
劉邦以戚女為姬,給兒子取名如意,封為趙王,又因如意酷似自己,劉邦對戚姬格外寵愛。劉邦曾考慮廢太子劉盈,改立如意為太子,但遭呂后和大臣們的反對,未能如愿。
劉邦死后,呂后專權(quán),她罰戚姬穿上囚服到永巷舂米。戚姬滿腹怨憤地唱到:“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隔三千里,誰當使告汝!”后來,趙王如意被呂后用鴆酒毒死。
戚姬被砍去手足,挖眼,熏耳,飲以啞藥,扔在茅廁里,號為“人彘”,折磨致死。劉邦長子惠帝劉盈聽說戚姬被害,憤其母呂后過于歹毒,派人告訴呂后:“此事非人所為,臣為太后之子,實無臉面治理天下!”從此不問政事,最終憂郁而死。
呂后主政八年,她死后,大臣殺諸呂,扶立劉恒為文帝。漢文帝為報戚夫人救高祖之恩,親詔在戚姬救主之地興建“戚姬苑”,以香火祭之。
睢寧人為戚姬的悲慘遭遇而痛惜,更為她的勇敢、機智和善良而驕傲,歲歲年年祭祀不停。黃河奪泗后,戚姬苑多次被毀,但鄉(xiāng)民捐資,屢毀屢建,至今尚有戚姬苑遺跡。
姍姍來遲:
1、釋義
語出東漢?班固《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北扔髯叩镁徛龔娜?。原形容女子走路緩慢從容的姿態(tài),現(xiàn)在形容慢騰騰地很晚才到來。
2、【典故】
漢武帝劉徹有個妃子,叫李夫人。她本是歌姬,不僅容貌美麗,而且擅長歌舞,所以武帝非常寵愛她。不幸的是紅顏薄命,她年紀很輕就患上不治之癥,不久命歸黃泉。武帝非常悲痛,時常思念她。他很迷信,希望能借助于神仙的力量,重新見到李夫人。正巧,有個名叫少翁的方士(從事求仙、煉丹的人),從齊地來到京城長安。此人自稱有招魂的本領(lǐng),能將死者的魂魄召來與親人相見。武帝大喜,立即要他招李夫人的魂。少翁取來李夫人生前穿過的衣服,并叫人騰出一間干凈的房間。他選了一個晚上,點起燈燭,張起帷帳,請武帝在另一帷帳里坐等。他進入帷帳,噴水念咒,作起法來,鬧了好長時間,武帝隱隱約約地看到一個身材苗條的女子緩緩走來。她好像是李夫人,在帷帳里端坐了一會,又慢慢地踱來踱去。武帝越看她越發(fā)現(xiàn)她像李夫人,不覺看出了神??戳艘粫脒M帷帳與李夫人相見,但被少翁出賬阻止。再轉(zhuǎn)眼一看,里面已經(jīng)沒有人了。他心中又激起一陣悲痛,當即作了一首小詞:“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來遲。”
玉搔頭:
1、釋義
(1)即玉簪。古代女子的一種首飾?!段骶╇s記》卷二:“ 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后宮人搔頭皆用玉,玉價倍貴焉。”唐白居易 《長恨歌》:“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清鄭燮《揚州》詩:“借問累累荒冢畔,幾人耕出玉搔頭。”
(2)指美女。 宋 張元干《菩薩蠻?戲呈周介卿》詞:“醉倚玉搔頭,幾曾知旅愁。”
2、傳說
相傳漢武帝有一次去愛妃李夫人宮中,突感頭癢,便撥下她頭上的玉簪搔癢,故此得別名——— 玉搔頭。這個消息也很快傳遍后宮,宮中女子一時以玉簪為尚,以致長安的玉價爆漲。想來便是因為發(fā)簪撥下,李夫人意態(tài)情迷,劉徹不免又會多贊幾句或留宿一宵。
雨霖鈴:
1、釋義
詞牌名,唐玄宗時教坊大曲名,后用為詞調(diào)。
2、【典故】
源于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馬嵬兵變后,楊貴妃縊死。在平定叛亂之后,玄宗北還,一路凄雨瀝瀝,風雨吹打在皇鸞的金鈴上 ,玄宗觸景生情,甚是思念貴妃,遂作《雨霖鈴》一曲,以寄恨焉。
后世以《雨霖鈴》為詞牌名作詞之人頗多,其中柳永是最著名的。
在西漢時期,大儒學家董仲舒在年少時就讀書非??炭嗾J真,經(jīng)常是夜以繼日地讀書,常??斓嚼杳髑安潘?,然后雞一叫,就又來讀書,總共也睡不到三小時。他的書房緊靠著姹紫嫣紅的花園,他三年沒有進過花園,甚至連一眼都沒瞧過,總是讀書。
有人勸他出去走走,不要老跟家里讀書,他回答:“我不去玩,只顧讀書,就算我出去,也只是和其他人討論詩書?!焙髞硭蔀橛忻母叩炔┦?,公開聚眾講學,弟子遍布四方。
他的弟子又收了弟子,后來的弟子有的甚至沒見過他的面。他治學專心到這種程度,后來用以形容埋頭讀書,足不出戶。
擴展資料
一、人物介紹
董仲舒通過總結(jié)繼承先秦時期儒家學說的主要政治思想,總結(jié)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經(jīng)驗,提出了以天人感應(yīng)為核心的一系列重要哲學理念,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董仲舒認為古人制定的治國理念是保證社會進步的絕對必要條件。這些理念是圣人根據(jù)天道提出的,必須認真遵循。
上天高高在上隱藏自己顯示自己的威嚴,同時給人們降下仁愛,突出體現(xiàn)了其君權(quán)神授的理念,所以君主作為承天命而管理國家的人。
二、詞匯解析
1、拼音:mù bù kuī yuán
2、釋義:窺:觀賞。園:花園。原指漢代董仲舒專心治學;三年都無暇觀賞花園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頭鉆研;不為外事分心。形容專心致志,埋頭苦讀的學習精神。
3、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4、近義詞:專心致志、全神貫注
5、反義詞:心猿意馬 、心不在焉
6、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卷五十六《董仲舒?zhèn)鳌罚荷w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白話文:三年都無暇觀賞花園中的景致,埋頭苦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目不窺園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wǎng)-董仲舒治國理念的大一統(tǒng)情懷
“不畏浮云遮望眼”這句用了典故。西漢的人曾把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對賢臣進行挑撥離間,讓皇帝受到蒙蔽。
例如西漢陸賈《新語·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賢,猶浮云之障日也。”意思是奸邪之人當?shù)?,使圣聽閉塞,賢者便不得其任,甚至遭受誣陷與迫害,就像天上的浮云遮住太陽,使光明不能普照。
這里王安石把這個典故反過來用,他說:我不怕浮云遮住我遠望的視線,那就是因為我站得最高。后來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時候做了宰相,任憑舊黨怎么反對,他始終堅持貫徹執(zhí)行新法。
這兩句出自北宋王安石的《登飛來峰》。
原文: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譯文:聽說在飛來峰極高的塔上,雞鳴時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會遮住我的視線,只因為如今我身在最高層。
擴展資料
創(chuàng)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詩人王安石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里時,途經(jīng)杭州,寫下此詩。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時詩人只有三十歲,正值壯年,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一抒胸臆,表達寬闊情懷,可看作實行新法的前奏。
詩詞賞析
詩的第一句中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表現(xiàn)了詩人朝氣蓬勃,對前途充滿信心。詩的后兩句承接前兩句寫景議論抒情,使詩歌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表現(xiàn)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
這首詩與一般的登高詩不同。這首詩沒有過多的寫眼前之景,只寫了塔高,重點是寫自己登臨高處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哲理。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登飛來峰
賦得吳王送女潮歌,送李判官之河中府
見說吳王送女時,行宮直到荊溪口。
溪上千年送女潮,為感吳王至今有。
乃知昔人由志誠,流水無情翻有情。
平波忽起二三尺,此上疑與神仙宅。
今人猶望荊之湄,長令望者增所思。
吳王已歿女不返,潮水無情那有期。
溪草何草號帝女,溪竹何竹號湘妃。
靈濤旦暮自堪傷,的爍嬋娟又爭發(fā)。
客歸千里自茲始,覽古高歌感行子。
不知別后相見期,君意何如此潮水。
不知是不是出處?我家鄉(xiāng)有一荊山,傳黃帝鑄鼎于此,附近有鑄鼎原,有很多有關(guān)荊山的傳說,但看不出與望荊有關(guān)聯(lián)。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解釋——求田問舍,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據(jù)《三國志·魏書·陳登傳》載,許汜(sì)曾向劉備抱怨陳登看不起他,“久不相與語,自上大床臥,使客臥下床”。劉備批評許汜在國家危難之際只知置地買房,“如小人(劉備自稱)欲臥百尺樓上,臥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間邪”。求田問舍,置地買房。劉郎,劉備。才氣,胸懷、氣魄。
詞典中的——【出處】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元龍所諱也,何緣當與君語。 《三國志·魏書·陳登傳》
意思是東漢末年,廣陵太守陳登見胸無大志的好友許汜來拜訪,問他有什么事情。許汜說只想謀求田地,購置房產(chǎn),陳登只是簡單招待他,讓他睡下床。幾年后,許汜在荊州牧劉表手下任職,同劉備談起此事,劉備說:“要是我就會讓你睡地上?!?
與前文的季鷹歸未是相似的,作者于此是說,我很懷念家鄉(xiāng)但卻絕不是像張翰(字季鷹)、許汜一樣,我回故鄉(xiāng)當是收復(fù)河山之時。作有此志向,表示對比效果。
大概就是這樣了,我們老師分析得很透徹,但是我有點忘了。
漢宮秋一般指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全劇4折1楔子,主角是漢元帝,寫的是西漢元帝受匈奴威脅,被迫送愛妃王昭君出塞和親的故事。
漢元帝因后宮寂寞,聽從毛延壽建議,從民間選美。王昭君美貌異常,但因不肯賄賂毛延壽,遭其在美人圖上落痣污容,因此入宮后獨處冷宮。漢元帝深夜偶然聽到昭君彈琵琶,愛其美色,將她封為明妃,要將毛延壽斬首。
毛延壽逃至匈奴,將昭君畫像獻給呼韓邪單于,讓他向漢王索要昭君為妻。元帝舍不得昭君和番,但滿朝文武怯懦自私,無力抵擋匈奴大軍入侵。昭君為免刀兵之災(zāi)自愿前往,元帝忍痛送行。單于得到昭君后大喜,率兵北去,昭君不舍故國,在漢番交界的黑龍江里投水而死。
單于為避免漢朝尋事,將毛延壽送還漢朝。漢元帝夜間夢見昭君而驚醒,又聽到孤雁哀鳴,傷痛不已,后將毛延壽斬首以祭奠昭君。
擴展資料
作品的主要內(nèi)容描寫了漢元帝對王昭君的愛情,同時,又寫出了王昭君對祖國的感情,并把這兩方面的描寫交織在一起。此外還批判了封建社會昏庸無能的文武百官,痛斥他們存大敵壓境時的怯懦態(tài)度;批判了他們在太平時可以共享太平宴,國難時卻不如一個女子。
這個劇本的創(chuàng)造,抒發(fā)了反對民族壓迫的感情;當時正處在民族壓迫極為嚴重的元代,因此,這個劇本富有現(xiàn)實意義。但這個劇本所寫的,并不符合史實。王昭君并沒有自殺,而是嫁到匈奴去的,作者是借古諷今。
馬致遠的《破幽夢孤雁漢宮秋》顯然不是取材于正史,而是在《王昭君變文》的基礎(chǔ)上,汲取歷代筆記小說、文人詩篇和民間講唱文學的成就,然后確定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構(gòu)思劇本的情節(jié)和人物的。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破幽夢孤雁漢宮秋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