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詩序》云:“《無衣》,美晉武公也。武公始并晉國,其大夫為之請命乎天子之使,而作是詩也?!敝祆洹对娂瘋鳌吩疲骸扒只甘逯畬O武公伐晉,滅之,盡以其寶器賂周厘王。王以武公為晉君,列于諸侯。此詩蓋述其請命之意”,“厘王果貪其寶玩,而不思天理民彝之不可廢,是以誅討不加,而爵命行焉?!?/p>
這一說法今人多表示懷疑,如程俊英《詩經(jīng)譯注》就認為“恐皆附會”。 從詩意來看,此篇似為覽衣感舊或傷逝之作。詩人可能是一個民間歌手,他本來有一位心靈手巧的妻子,家庭生活十分美滿溫馨。不幸妻子早亡,一日他拿起衣裳欲穿,不禁睹物思人,悲從中來。
《無衣》,《詩經(jīng)·唐風》的一篇。為先秦時代晉地漢族民歌。全詩二章,每章三句。關于它所用典故,《毛詩序》云:“《無衣》,美晉武公也。武公始并晉國,其大夫為之請命乎天子之使,而作是詩也?!?/p>
翻譯成白話:《無衣》所用典故,是一個贊美晉武的故事。當年晉武公吞并了晉國后,他向當時的天子周厘王請求給予他加封,為了表示誠意,所以有這首詩,詩中的把天子的賜封比作“子之衣”,是其它任何事物都取代不了的,進而表明晉武公對周氏天子的尊敬。
全詩原文:國風?唐?無衣
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豈曰無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白話翻譯:
難道說我沒衣服穿?我的衣服有七件。但都不如你親手做的,既舒適又美觀。
難道說我沒衣服穿?我的衣服有六件。但都不如你親手做的,既舒適又溫暖。
李商隱 無題尾聯(lián)用的兩個典故分別是蓬萊山和青鳥。
蓬山:蓬萊山,傳說中海上仙山,出自《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北經(jīng)》,此處比喻被懷念者住的地方.
青鳥:神話中為西王母傳遞音訊的信使.同出《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三危之山 ,三青鳥居之.”,此處意指作者相思之情的寄望.
無題 (其一)
作者:【李商隱】 年代:【唐】 體裁:【七律】 類別:【閨情】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孫叔敷孫叔、孫敖,俱為孫叔敖的簡稱。孫叔敖是 古代著名的循吏。據(jù)史記?循吏 傳他是春秋時期楚國人,系窮賈之子,曾主持開鑿芍陂,灌溉良 田萬頃,楚莊王任為令尹,“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才自得之也;三去相而 不侮,知非己之罪也。”
又據(jù)《左傳?宣公十二年》記楚晉交戰(zhàn),楚王 聽說晉軍已經(jīng)過河,便欲還軍嬖人伍參欲戰(zhàn),令尹孫叔敖弗欲,曰: 昔歲入陳,今茲入鄭,不無事矣。戰(zhàn)而不捷,參之肉其足食乎參曰: 若事之捷,孫叔為無謀矣;不捷,參 之肉將在晉軍,可得食乎? ”
又《莊 子?.徐無鬼》記孔子入楚,楚王 設宴款待,孫叔敖執(zhí)酒侍立。孔子稱 贊他“甘寢秉羽而郢人投兵”,具有宰輔之器,唐?成玄英魂曰 “叔嘆 籯藉實知,廣枕而通邋會理忘窗,執(zhí)羽扇而自得。遂使敵國不侵,折沖 千里之外,楚人無事,修文德,息其 武略。”孫叔敖的事跡后世詩文多用以為典。
唐張說《南中送北使二 首》之二:“廉頗誠未老,孫叔且無謀?!碧?李德?!逗橙杖钍萄?奉進詩一首》:“寢謀慚汲黯,秉羽貴孫敖?!?/p>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句“賢文”出自漢初名將李廣,李廣是著名的騎射能手。唐朝詩人盧綸的“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就是描寫李廣將軍的神力把箭射入石頭中的故事。李廣從漢文帝時入伍起,經(jīng)過景帝,至武帝時代,幾乎參加了每一次抵抗匈奴的戰(zhàn)斗。那時,北方的匈奴,經(jīng)常南侵,在邊境地區(qū)騷擾。匈奴兵都精于騎射,來去不定,出沒無常,很難對付。李廣屢次領兵,深入敵陣,一生身經(jīng)70多次戰(zhàn)斗,匈奴兵都很怕他,單于也很敬畏李廣的威名??墒菨h朝始終沒有重用他,并且多次打擊他,在他60多歲最后一次和匈奴作戰(zhàn)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zhàn),憤愧自殺。當時全軍將士,個個痛哭失聲,老百姓聽到這個消息,也都不禁流淚。
唐代學者顏師古是這樣解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桃李等樹,不會說話,從不自我宣傳,但是到桃李樹下來的人卻經(jīng)常不斷,樹下的野地也會自然地踏出一條路來,這是因為桃李是實實在在地開出了美麗的花,結出了香甜的果,在為人們默默地服務,所以用不著吹噓,人們自會歡迎它們。做事力求實際,不尚虛聲,就叫“桃李不言”。
1、知音 相傳伯牙善彈琴,鐘子期善聽琴。
伯牙彈到志在高山的曲調(diào)時,鐘子期就說“峨峨兮若泰山”;彈到志在流水的曲調(diào)時,鐘子期又說“洋洋兮若江河”。鐘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彈琴,后遂以“知音”比喻對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知己朋友:你真是我的知音。
2、汗青 原意是青竹出汗的工序,漸漸成了竹簡的代名詞。從出土的古代竹簡來看,長的竹簡常用于書寫儒家經(jīng)典;短的竹簡常用其記載諸子事跡及史傳。
因此“汗青”代稱竹簡再演變,人們便地一步又將其代稱竹簡所記載的“史冊”了。3、桃李 據(jù)漢朝《韓詩外傳》記載,春秋時,魏國有個叫子質(zhì)的大臣向簡子埋怨自己過去培養(yǎng)的人在危難時不肯幫助他。
簡子笑著說:春天種了桃樹和李樹,到夏天可在樹下納涼休息,秋天還可吃到可口的果實??墒?,如果你春天種的是蒺藜,到夏天就不能利用它的葉子,而秋天它長出來的刺倒要扎傷人。
所以君子培養(yǎng)人才,就象種樹一樣,應先選好對象,然后再培植?。『喿佑帽扔髋u子質(zhì)培養(yǎng)人才不當。故后人就把培養(yǎng)人才叫做“樹人”;把提拔培養(yǎng)的優(yōu)秀人才叫做“桃李”。
因老師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很多,就被譽為:“桃李滿天下”了。4、古稀 是中國人自古指七十高齡的說法。
它源于唐代大詩人杜甫《曲江二首》詩,杜甫吟詠道:“人生七十古來稀。”一千二百多年前的杜甫慨嘆人生苦短,能活到七十歲,自古以來十分稀少。
5、孩提2~3歲的兒童。幼兒時期。
指幼兒始知發(fā)笑尚在襁褓中。顏師古注:“嬰兒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
孩者,小兒笑也。孩提即二三歲之間,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
6、桃園 《三國演義》第一回《桃園結義》中的一個場景,涿郡張飛莊后花開正盛的桃園,劉關張?zhí)覉@三結義。桃園亦作為后人仿效結拜的地方。
7、替罪羊 舶來品。英語里專門有“SCAPE-GOAT”(替罪羊) 用羊替罪來自古猶太教。
8、一字師 有些好詩文,經(jīng)旁人改換一個字后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師”或“一字之師”。一字師來源于五代·王定寶《唐摭言·切磋》載李相讀《春秋》,叔孫婼之“婼”應讀“敕略切”,李誤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慚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禮,號曰‘一字師’”。
9、三不知 典故出自《左傳》。公元前468年,晉國的茍瑤率兵攻打鄭國,齊國為防止晉國強大,就派陳成子帶兵援鄭。
有個名叫茍寅的部將報告陳成子說:“有一個從晉軍來的人告訴我說,晉軍打算出動一千輛戰(zhàn)車來襲擊我軍的營門,要把齊軍全部消滅?!?陳成子聽了,罵他說:“出發(fā)前國君命令我說:‘不要追趕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馬。
’晉軍即使出動超過一千輛的戰(zhàn)車,我也不能避而不戰(zhàn)。你方才竟然講出壯敵人威風滅自己志氣的話 回國以后,我要把你的話報告國君?!?/p>
茍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說:“君子之謀也,始中終皆舉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此話意思是說:聰明人謀劃一件事情,對事情的開始、發(fā)展、結果這三方面都要考慮到,然后才向上報告。
現(xiàn)在我對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報告,難怪拍馬屁拍到蹄子上。10、東道主 出自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年》。
鄭文公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得向老臣燭之武請教,設法解圍。當夜,燭之武乘著天黑叫人用粗繩子把他從城頭上吊下去,私下會見秦穆公。
晉國和秦國是兩個大國,他們之間本不和諧,常常明爭暗斗。燭之武巧妙地利用他們的矛盾,對秦穆公說:“秦晉聯(lián)軍攻打鄭國,鄭國怕是保不住了。
但鄭國滅亡了,對貴國也許并無一點好處。因為從地理位置上講,秦國和咱鄭國之間隔著一個晉國,貴國要越過晉國來控制鄭國,恐怕是難于做到的吧?到頭來得到好處的還是晉國。
晉國的實力增加一分,就是秦國的實力相應地削弱一分??!” 秦穆公覺得燭之武說得有理,燭之武于是進一步說:“要是你能把鄭國留下,讓他作為你們東方道路的主人。你們使者來往經(jīng)過鄭國,萬一缺少點什么,鄭國一定供應,作好充分的安排,這有什么不好?” 秦穆公終于被說服了,他單方面跟鄭國簽訂了和約,晉文公無奈,也只得退兵了。
秦國在西,鄭國在東,所以鄭國對秦國來說自稱“東道主”。11、一言堂 舊時商店表示不二價的匾。
現(xiàn)比喻領導缺乏民主作風,獨斷專行,一個人說了算。出處: 艾蕪《漫談科學和文學》:“要設法制止‘一言堂’,‘個人說了算’的不民主現(xiàn)象。”
詞 目 白駒過隙
發(fā) 音 bái jū guò xī
釋 義 隙:空隙;白駒:原指白馬,后比喻日影。形容時間過得飛快,像小白馬在細小的縫隙前一閃而過。
出 處 《莊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卻,忽然而已?!?
示 例 恁兄弟一片功名心更速,豈不聞光陰如~。(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一折)
近義詞 過隙白駒
烏飛兔走
拼 音 wū fēi tù zǒu
釋 義 指日月運行。形容光陰過得很快。
古代傳說日中有三足烏,故稱太陽為金烏;兔:古代傳說中月中有玉兔,故稱月亮為玉兔。形容光陰迅速流逝。
出處 唐·韓琮《春愁》詩:“金烏長飛玉兔走,青鬢長青古無有。”唐·韋莊《秋日早行》詩:“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烏飛不覺長?!?
示例 ~,瞬息光陰,暑往寒來,不覺七載。(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十二回)
無題
作者:【李商隱】 年代:【唐】 體裁:【七律】 類別:【閨情】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注釋:
1.無題:唐代以來,有的詩人不愿意標出能夠表示主題的題目時,常用“
無題”作詩的標題。
2.絲方盡:絲,與“思”是諧音字,“絲方盡”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會結束。
3.淚始干:淚,指燃燒時的蠟燭油,這里取雙關義,指相思的眼淚。
4.曉鏡:早晨梳妝照鏡子;云鬢:女子多而美的頭發(fā),這里比喻青春年華。
5.蓬山:蓬萊山,傳說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懷念者住的地方。
6.青鳥:神話中為西王母傳遞音訊的信使。
賞析:這是詩人以“無題”為題目的許多詩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詩。整首
詩的內(nèi)容圍繞著第一句,尤其是“別亦難”三字展開?!皷|風”句點了時節(jié),但
更是對人的相思情狀的比喻。因情的纏綿悱惻,人就像春末凋謝的春花那樣沒了
生氣。三、四句是相互忠貞不渝、海誓山盟的寫照。五、六句則分別描述兩人因
不能相見而惆悵、怨慮,倍感清冷以至衰顏的情狀。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兩
句中的設想:但愿青鳥頻頻傳遞相思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劍南道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人,自言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另說郭沫若考證唐代大詩人李白出生於吉爾吉斯碎葉河上的碎葉城,屬唐安西都護府(今楚河州托克馬克市)。
李白曾經(jīng)在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供奉翰林。有一次皇帝因酒酣問李白說:「我朝與天后(武后)之朝何如?」白曰:「天后朝政出多門,國由奸幸,任人之道,如小兒市瓜,不擇香味,惟揀肥大者;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用,皆得其精粹者?!剐诼牶蟠笮Σ恢埂5怯伸端铗埐获Z的性格,所以僅僅不到兩年他就離開了長安。
據(jù)說是因為他作的《清平調(diào)》得罪了當時寵冠后宮的楊貴妃(因李白命「力士脫靴」,高力士引以為大恥,以而以言語誘使楊貴妃認為「可憐飛燕倚新妝」幾句是諷刺她)而不容於宮中。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1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