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最寵愛的武惠妃不幸病死。玄宗為此悲痛欲絕,常常茶飯不思,悶悶不樂。 駙馬楊洄為了討玄宗的歡心,勸皇上駕幸溫泉宮。一路上,楊洄與圣駕同行,極盡奉承之能事,還為玄宗推薦了一個絕代佳人。玄宗很高興,就派高力士奉旨前往召見。 原來這個佳人不是別人,正是武惠妃之子——壽王瑁的妃子楊玉環(huán)。高力士到了壽王的府邸,宣旨召楊玉環(huán)入宮,壽王無力違抗,只得送楊氏進(jìn)宮。 楊玉環(huán)來到宮中,玄宗一看,這位絕代佳人果真是冰肌玉骨,有傾國傾城之貌,不禁龍顏大悅,立即命人設(shè)宴款待。席間,玄宗得知楊玉環(huán)擅長音樂,就命她吹笛。楊玉環(huán)吹得娓娓動聽,玄宗連連拍手叫好,親自斟酒三杯,以示賞賜。 楊氏喝過酒之后,臉上紅暈漸起,更加顯得楚楚動人。玄宗看得眼睛也直了,顧不上翁媳的名份,當(dāng)天夜里便譜成了魚水之歡的艷曲。 玄宗自從得到太真后,視為生平第一快事。不久便立楊氏為貴妃,凡是貴妃想要的,玄宗都會為她弄來,以博取她的歡心,甚至命人從遙遠(yuǎn)的嶺南用驛馬把貴妃喜歡吃的荔枝送來,一路上不知要累死多少快馬。杜牧有詩為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日子久了,玄宗迷戀貴妃,日夜歡娛,疏于朝政,善惡不分,那些正直的大臣都焦急萬分。 一天,宮中的太液池開了無數(shù)雪白的蓮花,玄宗和皇親國戚們一起設(shè)宴賞花。席間,大家對這些蓮花贊不絕口。玄宗指著楊貴妃對大家說: “這蓮花再美,也比不上我這會說話的名花!” 玄宗把楊貴妃比作會說話的名花,比雪白的蓮花更勝一籌,足見他對楊貴妃的寵愛。 后來,“解語花”這一典故,用來比喻美女,或指美女可人。(張磊) 《開元天寶遺事·解語花》
據(jù)《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帝(唐明皇)與妃子(楊貴妃)共賞太液池千葉蓮,指妃子與左右曰:‘何如此解語花也?!边@就是“解語花”一詞的來歷。 也就是說楊貴妃就是“可以懂得花中風(fēng)情的花朵”,而被類比的是千葉蓮。
解語花的名字至少有三個,一個為人熟知,叫:海棠花;另外一個有點抑郁色彩,叫:思鄉(xiāng)草。
花解語與玉生香
紅樓夢第十九回回目云:
[color=red]情切切良宵花解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 [/color]
這一回寫花襲人借機(jī)規(guī)諫寶玉,寶玉說典故暗譽(yù)黛玉。襲人以一丫鬟而能為少主人之將來考慮,看準(zhǔn)機(jī)會以柔情進(jìn)諫,滿臉?gòu)舌?,令寶玉情不自禁,是謂花解語。黛玉少女之體而生天然幽香,令寶玉忘情,是謂玉生香。這一回目對的極工整又極美妙,不僅囊括這回的主要情節(jié),而且用典使事,意味身長。
“花解語”、“玉生香”成為妙對,在文學(xué)作品中最早見于王實甫《西廂記》雜劇第一本“張君瑞鬧道場”的第二折:
[color=red]嬌羞花解語,溫柔玉生香。[/color]
《金瓶梅》也常用到這兩對,如“[color=red]玉貌妖嬈花解語,芳容窈窕玉生香[/color]”(第九回)、“[color=red]白玉生香花解語[/color]”(第六十八回)、“[color=red]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香[/color]”(第七十八回)。
這對子包含兩個典故。
一,據(jù)《開元天寶遺事》記載:
“帝(唐明皇)與妃子(楊貴妃)共賞太液池千葉蓮,指妃子與左右曰:‘何如此解語花也?!?/p>
二,又據(jù)蘇鶚《杜陽雜編》記載,唐肅宗賜李鋪國香玉辟邪二,各高一尺五寸,工巧殆非人工,其玉之香可聞數(shù)百步。
曹雪芹在《紅樓夢》第十九回中寫花襲人規(guī)勸,所以“花解語”下好應(yīng)了“花”襲人;又寫寶玉給黛玉編了一個“香玉”的故事,雅謔黛玉袖中發(fā)出來的一股幽香,所以“玉生香”也成了雙關(guān)語。且在“花解語”前加“情切切”,表明作者認(rèn)定襲人的規(guī)勸之舉懇切真摯,且共醞釀了“良宵”的氛圍。“玉生香”前加“意綿綿”,是表寶黛之綿密深情全滲透在日常生活玩笑之間,這是一種能讓人心神安寧、回味無窮的“靜日”。
由此可見,這一回目雖然沿襲舊典,卻另寓新意,真是韻味無窮,妙不可言。小說回目做到如此精巧地步,亦嘆為觀止矣!
應(yīng)為“解語花” :jiě yǔ huā 1.會說話的花。 2.比喻美女。
另一詞典解釋為:比喻勝似花朵般美麗的女子。
竊以為二者合一答案正好——
解語花:會說話的花,常用來比喻勝似花朵般美麗的女子。
附:
解語:jiě yǔ 1.會說話。 2.領(lǐng)會。
呵呵,所以啊,不管是會說話的花,還是能領(lǐng)會人心的花,那肯定都是指我們的大美女拉^ ^
參考資料:詞典加個人演繹
“花解語”、“玉生香”成為妙對,在文學(xué)作品中最早見于王實甫《西廂記》雜劇第一本“張君瑞鬧道場”的第二折:
嬌羞花解語,溫柔玉生香。
《金瓶梅》也常用到這兩對,如“玉貌妖嬈花解語,芳容窈窕玉生香”(第九回)、“白玉生香花解語”(第六十八回)、“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香”(第七十八回)。
這對子包含兩個典故。
一,據(jù)《開元天寶遺事》記載:
“帝(唐明皇)與妃子(楊貴妃)共賞太液池千葉蓮,指妃子與左右曰:‘何如此解語花也?!?
二,又據(jù)蘇鶚《杜陽雜編》記載,唐肅宗賜李鋪國香玉辟邪二,各高一尺五寸,工巧殆非人工,其玉之香可聞數(shù)百步。
花解語與玉生香 紅樓夢第十九回回目云: [color=red]情切切良宵花解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
[/color] 這一回寫花襲人借機(jī)規(guī)諫寶玉,寶玉說典故暗譽(yù)黛玉。襲人以一丫鬟而能為少主人之將來考慮,看準(zhǔn)機(jī)會以柔情進(jìn)諫,滿臉?gòu)舌?,令寶玉情不自禁,是謂花解語。
黛玉少女之體而生天然幽香,令寶玉忘情,是謂玉生香。這一回目對的極工整又極美妙,不僅囊括這回的主要情節(jié),而且用典使事,意味身長。
“花解語”、“玉生香”成為妙對,在文學(xué)作品中最早見于王實甫《西廂記》雜劇第一本“張君瑞鬧道場”的第二折: [color=red]嬌羞花解語,溫柔玉生香。[/color] 《金瓶梅》也常用到這兩對,如“[color=red]玉貌妖嬈花解語,芳容窈窕玉生香[/color]”(第九回)、“[color=red]白玉生香花解語[/color]”(第六十八回)、“[color=red]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香[/color]”(第七十八回)。
這對子包含兩個典故。 一,據(jù)《開元天寶遺事》記載: “帝(唐明皇)與妃子(楊貴妃)共賞太液池千葉蓮,指妃子與左右曰:‘何如此解語花也。
’” 二,又據(jù)蘇鶚《杜陽雜編》記載,唐肅宗賜李鋪國香玉辟邪二,各高一尺五寸,工巧殆非人工,其玉之香可聞數(shù)百步。 曹雪芹在《紅樓夢》第十九回中寫花襲人規(guī)勸,所以“花解語”下好應(yīng)了“花”襲人;又寫寶玉給黛玉編了一個“香玉”的故事,雅謔黛玉袖中發(fā)出來的一股幽香,所以“玉生香”也成了雙關(guān)語。
且在“花解語”前加“情切切”,表明作者認(rèn)定襲人的規(guī)勸之舉懇切真摯,且共醞釀了“良宵”的氛圍?!坝裆恪鼻凹印耙饩d綿”,是表寶黛之綿密深情全滲透在日常生活玩笑之間,這是一種能讓人心神安寧、回味無窮的“靜日”。
由此可見,這一回目雖然沿襲舊典,卻另寓新意,真是韻味無窮,妙不可言。小說回目做到如此精巧地步,亦嘆為觀止矣。
真名解雨臣,是南派三叔懸疑小說《盜墓筆記》中的角色,長沙老九門解家的當(dāng)家,解九爺之孫,吳邪幼時的玩伴。
注:解作姓氏時讀xiè,解雨臣讀音為解(xiè)雨(yǔ)臣(chén),詞牌名讀作解(jiě)語花,做名字解語花讀音為解(xiè)語(yǔ)花(hu?。V形拿庥瓿紕e名小花、花兒爺、小九爺、解語花、小花哥哥、解子、解當(dāng)家、大花、國籍中國民族漢族出生日期1978年10月3日快速導(dǎo)航角色經(jīng)歷作者解讀常見誤區(qū)相關(guān)歌曲其他資料人物設(shè)定解雨臣是南派三叔懸疑小說《盜墓筆記》中的男性角色解語花的真名,是長沙老九門解家的當(dāng)家,解九爺之孫,吳邪幼時的玩伴。
三叔曾說過,解雨臣永遠(yuǎn)不會背叛吳邪。身份:長沙老九門中解九爺之孫,二月紅之徒,現(xiàn)為解家當(dāng)家,與吳邪,霍秀秀是發(fā)小。
為解連環(huán)之子(實為過繼,并不是親生的,2014-2015賀歲篇[007真心話]中有透露)。第七部《邛籠石影》第五十一章亦有原文:“好像是詛咒一樣,解連環(huán)死了之后,我的父親很快也去世了,我的幾個叔叔隨后相繼都病死了?!?/p>
稱呼:最初不知道姓名時被吳邪稱為“粉紅襯衫”,藝名“解語花”反而更為人所知,霍老太太等長輩稱為“解子”,吳邪在心中依然沿用小時候玩伴時期的“小花”稱呼?;粜阈惴Q他為“小花哥哥”,還曾戲稱他“花姐”。
道上稱為“花兒爺”。作者南派三叔曾在訪問中稱其為“小解公子”,“盜墓小王子”。
藝名由來:“二爺,你看我姿勢對嗎?”“對,走一場看看?!薄拔也灰?,二爺爺還沒給我起名字呢。
你答應(yīng)我爹的?!薄澳氵@小子,說什么你倒都記得住。
好,我給你起一個。你老子叫解連環(huán),你叫解雨臣,不如,解語花吧?”“那是什么意思?”“解語花枝嬌朵朵?!?/p>
“不懂哎,我不要,換一個嘛?!薄救逦⒉┒巫?九門回憶】。
解語花(成語典故) 解語花,典故名,典出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解語花》。
唐明皇說楊貴妃為”解語花“,指會說話的花。比喻美女,喻指美人聰慧可人。
1基本信息 詞目:解語花 拼音:jiě yǔ huā 解釋:會說話的花。比喻美女,指美人聰慧可人。
2詳細(xì)釋義 典源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解語花》 明皇 秋八月, 太液池 有千葉白蓮數(shù)枝盛開,帝與貴戚宴賞焉。左右皆嘆羨,久之,帝指貴妃示於左右曰:”爭如我解語花?“ 釋義 “解語花”指會說話的花。
比喻美女,喻指美人聰慧可人。 3用典示例 元 白樸 《梧桐雨》第三折:“眼兒前不甫能栽起合歡樹,恨不得手掌里奇擎著解語花?!?/p>
明 唐寅 《花月吟效連珠體》之九:“多情月照花間露,解語花搖月下風(fēng)?!?清 趙翼 《題女史駱佩香秋燈課女圖》詩:“一個嬌娃解語花,綺窗親課秋宵讀?!?/p>
4相關(guān)閱讀 五代時期文官王仁裕(880-956年)著有《開元天寶遺事》一書,其體裁為筆記小說,其中《天寶下·解語花》(現(xiàn)天涯書庫收錄時編作卷三,其編排方式與原作有所差別)一節(jié)原文如下:“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葉白蓮,數(shù)枝盛開。帝與貴戚宴賞焉,左右皆嘆羨。
久之,帝指貴妃,示于左右曰:‘爭(怎)如我解語花!’”[2] 后來,“解語花”(也作“解語之花”)就作為一個成語,成為對容貌美麗的女子的贊譽(yù)之詞。 5成語故事 唐朝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最寵愛的武惠妃不幸病死。
玄宗為此悲痛欲絕,常常茶飯不思,悶悶不樂。 駙馬楊洄為了討玄宗的歡心,勸皇上駕幸溫泉宮。
一路上,楊洄與圣駕同行,極盡奉承之能事,還為玄宗推薦了一個絕代佳人。玄宗很高興,就派高力士奉旨前往召見。
原來這個佳人不是別人,正是武惠妃之子——壽王瑁的妃子楊玉環(huán)。高力士到了壽王的府邸,宣旨召楊玉環(huán)入宮,壽王無力違抗,只得送楊氏進(jìn)宮。
楊玉環(huán)來到宮中,玄宗一看,這位絕代佳人果真是冰肌玉骨,有傾國傾城之貌,不禁龍顏大悅,立即命人設(shè)宴款待。席間,玄宗得知楊玉環(huán)擅長音樂,就命她吹笛。
楊玉環(huán)吹得娓娓動聽,玄宗連連拍手叫好,親自斟酒三杯,以示賞賜。 楊氏喝過酒之后,臉上紅暈漸起,更加顯得楚楚動人。
玄宗看得眼睛也直了,顧不上翁媳的名份,當(dāng)天夜里便譜成了魚水之歡的艷曲。 玄宗自從得到太真后,視為生平第一快事。
不久便立楊氏為貴妃,凡是貴妃想要的,玄宗都會為她弄來,以博取她的歡心,甚至命人從遙遠(yuǎn)的嶺南用驛馬把貴妃喜歡吃的荔枝送來,一路上不知要累死多少快馬。杜牧有詩為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p>
日子久了,玄宗迷戀貴妃,日夜歡娛,疏于朝政,善惡不分,那些正直的大臣都焦急萬分。 一天,宮中的太液池開了無數(shù)雪白的蓮花,玄宗和皇親國戚們一起設(shè)宴賞花。
席間,大家對這些蓮花贊不絕口。玄宗指著楊貴妃對大家說: “這蓮花再美,也比不上我這會說話的名花!” 玄宗把楊貴妃比作會說話的名花,比雪白的蓮花更勝一籌,足見他對楊貴妃的寵愛。
后來,“解語花”這一典故,用來比喻美女,或指美女可人。(張磊) 《開元天寶遺事·解語花》。
“世有解語花,憑誰解花語”
這兩句不知出處,但大意是:世上有花朵般美麗的女子,可誰能解自己的花語呢?(引申為:可誰是能夠賞識自己美麗的人呢?)
這兩句應(yīng)該是從下邊這首詩化來的:
詠言
解語花,斷腸草,落落花開臨晚照。
年年燕子春來早,欲寄相思無人曉。
只愁暮雨動地來,零落成泥紅不掃。
解得佳人相思意,誰解落花思難了?
“解語花” :jiě yǔ huā 1.會說話的花。 2.比喻美女。
另一詞典解釋為:比喻勝似花朵般美麗的女子。
解語花:會說話的花,常用來比喻勝似花朵般美麗的女子。-每個人都有一個能解自己花語的人。
解語花是一個詞牌名,詞調(diào)名,毛先舒《填詞名解》云:“唐玄宗太液池有千葉白蓮,中秋盛開,帝宴賞左右,皆嘆羨久之。帝指貴妃曰:‘爭如我解語花?’詞取以名。”始見于周邦彥詞。
唐玄宗贊揚(yáng)楊貴妃善解人意,是會說話的名花。后來就用名花解語來比喻美女,用來形容 美女善解人意。
解語花,典故名,典出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解語花》。唐明皇說楊貴妃為”解語花“,指會說話的花。比喻美女,喻指美人聰慧可人。
典源
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解語花》
明皇 秋八月, 太液池 有千葉白蓮數(shù)枝盛開,帝與貴戚宴賞焉。左右皆嘆羨,久之,帝指貴妃示於左右曰:”爭如我解語花?“
釋義
“解語花”指會說話的花。比喻美女,喻指美人聰慧可人。
用典示例
元 白樸 《梧桐雨》第三折:“眼兒前不甫能栽起合歡樹,恨不得手掌里奇擎著解語花。”
明 唐寅 《花月吟效連珠體》之九:“多情月照花間露,解語花搖月下風(fēng)?!?/p>
清 趙翼 《題女史駱佩香秋燈課女圖》詩:“一個嬌娃解語花,綺窗親課秋宵讀?!盵1]
相關(guān)閱讀
五代時期文官王仁裕(880-956年)著有《開元天寶遺事》一書,其體裁為筆記小說,其中《天寶下·解語花》(現(xiàn)天涯書庫收錄時編作卷三,其編排方式與原作有所差別)一節(jié)原文如下:“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葉白蓮,數(shù)枝盛開。帝與貴戚宴賞焉,左右皆嘆羨。久之,帝指貴妃,示于左右曰:‘爭(怎)如我解語花!’”
后來,“解語花”(也作“解語之花”)就作為一個成語,成為對容貌美麗的女子的贊譽(yù)之詞。
成語故事
唐朝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最寵愛的武惠妃不幸病死。玄宗為此悲痛欲絕,常常茶飯不思,悶悶不樂。
駙馬楊洄為了討玄宗的歡心,勸皇上駕幸溫泉宮。一路上,楊洄與圣駕同行,極盡奉承之能事,還為玄宗推薦了一個絕代佳人。玄宗很高興,就派高力士奉旨前往召見。
原來這個佳人不是別人,正是武惠妃之子——壽王瑁的妃子楊玉環(huán)。高力士到了壽王的府邸,宣旨召楊玉環(huán)入宮,壽王無力違抗,只得送楊氏進(jìn)宮。
楊玉環(huán)來到宮中,玄宗一看,這位絕代佳人果真是冰肌玉骨,有傾國傾城之貌,不禁龍顏大悅,立即命人設(shè)宴款待。席間,玄宗得知楊玉環(huán)擅長音樂,就命她吹笛。楊玉環(huán)吹得娓娓動聽,玄宗連連拍手叫好,親自斟酒三杯,以示賞賜。
楊氏喝過酒之后,臉上紅暈漸起,更加顯得楚楚動人。玄宗看得眼睛也直了,顧不上翁媳的名份,當(dāng)天夜里便譜成了魚水之歡的艷曲。
玄宗自從得到太真后,視為生平第一快事。不久便立楊氏為貴妃,凡是貴妃想要的,玄宗都會為她弄來,以博取她的歡心,甚至命人從遙遠(yuǎn)的嶺南用驛馬把貴妃喜歡吃的荔枝送來,一路上不知要累死多少快馬。杜牧有詩為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日子久了,玄宗迷戀貴妃,日夜歡娛,疏于朝政,善惡不分,那些正直的大臣都焦急萬分。
一天,宮中的太液池開了無數(shù)雪白的蓮花,玄宗和皇親國戚們一起設(shè)宴賞花。席間,大家對這些蓮花贊不絕口。玄宗指著楊貴妃對大家說:
“這蓮花再美,也比不上我這會說話的名花!”
玄宗把楊貴妃比作會說話的名花,比雪白的蓮花更勝一籌,足見他對楊貴妃的寵愛。
后來,“解語花”這一典故,用來比喻美女,或指美女可人。(張磊)
《開元天寶遺事·解語花》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fèi)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235秒