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家長耐心說服幫助的,孩子急家長不要急,等孩子平靜下來,家長要給其講道理,讓他明白脾氣暴躁給別人帶來很多傷害的,給一個小故事:有一個壞脾氣的小男孩,一天到晚在家里發(fā)脾氣,摔摔打打,特別任性.有一天,他爸爸就把這孩子拉到了他家后院的籬笆旁邊,說:”兒子,你以后每跟家人發(fā)一次脾氣,就往籬笆上釘一個釘子.過了一段時間,你看看你發(fā)了多少脾氣,好不好?”這孩子想,那怕什么?我就看看吧.后來,他每嚷嚷一通,就自己往籬笆上敲一個釘子,一天下來,自己一看:哎呀,一堆釘子!他自己也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他爸爸說:”你看你要克制了吧?你要能做到一整天不發(fā)一次脾氣,那你就可以把原來敲上的釘子拔下來一根.”這個孩子一想,發(fā)一次脾氣就釘一個釘子,一天不發(fā)脾氣才能拔一個釘子,多難啊!可是為了讓釘子減少,他也只有不斷地克制自己.一開始,男孩覺得真難啊,但是等到他把籬笆上所有的釘子都拔光的時候,他突然發(fā)覺自己已經(jīng)學會了克制,他非常欣喜地找到爸爸說:”爸爸快去看看,籬笆上的釘子都拔光了,我現(xiàn)在不發(fā)脾氣了.”爸爸跟孩子來到了籬笆旁邊,意味深長地說:”孩子你看,籬笆上的釘子已經(jīng)拔光了,但是那些洞永遠留在了這里,其實,你每次向你的親人朋友發(fā)一次脾氣,就是往他們的心上敲一個釘子.釘子拔了,你可以道歉,但是那個洞永遠不能消除啊.”。
怒氣沖天,火冒三丈,怒火中燒,怒發(fā)沖冠,大發(fā)雷霆,暴跳如雷,惱羞成怒,怒氣沖沖 ,怒不可遏,怒目而視,怒目橫眉,怒猊渴驥,怒氣填胸,怒形于色,勃然大怒 沖冠發(fā)怒
暴跳如雷 [ bào tiào rú léi ]
詳細釋義
跳著腳喊叫,像打雷一樣,形容大怒的樣子。
出 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嚴貢生越發(fā)惱得暴跳如雷?!?/p>
你是指“濫竽充數(shù)”的故事么?
典故: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于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里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jié)拍顫動,我愿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后,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享受著優(yōu)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極了。
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么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閔(min)王繼承了王位。齊閔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認為300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于是齊閔王發(fā)布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作好準備,他將讓它300人輪流來一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接到命令后都積極練習,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個濫竽充數(shù)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9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