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的神鬼部、妖異部 戰(zhàn)國時代的鬼怪書主要有: 《歸藏》 《黃帝說》(40篇) 《汲家瑣語》 《穆天子傳》 《山海經(jīng)》(郭璞注) 《禹本紀》 《伊尹說》(27篇) …… 兩漢時期的鬼怪書主要有: 《漢武洞冥記》(郭憲著,四卷六十則) 《漢武故事》(班固著,存一卷) 《漢武內(nèi)傳》(班固著,存一卷) 《括地志》 《列仙傳》 《神仙記》 《神異經(jīng)》(東方朔著,一卷) 《十洲記》(東方朔著,一卷) 《蜀王本紀》 《徐偃王志》 《玄黃經(jīng)》 《虞初周說》(943篇) 《異聞記》 六朝時期的鬼怪書日益增多,主要有: 《博物志》(張華著,400卷) 《集靈記》(顏之推著) 《旌異記》(侯白著) 《列異傳》(魏文帝著,3卷) 《靈鬼志》(荀氏著) 《靈異記》 《冥祥記》(王琰著,10卷) 《齊諧記》(東陽無疑著,7卷) 《神仙傳》 《神異記》(王浮著) 《拾遺記》(王嘉著,10卷) 《述異記》(祖沖之著,2卷) 《搜神后記》(陶潛著,10卷) 《搜神記》(干寶著,20卷) 《續(xù)齊諧記》(吳均著,1卷) 《宣驗記》(劉義慶著) 《研神記》 《異林》(陸氏著) 《異苑》(劉敬叔著,存10卷) 《幽明錄》(劉義慶著,30卷) 《冤魂志》 《甄異傳》(戴祚著) 《志怪》(祖臺之著) …… 唐代的鬼怪小說得以發(fā)展,主要有: 《博異志》 《補江總白猿傳》(1卷) 《傳奇》(裴铏著) 《獨異志》 《古鏡記》(王度著) 《河東記》 《集異記》 《秦夢記》(沈亞之著) 《湘中怨》(沈亞之著) 《續(xù)玄怪錄》(李復言著,10卷) 《宣室志》 《玄怪錄》(牛僧孺著,10卷) 《異夢錄》(沈亞之著) 《游仙窟》(張文成著,1卷) 《酉陽雜俎》(段成式著,20卷) 《酉陽雜俎續(xù)集》(段成式著,10卷) 《枕中記》(沈既濟著,1篇) 《周泰行記》(韋瓘著) …… 宋代的鬼怪故事主要有: 《太平廣記》(344種,含鬼40卷) 《稽神錄》(徐鉉著,6卷150事) 《江淮異人錄》(吳淑著,3卷) 《乘異記》(張君房著) 《括異志》(張師正著) 《洛中紀異》(秦再思著) 《幕府燕閑錄》(畢仲詢著) 《睽車志》(郭彖著,5卷) 《夷堅志》(洪邁著,420卷) 《唐太宗入冥記》 金元時期的鬼怪作品有: 《潮海新聞夷堅續(xù)志》 《誠齋雜記》 《續(xù)夷堅志》 《子不語》 …… 明代神魔小說等作品盛行,主要有: 《汴京勼異記》 《封神傳》(許仲琳著,100回) 《后西游記》(6卷40回) 《剪燈新語》 《剪燈余話》 《三寶太監(jiān)西洋記》(羅懋登著,100回) 《涉異志》 《四游記》(吳元泰《上洞八仙東游記傳》、余象斗《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傳》、楊志和《西游記傳》) 《松窗夢話》 《西游補》(董說著,16回) 《西游記》(吳承恩著,100回) 《續(xù)西游記》 《庚巳編》 《語林》 …… 清代鬼怪小說則主要有: 《池上草堂筆記》(梁恭辰著,24卷) 《遁窟讕言》(王韜著,12卷) 《耳食錄》(樂均著,12卷,《二錄》8卷) 《耳郵》(俞樾著,4卷) 《后聊齋志》(王韜著) 《蕉軒摭錄》 《客窗偶筆》(金捧閶著,4卷) 《聊齋志異》(蒲松齡著,8卷431篇) 《里乘》(許奉恩著,10卷) 《六合內(nèi)外瑣言》(黍食余裔孫,20卷) 《覓燈因話》 《平妖記》 《三異筆談》(許元仲著,4卷) 《淞濱瑣話》(王韜著,12卷) 《淞隱漫錄》(王韜著,12卷) 《挑燈新錄》 《聞見異辭》(許秋垞著,2卷) 《昔柳摭談》(馮起鳳著,8卷) 《洗愁集》(鄒徶?卷) 《諧鐸》(沈起鳳著,10卷) 《新齊諧》(袁枚著,24卷,續(xù)10卷) 《夜譚隨錄》(和邦額著,12卷) 《夜雨秋燈錄》(宣鼎著,16卷) 《翼駒稗編》(湯用中著,8卷) 《蟫史》(屠紳著) 《印雪軒隨筆》(俞鴻漸著,4卷) 《螢窗異草》(浩歌子著,3編12卷) 《影談》(管世灝著,4卷) 《右合仙館筆記》(俞樾著,16卷) 《閱微草堂筆記五種》(紀昀著,《灤陽消夏錄》6卷、《如是我聞》4卷、《槐西雜志》4卷、《姑妄聽之》4卷、《灤陽續(xù)錄》6卷) 筆記體志怪小說 〈夜雨秋燈錄〉〈子不語〉〈耳食錄〉〈螢窗異草〉〈小豆棚〉〈里乘〉〈醉茶志怪〉〈凇濱瑣話〉〈右臺仙館筆記〉〈女聊齋志異〉〈益智錄〉。
“姚二保將就著用餐,用完餐,這時,隔壁的林老爹過來說,他殺的一只鴨子,放在桌子上,不翼而飛,他過來問,是不是看見有狗咬著鴨子跑過來了,姚二保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又驚又怕,只好尷尬地離開這里。
姚二?;氐娇h城,他就連夜回到縣政府向縣長匯報。陳縣長硬是不信,他親自帶了幾個衛(wèi)兵,趕到雙橋村。當陳縣長剛踏入晁信初家的門檻時,一封信已放在晁信初家的桌子上,陳縣長看見這信封上的字很熟悉,拿來一看,原來是自已昨天剛寫給妻子的信,現(xiàn)在怎么在此出現(xiàn)呢?他記得很清楚,他寫好信后,是放入公文包的,自己剛剛到,怎么信就放在晁家桌子上了呢?他急忙打開公文包一看,包里信沒見了。他嚇得也不敢再查下去了,只好馬上打道回縣府。
“陳縣長感到實在是不可思議了,他馬上召集鄉(xiāng)聯(lián)防主任開會,分析敵情,認為這樣弄得人心惶惶,這也許是壞人搞亂蠱惑人心,遂組織全鄉(xiāng)的聯(lián)防隊在鄉(xiāng)公所集結(jié)待命。第二天,陳縣長兜里插上一支手槍,將子彈推上膛,帶領(lǐng)縣保安團隊伍將雙橋村團團圍住,同時,他命令縣保安團隊,若聽到他的槍聲就要全體出擊,一定要捉拿這鬼示眾,這時保安團縮小了包圍圈,就向天開了一槍,團丁們蜂擁進入村里搜索,他自己領(lǐng)著幾個團丁,率先進入晁家,這時晁信初詳細向陳縣長匯報了事情發(fā)生的經(jīng)過,他說,這鬼像是一團縹渺的黑影,來無影,去無蹤,但是人們卻能感覺到他的存在,有時半夜三更聽到他的喘息聲,輕輕的腳步聲,哂笑聲,咳嗽聲,但是又不知道他在哪里,讓人感到毛骨悚然。陳縣長認為也許晁信初是神經(jīng)過敏,所以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他仗著人多勢眾,大手一揮:”給我搜!‘“于是所有的團丁都出動了,屋里屋外都搜個遍??墒鞘裁纯梢傻囊矝]有發(fā)現(xiàn),搜了一整天,弄得精疲力竭,夜色降臨,陳縣長只好在晃家的客廳住宿,當晚,他突然從夢中醒來,發(fā)現(xiàn)一個女鬼,長發(fā)披肩,站在他窗下,他抬手一槍,那黑影倒地,他掌燈一看,原來死者是自己的馬弁,他又驚又怕,只好草草收兵,打道回府。
“過了幾天晚上,‘小桃紅’又出來向晁信初索命,晁信初害怕極了,急跑之中,不慎墜下樓梯而死亡。這樣更增加了這古宅神秘而恐怖的氣氛。
二見鬼篇我聽了民兵隊長王作民介紹有關(guān)“四德堂”鬧鬼的情況之后,就向局長雷陽匯報,局長大手一揮說:“我們共產(chǎn)黨人不信這一套,王作民所說的,也許只是老百姓仇恨晃信初的壓迫剝削,對于他的死,幸災(zāi)樂禍編出來的,社會上又以訛傳訛,老百姓就相信,街頭巷尾的傳說,總是添油加醋的吧!我們共產(chǎn)黨是無神論者,怎能當真,你們小組明天就搬到那里住吧!看這女鬼能奈你們什么何?”
過了幾天,我和馬小保,還有剛參加工作由民兵隊轉(zhuǎn)到公安局作警察的王作民,陳志奎共四人,也是一個刑偵小組,就搬到“四德堂”的門房居住。
自從人類的意識形態(tài)中出現(xiàn)了鬼的概念后,極大地影響了社會群眾心理、倫理、道德、價值觀、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政治斗爭、經(jīng)濟建設(shè)以及藝術(shù)創(chuàng)作等諸多方面的發(fā)展歷程。
在中國,還有一種特殊現(xiàn)象不得不注意到,通常中國人在鬼與神的選擇中寧可信鬼而不信神,經(jīng)常是在遇到災(zāi)難、冤屈、誣陷等事情時求鬼(主要是祖宗鬼)來幫助解決。 造成這種事實是中國特殊的文化積淀的結(jié)果。
首先,中國政治統(tǒng)治上的神太多了。中國奴隸制和封建制的時間都特別長,這樣各帝王君侯按君權(quán)神授理論來講都是神。
帝王如此之多,神也就如此之多,多神亦無神。諸神在紛爭中相互抵消化為烏有。
其次,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的特殊情況,諸多的民族產(chǎn)生了諸多圖騰神,這是每一個民族形成過程中的必然結(jié)果。
多元化了就沒有一元性,隨意性了就沒有專一性,多神了就等于無神。 第三,中國兩千多年來是一個多教合流的國家。
各宗教都有自己的神,儒教信奉孔子,佛教信奉釋迦牟尼,道教信奉老子,基督教信奉上帝等等。多教并立,多神并排,沒有哪個神能在九州占霸主地位。
中國諸神互爭權(quán)勢,互相攻訐,反而各損其威,于是鬼的地位便相應(yīng)提高了。 尤其是在眾多鬼神中,有一種鬼是特殊的,這就是祖宗鬼。
一般來說,人們對祖宗鬼的懷念和崇敬遠勝過其他的鬼神。 這種狀況,除了有牢固的血緣情結(jié)因素外,還有其復雜的政治和社會人文條件。
對祖先鬼的崇拜首先是服從了封建統(tǒng)治者超穩(wěn)定統(tǒng)治的政治需要,其次是為了維系生命的繼承財產(chǎn)和繼承權(quán)利的需要,再此是滿足和適應(yīng)這些需要的復雜的心理需要。 這種“神追祖上”表現(xiàn)在對祭祀祖先的重視上。
孔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边@話點破了祭鬼的要害所在。
祭祀祖先實際上是要表明自己的存在和這種存在的權(quán)威。 說到底,組總歸是在“正名”和宗法制度的旗幟下,在禮教缺禮、法律不法、民主無民、神靈失神的復雜社會背景下顯示出其十分獨特的地位來。
盡管是人創(chuàng)造了鬼,但鬼并沒有服從于人,而是多與人為敵,加害于人的。數(shù)千年來,人鬼之爭沒有停息過。
而人們對鬼的態(tài)度是有不同的層次的。大致上我們可以分為:祭鬼、驅(qū)鬼、斗鬼和用鬼四個層次。
祭鬼是鬼在主宰著人們;驅(qū)鬼則是人們的一種自衛(wèi)本能;斗鬼則體現(xiàn)了人的力量和主動性;用桂則完全是在駕馭鬼為人們服務(wù)了。 而人們一切對鬼事的了解除了口頭相傳外就主要借助于鬼書了。
鬼怪故事也被稱為“齊諧”故事或者“夷堅”故事?!褒R諧”和“夷堅”分別語出《莊子·逍遙游》和《列子·湯問》。
可以說中國很早就有了寫鬼怪之人。 綜而觀之,鬼書汗牛充棟、不可勝數(shù)。
這除了有一定的經(jīng)濟制度、社會文化及上層建筑諸因素的相互影響之外,相當重要的原因恐怕是鬼怪有其獨特的誘惑力和鑒賞價值。 其一,鬼怪滿足了人的求新好奇的心理。
人的心理本能是好奇心強,這是人類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而鬼書則恰好能起到滿足人的好奇心的作用。
鬼書一般采用紀異、志怪、夢幻、想象等浪漫主義的表現(xiàn)手法,故事比較生動、曲折,富有感染力。以鬼為題材的文藝作品符合了文藝創(chuàng)作求新求異的發(fā)展規(guī)律,也就相互得以促進。
其二,鬼怪便于寄托歸屬作者的情思。在封建統(tǒng)治者的專制統(tǒng)治下,大興文字獄。
人們很難表達自己的理想、愿望,于是人們采用非人間的形式隱晦曲折地表達出來。這實際上也是作者對當時社會的一種抗爭手段。
因此上在繁多的鬼書中,我們可以看到譴責貪官污吏的、譏諷人情冷暖的、嘲笑世風淡薄的等等。 其三,鬼怪作品是人和社會的一面鏡子。
作者把人和社會的本質(zhì)對象化在鬼怪之中,使人們在這些作品中能夠觀照自身,也觀照到人間社會。甕山逸士在給《斬鬼傳》作的序中,就直白地寫道:“若夫人而鬼矣,未鬼而為鬼,則不盡心人道,日趨鬼途,已非人類,焉得與安分化人之真鬼比?是必斬絕此等?!?/p>
可見,歸屬因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和認識價值而得到作者的青睞,一些有見識的作者也充分運用這些價值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 對于中華的鬼文化來講,其內(nèi)容包羅萬象,鬼的起源、社會屬性、鬼書的大行其道只不過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此外還涉及到大量其他的內(nèi)容,諸如:鬼的分門別類、鬼的奇形怪貌、鬼的品行才情、鬼的居處所在、鬼的體制官階等等;在此我們就不做更多的闡述了,畢竟我們應(yīng)該反對迷信、崇尚科學,介紹前述的這些內(nèi)容也是為了使讀者能夠更加清楚地認識到鬼怪的本質(zhì),并合理地有所取舍地閱讀鬼書。
這篇對中華鬼文化的簡單闡述完全是從學術(shù)角度對一些相關(guān)問題進行探究,其中特別是有關(guān)鬼書的部分更是中華文化,具體地說是中國小說發(fā)展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它直接地推動了中國小說的發(fā)展,值得我們的關(guān)注。
日本百鬼夜行 日本的平安時代,是一個幽暗未明,人類和妖怪共處的時代,妖怪住的地方,和人類所住的地方,其實空間上是重疊的,只是人類在白天活動,妖怪們則是在晚間出現(xiàn)。
這樣的感覺,可以在宮崎駿電影《神隱少女》中看到,白天杳無人跡的主題樂園,雖已成為荒墟,但一到了夜晚,華燈初上,妖怪們紛紛出現(xiàn),飲食街,溫泉鄉(xiāng),妖怪們出沒的夜晚,過著如同人類一般的夜生活,好不熱鬧。那個時代里,在京都,到了夜晚來臨,整條路空無一人,這時候會出現(xiàn)許多奇形怪狀的妖怪,像是廟會的行列一般,帶著猙獰的面孔,走在大路上,人稱“百鬼夜行”,有的像是破掉的茶壺、鍋碗瓢盆成群結(jié)隊地在夜晚的街道游行,據(jù)說親眼目睹的人會遭受詛咒無緣無故地喪命。
日本鬼的種類很多。在正法念經(jīng)所記載有三十六種之多,今介紹如下文: 1.食氣鬼:凡是身體虛弱,或病重的人,應(yīng)有人守護,否則為此類乘機 而入,吸取其 氣,人就會死亡。
2.食法鬼:常於世人勸善之處,聞?wù)f善法,就會覺得不餓。 3.食水鬼:常在陰溝或水邊,以水以食。
因此,幼小孩童,不宜在陰溝或水邊游戲。 4.食血鬼:常在屠宰場,或殺雞殺鴨殺蛇等一切殺生之屠家,或牲畜肉類市場的黑暗 處,以血為食,尤喜食人血。
對於婦女的月經(jīng)更感興趣,故希 婦女特別注意,妥善處 理,不可亂棄,免結(jié)鬼緣。 5.食吐鬼:喜歡與飲酒的人親近,崇其酩酊大醉,伺其嘔吐而飽食惡氣。
6.食糞鬼:經(jīng)常潛於堆糞黑暗之處,食其糞氣。 7.食唾鬼:喜歡親近有吐痰習慣的人,每聞咳嗽聲及痰喘囗唾之聲,非常高興,伺其 唾痰而食之。
8.食發(fā)鬼:喜食嬰兒胎發(fā)與此嬰兒結(jié)鬼緣。因此,每於男女嬰兒第一次之胎發(fā),不可 乘方便隨意亂丟,應(yīng)當妥為處理。
成人之頭發(fā),尤其是未婚女子的的秀發(fā),此鬼最喜。 理頭發(fā),當於室內(nèi),并以火焚化,免為鬼食,結(jié)上不善鬼緣。
9.無食鬼:經(jīng)常尋找不著自己所吸食之物,常會感到饑苦難受。 10.希惡鬼:專門希望世人為惡,此種鬼的精神就會感到滿足。
11.食肉鬼:專門吃動物死臭的尸體傳染毒菌。因此,對於動物死尸,不可亂拋於垃 圾桶或水溝、臟亂之處,以免鬼食。
12.食小兒鬼:此鬼吸其小兒之氣血,因此,小兒入晚即回家,出外必須與大人同行。 13.伺嬰兒便鬼:此鬼對嬰兒之便,甚覺香美,時常窺伺,希得食嬰便,與此嬰終身 結(jié)緣。
所以,為人父母者,必須將嬰便收拾於廁所內(nèi)。 14.伺便鬼:專門吸人類之大便熱氣。
因此,人類不宜在有露天便池及破露的廁所上 大便,以免結(jié)此鬼緣。 15.食人精氣鬼:專門伺候有病苦的人,生命垂危時,吸取人之精氣。
16.火爐燒食鬼:伺於火爐食物,吸其食物氣味。 17.熾燃鬼:生前為人時,瞠心太重,死后入熾燃鬼類,經(jīng)常感到烈火中燒之苦。
18.食香鬼:專門喜歡親近身上有涂抹各種香氣的女人,吸其香氣,喜崇婦女作邪惡。 19.地下鬼:專門居住於地下洞穴或黑暗之處,尤其陰濕地方。
久之漸生疫氣,不利 於人類生活。 20.疾行鬼:於夜間以身靠墻而橫行,足不著地,頃刻千里。
21.護身餓鬼:其身體貌俱黑如鍋底。喜親近衰敗人家,常崇懶惰婦女,不為灶事, 以便棲身於冷灶之內(nèi)。
22.針囗餓鬼:肚大喉細,囗如針孔,遇飲食不能下咽,饑火中燒,痛苦不堪。 23.神通鬼:此為鬼中之精靈,專門假借人之靈氣,說神話,做鬼事,誘惑世人入迷 崇邪,漸離人道,而行鬼道。
24.欲色鬼:此鬼常與好色之徒親近,崇人邪淫,而鬼得食淫污之物,遇人懷孕,鬼 緣投胎,生為人,男喜貪淫,女則為妓,以淫亂人道。 25.住海渚鬼:此鬼常住海水中之小沙洲,伺機取其替代。
26.使執(zhí)杖鬼:地獄中之一切鬼吏,專執(zhí)目杖,對犯鬼執(zhí)行刑罰。 27.住不凈巷陌鬼:凡是小巷陌弄,臟亂不凈、污濁不堪,臭穢不能令人居住之處, 是此類鬼所居之處。
28.住冢間食熱炭土鬼:多住墓地,尤喜居古墓。吸食地上土炭熱氣。
29.樹中住鬼:此鬼多居住木中或樹下,有時顯其靈異,使世人愚迷,而呼之曰樹神。 30.住四交道鬼:此鬼喜住各處交通旁之陰暗或危險之處,專戲弄心中有惡之人,走失迷路及車禍。
31.曠野鬼:此鬼居於無人曠野之地,平原及山坡,森林山谷均有之。 32.食風鬼:常於夜間出來,吸納腥風而為食。
33.食火炭鬼:?;鹛恐畾舛?。 34.食毒鬼:凡地上之各種毒氣,均喜吸其而食。
今日世人多用瓦斯,應(yīng)妥為處理。 35.羅剎鬼:此為惡鬼的總名,黑身朱發(fā)綠眼,極其兇惡。
女性惡鬼的總稱為羅叉私 ?,F(xiàn)為最美麗的婦女,為人不識其為惡鬼。 36.殺身餓鬼:此鬼多系自殺而生,專門尋找機會,助人愚迷而行各種自殺。
鬼道眾生,非常多,不止於上述三十六種。因其鬼界,所受之果報不同。
寫不開了……請看“參考資料”。
你問題真多。
讀為:chī mèi wǎng liǎng 【解釋】:原為古代傳說中的鬼怪。
指各種各樣的壞人。 【出處】:《左傳·宣公三年》:“魑魅魍魎,莫能逢之。”
【示例】:如今把事實指出,愈使~無所遁形于光天化日之下了! ——鄒韜奮《患難余生記·進步文化的遭難》 【近義詞】牛鬼蛇神、為鬼為蜮 【反義詞】志士仁人 【語法】聯(lián)合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貶義,用于書面語 【何謂“魑魅魍魎” 】 魑魅魍魎等于妖魔鬼怪,這個解釋我想應(yīng)該行得通,但真要深究起來,卻好像又不是這么簡單。就像《邪櫻》中提到的種種妖魔鬼怪,從無定鄉(xiāng)八老到三山十八友和南宮飛燕,個個背后都有些故事。
那就先說說“魑魅魍魎”魑,同螭,也同彲。魅,同鬽。
而“魍魎”,則有多種說法,比如“蝄蜽”、“罔兩”、“方良”和“蛧蜽”,還有一種說法是把“罔兩”中的“兩”換成三框中加一個“良”字,紫光拼音和微軟2003中都沒有那個字,而那個字卻赫然不能算是繁體異體,頂多是咱們平時不用它罷了。 “魑魅”和“魍魎”是分開解的。
而且,雖然“魍魎”是在一起,“魑”和“魅”卻各有各的意思。 魑魅:古代傳說中山澤的鬼怪。
《左傳文公十八年》有“投諸四裔,以御魑魅”的記載,杜預注曰:魑魅,山林異氣所生,為人害者。(《辭?!稰211)換句話說,魑魅就是鬼怪——《邪櫻》中的妖精應(yīng)該也算是“魑魅”了。
但是,有朋友可能馬上會想到無定鄉(xiāng)八老中的“刀四”,這個家伙雖然還沒怎么露面,卻大約不會是山里河里的,所以,刀四不是“魑魅”。 那刀四是什么?或許應(yīng)該說,刀四是“魅”,不是“魑魅”。
因為《說文》中明明白白地寫著,“鬽,老物精也”。《周禮》又說,“以夏日至,致地示鬽”,鄭玄注:“百物之神曰鬽?!?/p>
也就是說,“鬽”,是百物之精靈。而“魑”這種東西,則比“魅”要復雜一點。
《辭?!分薪忉專?,是一種無角的龍——這讓我一下子就想起了騰蛟真人,但騰蛟真人是有翅膀的,恐怕不能算——可《說文》中又說,“魑,若龍而黃”。既然“若龍”,那就不是龍了。
于是,又有人注解,魑是一種獸形的山神,鄭玄則干脆說了這么一句:“魑,猛獸也。”但魑是一種像龍的東西總不會有錯,在對“彲”的解釋中,有《史記》可以為證,《史記齊太公世家》中有一句“……非龍非彲”。
我私下里估計,這“非龍非彲”的,肯定就是騰蛟真人了。說完了“魑魅”,那就該說說“魍魎”了。
“魍魎”除了寫法多一點之外,含義也不算少。它既可以指“影子外層的淡影”,也可以指“渺茫無所依的樣子”,前者在《莊子》里還有個寓言,甚至斑固在他的《幽通賦》中也有提及。
(參照《王力古漢語字典》P1739)至于后者,《淮南子覽冥訓》中有個我很喜歡的句子:“浮游,不知所求;魍魎,不知所往”。 當然,我更重視的應(yīng)該是和神仙鬼怪牽扯著的東西。
魍魎,嚴格地說,是“山精”,是“木石之怪”?!秶Z魯語下》說,“木石之怪曰夔(音魁)、罔兩?!?/p>
“夔”這種東西到底是怎么回事再說,至少“罔兩”已經(jīng)有了下落——罔兩——魍魎者,繡山萬藤相思子,花七是也。 說到這里,忽然想起來那一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好吧,接著該說“魑魅魍魎”了。
到底是從什么地方有的“魑魅魍魎”這個說法?我琢磨了好久,不得要領(lǐng)。直到有一天去亂翻那本為《邪櫻》預備下的“妖精大全”:《古本山海經(jīng)圖說》的時候我才恍然大悟,前言中馬昌儀引了《左傳》——這大約是我能找到的有關(guān)“魑魅魍魎”的最早出處了。
《左傳宣公三年》: 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魎,莫能逢之。
用能協(xié)于上下,以承天休。 人死為鬼,鬼死化為魑魅魍魎,永世不得超生,但也算是永生了吧. 【魁魅魍魎的傳說】 約四千多年以前,炎黃二帝爭天下,炎帝之子蚩尤被俘后,做了黃帝的一名隨從,后來找機會逃了出來,回到炎帝的身邊去,力勸炎帝重起戰(zhàn)事,洗雪阪泉之恥。
但是,炎帝已經(jīng)年邁力弱,又不忍因自己發(fā)動戰(zhàn)爭而讓百姓遭殃,沒有聽從蚩尤的建議。蚩尤只好去發(fā)動他的兄弟們,又召集了南方的苗民,以及山林水澤間的魑魅魍魎等鬼怪,率領(lǐng)大軍,打著炎帝的旗號,向黃帝發(fā)起了挑戰(zhàn)。
黃帝聽到蚩尤發(fā)動大軍也不禁大吃一驚,他想施以仁義感化蚩尤,但蚩尤并未被感化,雙方在逐鹿展開了大戰(zhàn)。蚩尤使用魔法,擺出了毒霧陣,把黃帝的軍隊圍困起來。
但是,黃帝駕著謀臣風后發(fā)明的指南車,指揮軍隊沖出了毒霧陣。蚩尤又派魑魅魍魎去作戰(zhàn),黃帝則叫兵士們用牛角軍號吹出了龍的聲音,嚇跑了這些鬼怪們。
由此可見魑魅魍魎不管在古時還是現(xiàn)在都是指一些雜牌小妖,據(jù)說魑魅魍魎專吃美女,外表大多以高大、紅身、尖耳、頭長角為主要特征,民間傳說在荒野無人的深山,山下四野又多古老的森林。走長途的人,尤其是走夜路的,常常遇上山魈鬼怪、魑魅魍魎,都是木、石、禽、獸變的。
魑魅魍魎,原意為”各種各樣的妖魔鬼怪”,這里是鬼的聚居地.鬼界入口位于鑊鐸島,有魑,魅,魍,魎四小鬼鎮(zhèn)守.魑,喻氏,魅。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1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