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出自沈約撰 《宋書·宗愨傳》:“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愿乘長風破萬里浪?!?指船只乘著風勢破浪前進。比喻排除困難,奮勇前進。
南北朝時,有位年青人名叫宗愨,字元干。他自小就跟著父親和叔叔舞刀弄槍,練拳習武,年紀不大,卻練得一身好武藝。
有一天,正是他哥哥結婚的日子,家里賓客盈門,熱鬧非凡。有十幾個盜賊也乘機冒充客人,混了進來。
正當前面客廳里人來人往,喝酒道賀之際,這伙盜賊卻已潛入宗家的庫房搶劫起來。有個家仆去庫房拿東西,發(fā)現(xiàn)了盜賊,大聲驚叫著奔進客廳。 一時間,客廳里的人都被驚呆了,不知如何是好。只見宗愨鎮(zhèn)定自若,拔出佩劍,直奔庫房,盜賊一見來了人,揮舞著刀槍威嚇宗愨,不許他靠前。
宗愨面無懼色,舉劍直刺盜賊,家人也吶喊助威。盜賊見勢不妙,丟下?lián)尩玫呢斘铮s緊脫身逃跑了。
賓客見盜賊被趕走,紛紛稱贊宗愨機敏勇敢、少年有為。問他長大后干什么?他昂起頭,大聲地說:“愿乘長風破萬里浪,干一番偉大的事業(yè)?!?/p>
果然,幾年以后,當林邑王范陽邁侵擾邊境,皇帝派交州刺史檀和之前往討伐時,宗愨自告奮勇地請求參戰(zhàn),被皇帝任命為振武將軍。
一次,檀和之進兵包圍了區(qū)粟城里林邑王的守將范扶龍,命宗愨去阻擊林邑王派來增援的兵力。
宗愨設計,先把部隊埋伏在援兵的必經(jīng)之路,等援兵一進入埋伏圈,伏軍立即出擊,把援兵打得個落花流水。
就這樣,宗愨果然替國家打了不少勝仗,立下許多戰(zhàn)功,被封為洮陽候。實現(xiàn)了他少年時的志向。
后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敬宗自從掌管國史,記事曲從迎合、曲直不正。當初,虞世基與敬宗的父親許善心一起被宇文化及殺害,封德彝當時為內史舍人,完全看到了當時的情況,因此對人說:“虞世基被誅殺,世南伏地而行請求替兄受死,善心被處死,敬宗手舞足蹈用來求生?!比藗円源藶樵挶?,敬宗非常怨恨這件事,到了為德彝立傳的時候,大肆強加他的罪惡。敬宗女兒嫁給左監(jiān)門大將軍錢九隴,其人本來是皇家的奴隸,敬宗貪圖財物與他聯(lián)姻,于是為九隴曲意陳述他的門閥,給他妄加功績,并把他提升到與劉文靜、長孫順德同卷。敬宗為兒子娶尉遲寶琳的孫女為妻,得到很多賄賂的財物,到做寶琳的父親尉遲敬德的傳時,完全為他隱去各種過失罪過。太宗做《威風賦》用來賜給長孫無忌,敬宗做傳時卻改寫是賜給尉遲敬德。白州人龐孝泰,是少數(shù)民族部落首領中的平庸之輩,率兵跟隨出征高麗,高麗知道他懦弱,襲敗了龐孝泰。敬宗又收納了他的珍貴物品,做傳時說他屢次打敗賊眾,斬殺俘獲敵賊數(shù)萬人,漢將中驍勇強健的只有蘇定方與龐孝泰了,曹繼叔、高伯英都在他們之下。虛假美化與隱匿丑惡到了這個程度。起初,高祖、太宗兩朝的實錄,其中由敬宗所撰寫的,很多都是詳細、真實的,敬宗又總是以自己的愛憎曲意進行刪改,評論群言尤其是這樣。然而從貞觀以來,朝廷所撰修的《五代史》及《晉書》、《東殿新書》、《西域圖志》、《文思博要》、《文館詞林》、《累壁》、《瑤山玉彩》、《姓氏錄》、《新禮》,敬宗都總攬其事,前后所得賞賜,多得記也記不清。
許敬宗的奸佞之舉,在其去世后不久就被人揭發(fā)。詔令劉仁軌等改修國史,后來唐朝又數(shù)次修編國史,都未提及許敬宗,佐證了許敬宗肆意刪編的內容已經(jīng)蕩然無存。今天后人所見的《舊唐書》等已鮮有許敬宗篡改的內容了。 但許敬宗的各種丑行卻通過唐代國史、兩《唐書》、《資治通鑒》等一代代流傳下來,警醒后人要“淡泊守節(jié)、克己修身”。 敬宗好色無度。他的長子許昂很有文才,歷任太子舍人的職務,許昂的母親裴氏很早就去世了。裴氏的婢女有姿色,敬宗寵愛她,讓她做繼室,假姓虞氏。許昂平素與她私通,以下淫上一直通奸。敬宗發(fā)怒廢黜了虞氏,加給許昂以不孝的罪名,上奏朝廷請求把許昂流放到嶺外。顯慶年間,上表請求朝廷讓許昂回來,任虔化縣令,不久就去世了。
敬宗奢豪,曾經(jīng)造飛樓七十間,讓妓女在上面騎馬而走,以為戲樂。 咸亨三年許敬宗病逝。這名前宰相之死,對于武后在朝中的勢力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打擊。而糟糕的還不止于此。在為許敬宗商議贈謚的時候,朝臣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太常博士袁思古建議上謚號為“繆”,含義為“名與實爽”,乃是一個惡謚,還得到了戶部尚書戴至德、太常博士王福畤的附和。——戴至德,正是太子李弘的心腹干臣。這樣的謚法當然不能令許敬宗一系的人滿意。于是唐高宗詔令在朝五品以上官員公議,議來議去,給許敬宗上了一個“恭”的謚號,意思是“既過能改”。
鎮(zhèn)國寺塔是唐代僖宗( 874 ~ 888 )年間新建。僖宗李儇有個弟弟,
高郵鎮(zhèn)國寺塔
大概是看破紅塵了吧,走出宮廷,剃發(fā)為僧。他到處周游,遍訪名剎。一日行腳到高郵,見西門內城角有一塊平坦的曠地,原是建太平倉(即義倉,谷賤時加價收進,以免傷農:谷貴則減價出售,以利貧民)的地基,環(huán)境幽靜而美麗。這里西倚平津堰,一堤煙柳,郁郁蔥蔥,運河流水汩汩,珠湖雪浪滔滔,身臨其境,俗念塵思,頓然消失。僖宗的弟弟看中了這塊地方,便請求他的哥哥在這里建一座寺廟,供他修行念佛。僖宗答應了他的請求,并賜給他舉直撣師的稱號。舉直撣師收了一批又一批弟子,專心致志講經(jīng)說佛。曉晨夜半,鎮(zhèn)國寺的鐘聲在古運河的上空飄蕩,清越剮亮,悠悠揚揚。舉直撣師圓寂以后,安葬在院內一角,并立五級佛塔一座以珍藏舍利(火化后的骨燼)和經(jīng)卷,這就是鎮(zhèn)國寺塔。 據(jù)說,后來有人在鎮(zhèn)國寺塔中挖起了舉直禪師的遺骸,竟全骨不解,聯(lián)若鉤鎖,發(fā)出異光?;蛟S是這里是風水寶地吧,或許是舉直禪師修行到家了,人們十分訝異,作為奇談,一直流傳到今天。
康熙錯字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文字源遠流長。因為漢字難寫,書寫上比較隨意,所以自古以來中國就有許多著名的錯字,這些錯字大多出現(xiàn)在文化古跡或是旅游景區(qū)內。而天下第一錯字,也同樣身處皇宮大內。
之所說它是“天下第一”,因為這字一是影響大,二是皇帝寫的,確確實實寫錯了,且找不出合理的解釋理由。此匾懸掛于避暑山莊正宮內午門中門上方,一眼看去就會發(fā)現(xiàn),“避”字右邊的“辛”下部多寫了一橫。此錯字是誰人所寫?乃出自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之手也。
康熙為什么要多寫一橫?導游都會忽悠游客稱,康熙不是不會寫,而是有意多寫一橫,寓意他的江山更穩(wěn)當。但我看并不是這么回事情,因為此“避”字與江山根本聯(lián)系不起來,當是康熙真的寫錯了,當時臣僚也應該當即看出來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寫錯了也是對的
武則天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立“無字碑”是聰明之舉,功過是非讓后人去評論,這是最好的辦法。因為武則天有可以肯定的地方,也有應該否定的地方。武則天當政期間,貞觀以來經(jīng)濟發(fā)展的趨勢,仍在繼續(xù);在處理唐高宗去世前后的復雜局面中,她表現(xiàn)了不平凡的個人才干;就“納諫”和“用人”這兩點,連許多具有封建正統(tǒng)思想的人士,為之贊嘆不已。但是,武則天的消極面也十分突出。她為了鞏固個人的地位,任用“酷吏”,也曾濫殺無辜,崇信佛教,奢侈浪費。特別是統(tǒng)治后期,朝廷政治日趨腐敗,形成一批為武則天所縱容支持的新的特權貴族。武則天被迫交出權力,還政于唐中宗,她知道對自己的一生,人們會有各種各樣的評價,碑文寫好寫壞都是難事,因此決定立“無字碑”,由后人去評價。
參觀過明十三陵的人都知道,在已發(fā)掘的神宗定陵地宮中,萬歷皇帝朱翊鈞棺槨的兩旁各擺放著一副后妃的棺槨:一個是孝端王皇后,一個是孝靖王皇后。
這孝靖王皇后,就是出生在河北省懷安縣左衛(wèi)鎮(zhèn)的王淑蓉。 據(jù)墓志記載,孝靖后王氏,宣府都司左衛(wèi)人。
其父王朝寀,從小練功習武,十八歲考中武舉,在朝中任錦衣衛(wèi)百戶贈明威將軍指揮僉事。娶妻葛氏,封為太恭人。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正月二十七日寅時生下一女,起名淑蓉。隆慶二年,也即淑蓉3歲時,家從左衛(wèi)遷到京城。
王淑蓉從小聰明伶俐,天生麗質,加上京城水土的哺育,越來越出脫的端莊秀麗。萬歷六年(1578年)二月初二,13歲的王淑蓉被選入宮中,初為慈寧宮宮人,侍奉神宗的母親孝定李太后。
在封建社會,女人的命運很難由自己掌握。王淑蓉從進宮的那天起,就象投入籠子里的鳥,失去了人身自由。
盡管她后來成為皇帝貴妃,一代皇后,她的家族、親屬仗著她的名份享盡榮華富貴,極盡體面風光,但她自己的命運是悲慘的。由于鄭貴妃專寵,王淑蓉在宮中倍受冷落,不僅沒享受過皇妃的待遇,而且連一個普通人的生活條件也不如,只是在孤凄禁閉和疾病折磨中度過一生,最終成為封建社會宮廷斗爭的犧牲品。
話又說回來。在王淑蓉伺候李太后的第四年,一天傍晚,李太后親手制作了一道琥珀燕窩小菜,讓淑蓉給皇帝送去。
神宗看到王淑蓉長得體態(tài)苗條,頗有姿容,就把她留住,私下尋歡作樂。此后淑蓉便有了身孕。
按照慣例,宮中凡是有人被皇帝看中,發(fā)生性關系后,必定有所賞賜,文書房的內侍要記錄發(fā)生關系的年月時間和所賜給的東西作為將來驗證的依據(jù)。但神宗為了隱諱此事,既沒贈送東西,也沒對周圍人說。
幾個月后,淑蓉的肚子漸漸大了起來。李太后看到后把她叫到密室追問,淑蓉跪在榻前哭訴了被皇帝“臨幸”的經(jīng)過。
一天,神宗去陪伴李太后就宴,太后談及此事,神宗不吭聲。太后讓人取來內起居注拿給神宗看,神宗才承認了這件事。
李太后說:“我老了,還沒有孫子。如果真的能生個男孩兒,也是宗社之福?。 鄙褡谡f:“她畢竟是個宮女!”太后說:“宮女怕什么,母以子貴,她的身份低,你可以加封她呀!”萬歷十年(1582年)六月十六日,王淑蓉才被封為名份很低的恭妃。
同年八月十一日,淑蓉生下一子,即當時的皇長子,后來的光宗皇帝朱常洛。但是,神宗皇帝并不喜歡王淑蓉母子二人,他最寵愛的是鄭貴妃。
鄭氏姿色嬌媚,生性活潑,野心很大。別的嬪妃見了神宗皇帝都畢恭畢敬,誠恐誠惶,小心謹慎,不敢稍有疏忽。
而鄭氏則落落大方,談笑自然,還常和神宗開玩笑,稱神宗為“老嬤嬤”(即老太太)。神宗不但不惱,還對她情有獨鐘。
萬歷十四年(1586年)正月,鄭氏生下皇三子朱常洵,神宗立即進封她為皇貴妃,地位僅次于皇后。有了皇三子這一資本,鄭貴妃的野心逐漸膨脹起來,倚侍神宗對她的寵幸,得寸進尺,一心想讓皇帝立自己所生的孩子為皇太子,以便有朝一日當上皇太后,在宮中作威作福。
神宗也有意立皇三子為太子。按照大明王朝的法典,皇位繼承是立長不立幼。
這樣圍繞皇太子的冊立問題,在明朝的歷史上發(fā)生了長達十五年的奪嫡風波。王淑蓉生下皇長子后,鄭貴妃就把她看成眼中釘,肉中刺,使盡各種手段排擠和虐待王淑蓉母子。
先是在神宗面前給王淑蓉說壞話,使神宗對她形成不好的印象。王淑蓉生下皇長子,理應進封為貴妃,但神宗就是不進封,好長時間王淑蓉的封號依然如故。
再就是讓王淑蓉母子同居景陽宮,不讓她們與神宗見面,使皇帝逐漸淡化與皇長子的感情。一天天地過去了,一年年地過去了。
萬歷朝的皇太子位子還在那里空著。滿朝文武呼吁盡快確立皇太子,以告天下百姓。
李太后也十分同情善良的王淑蓉,無奈兒大不由娘。幾次質問兒子:“滿朝文武屢屢上表請求立皇長子為太子,你為何老拖著?”神宗回答說:“他是宮女的兒子,不便冊立。”
李太后生氣了,龍頭拐杖往地上一搗說:“別忘了,你也是一個宮女的兒子?!痹瓉?,李太后當宮女時,也是被隆慶皇帝“臨幸”后生下神宗的。
神宗被太后說的閉口無言。李太后開導兒子說:“王恭妃為朱家帝業(yè)留下了根苗,為大明江山社稷立下了功勞。
你為啥不封她為皇貴妃,她的兒子難道就不是你的兒子?”在李太后的力主和群臣的上疏勸諫下,神宗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十五日冊封朱常洛為皇太子,同時封皇三子朱常洵為福王。王淑蓉被移居慈慶宮,封號仍然沒有變動。
直到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皇長孫出生,加尊慈圣劉太后徽號,這才將王淑蓉由恭妃進封為皇貴妃。 皇長子朱常洛被確立為太子后,鄭貴妃欲立其子為太子的野心并沒有改變,而且愈演愈烈,矛頭直接指向皇太子,一心想除掉朱常洛,以便取而代之。
由此引發(fā)了梃擊案、紅丸案和移宮案,史稱“明末三大案”。這都是由鄭貴妃陰謀策劃和指使的。
足見其明末宮廷中的政治斗爭是多么激烈和驚心動魄?。⊥跏缛乇贿M封為皇貴妃后,由于鄭貴妃從中作梗,不但沒有享受到皇貴妃的優(yōu)厚待遇,而且她深居幽宮,無人問津,處境更加凄苦。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九月十三日,。
祖逖(266-321),東晉初期著名的北伐將領。
成語,聞雞起舞。意為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后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典出自《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蚱鹞琛!?
傳說,祖逖年青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煉。
成語,中流擊楫。比喻立志奮發(fā)圖強。
典出自《晉書·祖逖傳》:“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p>
譯文:祖逖手敲船槳(中流擊揖),向眾人發(fā)誓說:“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驅逐敵寇,則如這濤濤江水,一去不返!”
召妓入宮。
趙昀晚年喜好女色,三宮六院已經(jīng)不能滿足他的私欲。善于奉迎的內侍董宋臣看到了,便在一次元宵佳節(jié),董宋臣為趙昀找來臨安名妓唐安安。
而唐安安姿色艷美,能歌善舞。趙昀一見非常喜愛,便把她留在宮里,日夜寵幸。
唐安安仗著趙昀的寵愛,過起了豪奢的生活。唐安安家中的用具上到妝盒酒具,下到水盆火箱,都是用金銀制成的;帳幔茵褥,也都是綾羅錦繡;珍奇寶玩,更是不計其數(shù)。
除了唐安安之外,趙昀還經(jīng)常召一些歌妓舞女進宮。起居郎牟子才上書勸誡趙昀:“此舉壞了陛下三十年自修之操!”趙昀卻讓人轉告牟子才不得告知他人,以免有損皇帝的形象。
姚勉以唐玄宗、楊貴妃、高力士為例勸告趙昀,趙昀竟然恬不知恥地回答:“朕雖不德,未如明皇之甚也?!?。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是第二層意思。
求田問舍就是買地置屋。劉郎,指三國時劉備,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
這也是用了一個典故。三國時許汜去看望陳登,陳登對他很冷淡,獨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
許汜去詢問劉備,劉備說:天下大亂,你忘懷國事,求田問舍,陳登當然瞧不起你。如果我,我將睡在百尺高樓,叫你睡在地下,豈止相差上下床呢?(見《三國志·陳登傳》)“怕應羞見”的“怕應”二字,是辛棄疾為許汜設想,表示懷疑:象你(指許汜)那樣的瑣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見象劉備那樣的英雄人物?這二層的大意是說,既不學為吃鱸魚膾而還鄉(xiāng)的張季鷹,也不學求田問舍的許汜。
作者登臨遠望望故土而生情,誰無思鄉(xiāng)之情,作者自知身為游子,但國勢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何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說,我很懷念家鄉(xiāng)但卻絕不是像張翰、許汜一樣,我回故鄉(xiāng)當是收復河山之時。
周舍是趙簡子的臣子。有一次,他在趙簡子的門口站了三天三夜。趙簡子派人問周舍:“你這樣堅決地要見我,到底是為了何事?”周舍回答說:“我很想做一個行事正直、敢于直諫的人,能夠經(jīng)常拿著筆墨和木牘跟隨在您的左右,看到您犯了過錯就把它記下來。如果每天記錄下來并且時刻提醒您改正,那么,一月下來就有所收獲,一年下來成效就更大了?!?
趙簡子聽了很高興,他立刻答應了周舍的請求。從此以后,趙簡子就和周舍住在一起,出門也把他帶在身邊,以便有了過錯后,周舍能夠及時提醒他改正。
哪知沒過多久,周舍死了。趙簡子悲痛得如同死了兒子。一次,趙簡子和諸位大夫在洪波臺飲酒。趙簡子喝得酩酊大醉,流下了熱淚。大夫們都嚇得離開座位走過去,他們說:“我們不知犯了何罪?”趙簡子說:“你們都沒有犯什么罪過,只是我記起了我的朋友周舍從前說過的話,他說:‘一千只羊的皮加起來,抵不上一只狐貍腋下的皮毛價值高;許多人俯首帖耳、唯唯諾諾,抵不上一個正直之人的直言相諫的益處大。從前商紂王因昏聵無能而滅亡;周武王卻因光明正大而昌盛起來?!詮闹苌崴篮?,我就再也沒有聽到過有人當面指出我的過錯,并提醒我改正,看來我的滅亡日子不太遠了,因此我才傷心而流淚啊?!?/p>
題臨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這是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墻壁上的詩。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中原國土全被金人侵占。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fā)憤圖強,當政者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茍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殘酷迫害岳飛等愛國人士;政治上腐敗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這首詩就是針對這種黑暗現(xiàn)實而作的,它傾吐了郁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詩的頭兩句“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抓住臨安城的特征: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臺和無休止的輕歌曼舞,寫出當年虛假的繁榮太平景象。詩人觸景傷情,不禁長嘆:“西湖歌舞幾時休?”西子湖畔這些消磨人們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時候才能罷休?
后兩句“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詩人進一步抒發(fā)自己的感概。“暖風”一語雙關,既指自然界的春風,又指社會上淫靡之風。正是這股“暖風”把人們的頭腦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坝稳恕辈荒芾斫鉃橐话阌慰?,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國難,茍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統(tǒng)治階級。詩中“熏”“醉”兩字用得精妙無比,把那些縱情聲色、禍國殃民的達官顯貴的精神狀態(tài)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結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當局忘了國恨家仇,把臨時茍安的杭州簡直當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諷刺中蘊含著極大的憤怒和無窮的隱憂。
這首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諷喻詩中的杰作。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