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樹之悲〗 出處:這句成語出自《韓詩外傳·卷九》,原文是:“夫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p>
典故:以上的嘆惜是皋魚在父母死后有感而發(fā)的。皋魚周游列國去尋師訪友,故此很少留在家鄉(xiāng)侍奉父母。
豈料父母相繼去世,皋魚才驚覺從此不能再盡孝道,深悔當初父母在世時未能好好侍親,現(xiàn)在已追悔莫及了! 皋魚以“樹欲靜而風不止”來比喻他痛失雙親的無奈。樹木不喜隨風擺動太多,否則便枝歪葉落;無奈勁風始終不肯停息,而樹木便不斷被吹得搖頭擺腦。
風不止,是樹的無奈;而親不在則是孝子的無奈! 因為這緣故,后人便以“風樹之悲”來借喻喪失雙親之痛。 應(yīng)用:借樹欲靜,而風不休不止吹之為喻。
實嘆人子欲孝敬雙親時,其父母皆已亡故。后喻事與愿違,不盡人意。
或客觀情況與主觀愿望相悖,多用此語。 人生的變化莫測,所以應(yīng)好好珍惜身邊的親友,否則在變故發(fā)生之后,才驚覺親友的可貴之處便為時已晚了!所以父母在世,應(yīng)好好珍惜與他們相處的時光。
1、酈生是酈食其,劉邦手下,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說客。酈食其以其三寸之舌游說列國,游說了齊國歸順,為劉邦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做了重大貢獻。
2、被齊王烹殺的原因是因為韓信的嫉妒,韓信在酈食其游說齊國成功后,還突然襲擊齊國,齊王以為酈食其出賣了自己,一怒之下烹了酈食其。
擴展資料:
酈食其之死:
公元前206年(漢元年),劉邦以韓信為大將,乘機暗度陳倉,揭開了楚漢戰(zhàn)爭的序幕。當時,魯中地區(qū)對楚漢兩方來說都是勢在必爭,誰占有了山東誰就得到了戰(zhàn)略后方,故而劉邦對齊王采取了軍事與外交手段并用、雙管齊下的方針。
一面命韓信攻齊,另一面又派酈食其為使節(jié)到齊國游說。酈以智謀說服齊王田廣、相田橫歸漢。韓信這時進抵平原,聽到酈食其已說下齊國,本想罷兵,謀士蒯通對韓信說:“酈食其沒費吹灰之力,坐在車上跑了一趟,憑三寸不爛之舌便取得了齊國七十余座城池,功勞全歸他了?!?/p>
韓信在其煽動下,遂令三軍前行,直抵齊境。齊王田廣雖在歷下(濟南)重兵駐守,但已解除了戒備。因而韓信得以乘其不備,長驅(qū)直入,襲破齊之歷下軍,并攻占臨淄。田廣、田橫認為上了酈食其的當,一怒之下烹了酈食其。一位著名的謀略就因為蒯通一言被處以極刑,客死他鄉(xiāng),不能不慘烈。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酈食其
《史記·孟嘗君列傳》載:戰(zhàn)國時候,齊國的孟嘗君喜歡招納各種人做門客,號稱賓客三千。他對賓客是來者不拒,有才能的讓他們各盡其能,沒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1]
有一次,孟嘗君率領(lǐng)眾賓客出使秦國。秦昭王將他留下,想讓他當相國。孟嘗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來。不久,大臣們勸秦王說:“留下孟嘗君對秦國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齊國有封地,有家人,怎么會真心為秦國辦事呢?”秦昭王覺得有理,便改變了主意,把孟嘗君和他的手下人軟禁起來,只等找個借口殺掉。
秦昭王有個最受寵愛的妃子,只要妃子說一,昭王絕不說二。孟嘗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應(yīng)了,條件是拿齊國那一件天下無雙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報酬。這可叫孟嘗君作難了,因為剛到秦國,他便把這件狐白裘獻給了秦昭王。就在這時候,有一個門客說:“我能把狐白裘找來!”說完就走了。
原來這個門客最善于鉆狗洞偷東西。他先摸清情況,知道昭王特別喜愛那件狐裘,一時舍不得穿,放在宮中的精品貯藏室里。他便借著月光,逃過巡邏人的眼睛,輕易地鉆進貯藏室把狐裘偷出來。妃子見到狐白裘高興極了,想方設(shè)法說服秦昭王放棄了殺孟嘗君的念頭,并準備過兩天為他餞行,送他回齊國。
孟嘗君可不敢再等過兩天,他害怕秦王反悔,立即率領(lǐng)手下人連夜偷偷騎馬向東快奔。當時是秦國的東大門)正是半夜。按秦國法規(guī),函谷關(guān)每天雞叫才開門,半夜時候,雞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時,只聽見幾聲“喔,喔,喔”的雄雞啼鳴,接著,城關(guān)外的雄雞都打鳴了。原來,孟嘗君的另一個門客會學雞叫,而雞是只要聽到第一聲啼叫就立刻會跟著叫起來的。守關(guān)的士兵雖然覺得奇怪,怎么還沒睡蹭實就雞叫了呢?但也只得按照規(guī)定起來打開關(guān)門,放他們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嘗君一行已經(jīng)逃走,立刻派出人馬追趕。追到函谷關(guān),人家已經(jīng)出關(guān)多時了。
孟嘗君靠著雞鳴狗盜之士,離開秦國,逃回了齊國。
囊螢映雪
náng yíng yìng xuě
〖解釋〗原是車胤用口袋裝螢火蟲來照書本,孫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奮苦學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讀。
〖出處〗元·賈仲名《蕭淑蘭》第一折:“雖無汗馬眠霜苦,曾受囊螢映雪勞?!?
------------
映雪囊(náng)螢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他家里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法刻苦地學習。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戶外借著白雪的光亮讀書。(孫康映雪苦讀)
當時還有一個人,名叫車胤(yin),也和孫康一樣,沒有錢買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里,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日地學習。(車胤囊螢夜讀)
曹操曾經(jīng)途經(jīng)曹娥碑下,楊修隨行。石碑的背面題寫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曹操問楊修說:“你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嗎?”楊修回答說:“知道?!?/p>
曹操說:“你先別說,等我想一想?!弊叱鋈镞h的時候,曹操才說:“我已經(jīng)知道了?!泵顥钚迒为殞懗鏊赖?。
楊修寫:“黃絹,有色的絲織品,寫成字是‘絕’;幼婦,少女的意思,寫成字是‘妙’;外孫,是女兒的孩子,寫成字是‘好’。
齏臼,受辛之器,盛納五辛的器具。五辛的另外一種解釋是蔥、蒜、椒、姜、芥;注:這不是受盡艱辛的器具,而是盛納五辛的器具。
這說的是‘絕妙好辭’的意思。”曹操也寫下了自己的想法,和楊修是一樣的,于是贊嘆道:“我的才能比不上你,走了三十里路才明白碑文的意思?!?/p>
擴展資料:
東漢時,浙江上虞地區(qū)有一個14歲的少女,名叫曹娥。因為她的父親在江里淹死,曹娥投江尋覓父親的尸體,最后也被淹死了。
這件事很快傳揚開來,并被加上迷信的色彩。曹娥也因此成為封建社會“孝女”的典型。當時的“上虞長”度尚為曹娥立了紀念碑。這個碑就是后世所傳的名碑——《曹娥碑》。
據(jù)說碑文是邯鄲淳所作,當時,邯鄲淳年僅13歲。他當著眾人之面,略加思索就將碑文一揮而就,寫得相當出色。著名文學家蔡邕路過上虞時,曾特地去看這個碑,可是他到達時已是傍晚時分。
在蒼茫的暮色中,蔡邕用手撫摸著讀完碑文,然后在碑的背面題了八個大字:“黃絹幼婦外孫臼”。當時誰也不明白這八個字是什么意思。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絕妙好辭
第一簽、上簽子宮:【鐘離成道】 開天辟地作良緣,吉日良時萬物全;若得此簽非小可,人行忠正帝王宣。
詩意:此卦盤古初開天地之象。諸事皆吉也。
解曰:急速兆速。年未值時。
觀音降筆。先報君知。
故事:山中宰相之典故其實應(yīng)該是六朝『陶弘景』,他是茅山派祖師之一,梁武帝在位時曾任官,后棄官入焦山(在茅山不遠處)修道,梁武帝多次召見皆辭,武帝無奈只好以書信往來請益治理之道,時謂『山中宰相』,武帝曾好奇于信中問起山中修道之事,陶弘景作詩一首覆之,其詩曰:『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堪自愉悅,不堪持贈君』。陶弘景亦擅書法,今留存者有焦山『瘞鶴銘』,刻鑿於臨水山壁,原有三百余字,歷兩次為雷擊中墜入江中,又稱『雷打石』,后枯水時露出撈起將之置於山上寺廟壁上,但僅余九十余字。
此銘向被譽為『書家冠冕』,評其書有仙氣。 第二簽、下簽子宮:【蘇秦不第】 鯨魚未變守江河,不可升騰更望高;異日崢嶸身變化,許君一躍跳龍門。
詩意:此卦鯨魚未變之象。凡事忍耐待時也。
(高有作聞。) 解曰:得忍且忍。
得耐且耐。須待時至。
功名還在。 故事:戰(zhàn)國。
蘇秦。洛陽人。
師鬼谷子。游說秦王。
書十二上其說。不行。
裘敝金盡。憔悴而歸。
至家妻不下(織)機。(不理睬其夫)嫂不為炊。
(不煮飯給其叔)秦慚怒。得太公陰符。
發(fā)憤苦讀。困怠時用錐刺股。
痛而再讀。后以合從(合縱)之說。
聯(lián)六國抗秦。說趙竟佩六國相印。
第三簽、下簽子宮:【董永遇仙】 臨風冒雨去還鄉(xiāng),正是其身似燕兒;銜得坭來欲作壘,到頭壘壞復(fù)須坭。 詩意:此卦燕子銜坭之象。
凡事勞心費力也。 解曰:千般用計。
晨昏不停。誰知此事。
到底勞心。■故事與簽詩不合 故事:(董永遇仙)漢。
董永。千乘人。
少失母。獨養(yǎng)父。
流寓孝感。父亡無以葬。
乃從人貸錢一萬。日后無錢還。
當以身作奴。葬畢。
道遇一婦人。求為永妻。
永與俱詰。錢主令織縑(錦)三百疋以償。
一月而畢。辭永去。
乃曰。我(系)天上織女。
緣君至孝。玉帝令我助君償債。
言訖。凌空而去。
(董永賣身)漢。董永。
千乘人。少失母。
獨養(yǎng)父。流寓孝感。
父亡無以葬。乃從人貸錢一萬。
日后無錢還。當以身作奴。
葬畢。其主要董永日取柴一擔。
汲水四擔。鋤田六七畝。
辛苦難當。一日上山砍柴倦睡。
皇天見其孝行。即差仙女下凡為婚。
董永醒來見女恐是妖精。女攔曰吾無父母又無依。
欲結(jié)為夫婦。董永見其凄涼。
帶女回歸。主人責董永拐帶婦人禍及其主。
后暫留該女。遍訪四方家庭并無失婦人。
才允成親。董婦百日織得錦五十丈。
剪一半往市賣出得銀。贖脫董永身。
后將錦進。敕封進寶狀元。
仙姬曰。天賜兒子三歲送還。
(仙女回天)。后其子十六歲中狀元。
衣錦還鄉(xiāng)。 第四簽、上簽子宮:【玉蓮會十朋】 千年古鏡復(fù)重圓,女再求夫男再婚;自此門庭重改換,更添福祿在兒孫。
詩意:此卦串鏡重圓之象。凡事勞心有貴也。
解曰:淘沙成金。騎龍?zhí)せⅰ?/p>
雖是勞心。于中有補。
故事:荊錄記。宋朝。
錢玉蓮與王十朋結(jié)婚。十朋上京赴考。
孫汝權(quán)逼玉蓮相嫁。玉蓮?fù)逗幼詺@救。
十朋中狀元。拒娶丞相之女為妻。
二人幾經(jīng)波折。夫妻始復(fù)團圓。
第五簽、中簽丑宮:【劉晨遇仙】 一錐草地要求泉,努力求之得最難;無意俄然遇知己,相逢攜手上青天。 詩意:此卦錐地求泉之象。
凡事先難后易也。 解曰:欲望心事。
西方可求。不如莫動。
立地可謀。 故事:東漢。
劉晨和阮肇國二人入山采藥。遇二仙女。
招至成親。半年后二人回家。
怎知至家已過百年。無人認識二人。
二人返山找仙女。終不可得。
喻有心花開花不發(fā)。無心插柳柳成蔭。
第六簽、中簽丑宮:【仁貴遇主】 投身巖下銅鳥居,須是還他大丈夫;拾得營謀誰可得,通行天地此人無。 詩意:此卦投巖銅鳥(雕本作銅;大本作女。
及早本作拾早。)之象。
凡事宜順吉之兆。 解曰:食用無魚。
身清喜貧。待時利樂。
權(quán)與概人。 故事:唐朝。
薛仁貴三次投軍。只任伙頭。
唐太宗(李世民)被蓋蘇追殺。危急之中。
得仁貴救。即被唐太宗封為元帥。
帶兵東征。累立戰(zhàn)功。
第七簽、下簽丑宮:【蘇娘走難】 奔波阻隔重重險,帶水拖坭去度山;更望他鄉(xiāng)求用事,千鄉(xiāng)萬里未回還。 詩意:此卦拖坭帶水之象。
凡事守舊則吉也。 解曰:退身可得。
進步為難。只宜守舊。
莫望高扳。 故事:周朝景王時。
皇后蘇英。善與鸚鵡對話。
遭西宮梅玉春陷害。潘葛之妻代后受刑。
娘娘逃至白馬寺。腹痛產(chǎn)子。
喻誰無逆境。隨遇而安可也。
第八簽、上簽丑宮:【姚能遇仙】 茂林松柏正興旺,雨雪風霜總莫為;異日忽然成大用,功名成就棟梁材。 詩意:此卦此卦松柏茂林之象。
凡事有貴氣也。 解曰:路上亨通。
終身有功。田蠶豐熟。
家道興隆。 第九簽、中簽寅宮:【孔明點將】 煩君勿作私心事,此意偏宜說問公;一片明心光皎潔,宛如皎月正天心。
詩意:此卦皎月當空之象。凡事光明通氣也。
(說同悅。) 解曰:心中正直。
理順法寬。圣無私語。
終有分明。 故事:(孔明點將)即諸葛亮。
三國時。劉備三顧草廬。
出任軍師。曹操大將夏侯敦領(lǐng)兵來攻。
孔明升帳。調(diào)兵點將。
于博望坡敗曹軍。 (三顧草廬)漢。
諸葛。
頭懸梁,錐刺股 戰(zhàn)國七雄中,秦國仗著強盛不斷發(fā)兵進攻鄰國,占領(lǐng)不少地方。
其它六國都很害怕,想方設(shè)法去對付它。當時有一個人,叫蘇秦,他提出“合縱”抗秦,意思是六國聯(lián)合起來共同抗秦。
因為六國位置是縱貫?zāi)媳?,南北為縱,所以稱為“合縱”。 蘇秦是洛陽人。
洛陽是當時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為,曾求見周天子,卻沒有引見之路,一氣之下,變賣了家產(chǎn)到別的國家找出路去了。
但是他東奔西跑了好幾年,也沒做成官。后來錢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
家里人看到他趿拉著草鞋,挑副破擔子,一付狼狽樣。他父母狠狠地罵了他一頓;他妻子坐在織機上織帛,連看也沒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給他做飯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開了。
蘇秦受了很大刺激,決心爭一口氣。從此以后,他發(fā)憤讀書,鉆研兵法,天天到深夜。
有時候讀書讀到半夜,又累又困 ,他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 雖然很疼,但精神卻來了,他就接著讀下去。傳說,他晚上念書的時候還把頭發(fā)用帶子系起來拴到房梁上,一打瞌睡,頭向下栽,揪得頭皮疼,他就清醒過來了。
這就是后來人們說的“頭懸梁,錐刺股”,用來表示讀書刻苦的精神。就這樣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識比以前豐富多了。
公元前334年開始,他到六國去游說,宣傳“合縱”的主張,結(jié)果他成功了。第二年,六國諸侯訂立了合縱的聯(lián)盟。
蘇秦掛了六國的相印,成了顯赫的人物。 這消息傳到了蘇秦的家鄉(xiāng),他的父母兄嫂都后悔以前對蘇秦的態(tài)度不好。
聽說蘇秦要去趙國經(jīng)過洛陽,全家人特地趕到洛陽城外30里的地方,把路掃得干干凈凈,準備了豐盛的酒宴,跪著迎接他。蘇秦看到這情景,前后對比,百感交集。
可是“合縱”很快就被蘇秦的同學張儀的“連橫”策略破壞了,蘇秦也被刺客刺死,“合縱”宣告徹底破產(chǎn)了。 來源:中國僑網(wǎng)。
《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wǎng)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wǎng)!’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者,乃入吾網(wǎng)。
’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獸?!?釋譯:商湯外出,見到野外捕禽獸的把網(wǎng)四面張開,并祝禱說:“從天下四面八方來的皆進我的網(wǎng)中!”湯說:“哎,這太過份了!”于是撤去它的三面,并祝禱說:“要想到左邊去的,就去左邊;要想到右邊去的,就去右邊;不要命的,就進我的網(wǎng)中來。”
諸侯聽說這件事,都說:“商湯的恩德已經(jīng)到極點了,甚至施到了禽獸身上。” 后喻從寬處理,給犯罪者一條棄舊圖新的出路。
亦作“網(wǎng)開一面”,亦作“解網(wǎng)”。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3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