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名人書齋的簡介:
從古至今,書齋一直就是讀書人放牧思想的精神家園,歷代文人雅士都很講究自己書齋的命名,正式命名為書齋,起源于北宋。這些文人雅士,給自己的書齋命名,意味雋永、饒有情趣的書齋名,給后人以有益的啟示。
二、詳解有名的書齋的由來:
1、老學庵。南宋愛國主義詩人陸游的書齋題名“老學庵”。他說:“予取師曠‘老而學如秉燭夜行’之語名庵。”以此激勵自己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進取精神。
2桂齋。宋代名相李綱常以桂花品格自勉,親植桂花以明志,并把自己的書齋命名為“桂齋”。
3、七錄齋。明代著名學者張溥的書齋取名“七錄齋”。他自幼好學,所讀之書一定要親手抄錄,抄了再讀,讀了燒毀,接著再抄,反復七次,達到“胸有成竹”為止。
4、聊齋。清人蒲松齡應試落第后,喜歡請人到書齋閑談,然后根據(jù)閑談講的故事加工整理成小說。所以,他稱自己的書齋為“聊齋”?!读凝S志異》就是在“聊齋”里寫成的。
5、飲冰室。近代學者梁啟超的書齋名叫“飲冰室”?!帮嫳币辉~出自《莊子·人世間》:“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nèi)熱與?”比喻自己內(nèi)心的憂慮。當年,梁啟超受光緒皇帝圣命,竭力變法維新,面對國家內(nèi)憂外患的嚴峻形勢,梁啟超內(nèi)心的焦灼和困窘可想而知,如何解其“內(nèi)熱”?唯有“飲冰”方能解之。
6、何妨一下樓。聞一多先生曾多年埋頭于古代文化典籍《楚辭》與《詩經(jīng)》的研究,除了吃飯上課之外,難得下樓一次,輕易不出門。飯后大家都去散步,聞一多卻不去,鄰居勸他說何妨一下樓呢,大家笑了起來,于是聞一多得了一個雅號“何妨一下樓主人”,他的書齋從此便成了“何妨一下樓”。
7、龍蟲并雕齋。語言學家王力說:“古人有所謂雕龍、雕蟲的說法,在這里,雕龍指專門著作,雕蟲指一般小文章。龍蟲并雕,兩樣都干。”所以他把書屋命名為“龍蟲并雕齋”。
1、陋室唐代詩人劉禹錫擔任和州(今安徽和縣)刺史時建造的居室,因劉禹錫所作的《陋室銘》而為人所熟知。
表現(xiàn)了他剛直不阿的品格和對達官顯貴的蔑視態(tài)度。2、聊齋蒲松齡的書齋名,在書齋中,蒲松齡設一茶棚,專門詢問一些奇聞異事,然后把聽來的這些事情加工潤色之后記錄下來。
“志”便產(chǎn)生了(記錄),“異”當然就是旨在說明自己所記錄的事情都是奇聞異事?!读凝S志異》便由此而生。
3、飲冰室梁啟超故居書齋,新建樓房有個性,不可雷同;與周圍景觀諧調(diào);兼顧藝術性和實用性。4、綠天庵唐代著名書法家懷素(725~785)出家修行和練字的地方。
懷素幼年出家為僧,酷愛書法。因貧無紙,便種植一片芭蕉,以蕉葉代紙,每次揮筆數(shù)千張。
相傳禿筆成冢,洗墨成池。后人因庵內(nèi)外芭蕉成林,綠蔭如云,故將此庵稱為綠天庵。
5、緣緣堂現(xiàn)代著名畫家、文學家、美術音樂教育家豐子愷先生的故居?!熬壘壧谩辈粌H是豐子愷的現(xiàn)實家園,更是他的精神家園。
他不僅幾次撰文描述緣緣堂,還將自己的文章一再以緣緣堂的名義結集出版,如《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緣緣堂新筆》和《緣緣堂續(xù)筆》。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陋室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聊齋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飲冰室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綠天庵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緣緣堂。
書齋原指藏書室,現(xiàn)泛指讀書的房間,許多名人往往給自己的書齋起個名,用以寄情名志,或者自勉。
老學庵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書齋題名“老學庵”,他說,予取師曠“老而學如秉燭夜行”之語為書齋名,以此激勵自己要活到老、學到老。
春在堂 清代學者俞樾在科舉殿試時做的一首“試貼詩”,其中有一句“花落春猶在”。那時清王朝內(nèi)憂外患,正是花葉飄零的時代。他的詩認為花雖落而春天還在,在朝廷看來是吉祥的,俞樾因此中了狀元。為紀念這一榮幸,他就將書室取名為“春在堂”。
聊齋 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應試落第后,喜歡請人到書齋閑談,然后根據(jù)朋友們講的故事加工整理成小說。所以,他稱自己的書齋為“聊齋”?!读凝S志異》就是在“聊齋”里寫成的。
三希堂 清乾隆皇帝讀書處因收藏大書法家王羲之、王詢、王獻之三人的字帖,是三件稀世之寶,所以名叫“三希堂”。
綠林書屋 魯迅在上海的書齋名是“綠林書屋”。魯迅在黑暗的時代為中國革命事業(yè)奔走呼號,一些反動文人卻誣蔑他是“學匪”。他就把書屋取名“綠林”,以示嘲諷。
百梅書屋 國畫大師齊白石35歲時,在故鄉(xiāng)湘潭蓋了一幢房屋,周圍有許多梅花樹,他對之非常喜歡,于是取名為“百梅書屋”。
三松堂 哲學家馮友蘭,身居北京大學燕南園多年,庭院內(nèi)有三棵松樹,虬曲盤旋,他把屋室命名為“三松堂”。
古槐書屋 紅學家俞平伯,1919年移居北京朝陽門內(nèi)老君堂79號宅院后,院內(nèi)有棵古槐,書齋適在槐蔭之下,故名其書齋為“古槐書屋”。
梅花草堂 畫家朱屺瞻,抗日戰(zhàn)爭前在故鄉(xiāng)太倉瀏河的老宅田旁,遍植梅樹,自題書齋名為“梅花草堂”??箲?zhàn)勝利后,屺瞻老人移居上海,在南方購得一屋,又在屋旁種梅樹數(shù)十棵,仍取室名為“梅花草堂”。
雙柿齋 女畫家、老舍夫人胡絜青,建國后在北京定居,所居庭院中有丹柿樹一雙,分列窗前,秋來碩果累累。胡絜青喜不自禁,將其居室命名為“雙柿齋”。
瓜蒂庵 明史專家謝國禎,生前把攻讀的書房叫“瓜蒂庵”。主人曾解釋說,別人都在攻正史,我卻忙著搞野史,搞零星邊角史料。別人抱“西瓜”,我就撿“瓜蒂”?!肮系佟敝f當然是自謙,匡正治學態(tài)度才為本意。
古今不少文人學者喜歡給自己的書屋(又稱書齋)命名,以表明志向,寄托情懷,或自警自勉。
這些饒有情趣的室名,給人以有益的啟示。 陋室 這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居室兼書房名。
詩人曾專門寫了篇膾炙人口的《陋室銘》,以描繪自己書齋的簡陋,表現(xiàn)自己高潔的志行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老學庵 這是南宋詩人陸游晚年的書屋名稱。
此名表達了詩人活到老,學到老,生命不息,學而不止的精神。 七錄齋 明朝著名文學家張溥,年幼時酷愛讀書,凡是所讀的書必定親手抄寫,誦讀數(shù)遍后燒掉,然后再抄,再讀,再燒,這樣反復六七次,因此他給自己的書房取名“七錄齋”。
聊齋 相傳,清初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常設煙、茶在路邊,過路人只須到此講講故事、傳聞,或聊聊天,便可免費享用。一旦聽到有用的“材料”,蒲松齡就回去整理成文,因此他取書屋名為“聊齋”。
瓶水齋 清代詩人舒位的詩作很有成就,可他非常謙遜,把自己的知識和創(chuàng)作成就比作大海中的一瓶水,所以命名自己的書齋為“瓶水齋”。 北望齋 著名作家張恨水,在抗日戰(zhàn)爭中欣聞平型關大捷,看到了中國反侵略的希望,命屋名為“北望齋”,寄托他對黨的希望和對故鄉(xiāng)的懷念。
夢草齋 上海作家謝冰心在學生時代,讀了許多中國古典名著,對愛打抱不平、落草為王的“綠林好漢”十分敬慕,于是她把自己的書屋起名為“夢草齋”。 四步齋 上海作家趙麗宏1988年喜得新居,書房只有四步之長,卻也自得其樂,因而命名為“四步齋”。
積微居 語言學家楊樹達曾說:“小是大的基礎,大是小的發(fā)展;多是少的結果,少是多的積蓄。學問是一點一滴積累而來的。”
因此,他給書屋取名為“積微居”。 馬虎居 社會學家鄧偉志的居室取名為“馬虎居”,其一是他的生肖是馬,妻屬虎;其二是他提倡生活上簡單、馬虎一點。
泥土巢 擅長農(nóng)村題材的著名作家浩然,給自己在河北三河縣居住的農(nóng)家小院取名為“泥土巢”,表明了他長期扎根農(nóng)村的決心和對農(nóng)村的熱愛。 靜虛村 這是作家賈平凹的居室名。
他說:“我剛從山里搬到西安時,住城北新村,地方雖小,卻很安靜,我就取名‘靜虛村’。靜是心靜,虛是心寬,包容大”。
此外,自古以來,許多學者名流在鉆研學問、攀登事業(yè)高峰之余,還喜歡集藏以怡情悅目,調(diào)劑精神。興之所至,往往以所藏之物來命名居室、書齋,說來頗有情趣。
抱殘守缺齋 清代著名小說家劉鶚取室名“抱殘守缺齋”,并非給自己臉上抹黑,而是因為他生平“嗜古成癡”,人稱“竭其力之所至,不以營田宅,治生產(chǎn),惟古器物是求”。他集藏“上自殷及隋碑,巨若鼎彝,纖如泉珍,旁羅當壁,廣及罌登”。
這些千年古董,因歷經(jīng)滄桑,難免殘缺不全,但劉視若珍寶,因此,他的書齋名表達了甘心一輩子與這些殘缺不全的文物為伴的志向。 周敦商彝秦鏡漢劍唐琴宋元明書畫墨跡長物之樓 清代文人李盛鐸愛收集古墨,他的書齋里珍藏文物歷朝盡有,各種各樣齊全,因此他自署室名曰“周敦商彝秦鏡漢劍唐琴宋元明書畫墨跡長物之樓”,其室名之長,堪稱歷代之最。
百梅書屋 書法家陳叔通得到父親所藏唐伯虎一幅墨梅,引為奇跡。為紀念他父親的嗜梅之癖,以這幅唐畫為基礎,千方百計搜求,共購得歷代名家畫梅一百幅,最后又得到高澹游的《百梅書屋圖》,珍愛非常,故取齋名“百梅書屋”。
平復堂 書法家張伯駒購得西晉文學家、書法家陸機手書的《平復堂》,當他知道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書法真跡,高興萬分,遂自題齋名曰“平復堂”。 梅花詩屋 著名京劇演員梅蘭芳30年代得到“揚州八怪”之一的清代畫家金農(nóng)所繪《掃飯僧》真跡一幀,隨后又得金農(nóng)所書“梅花詩屋”齋額,均視為珍寶,并將此一書一畫懸掛齋壁,朝夕臨摹。
后干脆將自己的書屋命名“梅花詩屋”。 大癡富春山圖一角人家 畫家吳湖帆曾用古銅器商彝與人換得元代畫家黃公望所作名畫《富春山居圖卷》(又稱《剩山圖》)殘卷,十分珍惜,從此自稱其居為“大癡富春山圖一角人家”。
鴛鴦七志齋 書法巨匠于右任喜歡收藏墓志,他先后收藏北魏墓志300余方。在這些墓志中,有七種鴛鴦志,據(jù)此于老將自己的書齋取名為“鴛鴦七志齋”。
萬卷書齋 以“萬卷”命書齋,在古人書齋中并不少見,但不少是虛張聲勢,裝潢門面的。著名外國文學翻譯家戈寶權的“萬卷書齋”卻是名符其實,他積50多年的藏書,計有中外圖書約兩萬卷。
他說:“中國有句老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讀書,知識得不到;不讀書,知識面不會廣。
行萬里路,可以擴大自己的眼界,豐富感性知識?!币蛑?,他稱自己的書齋為“萬卷書齋”。
無倦苦齋 當代著名書畫家錢君淘因為收藏著清代書畫名家趙之謙“無悶”、包世臣“倦翁”、吳昌碩“苦鐵”等3人的數(shù)百方佳印,遂從3人中各取一字,組成“無倦苦齋”命其畫室?!盁o倦苦”蘊含哲理,以此名室,既可表達敬慕前賢之意,又有勉勵自己鉆研學問之志。
與石居 著名愛國人士沈鈞儒出生在一個七代藏石的世家,一生與石交友,他在詩中寫到:“掇恰滿吾居,安然伴石眼?!笨梢娝钤谝粋€石頭的世界,即使朋友來往,亦以石為禮。
現(xiàn)存在中國革命博物館的一塊色澤深黑,一尺有余。
書齋,顧名思義,是讀書的房間,同時也是藏書的地方,還是書寫的地方。
書畫同源,中國古代書寫繪畫全用毛筆,寫出來、畫出來即是書法和繪畫藝術。讀書、藏書、書畫是書齋的基本功能。
后來,文物古玩的收藏和鑒賞常常在這里進行,詩詞歌賦和書法繪畫乃至篆刻的切磋和研討也常常在這里進行。所以,書齋是以個人名義所建立,以主人和密友為主體,進行文化藝術活動的中心。
書齋姓“文”,所以別名稱作“文房”。 值得指出的是,中國古代的書齋和西方的書房除了布置和裝飾上的地域和民族風格不同以外,在本質(zhì)和功能上有很大的區(qū)別,中國傳統(tǒng)的書齋是功能多樣的文化綜合體,而西方的書房則只相當于小小的私人圖書館,具有藏書和讀書的功能。
書齋的起源與發(fā)展 中國文化具有悠久的重文、重史的傳統(tǒng)。歷朝歷代非常重視文化的傳承,這表現(xiàn)在朝廷不僅重視編史修志,而且重視以才取士,其中的“才”主要是指詩書的文才,留下了“文章千古事”、“惟有讀書高”、“腹有詩書氣自豪”格言警句。
還有更重要的,是知識分子可以通過讀書成為賢達,進入品級,或科舉及第,從而進入國家的行政機關,進而實現(xiàn)“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抱負和理想。所以,中華大地讀書的風氣綿綿不絕,這是書齋產(chǎn)生的深厚基礎。
讀書需要一個清靜的環(huán)境,需要配備相關的文化和生活用品,久而久之,書齋便逐步從居室之中分離出來,形成了獨立的功能和格局。 早在春秋時期,與朝廷興建的學?!肮賹W”不同,諸子百家大興私人講學之風,諸子家中的講學之處往往白天是課堂,晚上就成了讀書的地方。
這應該就是書齋的雛形。 漢代司馬遷身受宮刑的奇恥大辱,滿懷孤憤,足不出戶,在家中讀書、整理資料,“究天人之變”,終于寫出了鴻篇巨制的《史記》。
實際上,司馬遷的“工作室”,就是一個獨特的、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書齋”,這可以說是中國書齋正式形成的標志,只不過當時尚無“書齋”的稱謂而已。至此,儒家的學者和詩賦的作家們,均有自己的書齋而從事文化藝術活動。
因此,可以說漢代是書齋興起的時期。 三國戰(zhàn)亂頻仍,兩晉崇尚空談,學問和藝術之風稍遜,可謂書齋的低潮期。
唐代是一個相對自由、開放、多元化的時期。這一時期,尤其是盛唐,文化藝術繁榮而發(fā)達,學術氛圍也比較寬松。
可以說盛唐是書齋成熟的時期,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就是典型的文人書齋。 在這一時期,書齋的標志——書齋印也應運而生了。
書齋印起源于從作為信證的官印和私印之中分離出來的專門的藏書印,相傳是唐太宗李世民自己寫的“貞觀”二字的連珠印,此后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二字連珠?。ㄒ陨蟽煞绞悄晏栍〈貢。?、唐代李泌“端居室”印,南唐后主李煜“建業(yè)文房”印、宋太祖趙匡胤“秘閣圖書”等印,均頗有名,而其中李泌的“端居室”印、南唐李煜的“建業(yè)文房”印,已經(jīng)從單純的藏書印發(fā)展為書齋印了。 宋朝雖然在遼、西夏以及金的夾擊下,在民族關系和軍事防御上呈現(xiàn)屈辱和敗退的狀況,但經(jīng)濟持續(xù)發(fā)展,使宋朝有可能用大量物質(zhì)產(chǎn)品向遼和西夏進貢。
南宋偏安,但江南依舊富庶,繼續(xù)靠進貢獲取和平。這一時期,使得酷愛藝術的皇帝尤其是宋徽宗,能夠大興文化事業(yè)。
兩宋在書法、繪畫、詩詞方面成就繁盛,文人墨客在相對長久的平穩(wěn)階段能夠讀書做學問,把玩藝術,程朱理學也在這一時期創(chuàng)立并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因而這一時期是書齋獲得同步平穩(wěn)發(fā)展的時期。
元代王冕首先使用“花乳石”篆刻的“文人印”,使現(xiàn)代意義的篆刻藝術在原始秦漢璽印的基礎上脫胎而生了。文人自己刻制的書齋印和書齋緊緊地結合在一起,成為書齋必不可少的標志。
書齋發(fā)展到明代,處于我國封建社會經(jīng)濟強盛發(fā)達的時期,文化藝術,特別是市民文化較為發(fā)達,現(xiàn)代意義上的小說誕生并迅速取得重大成就,同時話本、擬話本興盛,書法、繪畫進一步發(fā)展,與之相伴的書齋也大為發(fā)展,其地位和格局最終定型。這一時期文人書齋印更加盛行。
清代由于“文字獄”血雨腥風的恐怖,文人學士轉向研究考據(jù)之學,同時書畫藝術繼續(xù)發(fā)展并發(fā)達,以《紅樓夢》為代表的白話小說達到頂峰,文人和藝術家的書齋繼續(xù)繁榮,并完成從書房到文房的進化,使書齋的格局最終定型。與此同時,書齋印在清代繼續(xù)盛行,并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代。
書齋和書齋印 書齋?。簽闀炕蛭姆繉iT命名并制作的印章,多用齋、堂、館、軒、樓、閣、屋、室、廬、庵等放在后面作為分類通用名稱,而在其前面就是書齋主人表達自己意愿的個性化名稱,一般是主人自己起的,也有師長或好友給起的。但甭管是誰起的,書齋的名字一定是體現(xiàn)主人的理想和愿望。
由書齋的功能所決定,書齋印逐步衍生出一些與之相關的印章,如別號印、收藏印、鑒賞印、校定印等。 別號?。菏菚S主人姓名外的別名所使用的印章,如某某居士、某某山人、某某主人等,是主人性情和追求的體現(xiàn)。
收藏?。菏切彰螨S館下面加收藏、考藏、珍藏、鑒藏、藏書、藏畫、珍玩、秘籍、秘玩、珍秘、圖書等所使用的印章,其中藏書印應用最為廣泛,是主人文化。
中國古代文人的書齋名有老學庵,七錄齋,春在堂,陋室,聊齋,綠林書屋,百梅書屋,三希堂等,介紹如下:1、老學庵,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書齋題名“老學庵”,他說,予取師曠“老而學如秉燭夜行”之語為書齋名。
2、陋室,唐代“詩豪”劉禹錫的書齋名。其書齋布置樸素簡陋,但詩人卻在這里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陋室銘》。
他還把自己的“陋室”與三國時期諸葛亮的“茅廬”以及西漢大儒揚雄的“云亭”相提并論。3、聊齋,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應試落第后,喜歡請人到書齋閑談,然后根據(jù)朋友們講的故事加工整理成小說。
所以,他稱自己的書齋為“聊齋”。4、七錄齋,明代著名文學家張溥的書齋取名“七錄齋”。
他自幼好學且勤于手抄,所讀之書定要親手抄錄,抄了再讀,讀了燒毀,接著再抄,如此反復六七次之多,以達到“胸有成竹”,故此得名。 5、綠林書屋,魯迅在上海的書齋名是“綠林書屋”。
魯迅在黑暗的時代為中國革命事業(yè)奔走呼號,一些反動文人卻誣蔑他是“學匪”。他就把書屋取名“綠林”,以示嘲諷。
6、百梅書屋,國畫大師齊白石35歲時,在故鄉(xiāng)湘潭蓋了一幢房屋,周圍有許多梅花樹,他對之非常喜歡,于是取名為“百梅書屋”。
古今不少文人學者喜歡給自己的書屋(又稱書齋)命名,以表明志向,寄托情懷,或自警自勉。
這些饒有情趣的室名,給人以有益的啟示。 陋室 這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居室兼書房名。
詩人曾專門寫了篇膾炙人口的《陋室銘》,以描繪自己書齋的簡陋,表現(xiàn)自己高潔的志行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老學庵 這是南宋詩人陸游晚年的書屋名稱。
此名表達了詩人活到老,學到老,生命不息,學而不止的精神。 七錄齋 明朝著名文學家張溥,年幼時酷愛讀書,凡是所讀的書必定親手抄寫,誦讀數(shù)遍后燒掉,然后再抄,再讀,再燒,這樣反復六七次,因此他給自己的書房取名“七錄齋”。
聊齋 相傳,清初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常設煙、茶在路邊,過路人只須到此講講故事、傳聞,或聊聊天,便可免費享用。一旦聽到有用的“材料”,蒲松齡就回去整理成文,因此他取書屋名為“聊齋”。
瓶水齋 清代詩人舒位的詩作很有成就,可他非常謙遜,把自己的知識和創(chuàng)作成就比作大海中的一瓶水,所以命名自己的書齋為“瓶水齋”。 北望齋 著名作家張恨水,在抗日戰(zhàn)爭中欣聞平型關大捷,看到了中國反侵略的希望,命屋名為“北望齋”,寄托他對黨的希望和對故鄉(xiāng)的懷念。
夢草齋 上海作家謝冰心在學生時代,讀了許多中國古典名著,對愛打抱不平、落草為王的“綠林好漢”十分敬慕,于是她把自己的書屋起名為“夢草齋”。 四步齋 上海作家趙麗宏1988年喜得新居,書房只有四步之長,卻也自得其樂,因而命名為“四步齋”。
積微居 語言學家楊樹達曾說:“小是大的基礎,大是小的發(fā)展;多是少的結果,少是多的積蓄。學問是一點一滴積累而來的?!?/p>
因此,他給書屋取名為“積微居”。 馬虎居 社會學家鄧偉志的居室取名為“馬虎居”,其一是他的生肖是馬,妻屬虎;其二是他提倡生活上簡單、馬虎一點。
泥土巢 擅長農(nóng)村題材的著名作家浩然,給自己在河北三河縣居住的農(nóng)家小院取名為“泥土巢”,表明了他長期扎根農(nóng)村的決心和對農(nóng)村的熱愛。 靜虛村 這是作家賈平凹的居室名。
他說:“我剛從山里搬到西安時,住城北新村,地方雖小,卻很安靜,我就取名‘靜虛村’。靜是心靜,虛是心寬,包容大”。
此外,自古以來,許多學者名流在鉆研學問、攀登事業(yè)高峰之余,還喜歡集藏以怡情悅目,調(diào)劑精神。興之所至,往往以所藏之物來命名居室、書齋,說來頗有情趣。
抱殘守缺齋 清代著名小說家劉鶚取室名“抱殘守缺齋”,并非給自己臉上抹黑,而是因為他生平“嗜古成癡”,人稱“竭其力之所至,不以營田宅,治生產(chǎn),惟古器物是求”。他集藏“上自殷及隋碑,巨若鼎彝,纖如泉珍,旁羅當壁,廣及罌登”。
這些千年古董,因歷經(jīng)滄桑,難免殘缺不全,但劉視若珍寶,因此,他的書齋名表達了甘心一輩子與這些殘缺不全的文物為伴的志向。 周敦商彝秦鏡漢劍唐琴宋元明書畫墨跡長物之樓 清代文人李盛鐸愛收集古墨,他的書齋里珍藏文物歷朝盡有,各種各樣齊全,因此他自署室名曰“周敦商彝秦鏡漢劍唐琴宋元明書畫墨跡長物之樓”,其室名之長,堪稱歷代之最。
百梅書屋 書法家陳叔通得到父親所藏唐伯虎一幅墨梅,引為奇跡。為紀念他父親的嗜梅之癖,以這幅唐畫為基礎,千方百計搜求,共購得歷代名家畫梅一百幅,最后又得到高澹游的《百梅書屋圖》,珍愛非常,故取齋名“百梅書屋”。
平復堂 書法家張伯駒購得西晉文學家、書法家陸機手書的《平復堂》,當他知道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書法真跡,高興萬分,遂自題齋名曰“平復堂”。 梅花詩屋 著名京劇演員梅蘭芳30年代得到“揚州八怪”之一的清代畫家金農(nóng)所繪《掃飯僧》真跡一幀,隨后又得金農(nóng)所書“梅花詩屋”齋額,均視為珍寶,并將此一書一畫懸掛齋壁,朝夕臨摹。
后干脆將自己的書屋命名“梅花詩屋”。 大癡富春山圖一角人家 畫家吳湖帆曾用古銅器商彝與人換得元代畫家黃公望所作名畫《富春山居圖卷》(又稱《剩山圖》)殘卷,十分珍惜,從此自稱其居為“大癡富春山圖一角人家”。
鴛鴦七志齋 書法巨匠于右任喜歡收藏墓志,他先后收藏北魏墓志300余方。在這些墓志中,有七種鴛鴦志,據(jù)此于老將自己的書齋取名為“鴛鴦七志齋”。
萬卷書齋 以“萬卷”命書齋,在古人書齋中并不少見,但不少是虛張聲勢,裝潢門面的。著名外國文學翻譯家戈寶權的“萬卷書齋”卻是名符其實,他積50多年的藏書,計有中外圖書約兩萬卷。
他說:“中國有句老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讀書,知識得不到;不讀書,知識面不會廣。
行萬里路,可以擴大自己的眼界,豐富感性知識?!币蛑?,他稱自己的書齋為“萬卷書齋”。
無倦苦齋 當代著名書畫家錢君淘因為收藏著清代書畫名家趙之謙“無悶”、包世臣“倦翁”、吳昌碩“苦鐵”等3人的數(shù)百方佳印,遂從3人中各取一字,組成“無倦苦齋”命其畫室?!盁o倦苦”蘊含哲理,以此名室,既可表達敬慕前賢之意,又有勉勵自己鉆研學問之志。
與石居 著名愛國人士沈鈞儒出生在一個七代藏石的世家,一生與石交友,他在詩中寫到:“掇恰滿吾居,安然伴石眼?!笨梢娝钤谝粋€石頭的世界,即使朋友來往,亦以石為禮。
現(xiàn)存在中國革命博物館的一塊色澤深黑,一尺有余。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3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