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大雅》篇名。召穆公(召伯虎)奉周宣王(前827—前782年在位)之命平淮夷后銘器的詩。
《毛序》:“《江漢》,尹吉甫美宣王也。能興衰撥亂,命召公平淮夷。”符合詩的主題,但說是尹吉甫所作,恐系附會。有人懷疑,詩本身就是古器物簋的銘文。朱熹提出詩詞同古器物銘“語正相類”。方玉潤干脆認為《江漢》就是“召穆公平淮銘器”。
郭沫若《青銅器時代》:“《大雅·江漢》之篇,與世存《召伯虎簋銘》之一,所記乃同時事?!扼憽吩疲骸畬P朕宗君其休,用作列祖召公嘗簋?!对姟吩疲骸髡俟?,天子萬壽’文例正同?!庇腥藫?jù)此,認為全詩都是簋銘,作者就是召虎。
江漢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來求。既出我車,既設我旟。匪安匪舒,淮夷來鋪。
江漢湯湯,武夫洸洸。經(jīng)營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國庶定。時靡有爭,王心載寧。
江漢之滸,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徹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國來極。于疆于理,至于南海?!?/p>
王命召虎,來旬來宣:“文武受命,召公維翰。無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錫爾祉。
厘爾圭瓚,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錫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被莼祝骸疤熳尤f年!”
虎拜稽首:“對揚王休,作召公考。天子萬壽!明明天子,令聞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國。”
——————————————————————————————————
大歷三年(768)秋,杜甫漂泊至湖北公安。這里地處長江、漢水之間,所以詩題作《江漢》。詩人長期飄零,歷盡艱辛,至老仍如浮云行止無定,心中頗多感慨。但他并未因處境困頓和年老多病而悲觀消沉,詩中依然表現(xiàn)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精神。
《瀛奎律髓》云:“味之久矣,愈老而愈見其工。中四句用‘云天’、‘夜月’、‘落日’、‘秋風’,皆景也,以情貫之?!策h’、‘同孤’、‘猶壯’、‘欲蘇’,八字絕妙,世之能詩者,不復有出其右矣。公之意自比于‘老馬’,雖不能取‘長途’,而猶可以知道釋惑也?!?/p>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賞析】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漂泊江漢,我這思歸故鄉(xiāng)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間,只是一個迂腐的老儒?!敖瓭h”,長江、漢水之間。首聯(lián)表達出詩人客滯江漢的窘境,有自嘲意。“思歸客”是杜甫自謂,因為身在江漢,時刻思歸故鄉(xiāng),但思歸而不得,飽含天涯淪落的無限辛酸?!扒ぁ保刺斓?。“腐儒”,迂腐的讀書人,這里實際是詩人自指不會迎合世俗。如果說前一句還只是強調詩人飄泊在外的思鄉(xiāng)之心,后一句則將自己在天地間的渺小孤獨感吐露無遺。詩人原來的抱負是要經(jīng)天緯地的,然而越到人生的最后階段,他越是痛感自己的渺小無力。其中的痛楚和無奈該有多深!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像飄蕩在遠天的片云一樣遠客異鄉(xiāng);與明月一起,孤獨地面對漫漫長夜。頷聯(lián)為工對?!疤旃策h”,承江漢客;“月同孤”,承一腐儒。詩人表面上是在寫片云孤月,實際是在寫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為一片,慨嘆自己飄泊無依。不過,在明月的皎潔和孤清中,我們又體會到了詩人的孤高自許,他的心,仍然是光明的?!坝酪埂?,長夜。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疏。
我雖已到暮年,就像日將落西山,但一展抱負的雄心壯志依然存在;面對颯颯秋風,我不僅沒有悲秋之感,反而覺得病逐漸好轉。頸聯(lián)為借對,“落日”比喻暮年,而非寫實?!扒镲L”句是寫實。詩的意境闊大而深沉,形象地表達出詩人積極用世、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精神,“疏”,復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自古以來存養(yǎng)老馬是因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體力,跋涉長途。尾聯(lián)用老馬識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身雖年老多病,但智慧猶可用,還能有所作為?!俄n非子·說林上》里講,春秋時管仲隨齊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失道路。管仲提議用老馬領路,于是找到了歸途?!袄像R”是詩人自比。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漂泊江漢,我這思歸故鄉(xiāng)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間,只是一個迂腐的老儒?!敖瓭h”,長江、漢水之間。
首聯(lián)表達出詩人客滯江漢的窘境,有自嘲意?!八細w客”是杜甫自謂,因為身在江漢,時刻思歸故鄉(xiāng),但思歸而不得,飽含天涯淪落的無限辛酸。
“乾坤”,即天地?!案濉保馗淖x書人,這里實際是詩人自指不會迎合世俗。
如果說前一句還只是強調詩人飄泊在外的思鄉(xiāng)之心,后一句則將自己在天地間的渺小孤獨感吐露無遺。詩人原來的抱負是要經(jīng)天緯地的,然而越到人生的最后階段,他越是痛感自己的渺小無力。
其中的痛楚和無奈該有多深!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像飄蕩在遠天的片云一樣遠客異鄉(xiāng);與明月一起,孤獨地面對漫漫長夜。
頷聯(lián)為工對?!疤旃策h”,承江漢客;“月同孤”,承一腐儒。
詩人表面上是在寫片云孤月,實際是在寫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為一片,慨嘆自己飄泊無依。
懷才見棄,報國思用
——杜甫《江漢》賞析
(陜西)王周平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這首詩是杜甫漂泊湖北江陵、公安時所寫,當時,五十六歲的杜甫北歸無望,生計日蹙。
首聯(lián)寫詩人客滯江漢的窘境?!八細w客” 三字飽含了無限的辛酸,詩人思歸而不能歸,成為天涯淪落人。 次句寫得巧妙,在“一腐儒”前冠以“乾坤”二字,自謙中有自負,試問,乾坤之內,像杜甫這樣心憂社稷的“腐儒”能有幾人?
頷聯(lián)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詩人由遠浮天邊的片云,孤懸明月的永夜,聯(lián)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與云、月共遠同孤。此聯(lián)表面上寫片云孤月,實則寫詩人自己:雖然遠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卻象孤月一樣的皎潔。
頸聯(lián)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詩人積極用世的精神?!奥淙铡北扔鳌澳耗辍?,“秋風”是寫實。年老的詩人飄流江漢,面對颯颯秋風,不僅沒有悲秋之感,反而覺得病快要好了,詩人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拳拳之心已表露無遺。
尾聯(lián)用典,再一次表現(xiàn)了詩人老當益壯的情懷?!俄n非子》中有“老馬識途”的故事:齊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接受管仲建議,放老馬而隨之,果然“得道”。詩人以“老馬”自比,寫自己雖是一個“腐儒”,但心猶壯,病欲蘇,像老馬一樣,還是有用的。詩人顯然有怨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個毫無可取的腐儒,連一匹老馬都不如么?這當然是言外之意,是從詩句中自然流露出來的。
此詩用凝煉的筆觸,抒發(fā)了詩人孤忠仍存,壯心猶在的慷慨情懷,集中地表現(xiàn)了一種到老不衰、頑強不息的精神。
1906年起,"地皮大王"劉歆生從江漢路一帶湖塘填起,逐漸填成江漢路后花樓至鐵路外土路基,形成歆生路。辛亥革命后,華人資本家迅速興起,不到10年時間,江漢路一帶成為漢口繁華的商業(yè)街。
1927年,我國收回漢口英租界,太平街和歆生路改名為江漢路。現(xiàn)今,在江漢路遺留下13幢近代優(yōu)秀歷史建筑,就是江漢路繁華商市的歷史見證。
家住江漢路交通巷的何潤芝,已經(jīng)86歲,1938年后就搬到江漢路附近居住。她說,江漢路在舊社會就非常有名,街上到處是錢莊、布鋪、煙站,還有擺地攤的。當時的路是碎石頭鋪成,房子很破。
上世紀60年代,江漢路迎來新一輪翻修,公司逐漸增多,滋美食品廠、精益眼鏡店、南京理發(fā)店、星火文具店都開到了江漢路上。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江漢路出現(xiàn)了武漢市最早的夜市。由于晚上生意不錯,一些商販開始租用路邊的門面,大白天也開門做生意。
1995年初,沿街的商鋪和部分人大代表提議改造江漢路。2000年1月,新千年的第一個市長辦公會議,決定將江漢路改造成商業(yè)步行街,2000年2月,江漢路步行街開工,2000年9月22日,步行街完工開街。
江漢路集購物、休閑、旅游、文化為一體,成為武漢市一張重要的名片。
龜山蛇山 很久以前,大禹承父遺志,為治水三過家門不入,率領百姓挑土筑堤,疏江導河,勞動號子 聲震云霄,驚動了玉皇大帝。
玉帝深為感動,派龜、蛇二將下凡幫助治水。大禹非常高興, 便叫蛇做開路先鋒。
蛇領命后努力向前,所過之處立刻出現(xiàn)一條大江。由于蛇走起路來彎彎曲曲,故蛇拖出的大江也曲折而行,龜則緊跟在蛇后面,背上馱著神土,讓大禹及時將神土撒下筑成長堤。
當長江開到漢水口時,龜蛇因出力過度,累得不能動了,龜就趴在漢陽,蛇就躺在武昌,龜蛇隔江相望,化成龜、蛇二山,護佑著兩岸百姓不受水害。 放鷹臺 通過考古發(fā)掘的研究表明:位于今天洪山禮堂和水果湖游泳池之間的土臺地帶,是迄今為止 發(fā)現(xiàn)最早的武漢人的先祖勞動和生活的地方,時間為6000年前。
因相傳唐代詩人李白曾在此放鷹,故名放鷹臺。? 江漢關? 1924年元月21日落成的江漢關大廈正門上方鑿刻的“江漢關”三個大字,氣勢恢宏,極為壯 觀,出自當時湖北教育廳廳長宗彝之手。
宗彝初習顏柳,后摹魏碑,善寫斗方,筆力遒勁, 是武漢的知名書法家。為寫江漢關三字,他數(shù)易其紙,只為“江”字筆畫少,難與繁體的“漢”、“關”二字協(xié)調,最后才一揮而就。
為此三字,江漢關贈他紋銀500兩。? 漢正街 古漢口之正街,16世紀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后,長江漢江交匯處,尤其是沿漢江一帶地域逐漸成為漢口商業(yè)的中心地帶。
清朝康熙年間,此地因設立漢口巡檢司而成為漢口鎮(zhèn)的正街,又稱“官街”。當時的漢正街沿街店鋪林立,八方商賈云集,街情民風淳厚。
卓刀泉 相傳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曾駐兵于武昌伏虎山麓一帶。當時部隊缺乏飲水,“羽用刀卓也”,于是“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
明朝初年,楚昭王朱禎喝過這兒的泉水,極為贊賞,于是筑井臺建井亭,并手書“卓刀泉”三字。 糧道街 可能因為長期是省府衙門及封疆大員們的駐蹕地罷,武昌內城那些街頭巷尾里頭,似乎都沾了些許“天子腳下”的氣息,不像漢陽,古則古矣,卻古得像個老鄉(xiāng)紳,更不似漢口,仿佛昨日還衣衫襤褸,今日就陡地發(fā)富得流油,穿金戴銀地紙醉金迷起來…… 糧道街之得名,源于清代曾在此設的糧道署。
而糧道街聲名之彰顯,卻緣于此處多書香,此處多人杰。溯至明代,這里有勺庭書院,清代,這里有江漢書院,民國初,這里有大學一所、中學兩所、專業(yè)學校三所……就拿糧道署來說吧,清朝被民國取代后,這個名是管嘴巴填肚子卻讓蠻多人餓肚子的衙門,即被改造成學?!搅⒅腥A大學。
這所大學因出了個土生土長的青年革命家惲代英,曾經(jīng)譽滿天下;當年舊址上的現(xiàn)武漢市第三十三中學,仍是一所很不錯的學校。 長堤街 這三個字的組合,在武漢所有的地名中,估計是最貼切的:首先是長,4000米,在“街齡”相若的街道里,沒有比它更長的;其次是堤,它早先的確是一道堤,一道長堤,公元1635年,亦即明崇禎8年,漢口通判袁火昌主持修筑,西起硚口,東止今江漢區(qū)東堤街直至長江邊,是為后湖堤 ,或稱長堤———為紀念袁通判,也叫袁公堤。
有了袁公堤,才有了堤內漢正街的成長、發(fā)展和繁榮。最后才是街:清同治三年亦即公元1864年,漢口筑城堡,就在袁公堤外筑城開壕,一為防“寇”,二為防洪。
漢口有了城堡之后,袁公堤即失去防洪作用,就有居民在堤兩邊建屋起樓,逐漸形成以堤身為軸線的幾乎與漢正街平行的街市。 閱馬場 清代初年,巡撫劉兆麟在明代楚王府之東辟建練兵演武的校場,場上有演武廳,是舉行武科考試的場所,名閱馬廠。
解放后在書寫時改"廠"為"場",己經(jīng)約定俗成。 廣埠屯 明太祖時,要求諸王護衛(wèi)軍屯田護衛(wèi);明成祖時更是要求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楚王積極響應,他命令駐扎在東門外交通孔道口的護衛(wèi)軍置屯耕戍。明太祖時賜給諸王的倉庫名稱都以廣字開頭,楚王的倉庫名廣埠,因而護衛(wèi)軍屯墾之地就稱為廣埠屯。
花橋 花橋位于漢口解放公園路的西北端。據(jù)傳,在原來的黃孝河上,橫跨了一座木質橋,兩旁有雕花欄板,俗稱“花橋”。
花橋之名由此而來。 楚善里 大約是清朝末年吧,張忠樵、卓劍輝、梁榮昆三人在這里合資建房,漸成里分。
沒有考證這三位先生的來歷,從字面上看,名字都相當雅,不似劉瘌痢、張苕貨、陳拉眼之類村俗,估計他們也不愿意自己的居處名字太一般,所以,他們到故紙堆中去搜尋,最后在《大學》中讀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的句子,感覺很好,于是,濃縮出了“寶善”二字,作為里分的名字。叫了些年,覺得“寶”字有些露,不夠大氣,不如干脆“楚善”算了———于是,“寶善里”成了“楚善里”,一個相當儒雅清高的名字,很有些小資的意思。
蘭陵路 現(xiàn)今蘭陵路一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屬俄租界,戰(zhàn)后收回時將帶有俄國色彩的街道統(tǒng)一改名。曾以任兩湖巡檢使兼湖北督軍和省長的蕭耀南的郡望(某姓世居某地為當?shù)厮鐾猓┒?/p>
蕭姓的郡望為浙江蘭陵,故稱蘭陵路。此路名沿用至今。
楊園 據(jù)考證,清朝時期,有一位洋人在武昌橋梁村(鐵路醫(yī)院原門診部)修建了一座庭園,人們稱之為洋園。后來,該洋園成為張學良的行園。
杜甫《江漢》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疏。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譯文)
漂泊江漢,我這思歸故鄉(xiāng)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間,只是一個迂腐的老儒。像飄蕩在遠天的片云一樣遠客異鄉(xiāng);與明月一起,孤獨地面對漫漫長夜。我雖已到暮年,就像日將落西山,但一展抱負的雄心壯志依然存在;面對颯颯秋風,我不僅沒有悲秋之感,反而覺得病逐漸好轉。自古以來存養(yǎng)老馬是因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體力,跋涉長途。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